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去嘗試,又怎麼能知道自己的極限?
這是個用氣球拍攝太空,重覆了數百次失敗還不懈挑戰的故事。他用帶著相機的氣球,到達遙遠的高空,到達毫無空氣之處,宛如從宇宙中攝影般,能看到浮在漆黑太空裡,太陽、地球和宇宙的交界。
★世界最小級,「氣球太空攝影」計畫
●發起人:岩谷圭介,機械系大五生
●資金:普通大學生等級
●執行人力:自己一人
●實驗室:自己家及個人電腦
●實驗器材:百元商店及生活用品大賣場購得
●發射場:北海道的大自然
岩谷圭介從小喜歡拆解機器,夢想是可以像電影《回到未來》裡的「博士」一樣,發明各種酷炫的新東西。為了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未來的目標,他大學重考了兩年,最後進入北海道大學機械工程系就讀,因為依舊找不到未來想做的事,所以延畢。在大五暑假,同學們都忙著準備升學考試或求職,只有他每天掛在網路上閒逛,一則國外報導吸引住他的目光:三名美國大學生,用自製的氣球照相機拍攝太空。自此,開啟了他的「氣球太空拍攝」計畫,一切從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嘗試開始。經過各種跌跌撞撞,他成為日本第一位個人太空開發者,也是全世界規模最小的太空開發計畫。
岩谷圭介:為了拍攝太空,我一直花了很大力氣戰鬥,然而我最近才發現一件事。
我一直在做的,不是拍攝太空這件事。
我以為我在面對宇宙,其實我真正在做的事是『面對自己』。
我總認為自己在凝視遠方的宇宙,其實我凝視的是最接近自己的地方。
★日本亞馬遜4.5顆星好評「這本書吹散了我日常生活的挫折,內容痛快無比。」
「對我個人而言,『回收時要注意野生動物』這一節很有趣(笑)。」
「真希望自己是在學生時代遇到這本書。」
「用自己製作的氣球,經過一個半小時上升到三萬公尺高,真是太驚人了。那裡接近真空,水在常溫下同時沸騰又結凍。因為已經在大氣層外側(也就是太空!)所以可以在夏天的白天,看到冬季星座。還解決了極低溫下的電池問題⋯⋯我太驚嘆於作者的發明與創造力了,真是位厲害又樂於挑戰的人啊。」
作者簡介:
岩谷圭介(Iwaya Keisuke)
1986年生。發明家。工程師。藝術家。
出生長大於福島和東京。就讀北海道大學時,開始利用個人程度的資金和身邊可到手的材料,進行宇宙開發計畫「氣球太空攝影(ふうせん宇宙撮影)」。
2012年,利用小型氣球搭載的相機從離地30公里的高空處拍照,這是日本首次的成功案例。之後經過不斷研發,達到80次以上的發射成績。多次被日本電視、報紙、雜誌採訪,也被起用為CM和廣告代言人。技術完全是獨自開發。
他透過「氣球太空攝影」,了解「嘗試」和失敗的重要性,為了宣揚不畏挑戰的心情,目前也持續積極從事太空開發活動。
譯者簡介:
高彩雯
臺灣大學中文系、中文所畢業,東京大學亞洲文化専攻博士課程修畢。現為中日文譯者,有時寫專欄。喜愛文史、散步與貓咪。譯有《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臺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跟貓咪快樂同居》(啟動文化)、《幸福為何是哲學的問題呢?》(麥田)、《臺灣日式建築紀行》(時報出版),共著《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遠足文化)。
譯稿賜教及工作聯繫:looky.kao@gmail.com
章節試閱
試閱一、「氣球太空攝影」教我的事
直到真正實現「氣球太空攝影」活動,我不知道重複了多少次失敗。到成功為止,我實驗了一百次以上,每一次都學到新的事情,也帶給我新的思考。
即使成功了,還是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到現在為止,包含小型的實驗,我的挑戰已經超過一千次。
如果要問這些行動有什麼意義的話,我認為,從研究和實驗,最終「伸手觸碰到太空」這件事本身,可能沒什麼意義吧。
不論結果如何,不管失敗了幾次,不放棄地持續挑戰,就算不知道該怎麼辦,就算是從零開始出發,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即使很慢,也會接近目標。氣球太空攝影最重要的部分,我想就在這裡。
見識了太空又重返地面的,是吊在氣球上的相機,並不是我自己。不過,我是靠著自己的力量看到太空的,不是看電視、看書或透過別的影像,這還是很不可思議。氣球太空攝影,讓我自己看待地球、看待太空、看待生物的方式,都產生了變化。
氣球有點特別,雖然朝著太空飛去這一點,氣球跟火箭並沒什麼不同,不過,氣球還是很不一樣。火箭用比音速還快的速度切過空氣,穿越天空。跟火箭相比,氣球非常緩慢,速度是我們平常騎腳踏車的那種程度,離地之後,越過白雲昇到天空,能感受到像是騎腳踏車一樣的景色。
而且,是自己親手放出去的,這也是氣球的特徵,可以連續體驗到自己和地表、和雲和太空的感覺。
太空和地球和自己——。從前總以為太空是非現實的世界,但透過氣球,才知道太空其實是離自己很近的地方,其實太空就在那裡。也才知道,我們一直居住的地方,我們只知道是個天體的地球,其實和我們緊密相連。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我們的視野漸趨狹窄,不小心就會忘記這些事。不過透過地球之外的新視角,我們可以知道,地球上存在的萬事萬物,總是和地球一起,在地球上持續轉動著。從氣球上看到的太空,給了我嶄新的世界觀。
國家級計畫或NASA那些用火箭進行的太空開發,總是讓人覺得像是遙遠異境的事。然而彷彿位於遠方的太空,其實只在伸手可及的距離。我希望能將自己感受到的這份感動,傳達給大家。
試閱二、理科,享受太空
我一直沒去上班,只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結果原本需要花上幾百億、幾千億日圓的太空開發,雖然我做的只是拍攝太空,但僅以數百萬日圓的經費就得以實現。氣球太空拍攝計畫大受好評,廣告和採訪的邀約也接踵而來。
透過大家所熟悉的廣告和各種宣傳活動,讓太空開發這件事的門檻,降低到能讓更多人輕易接觸,我覺得也是一個嶄新的形式。
可是,受到大眾注意以後,常被要求以一句話來介紹自己,或被詢問我的工作屬性和頭銜。當時因為沒有人做過這些事,所以我很難清楚説明自己的工作屬性或頭銜,曾經為此相當煩惱。
為了用氣球拍攝太空,我發明了很多新的裝置和構造。並且不光是氣球太空攝影,也同時思考了很多其他的新發明,所以說我是發明家是無庸無疑的。而且我本人很想當發明家,所以對這個頭銜很滿意。
因為使用氣球拍照,也用過「氣球攝影師」這個頭銜。可是,這樣應該會惹惱真正的攝影師吧。攝影師舉辦個展、出版寫真集,為了要拍到理想的畫面,在他們所能拍到最好照片的最佳位置,屏氣凝神等待按下快門的瞬間。
相較之下,我把自己製造的攝影裝置升到太空,把偶然拍到的那些照片說是「作品」的話,可能會有很多人生氣地說「那種東西算不上照片!」這麼一想,我自稱攝影師也太厚臉皮、太不適當了。
比起攝影師,我也許更像是個技師。學習工程學,從工程學的視角製造東西,果然算是工程師吧。
但是要進行氣球太空攝影,光有技術是創造不出好作品的。需要擁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將此觀點表達出來極為重要。若非如此,拍出的影像和照片,就只是單純的影像紀錄而已。
要拍什麼?要表現什麼?從這裡出發,為了要實現這些,需要怎樣的技術,要發明什麼比較好?我一直在思考這些事。這些都是以藝術的思考做為基礎。所以,好像也可以說我是藝術家。
是發明家,是工程師,而且也是藝術家,我認為這些都融合在一起,孕育出的就是氣球太空攝影。
試閱三、等身大的宇宙
人們在日常腳踏實地的生活中,也學到身為人類的常識:宇宙是非常遙遠的地方、天空高遠遼闊、海洋深不見底。透過氣球,我發現了和常識不同的視角。
我經常出差到東京,從札幌到東京的距離差不多是七百五十公里。搭飛機不到兩小時,是可以當天來回的距離。
我們以為遙遠無垠的宇宙,其實就在一百公里的高空。
我們以為廣闊無際的天空,只有三十公里(比全程馬拉松的距離還短!)天空只是包覆地球的薄膜。
至於海洋,比天空還薄呢,假設我們把地球比喻為橘子,大海就跟橘子表面的臘膜差不多而已。
這樣的想法非常科學,是地球這個行星真正的模樣。不過,和人類的常識、人類的感覺很有距離,所以在我們的世界觀裡並不正確。
藝術往往跳脫人類的常識,總是要從新視角和新發現創造作品,使用氣球或新發明,映照出等身大的地球和人類和世界,這也能成為藝術。於是,關於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也可以從行星的視角來傳達不是嗎?
用氣球來拍攝的意義,我認為是展現我們和地球、和宇宙的親近與連續性。
在太空開發的領域,比起氣球,火箭或人工衛星在技術上遙遙領先。不過氣球也有其優點。氣球朝向太空飛昇的速度,跟我們腳踩的腳踏車差不多。就像邊踩著腳踏車邊享受風景一樣,如果是氣球的話,就可以緩慢地欣賞沿途的風景了。
自己親手放的氣球,以緩慢的速度,一點一點朝太空前進。感受著這件事,透過熟悉的氣球上到太空這件事,理解到連氣球也去得了的太空其實並不遠啊,接著,我們也看得到「等身大的地球和宇宙和人類」了。
而我們會怎麼理解、怎麼思考這訊息,大概因人而異,會有很多不同想法吧。有人會想,要好好守護這麼脆弱的地球,可能也會有人覺得既然宇宙這麼近,我也想做太空開發。也或許有人會想探究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永恆解答。
我現在像這樣用藝術的形式表現氣球太空攝影,也是起因於我本來就很愛創造新東西,想必以後也會持續發明新東西吧,而那些新發明也會開拓出新的世界。
我的夢想還在現在進行式。
試閱一、「氣球太空攝影」教我的事
直到真正實現「氣球太空攝影」活動,我不知道重複了多少次失敗。到成功為止,我實驗了一百次以上,每一次都學到新的事情,也帶給我新的思考。
即使成功了,還是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到現在為止,包含小型的實驗,我的挑戰已經超過一千次。
如果要問這些行動有什麼意義的話,我認為,從研究和實驗,最終「伸手觸碰到太空」這件事本身,可能沒什麼意義吧。
不論結果如何,不管失敗了幾次,不放棄地持續挑戰,就算不知道該怎麼辦,就算是從零開始出發,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即使很慢,也會接近目標。氣...
作者序
前言
用氣球就能看到太空,真是不可思議呢。而且並非眺望夜晚的星空,而是能夠在陽光普照的白天看到太空,所以更感覺很不可思議。
我在北海道,用氣球進行太空開發計畫。
看到「氣球」和「太空」,不覺得兩者乍看之下好像毫無關聯嗎?實際上,能到達太空的,只有能夠花上幾億、幾百億的少數有錢人,以及國家級計畫。大多數人都覺得,太空是被選上的、很特別的、非常花錢的、極為遙遠的世界。
而我,就是朝向那樣的太空施放氣球。氣球,則是誰都碰過的那個氣球。把氣球往上放到天空,從沒有空氣的地方,拍下地球和太空的絕美照片。
因為使用的是氣球,所以我將這個計畫取名為「氣球太空攝影」。
附設有相機的氣球,到達遙遠的高空,到達毫無空氣之處,宛如從太空中攝影般,能看到浮在漆黑太空裡,太陽、地球和宇宙的交界。
為了攝影所使用的裝備,雖然也有像高性能相機這種東西,但基本上都是在生活用品大賣場這種一般的地方,是任何人都能買到的東西。到真正施放到太空為止的各種實驗,使用的則是冰箱、冰桶或洗衣機。
所以我花在太空開發計畫的費用,和一般的太空開發相較之下,少了百分之九十九,是極小型的太空開發計畫。既沒有研究機關也沒有發射場。設計是用電腦,製作和實驗在家做,發射場則在北海道的大自然裡。
是的,太空不是什麼特別的地方。
只是,一直以來,我自行決定太空是遙遠而無法企及的場所。
從小我就熱愛太空,所以在大學裡研究航空太空。即使如此,我依然相信太空是和自己完全無關的世界。
就算我想從事和太空有關的工作,也不一定能進去想進的公司。再說就算進去了,能不能被分配到自己想做的企劃,也還是未知數。也可能一開始就沒有那種企劃⋯⋯從前的我真是負面思考啊。
負面思考的基礎肯定是因為——我認為有人會來幫我實現希望吧。
我沒發覺到,自己的將來或是自己想做的事,不該是由他人幫自己實現。
我從小的夢想是當發明家。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1985)中的「博士」是我憧憬的對象。
可惜,變成大人以後,知道現實中並沒有像「博士」那樣的職業,我的夢想也隨之枯萎。在那之後,我漫無邊際地尋找自己喜歡的事,和自己的目標。
「或許可以用氣球拍攝太空」這件事,我是在大學四年級的夏天知道的。因為必須從毫無線索的原點開始做起,所以重複了無數次的失敗。
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裡,我明白到,只要不屈不撓、不放棄「想看」「想接觸」的心情,伸出手就能碰到太空。
太空不是我想像的那麼遙遠的地方。太空就在天空再上去一點點的地方。
我一直為了拍攝太空花了很大力氣戰鬥,然而我最近才發現一件事。
我一直在做的,不是拍攝太空這件事。
我以為我在面對太空,其實我真正在做的事是「面對自己」。
我總認為自己在凝視遠方的宇宙,其實我凝視的是最接近自己的地方。
氣球太空攝影是不折不扣的太空開發計畫。正確來說,是被分類到「高空氣球」範疇下的航太太空工程學的一種,到目前為止,日本並不存在這種小型個人規模的太空計畫,也可以說,這是和高空氣球不同的新型態太空開發。
氣球太空攝影,形式上是重複了無數次灰頭土臉的挑戰與失敗、世界最小型的太空開發計畫。
我想我應該比別人繞了更多遠路吧。所以我總是著急,想著一定要有什麼目標或夢想。我非常理解看不到目標,只在五里霧中彷徨著,手裡什麼都抓不住的心情。這種時候,希望你能拿起這本書。
這是個用氣球拍攝太空,重複了數百次失敗還不懈挑戰的故事。
我透過這個行動,知道了所謂的夢想是什麼,也得到了和自己面對面的時間。然後,許多的失敗教了我很多新事情,就算失敗,就算做不好,「嘗試」能讓本來看不見的道路漸漸清晰。
就算只是小小的事情也好,請開始「嘗試」吧。這麼一來,一定會改變些什麼的。那樣,也許你也能伸手往前碰到太空。
首先,就從「嘗試」開始吧。
這是屬於我們追夢者的口號。
前言
用氣球就能看到太空,真是不可思議呢。而且並非眺望夜晚的星空,而是能夠在陽光普照的白天看到太空,所以更感覺很不可思議。
我在北海道,用氣球進行太空開發計畫。
看到「氣球」和「太空」,不覺得兩者乍看之下好像毫無關聯嗎?實際上,能到達太空的,只有能夠花上幾億、幾百億的少數有錢人,以及國家級計畫。大多數人都覺得,太空是被選上的、很特別的、非常花錢的、極為遙遠的世界。
而我,就是朝向那樣的太空施放氣球。氣球,則是誰都碰過的那個氣球。把氣球往上放到天空,從沒有空氣的地方,拍下地球和太空的絕美照片。...
目錄
前言
第1章 坐上氣球看太空
氣球能飛多高?
利用氣球進行太空開發
「氣球太空攝影」教我的事
日本國內首次「一個人的太空開發」
習慣買現成商品
從一百日圓的捲線器開始
有些時候也可以倚賴現成商品
為什麼不是「氣球」而是「ㄑㄧˋㄑㄧㄡˊ」呢?
能彌補的失敗和挽救不了的失敗
一萬六千張裡唯一的一張
好好善用身邊物品
回收也是件苦差事
放氣球能當工作嗎?
第2章 夢想不會滾動
一個勁拆解機器的少年時代
中學時代連複雜的機械也能修好了
想當《回到未來》的博士
痛苦中做出的決定
活用航空太空的研究
想當掉的學分
工作=上班?
想做的事和金錢,誰該優先?
理科,享受太空
當拆解經驗派上用場
等身大的宇宙
第3章 開始「嘗試」
契機是一則小報導
試了才知道
「嘗試」的意義
有了自己人
自己人增加,也有了夥伴
太空開發是藝術
第4章 失敗教我的事
一號機的失敗
猜都猜不到的出發點
偶然的成功教我的事
已經不行了,放棄吧……
比起成功,失敗更是良師
第一次拍到太空!
又小又不起眼、土氣的事
即使覺得自己很差勁
就算受好評也當不成發明家
嘗試吧,即使失敗也好
當「太空」「製造」與「發明」交叉的時候
創意就在日常生活中
第5章 「成功了」然後呢
在夏天拍攝冬季星座
將體驗到的太空創造為藝術作品
宇宙和深海一樣?!
夢想是「氣球太空攝影大賽」
自己的想法最好告訴別人
想告訴小朋友的話
容易想像的科學
從太空拍下「元旦日出」
「什麼都」「馬馬虎虎」的高牆
第6章 開啟「氣球太空攝影」的大門
為什麼「氣球太空攝影」能成功?
施放一次所需時間
一次費用二十萬~一百萬日圓
航空法和電信法
航空法
電信法
智慧型手機違法?
建議可以到低風險的道東施放
回收時要注意野生動物
用放風箏的感覺拍照
獲得比結果更多的收穫
繫線攝影裝置的製作方法
第7章 伸出手,前方就是太空
太空是什麼樣的地方?
氣球破掉的時候
太空的溫度
機材不會燃燒?
發明在負六十度的高空也能使用的電池
宇宙,那裡是……
結語
前言
第1章 坐上氣球看太空
氣球能飛多高?
利用氣球進行太空開發
「氣球太空攝影」教我的事
日本國內首次「一個人的太空開發」
習慣買現成商品
從一百日圓的捲線器開始
有些時候也可以倚賴現成商品
為什麼不是「氣球」而是「ㄑㄧˋㄑㄧㄡˊ」呢?
能彌補的失敗和挽救不了的失敗
一萬六千張裡唯一的一張
好好善用身邊物品
回收也是件苦差事
放氣球能當工作嗎?
第2章 夢想不會滾動
一個勁拆解機器的少年時代
中學時代連複雜的機械也能修好了
想當《回到未來》的博士
痛苦中做出的決定
活用航空太空的研究
想當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