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隆那童書大獎作者、比利時繪本大師 安.艾珀 開啟五感體驗的藝術傑作!
◎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兒童讀物
◎開卷年度好書獎最佳童書
◎教育部「Bookstart 閱讀起步走」3~6歲必讀書單
◎文化部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教育部「百本好書送幼兒園」繪本入選書單─美感領域
★2012年法國女巫獎(Le Prix Sorcieres)最佳繪本
【開卷好書獎】推薦理由:安.艾珀在文字和圖畫的縫隙間留下的想像力,正是太擁擠、太吵鬧、太填鴉、太滿溢、太教條的台灣最缺乏的。同時要對台灣的出版界和印刷業致敬,因為你們的認真和努力提昇技術與品質,使本書的觸覺達到了作者想表達的思想,讓書能不朽。(作家小野)
一個思考實驗,一場探索遊戲
開啟想像與詩意的「觸摸」閱讀!
本書特色:
*簡單而深刻,帶有音樂性的文字,給予讀者各種感官的想像
*運用不同的美術技法、材質拼貼,創造出色彩鮮明的圖像
*呼應全書主題,結合打凹、上光、軋型等方式,營造出充滿觸感的一本書
*在數位閱讀時代,充分展現傳統紙本印刷難以被取代的實體感
你曾想過風是什麼顏色嗎?或者風有顏色嗎?
書中主角是一位眼睛看不見的小小巨人,他很疑惑:「風是什麼顏色?」為了找到解答,他向路上遇到的對象一一提問,「風是彩色的。」老狗說;風「圓潤,冰涼,灰白,光滑,就像一顆小石頭。」大象說;不,「風有時間的顏色。」窗戶回答;「太陽的顏色。」蜜蜂嗡嗡嗡;「甜的顏色。」蘋果樹窸窸窣窣;不對,不對,「樹汁和石榴汁的顏色。」樹根唧唧咕咕。……讀者隨著小巨人追風的腳步,一頁一頁,得到如風一般變化萬千,無法僅以文字捕捉的答案,必須以眼、耳、鼻、手、心去細細領略。最後,小巨人遇到大巨人,大巨人慢條斯理的說,風的顏色「這整本書都是。」他翻動書頁,小巨人聞到風的芬芳,那是書吹出來的風……
(小編OS:可有人好奇書封上為什麼要打那幾個小洞,它們有什麼意義嗎?還是讀者早就已經知道?──其實,那代表「風」的中文點字喔。)
作者簡介:
安.艾珀(Anne Herbauts)
童書繪本創作者。1975年生於比利時。畢業於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主修插畫與漫畫,迄今已出版三十幾部繪本與漫畫,作品屢獲歐洲各大童書獎項肯定,包括義大利波隆那書展(Bologne)童書大獎,法國女巫獎(Le Prix Sorcieres)等。
她說自己的「工作場域」不在圖畫裡,也不在文字中,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在空白處,在縫隙間,在格子外。書和時間是她的創作素材。她喜歡簡短的句子和令人愉快的文字。除書本外,也嘗試其他創作方式,包括短片、動畫等。
這位才女以好奇之眼觀看世界,以敏銳感觸書寫文字,以輕柔色彩、大膽筆觸揮灑綺麗的想像國度。文與圖共同交織出一章章動人心弦的詩篇,讓每一位讀者,不論成人或小孩,都能在閱讀時踏上一趟屬於自己的獨特旅程。
譯者簡介:
楊雯珺
熱愛美食、閱讀與旅行。現專職英法翻譯。
台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學士,法國第三大學高等口譯及翻譯學院筆譯組碩士。譯作包括《舊約守密者》《你做對了嗎 ?》,法伯哈溫第四部《龍殿之謎》,邊境森林三部曲《心顫》《徘徊》《永恆》,光之書首部曲《聖石之謎》等小說,以及繪本《牆的另一邊》《小水滴環遊世界》(遠流)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宋珮(藝術工作者)、楊茂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鄭司維(點石設計公司藝術顧問,臺科大設計系副教授) 推薦
這本書幫助我們用整個身體去經驗這個世界,而世界所給的回應又是何等豐富。──宋珮 這本書,是一個遊戲,是一個思考的實驗,它裡面的詩,情,畫,意,書香,書風,給讀者開啟了一個用全身、五官跟意識一起編織出的閱讀劇場。──楊茂秀
一本充滿五感密碼的繪本,適合親子一同用心去發覺。──鄭司維
風是什麼顏色?……安.艾珀為這首詩繪上千般色彩,萬種溫柔。──法國雜誌Telerama
老舍曾經問過:『如果沒有垂柳,怎能領略風的美?』這本簡單而詩意的繪本就能辦到。」──法國雜誌L'Express
在安.艾珀的畫筆之下,《風是什麼顏色?》的答案美麗如詩,無比輕盈。──法國知名童書出版社里柯雪(Ricochet)網站
名人推薦:.宋珮(藝術工作者)、楊茂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鄭司維(點石設計公司藝術顧問,臺科大設計系副教授) 推薦
這本書幫助我們用整個身體去經驗這個世界,而世界所給的回應又是何等豐富。──宋珮 這本書,是一個遊戲,是一個思考的實驗,它裡面的詩,情,畫,意,書香,書風,給讀者開啟了一個用全身、五官跟意識一起編織出的閱讀劇場。──楊茂秀
一本充滿五感密碼的繪本,適合親子一同用心去發覺。──鄭司維
風是什麼顏色?……安.艾珀為這首詩繪上千般色彩,萬種溫柔。──法國雜誌Telerama...
推薦序
【藝術工作者宋珮這麼看】
用五種感官體驗風的顏色
進入數位時代後,紙本書的市場受到極大威脅,相對於電子書的便利、清晰、影音效果與互動機制,紙本書的作者與出版者必須重新思考傳統書籍無法取代的特性,並且深入考量開本規格、紙張質地、版面設計、印刷技術和裝訂方式的各種可能性。然而不論紙本書的形式如何變化,必定和書的內容息息相關;而繪本和其他書籍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文字與圖畫共創的文本,文圖之間微妙的互動和書本形式相得益彰。
2002年,安.艾珀的繪本首度和台灣讀者見面,她的《月亮晚上做什麼?》和《魔樹》讓讀者充分體驗了閱讀過程豐富的感官經驗、詩意聯想和心靈的觸動,這樣的作品清楚證明了繪本不只是用少量文字和大量圖畫創作的兒童故事書,而更像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是電影,把讀者帶進一種情境的體驗當中,過後還可以反覆咀嚼回味。
朱光潛說:「美感經驗就是一種形象的直覺。」這直覺除了視覺外,還包括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在這本《風是什麼顏色?》裡,安.艾珀藉著圖畫表現,以及不同的紙質,配合打凸、立體上光、壓印、挖洞等等方式吸引讀者用視覺和觸覺回應,同時又藉著文字引發讀者聽覺、嗅覺和味覺的感受,於是啟動了五種感官一起參與閱讀。不僅如此,作者更細心的設計版面,讓頭腦的理解與各種感官之間產生微妙連結,共同品嘗文圖交疊編織的韻味。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放上了「風」的點字,暗示閉著眼睛的小男孩看不見,他靠著其他感官認識風,但仍然好奇風是什麼顏色,這是一個連明眼人都難以回答的問題,也是一首詩的命題,於是燃起讀者的興趣,想要知道作者如何回覆。書名頁上的指印,提示讀者要用手觸摸畫面,也指示讀者翻頁。故事一開始,小男孩離開家,挖洞的門框使出門的動作更加具體,而他穿的黑靴子也像是從下方的黑紙剪下來,與黑紙脫離,出門去了。之後,這雙靴子穿越過不同的場景,而小男孩幾乎隱身,但是讀者可以和他一起摸到老狗身上的紋理,一起拿著餅乾餵狗,而這一頁的背面,狗的身體變為狼的身體,我們摸到狼身上粗糙的紋理和發亮的牙齒、爪子,而周圍的環境也完全改變了。我們接著撫摸大象的皮膚……,直到下雨那頁,在左頁我們看見並讀到小男孩仰臉問雨「風是什麼顏色?」,到了右頁,我們摸著打凸的圓點,也感覺到了空中飄落的雨滴。之後,蜜蜂告訴小男孩:風是太陽的顏色,於是我們看到陽光灑在男孩臉上,像蜂蜜般的金黃色也觸動著我們的味覺。
按照這樣的方式,我們時而看到小溪映出天空、晃動的樹影、蘋果的鮮紅;時而摸到水草和樹幹的紋理、布的質料、晒衣繩和衣夾、鳥的羽毛;時而聽到蘋果樹的窸窣聲、「嗅」到蘋果的香、「嚐」到蘋果的甜……一直到最後,摸到大巨人的衣服和鈕釦,並且依照他的指示翻動書頁,感受到微風拂面,同時也看到書裡面所有的色彩。
這本書幫助我們用整個身體去經驗這個世界,而世界所給的回應又是何等豐富,由於無法用單一的文字或圖畫描述,安.艾珀運用了紙本書各種可能的元素,把她的體會傳遞給讀者,同時她也明白:「字裡行間的世界只不過是交會了讀者無邊無際的想像的一個小小角落。」換句話說,讀者的參與永遠都會賦予一本書新的生命。
【兒童哲學專家楊茂秀這麼看】
開啟探索的全身閱讀劇場
介紹一本好書給人,是介紹一個好朋友給人。《風是什麼顏色?》這個朋友是許多善於交朋友的人,想要邀約回家去招待的。他有趣、幽默,很會聊天,又不聒噪,有智慧,又不賣弄。
這個好朋友,起先說的是法文,最近他也學會說中文了。《風是什麼顏色?》是一本詩集,裡面收串的詩,簡約,有好多好多的小洞洞,你讀他,朗誦他,總會覺得意猶未盡;似乎懂了,又不確定。你讀的時候,不免想要猜他到底是什麼意思,可是不管怎麼猜,好像都有別的意思在。像是禪的話頭,不是要你去把他參透,而是讓你不斷去開啟探索的可能性。這本書的圖像,也是詩。意義豐富,節奏明快,意象彷彿園中的花花果果,你就是假裝看不見,也想要去摸。這本書,一定要摸,而且你摸了,更覺不夠,要用鼻子去嗅,要用舌頭去舔。一遍一遍,像是觀看。觀看的不只是你擁抱在懷裡的小孩,還有周遭的一切。
《風是什麼顏色?》乍看似乎是作給盲人看的書,其實作者是在邀約我們一般的讀者,透過對這本書的閱讀,假裝是看不見的人,進行片刻的思考實驗,做個閱讀的遊戲。
在遊戲中,那些趣味跟幽默,不管是文字的詩,或是有形有色用圖說的詩,讀者都還不了解,就會先喜歡。因為喜歡了,才又發出意義的探索。這書,讓我最感動的是,作者始終樂在創作的過程中。這種樂,是會傳染的,你一定可以感知,他為了達成創作,必須經歷許多困難,可是他就是做、做、做。做完他就去休息了。讓那些書中的快樂陪伴讀者,而他一句話也沒多說。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本書怎麼說。書一打開來,是四行詩,簡簡單單印在白紙上:
我們看不見風,
只聽見風帶來的;
我們聽不見風,
只看見風帶走的。
簡單的四句詩,描述了我們一般對風的感受跟了解,在哲學上來說,好像在告訴我們,我們看不到實際存在的本體,卻能透過其他的感官感知本體所承載的現象。
接著,他不斷的問:風是什麼顏色?風是什麼顏色?不管遇到誰,都問同一個問題,答案卻都不一樣,而且都是出乎人的意料。比如有一頁,小小巨人問雨,「風是什麼顏色?」雨什麼都不知道。可是在這一頁裡,我們明眼人一看,整面都是以藍色為主調。小孩,穿著藍衣,站在下雨的森林邊邊。他閉住眼睛,像是在想,像是在感受。我們看到他前面是一大塊的深藍,彷彿聽到雨唏唏哩哩的下著,我看這頁的時候,停了好久。想像自己在聽雨,睜著眼睛聽雨跟閉著眼睛聽雨,有時真的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另外還有一頁,當小小巨人涉過一條小溪時,他問:「風是什麼顏色?」那回答讓我「啊」的叫了一聲,那句話是「天空在水裡的顏色」。你注意看那個圖,水裡有魚,也有天,真是水連天,天連水。水天一色,讓人好像一下就整個泡在宇宙大千裡面。但是如果你用手去摸這個畫面,睜眼偷看一下,你會發現,有一圈一圈的漣漪在水面散開。「風是什麼顏色?」你看到後來,會發現作者帶著我們翻書。他告訴我們,風的顏色,什麼都有。整本書上的顏色都有。可是你把書一翻開,會聞到風的香氣。我很想把它叫做書香,然後頁面翻動的時候,會生風,書風。
這本書,是一個遊戲,是一個思考的實驗,它裡面的詩,情,畫,意,書香,書風,給讀者開啟了一個用全身、五官跟意識一起編織出的閱讀劇場。這本書,我相信不只是喜歡圖畫書的人想要收藏,想把他留在家裡,當作一個博物館來不斷探索。他也是任何對兒童思考有興趣的人,可以拿來不斷一而再再而三,檢視自身內在對話,以及這個內在跟周遭環境產生對話所營造出來的各種顏色與芬芳。
【設計師鄭司維這麼看】
充滿五感密碼的絕妙設計
我最初看到《風是什麼顏色?》這本書,是原版(法文版)的繪本,再附上一份中文翻譯書稿。在還沒看翻譯前,我先試著直接翻閱原文的版本,我注意到封面上像點字一樣的小洞,還有在印刷加工上會使用的局部上光,翻開內頁後,每一頁幾乎都有一些局部上光的質感,除製造反光的效果,也衍生出不同於紙的觸感差異。另外,如封面挖洞的軋型設計,內頁也有運用,因而產生了一些層次感與穿透感的趣味。讓我驚喜的是狗的那一頁(p.7),牠身上的紋路是壓出來的,而在反面的狼有著相對應的紋路,我不禁想要伸手去摸,這是一種打凸的加工技術,很多唱片封套的設計也會採用,比起局部上光,這種效果更能凸顯紙的質感。整本書在質感上是非常豐富多元的,所以要充分閱讀它,必須加上手的觸摸才行。
就繪畫技巧而言,作者也非常擅於運用自由的筆觸來表現光影與質感,有的採用透明顏料的乾刷,有的則是不透明顏料的堆疊。而故事中的造型除了銳利邊緣的拼貼效果,也有潦草筆觸的模糊邊緣,這兩種表現形成明顯的對比。我也注意到繪者運用了現成的布紋與花紋做拼貼,還有處處可見暗示性的指紋印,請讀者去觸摸它。這是第一遍無翻譯的閱讀,給我的感覺是:整本書充滿不同的筆觸、質感,還有大膽的造型與鮮明對比的色彩。就設計師的角度來看,除了正常的四色印刷外,每一頁都有不同的加工製版,真的很費工!
第二遍我對照著翻譯去閱讀文字內容,原來這是一個看不見的小小巨人尋找答案的旅程,他的問題是:「風是什麼顏色的?」文字極富詩意,也充滿無限的想像空間,讀完後我完全理解做這些局部上光效果、壓凸質感的設計目的了,讓我們試著想像書中的盲眼小巨人,其實是透過觸覺、嗅覺、味覺、聽覺來認識世界的。我們正常人平時雖能透過五感來認知事物,但最常運用視覺與聽覺,最少使用觸覺,因此慢慢失去了對觸覺的感知能力,像是周遭有些人買了新的真皮椅子或實木家具後,因為怕弄髒而不把塑膠套拆掉,無法跟家具有最真實的質感接觸,這樣跟買一個塑膠家具實在沒什麼兩樣。
這本繪本一方面讓小朋友去想像看不見的風,一方面也藉由各種質感來喚醒我們的觸覺,真是絕妙的安排與設計啊!這是一本充滿五感密碼的繪本,適合親子一同用心去發覺。
【藝術工作者宋珮這麼看】
用五種感官體驗風的顏色
進入數位時代後,紙本書的市場受到極大威脅,相對於電子書的便利、清晰、影音效果與互動機制,紙本書的作者與出版者必須重新思考傳統書籍無法取代的特性,並且深入考量開本規格、紙張質地、版面設計、印刷技術和裝訂方式的各種可能性。然而不論紙本書的形式如何變化,必定和書的內容息息相關;而繪本和其他書籍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文字與圖畫共創的文本,文圖之間微妙的互動和書本形式相得益彰。
2002年,安.艾珀的繪本首度和台灣讀者見面,她的《月亮晚上做什麼?》和《魔樹》讓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