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透澈分析南宋前期八位宰相,杜充、沈該、陳康伯、葉顒、魏杞、陳俊卿、王淮、周必大。
2.精闢剖析宋高宗、宋孝宗的性格作風與用人任相之關係,深度探討南宋前期皇子教育及宰相與軍事等面向。
▍透澈分析宋高宗、宋孝宗年間八位宰相,精闢剖析南宋前期歷史與政局。
宋高宗是南宋的開創者,於北宋遭亡之際,創造中興事業,延續宋代香火。然而在位三十六年之間,所任用的十五位宰相,竟有七位屬於奸佞之輩。外有強鄰虎視,內則盜賊蠡起,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卻能在風雨飄搖之際,逐漸穩定政局。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尤其乾道、淳熙年間,更是南宋的全盛時代,號稱「小元祐」,孝宗任用的宰相多達十七位,絕大多數都是賢臣,悉心輔佐孝宗成就南宋的乾淳盛世。
本書共計十章,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個案研究篇」,共六章,分別是:杜充與沈該、陳康伯、葉顒與魏杞、陳俊卿、王淮、周必大,討論從宋高宗到宋孝宗所任用的八位宰相。第二部分計四章,分別探討四大主題:宋孝宗的繼立與皇子教育、宋高宗與宰相、宋孝宗與宰相、南宋宰相與軍事。全書主題圍繞著南宋前期君主與宰相,是一本研究南宋前期歷史及政局的極重要專書。
作者簡介:
王明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歷史研究所,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先後任職救國團輔導員、幼獅文化編輯、萬能科技大學講師、實踐大學講師,目前為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專任副教授兼人文一組召集人。
鑽研南宋宰相多年,博士論文即以〈南宋宰相群體之研究〉為題,並先後發表多篇南宋宰相之相關論文。
章節試閱
【第一章杜充與沈該】
第一節前言
杜充與沈該都是宋高宗時代的宰相。杜充任期從建炎三年(一一二九AD,以下標示西元年代,不再註明「AD」二字)閏八月十三日至四年(一一三○)二月二十二日(六個月)(按:充降金雖然在建炎四年二月之前,但正式免職仍在二月二十六日),是高宗初年的宰相;沈該任期自紹興二十六年(一一五六)五月二日至二十九年(一一五九)六月二十六日(三年一個月),是高宗晚期宰相。兩人任相時間先後、長短、政局、影響力均差異甚大。表面上看來兩者似乎毫無關聯,但若深入了解,可知兩人有相類之處。本文旨在研究這兩位反面人物的生平事蹟,從而了解高宗之用人及相關作為。由此主題切入,相當值得玩味,或者有些另類的思考。
杜充是叛相,沈該亦屬於奸佞者流,從史家對二人評價可知,二人皆無甚才具,卻都位極人臣。高宗身為中興之君,於北宋遭亡之際,創造中興事業。不論用人施政,均應有過人之處。然在位三十六年之間,所任用之十五位宰相,竟有七位屬於奸佞之輩,將近一半,令人對高宗的識人與任相,不免產生懷疑。
前述七位奸相分別是:黃潛善(任期:一年七月)、汪伯彥(任期:二月)、杜充(任期:六月)、秦檜(任期:十八年七月)、沈該(任期:三年一月)、万俟卨(任期:七月)、湯思退(任期:三年六月)。七人任期合計二十七年,亦即在高宗當政期間,其身邊有奸相者達二十七年,占高宗朝三十六年中四分之三的時間,即使將所有宰相任期合計四十四年九月計算之,也占百分之六十二,仍然超過一半,而秦檜獨相更長達十七年。在受到「奸臣」影響時間如此之長,恐怕難有清明的政治。
文中所謂七位奸相,何以言之?十五位宰相列入《宋史》姦臣傳的有四人:黃潛善、汪伯彥、秦檜、万俟卨。又據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五「考史」載:
建炎李綱去而潛善、伯彥相,紹興趙鼎、張浚去而檜相,檜死其黨万俟卨、湯思退迭為相。……然奸臣弄權之日多,陽淑消而陰慝長,危亡之証,所由來漸矣!
王氏將湯思退與其餘四位奸相並列,而成為五奸相。
《宋史‧奸臣傳》卷四七一稱:「……小人得志,逞其狡謀,壅閼上聽,變易國是,賊虐忠直,屏棄善良,君子在野,無救禍亂。……」若以此為標準,觀察杜充之作為,列入奸臣傳亦「當之無愧」了。只因在建炎四年(一一三○)叛降金朝,而被列入「叛臣傳」,故筆者亦將杜充視為奸相之一。至於湯思退則「挾巧詐之心,濟傾邪之術,觀其所為,多效秦檜,蓋思退致身皆檜父子恩也。」最後「太學生張觀等七十二人上書論思退、王之望、尹穡等姦邪誤國,招致敵人,請斬之。」而使得思退「憂悸死」。由前所述,湯思退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奸相,將之列入「七姦」之一,應屬妥當。
沈該任相時間三年一月,不能算短,卻是十五位宰相中,唯一未在《宋史》立傳者。根據《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以下簡稱《要錄》)、《宋宰輔編年錄》(以下簡稱《編年錄》)、《三朝北盟會編》(以下簡稱《會編》)、《宋會要輯稿》(以下簡稱《宋會要》)等基本史料顯示,沈該之作為亦當列為姦邪之輩。
高宗之受擁立實拜金人之賜。靖康二年(一一二七)春開封城破,北宋政權滅亡。高宗在群臣擁戴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河南商邱)。政權初立,基礎脆弱,名為中興,實無中興氣象。在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宋金和議以前,面臨內憂外患,隨時有傾覆的可能。外則金朝虎視耽耽,隨時入侵,欲一舉消滅趙氏政權。完顏兀朮自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起大舉追擊趙構,一度至浙江海面。內則變亂頻仍,盜寇蠡起,在如此紛亂的環境下,竟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尤其宋金和議之後,外則以和平收場,內則將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的兵權,不費吹灰之力收歸中央。盜賊、兵變漸次平息,政權日漸穩固,朝廷日益富庶,並奠定一百五十年國祚基礎。高宗畢竟有過人之處,而非泛泛之輩。但是檢視其用人任相竟如此令人迷惑。因此作者試圖探討杜充、沈該二人生平事蹟,及與高宗之互動關係,從而了解高宗的用人與施政。
第二節杜充的生平
一、杜充宦途的幾個階段
(一) 自紹聖朝至靖康年間(一○九四~一一二七):此階段長達三十餘年,其間史料極為有限。大體是登進士、任考功郎、光祿少卿、知滄州、加集賢殿修撰等,宦途大致平順。如以中進士時大約二十幾歲推測,至靖康年間,應已接近花甲之年。從《宋史》中看來,在歷任地方、中央各官職中口碑不佳,手段殘酷。時值金人南侵,對於在知滄州任內前來歸附的難民,一律屠殺,此固然是為顧忌有內應之人。但其寧可錯殺一百不願放過一人的心態,則暴露無遺。
(二) 建炎元年五月至建炎四年二月以前(一一二七~一一三○):這個階段僅兩年八個月,從杜充所任職務看來,仕途相當順利,短短兩年多一路攀升至宰相。歷任知滄州、天章閣待制、東京留守、樞密直學士、開封尹、戶部尚書兼侍讀、資政殿學士‧節制淮南、京東西路、宣武軍節度使、同知樞密院事、尚書右僕射等官。所歷官職中央、地方各半,執政僅月餘,而宰相不過半年,而於拜相之後,大部分時間仍在前線抗金。提刑郭永曾替杜充規劃三策(三策內容如何,無從查考。不外乎如何防淮抗金之事),他連看都沒看,令郭永極感失望。因此批評他只有虛名而無實才。從杜充的作為觀察,郭永的批評相當中肯。此期間,北宋被滅,高宗新立,百廢待舉,但遭金朝數次南犯,而顛沛流離。杜充受命留守於東京抗金,接手宗澤死後所留之遺缺,然其措置卻令地方軍民感到失望。宗澤生前苦心經營的事業,霎時成為泡影,兩河豪傑盡去。但杜充似乎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唯有「誅殺」一途。從建炎元年六月,受命為北京留守兼河北東路制置使開始,直到四年二月降金,杜充一直都在宋金前線擔任指揮官,長達兩年,也是他生平最重要,對時局影響最大的時期,但多處置失當,致使開封、建康相繼失陷,影響所及,朝廷動盪,高宗南奔,充退保真州,最後以降金收場。
(三) 建炎四年二月至紹興十年(一一三○~一一四○):亦即杜充降金後,直至去世為止十年。充降金後,金朝仍派任官職:知相州、燕京三司使、同簽書燕京行臺尚書省、行臺右丞相,期間雖也歷任金之要職,但以降臣的身分難免受到猜疑。因此曾遭下獄刑求,也曾受金臣輕視,甚至以與其同列而不齒。杜充反應如何,史料雖未明言,其心中之難堪則可想見。但為生存,權衡之下只能向現實低頭,也或者他有悔不當初的感慨。士大夫講求「氣節」、「品格」,但在杜充眼中根本微不足道。
二、杜充的作為與政局
在《宋史‧杜充傳》中,通篇所載幾乎都是杜充種種處置失當及惡劣的行跡。充自登進士後,直至北宋滅亡三十餘年間,歷任中央及地方各類官職,表現乏善可陳。惟知滄州期間,以屠殺對付避居滄州的燕人,只是唯恐難民中有內奸,這種殘酷的行逕,令人髮指。
北宋滅亡,高宗受擁立為皇帝後,也就是杜充的出頭天。自顯謨閣待制‧知滄州(建炎元年五月),爬升迅速,位至執政僅兩年一個月,又經一月而至宰輔。高宗對其青睞有加,不次拔擢,應出自對杜充主觀、獨特的喜好,以及臣僚的推薦(張浚、呂頤浩),而非對杜充實際政績的考察。雖說高宗即位後,時局動盪,對官吏的任用、拔擢,很難建立一套完整的原則與制度,但對杜充這樣一個人大加重用,實難理解。
建炎二年正月至四年二月(一一二八~一一三○)降金前後,杜充重要事蹟如下:
(一)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七月至十月:杜充復樞密直學士‧開封尹‧東京留守。朝廷命之鎮撫軍民,盡瘁國事。適值宗澤去世,當地人士均屬意由澤子宣教郎宗穎繼承父業,厥為最適當的人選。朝廷並不採納。仍命充代澤,不僅未能克盡職守,反背道而馳,史稱「充不善撫馭,專務誅殺」,「酷而無謀,士心不附,諸將多不安之。」原來宗澤所傾心結納之兩河豪傑都不為所用,如王善、楊進之徒再度叛去。使其多年辛苦經營基業化為烏有。楊進且以數萬之眾攻殘汝、洛間,知河南府翟進為除大患,率軍與楊進相遇於鳴皋山下,隔著伊水對陣,翟進率先渡河,卻為流矢所中,因而被害。杜充「無遠圖,由是河北諸屯皆散。而城下兵復去為盜,掠西南州縣,數歲不能止。」雖然「議者咎之」,卻不見朝廷有任何處分。
(二)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十一月:杜充聞有金兵,乃決黃河入清河以沮寇,自是河流不復矣。以決堤方式阻絕敵軍是戰場上萬不得已的手段,往往造成鄰近百姓生命財產重大傷害,故歷來戰場指揮官非到最後關頭決不輕易使用。杜充此舉再度顯示其缺乏人性,草菅人命之本性。
(三)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正月:張用與王善皆曾受宗澤生前招安,澤死,一度散去。杜充為留守又受招安。然充以張用軍最盛,乃乘其不備出兵偷襲,官軍竟然大敗,李寶被執。未幾張用、王善既遭杜充所忌,乃引兵去。並進犯懷寧,充遣馬皋追擊,官軍大敗,尸填蔡河,存者無幾。王善執意攻淮寧,張用以為不可,領軍離去,王善則圍城久之,杜充遣陳淬來援,善方退。張用、王善原已接受招安,願效命於宋。只因杜充猜忌成性,無故兵襲張用,令張用、王善復叛,助力反成阻力,製造動亂。觀其所為,誠所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用與善曾起爭執,用說:「吾徒所以來,為乏糧耳。安可攻國家之郡縣。」故張用並未與王善聯手擊淮寧,若非張用尚存忠義,此亂恐怕更難收拾。
(......下略......)
【第一章杜充與沈該】
第一節前言
杜充與沈該都是宋高宗時代的宰相。杜充任期從建炎三年(一一二九AD,以下標示西元年代,不再註明「AD」二字)閏八月十三日至四年(一一三○)二月二十二日(六個月)(按:充降金雖然在建炎四年二月之前,但正式免職仍在二月二十六日),是高宗初年的宰相;沈該任期自紹興二十六年(一一五六)五月二日至二十九年(一一五九)六月二十六日(三年一個月),是高宗晚期宰相。兩人任相時間先後、長短、政局、影響力均差異甚大。表面上看來兩者似乎毫無關聯,但若深入了解,可知兩人有相類之處。本文旨...
作者序
【序論】
筆者從高中開始便與歷史結下緣分,起初愛上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大唐演義》、《東周列國志》等等。對於小說中的各色人物極為著迷,因此投考大學時便以各校歷史系為首選。其實那只是對歷史的憧憬與無知,入學之後接觸真正的歷史,方知歷史與歷史小說截然不同,開始時相當不能適應,調整心態後,逐漸體會歷史當中諸多樂趣,從此便栽進「史學」這個領域中。回首前塵,一晃便是四十年的歲月,從歷史系的學生蛻變而成教授歷史的大學教師。
回顧大三便對中國歷代宰相制度產生興趣,也逐漸了解相權與君權有互為消長的關係,而隨著時代發展,君權日強相權日弱。降至宋代卻出現不同於大趨勢的異常現象。北宋前期相權遭到分割,而北宋晚期分割的相權反而有回流的趨勢。南宋朝權相更是層出不窮,因此引發極大興趣。當時曾經請教系上教授,得到的答覆卻相當含糊,無法滿足好奇心。於是碩士論文便以南宋高宗宰相為主題。
經過多年浸淫,大致得到解答,而對南宋朝的宰相仍抱持高度興趣。其後博士論文便是《南宋宰相群體之研究》,對於相權的問題雖亦有所著墨,而相權問題只是整部著作的一小部分,轉而對於擔任宰相的「人」產生更大興趣。因此這些年來研究重點便是以「人」的本身為主體。這本專書便是筆者多年來以南宋前期君主與宰相為主題的研究成果。本書共計十章,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個案研究篇,共六章,分別是:杜充與沈該、陳康伯、葉顒與魏杞、陳俊卿、王淮、周必大。第二部分計四章,宋孝宗的繼立與皇子教育、宋高宗與宰相、宋孝宗與宰相、南宋宰相軍事。
個案研究篇的部分:
第一章〈杜充與沈該〉,此二人分別為高宗初期及晚期的宰相。杜充,任期自建炎三年閏八月至四年二月降金為止,不過半年,且幾乎都在前線督導將領對抗金人。沈該,紹興二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九年六月擔任宰相,任期三年一月,二相一前一後看似毫無關聯,兩人都是反面人物,前者為叛相,後者是奸相。從史料看來,兩人皆無甚才具,卻都位極人臣。以此二人突顯高宗的用人問題。高宗是南宋朝的開創者,照理用人施政均應有一番作為,然而所用十五位宰相卻有一半屬於奸佞者流,賢與不肖參半,名為中興,實無中興氣象,其用人不當應係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陳康伯〉,是高宗晚期至孝宗初年的宰相。首任自高宗紹興二十九年九月至孝宗隆興元年十二月。隆興二年八月,因情勢危急,臨危受命再任宰相,至乾道元年正月薨。陳康伯係中流砥柱的佐國重臣,尤其在紹興三十一年金朝大軍壓境之時,若非陳康伯堅持抗金,恐怕南宋人民已成為亡國奴了,因此他有大功於南宋政權。孝宗繼立仍加以重用。而他於病篤之際,仍奉命入朝,盡心國事,化解危機,直到油盡燈枯,死而後已。
第三章〈葉顒與魏杞〉,是南宋孝宗前期的兩位宰相,兩人的任期均為乾道二年十二月至乾道三年十一月(一一六六~一一六七),同日拜相與罷相,任期雖短,而能同心輔國,有為有守,各自有一定的貢獻。
第四章〈陳俊卿〉,任期自孝宗乾道四年十月至乾道六年五月,拜相不過一年七月。他也是孝宗在皇子時期的教授,其拜相「正色危論」,以「用人為己任」,極為留心時政。為人剛正不阿,正色立言,嫉惡如仇,有人才必薦而用之,遇奸邪務去而快之。惜與另一位宰相虞允文意見不同而去位。
第五章〈王淮〉,自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八月至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五月罷左丞相,任期六年,比起孝宗朝宰相多不久任,可謂異數。據余英時先生《朱熹的歷史世界》裡的解釋,王淮受到重用係出於高宗的提拔,他的拜相又因為孝宗的國家政策從積極轉趨保守。關乎此,文中有許多討論。他的作為也有許多值得研究之處。
第六章〈周必大〉,自孝宗淳熙十四年二月至十六年五月,任期二年三月。為一傑出的學者兼政治家,有《文忠集》二百卷傳世。他在政治、用人等方面都有優異的表現,在社會經濟與軍事方面也多有建議,頗有可觀。
專題討論篇的部分:
第七章〈宋孝宗的繼立與皇子教育〉,孝宗原名伯琮,本為太祖七世孫,因高宗的唯一子嗣死亡,才有機會入宮,而與伯玖先後成為高宗養子。他身處宮中,小心翼翼,憑藉長期對高宗的順從,對教授的尊敬,自己的勤奮向學,高度的自制能力,以及成年之後的優異表現,終於在紹興三十二年六月登基,而成就其一代英主的事業。於皇子期間自紹興五年起,接受長達二十餘年的教育,歷經多位教授潛移默化,終於成為南宋最賢明的君主。本文探討主題即為皇子教育的內容、師資、教授名稱,以及孝宗接受教育的過程。即位後對教授們的重用。
第八章〈宋高宗與宰相〉,本書對於任用宰相的君主也加以研究。高宗於北宋滅亡之際自立為帝,建立南宋政權,延續宋代香火,而與金朝對峙。雖然建國之初基礎脆弱,外有強鄰虎視,內則盜賊蠡起、變亂頻仍,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當此風雨飄搖之際,政局逐漸穩定而坐擁半壁江山。高宗一生,在用人行政上犯下許多嚴重錯誤,但仍有其長處。本文就其用人性格等面向加以探討。
第九章〈宋孝宗與宰相〉,孝宗是南宋第二代君主,也是南宋朝最有積極作為、最為賢能的皇帝。雖然北伐失利,其恢復故土的雄心壯志仍舊熾烈,從其言行紀錄隨處可見。孝宗在治國、處事、用人、任相各方面,都比高宗強得多。尤其用人部分遠較高宗理性。唯就整體觀察,仍有缺失與侷限。本文主軸即在探討孝宗的性格作風,及其統治期間如何用人任相。
第十章〈南宋宰相與軍事〉,南宋宰相之中不乏於軍事方面表現極為傑出者,或於拜相前,或於任相後。亦有雖掌兵符卻怠忽職守,甚至背叛降敵者。而本文所謂軍事才略包含三種類型:一、實際在戰場上指揮軍隊與敵軍作戰,績效卓著者。二、雖未上過戰場仍嫻熟軍務,其思想或實際推展軍事建設方面頗有見地與建樹者,或推動軍事變革,影響軍政,無論好壞功過者。三、提出軍事戰略,指導戰場指揮官使能克敵制勝;或節制諸將而領導無方致潰敗者。本文就此三種類型加以探討。
這十章不論是個案或是專題研究,大都是以南宋前期宰相為核心。前六篇係依照宰相任期的時間順序編排,專題篇則否。
筆者打算將南宋六十五位宰相,逐一作個案研究,未來或者寫一本以宰相為主軸的南宋政治發展史。這個宿願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達成。
感謝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讓本書得以出版,在此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專任副教授王明謹識
一○七年一月四日於教師研究室
【序論】
筆者從高中開始便與歷史結下緣分,起初愛上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大唐演義》、《東周列國志》等等。對於小說中的各色人物極為著迷,因此投考大學時便以各校歷史系為首選。其實那只是對歷史的憧憬與無知,入學之後接觸真正的歷史,方知歷史與歷史小說截然不同,開始時相當不能適應,調整心態後,逐漸體會歷史當中諸多樂趣,從此便栽進「史學」這個領域中。回首前塵,一晃便是四十年的歲月,從歷史系的學生蛻變而成教授歷史的大學教師。
回顧大三便對中國歷代宰相制度產生興趣,也逐漸了解相權與君權有互為消長的關係...
目錄
出版心語
序論
【第一部分個案研究篇──個案與政局】
第一章杜充與沈該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杜充的生平
第三節沈該的生平
第四節杜、沈與宋高宗的關係
第五節結語
第二章陳康伯與南宋初期政局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陳康伯的仕途概述
第三節陳康伯的事功與政局的關係
第四節陳康伯與高、孝二宗的關係
第五節陳康伯的行事風格
第六節結語
第三章葉顒與魏杞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葉顒‧魏杞的早年事蹟
第三節葉顒‧魏杞拜相原因
第四節葉顒‧魏杞的相業
第五節葉顒‧魏杞的罷相
第六節二相罷後處置狀況
第七節結語
第四章陳俊卿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身世與仕宦
第三節政績
第四節思想言論
第五節仕宦風格及其他
第六節君臣關係的建立與發展
第七節結語
第五章宋孝宗及其宰相王淮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王淮的仕宦與政績
第三節君臣之間與淳熙政局
第四節結語
第六章周必大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生平與仕宦
第三節社會經濟方面相關作為
第四節軍事幹略
第五節結語
【第二部分專題討論篇】
第七章宋孝宗的繼立與皇子教育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宋孝宗的入宮
第三節皇子教育制度的實施
第四節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第五節皇子教授與孝宗朝政局
第六節結語
第八章宋高宗與宰相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生平大事
第三節性格與風格
第四節高宗任相
第五節結語
第九章宋孝宗與宰相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孝宗性格與政治作為
第三節任人與用相
第四節結語
第十章南宋宰相的軍事才略與軍事績效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南宋宰相之軍事才略
第三節南宋宰相擔任的軍職
第四節結語
徵引書目
出版心語
序論
【第一部分個案研究篇──個案與政局】
第一章杜充與沈該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杜充的生平
第三節沈該的生平
第四節杜、沈與宋高宗的關係
第五節結語
第二章陳康伯與南宋初期政局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陳康伯的仕途概述
第三節陳康伯的事功與政局的關係
第四節陳康伯與高、孝二宗的關係
第五節陳康伯的行事風格
第六節結語
第三章葉顒與魏杞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葉顒‧魏杞的早年事蹟
第三節葉顒‧魏杞拜相原因
第四節葉顒‧魏杞的相業
第五節葉顒‧魏杞的罷相
第六節二相罷後處置狀況
第七節結語
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