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為劉叔申先生晚年講稿,由羅常培先生筆記。此書析論精微,每發一義,啟示無窮。內容除總論外,重要的篇章有:論各家文章與經史子之關係、漢魏六朝之寫實文學等。
本書特色
1.本書為劉叔申先生晚年講稿,由羅常培先生筆記。
2.此書析論精微,每發一義,啟示無窮。內容除總論外,重要的篇章有:論各家文章與經史子之關係、漢魏六朝之寫實文學等。
作者簡介:
劉師培(1884-1919年)字申叔。幼承家學,大張晚清「古文經學」之旗幟。又受章太炎啟發,撰《小學發微》,引用西方社會學學理,重新闡釋清儒文字音韻之學。1906年創辦《白話報》,運用其小學考據之素養,研究、倡導語言文字之改革。民國六年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先後開設「六朝文學」、「文選學」等課程。
作者序
弁言
──左盦文論之四──
儀徵劉申叔先生遺說
曩年肄業北大,從儀徵劉申叔師(師培)研究文學,不賢識小,輒記錄口義,以備遺忘。間有缺漏,則從同學天津董子如(威)兄抄補。兩年之所得,計有:一、羣經諸子,二、中古文學史,三、文心雕龍及文選,四、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四種。日積月累,遂亦褒然成帙。惟二十年以來,奔走四方,未遐理董;復以興趣別屬,此調久已不彈。友人知有斯稿者,每從而索閱;二十五年秋,錢玄同師為南桂馨氏輯刻左盦叢書亦擬以此入錄,終以修訂有待,未及付印。非敢敝帚自珍,實恐示人以璞,及避地南來,此稿攜志行篋,朋輩復頻勗我訂正問世。乃抽暇謄正,公諸世人,用以紀念劉錢兩先生及亡友董子如兄,且以質正於並時之治中國文學者。
三十年三 月三日識於昆明岡頭村北大公舍
弁言
──左盦文論之四──
儀徵劉申叔先生遺說
曩年肄業北大,從儀徵劉申叔師(師培)研究文學,不賢識小,輒記錄口義,以備遺忘。間有缺漏,則從同學天津董子如(威)兄抄補。兩年之所得,計有:一、羣經諸子,二、中古文學史,三、文心雕龍及文選,四、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四種。日積月累,遂亦褒然成帙。惟二十年以來,奔走四方,未遐理董;復以興趣別屬,此調久已不彈。友人知有斯稿者,每從而索閱;二十五年秋,錢玄同師為南桂馨氏輯刻左盦叢書亦擬以此入錄,終以修訂有待,未及付印。非敢敝帚自珍,實恐示人以璞,及避地南來,此稿攜...
目錄
弁言
一、緒論
二、各家總論
三、學文四忌
四、論謀篇之術
五、論文章之轉折與貫串
六、論文章之音節
七、論文章有生死之別
八、史漢知句讀
九、蔡邕精雅與陸機清新
十、論各家文章與經子之關係
十一、論文章有主觀客觀之別
十二、神似與形似
十三、文質與顯晦
十四、文章變化與文體遷訛
十五、漢魏六朝之寫實文學
十六、論研究文學不可為地理及時代之見所囿
十七、論各家文章之得失應以當時人之批評為準
十八、整與潔
十九、論記事文之夾敘夾議及傳贊碑銘之繁簡有當
二十、輕滑與蹇澀
二十一、論文章宜調稱
弁言
一、緒論
二、各家總論
三、學文四忌
四、論謀篇之術
五、論文章之轉折與貫串
六、論文章之音節
七、論文章有生死之別
八、史漢知句讀
九、蔡邕精雅與陸機清新
十、論各家文章與經子之關係
十一、論文章有主觀客觀之別
十二、神似與形似
十三、文質與顯晦
十四、文章變化與文體遷訛
十五、漢魏六朝之寫實文學
十六、論研究文學不可為地理及時代之見所囿
十七、論各家文章之得失應以當時人之批評為準
十八、整與潔
十九、論記事文之夾敘夾議及傳贊碑銘之繁簡有當
二十、輕滑與蹇澀
二十一、論文章宜調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