堅強的心好疲憊,
你需要的是一點勇氣,
換個角度思考困境!
暢銷美女作家御姊愛沉潛兩年最新作品!
請注意:
想討拍或尋求安慰,
這本書不符合你的需求!
她從小就是努力好強的模範生,卻始終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大學畢業後,她從廣告公司月領25K的小AE,一路做到電視台的儲備主播,但是30歲時她毅然放棄了年收百萬、百大企業的工作,重新回到校園,嘗試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她在經歷婚姻失敗的低潮後,體認到如果兩個人在一起卻只能擁有70分的生活,為什麼不好好珍惜95分的單身生活?一向追求完美的她也開始學習與「不完美」和平共處,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過日子。
因為害怕而裹足不前,讓我們錯失了一個又一個扭轉人生的機會。御姊愛以自己一路跌跌撞撞走來的親身經驗,與我們分享「不取悅大眾」、「跳脫主流價值」的處世哲學。面對愛情的迷惘、工作的困惑、人際關係的身不由己,與其讓個性決定我們的命運,不如轉換另一種思考難題的方式。對她來說,人生並不是一個考題,沒有「答對」或「答錯」,只有拋開束縛,重新拾回「做自己」的勇氣,才能過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感心金句】
真正讓人感覺老態的原因,並不是容貌,而是一個人的心。
完美主義者最需要的,其實是面對並接納自己並不總是那麼完美的勇氣。
你得讓一個人用他最自在的方式活著,對他來說婚姻才是幸福。
有多想要,就有多痛苦。
不要死守一個無法做承諾的對象,同時也是給自己的愛情一條活路。
人生的每一刻都在冒險,改變是一種險,不改變則是另一種險。
內向者的光芒,總是點燃於獨處的時候。
就算努力之後還是失敗也沒關係,學到的教訓都是金錢買不來的寶貴人生歷練。
對現狀不滿意,就是該改變的時候。
每天都想一遍:「你喜歡怎樣的自己?」朝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處世。
作者簡介:
御姊愛
畢業於政大廣電所碩士班,曾就讀政大新聞研究所博士班,研究領域為數位科技的媒介使用行為、全球化、傳播社會學。曾擔任外商公司媒體研究員、電視記者、電信公司品牌行銷等職務。2014年以部落格文章〈她們,為什麼一直單身?〉創下單月近60萬瀏覽數,從此成為專職作家,並經常受邀參加電視談話節目、接受媒體專訪以及擔任品牌代言。
目前為《皇冠》雜誌、《GQ》雜誌、《壹週刊》、《商業周刊》等各大媒體撰寫專欄,另著有暢銷書《只是不想將就在一起》、《對的人》。
粉絲團:www.facebook.com/MissAnitaGoodLife
章節試閱
偽單身時代:好想找人愛,卻又不敢認真愛
承諾恐懼,保護了自己卻傷了愛你的人
「偽單身」與「非單身」的差別在於是否公開認定一段關係。偽單身者明明有交往中的對象,仍然不願對外承認對方的存在,排除惡意想騎驢找馬、欲求不滿的狀態,若是單純莫名無法向對方給出承諾,且不只一次發生這種情形,便很可能是受到承諾恐懼(Commitment phobia)的影響。
任教於邁阿密大學的貝利教授曾在研究中指出,「承諾恐懼者」並不是對什麼契約或承諾都害怕,平時他們可能買房子、車子或長期貸款都沒什麼問題,但偏偏在跟人交往的時候會出現狀況,例如在一段感情裡他們通常可能出現以下徵兆的幾點:
1.他們過往的戀情都挺短暫的,或是都沒有給出什麼承諾。
2.他們不喜歡做太久遠的承諾,只喜歡承諾這幾天或幾週內的事。
3.他們很難回答要不要參加你的聚會或派對,他們也許還是會去,但不想直接給明確的答案。
4.他們喜歡用很有轉圜空間的詞語,例如「也許」、「可能」、「說不定」、「我也沒說一定不要」、「再看看」……
5.他們很可能有滿活躍的性生活,甚至有淫亂的可能。
6.他們所交往的關係,基本上大多都是沒有去定義彼此是否是男女朋友的那種曖昧關係。
7.他們不會提到「愛」這個字眼。
8.他們不喜歡提到「男朋友」或「女朋友」這種詞彙。
9.他們通常沒有太多親密的朋友,或許他們認識不少人,但真的可以稱得上密友的並不多。
10.他們很難預期,有時他們表現得非常貼心又親近,但有時他們卻疏遠冷漠得可以。
心理學家約翰・格羅爾(John M. Grohol)則在〈何謂承諾恐懼與關係焦慮?〉一文中,指出患有承諾恐懼的人,多半曾有以下的經歷,造成日後的影響:
1.過往曾經有過(或過分懼怕)一段感情沒有預兆突然就被喊停的狀況。
2.很害怕自己這段感情不是一段「對的」或「正確的」感情。
3.曾經有過被拋棄、不忠對待或被虐待的過往,或是過分憂慮這類情形日後將會發生。
4.曾經有被親近的人背叛信任的遭遇。
5.童年時曾經被施虐。
6.童年時常有需求無法被滿足的狀況。
7.成長的時候,家庭裡有一種比較複雜的權力關係,很可能是有某個非常強勢的父親或母親(或祖父母、任一家庭成員)決策了一切。
整合約翰・格羅爾和貝利兩位教授的研究,不難發現承諾恐懼者本身也是過往經歷的受害者,因為曾經被不當地對待或背叛,或因為懷抱著過高的期待,太渴望自己一次「做對」,因此被綑綁而無法給予他人適當的承諾。他們的心理,承諾太可能被推翻了,更悲觀一點的人說不定甚至認為「承諾根本是等著要被推翻的」,也因此,他們不願再給出承諾,對對方和對自己都沒有信心,不明確的關係反而給了他們一種安全感。
然而當他們遇到全心全意付出,且樂於給承諾的伴侶時,卻往往可能因為身上帶著滿布的刺而扎傷對方,使深愛他們的人痛苦不堪。
倘若,愛上了一個承諾恐懼者……
或許理想上來說,承諾恐懼者若跟同樣是承諾恐懼者交往是最好的狀況,你不想給承諾,我也怕你來要承諾,兩方對這段關係都無所求,聽起來皆大歡喜。但偏偏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真實情形總是一方被另一方糾結得死去活來,百思不得其解,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他是不是不愛我?」或「我是不是不值得被他認定?」
我時常會收到類似情形的網友來信,此時我通常會請他們做好一些心理準備:
1.逐漸降低對對方的期待:儘管我們可以體諒對方可能在人生中有些不愉快的經歷,使他對做承諾感到恐懼,然而硬是要把自己過高的期待加諸於對方身上,恐怕最後也可能只是落得一廂情願而已,不如開始把自己的期待降低一些,讓雙方都不要對這份感情有過多壓力。
2.機靈而不逼迫對方:有些人覺得談戀愛就是應該昭告天下或讓對方的親朋好友都知道,然而面對一個對承諾恐懼的人來說,或許要能進行到這步並不容易,有時就算你見到了他的親朋好友,也因為他只以普通朋友相稱,你根本無法得到正名。此時不妨機靈一些,靠著一些小心機來讓他人發現你們的關係非比尋常,然而若遇到死硬派,堅持不給名分,你可得心臟堅強一點。
3.不要揪著對方說「你有問題」:好了,現在你看到「承諾恐懼」這個專有名詞了(也或許你之前早已聽過),切忌跑去對對方劈頭就說:「欸,我覺得你根本就是承諾恐懼症!」要是改變一個人這麼簡單的話,心理醫師和諮商師就不必這麼忙,要跟病患一約再約了。不妨試著從他信賴的朋友下手,請他的朋友提醒他這個可能性,避免由你作為當事人而挑起對方的防衛心。
4.試著溝通彼此的想法:將你的心意好好陳述給對方理解,並試著讓對方感受生活中擁有彼此是利多於弊,試著多聽對方如何表達他對感情的想法以及不安之處,藉以調整腳步。
5.不要死守對方:對於承諾恐懼者來說,對感情缺乏安全感是他們的卡關之處,他們容易跟主動性格的對象在一起,藉由對方積極的作為來感受到安心。倘若交往中的女孩(或男孩)每天都主動傳訊息、邀約見面,他便會感到安心,也因為安心而持續原本忽冷忽熱的狀態。若遇到對方開始不聯繫,他們有可能會感到不安,而主動與對方聯繫,但悲觀一些的人也有可能乾脆放手。
不要死守一個無法做承諾的對象,同時也是給自己的愛情一條活路。
在偽單身遍布的時代,不願意被承諾的關係,反而因此被凸顯出其中的真實。
讓人喜歡是一件重要的事嗎?
需要群體認同感的人,特別容易討厭得理直氣壯
來吧,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究竟是「不在乎他人怎麼看我的人」比較自我,還是「非常在意他人怎麼看我的人」比較自我?
或許我們總覺得那些不在乎他人怎麼看待自我的人活得非常自我、我行我素,彷彿他們的世界裡缺少了他人的眼光,不懂如何用他人的眼光觀照自己,約束自我。
然而換個角度想,那些「非常在意他人怎麼看我」的人,嚴格要求自己不要跟社會期待不一樣的人,難道就不自我了嗎?或許他們其實活得更加在意「自我」,永遠在確保「我」跟他人之間的腳步一不一致。在他們的眼裡,永遠無法忘記「我」這個人而自由活著,或許連張開雙臂伸懶腰的時候,他們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自己張開雙臂的角度是否跟他人一樣、會不會打擾到他人、會不會因此受到討厭?
日本作家加藤諦三曾經研究一個有趣的現象,他試著分析到底人們怎麼變成一個服從的乖孩子的。他援引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研究,發現小孩常會為了尋求他人的認可,而扼殺自身的喜悅情感,因為「對小孩來說,世界上最可怕的,莫過於失去周遭人們的心。」正因為如此,許多父母在孩童成長的階段便會藉由獎罰來規訓孩子,他們為孩子指出一條能夠取悅自己的路,藉以讓自己的生活更方便。
加藤提到一個女孩的故事,當這個女孩家裡誕生第二個嬰兒的時候,她受到了父母的冷落。起先她用爭吵、耍賴試圖引起父母的注意,沒想到父母的反應不如預期,於是她開始學習當個懂事的乖孩子,這時她發現這招奏效了,她的父母對她大力讚許,滿懷慈愛,在這樣的過程裡,她學習到取悅他人、讓自己看起來「被需要」是與人互動的捷徑。當這個女孩逐漸長大談戀愛之後,她總是在感情裡逆來順受,遇到越不公平的對待,她越是用力取悅,她讓自己成為一張任由男友予取予求的大網,因為她相信,唯有被需要的人才能被愛。
是的,人們無所不用其極追求的終點,其實是想要感受到被愛。
愛讓我們產生安全感,但同時,對愛的需求也讓我們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當我們試著融合社會、取悅社會、想要以合群作為得到被愛的入場券時,其實隱含著我們想要被這個社會所愛的渴望。
有多想要,就有多痛苦。
那麼我們再來回想,為什麼這些特立獨行、特別優秀、特別弱、或特別跟別人不一樣的人這麼讓人討厭?或許這題就不那麼難解了。
越是想要融入團體,將團體意識變成自我價值的人,其實付出了相當多的精神。他們照著程序來、一步一步地走、吸收團體資訊、布局自己的人脈、甚至犧牲自我的愉悅,只為了符合團體期待與利益,此時若出現了某個闖入者,或讓循規蹈矩的自己顯得像個笨蛋的人出現,自然會成為被討厭的對象。
本來期待能夠在團體之間找到愛的群體們,卻因為各自集結了眾多的怒氣,必然需要將無法平衡的心意怪罪給某一個人,「霸凌他吧!誰教他跟我們不一樣」。
可是明明大家都想被愛,我們卻用對某個人的恨意來抒發追求愛的痛苦,不禁讓人懷疑,大家到底恨的是那個單一的人,還是其實是自己?
有人看你不順眼,正好證明你活得很自由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有句話非常有道理:「有一些對你不以為然的人存在,才正好能證明你自己活得很自由。」如果做到讓每個人都認同你,那實在未免是太辛苦的一件事,而且這根本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
事實上,喜歡與不喜歡,有時也未必跟自己的行為有關,純粹可能只是機率上的問題。
隨著識別度增加、逐漸成為公眾人物之後,我有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煩心的事,有時是同業莫名看我不順眼,有時是網友酸民惡意奚落、挑釁。隨著粉絲團越大,這樣的情況更是越加嚴重,有一陣子我相當看不開,心情跌宕到谷底,有個一路支持的網友捎來訊息安慰我,信上這麼說:
嘿,妳知道統計上的常態分布曲線吧,在足夠多的樣本下,若我們把認識妳的所有人,跟喜不喜歡妳的對應程度做個統計,理論上本來就會有百分之三十四點一四的人會有點喜歡妳、百分之十三點五九的人會很喜歡妳、百分之二點一四的人非常喜歡妳(鐵粉)。相反地,普通不喜歡妳、有點不喜歡妳、跟非常不喜歡妳的比例理論上也應該要是這樣。隨著認識妳的人越來越多,母體越來越大,自然每個百分比裡所代表的數量就會跟著增加。
若是我們用這樣的想法去想,好像被討厭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了。
偽單身時代:好想找人愛,卻又不敢認真愛
承諾恐懼,保護了自己卻傷了愛你的人
「偽單身」與「非單身」的差別在於是否公開認定一段關係。偽單身者明明有交往中的對象,仍然不願對外承認對方的存在,排除惡意想騎驢找馬、欲求不滿的狀態,若是單純莫名無法向對方給出承諾,且不只一次發生這種情形,便很可能是受到承諾恐懼(Commitment phobia)的影響。
任教於邁阿密大學的貝利教授曾在研究中指出,「承諾恐懼者」並不是對什麼契約或承諾都害怕,平時他們可能買房子、車子或長期貸款都沒什麼問題,但偏偏在跟人交往的時候會出現狀況,...
作者序
先前出完幾本情感類的書籍之後,我停筆一陣子讓自己沉澱一下,不知不覺就忙碌了兩年。這段時間,我從一個誤打誤撞進入出版社的新手作家,開始接到許多電視、廣播、網路節目的邀約,成為《皇冠雜誌》與國際時尚雜誌的專欄作家,也當過節目主持人,接了幾個國際品牌的代言。日子過得飛快,還記得當年出第一本書,分享從人生勝利組摔落凡間,因離婚而愁雲慘霧學習放手的我,確實也有了另一番新生。
出版業大環境不如以往,寫作這件事既遠且近,近的是我自己有固定的專欄,時不時也在臉書上分享近況瑣事,對於長期追蹤者來說,他們並不難知道我的生活近況;遠的是,以現在的書市來說,出版絕對稱不上是收入豐沛的項目,若沒有新的想法,只是不斷自己複製自己,對我來說其實毫無吸引力。就在此時,我接到平安文化總編輯橞甄的來信,她說:「我很想知道,妳年紀不算大,卻遇過很多生命中的波折,如此勇敢,是如何辦到的?」
總編輯的來信讓我愣了一會。確實,以同年齡的人來說,從小我雖不至於過得吃土,但顛沛流離卻是有時;雖不是公主,但受到霸凌或惡意排擠也是有的;雖不是小天真,但感情路上遇到壞騙子和離婚也經歷過;雖不是社會上普遍認為的弱者,但內心時常感到自己不夠強壯也是真的。說穿了,我就是現在正在閱讀這本書的輕熟的你們。我們看起來很平凡,但卻真真實實地踏在每一天的路上,守護自己繼續堅強。儘管我們每個人歷練得不太一樣,或許遇到的人事物有些不同,但我們期待掙開綁縛於自己身上的枷鎖,想要開創屬於自己的生活,這種強烈的信念卻是完全一樣的。
那麼,我該如何著手這本試圖為你們解開束縛、得到勇氣的書呢?
或許,我可以摸摸你們的頭,告訴大家「沒事的,一切都會好的」,也或許我可以用最負能量的語氣,告訴你「都是別人的錯」。是的,我明白,面對不如意的世事,最簡單的方式往往是情緒宣洩,發洩過了,好像雲淡風輕,但其實一切從來沒有改變過。但是很抱歉,當我回頭看自己如何面對生命中的一些枷鎖難關,以及反省我如何在面對難關時為自己開創一條新的路時,我只想告訴你:「理性面對、全盤關照、勇於選擇、擬訂策略,不要把自己此時此刻的難關放太大」是唯一的路。
「不要把自己的難關放太大」的意思並不是要你自怨自艾,覺得自己像個小螺絲釘,感覺對世事沒有置喙的空間,而是要懷抱著希望,如果這些發生在我身上的挑戰都不是史上第一次,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成為不動就戰敗的兵?
任何一場無望的戰役都有可能成功,因為不同的時刻、不同的環境、相異的人事物往往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火花,唯有在戰場上的執行者才能決定應對策略與最終的成敗。而人生哪裡不可能會是戰場呢?與家人的相處、婆媳過招、職場同儕相鬥、情場危機四伏、健康草木皆兵……
於是本書我採取的寫法,並不是一般的散文分享,也不是輕聲細語、拍拍你的肩膀說些輕飄飄的勵志安慰之語,而是從每件我親身經歷過的挑戰梳理出一個普遍的現象,或許是社會約束、或許是心理障礙,又或者是實際難題,從不同的面向來思考這些事。或許這點比較個人層次,但說實話,當我做任何行為與決定的時候,我並不會只看眼下的難題,而會把自己所處的狀態不斷Zoom out,用高一點的視野看待這件事,了解自己可能有的空間,或不可能行動的空間,再採取下一步的應對策略。
誠實面對自己所處的狀況、所站的位置、判斷自己的資源籌碼,是面對挑戰極其重要的事。
這麼說來,似乎很像一具沙盤推演的機器人?或許吧!但是當如此面對挑戰的思維邏輯成了一種習慣,人生便會減少很多時間陷入無所適從的悲嘆。我們總是在職場上寫著各式各樣的企劃書、規劃、報告書,卻鮮少理性面對自己的人生,不是嗎?
朋友有時會打趣笑我,覺得我的生命力像隻蟑螂,「每次都覺得妳快要被打倒了,但是妳卻能活得更美更好。」我想,除了簡單說個性決定命運之外,不如說,我們可以學習換一種思考難題的方式。
先說在前頭,這本書並不是很「溫暖」,但有時暖言暖語不見得有用,你需要的是視角的轉換與力量的啟發。也願你在每次的挑戰裡,逐漸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一套生活應對哲學。
御姊愛
先前出完幾本情感類的書籍之後,我停筆一陣子讓自己沉澱一下,不知不覺就忙碌了兩年。這段時間,我從一個誤打誤撞進入出版社的新手作家,開始接到許多電視、廣播、網路節目的邀約,成為《皇冠雜誌》與國際時尚雜誌的專欄作家,也當過節目主持人,接了幾個國際品牌的代言。日子過得飛快,還記得當年出第一本書,分享從人生勝利組摔落凡間,因離婚而愁雲慘霧學習放手的我,確實也有了另一番新生。
出版業大環境不如以往,寫作這件事既遠且近,近的是我自己有固定的專欄,時不時也在臉書上分享近況瑣事,對於長期追蹤者來說,他們並不難知道...
目錄
令人不安的美貌
限制人的,不是年齡而是自己
對完美的執念
蒐集眼球的時代
讓人喜歡是一件重要的事嗎?
人生最大的陷阱,是舒適
偽單身時代:好想找人愛,卻又不敢認真愛
樂觀者的邏輯
95分的獨身生活
內向者的勇氣
誰說當母親是女人的天職?
令人不安的美貌
限制人的,不是年齡而是自己
對完美的執念
蒐集眼球的時代
讓人喜歡是一件重要的事嗎?
人生最大的陷阱,是舒適
偽單身時代:好想找人愛,卻又不敢認真愛
樂觀者的邏輯
95分的獨身生活
內向者的勇氣
誰說當母親是女人的天職?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