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潛能最高的成長型股票選股與實戰策略
從認識成長股到辨認成長型態的攻略手冊
「嘉實資訊總經理」李政霖
、「Money錢雜誌顧問暨財經專欄作家」林奇芬
「証券暨期貨系列叢書資深作者 & 瀋陽麟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邱一平
——聯合推薦
最具爆發力的「成長型投資」哲學
對於一般個股而言,成長期會是股價漲幅最大、且趨勢最為明確的一段。投資人不必像創投得耗費既長又不確定的時間等待,即使短期套牢,也會因為趨勢向上而終致獲利。當然,前提是你能看出且把握這樣的機會,這是最難卻也是本書想帶給所有投資人的投資哲學。
成長型投資的優勢及實戰守則
●成長型投資在「報酬、效率、機會、風險、產業趨勢」中建立優勢。
●成長型企業的「成長」只應關注於獲利上。
●成長之所在,機會之所在。
●成長之觀察有洞燭機先、見微知著與眼見為憑三層次。
●成長類型各異,選股與操作方式也各有異同。
●成長型投資可交互運用Top-down 與 Bottom-up做為選股法則。
●成長型選股四大關鍵:領先最多、受惠最多、最為關鍵、進步最多。
●成長型投資操作關鍵為「時機、價位以及合理評價」。
●從投資大師的觀念與做法來幫助選股。
●成長型投資才是王道,不因外在情勢而改變。
作者簡介:
蕭非凡
◆交大資訊工程系、台大商學研究所畢業。
◆曾任職於外商科技公司、上市電子公司,創業投資公司,現為專業操盤人及寰宇專任講師。
◆長於產業研究、選股策略與投資規劃,對證券投資充滿熱情及學習精神,並樂於分享經驗及從事投資教育。
◆曾為雜誌撰寫投資專欄、為財經頻道擔任解盤來賓、於社區大學開設投資課程、於大學證券研習社團擔任講師,並數度應邀擔任上海石頭網「兩岸名師之旅」講師。
◆著有《股海奇兵》、《散戶升級的必修課》、《沒人教你的基本面投資術》、《股海奇兵之散戶語錄》等。(寰宇出版)
◆「股海奇兵」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staneqi/
章節試閱
何謂成長型投資?
對於「成長」這件事,讀者一定有自己的認知看法,但請務必重新瞭解這裡我對它的定義,而這些定義會決定怎麼進行「成長型投資」。
首先要界定的是觀察什麼東西成長。大凡一個企業由小變大的成長軌跡可以從股本募集以及其變化看出,而募集來的資金假定都用於本業,可以擴充生產線、招聘員工並購買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透過生產流程做出產品,最終銷售產品出去產生營收。這個過程看起來既合理又似乎有其共通關聯性,實則非必然!
成長型企業股本一定會隨成長而變大嗎?事實上,它們除了成立早期階段會快速增資股本外,在成長階段中除非必要,可能有好長一段時間會維持股本不變。所謂「必要」就是有較大規模的擴張,可能內部增加產能,還是跨入新產品新事業,或者進行外部併購,否則無論適度擴張或營運週轉所需資金,皆可以倚靠累積的獲利支應,也許搭配合理範圍的銀行借款。其他會增資的動機可能來自增加股票流動性,或者引進策略投資者等等。
產能規模與員工數更無法全然界定成長。這些優秀的企業會儘量不讓事業淪為軍備競賽的可規模化,而是藉由製程改善與良率提升,加上運籌管理來提升單位產值,更有可能是選擇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這些都可以在產能不變下達到成長。員工數也是一樣的概念,利用廉價勞力成本的人海戰術,絕非「正常」成長企業所擅長,反之成長企業往往朝提升自動化發展,人工卻越用越少,所以員工數常是反指標,惟研發人數除外。
至於以營收作為成長觀察指標,不能說不對,因為大多數企業的成長動能來自於營運規模的擴大,且可說是最容易觀察,也最為領先的指標。惟從最近幾年我注意到某些企業,它的成長模式並未建構在營收的規模成長,就是說營收或許只有微幅的增加,但因產品組合改變,通常是對毛利差的產品降低比重甚至放棄,而轉向或增加毛利較佳的產品,使獲利得以相當程度的提升,當然靠原有產品漲價也是可能,只是這現象不易見也難維持。反之有不少企業空有營收的大幅成長,卻因產品跌價或是低毛利產品比重增加,獲利不進反退。所以光以營收之增加,實不足以論成長全貌。
市值又如何?成長企業確實因股價明顯反映成長性,以及長期成長中的股本膨脹,而使股票市值明顯躍升,尤其高成長者會出現市值快速暴增,不過我要提醒市值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是機構法人(尤其外資)用以比較股票間股價合理性的參考,與一般投資人沒有太大關係,更不會是觀察成長的主要指標,反而要避開只靠股本膨脹的高市值成長股。
歸根結底,成長型企業的「成長」只應關注在獲利上,即使其它指標可能具有成長觀察的領先性,或者是事前徵兆,但一切以獲利成長為真,即專業上所稱損益表最下面一行(Bottom Line)的本期淨利,其他指標並不能全然表達。若要更精準一點,是該看稅後淨利的變動率,而不是每股獲利(EPS),因為股本會變動,導致每股獲利失真,只要某期,無論年或季的稅後淨利較前一期達某程度的增加,即被視為成長。本業不賺錢或賺很少錢的企業不能奢談成長,這種非本業獲利能力來自於無法控制外力或其他一次性因素,縱使有前景可期,頂多視之為「轉機」而非成長。實務上很多人常誤將轉機當成長,尤其是炒作熱門題材的股票,通常也是散戶最容易被媒體與投顧老師呼攏的股票。在此先聲明,轉機股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往下你會更清楚二者的差別,若有興趣研究轉機股,可自行參考如《散戶升級的必修課》或其他書籍。
成長要觀察多久又是個課題。依照規定企業每季按時得公佈財務報表,雖然某些企業自發或被主管機關要求,會公佈單月自結財務數字,但一切應以會計師簽核過的公告為準。第四季的財報累積是為年報,第二季累積稱為半年報,也各自有它們的意義。所以財報是以季為比較,那怎麼比呢?若以單一季可以跟前一季比較有無成長,也必須與去年同一季度比較有無成長。半年報除了與去年同期比較有無成長外,我們也會關心下半年有沒有優於上半年。當然真正的成長趨勢唯有以年度來談論,即使還未完全實現,比方在年中階段,必然會評估年度的成長性,這才是成長型投資的意義,即今年能否比去年成長?最理想的模型是可以期望連二年或以上都達到成長要求。還有其他的比較方式,待後續再作詳細說明。即使市場常常試圖想從營收去領先預測成長性,我也建議用一季的營收趨勢來觀察,而不是追著月營收的波動,忽而看好忽而看壞,畢竟影響一個月營收的變數很多,短期或長期,一次性或持續性,皆未可定論,所以若要論趨勢,亦請以季營收較為客觀。
定義的關鍵在上述的「某種程度的增加」到底是多少?也就是成長率達多少是有意義的?每個人認定見解不盡相同,我的底線是年成長10%,意思是年成長不到此標準的股票基本上先淘汰不看,如果一定要參考,那就請以「價值型投資」去思考。單年的成長率要求是20%,如果是不到20%的年成長率,必須證明有連續年數達標底線的獲利能力,否則不會放在優先名單內。後續會討論成長的類型,自然能理解何種成長數字對某類型是有意義的。
還有一種成長評價方式是基於同類股的比較,意即該企業的成長性是否高於同業平均,來論斷其成長性是否顯著(outstanding)且合乎要求。這種方式常出現在產業的成長性並不高,例如小於10%,但個別企業的成長性一定程度高過這數字。
好了!這一段章節的最後我就要給成長型投資下一個我的定義,算是個基本且最寬容的定義,後續才會衍生出不同的成長型態……
何謂成長型投資?
對於「成長」這件事,讀者一定有自己的認知看法,但請務必重新瞭解這裡我對它的定義,而這些定義會決定怎麼進行「成長型投資」。
首先要界定的是觀察什麼東西成長。大凡一個企業由小變大的成長軌跡可以從股本募集以及其變化看出,而募集來的資金假定都用於本業,可以擴充生產線、招聘員工並購買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透過生產流程做出產品,最終銷售產品出去產生營收。這個過程看起來既合理又似乎有其共通關聯性,實則非必然!
成長型企業股本一定會隨成長而變大嗎?事實上,它們除了成立早期階段會快速增資股本外...
目錄
推薦序
從用功的散戶,成為成長型投資達人/李政霖
抓對成長股,財富自由不是夢/林奇芬
成就股林高手的葵花寶典/邱一平
自序
成長型投資化繁為簡,建立致勝的系統觀點
第一篇 認識成長型投資
何謂成長型投資?
為何要投資成長股?
如何觀察成長?
第二篇 成長型投資型態與選股策略
成長型投資型態
成長型投資選股策略
敏感度與判讀力
長線成長選股方向
第三篇 成長型投資操作策略與實務
時機與價位
成長股之合理評價
買進、加碼與賣出
投資管理
技術面、籌碼面與市場提供的訊息
成長型投資的陷阱與風險管理
範例分享
第四篇 成長型投資大師講股
菲利浦 • 費雪(Philip Fisher)
吉姆 • 史萊特(Jim Slater)
約翰 • 聶夫(John Neff)
威廉 • 歐尼爾(William O'Neil)
彼得 • 林區(Peter Lynch)
馬克 • 米奈爾維尼(Mark Minervini)
後記 談成長型投資二十年之變革
附錄 大師精選五檔
菲利浦 • 費雪 (Philip Fisher)
吉姆 • 史萊特 (Jim Slater)
約翰 • 聶夫 (John Neff)
威廉 • 歐尼爾 (William O'Neil)
彼得 • 林區 (Peter Lynch)
馬克 • 米奈爾維尼 (Mark Minervini)
參考推薦書目
推薦序
從用功的散戶,成為成長型投資達人/李政霖
抓對成長股,財富自由不是夢/林奇芬
成就股林高手的葵花寶典/邱一平
自序
成長型投資化繁為簡,建立致勝的系統觀點
第一篇 認識成長型投資
何謂成長型投資?
為何要投資成長股?
如何觀察成長?
第二篇 成長型投資型態與選股策略
成長型投資型態
成長型投資選股策略
敏感度與判讀力
長線成長選股方向
第三篇 成長型投資操作策略與實務
時機與價位
成長股之合理評價
買進、加碼與賣出
投資管理
技術面、籌碼面與市場提供的訊息
成長型投資的陷阱與風險...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