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給家長的話】,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家長了解孩子心中真正的想法。
★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專文導讀。
★林蔚昀、洪美鈴、廖芸婕、廖雲章等各領域專家專文推薦。
這場暴風雨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把這麼大的聲響帶進我們家的客廳?
為什麼爸爸、媽媽,還有哥哥薩夏老是在哭呢?
為什麼他們不再抱抱我了呢?
這些,會不會都是我的錯……?
在這個幸福的小家庭裡,最小的家庭成員不懂得什麼是恐怖攻擊。她的父母也不敢跟她解釋清楚。但是,孩子自己會去找答案,而且理解能力比成人想像中更好……
作者愛蓮.羅曼諾是法國知名的精神病理學家暨兒童心理創傷專家。羅曼諾替我們說了一個簡單的故事,教我們在恐怖事件發生之後,怎麼與孩子對話,怎麼幫助孩子從焦慮的心情裡走出來。繪者阿多麗.戴伊則運用了的線條以及美麗的插畫,為這個故事帶來時而輕、時而重的視覺效果。
作者簡介:
愛蓮.羅曼諾 Hélène Romano
精神病理學博士也是兒童創傷心理專家。巴黎恐怖攻擊結束後,她受到媒體的注目,在媒體專訪裡提供建議,向父母解釋他們該如何與孩子談恐怖攻擊事件。本書的故事裡頭,羅曼諾博士帶著讀者一起去面對恐懼、克服恐懼。
繪者簡介
阿多麗.戴伊 Adolie Day
應用藝術學院畢業以後便從事許多藝術創作的工作。她的創作包含物件設計、時尚設計(Kenzo童裝)、廣告與童書插畫。她完美運用明亮的線條,巧手將本書打造成一個美麗的作品。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學會關心這個世界,就會懂得善待周遭的人。------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
恐怖攻擊已經是全人類共同要面對的問題,很多家長想和孩子討論卻不知如何開口,這本繪本剛好提供了解答。 ------ 譚惋瑩 (雙寶娘‧專欄作家)
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
幸佳慧|兒童文學作家
林蔚昀|作家.波蘭語譯者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美鈴|心理師媽媽
廖芸婕|跨國自由記者
廖雲章|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共同創辦人.獨立評論@天下主編
譚惋瑩|雙寶娘.專欄作家
(以上按姓氏順序排序)
認真 推薦
名人推薦:學會關心這個世界,就會懂得善待周遭的人。------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
恐怖攻擊已經是全人類共同要面對的問題,很多家長想和孩子討論卻不知如何開口,這本繪本剛好提供了解答。 ------ 譚惋瑩 (雙寶娘‧專欄作家)
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
幸佳慧|兒童文學作家
林蔚昀|作家.波蘭語譯者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美鈴|心理師媽媽
廖芸婕|跨國自由記者
廖雲章|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共同創辦人.獨立評論@天下主編
譚惋瑩|雙寶娘.專欄作家
(以上按姓氏順序排序)
認真 推薦
推薦序
總導讀
如果我們珍視家園的溫暖,更要凝視他人的痛苦
幸佳慧◎兒童文學作家
沒有生物不渴望春天的來臨,尤其是歷經冬寒之後。2010年寒冬,北非率先發出震天價響,突尼西亞百姓要求政府進行民主改革,這波向春天吶喊的浪潮影響其他鄰近國家,隔年,敘利亞也啟動一連串人民示威跟政府鎮壓的衝突。只是,敘利亞不如突尼西亞的幸運,他們境內的反政府派跟軍政府武裝對峙的戰事不斷擴大,而後有恐怖組織的加入,他們強佔城鎮,逼迫居民改信宗教、摧毀建設、屠殺人民,紛擾至今。2017年,聯合國統計這波動盪已造成敘利亞五百五十萬流亡海外的難民,六百多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這已是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
幾年前,國際媒體與網路社群傳播敘利亞大批平民攜家帶眷、冒險徒步或搭船越過邊境尋求政治庇護,尤其許多躺在海灘上失溫的小身體、驚慌的小臉哭嚎找父母等觸目影像,使世人在自家螢幕前從震驚、不敢置信,逐漸察覺難民困境加劇的現實。這些年,恐怖組織或軍政府在各地造成的不安,讓全球難民數不斷快速增加,除了中東,包括南美州、非洲、南亞內亂等國家,全球難民已來到六、七千萬人。
難民問題,不僅測試聯合國的運作功能,也考驗民主政府與人民的人道標準。各界名人如影星安潔莉娜.裘莉、喬治克.隆尼,或跨界名作家尼爾.蓋曼等人都親自前往中東關注難民問題。許多童書工作者也反躬自省,不僅學者帶頭探討、創作者投入過去少被人觸及的主題、出版社也支持鼓勵,眾人盡已之力呼籲人類該有的人溺己溺同理心。
字畝今年出版的《新鄰居,你好?!》便是兩位法國創作者在看到社會出現接納難民或新族群與否的爭議下,透過繪本提醒教養者應避免孩子出現排外的眼光,看向社會多元的益處。而《暴風雨過後:用愛拂去心中的恐懼》、《旅程》、《候鳥移工》這三本作品更深入核心,探及恐怖攻擊、難民逃難及移工生活等更接近「苦難」本身的面貌。
家,是每個人的身心歸所。可是,當家園無法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時,人們會暫離家園到他方工作謀生;一旦家園受到外來攻擊,人們受到驚嚇也為無辜受害的生命悲傷,但為了不讓敵人刻意製造的恐懼得逞,人們必須更團結與堅強;然而若戰火蔓延不止,政府已無法保障人民的基本人權時,人們便不得不拋棄家園、逃往任何能保護他們生命的邊界與他鄉。這三本作品,分別談了以上三種不同的層次。
《暴風雨過後:用愛拂去心中的恐懼》---你我無法置身事外的公共安全議題
本書創作背景起於2015年法國巴黎發生多起恐怖組織的攻擊事件,其中以年底一家劇院遭到攻擊的死傷最大,共造成百餘人死亡、數百人輕重傷的慘劇。儘管各國紛表哀悼並嚴譴承認策劃犯案的伊斯蘭國,但法國該年受攻擊的情勢無法控制,大規模死傷終讓政府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並實施宵禁,法國人民因此受到不少心理創傷與衝擊。
特別的是,此書的創作者是法國精神病理學專家羅曼諾,由於羅曼諾專長於兒童創傷心理,她以幼兒觀看周遭變化的視角鋪陳事件,讓大家看到有別於成人的心理歷程。因為故事敘述者是家中最幼小的成員,讀者隨著她的遮蔽觀點陷入突來其來的愁雲慘霧卻不知所以然的心境,因而得以理解被隔絕事實的孩子可能會走入的歧途與承擔不必要的副作用等問題。
羅曼諾的用意首在讓成人了解幼兒在面對社會重大公安意外時會出現的心理狀況,以及如何妥善面對兒童的恐懼。成人不僅能藉此書審視自身態度,也可和孩子談談當前發生的事。故事結尾的安排,本來消極的父母經醫療協助而有所改變,作者將兒童創傷理論的輔導策略自然放進親子對話中,故事裡的親子因此同時受到治療與調整,從負面的恐懼走出,轉成正向信念。
文字敘述有其學理背景,視覺圖像也搭配得巧妙。此書繪圖一反文字的寫實風格,反採大膽的兒童畫風格,隨文字聚焦在某些抽象情緒上,避開寫實殘酷的恐攻場面。插畫家戴伊只用三色就為三種關鍵的情緒定調:藍色是脆弱與不安;黑色代表恐懼與絕望;黃色則是溫暖與希望。隨著劇情的轉換,最後一頁配圖是眾人浸潤在飽滿的「黃光」裡,如同經歷一場諮商治療。
當前,全球受到恐攻的國家不少、輕重程度不一,重者會有長期戰爭與難民的後續問題;輕者則整個社會需要心理復原。台灣雖然尚無實際經驗,但亞洲區也曾在恐怖組織威脅的攻擊目標之列,且我們多少有旅居海外的親友與自身前往他國的可能,任何人終得面對它的存在。另外,近年台灣發生幾起公共場合隨機殺傷的公安事件,每每引起大眾恐慌,本書也適合用來和孩子討論什麼是公共安全,與該用什麼態度面對它帶來的恐懼。
《旅程》---人有追求「免於恐懼」的本能與權利
如果孩子因為看到新聞畫面而開口問:「什麼是難民?」 「為什麼他們要離開家?」那麼,《旅程》應是目前表達「難民」最清楚的繪本了。面對現實的殘酷,義大利創作者桑娜的詮釋,並不逃避也不美化,卻能找到撫慰人心的路徑,帶我們有尊嚴的看待流離失所的人。
書名本身就令人反思,因為「旅程」在童書中通常指向正面歡愉的想像與經驗,但看了書封圖後卻有「這家人收拾行李是真的要渡假旅遊去嗎?」的疑問。翻開書頁後,美好家園的影像曇花一現,接續而來的便是戰爭帶來的混亂與恐懼,以及親人的失去。因此,若大人能事先跟孩子討論書封隱藏的衝突符號,可以幫助小讀者調整心理,為迎接不同的旅程做準備。
由於桑娜親身訪談過難民,且是集結多人的經歷,她利用文圖不同的敘事視角與詩性的圖像語言,讓許多成人難以啟齒跟孩子解釋的層次錯落在故事結構中。文字以孩子第一人稱為敘述觀點,圖畫則是加入成人的全知觀點,圖像因而補充了孩子看不到的話語,像是一家人躲在林中的一頁,印刷字說「媽媽從來不會害怕」,但圖畫卻說出母親在孩子睡著後湧現的擔憂與淚水。
而在他們越過邊界的那一頁,創作者以一團巨大黑影說出身處險境的難民時時得面對各種賭注般的抉擇,將家人生命寄於險崖上,因為沒有人敢打包票,究竟求助的人花錢能否脫困還是遇上趁火打劫仍不顧道義的黑幫份子。那團黑影尤其道出戰亂中黑白善惡的模糊與險詐。
逃難者寄託陌生人翻越高牆又搭上重量超載的小船,生命有如一葉扁舟,隨時會遭大浪吞噬,眾人能做的是在汪洋中彼此撫慰與祈求。桑娜故事說到這已成功讓讀者與劇中人同在,感受每一步的推移都是航向未知。直到,讀者看見了彼岸、火車車廂、候鳥群飛時,才放下心中大石,明白他們渡過最艱難危險的一關。
畫面中,桑娜用許多不同的交通工具描繪這家人的輾轉流離,這除了突顯逃難的漫長,也刻畫出「身外物皆可丟,只要擁有彼此」的卑微情境。如此處理難民議題,並不過於天真也不避諱黑暗,但桑娜仍引光照路、告訴讀者:苦難的人雖然會失去家園與至親,但只要保有追求「免於恐懼」的本能與權利,終究會有重建家園的希望。
《候鳥移工》--- 比起飛行的候鳥,更想成為深根的大樹
本書作者梅芯‧崔麗爾是加拿大資深的童書作家,由於她擔任小學教師三十餘年,又是歐洲移民與美洲原住民的後代,她的書寫常有加國的歷史脈落與多族群文化的軌跡。《候鳥移工》便是崔麗爾以美加兩國的建國精神呼籲社會能平等善待移工的作品。
故事取材自加國特有的移工史實,1920年代一群加拿大白人因耕種與宗教關係遷往中南美的墨西哥,後來他們發現南方生活並非想像的容易,於是他們定期在北方農忙時回到加拿大當短期勞工。這些移工通常整家遷移,年長的孩子也會加入勞動工作。勤儉節流的生活方式常為他們招來側目耳語,他們講的語言跟多數加拿大人有別,也造成融合的困難,加上短期勞工缺乏周全的工作保障,他們也常忍受雇主的恐嚇與剝削。
作者藉由移工家中最小的孩子安娜說出他們特殊的故事,安娜先是以候鳥習性來釋懷他們一家人往返遷移的行為,接著再用不同動物來理解他們家人的生活模式,像是總是選擇其他動物拋棄的窩當作自己家的大耳野兔,或者像永遠埋頭苦幹的蜜蜂,以及像彼此取暖的小貓或相互打鬧的小狗。
安娜這些不固定的動物聯想,烘托出她缺乏家的安全感。因此,安娜忍不住想要是能夠一直待在同個地方、待在屬於自己的家中、自己的床上、騎著自己的腳踏車是什麼樣的感覺?最終,她說出心底最渴望的投射想像是一棵大樹:能在一個地方掘土深根,隨著四季輪轉而成長茁壯,秋天時送走遷移的帝王蝶跟野雁南飛,冬天時隨白雪冬眠,春天則再度被歸來的候鳥喚醒、發芽。
向來擅長用詩性圖像說故事的插畫家阿瑟諾,將崔麗爾充滿比喻的文字畫出更多的弦外之音,例如第一跨頁的候鳥倒影,剛好落在第二跨頁正要搬進工寮的一家人腳下,說出候鳥與移工兩者命運的謀合。而後,覺得自己是大耳野兔的安娜,在察覺房內處處遺留前一戶人家的蹤跡時,她只想要跳窗離開。另一頁講著安娜在異地受同儕異樣眼光看待時,阿瑟諾刻意將圖畫裡的男孩去掉顏色,他一身的慘白稱出安娜更深刻的孤單。
綜觀整個故事,崔麗爾雖然以候鳥跟帝王蝶比喻移動工作是生物求存的本能,但比起理解生物本能的需求,她更呼籲人類不得缺少的是彼此同理平等對待的人道精神。這個加拿大的移工故事,也同時幫世界各地移工說出他們類似的情境。像是在台灣,多數勞力工作者來自東南亞國家的貧困人民,他們來台灣大多從事粗重或家事勞務,猶如本書指出的,因為地位、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常被當地人、仲介或雇主歧視或剝削。
尤其,東南亞移工只能隻身來台,在與家人分離的情況下,心理的支持系統更顯薄弱。先前我受託字畝出版社與《報導者》所創作的繪本《透明的小孩---無國籍移工兒童的故事》便揭露東南亞移工在艱困環境下所遭遇的另一個問題。現在加上《候鳥移工》一書,不僅能讓孩子用另一個角度理解移工與他們的家人,也將人文關懷拉向國際視野。
為烏托邦畫布添上真實的筆觸
美國知名學者蘇珊.桑塔格在離世前留下另一本重量級的文化評論《旁觀他人的痛苦》,探究氾濫的戰亂攝影可能使眾人對痛苦的畫面逐漸麻木、成為無感的旁觀者。觀看這十幾年來的時局變化,桑塔格當年拋出的省思與呼籲不僅不過時,更顯得切身且切時。
新聞與繪本的共同點,在於這兩種媒體皆關注世界並且呈現真實,尤其是上述所談的幾本繪本,這也證明兒童繪本並非僅僅是逃避式的烏托邦想像。然而,相對於新聞閃現的濃縮影像,繪本有機而細緻的文圖結構,開闢安全的時空讓大小讀者有節奏的進入事件情境、啟動感同身受的心智功能、深入他人美好或痛苦的生命經驗――這是比「呈現真實」的新聞做了更多的「心理處理」。
繪本訴諸的讀者是親子,當然有著為世界傳播美好事物的使命,然而為畫布添上真實筆觸,並非讓世界更醜陋,相反的,這些作品讓我們不以旁觀者自居,而從凝視他人的痛苦中分擔人道責任,因而懂得將彼此休戚與共同生命體,活得更坦然也更有尊嚴。
總導讀
如果我們珍視家園的溫暖,更要凝視他人的痛苦
幸佳慧◎兒童文學作家
沒有生物不渴望春天的來臨,尤其是歷經冬寒之後。2010年寒冬,北非率先發出震天價響,突尼西亞百姓要求政府進行民主改革,這波向春天吶喊的浪潮影響其他鄰近國家,隔年,敘利亞也啟動一連串人民示威跟政府鎮壓的衝突。只是,敘利亞不如突尼西亞的幸運,他們境內的反政府派跟軍政府武裝對峙的戰事不斷擴大,而後有恐怖組織的加入,他們強佔城鎮,逼迫居民改信宗教、摧毀建設、屠殺人民,紛擾至今。2017年,聯合國統計這波動盪已造成敘利亞五百五十萬流亡海...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