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彼得・渥雷本要帶我們走出森林,
走進身邊的花園,聆聽自然祕語。荒野基金會董事長/徐仁修
生態藝術家、自然教育工作者/黃一峯
科普書籍作者、自然觀察家/黃仕傑
園藝治療師/黃盛璘
林試所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兼實驗林管理處處長/蔡明哲
~齊聲推薦~
◆◆◆
這一次,彼得・渥雷本要帶我們走出森林,
走進身邊的花園,聆聽自然祕語。
你或許有過這樣的經驗,當看見燕子成群低飛、成群的蚯蚓鑽地而出,心裡頭便有了底:即將要變天了!
其實,大自然將更多的祕密化作了一條條線索,藏在花園裡。只要我們打開感官,用心觀察花草蟲鳥、溫度、濕度、氣味、聲音等等,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泥土,讀懂了,你都能解開祕密,掌握大自然帶來的第一手消息。
這是一本教你照顧花園的好書,也是一本帶你在花園裡接應萬物、與自然溝通的教本。其實你無須遠行,只要懂得如何照顧、解讀自己的花園,花園早已將大自然帶到身邊。
◆◆◆
觀看、凝聽、然後……驚喜
◆不妨在花園裡幫小雛菊留一片小園地,它們是稱職的氣象預報員。只要瞄一眼花瓣,就能從開闔中知曉今日晴雨。
◆月亮的引力其實不只能使海水漲高,其實也能使地殼抬升。有時候在一天內,花園的土地竟可有上下起伏六十公分的位差,只是我們無法察覺,必須透過複雜的儀器才能測量。
◆南瓜在清晨五點開花,金盞花在八點打開花瓣,九點是瑪格麗特,正午則是午時花。每一種花都有不同的綻放時間,且準確到能與時鐘匹敵。所以,有人利用不同花朵的綻放時間,設計了花鐘報時。
◆如果想照顧好植物,千萬別天天澆水,否則,植物習慣了水分充足的環境,就會被慣壞,不願好好向下紮根。
◆如果讓植物擁有自由意志,為自己的外觀選擇一種顏色,答案會跌破眾人眼鏡:絕不是綠色。因為綠光是日光被植物過濾、使用以後,用不到的光線。
彼得.渥雷本將個人對動植物的觀察、對大自然的感動,以暢達、專業的筆調說明,讓讀者深切感應到他的滿腔熱情,在閱讀時不僅產生共鳴,更能了解自然現象的形成與影響。這是一本不與實務脫節的自然智識好書,許多有趣的現象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氣溫升到十二度後,蜜蜂才會出現在花園;大熱天不用每天澆水;睡蓮在快下雨前幾小時會自動合起……
作者以其親身體驗配合專業學理,從追蹤大自然說起,引導讀者如何預知氣候;如何於自家花園觀看樹的搖擺,測出風的強度;學習觀察冰雹剖面紋理;為何雨後的星空特別亮……在自家院子裡有著千百種東西,等著你去發現、去觀察……
作者簡介: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在萊茵法爾茲邦(Reihland-Pfalz)森林管理局任公職長達二十年後,調任到他的「夢想林地」:埃佛(Eifel)地區胡默爾(Hümmel)小鎮旁的原始森林區擔任林區管理工作。
在林區內,他堅持栽種原始林樹種的闊葉樹森林,並以馬匹取代噸磅重的伐木機器,同時完全廢除使用化學藥劑。
他於二○○六年辭去終身公務員的穩定工作,轉任胡默爾小鎮的約聘人員─森林看守人,並以自然保育
家的身分,定期開授急難求生與造築林中木屋等主題的森林導覽課程。同時他也到處演說,並書寫如何以溫和方式來利用森林的專書(更多訊息請參考網址 www.peter-wohlleben.de)。
譯者簡介:
陳怡欣
高雄市人,十九歲北上求學,接著在紐約大學(NYU)完成經濟系碩士學業,目前定居德國,從事德中翻譯寫作,並教授水墨國畫。喜歡登山健行、慢跑、旅行、烹飪。德中譯作《樹的祕密語言》(地平線文化)。
章節試閱
第二章 明天的天氣如何呢?
當天空降下大片雪花,表示融雪的天氣快來了。一直到下雪前,雪花會不斷的凝結水氣,使體積不停的增大,因此有時我們會看到好像結成一大團的大雪片從天上落下,但可惜這種大雪紛飛的壯麗景象常稍縱即逝。
不論電視或廣播,每次新聞播報最後都會以氣象報告為結尾,而且預測的結果經常比想像中還準確。一般來說,一週氣象預測的正確率會達到百分之七十,若是在二十四小時內,準確度甚至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不過,這也表示,在每十次的預報中,會有一次的結果完全錯誤。造成這種錯誤的主因來自於混亂的天氣狀況,讓人根本無法預測天氣。我常常對此覺得非常的氣憤與失望,為什麼氣象報告不乾脆老實的說出像是「由於目前的氣候狀況不穩定,今天的預告可能不準」之類的訊息,可惜你絕對不會聽到。
因此,若你能走到戶外看看,並從大自然的徵兆檢視一下雲將飄向何方。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後,你就能從中培養出預知天氣未來動向的敏銳辨識力。
積雲與晚霞
有個大家常提到、跟夕陽有關的格言是這樣說的:「夕陽西下時,若有美麗的餘暉,就是明日將有好天氣的徵兆。」就跟俗語所說的一樣:「晚霞映照,明天是個好天氣好。」(Abendrot - Gutwetterbot)。那是因為西方雲層淺,使低照的落日晚霞穿越大氣層,與往東方緩緩移動消散的雲朵相互映照。這徵兆所代表的意思是,當西邊沒有雲時,未來迎接我們的還是個好天氣,因為在中歐,壞天氣大多是從西邊來的。
然而早上若出現彩霞,所代表的徵兆則剛好相反。就如同俗語所說:「朝霞映照,代表壞天氣就要來了。」(Morgenrot - Schlechtwetter droht)。這樣的說法的確有它的道理。因為旭日東升,晴空萬里,紅紅的太陽照映著從西方逼近的雲,雲將迅速向東方擴散、滿布天邊。
不過,每則俗語也會有例外,如果風向不是從西邊吹來,而是南邊,甚至是東邊,那麼前面關於晚霞與朝霞的說法就不準了。
風向同樣可用來預告天氣。西風總是帶著潮溼的海洋氣流且伴隨著雲吹向歐洲大陸,並經常帶來降雨。那雲就像一個蓋子將天空與陸地隔離,直接影響了地表的溫度變化。若在冬天,溫度不會劇降,因為在厚雲的覆蓋下,地表幾乎無法冷卻。所以,吹起西風時,經常會下雨。相對的,在夏天的季節,地表若有雲層覆蓋,則不會出現高溫炎夏。
南風總是從地中海區或甚至從撒哈拉沙漠帶來溫暖。在夏天,吹南風會造成很炎熱的氣候,在冬天則會帶來狂風暴雨。因為當溫暖的南風吹越中歐地區,遇到從北方帶來的極地氣團時,將導致一場強烈的空氣對流,使冷、熱氣團相互交會。因此當寒冷的北風吹來並跟冬天溫暖的空氣相遇,同樣也會發生空氣的對流與調節。
基本上,吹來東風表示天氣狀況穩定跟無雲的天空。所以夏天時吹東風會帶來高熱,冬天時卻會造成酷寒—地表少了雲層的保護,春夏秋冬便會表現出最明顯的氣候特徵。
為了決定風向,風信雞這種古時用來預測風向的工具,如今再度受到重視。風信雞被架在能輕鬆旋轉的十字架上,十字交叉桿的末端標示著東、西、南、北方四個方向的第一個字母。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需求,可以把風信雞裝設在花園或是住家的屋頂上。架子上的公雞總是看著風吹來的方向,只要安裝正確,它就能指出風向(還順便指出氣候的趨勢動態)。
然而,雲才是造成天氣變化的真正主角。天氣的好壞與否,要視雲量多寡及其伴隨的雨量而定。如果出現低氣壓區,空氣會變得稀薄(就像輪胎洩氣)。低氣壓被完全融入稀薄的空氣中,就會上升凝結成肉眼看得到的雲。
因人為所造成的雲—指從飛機尾翼排出的凝結尾(臺灣俗稱「飛機雲」)──可當成天氣是否會轉壞的先兆。出現這種雲時,如果它不會蒸發離散,就表示潮溼的空氣正在聚集(處於低壓帶),天空很快便會被厚雲層覆蓋。
在此總結出第一項天候準則:當雲所飄的方向和地面上風吹的方向不同,經常就象徵著要變天了。儘管如此,準則歸準則,當然還是有機會遇到好天氣,好比當天空出現小小朵、綿羊狀的卷雲,便是透露出晴天快來的訊息。
雲層不管厚、薄,都會顯現出顏色:透過太陽的強光,平坦的雲層看起來是
白色,較厚的雲層看起來呈現灰色,甚至黑色,因為雲層裡的水氣幾乎不讓光線穿透。凝結的水氣越多,下雨的機率越大。水滴的形成必須經過兩個程序。一個是蒸氣裡的小水滴互相撞擊,慢慢凝聚成大水滴。這個過程相當緩慢,結果會形成下不停的毛毛雨,這是由平坦的雲層所造成的典型狀況。而大顆粒的水滴只會在高空的厚雲層凝結,同時,冰也會一起加進來跟水滴混在一起。雲層的頂端很冷,會使水分結冰。當水氣凍結成冰晶(Eiskristalle)後,冰晶很快的又會將附近的水氣也凝聚凍結在一起。等到冰晶太重,便會直落到地面。在冰晶落下的途中,會再度融化變成水(下落時的溫度比在高空時溫暖),並成為大顆大顆的雨滴。你可以從此總結出:雨滴越大,表示天上的雲層越厚,每分鐘的降雨量也越高。
每顆大雨滴的前身都是一顆冰粒,或是一大片雪花。如果雪花在降落中未融成水,那就是下雪。嚴格來說,夏天也會下雪,只是雪花在高空就融化了。
順便提一下雪。觀察雪花的大小與密度,能看出一些天氣的徵兆。有一個基本準則:雪花越小,空氣越乾冷,白雪不易融化,留在地表也會越久,因為冷空氣幾乎不含水氣,雪花無法凝聚水氣而變大。
相反的,當天空降下大片雪花,表示融雪的天氣(Tauwetter)快來了。一直到下雪前,雪花會不斷的凝結水氣,使體積不停的增大,因此有時我們會看到好像結成一大團的雪片從天上落下,但可惜這種大雪紛飛的壯麗景象常稍縱即逝。不過大部分又厚又密的雪非常潮溼,會帶給我們極大的危機。這種雪降落後會沾黏並滯留在枝幹或電路管線,累積成厚重的雪堆。這種帶有大量水分的雪,經常會造成樹木與電線桿斷裂,甚至引起大型建築屋頂倒塌的恐怖災難。堆雪人也可當作氣象預報的指標。只有天氣比較溫暖時,雪變得黏稠,才容易滾成雪球、堆出雪人。除非下一波寒流馬上報到,不然雪人正好適合用來迎接春天。
讓我們再回頭說明一下雲。當你在地平線看見大片的積雲,表示很快就要下雨(或是下雪)了。如果積雲像棉球一樣不斷凝結變大,形成了砧狀(Amboss-Form,雲端擴大散開,看起來像一個鐵砧臺),就表示狂風暴雨快來了。在狂風暴雨的鋒面來臨前,風力甚至可達到颶風級。一旦雲層打開水閘門,下起傾盆大雨,狂風便會在瞬間緩和減弱。
通常鋒面在降雨過後比較冷,因為低氣壓(帶著雨水)與暖鋒(Warmfront)一起過境,暖鋒後面還會跟著另一道冷鋒(Kaltfront)。 當冷、暖鋒面相遇,便會降雨,但鋒面交接處的地區,卻常會出現短暫的晴天。不過只要冷鋒滯留不走,這短暫出現的晴天並不代表天氣轉好,接下來將是一場場的綿綿細雨,直到低氣壓離開,雨才會停止。
這裡還要說明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霧(Nebel)以及霧的「小孩」──露(Tau)跟霜(Reif)。起霧時,空氣處於飽和狀態,水蒸氣無法溶解於空氣中。冷空氣的含水量低,相反的,熱空氣的含水量卻很高。所以天氣較冷的半年(九月到三月)特別容易起霧,相對的在夏天時,能見度都很好。這跟吹風機的原理一樣:髮隙間的空氣被吹風機加熱後,頭髮中的水分被熱氣吸收,頭髮就乾了。
有時連續幾個晚上溫度劇降,天氣會變得特別冷,冷空氣無法容納水分,水就產生「出汗」的現象,小水滴間便互撞凝結成露。如果這時溫度正好低於冰點,水滴就會凝結成霜。當你一大早看到家門前或是鄰居屋瓦上面有霜,再加上氣溫驟降,表示那天會是一個晴天。溫度計的指標如果劇烈下降,多半是因為少了雲層遮擋,使空氣變得相當乾燥。雲的效用就如一條棉被,當棉被被拖走,大地自然就冷卻降溫了。
植物中的氣象預言家
高氣壓形成的好天氣逐漸遠離,低氣壓緊接而來,空氣中的溼度慢慢增加。不過很多植物並不喜歡這種狀況,因為壞天氣帶來的降雨會延緩植物的傳宗接代。許多植物靠著微風吹送帶有絨毛助飛的種子,讓它們遠行離開原生地。有時種子的絨毛沾了溼氣飛不起來,然後一場雨又把種子全部直接打落在原生母株生長的地上。所以,這場雨便讓植物注定無法再開拓新的棲息地。
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盛開的鮮花上:被雨水沖刷後的花粉再也無法被蜜蜂攜帶而授粉。所以當空氣中的溼度增加,表示快要下雨了,有些花朵便會自動開啟「保衛措施」:從內在產生自衛反應,閉合花瓣,無莖的銀薊(Silbedistel)就是典型的代表。它們的花瓣大又具裝飾性,我們可以從它的花朵明顯看出上述的天然現象,因此銀薊又俗稱「天候薊花」(Wetterdistel)。就連乾燥的銀薊都能預報天氣,對它來說,那只是一種純機械式的觸動感應,因為花瓣受到不斷增加的溼氣所滋潤,便自發性地將花瓣豎直再閉合。過去人們習慣在門前掛朵現在已被列為自然保育植物的銀薊,就是為了及時預知雨天的到來。
還有很多植物的花,例如龍膽花(Enzian)與睡蓮(Seerose),都能感應氣候的轉變。有個異於其他開花植物的簡單構造,其只對空氣溼度的變化有反應:像永遠浮在水面上的睡蓮要怎麼辦呢?蓮花竟能可靠的顯示出天氣變化的徵兆。不管是氣壓的差異(高氣壓區或低氣壓區),或是滿天積雲使天空漸漸變暗,可以確定的是,睡蓮的花瓣將合起來,而且常發生在下雨前的幾個小時。
接下來有一個我特別喜歡推舉的候選人:雛菊(Gänseblümchen)。基本上,雛菊的蹤跡到處可見,如果你的花園裡還沒有這些迷你植物,我建議你為它們保留一片小小園地。只要瞄一眼黃白相間的花瓣,你就能知道今天是否可以把衣服晾在戶外,或最好是晾在室內。如果等會兒就快要下雨,甚至是一場雷陣雨,雛菊就會先閉起花瓣,有些雛菊還會垂下花苞,不讓任何水滴流入。晴天時,雛菊則會維持盛開狀態。不過上述狀況只在白天發生,一旦夜暮低垂,雛菊也跟其他的花一樣,會合上花苞。
大家都知道,雛菊花瓣的開、合,就是應用感溫運動。我們可以用科學的角度來說明單一片花瓣上下部分的生長差異。高溫時,上端的生長快過下端,所以雛菊在溫暖的太陽下會打開全部的花瓣。一旦烏雲來了,由於花瓣能預先感應溫度的下降,下端會長快一點,花瓣自然自動關閉,這跟它平日的閉合運作很像。為了使花瓣能持續感溫,雛菊必須穩定不斷地緩緩增長,這一小段增加的長度也能幫你辨認新鮮雛菊與老雛菊的差異。
有些能夠預示天候的花,並不像雛菊這樣反覆開合,雨天時任隨花粉與花蜜暴露在外。有些花可能是人工養殖的花,它們已喪失天然感應的寶貴能力,有些花可能只想提供花粉給一些獨行俠類型以及較不畏風雨吹打的昆蟲,然後自己從中得到傳宗接代的良機。不過也可能是因為其他的祕密,這一切還有待我們探索。
第二章 明天的天氣如何呢?
當天空降下大片雪花,表示融雪的天氣快來了。一直到下雪前,雪花會不斷的凝結水氣,使體積不停的增大,因此有時我們會看到好像結成一大團的大雪片從天上落下,但可惜這種大雪紛飛的壯麗景象常稍縱即逝。
不論電視或廣播,每次新聞播報最後都會以氣象報告為結尾,而且預測的結果經常比想像中還準確。一般來說,一週氣象預測的正確率會達到百分之七十,若是在二十四小時內,準確度甚至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不過,這也表示,在每十次的預報中,會有一次的結果完全錯誤。造成這種錯誤的主因來自於混亂的天氣狀況,...
目錄
第一章 追尋大自然的蹤跡
不論對天氣狀況的推測,還是蟲害的發生,又或是四季的起始等,你在自家院子裡所仔細觀察到與解讀的種種現象,會遠勝於新聞記者的播報。
第二章 明天天氣如何呢?
當天空降下大片雪花,表示融雪的天氣快來了。一直到下雪前,雪花會不斷的凝結水氣,使體積不停的增大,因此有時我們會看到好像結成一大團的大雪片從天上落下,但可惜這種大雪紛飛的壯麗景象常稍縱即逝。
第三章 要起風還是氣溫要下降了?
基本上,我們量測到的氣溫還算準確,不過雨量與風速,只在有限的範圍內才夠準確,因量測儀器只能夠測出所在附近位置的動向。
第四章 雨、雪和冰雹
下雨相當於把植物清洗一番,對植物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樹葉的運作有如太陽能發電板,為維持效率,樹葉表面必須乾淨光亮。空氣中的大量塵埃經過幾天或幾週的時間就會累積在葉面上,導致植物的生長漸漸變慢
第五章 太陽、月亮與繁星
人們常常錯把現代科技設備──人造衛星──當成流星。如果多加觀察被太陽照著的衛星,會覺得它很像是在夜空中移動的小點。
第六章 太陽的位置和一天的時間
經由地球自轉而形成了一天(轉一圈是二十四小時),這樣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一說到太陽的移動,就好像我們還活在中古世紀。
第七章 四季
每到春天快來,花園主人總是重複的問一樣的問題:「什麼時候開始把花種在花盆?」「什麼時候該把夾竹桃的盆栽再搬到室外? 」「什麼時候在適合番茄跟櫛瓜的地方播種?」類似的問題在秋天還是會再重複一次。
第八章 順應氣候變遷的生活
如果想知道氣候變遷在花園造成的影響,可自行設計一組記錄一連串觀測值的量測儀器,其中至少包括一個室外溫度計以及一個雨量計。讓你每天都能知道最高溫與最低溫的數值。
第九章 如何處理花園土壤
細菌算是生物中最大的族群,每公克的花園土壤可能含有一億多種細菌。幾乎沒有一種有機物質不會被細菌分解,也就是每種生物的遺骸,一定都會回歸到自然的生態循環。
第十章 原生植物以及從外地來的客人
就算是植物,也能遷移至他處。不過植物不是靠著四肢移動,而是靠種子及果實遷徙到新生地再次生長、開花、結果,並傳宗接代。有些有絨毛的種子被風吹到幾公里或幾百公里外的新大陸落土生根。堅果類的種子較重,需靠動物幫忙運送。
第十一章 到底是誰在花園爬行奔竄?
沒什麼大用處的超音波驅趕設備是破壞環境的頭號殺手,人雖聽不到機器持續發出的噪音,但對小蝙蝠及很多動物來說,卻是一種負擔與干擾。而小蝙蝠是專門獵捕冬尺蛾的夜間獵手,你一定也不想趕走牠們。
第十二章 全心感受大自然
天黑時只少了光線,其他的感官還是照常運作,提供我們資訊。例如聲音、氣味、情緒,就算是晚上在花園裡也都能感受到。其實這些感官在晚上跟白天的情況都一樣,只是對我們來說,在夜裡的感受很不同。
第十三章 回歸大自然
苔蘚在院子裡越長越多,就是有你的大力幫忙。每當除草時,順便帶走土壤的養分,幾年以後,土壤變得沒有養分,而貧瘠的土壤最適合對生長環境沒什麼要求的苔蘚,因為它們連在光滑的石頭都長得很好。
名詞對照
第一章 追尋大自然的蹤跡
不論對天氣狀況的推測,還是蟲害的發生,又或是四季的起始等,你在自家院子裡所仔細觀察到與解讀的種種現象,會遠勝於新聞記者的播報。
第二章 明天天氣如何呢?
當天空降下大片雪花,表示融雪的天氣快來了。一直到下雪前,雪花會不斷的凝結水氣,使體積不停的增大,因此有時我們會看到好像結成一大團的大雪片從天上落下,但可惜這種大雪紛飛的壯麗景象常稍縱即逝。
第三章 要起風還是氣溫要下降了?
基本上,我們量測到的氣溫還算準確,不過雨量與風速,只在有限的範圍內才夠準確,因量測儀器只能夠測出...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