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田園詩人,所作詩文清新自然,寓意深遠,篇篇可誦,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李白曾說:「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表達他對陶淵明的崇敬之情;蘇東坡則是一次只讀一篇陶詩,因為「唯恐讀盡後,無以自遣」。因此欣賞中國古典文學,一定不能錯過陶淵明。本書注解詳盡,語譯貼切,加上精彩的導讀和賞析,完整而全面地呈現陶淵明的詩文世界,能帶領讀者深入陶淵明留給世人的文學桃花源。親近陶淵明,本書是最佳選擇。
作者簡介:
溫洪隆(注譯者)1932年2月生於江西省泰和縣橋頭鎮,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1957年8月畢業於武漢華中師範學院(現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留校任教,從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教研工作。曾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屈原學會理事、湖北屈原研究會副會長。對《史記•屈原列傳》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的研究有獨到的一己之見,受到同行學者關注。論著有:《屈原論叢及其他》、《先秦兩漢文學攬勝》、《新譯戰國策》、《新譯陶淵明集》、《新譯樂府詩選》(合著)、《中國文學作品選注》(合著)、《文粹》(合著)等。
作者序
修訂三版序《新譯陶淵明集》二○○二年七月初版以來,承蒙讀者厚愛,二○○八年八月再版,現在又將出第三版。古籍今注新譯叢書主編先生約我為修訂本作序,談談該書寫作、修訂的經過或心得,以及多年來與書局交流合作的感想等,我愉快地接受了這一盛情的邀約。當初簽下撰寫這本書的合同,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給這本書定位的問題。我想古籍之所以要注釋、翻譯並且加賞析文字,是因為它不易讀懂,我所做的一切工作,理所當然就是為幫助讀者讀懂《陶淵明集》盡綿薄之力。於是我依照叢書體例的要求,為全書撰寫了導讀,給篇名寫了題解,給原文加了標點,為需要加注的字、詞、句作了注釋,逐句進行了語譯,還為每篇作品寫了賞析。這看似容易,其實做起來卻難。題解不止是在字面上給篇名作解釋,更重要的是要對全篇的內容作出概括性的提示,如〈形影神〉的題解,不能只是解釋形、影、神三個字,而要指出作者在這組詩中假託「形」「影」「神」對「惜生」問題提出了三種不同看法,即人生在世有三種不同的活法。這樣,對讀者閱讀這組詩方能有所幫助。標點,有時也頗費心力,並非是懂得標點符號用法就能標點古籍,如〈贈長沙公‧序〉「余於長沙公為族祖同出大司馬」二句,有在「族」字後點斷和在「祖」字後點斷兩種不同標法,究竟哪種正確,不能隨便確定。經查考,淵明和長沙公(陶延壽之子)同是晉大司馬陶侃的後裔,淵明是陶侃的四世孫、長沙公是陶侃的六世孫,他們在族內的世系正是祖孫輩;同時我又從《顏氏家訓‧風操》中取得「凡宗親世數,有從父,有從祖,有族祖」等語的旁證,從而確認「族祖」二字是一個不能分開的詞以後,才斷定應在「祖」字後斷句。注釋更非易事。《陶淵明集》已有多種注本,有前賢時彥的研究成果可供借鑒。但是內行人都知道:注釋古籍,前人沒有注過的有開荒之艱,注過的有深入之難,各家分歧的意見你必須作出選擇或提出看法,眾人忽略的問題需要你去發現,大家回避的難題你應盡可能去解決,同時必須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不能信口開河,言而無徵。其中艱苦,非身歷其事是很難體會到的。光是字、詞、句的解釋,不是會查字典、詞典就行,真正難解釋的字、詞、典故,字典、詞典裡往往難以查到;即使查到了,由於一字一詞多義,再加上同一典故不同的用典人又有不同的理解,還得根據具體語境去選擇。另外對字與詞的解釋還必須顧及全句、全篇甚至作者全人,弄清作者謀篇佈局的思路,以及上下文起承轉合的關係,方能融會貫通,作出正確的注釋。魯迅先生說:「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注釋古籍也是如此。語譯之難,難在要做到信、達、雅,要儘量保持原作的韻味。翻譯時為了找到一個恰當的詞,苦思冥想,常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之感。同時翻譯和寫文章不同,必須逐字逐句翻譯,一句都不能漏掉,難懂的也無法回避,總不能弄不明白的就不翻譯。賞析雖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也不能離開原文隨意發揮,或者望文生義,郢書燕說,這都無助於讀者讀懂原文。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世遠莫見其面,覘文輒見其心。」(劉勰《文心雕龍‧知音》)作文者由於情動才發為文辭,觀文者透過閱讀文辭去瞭解作文者的情思,就像沿著水波去尋找水的源頭,雖然幽深必能顯露。由於世代相隔遙遠,觀文者不可能同作者見面,可是閱讀他的文章可以見到他的心思。既然如此,那麼賞析就必須依據原文去體會作文者為文之用心,找出每篇詩文真正的寫作特點,不能用那些諸如語言形象、結構嚴謹、情景交融、言簡意賅等套話去忽悠讀者,這才對讀者有所裨益。而要做到這點,也只有在透過注釋、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方能切中肯綮。例如那首被黃庭堅稱為「其中多不可解」的〈述酒〉詩,只有體會到了詩人有話不便明說,採用了隱喻象徵、借古說今的表現手法這一寫作特點,才能明瞭詩中的涵義。而要讀懂〈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不但要瞭解詩人一生努力為善卻屢遭不幸的身世,還得參閱司馬遷在《史記‧伯夷列傳》中懷疑「天道無親,常與(助)善人」的古訓,歷數自古以來好人不得好報、惡人卻得好報的憤激言辭,方能知道詩人怨在何處。這些看似雕蟲篆刻、壯夫不為的工作,我卻樂此不疲,因為這是我撰寫本書應該做的事,否則便愧對讀者。而書局從來也不要求我離開原著去寫那些游談無根、大而無當、往而不返的文字,而是提倡要冥契古今心靈,「不能不由學會讀古書這一層根本的工夫做起」,期待我為幫助讀者讀懂原著做點實事。聯繫到而今時聞「太牢」就是大牢房、「少牢」就是小牢房等類笑話,我越來越覺得三民書局組織撰寫、出版古籍今注新譯叢書,希望藉此提高民眾閱讀古書的能力,「打開禁錮於古老話語中的豐沛寶藏」,實是功德無量的善舉。因為古代文化,大都保存在古書中,「得知千載外,正賴古人書」(陶淵明〈贈羊長史〉詩),如果看不懂古書,在很大程度上便斷絕了與古代文化的聯繫,等於沒有取得研究古代文化的入場券,所謂弘揚古代文化的優良傳統,多半會成為一句空話。我有幸參與其事,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做了點實事,沒有用空話、大話去糊弄讀者,心中也就感到踏實。至於其他也就毋須多慮了。認識沒有止境,學問也沒有止境。書出版以後,經過一段時間,作者總會發現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本書出第二版時,我正忙於《新譯樂府詩選》的寫作,沒有更多時間去琢磨修改,只改正了一些明顯的錯字。《新譯樂府詩選》交稿以後,有了充裕的時間,正好書局又準備出第三版,我便趁機對原書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先是改寫了導讀,將文中所引用的難懂的古語改成語體文,儘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明瞭,以便中學生也能看懂,同時將引語原文保留在注中,以備想作深入研究的讀者查閱。其次對那些注得不夠清楚明白的字、句重新作注,如〈感士不遇賦‧序〉中的「閭閻懈廉退之節,市朝驅易進之心」二句,過去注得比較籠統,今則依據《禮記‧表記》「事君難進而易退,則位有序;易進而難退,則亂也」,具體落實了「廉退之節」與「易進之心」的解釋。再次,將某些不夠準確的注釋作了更正,如〈擬挽歌辭〉「向來相送人」一句中的「向來」一詞,初版時注為「歷來」,今則依據《詩詞曲語辭匯釋》「此云適來送殯之人」之說,更正為「剛來」。另外有些典故初版時未查到出處,如附錄〈陶淵明集序〉中的「或懷釐而謁帝」一句,依據上下文其所指當與古代的隱士、高士有關,可是我查遍了隱逸傳、高士傳一類傳記以及類書中的隱逸部,還通過電子文本檢索,並向著名的文史專家請教,均無所獲,只好注明「其事不詳」。今據友人提醒:高步瀛先生以為疑用《莊子‧天地》所載華封人祝堯事,覺得頗有參考價值,因而作了補注。凡此種種,都是為了對讀者負責。不過世上難有盡善盡美的事,雖經修訂,仍然還可能存在不周甚至錯誤之處,切望讀者、專家賜正。自從一九九一年與三民書局交往以來,至今已有二十餘年,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書局同仁組稿只重書稿品質,不重撰稿人職稱、名氣,即使當時還是講師的青年,學有專長,亦獲垂青,慧眼識珠,傳為美談。審編認真過細,字斟句酌,切磋琢磨,勞神費心,那種對讀者負責,甘願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精神,實在令人感佩。尤為難得的是處處尊重作者,有不同看法,總是事先與作者商討,絕不隨意改動。因此我們一直合作得很好,相處非常融洽。某些小事也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有次我急需添購兩本書,頭天給書局發去電子郵件,第二天上午八時許便接到主編電話,告知書已經由航空寄出。如此急人之所急,著實讓我喜出望外,感激不盡。書局每次寄來的書,總是封面朝裡,再用塑膠泡膜和牛皮紙牢固包裝,因此雖經長途運輸,卻完好無損。書局同仁如此處處愛崗敬業,替他人著想,勿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小中見大,心想這或許就是三民書局能在臺灣出版企業中首屈一指的原因之一。往日兩岸相隔,海天茫茫,同胞骨肉,天各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今朝兩岸交流,常來常往,大陸超市,臺果飄香,寶島勝地,陸客熙攘。每念及此,欣慨交心。海峽兩岸,誠能攜手並進,互惠共贏,實兩岸同胞之大幸,民族之大幸!區區此心,朝夕念之。是為序。
修訂三版序《新譯陶淵明集》二○○二年七月初版以來,承蒙讀者厚愛,二○○八年八月再版,現在又將出第三版。古籍今注新譯叢書主編先生約我為修訂本作序,談談該書寫作、修訂的經過或心得,以及多年來與書局交流合作的感想等,我愉快地接受了這一盛情的邀約。當初簽下撰寫這本書的合同,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給這本書定位的問題。我想古籍之所以要注釋、翻譯並且加賞析文字,是因為它不易讀懂,我所做的一切工作,理所當然就是為幫助讀者讀懂《陶淵明集》盡綿薄之力。於是我依照叢書體例的要求,為全書撰寫了導讀,給篇名寫了題解,給原文加...
目錄
新譯陶淵明集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修訂三版序
導讀
卷一詩四言
停雲並序 一
時運並序 六
榮木並序 一○
贈長沙公並序 一四
酬丁柴桑 一九
答龐參軍並序 二一
勸農 二六
命子 三一
歸鳥 三八
卷二詩五言
形影神並序 四三
形贈影 四四
影答形 四五
神釋 四七
九日閑居並序 五○
歸園田居五首 五三
其一(少無適俗韻) 五三
其二(野外罕人事) 五五
其三(種豆南山下) 五七
其四(久去山澤游) 五八
其五(悵恨獨策還) 六○
遊斜川並序 六一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六五
乞食 六七
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七○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七二
答龐參軍並序 七五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七九
連雨獨飲 八二
移居二首 八五
其一(昔欲居南村) 八五
其二(春秋多佳日) 八七
和劉柴桑 八八
酬劉柴桑 九一
和郭主簿二首 九三
其一(藹藹堂前林) 九三
其二(和澤周三春) 九五
於王撫軍座送客 九七
與殷晉安別並序 一○○
贈羊長史並序 一○三
歲暮和張常侍 一○七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一一○
悲從弟仲德 一一三
卷三詩五言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 一一七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 一二○
其一(行行循歸路) 一二○
其二(自古歎行役) 一二二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 一二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一二七
其一(在昔聞南畝) 一二七
其二(先師有遺訓) 一二九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一三一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一三四
還舊居 一三七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一三九
己酉歲九月九日 一四二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早稻 一四五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 一四八
飲酒二十首並序 一五○
其一(衰榮無定在) 一五二
其二(積善云有報) 一五三
其三(道喪向千載) 一五五
其四(栖栖失群鳥) 一五七
其五(結廬在人境) 一五八
其六(行止千萬端) 一六○
其七(秋菊有佳色) 一六二
其八(青松在東園) 一六三
其九(清晨聞叩門) 一六五
其十(在昔曾遠遊) 一六七
其十一(顏生稱為仁) 一六九
其十二(長公曾一仕) 一七一
其十三(有客常同止) 一七三
其十四(故人賞我趣) 一七五
其十五(貧居乏人工) 一七六
其十六(少年罕人事) 一七八
其十七(幽蘭生前庭) 一七九
其十八(子雲性嗜酒) 一八一
其十九(疇昔苦長飢) 一八四
其二十(羲農去我久) 一八六
止酒 一八九
述酒 一九一
責子 二○○
有會而作並序 二○二
蜡日 二○六
卷四詩五言
擬古九首 二○九
其一(榮榮窗下蘭) 二○九
其二(辭家夙嚴駕) 二一一
其三(仲春遘時雨) 二一四
其四(迢迢百尺樓) 二一五
其五(東方有一士) 二一七
其六(蒼蒼谷中樹) 二一九
其七(日暮天無雲) 二二○
其八(少時壯且厲) 二二二
其九(種桑長江邊) 二二四
雜詩十二首 二二六
其一(人生無根蒂) 二二六
其二(白日淪西河) 二二八
其三(榮華難久居) 二二九
其四(丈夫志四海) 二三一
其五(憶我少壯時) 二三二
其六(昔聞長者言) 二三四
其七(日月不肯遲) 二三六
其八(代耕本非望) 二三八
其九(遙遙從羈役) 二四○
其十(閑居執蕩志) 二四一
其十一(我行未云遠) 二四三
其十二(嫋嫋松標崖) 二四五
詠貧士七首 二四六
其一(萬族各有託) 二四六
其二(凄厲歲云暮) 二四八
其三(榮叟老帶索) 二四九
其四(安貧守賤者) 二五一
其五(袁安困積雪) 二五三
其六(仲蔚愛窮居) 二五五
其七(昔在黃子廉) 二五六
詠二疏 二五八
詠三良 二六二
詠荊軻 二六五
讀山海經十三首 二七○
其一(孟夏草木長) 二七○
其二(玉臺凌霞秀) 二七二
其三(迢遞槐江嶺) 二七四
其四(丹木生何許) 二七五
其五(翩翩三青鳥) 二七六
其六(逍遙蕪皋上) 二七七
其七(粲粲三珠樹) 二七八
其 八(自古皆有沒) 二七九
其九(夸父誕宏志) 二八一
其十(精衛銜微木) 二八二
其十一(巨猾肆威暴) 二八三
其十二(鵃鵝見城邑) 二八五
其十三(巖巖顯朝市) 二八七
擬挽歌辭三首 二八九
其一(有生必有死) 二九○
其二(在昔無酒飲) 二九一
其三(荒草何茫茫) 二九三
聯句 二九四
卷五賦辭
感士不遇賦並序 二九九
閑情賦並序 三一七
歸去來兮辭並序 三三一
卷六記傳述贊
桃花源記並詩 三四一
晉故西征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並贊 三四八
五柳先生傳並贊 三六四
讀史述九章並序 三六八
其一夷齊 三六八
其二箕子 三七○
其三管鮑 三七一
其四程杵 三七二
其五七十二弟子 三七三
其六屈賈 三七四
其七韓非 三七六
其八魯二儒 三七七
其九張長公 三七九
扇上畫贊 三八一
尚長禽慶贊 三八七
卷七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 三九一
祭程氏妹文 四○○
祭從弟敬遠文 四○六
自祭文 四一四
附錄
陶淵明集序 四二三
陶淵明傳 四三三
新譯陶淵明集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修訂三版序
導讀
卷一詩四言
停雲並序 一
時運並序 六
榮木並序 一○
贈長沙公並序 一四
酬丁柴桑 一九
答龐參軍並序 二一
勸農 二六
命子 三一
歸鳥 三八
卷二詩五言
形影神並序 四三
形贈影 四四
影答形 四五
神釋 四七
九日閑居並序 五○
歸園田居五首 五三
其一(少無適俗韻) 五三
其二(野外罕人事) 五五
其三(種豆南山下) 五七
其四(久去山澤游) 五八
其五(悵恨獨策還) 六○
遊斜川並序 六一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六五
乞食 六七
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七○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