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巨災補償基金的運行機制,重點是註冊劃分、補償倍數的確定與調整、
巨災補償基金定價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針對地震、颱風和洪災三種主要自然巨災,
對巨災補償基金的穩定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進行了模擬研究。
推薦序
呈獻在您面前的這本書,是課題組全體同仁在一次次巨災肆虐的背景下,經三十多次頭腦風暴、前後八年反覆探索的成果。不能說找到了應對巨災風險的終極辦法,但我們相信至少從理論上和模擬中找到了一套適合中國社會制度、經濟水平和文化環境的應對之策。
本書的選題,產生於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的大地震中。十餘萬同胞的生命、8500多億元人民幣的財產損失,災難中那一雙雙無助的眼睛和發自斷垣殘壁中的聲聲呼唤,都在向全社會訴求:我們需要一種制度性的巨災應對方案,單靠政府財政的轉移支付,是遠遠不夠的。
從最初作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的選題,到進一步成為教育部青年基金的研究內容,再後來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面上項目,我們的研究也從最初提出基本的制度架構、再到具體的運作機制、相關規則、關鍵細節等逐步深入,最後通過計算機模擬的方式,初步檢驗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現實性和有效性,算是給了我們前後十餘位課題組成員一個交代,也算自己在良知上的得到了一絲安慰。
除了2010年已經出版的«巨災補償基金制度研究»中眾多研究者的前期貢獻外,本題在後續研究中得到了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卓志教授的指導,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曾康霖教授、劉錫良教授、陳野華教授的關懷和幫助,在此謹表誠摯的感謝!
本題在完成中,主要分工是:潘席龍負責課題的設計、安排和控制及最後定稿,並對整個課題的完成質量承擔全部責任;文獻整理和基礎理論方面主要由鄧博文、王淇完成;巨災補償基金制度概述主要由丁蕊完成;一級市場相關內容,主要由張忻宇完成;二級市場部分主要由王嘉琳完成;雙帳戶資金變化及補償金額的確定部分主要由潘席龍和吴雪芹完成;補償基金的模擬運作,主要由張琳副教授和劉夢嬌完成。另外,在巨災補償基金註冊地的劃分、二級市場交易制度、巨災補償基金定價和巨災債券定價方面,我的學生餘維良、劉武華、蔣衛華和潘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謹向課題組全體成員表示感謝!
此外,在本選題的申請和完成過程中,西南財經大學科研處的謝波老師給予了大量的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從«巨災補償基金制度研究»到本書的出版,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糾正了原稿中存在的許多謬誤,特別是本書的編輯高小田老師,不辭辛勞三閱書稿,也請允許我在此表達由衷的謝意!
按理,課題完成了、書也出了、文章也在發表中,似乎一切都很"完美",應該感到如釋重負才對。可我卻感到從未有過的「無力感」:作為一個理論工作者,根本沒有力量來推動整個巨災補償基金的建設;人微而言輕,無論理論上、模擬中這些東西是多麼「完美」,也無法真正有效應對千千萬萬老百姓所面臨的巨災風險。
這些理論上的東西究竟能不能走入現實?什麼時候我們在面對巨災時才能不再那麼無助?市場化、制度性的解決方案如何才能成真?我仿佛看到了大地震中那一雙雙無助的眼睛,聽到了斷垣殘壁中的呼唤,他們都在問著同樣的問題:行動吧,還在等什麼?
讓我們一起積極參與到中國巨災應對體系的建設中來吧,期待著這套理論上、模擬中都還說得過去的東西,能真正在實踐中造福於民,那就不枉多年的辛勞,能給上面的問題一個實際的回答了。
潘席龍
呈獻在您面前的這本書,是課題組全體同仁在一次次巨災肆虐的背景下,經三十多次頭腦風暴、前後八年反覆探索的成果。不能說找到了應對巨災風險的終極辦法,但我們相信至少從理論上和模擬中找到了一套適合中國社會制度、經濟水平和文化環境的應對之策。
本書的選題,產生於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的大地震中。十餘萬同胞的生命、8500多億元人民幣的財產損失,災難中那一雙雙無助的眼睛和發自斷垣殘壁中的聲聲呼唤,都在向全社會訴求:我們需要一種制度性的巨災應對方案,單靠政府財政的轉移支付,是遠遠不夠的。
從最初作為...
目錄
1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1
1-1巨災風險應對模式的對比分析/2
1-2巨災風險分擔機制分析/24
1-3巨災保險、再保險/29
1-4巨災聯繫證券/30
1-5中國巨災救助體系現狀/35
1-6中國巨災補償體系建立的基本原則/40
1-7巨災補償基金模式分析/42
1-8巨災補償基金相對財政救助的優勢/45
2巨災補償基金制度設計概述/47
2-1設立巨災補償基金的目標/47
2-2巨災補償基金的基本特徵/53
2-3巨災補償基金的運作模式/57
2-4巨災補償基金的模式選擇與運作架構分析/58
2-5巨災補償基金的類型選擇/66
2-6巨災補償基金的管理架構/75
2-7巨災補償基金的組織結構/84
2-8基金的資金來源/87
2-9基金的資產管理/95
2-10基金的負債管理/101
3巨災補償基金一級市場運行機制研究/104
3-1基金份額及其合約設計/105
3-2基金發行渠道/109
3-3基金發行對象/109
3-4基金發行限制/110
3-5基金利潤分配/113
4巨災補償基金二級市場運行機制/116
4-1巨災補償基金註冊地變更機制/116
4-2巨災補償基金受益人問題/130
4-3巨災補償基金二級市場交易形式探討/131
5巨災補償基金雙帳戶資金變化分析/135
5-1巨災補償基金雙帳戶資金變化的一般分析/135
5-2巨災補償基金雙帳戶資金變化的簡化分析/138
5-3影響補償額相關參數的估計/140
6商業補償金的確定與補償流程/144
6-1商業補償倍數的計算與調整/144
6-2補償額計算標準與方法/148
6-3巨災補償基金的定價/149
6-4補償資金來源/150
6-5補償資金不足及其處理/154
6-6補償金超額餘額的處理/158
6-7商業補償金的支付流程/158
6-8出險後投資人基金份額贖回管理/160
6-9巨災補償基金贖回管理/161
7巨災補償基金運作模擬/165
7-1模型公共參數選擇/165
7-2地震巨災風險及其補償情況模擬/168
7-3洪澇巨災補償基金運作模擬/177
7-4臺風巨災補償基金運作模擬/183
7-5三種巨災綜合模擬/189
7-6總結/196
8研究展望、存在的問題與討論/197
8-1巨災分佈複雜性問題/197
8-2巨災分佈統計的局限性/199
8-3對於嚴重程度衡量的偏差/199
8-4註冊地劃分的精確性與經濟性的平衡/200
8-5模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與改進方向/200
9課題研究基本結論/203
附表/205
主要參考文獻/212
1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1
1-1巨災風險應對模式的對比分析/2
1-2巨災風險分擔機制分析/24
1-3巨災保險、再保險/29
1-4巨災聯繫證券/30
1-5中國巨災救助體系現狀/35
1-6中國巨災補償體系建立的基本原則/40
1-7巨災補償基金模式分析/42
1-8巨災補償基金相對財政救助的優勢/45
2巨災補償基金制度設計概述/47
2-1設立巨災補償基金的目標/47
2-2巨災補償基金的基本特徵/53
2-3巨災補償基金的運作模式/57
2-4巨災補償基金的模式選擇與運作架構分析/58
2-5巨災補償基金的類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