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進入西藏始於西元五世紀,歷經興衰,於印度佛教式微後,成為延續佛法的清涼淨土,形成完整的體系和規模並發展出不同的教派。其中噶舉派為瑜珈傳承教派,以實修為主,經由師徒間相契口傳要訣與隔絕塵俗的靜關修持以求取成就。
多傑仁卿喇嘛幼時即赴印度入竹巴噶舉傳承之康巴噶寺出家,機緣成熟得入該寺閉關中心長期實修,得到多位國寶級瑜珈長老的親自教化。本書即其在受教期間聽聞長老口述歷代康祖法王傳承度化事蹟加以編撰而成,對刻苦實踐的宗風力加闡揚,有助於於現代人在迷亂紛擾的社會壓力下認清自我、尋找出路。
2017年「茅盾文學新人獎」獲獎作品
2017年「新浪文學獎」總榜第一名
最受矚目實力派作家任曉雯最佳好評新作
未知死,焉知生。
一個人怎麼信仰,便決定他怎麼活。
一個沒用女人的一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歷史
一部平凡小人物的生活史,構築出大時代的跌宕興衰
★中國長篇小說年度金榜入圍作品
★2017年《南方周刊》十大好書
★榮登騰訊華文好書榜、百道好書榜年榜
「其實人都是一個一個的。單個的人構成生活。很多很多人的生活,構成了時代。一個個時代,就構成了歷史。人是歷史的目的。人是起點,也是終點。宋沒用是被歷史遺忘名字的小人物,是被時代篩漏了的小人物。而我想寫的,正是這麼個『沒用』的人,如何隨波逐流,苟且存命,如何忍耐巨大的苦難,穿過死蔭的幽谷,如何在波瀾不驚的外表下,經歷最壯闊的內心風景。」 ──任曉雯
宋梅用,本名「宋沒用」,在上海度過一生的蘇北女人,生於一九二一年,家中么女,因被母親嫌棄而取名為「沒用」,父母稱她「沒用」,子女也認定她「沒用」。一個「沒用」的女子,走過三○年代到五○年代的中國,蘇北洪水逃荒、八一三事變、文化大革命……
挺過相繼壓碾而至的戰亂、飢餓、瘟疫侵襲生命的當口,宋沒用在顛簸流離中,成為家庭生存所能倚賴的唯一。
宋沒用折射出大時代裡普遍的中國人身影──一個不曾被歷史惦記過的名字、一道在苦難困頓中奔波的身影,即使被紛沓而至的時代巨輪滾碾而過,面對歷史席捲而來的風浪,卻仍堅毅懷抱著為人「有用」的信仰。
相對於「未知生,焉知死」,任曉雯極力塑造的宋沒用,更體現了「未知死,焉知生」──一個溫柔且堅毅的靈魂,在一幕幕城市風景中上演一部屬於平民的史詩;任曉雯筆下的宋没用,在灰濛濛的歷史中如同一葉堅實的扁舟,隨著如流水般的時代,起伏跌宕,時起時落,未曾想過何時可靠岸,卻始終在驚濤之時守護著乘載在自身之上的家人。
嬰兒宋沒用,瘦得肚皮一褶褶。……「死了最好,省得費糧食。」母親將稀湯樣的奶,滴在她人中上。宋沒用聞著味,雙唇一嚅,活了起來。
各界讚譽
《好人宋沒用》講述的是一位蘇北女性在上海立足生根的故事,以一個普通女性的一生經歷與心路歷程貫穿起上個世紀的歷史。任曉雯的文字乾淨有力、輕靈細膩,以豐富細節和生動情節構建出活色生香、極具上海特色的市井生活。作者在考據歷史背景方面做足了功夫,通過描摹小人物的命運反映了時代變遷,頗具張力的敘述語言能貫穿始終,體現出作者的文學抱負及對文字、文學的敬重。 ──新浪好書榜2017年度「十大好書」頒獎詞
無疑,任曉雯寫了一部今年乃至新世紀以來最好的漢語長篇小說,一部增色「上海學」的敘事文本。……《好人宋沒用》敞露了蘇北人的「出埃及記」……而死亡才是這部說大寫特寫的主題。《好人宋沒用》從頭至尾貫穿著死亡。任曉雯以喜襯悲,以輕快載沉重,饒是死相累累,卻也掩蓋不住一部少數族的紮根史。裸命的存在,隱忍的生受,血氣淋漓的苟且掙扎,堅韌決絕的苦熬折騰,於任曉雯筆下,莫不栩栩如生呈現出來,並剝離出蘇北人的苦難和堅強的意志,乃至原初流民的信仰系統,從而與今人形成鮮明參照。卑微而不自輕自賤,或許這是他們的精神雕像。 ──文藝評論家 肖濤
在「好人」與「沒用」這對極具張力的修辭中,任曉雯為我們做出了專屬文學的釋義。她用一部長篇小說,為我們解釋了何為「好人」,何為「沒用」,解釋了「好人」如何在「壞人」的世界裡艱難地活出自己的樣式,以及「沒用」者是如何成全自己「有用」的一生。一切就是這般的纏繞,可纏繞也許就是塵世的本相。所以,當任曉雯在後記中寫道,這部小說的寫作,是「從『她們』到『她』的寫作」,我卻依舊有理由認為,這部小說同樣實現了「從『她』到『她們』」的書寫。從個體到人類,沒有一端是文學可以偏廢的,否則,閱讀這部小說時,我就不會被那個獨特的、不可折射普遍人性的宋沒用所深深地打動。我想,打動著我的,依然是那個人類共通的命運之感。 ──小說家 戈舟
任曉雯又一次突破了自己,完全揚棄了早年華麗銳利的技巧,不露聲色中就讓人目不暇接,跟隨著宋沒用命運的起起伏伏,向老上海的歷史遠眺。而那看似普通的一生,投射的卻是一座城乃至一個國家的背影。 ──廣州日報
近幾年的寫作中,除了陸續見諸報章,收穫讚譽的《浮生》以外,任曉雯一直在寫一部橫跨上世紀二○年代到九○年代、窮盡一個女人畢生悲喜榮辱的小說。2015年,在改了三稿以後,小說中部分片段以《藥水弄往事》為名發表在《花城》雜誌,隨即入選《2015年中篇小說選萃》等選集,並獲得當年《中篇小說選刊》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但她並不滿足,因為「文字沒能讓我自己滿意」,於是再改。前後總共寫了五稿之後,這部名為《好人宋沒用》的長篇小說終於塵埃落定。 ──《文學報》
一個小人物的城市生活,跟上海整座城市的發展,看似平行,在書寫中卻又是一個互相滾動的過程。其行雲流水的敘事,在帶给讀者以審美享受之餘,亦借一個普通人的歷史,於字裡行間折射出了一座城市的歷史,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 ──中國評論家 項靜
名家推薦
作家 路內
作家 李欣倫
作家 郝譽翔
演員 簡嫚書───────感人推薦
作者簡介:
多傑仁卿喇嘛,台灣台南人,14歲赴印度入康巴噶寺,得第九世康祖法王親口賜名「多傑仁卿」(意為金剛寶),隨後於德頌仁波切座下披剃出家,修習住山實修的竹巴噶舉傳承。修學期間,與多位碩果僅存的國寶級西藏瑜伽士們共同生活,朝夕相處,領受諸多法要和口訣,更在長老們的指導下,圓滿兩次的三年閉關潛修。多年來致力藏傳佛教傳揚,其翻譯之經典與傳習口譯深契藏文原義,獲諸多教派上師信任與讚賞,嘉惠華文世界信眾。2008年在第九世康祖法王的指示下,擔任台灣尊勝法林佛學會的常住指導法師,2011年更指派為康巴噶寺首席總管,承擔僧團的道糧籌募之需,協助寺院建設並承事供養三寶,為康祖法王與康巴噶寺的傳承佛行事業盡心盡力。
章節試閱
第九世康祖法王 熙竺年瑪(西元一九八○~迄今)
賢劫初位佛祖拘留孫 三根本勝共體蓮花生
廣大佛子暨佛之加持 吉祥上師百劫祈長住
第八世法王頓居年瑪雖然示現將化身攝入光明法界,但是並非是從此捨棄了還在輪迴沉淪的有情。具大悲、大願、大行的十方三世諸佛菩薩,永遠都會為了救度六道眾生離苦而隨其所需、應其所請的示現利他化身,有如月映千江亦如摩尼寶珠般滿足眾生的祈求。因此,嘉華多康巴的瓔珞轉世傳承第九世—熙竺年瑪,於民國六十九年(西元一九八○年)藏曆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異兆瑞相中,誕生於印度東部的阿汝那嘉州龐第拉市。這個地域是二十四聖地之一嘎瑪汝巴所在地,曾有為數不少的成就者在此修持成道,是具大加持力的修行處所。
在頓居年瑪法王圓寂後,和法王情逾手足、私交甚篤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即諭示德頌仁波切:「康祖仁波切的轉世再來人我定會謹慎仔細的觀察尋找,請全寺上下的喇嘛們放心!」
法王的另外一位摯友,不丹的國師頂果欽哲法王,當他聽聞法王示寂的噩耗時,不禁心中萬分惋惜的悲歎世間眾生竟是這麼薄福,無緣受到法王更多的法雨滋潤。他常多次讚揚道:「在佛學及修持上而言,康祖仁波切當然是登峰造極,無可置疑的;就算以世俗的標準來衡量為人處世的涵養,像那樣的完人也是世間難尋。」
最後,大寶法王和頂果法王,兩位人天導師不約而同所宣佈出來的觀察結果完全相符合。不過,頂果法王謙稱自己是在夢境中蒙法王親自授記化身何處,他只是將所得的授記公諸於世而已。寺內在得到二位法王的指認信函後,即刻依照信函所示,出發尋找法王的再世化身,果然並不費力的就找到信函中所指出的小男孩。
這是個善良親切的小康家庭,有五個小孩,法王排行老三。父母親是很早以前即遷居印度的西藏人後裔,虔信佛教。在了解寺內派出的喇嘛的來意之後,很高興而且非常大方的表示願將自己的孩子布施給常住,以利十方大眾。
在還未迎請回寺之前,喇嘛們遵循自古以來的慣例,為法王舉行了香湯浴身和獻衣、穿衣的儀式。接著於一九八二年藏曆九月二十二日,也就是紀念釋尊從忉利天降回人間的吉日,將年方足歲的法王迎回札西炯。次年的元月初一至十五是釋尊示現無量神變降服外道的大節日,星算家更認為初六當天有圓滿成就菩提的瑞兆,於是在頂果法王及諸位活佛、喇嘛、俗家弟子、信徒的祝福祈請下,法王正式於吉祥圓滿法輪林的大無畏法獅子金剛座上隆重陞床。
起先大家還擔心,一個才足歲多的小孩,怎麼能在法座上承受住冗長的陞座祝福典禮,萬一在半途哭鬧不休,又該如何安撫?眾位長老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守在法座兩旁。但是進行不久,即知一切的顧慮只是杞人憂天,因為法王非但沒有哭鬧,在長達六個鐘頭的典禮中,始終直挺而坐,垂視前方,亦不左顧右盼,宛如定力高深的老僧,其身姿讓人歎服不已。
法王也隨即就認出幾位前世的弟子,讓眾人確信他是第八世法王的化身無誤,在陞座典禮進行後,還示現了一次奇蹟。
那是陞座典禮進行當中的事。森多長老一直守候在法座旁,小心地注意著年幼的法王。目視前方的法王忽然以純正的康巴口音說:「我是忿怒金剛的化身!」(忿怒金剛是蓮師八變之一)。
森多長老未能聽清楚,於是問了聲:「什麼?」
「我是忿怒金剛的化身!」法王重覆了一遍。
「什麼?」森多長老再請示一遍。
「我是忿怒金剛的化身!」法王又說。但再繼續問時,就閉口不語了。
法王來自於一個說印度話的藏裔家庭,在到達札西炯後,一直到陞座前也只會說些印度話,不太聽得懂藏語,更別說是要說出流利的康巴藏語,但當時森多長老卻親耳聽到法王自己清楚的授記了。又後來,頂果法王再至札西炯弘法,他在法會中坐在法王的身邊,法王當時還在牙牙學語,但卻能與他以相同速度誦念藏語經文,讓他十分讚歎。
教導法王讀寫及照顧生活起居的是阿曲長老,他一直盡心盡力的承事著,目前也常代表法王處理寺院內外的大小事務,辦理得很出色。法王九歲時,駐錫在青海省玉樹州的顯密教證法輪林的住持阿帝仁波切,應德頌仁波切之邀請,千里迢迢的趕來印度為法王及札西炯的喇嘛們傳授吉祥竹巴派的大部份灌頂和法要,增強法王承接傳承的加持力。
之後,法王赴尼泊爾,在頂果法王座前聆聽眾多殊勝的口訣法要。身為達賴喇嘛導師及不丹國師的頂果法王向來對法王極為尊重禮敬,深知康祖法王的不共功德。在傳授的法會當中,所有來聽法的祖古、活佛皆席地而坐,唯有兩位法王不但同坐在一張法床上,頂果法王還特地在康祖法王所坐的位置上鋪上綢緞以表敬意。在休息用餐的時間還會親切的詢問及指導修學的進度,內心的關愛之情於此流露無遺。
法王本身所表現出的深厚定力,也令在場的其他祖古們驚訝不已。法會從一大早開始到下午才結束,十幾天下來,大多數的人都坐得腰酸背痛甚至略微有點心煩氣燥。不過,那時才十歲的法王,一直到法會圓滿結束的一個月裡卻始終氣定神閒,紋風不動的盤坐聽法,毫無不耐煩的神情,這使得那些祖古們不得不自歎不如:「這個祖古確實不簡單!」大家自此也由衷的佩服法王。
為了滿足在西康的僧俗弟子及信徒們的請法願望,法王十四歲時曾返回康地的康巴噶祖寺一趟,途中夾道歡迎的盛況自然不在話下。在賜予眾人開示、加持後,信眾們皆生起與第八世法王無二無別的信心。
十五歲時,阿帝仁波切再次蒞臨印度,將剩餘的口訣、法要、灌頂悉數獻予法王。十七歲時,法王課業告一段落後,在德頌仁波切的指導下圓滿《四加行》。
二○○六年法王前往青海,拜見上師阿帝仁波切並繼續接受傳承口傳。二○一○年二月,法王受邀前往尼泊爾雪謙寺,參加頂果法王百歲紀念法會,與第二世頂果法王欽哲揚希仁波切共同主法。第二世頂果法王亦在二個月後回訪康巴噶寺與法王。是年九到十一月,在為期二個月的期間,與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與其他多位祖古、仁波切及堪布等,共同接受由桑傑年巴仁波切所授予的大藏經(甘珠爾)口傳。法王與大寶法王及頂果法王,三位累世再來人互相敬愛,情同手足,彼此深厚法緣亦延續至今世,為弘揚正法而共同扶持努力不懈。
法王小時候,常會自己解說夢境,並授記所代表的意義,毫不隱藏本身的覺證,但隨著年歲的增長,也和前世的法王一樣,漸趨沉默寡言,時常三兩天難得說一兩句話,但是不說話並不是像常人一般在生悶氣,法王的脾氣謙和,表現出的是溫文儒雅、平易近人的態度,對任何人都微笑相待,從未有誰看見法王動怒過。不少見過法王的信徒,都表示法王有種超凡脫俗的氣質,令人油然的生起歡喜心和信心。一直到德頌仁波切於二○一七年二月圓寂前,法王於經論及修持方面得到他近側指導,功力持續迅增。而在儀軌和事相方面也有瑜珈長老們傾囊相授,隨侍教導
法王並經常代表法王處理寺院事務的則是阿曲長老,康巴噶寺上下一心,延續竹巴噶舉法脈,戮力以赴。
康祖法王的教化原已遍及印度、尼泊爾、不丹,乃至康藏等地,二○○八年秋更順應台灣信眾之請,首度親臨寶島弘法,二○一三、二○一七與二○一八年復再次來台舉辦多項法會,與華人弟子結下深厚法益。具福緣的台灣法友此後更主動發心,協助法王在札西炯的寺院建設與藏東康巴噶祖寺的重建工程。另遵從法王慈令,為宣揚佛陀正法、導入實修法門利益大眾而發起的「台灣尊勝法林佛學會」亦於二○○八年正式在台北成立。此外其法教事業與足跡近年來更已遠達東北亞、東南亞與北美、歐洲等地,近來幾乎每年皆受邀前往歐洲各國、南韓、香港弘法,開啟藏傳實修傳承與各地佛教徒的法緣。延續遠自拘留孫佛示現世間以來,所種下之清淨法緣,嘉華多康巴的法雨甘露逐漸遍灑全世界每個角落,廣施清涼佛法,救度輪迴邊際之無量有情,利益眾生圓滿得證菩提勝位。
第九世康祖法王 熙竺年瑪(西元一九八○~迄今)
賢劫初位佛祖拘留孫 三根本勝共體蓮花生
廣大佛子暨佛之加持 吉祥上師百劫祈長住
第八世法王頓居年瑪雖然示現將化身攝入光明法界,但是並非是從此捨棄了還在輪迴沉淪的有情。具大悲、大願、大行的十方三世諸佛菩薩,永遠都會為了救度六道眾生離苦而隨其所需、應其所請的示現利他化身,有如月映千江亦如摩尼寶珠般滿足眾生的祈求。因此,嘉華多康巴的瓔珞轉世傳承第九世—熙竺年瑪,於民國六十九年(西元一九八○年)藏曆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異兆瑞相中,誕生於印度東部的阿汝那嘉州龐...
作者序
措尼仁波切序
藏傳佛教四大傳承裡的噶舉派,向以師徒心契口耳相傳的特殊教法來延續傳承。而在噶舉派近數百年來極其重要的一位上師就是康祖法王,他不但是西康地區名聲顯赫的康巴噶寺住持,還是超過二百座以上寺院的宗教領袖。而康巴噶寺之所以受到世人崇敬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在歷世康祖法王指導下,完整保存了自祖師密勒日巴以來所執持的瑜珈士潛修傳統,寺裡選拔優秀僧人透過長期閉關圓滿修行,經由身體力行,讓佛陀的教法與自己的生命完美結合。
由於前兩世措尼仁波切與第六世康祖法王有深切的師徒緣分,為了延續傳承法脈,我在十二歲時由第八世康祖法王來信要求家父送我至札西炯,並親自為我主持陞座,隨即在康巴噶寺展開我最初的佛學教育,逐漸成長、成熟,為日後的全球佛學教導奠下深厚的基礎。在札西炯期間,除了札實的佛教基礎義理課程與儀軌修持,康祖法王以及諸多祖古和瑜珈長老更以其身教和言教,讓我理解如何專注於心,從日常生活中實踐佛義,找到自我。他們的言行與風度,我至今仍深為感念,並引以為佛學行者的典範。
我在札西炯時,常有機會從教導我的祖古和瑜珈長老口中,聽聞歷世康祖法王的傳奇經歷。可惜的是,其中很多並沒有留下文字紀錄,時日一久,極可能就此漫失在歷史長河中而不復為世人所知。令人欣喜的是,康巴噶寺弟子多傑仁卿喇嘛從十數年前在札西炯閉關時開始,就孜孜不倦地將這些口耳相傳的事蹟記錄下來,並且努力蒐集資料,撰寫成這本康祖法王傳承的傳記。多傑喇嘛是我在康巴噶寺同一間寮房的室友,曾經在瑜珈士座前求取過《大手印》、《那洛六法》等深奧教法,並且經歷兩次的三年閉關。如今為康祖法王指派為寺院的首席總管與台北佛學中心的常住法師,也是我在推廣佛學教導的好夥伴。他能完成這件不同凡響的功德,讓世人有機會知曉康祖法王傳承的神聖,確實值得嘉許和肯定。
佛法修行無他,但求自心而已。祝願每一位得見本書的法友,皆能從中得到感動,在修行上尋得清靜自我的道路,圓正菩提而得解脫。
第三世措尼仁波切
措尼仁波切序
藏傳佛教四大傳承裡的噶舉派,向以師徒心契口耳相傳的特殊教法來延續傳承。而在噶舉派近數百年來極其重要的一位上師就是康祖法王,他不但是西康地區名聲顯赫的康巴噶寺住持,還是超過二百座以上寺院的宗教領袖。而康巴噶寺之所以受到世人崇敬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在歷世康祖法王指導下,完整保存了自祖師密勒日巴以來所執持的瑜珈士潛修傳統,寺裡選拔優秀僧人透過長期閉關圓滿修行,經由身體力行,讓佛陀的教法與自己的生命完美結合。
由於前兩世措尼仁波切與第六世康祖法王有深切的師徒緣分,為了延續傳承法脈,我在十...
目錄
大寶法王序
措尼仁波切序
自序
康祖法王—嘉華多康巴
第一世康祖法王—噶瑪丹配(西元一五六○~一六二八)
第二世康祖法王—貢噶丹配(西元一六三○~一六七八)
第三世康祖法王—那旺貢噶丹增(西元一六八○~一七二八)
第四世康祖法王—丹真曲吉年瑪(西元一七三○~一七七九)
第五世康祖法王—竺居年瑪(西元一七八一~一八四七)
第六世康祖法王—那旺美澎丹碧年瑪(西元一八四九~一九○七)
第七世康祖法王—美澎桑傑丹增(西元一九○九~一九二九)
第八世康祖法王—嘎桑頓居年瑪(西元一九三一~一九八○)
第九世康祖法王—熙竺年瑪(西元一九八○~迄今)
札西炯瑜伽長老事蹟
後記
無常與實修—新版後記
作者簡介
附錄一:康祖法王傳承表
附錄二:康巴噶寺簡介
附錄三:康巴噶寺附屬寺院暨傳承仁波切相關寺院
附錄四:康巴噶寺台灣地區直屬佛學會
大寶法王序
措尼仁波切序
自序
康祖法王—嘉華多康巴
第一世康祖法王—噶瑪丹配(西元一五六○~一六二八)
第二世康祖法王—貢噶丹配(西元一六三○~一六七八)
第三世康祖法王—那旺貢噶丹增(西元一六八○~一七二八)
第四世康祖法王—丹真曲吉年瑪(西元一七三○~一七七九)
第五世康祖法王—竺居年瑪(西元一七八一~一八四七)
第六世康祖法王—那旺美澎丹碧年瑪(西元一八四九~一九○七)
第七世康祖法王—美澎桑傑丹增(西元一九○九~一九二九)
第八世康祖法王—嘎桑頓居年瑪(西元一九三一~一九八○)
第九世康祖法王—熙竺年瑪(西...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