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廉吏何剛德一生朝中所歷,看盡宮中百態、官場文化
★所記之宮廷掌故、典章制度,可補正史之缺
★珍貴史料重新點校,文史專家蔡登山老師撰文導讀
清末廉吏何剛德,身於晚清朝中,熟知宮廷典故,看盡官場百態。尤其是任蘇州知府期間,曾有多項創舉;如舉辦博覽會、創設蘇州府官立農業學堂、建立警察制度等,其所著《春明夢錄》和《客座偶談》二書,所記多為親身經歷。
《春明夢錄》分上、下兩卷;《客座偶談》則有四卷,其意在補《春明夢錄》之缺漏。二書內容均以記載宮廷掌故、典章制度、名人軼事、科場見聞、社會風俗等為主,書中亦涉及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重大史事。此外,對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恭親王奕訢、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張佩綸等人的言行亦有記述。
其中《客座偶談》尤以記述清代典制為詳,涉及宮制、軍制、學校、科舉、財政等各個方面,如對官員俸祿、養廉銀及軍費開支的記載及評論皆有,藉此可看到晚清時期的財政惡化,與官員們的貪污腐敗。
作者簡介:
原著/何剛德
何剛德(1855-1936),字肖雅,號平齋,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人。光緒二年(1876)丙子舉人,光緒三年(1877)丁丑進士;光緒三年五月,分部學習,歷任吏部主事,江西吉安、建昌、南昌知府。光緒三十年(1904)由江西撫州移知蘇州的,任江蘇蘇州知府期間,組建員警隊伍,維護社會治安,成為蘇州員警創始人。辛亥革命後,他以前清遺老的身分退隱。民國三年(1914)三月,他應北洋政府的請求,署江西內務司司長。同年六月,任江西省豫章道道尹,曾護理江西省長。民國十一年(1922)後,因受排擠而稱病辭職,寓居上海,潛心著述。撰有《春明夢錄》、《郡齋影事》、《江西贅語》、《客座偶談》、《家園舊話》等,後結集為《平齋家言》刊行。所記宮廷掌故、名人軼事、清代與民初史事,多為其親身經歷,頗有史料價值。另著有《話夢集》等。
主編/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等十數本著作。
章節試閱
《春明夢錄》
【恭親王重交情】
恭邸與寶師同患難而贊成中興,後亦同日被譴,交情自屬較厚。寶師薨,詔入祀京師賢良祠,誠異數也。進主之日,余獲觀盛典。主未入祠時,恭邸即先往看視祭器祭品,示厚意也。未行禮而遂不見,余怪問滿人,則對曰:「皇子於廷臣,不能行跪拜禮。」其來也重交情,其去也重體制,蓋兩得其道焉。
【中法、中日之戰內因】
甲申時之清流,甲午時之名士,皆翰苑高才也。論者謂當時軍機大臣若能收羅之,則群才不生怨望,未有不安然就範者,何至激成中法、中東之戰哉。人或疑此言為鍛鍊周內,不知履霜堅冰,天下事固有發端甚微,而貽禍至不可測者。君子所以貴知幾也。
《客座偶談》
【宮俸之薄】
前清宮俸之薄,亙古未有。或曰:洪承疇有意為之,以激怒漢人。而不盡然也。一因滿人占額太多,不敷支配;一因人心厭亂,容易服從也。今試以京官言之:正一品大學士,春秋二季,每季俸一百八十兩,一年三百六十兩;是每月祇三十兩。遞減而至於七品翰林院,每季祇四十五兩,每月不及八兩也。至於六部,全部公費及官吏廉俸薪工,姑以吏部言之,每季二萬三千餘兩,以數百人分之。其餘小九卿十數衙門,十不及一二焉。
外官另有養廉,比京官為優,今舉其略言之:邊省督撫獨優,年支二萬。東三省新制,加至三萬。其餘大小省,均在二萬以下、一萬以上。藩、臬一萬,以下遞降。府則三千,縣則一千二百,亦以次遞減。外官俸與京官同,且皆坐罰不領。其餘丞倅雜職,統計不過數千而已。此為取於國庫言也。此外,藩司糧道及知府,有公費,取於州縣平餘,其餘特別差務,亦皆由此項供給錢糧,少則數千,多則竟將十萬。糧有多少,即平餘有盈絀,盈者年所入可數萬計。此外別無所謂政費名目。至若督撫,則有關稅、鹽務之津貼,然非有明文,受與不受,亦視夫其人耳。
惟收糧、收稅之機關,由道迄縣,不得謂之非弊。凡公款應甲月解者,遲至兩三月始解。則此兩三月,可以發商生息。公款以關道為多,此項息金亦頗可觀。然商欠危險,則責其自理,與庫款無出入也。若一歸庫,則成為庫款。藩庫道庫,皆由首府隨時查點,現銀向不能輕動。實缺外官支領庫款之實數,一省之中,無論如何,大省年不過二十萬,中小省可知已。此外,則候補供差各員薪水,皆由各局支管,而以藩司總其成,大概道員知府百數十金,州縣以次遞減。每班祇寥寥數人,歸諸二十萬之內,亦綽綽有餘。是此項支出,二十二行省,四百四十萬括之矣。京官自光宣年間,風氣漸濫,員缺推廣,部用漸繁,然尚不失之遠。而外省則依然支絀也。
【中國警察之創辦】
庚子以前,中國無警察也。余到蘇後始創辦。端午橋制軍告余曰:「以中國地大,只求一里有兩個警察,年已需五萬萬。以全國歲入,辦一警察,尚復不彀(當時歲入未至四萬萬),何論其他?」渠倡言立憲,喜辦新政,所言竟與之相反,不知何意。嗣後各縣勉強興辦,小縣二三十人,大縣亦不過五六十人。民國成立,卻逐漸擴充。今者江西剿匪,以警察不足恃,又復勸行保甲。可知國土太廣,國力太微,遽廢舊法不可也。
《春明夢錄》
【恭親王重交情】
恭邸與寶師同患難而贊成中興,後亦同日被譴,交情自屬較厚。寶師薨,詔入祀京師賢良祠,誠異數也。進主之日,余獲觀盛典。主未入祠時,恭邸即先往看視祭器祭品,示厚意也。未行禮而遂不見,余怪問滿人,則對曰:「皇子於廷臣,不能行跪拜禮。」其來也重交情,其去也重體制,蓋兩得其道焉。
【中法、中日之戰內因】
甲申時之清流,甲午時之名士,皆翰苑高才也。論者謂當時軍機大臣若能收羅之,則群才不生怨望,未有不安然就範者,何至激成中法、中東之戰哉。人或疑此言為鍛鍊周內,不知履霜堅冰...
推薦序
何剛德和《春明夢錄》、《客座偶談》/蔡登山
何剛德(1855-1936),字肖雅,號平齋,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人。光緒二年(1876)丙子舉人,光緒三年(1877)丁丑進士;光緒三年五月,分部學習,歷任吏部主事,江西吉安、建昌、南昌知府。光緒三十年(1904)由江西撫州移知蘇州的,任江蘇蘇州知府期間,組建員警隊伍,維護社會治安,成為蘇州員警創始人。辛亥革命後,他以前清遺老的身分退隱。民國三年(1914)三月,他應北洋政府的請求,署江西內務司司長。同年六月,任江西省豫章道道尹,曾護理江西省長。李定夷的《民國趣史》中云:「江西豫章道尹何剛德,於民國四年一月三十一號,為六旬大慶。早由政務廳長陳嘉善、高等審判廳長朱獻文及道署人員發起祝壽聯屏,以致一般屬僚,聞信紛往。簽名附份者,頗不乏人。何以恐遭物議,不願舉動。是日黎明時,即乘肩輿赴南新兩縣粥廠巡視,藉以躲避。似此以觀,尚屬廉吏也。」
民國十一年(1922)後,因受排擠而稱病辭職,寓居上海,潛心著述。撰有《春明夢錄》、《郡齋影事》、《江西贅語》、《客座偶談》、《家園舊話》等,後結集為《平齋家言》刊行。所記宮廷掌故、名人軼事、清代與民初史事,多為其親身經歷,頗有史料價值。另著有《話夢集》等。
何剛德在《春明夢錄》中說:「舉凡世事之推遷,人情之變幻,語焉殊未及詳。回憶七十年來,身世所經歷,耳目所接觸,幾如雲煙過眼,渺然而無可捉拿。夜窗默坐,影事上心,偶得一鱗半爪,輒瑣瑣記之,留示家人。自丁巳迄去秋,裒然成帙。退居無事,略加編次,分為《春明夢錄》《郡齋影事》《西江贅語》《客座偶談》、《家園舊話》五種……」這些書記錄其親身經歷,史料價值頗高。
何剛德親自參與過清朝科舉考試,後來並擔任監考和改卷,深知其中的種種內幕。據何德剛回憶,如果是地方考秀才,試卷不算多,閱卷量不大,因此公正性和客觀性比較有保障。但如果是全省規模的鄉試則不然,《春明夢錄》云:「若鄉會試則不然,試卷黑格朱書,本已目迷五色;時間既逼,卷帙又多,一人精神,一日看數十藝,已屬神昏目眩,況三場十四藝。以十餘日工夫,每人須看數百卷」,閱卷量陡然增多,而閱卷的官員數量未見增多,於是,在閱卷疲勞的效應下,錄取的偶然性就增大了。有位總考官,懶得細看試卷,於是將試卷呈圓形擺開,中間放一鼻煙壺,然後轉動鼻煙盒。鼻煙壺的頭部對準哪張試卷,那就是誰走運。
很多的時候,考官們忙不過來,居然讓家裡的傭人參與改卷,人多手雜,自然烏龍事件鬧不停。某年,有個落第的考生,設法弄得了自己的考卷,居然發現考卷赫然貼著一張購物便條:「火腿一支。」考生氣憤不過,拿著那張貼了「火腿」字樣的試卷去找考官理論,考官惶恐不已,慌忙解釋:「哥們,不好意思,是我叫傭人去考試供應處索要火腿,寫了張便條,結果忙亂中被傭人貼您試卷上了。」
《春明夢錄》記載,某一年殿試,改卷老師都是朝廷大官吏: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改卷在前,他取了一名考生為狀元;戶部尚書改卷稍後,他也看中了一位元考生的文字,也要取其為狀元。兩個尚書在改卷現場吵起來,最後達成協議,以戶部尚書看中的考生為狀元,然而有一個技術障礙不好處理:吏部尚書定好的狀元的大名已經貼在辦公室裡,不好清除。大家正為難間,有個尚書挺身而出,走到牆壁邊,從袖子裡拿出一把神奇的小刮刀,刷刷刷,果然好刀法,將原來的名字刮掉了。
當然,以上例子並不能推翻古代科舉考試的公正性和科學性,然而,事物皆有多元的一面,這些應該比較真實的故事,也能讓嚴肅的歷史有著滑稽搞笑的一面,讀來可增樂趣,也可警醒辦事人要認真負責,尤其是決定別人命運的事情。
《春明夢錄》記載了何剛德謁見恭親王奕訢時的一段經歷:「見面行禮不還,然卻送茶坐炕,請升朝珠,甚為客氣。敘談頗久,人甚明亮。惟送客不出房門。」給人的印象是,恭親王與部下總要保持一定距離,以維護王爺的尊貴身分。但與老友共事,卻流露出很濃的人情味。何剛德的座師(考進士時的主考官)軍機大臣寶鋆,是恭王的老部下。兩人在軍機處共事多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光緒十年(1884),同遭罷斥。寶鋆死後,奉詔入祀京師賢良祠。他的神主進入賢良祠之日,奕訢在儀式舉行前先往閱視祭器、祭品,以表示對寶鋆的深情和悼念。但是當正式典禮開始,他卻消失了蹤影。何剛德不明就裡,詢問身邊的滿人,回答說:「皇子於廷臣,不能行跪拜禮,其來也重交情,其去也重體制。」這就是奕訢,既要遵守體制,又不忘老友真情。
何剛德曾經在京師十九年,擔任清廷的京官,在吏部任職。他在其筆記《春明夢錄》卷下中,有一節關於銀庫管理的記載。銀庫管庫大臣不是專職,而是由戶部侍郎兼任。管庫大臣之下,設有管庫郎中。管庫郎中之下,有庫書數人。還配有庫兵十二人。按照銀庫管理的慣例,庫書是不能進入銀庫的。只有庫兵才可以進入銀庫。各省押解餉銀到京師銀庫,每一萬兩銀子,必須給付解費六十兩。這六十兩解費,是孝敬庫書和庫兵的。至於庫書和庫兵怎麼分配解費,事涉隱密,一般人無從知曉。銀庫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防範措施,庫兵在進入銀庫的庫門時,即使是嚴寒冰冷的冬天,他們也必須脫掉衣服、褲子。銀庫之中,專門備有庫兵進庫之後穿著的衣褲。出庫之前,要把銀庫備用的衣褲脫掉,才能出來。走出銀庫時,銀庫門口擺放有板凳一條,庫兵必須從板凳上跨越過來,才能出門。這樣做,是為了表示庫兵的兩腿之間沒有夾帶銀子。跨過板凳之後,庫兵還要兩隻手向上,兩掌拍擊,同時,口中要呼叫「出來」二字。這樣的動作,就是要表明庫兵的兩隻胳膊之下沒有挾藏銀子,他們的口中也沒有含吞銀子。但是據說,庫兵會用穀道(肛門)暗藏銀子,偷竊而出。庫兵會想方設法把豬網油帶進銀庫。會用豬網油把圓錠的銀子捲好,然後放入穀道。一般,一次可放銀八十兩。
《客座偶談》之作,意在補前書之缺漏。主要記載清代的典章制度、名人軼事、社會風俗等,尤以記述清代典制為詳,涉及宮制、軍制、學校、科舉、財政等各個方面。如對官員俸祿、養廉銀及軍費開支的記載及評論就很有參考價值。此外,對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張佩綸等的言行亦有記述。由於書中所記多為作者親身經歷,故史料價值頗高。
例如何剛德在《客座偶談》談到清朝京官俸給微薄:正一品大學士,春秋二季季俸各一百八十兩,一年三百六十兩,每月合三十兩,遞減而已。於七品翰林院,每季只四十五兩,每月不及八兩。但外官另有「養廉」,如邊省督撫年支二萬兩,其餘大小省均在二萬兩以下,一萬兩以上,藩臬一萬兩,知府三千兩,知縣一千二百兩,等等。
清末,滿清王朝一方面需要支付巨額的開支,一方面又要應付數額巨大的戰爭賠款,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清廷的財政狀況每況愈下。而鴉片戰爭爆發以後,軍費、賠款立刻使清朝財政陷入危機之中。何剛德在《客座偶談》中說,「戶部之庫,余在京時奉派隨同查過四次,出入互有盈絀,盈時不過千一百萬以外,縮時亦不過九百萬以內。……計部省各庫,計算不過三千萬,視乾隆時部庫尚存七千萬者,殆已不及,中國可謂貧矣。」乾隆年間最繁盛時,僅部庫即有七千萬兩的盈餘,但在嘉慶、道光、咸豐三朝不過五十年餘即被白蓮教、太平軍等亂事消耗一空。直至光緒年間,清廷財政收入才勉強恢復到乾隆時的規模,但刨去各項開支,每年所剩不過數百萬兩。八國聯軍之亂後,「不變亦亡」,清廷為推行新政,也只能以「赤字財政」作為代價。
何剛德和《春明夢錄》、《客座偶談》/蔡登山
何剛德(1855-1936),字肖雅,號平齋,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人。光緒二年(1876)丙子舉人,光緒三年(1877)丁丑進士;光緒三年五月,分部學習,歷任吏部主事,江西吉安、建昌、南昌知府。光緒三十年(1904)由江西撫州移知蘇州的,任江蘇蘇州知府期間,組建員警隊伍,維護社會治安,成為蘇州員警創始人。辛亥革命後,他以前清遺老的身分退隱。民國三年(1914)三月,他應北洋政府的請求,署江西內務司司長。同年六月,任江西省豫章道道尹,曾護理江西省長。李定夷的《民國趣史》中云:...
目錄
何剛德和《春明夢錄》、《客座偶談》/蔡登山
【春明夢錄】
序言
[卷上]
會試諸師
鄉試諸師
童子試師
吏部四司的職掌
被召見前後四次
寶鋆出軍機
寶鋆論崇禮其人
軍機賞黃馬褂
與英使議和備受屈辱
寶鋆最重年誼
樞匡見面多雜以謔語
寶鋆評價恭親王
恭親王送客不出房門
清流派氣衰
李鴻藻、恭親王與清流
恭親王被罷軍機大臣
恭親王重交情
醇親王儉德殊不可及
慈安太后殯禮
慈禧太后功過均有
滿人重女輕婦
太監漸有招權納賄之風
宮中妃嬪崇尚節儉
皇宮殿門安裝玻璃窗不宜
召見時他人不與聞
內務府貪污
慈禧太后本想巡幸五臺山
慈禧晚年廣召優伶入宮唱戲
吳可讀尸諫立皇嗣
慈禧太后興建頤和園
李鴻章奏請成立海軍
甲午德宗萬壽宴
慈禧太后六十聖壽慶典
德宗要重辦慶寬
翁同龢、李鴻章與甲午之戰
甲午之戰京師震動
中法、中日之戰內因
從甲申之役到戊戌政變
中國始發見「立憲」二字
歷任軍機大臣
鹿傳霖軍機最無權
翁同龢被罷官
得翁同龢之汲引
徐用儀與許景澄、袁昶同罹於難
王文韶別有感慨
直隸總督榮祿
昆岡好臧否人物
廣壽事理通達
溥倬雲與玉岑尚書
端方熱中官位
生允少年軼事
總理衙門變成外交部
昔日辦洋務,今直言外交
奕劻辦外交才不堪任
外交屢遭挫折
沈葆楨、王之春論國際情勢
乾隆親領棘闈風味
考差放差軼事
殿試暗通關節
翰林放差情況
翰林以考差為第二生命
考差經歷
鄉會殿試考卷十科焚毀一次
閱卷者力不暇給
閱卷者荒謬做法
鄉會試所拔者有庸才
會試中有僥幸過關者
傳臚儀式
會試、鄉試之考題
協修《會典》
[卷下]
軍機處屋小如舟
軍機處點心
大學士俗稱中堂
御史為朝廷耳目
六部九卿專摺條陳時政
紀綱整肅無權利可爭
李鴻藻之父死後得諡
皇帝輿服舊制尚黃
八旗服裝旗幟
《聖祖庭訓》皆道學語
乾隆與紀曉嵐
滿漢大臣鬧意見
滿族重武輕文
滿人在京分為三等
滿人祭神請客
坐轎坐車以貧富論
莊田有名無實
閒散王公貧甚
皇親國戚生活苦狀
盛伯希好買古玩
人心瓦解由「破格」釀成
果讖,抑會逢其適
往吉林查辦案件
軍機大臣啟秀
丁維湜囑託太監買差案
九門提督之偵探,名曰「番役」
薛允升公子冶遊請託案
京師三銀庫
庫兵竊銀絕招
孫詒經之儉德
緞疋庫庫存不可計數
內務府大庫所藏
京、通糧倉之弊
清朝帝后陵寢
陵寢歲修工程
祈年殿規模宏壯
京師貢院之維修
欽差馳驛之苦
督撫、主考、學政馳驛之苦
中央輪值制度
六部中以戶部待遇較優
吏部四司以「喜、怒、哀、樂」視之
《大清律》絲絲入扣
「值宿」官員之清苦
事權究屬漢員
部吏嚇詐外官取財
吏部拿辦索賄部吏
吏部之吏
書吏陷害典史
清理數十年冒名請恤者
京察制度與辦法
京察勒令休致者甚少
京察筆帖式引見
部院辦事按部就班
察外官謂之「大計」
魯伯陽被參案
有清愛惜狀元
樞臣與部臣有意見
保案歸吏部核定准駁
吏部需索之因
部吏作弊,無非撞騙
京官俸銀甚少
私宅免見
通讀《十朝聖訓》
京官升轉有一定資格
冰敬、炭敬、別敬
身無長物
京官挾優挾妓
觴詠洵足怡情
【客座偶談】
序
〔卷一]
軍機大臣行相之事
京官滿漢分設員缺
宮俸之薄
官明則弊少
官多則養士多
親貴用事排漢又排滿
林則徐禁煙
林則徐致力於農田水利
軍制之變更
湘軍、淮軍、北洋軍
戰事捷報均事先擬定
論功行賞
軍機大臣功不可沒
為寶鋆送葬
沈葆楨有遠見
沈葆楨弊絕風清
左宗棠在閩政績
清流之貽人口實
「隨聲附合」之禍
清流皆旁觀論事
紀綱一墜,亂象紛挐
籌餉當為首要
中國警察之創辦
兵器日新,軍費奇巨
〔卷二]
科舉制度意在彌亂
利祿之途,人人爭趨
「即用」成為「積用」
秀才五貢升途
光緒年間人才擁擠
殿試排名次辦法
考試試差與放差
左宗棠宏開廣廈
閩書院紀略
廢科舉興學堂
創立農學堂
民初學生就業情形
已學者無棄材
今日學堂之弊
[卷三]
晚清財政不佳
京官肥馬輕裘
政繁賦重
內外債交困
外國商品進步快速
由出超而入超
田賦不均
人民無稅不增
禁米出口,百弊生焉
米價定於商不定於農
天道惡盈
法網宏開
天理國法人情
酒色財氣
錢穀之案不能輕斷
斷案經驗談
民多智官難為
民氣固不可侮
禁令愈嚴,滋弊愈甚
南昌教案之變
轉禍為福
分治之弊
既克有定,靡人弗勝
政不在養民而已
華僑有助於國力
人心何以不定
戰勝本僥倖之事
諫臣與使臣均當慎重
[卷四]
十年生聚
剝後繼復
楊森藩至理名言
孫夏峰勸世良言
名不可以太盛,權不可以太重
臧否人物且有權衡
白居易、陸游之主靜
以靜鎮躁
百姓日苦誰之責任
情不可討盡,勢不可用盡
不可幸災樂禍
利須輔義而行
逞臆而談,禍人家國
體悉民情,若合符節
人待事、事待人
閒來無事不從容
親朋書信必酬答
饑寒生盜心
片紙皆使有用
莠言亂政
天地無心成化
宰相無快活可言
世態炎涼本屬常事
古書雖在漸難憑
宋儒說義理
人之精神不能盡副其壽數
做官者並非都發財
將就之意
救急不救貧
人生在勤
不役於物
圖新不捨舊
知吃飯之人必須安分
曾國藩提倡節儉
盛極必衰
九流三教之生計
殯葬奢侈
不斷人身
關公英靈不泯
立法皆嚴,行法要恕
儉多奢少
人世間,何事非幻境?
睡與不睡任其自然
晝寢而夜讀
補牙與護牙
中西醫各有所長
同光昇平二十年
克儉於家
何剛德和《春明夢錄》、《客座偶談》/蔡登山
【春明夢錄】
序言
[卷上]
會試諸師
鄉試諸師
童子試師
吏部四司的職掌
被召見前後四次
寶鋆出軍機
寶鋆論崇禮其人
軍機賞黃馬褂
與英使議和備受屈辱
寶鋆最重年誼
樞匡見面多雜以謔語
寶鋆評價恭親王
恭親王送客不出房門
清流派氣衰
李鴻藻、恭親王與清流
恭親王被罷軍機大臣
恭親王重交情
醇親王儉德殊不可及
慈安太后殯禮
慈禧太后功過均有
滿人重女輕婦
太監漸有招權納賄之風
宮中妃嬪崇尚節儉
皇宮殿門安裝玻璃窗不宜
召見時...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