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喊「給我幸福」,將成為不幸的開始!
如果你不出色,那是因為你只是夠努力而已
如果你不快樂,那是因為你對自己太仁慈
追求幸福與快樂是人生最大的目的。這個渴求讓人不停地追尋一帖放諸四海皆準的幸福處方。只是,幸福的祕密究竟是什麼?柏里斯.葛倫德在本書中,以獨到的觀點闡述影響人生的基本要件,並將觸角從「人際關係」延伸到「企業團體」與「社會發展」。全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章談個人。從兩性關係、親子關係到人生目標;第二章談工作。動力何在?進步何在?報酬何在?第三章談社會。職業保障、教育制度、健康保險、退休福利……的意義為何?葛倫德將一一抽絲剝繭,一針見血地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幫你建構一個自我覺察、誠實面對自己與自我負責的快樂人生。
本書精華概念:
當你懂得了覺察自我,並承擔起責任,在過程中練習調控的技巧時,你就會在關係與工作中成長。
而當你發現自己成長了、能夠應對各種局面時,你就會湧出無法言喻的滿足。那才是真實的快樂。
當你找到了開啟快樂之鑰,就不會再把眼光放在追求外界所製造出來的快樂,也不會在意他人眼光或與人比較。你會活得踏實、自律而自由,並找到生命的意義。
自我負責,才是快樂之鑰
柏里斯.葛倫德在二十五歲時一度失去了一切 —— 健康、學業、事業前景、人際關係、人生希望。他在墨西哥參與「峭壁自由墜跳」活動,從四十米高的斷崖墜跳大海,折斷了頸椎,自此半身不遂,身體90%失去知覺,再不受大腦控制。他必須重新學習生活自理,從穿衣服到一切生活起居,並靠領取社會救濟金度日。
一般經歷如此重大意外、死裡回生的人,能夠活下去就算不錯了。柏里斯.葛倫德卻不願意只是苟且地活著,他要的,是有生命力的完整人生,不論殘疾與否,他想要擁有一個快樂的、有自覺、並且能自決的自由人生。他把從這段巨變中獲得的體認,建構成生命轉換的地基。他重新找到自己、定義自己,充分發揮僅剩10%的行動能力,不停地學習和進步,以及一顆誠實面對自己的心。
如今,柏里斯.葛倫德過著超乎尋常的充實人生,他是一名父親、成功的企業家、受歡迎的講師,享譽盛名的顧問。本書分享他奮鬥求存、獲得快樂的經驗,其文字深刻,發人深省。而他所要指引和啟發的,是一個充滿覺知、自我負責,將潛力發揮至極致的快樂人生。
亞馬遜讀者五顆星評語:
●柏里斯.葛倫德不是在告訴我們快樂的七大步驟,這種東西反正也不會見效,反之,他分享的個人經驗富有深度,帶領讀者思考快樂背後的意義。
●柏里斯.葛倫德說明了一般人總是在什麼情況下,搞砸了人際關係、工作成就以及社會發展。讀者如果已經做好檢視自己的準備,那麼讀完本書後,肯定會有所成長。
●想知道別人該如何讓我們快樂的讀者一定會大失所望。柏里斯.葛倫德要告訴我們的是,世上只有一個人能讓我們快樂,那就是「自己」。
●這本書幫助我了解自己,觀察反省自己的行為。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想發展自我的人,特別是每天都要做「重要決定」的人。
●這是一本為自我省思者量身打造的書,如果那些老愛把自己當成被害者的人能看這本書,就最好不過了。
作者簡介:
柏里斯.葛倫德 Boris Grundl
柏里斯.葛倫德是知名的企業家、領導人才培訓顧問、教師及演講者。他的領導培育學院,每年平均輔導120家企業,如: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SAP、O2及BMW等。他在大學擔任客座講師,義務參與許多學生事務。著有:2008年《站起來!》(Steh auf !),2010年《好人的獨裁主義》(Diktatur der Gutmenschen),以及2012年《實業家的時代已過》(Die Zeit der Macher ist vorbei)。本書為柏里斯.葛倫德第一本中文譯作。
譯者簡介:
張綱麟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慕尼黑日耳曼語言學碩士,精通中英德三國語言,現為旅居德國的自由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媒體/名人推薦
柏里斯.葛倫德有讓人「杜絕一切藉口」的能力,這本書讓你再無藉口。——《Events》雜誌
開發人類潛能的專家、獨一無二的勇者。──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
柏里斯.葛倫德是德國最受觀迎的管理大師之一。──ARD.de
這是最能代表德國個人自由主義精神的一本書。──莊祖欣 旅居德國的藝術家,作家
火星爺爺 (許榮宏)──作家,企業講師
鄭匡宇──激勵達人
名人推薦:媒體/名人推薦
柏里斯.葛倫德有讓人「杜絕一切藉口」的能力,這本書讓你再無藉口。——《Events》雜誌
開發人類潛能的專家、獨一無二的勇者。──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
柏里斯.葛倫德是德國最受觀迎的管理大師之一。──ARD.de
這是最能代表德國個人自由主義精神的一本書。──莊祖欣 旅居德國的藝術家,作家
火星爺爺 (許榮宏)──作家,企業講師
鄭匡宇──激勵達人
章節試閱
保護我!
薇薇安是個不成熟、軟弱、缺乏自信的人,她沒有謀生能力,只能從事性工作度日,因此也對自己充滿懷疑。
愛德華也是個不成熟、軟弱、缺乏自信的人,他趁著企業搖搖欲墜時進行收購,拆解成獨立部門再轉手賣出,以牟取暴利。而掠奪所帶來的罪惡感,也讓他對自己充滿懷疑。
有一天,企業終結者邂逅了性工作者。他花錢買春,結果就像好萊塢電影情節般──天雷勾動地火,兩人墜入愛河。
這一定是愛
沒錯,我說的就是《麻雀變鳳凰》。
在我看來,編劇對男女主角的感情進展鋪陳得很高明。許多觀眾覺得自己就像男女主角,最後終於找到自我。這部電影也因為引發高度同理心而大受好評。兩個不成熟、心靈上宛如缺了腳的男女主角遇見彼此、依偎著彼此,總算感覺穩定而能享受生活。他們性格互補,也願意互相保護。愛德華用金錢及權力保護她,讓她不受世界傷害,把她從貧苦中解救出來,過著宛如住在黃金鳥籠裡的生活。她則保護他免於外界的冷言冷語,她燦爛的微笑散發著溫度,為漠然的金權世界增添了色彩。這雖然是芭樂劇情,但卻不無道理。
乍看之下,這部電影描述的是雙贏的局面:兩人既互補,也互相安慰。愛德華有懼高症,象徵他害怕下探內心深處;薇薇安極度自卑,怕被嘲笑,因為她出身平凡。他們一同克服人生的困頓,關係進展得飛快。
在愛德華的幫助下,薇薇安再也不看輕自己,她從平凡自卑的麻雀蛻變為鳳凰。愛德華也增加了自信,多虧有她的鼓勵,他開始幫助這些瀕臨破產的企業,而不是一味地製造破壞。一切看似美好,似乎可以愉快收場了。
但事情偏不如預期。原因有二:第一,好萊塢電影需要戲劇張力,也就是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懷疑:隨著男女主角因環境而分開,薇薇安再次回到下層階級生活中,愛德華則回到了冷漠的金權世界。這時觀眾緊張得為男女主角捏把冷汗:「他們還有機會復合嗎?」
《麻雀變鳳凰》不在一切看似美好時劃下句點的第二個原因,也是我認為這部電影最厲害的地方:它具有教育意義,且展現出健康的心態。男女主角的愛情是在他們分開、各自找回自我後,才真正顯現出來的。他們都需要轉型期。薇薇安離開愛德華後,意識到不該重操舊業,而要做些有意義的事,她決心離開自己居住的城市,專注於展開新生活。愛德華也認真重整一家岌岌可危的船廠,從前他會收購、切割、轉售,但此時他竟和創辦船廠的家族計畫著建造新船隻。不僅是薇薇安改變了,愛德華也由企業終結者搖身一變,成為真正的企業家,他們倆現在都可以靠雙腳獨自站立,也都找回自我。他們曾經彼此互補,後來又放手讓對方獨立。
直到這時,他們才能重新讓對方進入自己的生活。只不過,這次不是因為他們的心靈脆弱,而是因為他們已經成熟茁壯,成為自由獨立的個體;不需再利用彼此,而是真心想和對方在一起。這恰好描述了戀愛關係中的深層意義:在不彼此設限的情況下共同成長。這便是這部電影意境深奧之處。
我們不是一家人!
有個員工被主管要求去打一通重要電話給客戶。任務的重點在於,要在一週內處理好幾件急事,以便與合作夥伴針對某項結果作出共識。員工表示聽懂了,接下任務。
一週過去了。這位主管開始疑惑,為什麼他沒收到任何後續消息?詢問後才發現,這位員工根本沒有進行電話會議。根據紀錄,他的確嘗試打過三通電話,只不過都是在客戶的語音信箱留言,他還把細節寫在電子郵件上寄過去。他很努力,而現在必定也想從主管的口中聽見「做得好」的讚許。雖然最後沒有做到預期的結果,但這並不是他的錯。他認為自己已經付出那麼多努力,值得被稱讚。
這位員工並沒有意識到——他其實沒有達成任務。他努力了嗎?努力了。達到目的了嗎?完全沒有,零成果。他只看見他做的:打電話。對,他當然打了,且試了三次,但是沒結果就是完全沒價值。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主管要求他處理的急事,一點進展也沒有。更糟的是,他還因為沒被稱讚而失望。
為什麼主管和員工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呢?這種誤會來自於社會規範與市場規範的混淆。
市場規範就是市場原理:為別人工作帶來成果及助益,以換取實質報酬,這個世界比你想像得還要清醒且冷漠。而社會規範就是社交倫理:這裡比較溫暖,是由人和人的親近關係與聯合價值共同打造出的世界。市場規範彰顯出權力和統御力,而社會規範彰顯出認同及平等。為什麼我們在送禮之前,總要先撕掉價格標籤呢?那是為了合乎社交倫理。因為「價格」是屬於市場原理的東西。你一定認識這種人——他們在社會規範中表現良好,卻在市場規範裡遭遇挫敗;或是相反,在市場規範裡表現搶眼,卻在社會規範中遭受抨擊。
示弱、讓別人替你撐腰,這在家裡行得通,但會在職場上失靈。哲學家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對於社會規範的看法是:「真正愛你的人會接受你的缺點,不會利用你的優點來凸顯自身優勢。」但是在企業,可是行不通的,因為不管多擅長交際,沒有入帳,就無法營運。
人類是社交動物,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溫暖的歸屬感。然而,現實上很多人無法得到歸屬感,只好轉而到職場尋求。辦公室看起來像是個能提供歸屬感的地方,那裡的角落擺著觀葉盆栽、牆上懸掛歷任總裁的照片,還有冰箱及咖啡機。
但是,這全是假象,公司永遠不可能變成家!無怪乎有那麼多人,難以在工作和生活間取得平衡。他們無預警地出現職業倦怠,只因為把公司當成了家,誤以為那裡是保護自己的巢穴。
所以,請你同時注意市場規範和社會規範,這不是誰好誰壞的問題,兩者同樣都很重要,但我們多半習慣把重心放在其中之一。偏愛其一而忽略其一,將會讓人變得不夠成熟。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並不是白天密集、井井有條地工作,下了班就慢跑健身、喝杯小酒這麼簡單的事。假如我們把社會規範與市場規範搞混了,就會面臨沉重的情緒負擔。這兩者對生活都很重要,且都必須適地適量適時的遵守並感受。
所以,到底是什麼隱藏在這種「只在乎努力工作,不在乎效益成果」的態度背後?這種風氣對公司帶來的影響不算小。而且,在職場中要求「稱讚我」的心態到底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也是因為把市場規範與社會規範混淆了。
員工想要獲得認可,希望受主管賞識,這是合情合理、合乎人性的想法,但是在公司裡卻不太適合。因為那裡是由市場規範所主導。
一個人無論如何都值得被珍惜及接納。他可以向原生家庭、核心家庭、伴侶、朋友尋求歸屬感,在他們面前流露脆弱,獲得理解與安慰,為自己充電。如果家庭成員之間能夠互相扶持至今,那麼當然也會接受彼此的真實面,道理很簡單。不過,公司卻不具備這種機能。職場並不是家庭的替代品,將公司當作大家庭實在大錯特錯。
在公司裡你不能展現脆弱,因為那裡不是讓你充電的地方。你來公司工作是為了有所表現。等到哪天營業數字或成績下滑時,你就會發現殘酷的真相——公司不是你的家。
我要再次強調這二者的區別。在家裡,你可能只是因為碰巧在家,就能聽到「有你在真好!」;在職場,即便你做好分內工作,只要沒有為收益帶來任何貢獻,就不會受到稱讚。
保護我!
薇薇安是個不成熟、軟弱、缺乏自信的人,她沒有謀生能力,只能從事性工作度日,因此也對自己充滿懷疑。
愛德華也是個不成熟、軟弱、缺乏自信的人,他趁著企業搖搖欲墜時進行收購,拆解成獨立部門再轉手賣出,以牟取暴利。而掠奪所帶來的罪惡感,也讓他對自己充滿懷疑。
有一天,企業終結者邂逅了性工作者。他花錢買春,結果就像好萊塢電影情節般──天雷勾動地火,兩人墜入愛河。
這一定是愛
沒錯,我說的就是《麻雀變鳳凰》。
在我看來,編劇對男女主角的感情進展鋪陳得很高明。許多觀眾覺得自己就像男女主角,最...
推薦序
自我負責,才是開啟快樂之鑰
莊祖欣│旅居德國的藝術家,作家
三年前我不經意地拾起這本書。開始閱讀的前幾天,才發生German Wings航班的憂鬱症機長為了自殺而引領飛機撞山的悲劇事件,一百五十位乘客連機上服務人員全部罹難。當時我的大兒子在英國上學,每三個禮拜都搭乘German Wings的班機回家。發生這樣的人為意外,我和身邊大部分的人一樣,看到新聞及逐漸水落石出的病態謀略,都驚嚇得手足無措,想到如果不巧讓我兒子登上他駕駛的飛機,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可是還是神經質地忍不住去想,越想越汗濕背脊。
當時外子安德烈才去參加了一個企業經營座談會回來,感覺受到講者的無限鼓舞,且帶回這本主講人柏里斯.葛倫德(Boris Grundl)寫的《沒有一種幸福是說好的》(Mach mich glücklich,直譯為:讓我快樂),擱在飯桌上。反觀我,被媒體裡的災難報導嚇得神經虛弱,加上親友間的病痛、出軌、爭執、離異、破產......等消息,深覺人生真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沒有什麼是穩當、肯定、順遂的,自處之策要不就是長出厚厚一層皮繭,抑制天生的易感易動,只求堅忍承受,並無奈地讓壓力對身心蠶食鯨吞;要不就是找人宣洩煩惱,一吐為快,藉著互吐苦水確認:我不是唯一的不安和懼怕者,似乎就稍微得到安慰和遺忘的可能性。只是,這種安慰和遺忘既消極又短暫,吐槽一旦結束,憂愁恐懼又再度湧上,再次陷入無助。
秉持著這樣的心理前提,我開始翻閱《沒有一種幸福是說好的》一書,一讀就被釘住了,再也停不下來。在作者柏里斯.葛倫德書中所舉的例子裡,我在在地找到自己和身邊的人們,換個面貌、換個名字、換個場景和時間,不斷地在世界各地重演,人性是跨越地域和文化藩籬的。有時候覺得,葛倫德他好嚴厲啊!直直逼視我內心的軟弱、虛榮和媚俗,把它們一一揪出來攤在陽光下釐清。他(在課堂上) 曾跟我說,氾濫和沖昏頭的熱情、可歌可泣的悲慟並不值得追求;倔強的嘴角、含恨的眼神、憂鬱的容顏,除了唱歌時押韻好聽外,也不淒美,不必效法;傷春悲秋或冷漠無情都不是人生榜樣,也許值得寫入小說、劇本或詩歌裡,更受狗仔隊和八卦報導的歡迎,但是,都不是你我直視生命本質後的醒悟,也非為追求自由自主、終極快樂的選擇。
讀著這本書,心慌逐漸平靜下來,繼續讀下去,就感到從內在升起的一股力量:我,掌握不了世事和命運,但是絕對可以掌握自己。掌握自己,就不再把種種抑鬱、失望、病痛......的責任推委給別人、推卸給環境,而是對自己的心情、處境、前途、健康......完全負責!負責是什麼?他說:「就算懷疑,仍然堅持。」
整本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章談個人。從男女感情、親子關係到個人目標,第二章談工作。動力何在?進步何在?報酬何在?第三章談社會。職業保障、學校制度、健康保險......意義為何?近年來網路上經常出現一些把德國人、德國制度捧上天的文章,接著無濟於事地說,看,人家就做得到如何如何,我們華人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樣樣不如人。德國人絕不是各個都像葛倫德,有關懷的眼光和振作的動力,但是如果有人問我,摒除那些天方夜譚的「超級德國」文章外,可否推薦一本腳踏實地的、最能代表現代德國精神的書?我會毫不猶豫地說,那先從這本開始吧。
為了忠實原文,譯者維持了所有書中提到的、許多近年來發生在德國社會、經濟、文化中的例子,也許華人讀者會覺得事不關己,起不了共鳴。我在此懇請諸位讀者拿出「人心隔肚皮」的想像力,把這些例子裡的人名、地名換一換,就發現,沒有什麼所謂「強勢德國的專利」或「華人沉重的歷史包袱」之必然性。事實上,每一個人天生都被賦予了「選擇」的自由,即使我們是無選擇地被降臨在這個家庭、這個國家,也永遠不要加入無意識的集體悲情,而要有意識地活出個體的甘甜。每一份個體的甘甜,都是鼓舞集體生活的能量。
以前有位長輩好心諄諄教誨我:人生的好運厄運之多寡都是早就註定好的,開心、走好運的時候也要省著點用,別樂昏了頭,記得要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啊!我像大部分的同齡人士一樣,沒經過大戰、饑荒或逃難的厄運,卻總覺得衣食無憂、網路暢通、資訊爆炸的現代也不好過啊!小顛小跛不斷,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勉強湊到今日。如今的我不懵懂也不顫抖了,終於鼓起勇氣,大聲反駁這種「永遠活得不全然」的人生觀:快樂不能省著點用,快樂就在此時此刻,一錯過就沒有了;心胸敞開、頭腦冷靜,就算做些習以為常的小事,舉手投足都要充滿當下意識──出太陽的時候曬太陽,風起的時候去兜風,就是最好的未雨綢繆。居安就享受「安」,不必杞人憂天地「思危」;網球選手教我的道理,看準球勢,等球到了眼前才揮棒,太早「綢繆」和「思危」都只會讓你看不清楚且錯過當下,浪費精力而已。快樂不是每天講笑話、哈哈大笑,而是選擇現在、就是從這裡開始:我,為我的快樂、我的健康、我的愛情,負責!
校對此書中譯文之際,三年前閱讀時的願望又一次次地重現:真想把這本書介紹給我台灣的家人XXX、台灣的朋友YYY和ZZZ啊!葛倫德說:「唯一能帶你抵達目的、受人尊重的路,就是逐漸接受自己,慢慢地深入了解自己......並幫助別人找到和接受自己,且開啟一個有建設性的迴圈。」
他說,這就是愛!
自我負責,才是開啟快樂之鑰
莊祖欣│旅居德國的藝術家,作家
三年前我不經意地拾起這本書。開始閱讀的前幾天,才發生German Wings航班的憂鬱症機長為了自殺而引領飛機撞山的悲劇事件,一百五十位乘客連機上服務人員全部罹難。當時我的大兒子在英國上學,每三個禮拜都搭乘German Wings的班機回家。發生這樣的人為意外,我和身邊大部分的人一樣,看到新聞及逐漸水落石出的病態謀略,都驚嚇得手足無措,想到如果不巧讓我兒子登上他駕駛的飛機,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可是還是神經質地忍不住去想,越想越汗濕背脊。
當時外子安德...
作者序
前言:
通向「不幸」的路,是一條單行道
如果我們能夠剔除一切導致不快樂、不幸福、失敗的因子,那麼快樂幸福和成功是否就唾手可得了呢?根據近年流行的「快樂學」研究報告,快樂本身能刺激快樂的滋長,但是遠離負面因素卻無助於製造快樂;就算沒有離婚,並不代表你過的幸福美滿;就算討厭的同事離職,工作未必從此愉快;就算把弱點都藏起來,不見得就能立刻擁有出眾優勢。
既然對壞事敬而遠之沒有幫助,我們該怎麼做才會快樂呢?
請回想那些令你快樂的時刻:完成工作、達到目標、障礙排除、問題解決,還有享受美食與親密關係,都能讓我們快樂。然而,愉悅的感受不算深刻,快樂也有保鮮期限。接踵而來的挑戰,很快就讓你喘不過氣,不再沉浸於昨日的歡愉裡。這種狀況彷彿似曾相識:才慶祝過調薪或晉升,好勝心就驅策你去贏得更高獎賞;終於把孩子養到大學畢業,欣慰沒幾日,你不禁又擔心他畢業即失業、找不到結婚對象;度假酒店窗外的無敵海景使你心醉神迷,偏偏愜意時光總是短得教人心慌。
快樂何難之有?來片巧克力、收到明信片、運動後的大汗淋漓、親密關係、偶然被讚美、買了跑車、達到目標——這些簡單的小事情,都會促進腦內啡、催產素、多巴胺、血清素的分泌,它們在大腦科學中都被稱為「快樂素」。只可惜不論製造出多少種快樂素,沒有一種能持久,況且,大腦對同樣的外來刺激,反應也將變得遲鈍,動聽的流行新歌在重播數百遍後就喪失了吸引力,甚至讓人不想再聽。然而,人們對於「幸福快樂」抱著期待,於是不斷重複著尋找、失去、尋找、再失去的循環。
這可不是好現象。畢竟再怎麼拚命製造快樂,都只能淺嘗輒止。感受程度下降之外,部分慰藉物也帶著副作用;甜食造成發胖,就連被視為快樂泉源的金錢也非永遠萬能。「貪婪」是一條死胡同,闖進去的結果往往是失去更多。科學研究早已證實:因收入增加而帶來的快樂,達到一定程度後就停滯了。追求物質的人,往往更容易為物質所制約;過猶不及,都是不幸。
所以,快樂學是一門講究「平衡」的科學,重視的是在顛簸的人生道路中練習平衡的技巧。無論未來遭受什麼樣的打擊,良好的平衡感就能使我們從跌倒的地方迅速站起來。這種技巧就是「抗壓力」(Resilienz)。
話說回來,克服逆境和感到快樂二者有關連嗎?戰勝風浪的船夫,難道就不會被地上的小水灘給打亂腳步嗎?再怎麼風平浪靜,一旦吃光存糧還是難以存活。這就像是情侶從狂熱的相戀、到結為夫妻,最後卻發現不合適而貌合神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時,那些讓人宛如置身幸福幻境的緣由,也具有將人推落深淵的反撲力道。感情無論再怎麼好,難保不會有觸礁的時候;船夫也無法在暴風雨來襲之時輕鬆微笑。攸關性命的時刻,船夫該怎麼做?祈禱神蹟降臨嗎?——研究指出擁有信仰的人較快樂——也說不定真的逃過一劫呢!但是,下次呢?
假如暴風接連出現,他還能指望奇蹟式的救援嗎?還是算了,乾脆躲進房間,聽天由命、眼不見為淨,讓乘客自生自滅?如果這麼做能再次倖免於難,那可真的是好運成雙了。你想要的是好運不離身的快樂嗎?那麼闔上本書吧!我不會教你如何獲得這種淺薄的、無從掌握的快樂。就算世界上真有一本《好運指南》,它也無法賦予你深層的快樂。
我想,這名船夫應該要走出船艙,竭盡全力對抗暴風雨,唯有如此才能使他發自內心的快樂,而且有益於他往後的人生。他想擺脫眼前的困境,就必須意識到自己有責任,然後負起責任。只有這樣才能自救,或許還能救別人一命。
倘若這艘遭難的小船就是你此刻的縮影——無論是剛失戀或被裁員,你會選擇逃避現實、祈求轉機,還是思考自己的責任並且勇敢地承擔呢?
每個人的快樂方法都不相同,快樂本是一種個人經驗,所以面對同樣處境,該怎麼抉擇,並沒有標準答案。勇敢面對暴風雨也許會讓船夫耗盡體力卻很快樂,但它不見得適用於每一個人——我們經常以為成功經驗可以完全地移植到自己身上,其實不然。若你擅長游泳,何不就縱身躍入海中、游到附近小島上找人救援呢?這是否有效得多?再說那座小島上,可能有棕櫚樹(新大陸?)、金礦(高枕無憂?),甚至夢寐以求的伴侶(新煩惱?)等著你去發現。
我並不是否定學習成功經驗,事實上,那確實是通往快樂的捷徑。德國的幸福指數在國際上僅居中段、不算亮眼,而丹麥、巴拉圭、不丹等國家幾乎是幸福排行榜常客。優等生丹麥最近更致力於研究「先天基因對快樂是否有影響」,希望能找出所謂的快樂基因。
快樂基因究竟存在或不存在,仍然有待科學家的証實。不過在那之前,光是盯著各國的幸福指數排行榜,我們是絕對找不到那把「快樂之鑰」的。
我想和各位讀者分享我的快樂經驗:當我愈認識自己,我就不常迷失在外面的世界;當我愈懂得分辨什麼對自己有益/無益,我就更不會和他人比較;當我看清自己的動機、能力的限度,我就可以視動機來衡量極限,再採取適當行動。
瞭解自己就能主宰自己,不受環境左右,活得更自由。而活得自由的人,面對選擇時也較為果決。自由的代價就是勇於承擔後果。快樂的代價也一樣。我們不能變成懦弱逃避的船夫,苦苦等待天降好運;不勞而獲的註定是輸家。
大部分的人,都是用下意識來思考、行動並反應的。父母希望孩子走他們走過的路,因為這條路已被證明萬無一失,雖然這是出於善意,但也在無形中將弱點傳給下一代,抹殺了孩子本來可能發展出的優勢。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老闆要求員工遵照同一套方法做事,政治家提出看似理想實則罔顧人民權益的政策等等。
我寫下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探照出這類看似正確、實則偏誤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它們是通往幸福路上的絆腳石,而我們老是喜歡把這些石塊搬到路中央。
高度的自我覺察,是一封寄給快樂的邀請函。愈有意識就愈能果斷地承擔,追求快樂就是追求更多的自我承擔。
我得把醜話說在前面,這本書真的不是在談「邁向快樂幸福人生七大祕訣」。我若是知道了當然會告訴你。同時,希望你知道「追求更多的自我承擔」、「勇於負責任」比字面看來難上百倍。我也是費了好大的代價,才發現「生活品質」和「自我承擔」有著互為影響的關係。
接下來,就讓我話說從頭吧!故事得從我的人生出現巨變的那一刻說起。
*
當時,我因為一場意外事故而住進醫院,接受了長達九個月的復健。快出院之前,我認為我已經做足了面對現實世界的準備:接受半身不遂的結果。我相信我能應付得來,而且我也會更加珍惜仍未受損的好頭腦、健全的肩膀與雙手。反正只要使生活恢復常軌,把剩下的人生過好,就心滿意足了——至少本來我是這麼打算的。
抱著單純的想法,我回到從前的公寓。公寓裡有幾道階梯,對於坐著輪椅的我來說並不方便。但我仍然想再看看房子、街道與社區最後一眼,如同舉行告別式般向往日時光道別。
回公寓那天,隔壁女孩和我巧遇。我們以前就常往來,她喜歡找我聊天、覺得我很酷、很幽默且與眾不同。我也很喜歡她。
她看起來很驚喜,從馬路那端遠遠地朝我大喊:「柏里斯!」接著從她的母親身邊大步向我跑來。
在她快接近我的時候,我發現她突然愣住幾秒鐘,放慢了腳步,滿臉錯愕地看著我。現在她總算看清楚「柏里斯坐著輪椅」的事實。
她走到我身邊跟我打招呼,但不像剛才那麼興奮,氣氛略顯尷尬。
我們沉默了一陣子。
她終於開口了:「柏里斯,你⋯⋯」
「怎麼了?」
「你從此一輩子都得坐輪椅了嗎?」
我的心在這一秒崩潰瓦解了。
聽見這句話之前,我認為我早就準備好面對這件事。然而此刻我的情緒還是不停地往下墜。我第一次如此沮喪。
我說不出話來,也無話可說。我無需旁人安慰或假裝沒事,只要安靜地承受腦中的一片空白。
我盯著她,她也直直望著我。
不知過了多久,我們兩人同時笑了出來。這真的沒什麼好解釋的。她輕輕拍了我的手,然後走回母親身邊。
從那天以後,我再也沒見過她。
*
這位女孩是我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心靈導師。她一語驚醒了夢中人,讓我正視當時還看不清楚、也不願看清楚的艱難處境。她讓我面對現實,能從他人的角度來看自己。她讓我意識到自己即將進入至今從未經歷過的——確切地說,是我「不想」經歷的生活。
那一瞬間,我看見兩種責任的區別。一種是經過思考後,認知到的抽象責任;另一種是純然由情感承載的真實責任。簡言之,就是理性與感性的區別。這二者多麼不同!我總算意識到在想像與真實情況之間,橫亙著一道鴻溝。她對我可真是殘忍,竟然如此誠實而犀利地一棒敲醒了我。
假如你也願意,我會像那女孩一樣,用毫不保留的銳利、誠實與敬意點醒你。
幸福快樂的人生即是成功的人生。當你凡事順遂,你的人生可說是成功的;倘若一生中都沒有太大阻礙,那就更完美了。但是成功的訣竅並不是把日子過得疲於奔命,這會加重你的心理負擔;也不是要想方設法填補心靈空缺。
你只需要挪走那些擋在半路上、使你無法前行的石塊;克服心理障礙、放鬆心情,專注於真正重要的少數事情上,幸福就會像好朋友般主動來探望你,甚至不待你的邀請。
而在幸福來按鈴之前,我的故事會繼續說下去⋯⋯
後言:
服務的精髓
幾年前,我和家人到科隆購物血拼,在滿載而歸之後,我們走向車子,準備離開。這時有一群年輕人經過,他們的眼神充滿了不確定,正無助地東張西望。他們就像鄰家的大男孩般,其中有一人跟我攀談,含糊地敘述他們如何錯過了一班火車,還欠一些錢才能買車票,問我能不能借錢給他。
我看著他,不假思索地從錢包裡掏出一張五十歐元的紙鈔給他。
他遲疑了一下,盯著我看:「什麼?你怎麼這麼乾脆的就給錢?」
我回答:「不然呢!」
「如果我沒有還你呢?」
「那是你的問題,我做我能做的,你做你想做的。」
我給了他公司的地址和網站名稱,好讓他有機會還我錢。「如果你想還錢,就聯絡我。」
他還是無法置信:「但是……你無法保證我會不會還你錢!」
「沒錯,我沒辦法。」
他拿了錢,和那群人繼續往前走,而我們上了車後就回家了。
*
他到現在都沒有把錢還給我。但是對我來說,這五十歐元並不算浪費。我是否讓他變得快樂呢?也許完全沒有。不過,他將會以某種方式成長,因為欠人的總有一天要償還,而所有的一切也都有代價。
那位年輕人要為他的沒有償還而付出代價。我不必評論或譴責他,他會付出代價:感受到生命的意義。而我也確信:這筆債至今仍是他無法擺脫的沉重負荷。
反觀我,活得輕快而自由。
前言:
通向「不幸」的路,是一條單行道
如果我們能夠剔除一切導致不快樂、不幸福、失敗的因子,那麼快樂幸福和成功是否就唾手可得了呢?根據近年流行的「快樂學」研究報告,快樂本身能刺激快樂的滋長,但是遠離負面因素卻無助於製造快樂;就算沒有離婚,並不代表你過的幸福美滿;就算討厭的同事離職,工作未必從此愉快;就算把弱點都藏起來,不見得就能立刻擁有出眾優勢。
既然對壞事敬而遠之沒有幫助,我們該怎麼做才會快樂呢?
請回想那些令你快樂的時刻:完成工作、達到目標、障礙排除、問題解決,還有享受美食與親密關係,都能...
目錄
推薦文 莊祖欣─自我負責,才是開啟快樂之鑰
前 言 通向「不幸」的路,是一條單行道
第一部
你如何在不知不覺中,破壞重要的人際關係
讓我快樂!
愛我!
重視我!
讓我維持良好形象!
讓我為你感到驕傲!
保護我!
尊重我!
第二部
你如何在無形中,阻擋了企業團體的成長
激勵我!
稱讚我!
回應我!
確保我的工作!
加強我的在職訓練!
幫我加薪!
安頓我的生活!
第三部
你如何在非蓄意的情況下,妨礙了社會發展
給我一個避風港!
教育我!
告訴我,我應該做什麼!
給我一份工作吧!
讓我健康!
為我憂心解勞!
後 記 服務的精隨
推薦文 莊祖欣─自我負責,才是開啟快樂之鑰
前 言 通向「不幸」的路,是一條單行道
第一部
你如何在不知不覺中,破壞重要的人際關係
讓我快樂!
愛我!
重視我!
讓我維持良好形象!
讓我為你感到驕傲!
保護我!
尊重我!
第二部
你如何在無形中,阻擋了企業團體的成長
激勵我!
稱讚我!
回應我!
確保我的工作!
加強我的在職訓練!
幫我加薪!
安頓我的生活!
第三部
你如何在非蓄意的情況下,妨礙了社會發展
給我一個避風港!
教育我!
告訴我,我應該做什麼!
給我一份工作吧!
讓...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