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針對3~6歲學齡前孩童的閱讀習慣養成書
◎內容兼具早期閱讀理論說明與親子共讀繪本之實例操作
優質的親子共讀體現了一個真理——
閱讀的核心本質是種社會互動!
跨領域學習的新時代,
被動的知識吸收已經無法滿足生存需求。
本書除介紹適合3~6歲兒童閱讀的圖畫書種類,
更具體提供了親子共讀時的互動策略,
讓孩子在閱讀起步之時,奠定社會學習的能力,
從此,點亮人生!
親子共讀能激發孩子對書籍的喜愛,讓孩子在與成人建立親密互動關係時,發展讀寫能力。閱讀大大擴展了兒童社會交往的世界,讓孩子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情境下,學習友誼、解決衝突和問題。不僅如此,和成人一起閱讀,兒童還能有機會去理解人們的行為、了解我們身邊的世界、明白事物運行的規律、知道人們應該如何表現得體。
這本書是繼《零歲起步:0~3歲兒童早期閱讀與指導》之後,一本強調「親子共讀」的早期閱讀指導書籍。由周兢教授以及推動早期閱讀教育的學者們,共同執筆,與家長們分享親子共讀的樂趣與意義。誠如書中所要凸顯的,在親子共讀中,家長提出問題,而這些問題促進孩子們對圖畫書的理解,形成互動式的閱讀。很快地,孩子開始能自己講述故事,甚至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年幼的孩子在與成人的親子共讀中,獲得了學習的能力,並奠定社會化的基礎。
作者簡介:
主編
周兢
畢業於中國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並取得美國康乃狄克學院兒童發展系碩士學位、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哲學博士學位。
現任中國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教授、中國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11年任新加坡政府幼兒教育諮詢委員會國際委員,2013年任新加坡李光耀雙語教育基金會國際委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已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學術著作十餘種,學術著作論文先後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和三等獎、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等共十一項獎項。近年帶領的中國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團隊獲上海市高等院校優秀教學研究團隊獎,主持的「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課程2007年入選上海市精品課程,2013年入選中國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共享資源。2009年以來,先後獲上海市「育才獎」和中國寶鋼優秀教師獎。
曾應邀在哈佛大學、加州大學、墨爾本大學、香港大學和新加坡教育部等地演講。
章節試閱
2
幫助兒童建立自我成長機制的圖畫書閱讀
張義賓
自我發展是孩子實現自我成長、建立友誼並發展社會交往能力的起點。當孩子進入到3~6歲的階段,隨著他對周圍環境的人、事、物探索的增加,各種矛盾層出不窮:孩子們會突然間發脾氣,把玩具丟得到處都是;一會兒把蠟筆塗到客廳的牆上;一會兒會跑去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有時候他跑回家找你哭訴在幼兒園各種被欺負的狀況;有時候,他們會因為寵物走失而變得落寞,會因為家人的離去而變得傷心不已;他們也會突然之間什麼話都不願意講,靜靜地待在角落……
孩子到底怎麼了呢?爸爸媽媽們,看到孩子碰到這些事或出現這種種狀況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生病了不能隨便打針吃藥,首先做的是把好脈。所以當面對孩子各式各樣自我成長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回應的問題是:孩子的自我成長本來是什麼樣子的?
★圖畫書與兒童的自我成長機制
兒童的自我成長機制,心理學上稱之為兒童的自我發展。什麼是自我呢?自我,就是自我意識,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我意識是一個由知、情、意構成的複雜結構,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方面,分別對應著一個物質的自我、一個心理的自我和一個社會的自我。
兒童的自我認識
「我是誰?」的問題是隨著兒童自我意識發展,兒童首先提出的問題。只有認清自己、接納自己,發展出健康的自我概念,然後去認識別人、肯定別人,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建立尊重、互助、欣賞的人我概念。
那麼兒童是如何認識自我的呢?首先,源自於自我概念的萌芽。3歲兒童會逐漸把對自己的稱呼改成「我」,到了4歲左右的時候,兒童可以使用某些物理屬性,比如尺寸、顏色和形狀來形容自己,而且成長到6歲時,他對自己的描述就變得非常詳細,從自己的姓名、性別、年齡、會做什麼事情,一直到最喜歡的玩具等都有可能出現,可是很少會有幼兒給自己下一個概括性的結論,比如「我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但是兒童對自我概念的認知則帶有非常明顯的年齡特徵,3歲幼兒對自己的描述多跟年齡有關係,比如「我3歲了,我是個男孩子」;4、5歲的孩子能將自己的身體特徵、所有物以及愛好統合起來對自己進行描述;5、6歲則更多的從能力(如會自己閱讀圖畫書)和同伴關係的角度來介紹自己。
隨著自我概念的發展,兒童逐漸產生對自我的評價,但這些評價往往局限在某些具體的行為上,到5、6歲時開始出現一些對自我內在品質的評價,比如「我很乖,因為我自己會收拾圖畫書」。
性別意識的發展構成了兒童自我概念發展的第三向度,柯爾伯格把兒童性別認同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性別辨識(3~4歲)
這時的兒童能正確辨識自己以及他人的性別,但認識性別的根據是外部的、表面的特徵,如頭髮長度、服飾等。
二、性別固定(4~5歲)
這時的兒童對性別的「守恆性」有一定的理解,如知道男孩將來要長成大男人,但他們仍相信改變服飾、髮型等就能導致性別轉換。
三、性別一致性(6歲以後)
幼兒園大班的幼兒開始理解性別的一致性,他們知道即使一個人「穿錯了衣服」,也不會改變性別。
兒童的自我體驗
幼兒的自我體驗,主要是有關幼兒情緒方面的體驗。幼兒的情緒包括兩個主要的內容,即基本情緒和自我意識情緒。基本的情緒,就是我們常見的高興、悲傷、生氣、害怕等;高級的情緒即自我意識情緒,是隨著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而產生的害羞、羞恥和內疚等情緒,是對自我關注的情緒成分,它們不僅是對自我表現的情緒反應,更是對他人如何看待我們自己這一問題的一種反應。Tracy和Robins認為自我意識情緒是涉及自我投入的一類特殊的情緒,包括自尊、自信、自豪、嫉妒、尷尬、羞恥、內疚等,並且對激發和調節人類的思想、情感及行為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幼兒情緒能力指幼兒辨識和理解自己與他人情緒,並在此基礎上調節、控制,以及適當表達自身情緒的能力,主要由情緒識別、情緒表達以及情緒調節三個面向構成。幼兒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黃金期,良好的情緒能力對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乃至幼兒一生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兒童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指的是個人在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管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管理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源時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和行為管理能力。
3~5歲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其中的內容主要包括愉快地進餐,正確使用勺子和筷子,飯後擦嘴;按次序穿脫衣服和鞋襪,會繫鞋帶和整理床鋪;會正確洗手、洗臉、刷牙、保持儀表整潔等。生活自理能力與幼兒的健康、認知、個性有密切關係,它的培養與提高也有助於幼兒的獨立性發展,從而使幼兒不斷地適應環境、適應生活。
情緒調控能力是指透過有意識地干預自身某種自然產生的情緒,其中主要是指對消極情緒向積極情緒的轉化和對積極情緒的保持。觀察研究中顯示,大班幼兒已經意識到消極情緒需要控制,然而卻不會調節,往往採取賭氣、憤怒、哭泣等消極的方式。
兒童的行為管理主要是指兒童的延遲滿足能力以及抵抗誘惑的能力。3~6歲兒童可以聽從成人的指令和遵守一定的規則,並沒有形成真正的自我控制。此時,兒童只有在成人直接監督下才能根據要求完成任務,一旦缺乏成人的指令,那麼兒童往往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衝動或需求。在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中,幼兒完成某項任務後,研究者告訴幼兒,如果你現在就要獎勵的話,你能獲得一顆糖;如果你可以等待一會兒,那麼可以獲得兩顆糖。處於遵從階段的幼兒往往會要求馬上獲得獎勵,因為此時成人沒有對他們提出要求,他們不能控制馬上想要得到糖果的本能。
兒童的自我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兒時期發展良好的自我意識,有利於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對自己、他人以及周圍事物的正確態度,使幼兒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學習有興趣,情緒穩定。否則,幼兒對自己就會沒有信心,對周圍世界就會缺乏興趣,就會產生較多的消極情緒,有的甚至會產生一種焦慮和恐懼心理,害怕與他人接觸交往,行為退縮,也會產生自卑的性格特徵,這將影響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圖畫書,作為一種以文字和圖片共同來傳遞資訊的媒介,契合了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對於兒童的自我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圖畫書中的內容都是社會生活的直接或間接反映,幼兒閱讀圖畫書時總是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故事中的世界,並在與圖畫故事書的接觸中認識自我、擴展經驗、管理情緒和行為、養成良好習慣。
兒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有助於幼兒獨立性發展,從而使幼兒不斷適應環境和生活
●情緒管理能力,主要指對消極情緒向積極情緒的轉化和對積極情緒的保持
●行為管理能力,主要指兒童的延遲滿足能力和抵抗誘惑的能力
★告訴我「我是誰」——圖畫書與兒童的自我認知
圖畫書是提升自我意識,推動自己從認識自我、接納自我並塑造自我過程發展的動力。一部好的圖畫書是孩子一輩子的陪伴,好的圖畫書提供了兒童能夠發現自我的角色或事件,由此反思自己的行為、情緒和信念,孩子也常常會與圖畫書中的角色展開對話和交流,或者將自己替代成為書裡的角色展開想像和遨遊心靈,從而展現和打開屬於心底的自己。孩子最先認識或者發現,是生理上的物質自我,這包括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以及對自己身體特徵的認知,這既是孩子建構自我認同的重要基石,也是孩子從自己出發開始認識他人的重要起點。
認識物質自我:我從哪裡來 VS 我的身體變化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每當孩子問出這個問題時,也許是出於國人的那份內斂,父母一般會用「你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你是媽媽從山上撿回來的」等說法搪塞過去,卻很少提供孩子真正的答案。事實上,對於生理上「我」的來源,往往使孩子陷入矛盾。有一次,外甥女看著他爸爸媽媽結婚的影片突然哭了起來,我問她怎麼了,她說:「為什麼那個時候我不在?」我們全家都笑了。沒錯,孩子對於生命起源的追問,實際上也是孩子探索精神的開始,也是自己的哲學追問。那該如何回應呢?
很簡單,如是說而已。
圖畫書《人之初》,以其圖文結合的特性,較真實地反映了受孕至懷孕的生物過程,避免了我們自己講述孩子受孕過程的尷尬。孩子在閱讀之後,豁然開朗,不僅對自己的生命成長感歎不已,也為生命的認同打下堅實的基礎。
來到世界上以後,孩子的發展速度會很快,作為父母,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孩子各式各樣的問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身體的變化,這也是孩子坦然面對自我的第一步。換牙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經歷,暗示著孩子的成長與轉變;但從生理上講,掉牙的過程卻是給孩子帶來了不舒服的感覺的,這讓一件非常普通而平凡的事情成了孩子的大事!由於語言能力發展得還沒有很好,孩子還不太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使得孩子內心的焦慮和矛盾成為他情緒的主流,我該怎麼辦呢?來,瞧一瞧,這裡有《一顆超級頑固的牙》!
圖畫書《一顆超級頑固的牙》講述了一段對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來說都非常熟悉的經歷:掉牙。牙齒鬆動都會讓人有一些不太舒服的感覺,可是芽芽的爸爸卻以微笑面對,讓芽芽覺得這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坦然接受牙齒要離去的事實。爸爸用輕鬆樂觀的態度讓芽芽學會應對變化,這給孩子的成長提供了穩定而溫暖的情感支持,可以讓孩子更加坦然地面對自己身體或生理上的變化。當然,利用一些圖畫書,比如《我們的身體》、《可愛的身體》等,都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特徵,認識到自己有別於和相同於他人的身體屬性,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和珍惜自己。
接納自我
認識自己,才能接納自我。羅傑斯指出,兒童先是需要他人的積極關注,繼而需要自己的積極關注,需要自己對自己的行為持肯定態度。圖畫書圖文呈現的特徵恰好滿足了兒童的心理訴求,兒童在閱讀圖畫書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與圖畫書中的角色混淆起來,幻想自己成為其中一個人物或者角色,與圖畫書開展一場面對面、心對心的精神之旅。這些過程都構成了兒童最初的精神底蘊,伴隨並引導兒童建立起完善的人格和自我,這就構成了從圖畫書角色到自我認同的迴圈邏輯。
如在系列圖畫書《我不知道我是誰》中,主角小白兔總是迷失自我,經常在思考我是誰,在無數次的疑惑和比較中尋找自我。又比如圖畫書《森林大熊》中,大熊一次次為自己辯解,卻又一次次地遭受嘲笑和否定。可以說圖畫書世界是真實世界的縮影,幼兒客觀地認識圖畫書世界的同時,也在客觀地認識真實的世界,包括認識自我,以圖畫書為載體,用幼兒最易理解和感知的方式,說明幼兒感覺、觀察進而全面的認識自我。
在李奧尼的大部分作品中,個體與其所處的客觀環境常常是格格不入、不被主流大眾所承認與接納的,他們無法融入既定的社會環境中,這構成作品主角自我認同的一種外在動力。故事的開頭,主角就遇到特別的問題,產生自我認同危機。這時主角自我意識開始出現,認識到自我與他人的不同,受到他人認同的侵淩,原有的自我認知不斷被否定,開始重新尋找和確認新的自我認知。《西奧多和會說話的蘑菇》的小老鼠西奧多、《帝哥的金翅膀》中生來沒有翅膀的小鳥帝哥、《鱷魚柯尼列斯》中生來直立行走的鱷魚柯尼列斯、《一個奇特的蛋》中的小鱷魚、《阿力和發條老鼠》中的真實老鼠、《自己的顏色》中的變色龍和《魚就是魚》中的魚等,都是在自我認同的危機中重新認識、發現和接納自我。
成就和實現自我
透過自我成長的過程,可以彌補個人對自我認知的不足,也可以建構自我。自我建構的最高層次是成就和實現自我,這一層次的發展更多的是關注兒童的品性。圖畫書閱讀可以促進兒童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的發展,很多圖畫書的確包含道德價值取向,對於促進道德認知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圖畫書將良善的品格,如尊重、關懷、負責等信念融入故事中,協助幼兒達到自我學習的目標。
3~6歲是兒童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期,是培養良好道德行為的黃金年齡段,這個時期的兒童通常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圖畫書透過圖文並茂的方式所描繪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要比單純的故事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而圖畫書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通常是他們模仿的對象,在生活中他們也會自覺地按照模仿對象的行為準則要求自己。比如《愛心樹》裡對蘋果樹的無私奉獻與小男孩的任意索取之間矛盾的認知,比如《葡萄》中小狐狸對耐心等待的了解,比如《和甘伯伯去遊河》中甘伯伯的無私分享,《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中青蛙的友情、敬畏和愛以及《神奇的毛線》中溫暖的小女孩等。
概括來說,自我的發展包括面對自我、自我接納與自我實現三個部分。在人本主義學家看來,自我實現是個體自我的充分展示,是其所具有的全部潛能或能力的實現。自我實現不僅僅是一種結局狀態,而是在任何時刻、任何程度上實現個人潛能的過程。要實現一個人的可能性,往往需要經歷勤奮的付出和努力。也就是說,自我實現的主題,主要聚焦在透過努力的過程,發揮原本與生俱來的自我潛能,使得理想獲得實現,成為自己越來越期待的人,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連結圖畫書中的形象和角色來幫助兒童建立對自己的身體和身分的認同,在角色的交織替換中成就兒童本身,真正地昇華兒童從身體向外在的自我實現。
兒童從圖畫書學習到的自我認知
●認識物質自我
●接納自我
●成就和實現自我
★誰能了解我的悲與喜——圖畫書與兒童的情緒管理
我們總覺得孩子太小,不理智,沒經驗,不如身邊的大人成熟,因為他們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扔東西。事實上,情緒狀態不佳及對社會的適應不良,是學齡前兒童的共同性,因為他們才剛開始發展語言以及藉由語言來調節他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幼兒會因為與同伴和教師的溝通困難,而發展成為內化的情緒問題,或使用某種情緒的宣洩,以傳達自身的需要。兒童的情緒發展如果不加以解決,會導致行為障礙問題。很多研究都表明,接受過情緒訓練的孩子,日後的確養成了多種社會技巧,更容易被同伴所接納和發展良好的友誼。
學齡前兒童的情感發展經歷三個連續的階段,信賴與不信賴、自主與羞愧懷疑以及主動進取與羞愧。在幼兒時期,成人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閱讀來幫助兒童發展健全的情緒態度,培養良好的心智能力,使其在成人的引導下,慢慢學習控制情緒,不亂發脾氣。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情緒發展變化,包含情緒表達、情緒調節、情緒理解、回應他人情緒、情緒依附等五個向度,概括來說,即情緒的認識與表達、情緒理解和情緒調節。
情緒貫穿人的一生,是兒童呼喚親人照料的信號,是家庭和社會呵護兒童生存的安全基地,是兒童智慧發展、人格完善、健康成長的基礎。以圖畫書為主的讀書治療對兒童有輔導效果,可以有效提高兒童的自我概念,改善兒童的行為,增進兒童對自我身體和外貌屬性的認知,並改善焦慮情緒;此外,圖畫書還可以說明兒童在認識自己情緒、認識他人情緒、回應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係等多個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圖畫書還可以豐富幼兒的消極情緒調控策略。
依靠圖書來提升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認同,使得幼兒與圖畫書中的任務聯結在一起;第二階段是情緒宣洩,當幼兒與書中任務在一個類似的問題上產生認同時,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釋放出自己在實際生活所遭遇的類似問題上所承受的壓力;第三階段就是領悟,透過觀察和理解故事中人物如何調整一種情緒,使幼兒可以學習解決自己實際問題的方法。
認識和表達情緒
認識情緒是當個人能夠了解並體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時,比較不受情緒的控制,而有較大的「心理空間」可以選擇適當的情緒表達方式,或知道如何根據別人的情緒做出反應的能力。兒童只有理解了情緒發生的情境以及情緒的特徵,才能做出合理的反應。通常圖畫書的名稱、畫面色彩與故事內容等都會反應兒童的情緒內容。一般而言,幼兒期主要面對的情緒問題主要存在於悲傷、生氣、害怕中。
一、生氣
使用與情緒相關主題的圖畫書,經由成人與幼兒討論以及認識情緒,是說明幼兒學習情緒和建立情緒認同的重要媒介,此外依靠觀察圖畫色彩、了解角色語言、感受故事情境等方式,則可以引導幼兒感受他人情緒、學習識別不同的情緒。例如,圖畫書《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菲菲生氣了》的角色特徵以及畫面特色,都可以輔助幼兒認識生氣時的感覺,讓幼兒來認識情緒。
二、害怕
由於幼兒很難把現實與想像分開,每當夜晚降臨時,他們往往把家裡的家具想像成各式各樣的魔鬼。其實黑暗並不可怕,只有直視黑暗才會不懼怕黑暗,這也是圖畫書帶給孩子的力量。《床底下的怪物》、《我的感覺―我好害怕》、《嗨!黑漆漆》、《一個黑黑、黑黑的故事》中的小熊和男孩也遇到同樣的事情,我們可以藉由這幾本書來清楚地解釋「害怕」是幼兒最普遍遇到的情緒問題,引導孩子從害怕黑暗走向尋找黑暗並最終「戰勝」黑暗。
《第一次拔牙》、《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爸爸走丟了》則為孩子呈現了獨立成長過程中的新體驗,讓孩子在圖畫書閱讀過程中,勇敢面對人生的第一次,積極應對突如其來的狀況。
三、難過與焦慮
幼兒的悲傷情緒指幼兒直接或間接地由於情感依附的物件產生變化、自我期許的落差、失去有價值的事物等而產生的失落、焦慮甚至憂鬱的感受。比如親人的離世、家庭的破碎、朋友的離開,或是心愛之物遺失……這種痛徹心扉的痛苦常引發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表現,是一種持續發展的過程。
《我哭了》是一本引導幼兒接納自我,引導家長關注幼兒情感世界的圖畫書。對於幼兒來說,「哭」只不過是一項再簡單不過的每日必做功課罷了。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孩子們會欣喜地發現書本中的主角和自己有這麼多的相似經歷,都會因為一些在成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流淚不止,圖畫書能夠與他們的日常經歷產生共鳴。
親人的離去,是孩子生活中難以承受的痛苦。有些家長對於與孩子討論死亡這樣沉重的議題是避而不談的。然而儘管避開了話題,卻避不開兒童心中的疑惑與不解。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的思維還沒有受到既定思維的束縛,這使得他們的世界一片純潔,不會受到慣性思維的束縛,也不會跌入既定的軌道。他們會用驚異的目光探究生活當中的本質問題,例如生與死。《獾的禮物》、《忘不了外公啦》是有關死亡議題的圖畫書,它們用想像的語言為幼兒講述一個個溫情的故事,治癒幼兒內心的不安和緊張,這也是兒童文學所特有的功能。再比如,在《我的感覺―我想念你》中,小天竺鼠體驗到了「想念是一種重重的、有點疼痛的感覺」,並且找到了解決的辦法。比如:我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玩遊戲,開開心心地度過快樂的時光,我們很快就會再見面了。
上幼兒園總要面對分離焦慮的問題,《阿文的小毯子》、《魔法親親》給家長提供了一種積極的入園方式―依戀物。這些小物件對孩子來說,不僅是提供安全的東西,更是他們親密的「朋友」,從心底打消了焦慮的情緒。
隨著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兒童逐漸在原有基本情緒的基礎上,開始細化並出現自尊、自信、嫉妒等高級情緒(自我意識情緒)。在桑達克的圖畫書作品《野獸國》、《廚房之夜狂想曲》、《在那遙遠的地方》「三部曲」中,則揭示了兒童如何掌握各種感覺―氣憤、無聊、恐懼、挫敗以及嫉妒―並設法接受人生的過程。再比如《毛毛兔不會嫉妒》中,提到「當別人擁有那些我想用的東西時,我好嫉妒」,或是《我為什麼討厭ㄋㄟㄋㄟ》中當排行第二的兄弟姐妹降臨的時候,老大的心態變化等,都值得我們好好去考慮。在這些嫉妒情緒反應的相關情境,我們需要讓幼兒先理解這種情境下會產生相應的某些消極情緒,幫助幼兒理解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反應,而無需迴避或者掩蓋。
圖畫書提升兒童情緒管理能力的三階段
●認同,使得幼兒與圖畫書中的任務聯繫在一起
●情緒宣洩,釋放出自己在實際生活中遭遇類似問題時所承受的壓力
●領悟,透過觀察和理解使幼兒可以學習解決自己實際問題的方法
情緒的表達
認識情緒,管理情緒的目的在於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內斂的集體文化使得孩子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情緒表達卻十分重要。情緒表達是特定環境下兒童表達內心感受的重要方式,也是認識他人情緒的重要橋樑。圖畫書可以促進幼兒自我情緒表達能力的發展。
當孩子真的生氣的時候,可以做一鍋《生氣湯》來喝一喝,還可以向那個《野獸國》去走走;高興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請孩子大膽喊出《我愛你》:
「我愛你,長頸鹿阿姨」
「我愛你,幼兒園」
「我愛你,小樹」
「我愛你,小路」
「我愛你,小草」
「我愛你,小花」
……
圖畫書《我愛你》給孩子一個認真了解「我愛你」含義的機遇,幫助孩子認同書中的人、事、物,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原來我可以這樣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事實上,情感的抒發是孩子認識自我世界的鑰匙,也是認識未來世界的大門所在。在《我愛你》這一本看起來傻裡傻氣的圖畫書裡,我們會覺得故事的主角很傻很天真,但當孩子讀完這本書,對著爸爸媽媽說出那句「我愛你」的時候,就變成了真正切入我們內心的語言,讓我們從容地面對孩子的成長,孩子也許還不懂那三個字的真正含義,但是三十四遍的重複足以印刻進他們的身體和血液之內,承載並將愛傳遞下去。
兒童的情緒是多樣的,就如九月的天空一般絢爛多彩,有開心,有難過,有悲傷,也有害怕。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往往受到周圍環境中人、事、物變化的影響,這些重要事件的發生,時時刻刻提醒著父母要關注兒童的情緒變化,充分利用圖畫書故事中豐富的圖像文字來引導孩子認識情緒、走近情緒,探討情緒帶來的後果,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引導孩子將負面的情緒轉化為正面、合理的情緒表達,從而提高情緒管理的能力;而面對孩子積極的情緒表達,作為父母,也應該積極的予以鼓勵。
★怎樣做才是對的呢——圖畫書與兒童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幼兒需要發展的重要能力,研究顯示能管理好自己行為的幼兒在學校中表現得更好,並且更容易與同伴相處。可以做到自我管理的兒童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忍受挫折、控制衝動、遵守規則和達成期望,注意力集中並能接受延遲滿足。如果兒童能自我管理,他們能更有效地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一般而言,自我管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生活自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和行為管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習慣有利於兒童加快入學準備的進程,為進入小學獨立的生活奠定基礎。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亞伯特.班杜拉認為,兒童大部分的學習來自其主動效仿或模仿自己所見所聞的他人言行。圖畫書是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途徑之一,兒童正處在善於模仿他人行為的階段,圖畫書所傳遞的內容能夠提供學習榜樣,而榜樣的行為規範很容易被幼兒模仿學習。圖畫書中良好的行為一旦經常被模仿,將會為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打下基礎,而這樣的生活習慣包括了刷牙、挖鼻屎、如廁、自己穿衣服以及不挑食等。
一、刷牙
孩子愛吃糖卻不願意刷牙,是一件讓爸爸媽媽非常頭疼的事情,對孩子而言,吃糖是快樂的,刷牙是痛苦的,因為刷牙給幼兒帶來了生理上的不舒服感,可是……可是……再不刷牙,就得去看牙醫……《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透過鱷魚看牙醫的有趣故事,告訴小朋友要養成認真刷牙的良好生活習慣,對幼兒進行一次生動的健康教育,試想一下,當孩子面對牙醫的那一刻,他該是如何的害怕,又會不會因為自己不刷牙而後悔呢?
二、挖鼻屎
挖鼻屎,對於成人而言只是一個無聊的話題,甚至許多人會認為討論這個問題非常低俗。但是,且慢,對於幼兒來說,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這些就是孩子成長中遇到的現實問題,也是他們生活經驗的組成部分。如果成人不相信,請聽孩子們的討論,幼兒園小朋友在閱讀討論中時,說到挖鼻屎「吃下去」的問題時,當有孩子說「鼻屎有點鹹」,大家便會哈哈大笑。《公主怎麼挖鼻屎?》重現了兒童的生活經驗,透過故事的展開,讓幼兒能夠在非常幽默詼諧的過程中,了解「怎樣挖鼻屎」,這樣一個看似複雜卻又簡單的問題答案,那就是「懂文明,講衛生」!
三、生活自理
孩子的成長牽繫著一家人的祝福和期待,但很多父母會選擇性地替代孩子,承擔孩子本來應該而且可以獨立去做的事情,比如幫孩子穿衣服,時間久了,孩子自然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可是,孩子一個人穿衣服,真……的……很……難!不信,你瞧瞧那個名叫阿立的小孩吧!《阿立會穿褲子了》,講述愣頭愣腦的阿立從嫌穿衣服麻煩到學習獨立穿衣的事情,簡單而樸實的記錄幼兒自理能力發展的過程,幽默而詼諧的畫面讓「看似不會穿衣服而有些害羞」的感覺蕩然無存,為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除了上述的生活習慣外,有關作息習慣,比如睡眠的圖畫書包括《你睡不著嗎》、《晚安,猩猩》、《晚安,弗朗西斯》、《晚安,小熊》、《當我想睡的時候》;有關飲食習慣的圖畫書比如《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媽媽買綠豆》、《多多什麼都愛吃》;有關洗手的《根本就不髒嘛》、《不洗手的戰爭》;有關洗澡的圖畫書如《我最喜歡洗澡》、《洗澡啦》;有關如廁的圖畫書如《好想上廁所》、《嗯嗯太郎》等,都可以作為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圖書媒介。
情緒管理能力
對於學齡前兒童,轉移注意力是一種很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透過兩種方式實現:第一是離開消極情緒的發生場所;第二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其他活動。比如特蕾西.莫洛尼著的毛毛兔系列情緒管理圖書,上面介紹了許多轉化消極情緒的方法:如「安安靜靜獨自待著,在一個我喜歡的地方」;在《毛毛兔不悲傷》這本書中提到「悲傷的大烏雲來了,我要對自己好一點兒哦!我會去大浴缸裡洗最喜歡的泡泡浴,我還會去草地上聽自己最喜歡的音樂」等,這種方法非常適合中、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易於幼兒掌握和學習。
對於幼兒來說,合理宣洩也是很常用的情緒調控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透過三種方式進行宣洩:第一種是傾訴式的宣洩,即找一位可讓自己傾訴的對象,比如父母、朋友等,傾訴的過程就是宣洩自己消極情緒的過程,如圖畫書《毛毛兔不想生氣》提到:「去和關心你的人說說你這麼生氣,到底是為了什麼」;第二種是自我發洩,包括動作的自我發洩,比如跳一跳,或找個軟墊打一打等。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最好不要強行壓抑幼兒的情緒,要善於疏導,比如給他一個時間和空間,讓他好好哭一哭,等幼兒情緒平靜了再和他溝通,分析產生消極情緒的原因,這樣有利幼兒對消極情緒的調控。
行為管理能力
由於認知發展的局限,幼兒更容易了解結果而非動機,比如當孩子拿到別人家小孩給的食物或者玩具時,他會非常開心,但是如果請他分享的時候,他就會變得非常拘謹。相較命令式的「給她一個」,圖畫書則提供了孩子特別的機會去發現分享的快樂。比如圖畫書《石頭湯》,美國作家強.穆特深知分享的價值,以圖畫故事《石頭湯》描述了和尚們用煮石頭湯的方法,讓村民不知不覺地理解付出才會有回報、付出越多回報越大的道理,以此弘揚樂善好施的力量。
在面對自我的主題中,很多創作者由許多不同人性特質切入故事創作,讓讀者有機會多方面檢視自我,省思自我的優缺點,從而期望自己發揮良善的特質,以更加符合社會道德的規範。故事中的基本人性特質如勇氣、憐憫、體貼、嫉妒、貪婪以及自私等,都在此類圖畫書描寫自我特質的主題範圍內。
如果有一天,孩子遲到了該怎麼辦?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爸爸媽媽們,換作是你,你是否也會千方百計地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來搪塞呢?以撒謊來掩蓋自己的遲到呢?可是除了那句「你要遲到了」或「不要遲到」之類的話,我們還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呢?《遲到的理由》這個故事中的主角小豬,明白了什麼才是解釋遲到的最佳理由:誠實。
孩子在面對誘惑的時候,往往很難抵抗自己內心的渴望。如果周圍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但是前提是請孩子不要動,他肯定會受不了的,但是面對誘惑、抵抗誘惑恰恰又是孩子發展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延遲滿足能力。有一個穿著天藍色裙子的小女孩―《西西》,她在喧囂的人群裡安安靜靜地坐著,不管周圍環境怎樣變化,一直一動也不動。西西怎麼不來玩呢?她是不開心嗎?還是生病了?……直到最後一頁,答案終於揭曉,原來安安靜靜的小西西,是在進行一項偉大的工作―當一位畫家的模特兒。沒錯,做一件事就要百分百投入,哪怕有再多的誘惑!當然,除了西西的靜坐之外,我們還會發現更多的語言來自西西之外的孩子,孩子對朋友的關心和關注,使得他們能夠在西西完成模特兒任務之後迅速地加入遊戲之中,的確,孩子們對友誼的珍視,也是奠定同伴對自己認同的一種重要方式。
《黑米走丟了》中的黑米、《小兔彼得的故事》中的彼得兔,都可說是幼兒的代名詞,他們活潑好動,充滿好奇,但是面對外在誘惑的時候,父母該怎麼教導孩子呢?到底是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還是像風箏一樣時時刻刻牽在手上呢?
孩子是神奇的,因為他們天生樂於探索,所以他們敢於發現我們不能發現的事物;孩子又是脆弱的,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往往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行為,那麼到底是放手還是拴著孩子呢?借助圖畫書的力量,給孩子尋找一些好的榜樣,給孩子尋找一些他喜歡的榜樣,讓他在與圖畫書、與圖畫書中的角色對話和學習中,實現對自我行為的管理。
要想了解圖畫書或者圖畫書的世界,首先需要親自一本一本地閱讀圖畫書。然後去為孩子們讀圖畫書。更確切地說,你如果不與孩子一起欣賞圖畫書的世界,就很難理解圖畫書,無法了解圖畫書對兒童意味著什麼,選擇圖畫書的關鍵還是在於看了多少,所以鼓勵爸爸媽媽多去圖書館借閱圖畫書,也請帶著孩子一起去借閱,因為孩子的視角往往是我們難以理解的,忽視孩子們的反應,便不能判斷圖畫書的價值,而僅憑孩子們的反應也不足以作出價值判斷。真正優秀的圖畫書的經典價值、客觀價值是在以孩子們的反應為基礎,形成的成人確切判斷,以及成人和孩子在長年累月共同讀書的過程中得以界定的。
我們成年的時代很長,而兒童時代很短,瞬間就過去了,所以兒童時代的經驗,遠不及成人時代那麼重要。然而,兒童時代是濃厚的感受性的形成期,非常容易受影響,並且正是因為時間短,所以他們相對於成人,更不能接受平庸之作,在這方面浪費時間。兒童時代的印象是持久的,並且這些印象積累起來,就成了他們長大成人表現出的人格類型,如此說來,正如諺語所言,兒童是成人之父。因此,我們對兒童從讀書中接受的印象,怎能抱著漠不關心的態度呢?誠如著名兒童文學家蘇珊.恩傑曾說,孩子所聽的故事,和所說的故事,決定了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兒童從圖畫書可學習到哪些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情緒管理能力
●行為管理能力
2
幫助兒童建立自我成長機制的圖畫書閱讀
張義賓
自我發展是孩子實現自我成長、建立友誼並發展社會交往能力的起點。當孩子進入到3~6歲的階段,隨著他對周圍環境的人、事、物探索的增加,各種矛盾層出不窮:孩子們會突然間發脾氣,把玩具丟得到處都是;一會兒把蠟筆塗到客廳的牆上;一會兒會跑去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有時候他跑回家找你哭訴在幼兒園各種被欺負的狀況;有時候,他們會因為寵物走失而變得落寞,會因為家人的離去而變得傷心不已;他們也會突然之間什麼話都不願意講,靜靜地待在角落……
孩子到底怎麼了呢?爸爸媽媽們...
推薦序
推薦序1
親子共讀,為孩子的社會學習奠基
凱薩琳.斯諾 Catherine Snow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
國際著名兒童語言與閱讀發展教育權威專家
美國教育學會前會長
大量研究顯示,即使孩子已經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但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卻不容忽視。親子共讀能激發孩子對書籍的喜愛,能讓孩子在與成人建立親密互動關係時,發展讀寫能力。閱讀大大拓展了兒童人際關係的世界,讓孩子有機會在安全的情境下,學習建立友誼、解決衝突和問題;不僅如此,大量的研究還提供了豐富的證據:閱讀能夠促進兒童的語言能力——詞彙、語法的正確使用,說故事以及解釋事物的能力。和成人一起閱讀,兒童能有機會獲得知識,去理解人們的行為、了解身邊的世界、明白事物運行的規律、知道人們應該如何表現得體。書籍的主題和內容,延伸了兒童好奇心的領域,大幅度地提供了很多藉由閱讀才能學習到的知識。
親子共讀強調了一個容易被人們遺忘的事實:讀寫的學習,本質上是一種社會行為。我們可能會認為,優秀的閱讀者是那些蜷縮在角落裡,與一本書獨處的人。確實,很多閱讀者經常會這麼做,但那些最優秀的閱讀者,通常把讀書看作一次對話的機會——與作者對話,或者與作者描繪、創作的角色對話。最好的閱讀者不僅僅閱讀書籍,他們更審視書籍。我們並不是為了相信我們所讀到的書籍中描述的一切而學習閱讀,實際上,我們閱讀的目的,正是為了批判、評價和質疑小說家們設置場景的可靠性,質疑記者們陳述事實的準確性,這些質疑、求證、批判和評價的過程,正是親子共讀的重現。家長提出問題——這是什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猜猜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覺得他為什麼在哭……這些問題能促進孩子們對圖畫書的理解,形成互動式的閱讀,很快的,孩子便開始能自己講述故事,甚至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年幼的孩子在與成人的親子共讀中,了解了一個深刻的真理:「閱讀」的核心本質是一種社會交換。
親子共讀時的社會性互動,是為解決閱讀理解中最具挑戰性的任務——從書本中獲得學習的能力,
做好了鋪墊。在今天這個複雜、全球化、資訊爆炸的世界裡,我們所知道的絕大多數知識都來自閱讀,在一個更簡單的世界裡,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哪些東西是需要知道的,並向他們展示生存所必需的能力,而身處如今的世界,這麼做已經無法滿足學習的需求。為此,我們要確保孩子掌握了足夠的閱讀能力,能從閱讀中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一種互動的形式來處理文本,準確地說,就是那些高品質的親子閱讀中,成人可以使用的策略:家長在與孩子一起大聲朗讀之後,向孩子提問以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鼓勵孩子去猜測和預測故事,主動引發孩子的評價和預估。甚至對於剛剛開始學習詞彙或中文字的低齡兒童,親子共讀也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深刻、複雜的內容。
(本文原文為英文,由教育學博士、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陳思翻譯)
推薦序2
早期閱讀教育的價值與實踐
葉嘉青
臺灣師範大學講師
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讀寫能力的學習對孩子的發展與成就具有直接且絕對性的影響,而孩子學習的過程從一出生接觸到語言、文字、書籍及故事就開始持續地進行。由於孩子的讀寫能力扎根在家庭中,並延伸擴展到學校、社區等的大環境裡,因此身為孩子的照顧者,包括父母與老師必須了解早期閱讀的價值與實踐方式。
很欣喜致力於早期閱讀研究與推廣的天衛文化及愛閱公益基金會共同促成《閱讀點亮人生:3〜6歲兒童早期閱讀教育》中文繁體版的出版。這是一本奠基在學術研究,兼具實用性的早期閱讀指導書籍。由周兢老師主編,集結了專家團隊,以系統化及深入淺出的方式將早期閱讀教育介紹給讀者,不論父母、幼教工作者或閱讀推廣人都能夠從中得到所需的知識及技巧。
全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由周兢老師從閱讀與幼兒發展的關係,以及如何透過閱讀開發幼兒的潛能與各項感官能力開始談起。接下來第二章由張義賓老師探討如何運用圖畫書幫助孩子認識與管理自己,並由鄭荔老師接棒,在第三章中擴大到從閱讀與社會人際關係的建立及互動方面做探討,幫助孩子透過閱讀成為健康的「社會人」。針對目前網際網路發達,孩子獲得資訊及閱讀型態的改變,造成科學性的知識學習成為熱門的議題,王津老師也在第四章中提出了善用知識類圖畫書帶領孩子擁抱世界的做法。最後三章分別由高曉妹老師、李林慧老師及劉寶根老師彙整出閱讀的指導策略,具體清晰地列舉出如何支持孩子的獨立性閱讀、促進孩子的閱讀理解力,以及提升孩子的讀寫能力。
這本書是以一種理解性的哲學架構來介紹3〜6歲兒童早期閱讀教育,主張孩子是基於好奇的本性,想了解世界並與其溝通而驅使自己去學習語言及閱讀。因此,以孩子為中心的閱讀,應該提供給他們與每天生活經驗相關的閱讀教育,包括:提問活動、分享閱讀與寫作/塗鴉活動、獨立閱讀活動、獨立寫作/塗鴉活動,以及放聲朗讀與回應活動。閱讀《閱讀點亮人生:3〜6歲兒童早期閱讀教育》能夠提升父母、幼教工作者及閱讀推廣人對於早期閱讀的視野與觀點,當在實際應用時,也可將其作為方便查閱及參考的指南。孩子的語言、讀寫能力及對文學的喜愛受到幼兒時期照顧者極大的影響,唯有父母、老師及閱讀推廣人都能了解孩子早期閱讀的重要性及方法,並且願意付諸實踐及彼此合作,方能提供孩子全方位的閱讀學習,並使他們成為終身的愛閱者。
推薦序1
親子共讀,為孩子的社會學習奠基
凱薩琳.斯諾 Catherine Snow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
國際著名兒童語言與閱讀發展教育權威專家
美國教育學會前會長
大量研究顯示,即使孩子已經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但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卻不容忽視。親子共讀能激發孩子對書籍的喜愛,能讓孩子在與成人建立親密互動關係時,發展讀寫能力。閱讀大大拓展了兒童人際關係的世界,讓孩子有機會在安全的情境下,學習建立友誼、解決衝突和問題;不僅如此,大量的研究還提供了豐富的證據:閱讀能夠促進兒童的語言能力——詞彙、語法的正確使...
目錄
推薦序 親子共讀,為孩子的社會學習奠基/凱薩琳.斯諾 4
推薦序 早期閱讀教育的價值與實踐/葉嘉青 6
chapter 1 在早期閱讀中促進兒童的閱讀能力發展/周兢
認識早期兒童的「閱讀腦」 12
理解早期兒童的「閱讀眼」 16
增強早期兒童的「閱讀耳」 22
培育早期兒童的「閱讀手」 26
chapter 2 幫助兒童建立自我成長機制的圖畫書閱讀/張義賓
圖畫書與兒童的自我成長機制 36
告訴我「我是誰」——圖畫書與兒童的自我認知 41
誰能了解我的悲與喜——圖畫書與兒童的情緒管理 46
怎樣做才是對的呢——圖畫書與兒童的自我管理 53
chapter 3 幫助兒童建構社會關係的圖畫書閱讀/鄭茘
圖畫書與兒童社會性成長 62
圖畫書與兒童親子關係建設 70
圖畫書與兒童同伴關係建構 76
讓孩子在閱讀中發現與成長 81
chapter 4 建構兒童認識世界彩虹橋的圖畫書閱讀/王津
兒童從科學知識類圖畫書走向認識世界 90
科學知識類圖畫書的理解需要關注哪些要點 97
如何選擇與指導幼兒閱讀科學知識類圖畫書 100
chapter 5 支持兒童自主閱讀能力成長的指導策略/高曉妹
3〜6歲兒童自主閱讀能力的基本內涵 110
兒童自主閱讀能力培育的指導原則 116
支持兒童自主閱讀能力成長的指導策略 121
chapter 6 拓展兒童閱讀理解過程的指導策略/李林慧
正確看待學齡前兒童的閱讀過程 138
在共讀中支持兒童圖畫書的理解過程 143
讓孩子在閱讀中拓展理解內容經驗 151
chapter 7 提高兒童早期讀寫能力的指導策略/劉寶根
在閱讀圖畫書過程中學習早期讀寫 160
兒童早期讀寫能力發展的階段和特點 167
促進兒童早期讀寫能力發展的指導策略 174
後記 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周兢 184
附錄 參考文獻 185
附錄 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閱芽計畫」介紹 191
附錄 3~6歲學齡前幼兒讀物參考書單 194
推薦序 親子共讀,為孩子的社會學習奠基/凱薩琳.斯諾 4
推薦序 早期閱讀教育的價值與實踐/葉嘉青 6
chapter 1 在早期閱讀中促進兒童的閱讀能力發展/周兢
認識早期兒童的「閱讀腦」 12
理解早期兒童的「閱讀眼」 16
增強早期兒童的「閱讀耳」 22
培育早期兒童的「閱讀手」 26
chapter 2 幫助兒童建立自我成長機制的圖畫書閱讀/張義賓
圖畫書與兒童的自我成長機制 36
告訴我「我是誰」——圖畫書與兒童的自我認知 41
誰能了解我的悲與喜——圖畫書與兒童的情緒管理 46
怎樣做才是對的呢——圖畫書與兒童的自我管...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