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她是一個才華洋溢的年輕女子,
是「蘭陵劇坊」的當家花旦,
是台灣金鐘獎的「最佳兒童節目主持人」。
有一天,她拋下這些身分,
在皮箱裡裝了六雙高跟鞋,遠渡重洋,到美國去學戲劇。
加州的牧場上,她遇見了「老先生」,
老先生是個戲劇大師,更是個智者,
他的訓練觸動了她所有的觀念與靈感……
她回到台灣,創立自己的劇團,
在自己的山上創作、訓練、演出……。
長年以來,
深埋在她心中的「表演者」到底是什麼?
一語難以道盡,
就從一九八三年夏天,第一次抵達那個加州牧場開始說起……
請翻開這本書,
表演課即將開始——
1984年間,在美國加州偏遠牧場與波蘭劇場大師果托夫斯基的相遇,改變了劉若瑀的人生,也啟發了台灣的表演藝術。
「優人神鼓」是台灣十分重要的現代表演團體,早期從「優劇場」轉變而來。創辦人劉若瑀接受了果托夫斯基的身體訓練之後,驚覺所有的創作都必須找回自我。於是回到台灣之後,以探索台灣人的身體為訓練宗旨,創作融入傳統、祭儀、太極……等領域,並逐漸探索出以靜坐、苦行為表演質地的訓練方法。
如今「優人神鼓」以打鼓來實踐道藝和一、東西交融的表演理念,持續創作,並以此表演享譽國內外。
本書內容即為劉若瑀在1984〜1985年間,在加州洛杉磯爾宛(Irvine)大學果托夫斯基工作坊接受嚴格訓練的珍貴記錄與學習心路歷程,也是日後回台創立「優劇場」,以及日後蛻變為「優人神鼓」的重要關鍵。
這是劉若瑀的第一本書,也是優人神鼓從創團至今的第一本書。談的是與大師的相遇,與大師的對話,以及特殊的表演訓練。而劉若瑀是極細膩敏銳的表演者,她的經歷與思索充滿了深度的靈性,她談的是表演方法,也是人生。
作者簡介:
劉若瑀
優人神鼓創辦人暨藝術總監。1980年代初期為蘭陵劇坊主要演員,1983年赴美國紐約大學戲劇研究所深造,獲劇場藝術碩士學位,1984年經由遴選進入波蘭劇場大師果托夫斯基工作坊受訓一年。 1988年創立「優劇團」,提出溯源計劃,掀起小劇場探源風潮。
1993年,邀請從小習鼓練武的黃誌群加入劇團,兩人共同於在木柵老泉山上以擊鼓為基礎結合果托夫斯基客觀劇場訓練、東方武術、太極、神聖舞蹈、內觀禪修等元素,融合生命的修練與生活美學的實踐,創立「道藝合一」表演藝術體系。
作品深具世界觀與當代美學特點,獲國際藝壇高度重視,獲邀國際重要藝術節表演,呈現臺灣優質劇場表演藝術;經典作品包括「聽海之心」、「金剛心」、「時間之外」等,「金剛心」獲第一屆台新藝術獎首獎。
劉若瑀深感表演藝術基礎教育之匱乏,2007年與景文高中合作創設優人表演藝術班,向下紮根傳承表演藝術,突破現有教學體制,讓學生得以接受音樂、肢體、劇場、靜心等跨領域多元整合開發課程,2016年與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合作成立表演藝術組,延展優人表演藝術大學教育;影響深遠。此外,2009年協助彰化監獄成立「鼓舞打擊樂團」,結合道藝傳承和社會公益,具體實踐文化藝術團體參與社會公益之影響責任。
2008年獲國家文藝獎「表演藝術家」殊榮;2012年發表著作《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獲第36屆「藝術生活類」圖書獎金鼎獎;2015年,帶領優人神鼓獲第一屆總統創新獎,同年授頒國家二等景星勳章。
章節試閱
打破時間
精準地傳遞一件事,而且一次只告訴一個人,是很重要的事。
那天,我站在老泉山上排練場的木造亭子裡,望向遠方的山林──那是父親本想闢為茶園的一片竹林地,尚未開墾。那年我從加州回來,正想尋找一塊山地做為訓練基地,練習在遙遠的另一座山頭上,那些深刻難忘的記憶。那台小怪手將一叢叢竹幹拔起,漸漸闢出一小片平地。我和一些年輕人,就在這裡,透過竹林的痕跡,將沉澱在心裡的那個力量喚出來;雙腳踏在泥濘的地上,心想,雖然沒有遮雨的穀倉,但至少有一片山。望著遠方即將西下的夕陽,想起遙遠山頭上的那位老人,牧場上的那些人,和天天看夕陽的日子。
一九八三年夏天的暑假,第一次抵達那個牧場,大約是下午四、五點。已經有些人在那裡等了,有些人看起來似乎來了一段時間,有些人則和我一樣,是剛剛才報到的。之所以去那個牧場,是因為我被選上要接受一個特殊的訓練課程,所以千里迢迢搭飛機前往那裡,跟一位據說非常有智慧的長者學習。那個牧場所在位置非常偏僻,大片草原連接著樹林,草原上只有一座外表看起來很老舊的大穀倉,穀倉旁只有一戶人家,養了幾頭羊和牛。
我老遠地從紐約搭飛機來到這裡,已經有些累。剛抵達時,原以為會先點名,等同伴們自我介紹、互相認識後,就可以回家休息,沿途還可順便採購一些民生用品,因為牧場距離我住的地方還要一小時車程。
結果,我們只是坐在一個有幾張木頭椅子的休息區等待著,原來就已經在那裡的人也不太和其他人寒暄,只是很客氣地互相點頭。大約等了半個小時,一個滿臉大鬍子、穿著卡其上衣和褲子的老人走過來,跟在他身後是另一位穿著卡其裝的人(我第二天才知道她是女性)。當他們行經我們身邊時,老人看著我們,一個一個叫了一聲我們的名字,好像在確認誰是誰。但也就這麼一句而已,並沒有再說其他的話。隨後,我們被帶進穀倉;那是一個寬敞空曠的空間,除了地上有幾盞煤油燈之外,什麼都沒有。幾個人走過去,將燈點亮,但仍沒有人講話。
那個大鬍子老先生就是他們傳說的那位智者,他走到穀倉入口對面左方的角落,坐了下來,就盤坐在地上,然後點了一根菸,抽起菸,瞇著眼看向我們這裡。還是沒有說話。沒有開場白、沒有歡迎儀式,而我們也只是安靜地坐著。坐了一段時間後,有個人站了起來,開始唱歌,並跳了一種非常簡單的舞步,然後走到另一個人面前,沒有手勢,就只是繼續跳舞唱歌,就像邀請對方起來跳舞一樣。在他面前的那個人也站了起來,然後跟著一起唱一起跳;雖然一句話都沒有,但每個人好像都知道要跟著這麼做。就這樣,我們一個一個加入,然後一直唱歌跳舞到深夜。
那天晚上,除了唱歌之外,什麼事都沒做就結束了。沒有一般新來的人的那種介紹流程,沒有要填一張報到表格,也沒有人問你從哪裡來,做什麼或主修什麼之類的身家調查。總之,沒有人來跟你「交際」,也沒有人告訴你將會在那裡做什麼。什麼都沒有。
那天課程結束時,是晚上十點。後來我才知道,那天晚上其實算是很早結束的。第二天早上,我問一位住在附近比我早來的參與者,前一天晚上我們唱的是什麼歌,才知道那是混合著西班牙語和海地原住民語言的一首首海地歌謠,帶領我們唱歌的那個人本身就是海地人。我問歌詞內容是什麼,因為一唱完就忘了,我怕第二天去不會唱。這個人說,不用記,也不用擔心,第二天去還會再唱,這樣不斷重複唱,久了自然就會了。她說,不用頭腦記憶、不用文字寫下來、不事先學習,就是這裡學習的方法。
第一天晚上課程結束要回去時,我以為會有人出來,大聲告訴我們明天幾點鐘集合。可是,我卻只看到坐在角落的老先生,小聲地和離他最近的那個像男人的女生說話,不知說了什麼。然後,就這樣一個人、一個人地傳話過來,傳到我耳邊時,我才知道那句話是「第二天下午四點集合」,隨後我也轉過頭去,繼續告訴下一個人。
被小聲通知第二天下午四點集合後,開始有人站了起來,安靜地開門走出去。就這樣,沒有任何人站起來宣布任何事,這一天的課程就結束了。
那天晚上我學習到,精準地傳遞一件事,而且一次只告訴一個人,是很重要的事。通常老師在課堂上講話時,十個人當中,大概有八個人沒注意聽。可是,當一對一傳遞時,一個人聽見了,再告訴下一個人,每個人一定都會聽見!
在那一整年受訓過程中,從來沒有人遲到,也從來不會有人問明天幾點集合。這件事打破了我的時間慣性,以及成長過程中,所有知識輸入方式的內在慣性。我深刻領悟到,當訊息是以一對一的方式傳遞時,這個時間只跟自己有關,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自己的行為就會變得很主動。如果大家是一起被通知,我們可能就會想,晚一點也沒關係,反正大家都知道。
從牧場回來的記憶,這個一對一的時間傳遞,雖然這不是老先生的訓練內容,卻是我內心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我們就以「打破時間」做為這個表演體系的第一堂課。
摘自《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第一堂課
打破時間
精準地傳遞一件事,而且一次只告訴一個人,是很重要的事。
那天,我站在老泉山上排練場的木造亭子裡,望向遠方的山林──那是父親本想闢為茶園的一片竹林地,尚未開墾。那年我從加州回來,正想尋找一塊山地做為訓練基地,練習在遙遠的另一座山頭上,那些深刻難忘的記憶。那台小怪手將一叢叢竹幹拔起,漸漸闢出一小片平地。我和一些年輕人,就在這裡,透過竹林的痕跡,將沉澱在心裡的那個力量喚出來;雙腳踏在泥濘的地上,心想,雖然沒有遮雨的穀倉,但至少有一片山。望著遠方即將西下的夕陽,想起遙遠山頭上的那位老人,牧場...
推薦序
【推薦序】是禪?還是秀? / 李安 電影導演
很高興讀到她這本書,對表演或生活有興趣的人,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雖然以前我問秀秀的是一個不會有答案的問題,但從這本書中,我讀到對這個議題許多深刻的探討,她讓我了解到秀秀這些年來刻骨銘心的發展歷程。
在我做學生學表演的時候,Growtoski就一直是我的一個偶像。這本書最可貴之處是,他不只是一個Growtoski訓練的見證,他是一個學子上課後多年驗証的一個反思。一位西方的劇場高人,參了東方的禪理,反芻教導東方學子,再由她從自身文化的根源,印証到她的本性,來回三十年,其內容自有許多發人深省之處。
真虧秀秀一切記得那麼清晰,也講述的這麼確切易懂,想來這些道理與體驗,對她來說一定是極深刻的,謝謝她把這些寶貴享嘉惠我們。
我從事影劇工作多年,對表演與人生是有「人生」因為我們必須與他人並存共處,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壓抑本性,表演出最合理討喜的一面是必要的。而演戲,因為只是揣摩角色,並非本人,反而我們更願意真心投入,顯露真性。所以戲劇(演戲也好,看戲也好)是不是我們更應該正視的功夫與課題呢?
禪也好,秀也好,它們不都是追求真性的努力嗎?有甚麼好問的!
摘自《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推薦序
【推薦序】修行和藝術的扎實結合 / 賴聲川 劇場導演
我第一次看到秀秀(大家都叫若瑀的小名)是一九八二年。她年輕、亮麗,散發出不可思議的青春力量,正在和一群夢想家共同創造「蘭陵劇坊」在台灣實驗劇場史中不朽的地位。這一群朋友,包括她、金士傑、卓明、尤慶琦、黃承晃、金士會、杜可風等,正在創造一個重要的另類文化,台灣從來沒有見過的創意表現。
時間轉到一九八五,我已經回台灣常住,在國立藝術學院(今日台北藝術大學)任教。除了在學校做的幾個實驗性即興創作作品之外,我和蘭陵合作了一部戲叫做「摘星」,當時秀秀出國了,沒有機會跟她合作。一九八五年,「表演工作坊」已經成立了,第一個作品「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令我們意外的成功,尤其是在大眾方面。第二部戲要做什麼?我們壓力很大。秀秀剛從美國回來,我知道她在和世界實驗劇場之父果托夫斯基學習,當然希望她加入我們正要發展的「暗戀桃花源」。但我心中有些疑慮,因為我在柏克萊的時候,有幸見過果托夫斯基,聽過他的演講,後來也知道他一個特別有野心的計畫被柏克萊否決了。之後才知道這個計畫移到爾宛,那也就是秀秀參加的表演訓練計畫。
我當時的疑慮是:果氏那些年正在創造一種結合修行、演員訓練和藝術表現的訓練,其實就是一種修行的方式。
摘自《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推薦序
【推薦序】是禪?還是秀? / 李安 電影導演
很高興讀到她這本書,對表演或生活有興趣的人,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雖然以前我問秀秀的是一個不會有答案的問題,但從這本書中,我讀到對這個議題許多深刻的探討,她讓我了解到秀秀這些年來刻骨銘心的發展歷程。
在我做學生學表演的時候,Growtoski就一直是我的一個偶像。這本書最可貴之處是,他不只是一個Growtoski訓練的見證,他是一個學子上課後多年驗証的一個反思。一位西方的劇場高人,參了東方的禪理,反芻教導東方學子,再由她從自身文化的根源,印証到她的本性,來回三十年,其內容自...
作者序
【自序】三十年釀就的體悟 / 劉若瑀
從優劇場到優人神鼓,轉眼劇團已成立二十多年。從第一天開始,我就想告訴團員們,深埋在心中的「表演者」是什麼;雖然斷斷續續的提及,但始終片斷,也難深入。
這本書終於在忙碌的工作之中整理出來了。我想,在這期間,除了團員的好奇外,還有很多對表演好奇的年輕人,想一探當年我在加州的經驗。離開加州已三十年了,這麼多年來,從優劇場開始,我並沒有直接教導當年老先生的方法,大多數的訓練都已經過我個人的轉化,也不能稱為是老先生原來的訓練方法了。但是當年老先生智慧的引導,至今受用無窮。這本書裡的大多數故事與資料,都只是老先生當時的一句話,有些是刻意說的,有些也許只是不經意說的,但在心中成為一個對自己反省的觸動,多年來,仍然令人記憶深刻,也從中再發現了新的感觸。
這也是我為什麼在本書中不直接指明老先生的名字,因為這本書中,除了一些具體的英文字之外,大多數內容都是我的領悟與思想,所以其中的人名也都不是當時同伴們的真實姓名,也有一些情境、故事是重新架構的。這本書雖然是那一年的體悟,不過終究加了三十年。然而,沒有這三十年,恐怕也難看見真相。
不過,終究所有靈感都來自當年在加州跟著老先生的學習,所以我仍要將這本書獻給我的老師,「老先生」。
摘自《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自序
【自序】三十年釀就的體悟 / 劉若瑀
從優劇場到優人神鼓,轉眼劇團已成立二十多年。從第一天開始,我就想告訴團員們,深埋在心中的「表演者」是什麼;雖然斷斷續續的提及,但始終片斷,也難深入。
這本書終於在忙碌的工作之中整理出來了。我想,在這期間,除了團員的好奇外,還有很多對表演好奇的年輕人,想一探當年我在加州的經驗。離開加州已三十年了,這麼多年來,從優劇場開始,我並沒有直接教導當年老先生的方法,大多數的訓練都已經過我個人的轉化,也不能稱為是老先生原來的訓練方法了。但是當年老先生智慧的引導,至今受用無窮...
目錄
推薦序 吳靜吉
推薦序 是禪?還是秀? 李安
推薦序 修行和藝術的扎實結合 賴聲川
自序 三十年釀就的體悟
上學期
第一堂課 打破時間
第二堂課 沒有語言
第三堂課 站在起點
第四堂課 只有呼吸,愛會充滿,歌會自己來
第五堂課 「看」,不是「看見」──「運行」
第六堂課 聽
第七堂課 打開全身的共鳴腔
第八堂課 說出名字
第九堂課 有機的身體
第十堂課 去偷
第十一堂課 危險就是機會
第十二堂課 全然接受
第十三堂課 保持未知,不用語言
第十四堂課 知道規則,然後犯規
第十五堂課 武士──結束在勝利的時候
第十六堂課 「看」的行動
下學期
第十七堂課 去做──「神秘劇」
第十八堂課 什麼是「神」?
第十九堂課 矛盾就是生活
第二十堂課 打破對稱
第二十一堂課 不要偽裝
第二十二堂課 要有細節,必須可以重複
第二十三堂課 三個空間
第二十四堂課 找出經驗的天性
第二十五堂課 誠實的探險之旅
第二十六堂課 找到自己的家
第二十七堂課 眾人同助
第二十八堂課 不要慶祝
第二十九堂課 安靜、流和努力
第三十堂課 不要隱喻
第三十一堂課 上台的時候,就要找下台的時候
第三十二堂課 誰在作夢?
第三十三堂課 兩隻鳥
第三十四堂課 我懷疑自己
第三十五堂課 去做你覺得重要的事
第三十六堂課 放下大師
跋 表演課尚未結束
推薦序 吳靜吉
推薦序 是禪?還是秀? 李安
推薦序 修行和藝術的扎實結合 賴聲川
自序 三十年釀就的體悟
上學期
第一堂課 打破時間
第二堂課 沒有語言
第三堂課 站在起點
第四堂課 只有呼吸,愛會充滿,歌會自己來
第五堂課 「看」,不是「看見」──「運行」
第六堂課 聽
第七堂課 打開全身的共鳴腔
第八堂課 說出名字
第九堂課 有機的身體
第十堂課 去偷
第十一堂課 危險就是機會
第十二堂課 全然接受
第十三堂課 保持未知,不用語言
第十四堂課 知道規則,然後犯規
第十五堂課 武士──結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