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500萬冊暢銷書《黃帝內經.養生智慧》後,北京中醫藥大學名教授曲黎敏教授進一步傳授你:
★中醫望聞問切的訣竅,幫助你及早察覺病徵,從四層面、六字訣防患未然。
★中醫順應五行調理五臟、養六腑固五臟的方法,充分發揮人體自療能力。
身體的健康,主要建立在五臟六腑的和諧之上!
五行木火土金水,對應五臟肝心脾肺腎,中醫自古講究五行,但五行並非字面上看到的物質元素,而是指體內主要臟器運行的方式。運行得順暢,人自然就健康,但究竟該如何調理五行?
五行即五氣,風熱溼躁寒;五氣即五方,東南中西北。順應五方,調理五氣,則五行運作正常,便可保五臟強健。
除了五行順暢,五臟更少不了六腑,六腑是五臟的基礎,若六腑虛弱,五臟就如無米之炊,所以六腑強健才能讓五臟獲得需要的養分。
中醫的智慧在於養生,養生的智慧在於與大自然調和,順應氣候、地域的特性調節生活習慣及飲食等,激發人體自療的能力,無藥無醫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黃帝內經》是一本奇異的醫書,它不像西醫書籍那樣總是生理、病理及外行人根本看不懂的數據和指稱,它恰恰談的都是我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事物,比如東南西本、春夏秋冬……」――曲黎敏
作者簡介:
曲黎敏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天人醫易中醫藥研究院院長。曲黎敏教授先後獲得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碩士學位,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精通文字學、傳統醫學等。
多年來,曲黎敏教授一直致力於中醫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推廣,多次應邀前往北大、清華、浙大、復旦等著名高校以及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天津電視臺等講解「從頭到腳說健康」、「從字到人」、「胎育智慧」等專題內容。
曲黎敏教授的演講深入淺出,內容廣博,使觀眾、讀者於綿綿細語之中既能領略到傳統文化的智慧與魅力,又能參悟到大道至簡、真切實用的養生智慧。
章節試閱
二、壽限與養生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佈的「2009年世界衛生統計」顯示,全球人類的平均壽命是71歲。日本人的平均壽命是83歲,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如果按性別來分,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歲,也居世界第一。
中國古代認為人的壽命應該是「上壽百二十,中壽百歲,下壽八十」,用這種觀點來說,人應該活到的最高夀限,實際上是120歲。現代科技對人類自然年齡有三種推算,一種是「自然係數」學說:用生長期乘以壽命係數,約為125歲;另外兩種是「細胞分裂學說」和「性成熟期」學說,這兩者都認為人的正常壽限應該是120~140歲。
人為什麼活不到天年?
為什麼在天地之間,所有的動物都可以活到自己的自然壽限,而只有人活不到,原因何在?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站立起來了。人的直立導致了人的呼吸方式和運動姿勢以及消化功能各方面的變化。
原因之一:人的呼吸方式發生了改變
除了人以外,動物均是腹式呼吸,因為動物都是趴著的。其實,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躺著和站著時呼吸方式是不一樣的。動物採取爬的姿態,導致了它們以腹式呼吸為主。腹式呼吸的優點就是可以充分發揮肺細胞的功能,增加肺活量。
而人類只有在胎兒期和嬰兒期是以腹式呼吸為主的。人自從學會走路,就從腹式呼吸轉變為胸式呼吸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胸式呼吸導致人體大部分的肺細胞長期閒置不用,減少了肺的活性。這是人活不到自然壽限的一個原因。
中醫講一呼一吸叫作「息」,「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人的一生,「息」基本上是一個定數。那麼什麼是「息」呢?「息」上是自,是鼻子的象形字,下面是心,所以息指鼻子與心的關聯,是裡氣與外氣的交通能力。現在很多人只能呼吸到胸口,吸不到丹田了,就會有胸悶氣短的問題,嚴重的就會腎不納氣,甚至哮喘。
中國的道教醫學試圖用胎息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所謂胎息,就是儘量把口鼻呼吸轉為腹式呼吸。比如我們現在認為,呼吸就是喘氣,但是道教醫學對呼吸有嚴格要求,認為鼻子是用來吸清氣的,嘴巴是用來吐濁氣的。在這一呼一吐之間,有一個標準,叫作「綿綿若存」,即放一根羽毛在前面,吸氣時不可以讓羽毛吸到鼻孔裡,呼氣時也不能讓這根羽毛動,這是一種很沉緩的呼吸法。
後來道教在胎息方面,還有一些具體的方法,比如說行氣、吐氣的方法,還有存思、守竅等。中國也有少林易筋經、太極拳等,都講究「以形領氣」,就是通過擺一定的姿勢來改變呼吸方式。
現在有些人認為要用意念去引導呼吸,但是這種方式容易打亂人的氣機。我們是普通人,不見得非要去練腹式呼吸,但是可以通過鍛煉的方式,來增加自己膈肌的力量。
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
項目胸式呼吸腹式呼吸
使用者人會走路後,就從腹式呼吸轉變為胸式呼吸①動物以腹式呼吸為主
②人在胎兒期和嬰兒期,以腹式呼吸為主
說明導致人大部分的肺細胞長期閒置不用,減少肺的活性可以充分發揮肺細胞的功能,增加膈肌的力量
原因之二:人的運動姿勢發生改變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患心腦血管病?這和人的一個姿勢有關,就是人的站立。由於人的直立姿勢使大腦極容易缺血、缺氧,所以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1)在行走坐臥中養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人用直立的運動代替爬行,使得身體的一個部位負荷過大,這個部位就是脊柱。所以現代醫學中,有一些人就試圖通過調整脊柱來治病。比如人若感到胸悶、頸椎不舒服,有可能是和脊柱、頸椎錯位有關;而這種不舒服會導致手腳的指尖麻木。
中國養生法強調,人應該從行走坐臥當中去養生,就是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站的時候一定要找到身體的中軸線,使它不偏移,就是從天門到地戶、從百會到會陰的這條中軸線不偏移,那麼人體的氣機基本上就是順暢的。
(2)痔瘡的家庭治療法——趴、躺、爬、蹲
還有「十人九痔」的現象也和人的站立姿勢有關。動物很少患痔瘡,而在人身上就會經常出現痔瘡,這實際上是和動物的直腸不會受到很多壓迫有關,而人的直立和長期的坐姿會造成直腸壓迫感。
面對痔瘡,如何解決?比如在家裡可以經常保持趴著、躺著或者爬的姿勢。爬的姿勢是很重要的,如果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爬得好,他整個身體的協調性就會很好。另外,也可以經常蹲下,就像蹲著用抹布擦地的姿勢一樣,痔瘡也會有所改善。
(3)為什麼現在「足療」這麼熱門?
為什麼現在「足療」這麼熱門?其實,這也和人的直立有關,因為站立姿勢會對腳腕造成傷害。我們的足部每天承受的壓力是超出我們想像的,而且足部有六十多個穴位,它需要一定的休養生息。
(4)導引術——緩解心臟壓力的簡易法
由於站立的姿勢使得人的心臟壓力變大,相對於爬行姿態的心臟狀態,它只會產生一些微小的運動,從而導致心臟的功能減退。針對這種情況,中國傳統醫學基本上是採取導引的方法。導引術有幾大好處,它可以調節人的氣血,可以消化水穀(食物),還可以祛風邪、長氣血。如果人掌握了某一個導引術,比如24節氣導引,或者是學學「易筋經」,練練八段錦,對人的身體都有益處。關於導引術,我在《從頭到腳說健康2》中做了大量的講述。
(5)日常家用養生法——叩齒、蹬足、鳴天鼓
對於老百姓來說,導引術還是比較陌生的。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幾個很簡便的方法可以用。
叩齒:比如剛剛睡醒時,就可以採取「叩齒」的方法。叩齒就是敲擊牙齒,可以強腎,使腎和膀胱的氣化功能增強。叩齒可以使唾液增多,然後慢慢地咽下這些唾液,一口分36次咽下,剛開始可能很難做到,但是如果每天堅持去做,對身體會有很大的幫助。
蹬足:睡覺之前,可以抻拉膀胱經,就是你要蹬足,即腳尖向內收,使勁抻拉你的腳後跟。因為足跟走的是膀胱經和腎經,所以經常抻拉這兩條經脈,可以預防衰老。
鳴天鼓:最關鍵的一個方法是「亥寢鳴天鼓」(亥時是指晚上九點到十一點),就是夜裡要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鳴天鼓。如何鳴天鼓?就是敲打後腦勺,用兩手的掌心,也就是勞宮穴,捂住耳門,即兩耳孔,用後面的食指和中指敲打,可以敲36下或者72下。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功能發生改變
人活不到自然壽限和消化功能的改變是有關係的。人和動物相比,人的消化功能現在處在一種極度萎縮的狀態,比如動物可以吞食食物,而人的吞食能力已經很弱了,這極易導致現代人的一些所謂的「代謝病」。
中醫一向以脾胃為本,在過去的道教醫學裡,是用吃丹藥的方法來增強人的消化功能的。現在我建議大家,只要好好吃飯就可以,不過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因為我們講過,人之所以活下來,是靠每天調一點點元氣,而調元氣的東西是鹽,如果吃得太鹹,就會過多地調動元氣,過猶不及。如果保持清淡,又能夠合理飲食,對我們的消化系統就很好。
比如春天,一定要多吃主食。如果家裡有老人,而且有老病根,一般不能讓他們吃新糧食,因為新糧食生機太旺,容易把老人的老病勾出來,因此最好吃陳糧。夏天的時候不吃冷飲,多吃一些溫熱的東西,秋天可以吃一些醬,冬天可以略微飲一些酒,這些對我們的消化功能都非常有益處。
原因之四:人的迴圈功能發生改變
人的迴圈功能發生改變,也會使人活不到自然的壽限。如今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已經很難去感受什麼叫春夏秋冬。我們夏天用空調,冬天用暖氣,人的微循環系統就會慢慢變弱,會越來越不適應外面的氣候。這也會造成人體的一些變化,比如說心血管會極容易硬化,以至於縮短壽命。
原因之五:情志因素
人是有情志的動物,人的情緒變化多端,也會造成人活不到自然的壽限。有的人情緒經常陰晴不定,有的人甚至會「大戚而亡」。過去認為只有大人才會有情志的問題,其實現在很多小孩子也會有情志、心理問題,比如會有過度壓抑的問題,這都是由於欲望所造成的。
就是以上五種因素,造成人現在很難活到天年(自然壽限)。
為什麼人活不到天年
壽命縮減的原因為什麼很難活到天年?
呼吸方式改變胸式呼吸,導致人體大部分的肺細胞長期閒置不用,減少肺的活性
運動姿勢改變人的直立姿勢,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痔瘡、腳腕受傷等問題
消化功能改變吞食能力已經變弱,極易導致現代人的「代謝病」
迴圈功能改變微循環系統慢慢變弱,會越來越不適應外面的氣候
情志因素人的情緒變化多端,也會造成人活不到自然壽限
《黃帝內經》對人天年的描述
《黃帝內經》中有關於人的生命週期的一些說法,具體闡述了人在人生的某個特定階段血氣和行為的某種關聯性。
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跑)。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快走)。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踈,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髒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衰老,是人的陽氣的衰落,《靈樞•天年》講衰老跟年齡的關係十分密切。人就從小孩時的好跑,再到後來的好走、好步、好坐、好臥、言善誤,這說明衰老首先是從腳下不靈便開始的,一直往上,這是氣的停滯,氣停滯在哪,人的衰老就到與之相應的年齡相關。比如看一個人坐時老喜歡靠背,陽氣就衰到背了,在往上走了,該人的生理年齡實際已大於40歲了。
10歲:氣血在根部,臟器剛穩定下來
「人生十歲,五臟始定」。少年時期,人體的臟器剛剛穩定下來,這個時候人的「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此時少年陽氣充足,從丹田生髮可達四末,因此腳部陽氣也充足,所以小孩子喜歡跑,而且是跑跑跳跳。
20歲:氣血旺盛,長肌肉,喜歡快走
20歲時,人「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趨」是快走的意思。即20歲的時候人的血氣開始旺盛,並且長肌肉,喜歡快走。
30歲:五臟六腑安定,肌肉生長達到頂點
30歲時,人「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人30歲的時候,身體五臟六腑基本都已安定下來了,肌肉的生髮和生長都已經達到了頂點,這個時候人就喜歡大踏步地走路了。
40歲:器官開始衰退,愛坐不愛動
40歲時,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故好坐」。即人40歲的時候,人的身體各個器官都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肌膚腠理都開始出現了變化,開始出現衰退的跡象。比如「榮華頹落」,「榮華」指面色,即人的面色也不像年輕的時候那麼紅潤光澤了;人的頭髮也開始變白,開始喜歡坐著,不太願意活動。
古人說,「久坐濕地傷腎」,人總坐在一個地方不活動的話,也會慢慢地耗散元氣。不活動了還會耗散元氣,有這種事情嗎?會有的,因為人不太活動,濕氣就偏重,濕氣如果偏重,身體中的寒邪之氣就會化不開、帶不走,總在身體裡淤積。這樣會造成經脈不通暢,人體就會多調元氣上來,把寒邪破掉。從這個角度來講,人最起碼從40歲開始就應該注重養生的問題了。
我建議大家在這個年紀要多活動,讓自己的氣血充分地運化起來,增強自己的代謝,把濕氣帶走。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大家經常會發現人到了40歲以後,體態各方面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實際上這和人身上的氣血有關,也和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比如不愛運動有關。
50歲:氣機減弱,肝氣衰退、眼花
50歲時,人「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即人的生髮之機已經開始衰退了。《上古天真論》曾經說過:人一般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生機已經很弱。這時大概陽氣衰退在背了,所以人不僅好坐著,而且好靠著。
比如老年人得病,吃藥就得吃很長時間,因為他的整個氣機減弱,生髮能力極度衰退,只能靠不斷吃藥來慢慢恢復自己的臟腑功能,帶走一些疾病。此時,人眼睛也開始花了,有一種說法,叫「花不花四十八」,即人到了48歲左右,眼睛就開始花了。眼睛花這個象,實際就是肝氣衰退的象。
60歲:氣血不足,思維減退,喜歡躺著
60歲時,人「心氣始衰,苦憂悲,氣血懈惰,故好臥」。60歲時,人想問題就很難想得周全了,因為只有心氣很旺時,人的思維才能夠敏捷;心氣不足,思維能力就會減退。這個時候人的情緒上也會出現一些不穩定的狀態,人身體的氣血也是處在一種相對停滯的狀態,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就總喜歡躺著。
70歲:脾胃虛弱,皮膚乾枯
70歲時,人「脾氣虛,皮膚枯」。即人的後天脾胃已經很虛弱了,脾胃一弱,吃得就少,變化出來的水穀精微就少,氣血能夠往外帶動的能量也會降低,皮膚腠理得到的氣血和精華也就少了很多,皮膚就會乾枯。
80歲:肺氣衰敗,說話不清楚
80歲時,人「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即人輸布全身氣血的功能開始減退,會出現魂魄分離的象,導致說話經常說不清楚,或說顛倒話,或像中醫裡所說的是「譫語」一樣,一句話沒完沒了總在說,這些都是人80歲時肺氣衰敗的象。
90歲:腎氣衰敗,四髒跟著空虛
90歲時,人「腎氣焦,四髒經脈空虛」。即人的腎氣開始衰敗,其餘四髒也都跟著空虛了。人在生命當中,大家一定要記住,只要腎氣一衰,人的全身氣血都會衰。而腎精又是從中焦脾胃來的,中焦脾胃一衰,人全身肯定開始虛弱,這裡邊都是有一定相關性的。
100歲(將死時):五臟六腑很虛弱,魂魄全都分離
100歲時,人「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這裡的「百歲」實際指的是人的一種「將亡之象」,就是人要死的時候,五臟六腑會很虛弱,魂魄全都分離,思維能力、想像力全都沒有了。
以上說明,我們可以看出人體的行為、思維和臟腑都是由氣血和陽氣來支撐的,如果陽氣不足,氣血缺失,就會造成身體的衰敗和衰亡。
二、壽限與養生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佈的「2009年世界衛生統計」顯示,全球人類的平均壽命是71歲。日本人的平均壽命是83歲,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如果按性別來分,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歲,也居世界第一。
中國古代認為人的壽命應該是「上壽百二十,中壽百歲,下壽八十」,用這種觀點來說,人應該活到的最高夀限,實際上是120歲。現代科技對人類自然年齡有三種推算,一種是「自然係數」學說:用生長期乘以壽命係數,約為125歲;另外兩種是「細胞分裂學說」和「性成熟期」學說,這兩者都認為人的正常壽限...
作者序
從人體的智慧感受生命的智慧
西方「人類潛能運動」的研究者指出:現階段的人類心靈狀態並不是終極狀態,日常意識層次只不過是一種有局限的層次。因此,人類需要改變意識狀態,發掘人類潛能。
於是他們對人類進行種種實驗,用化學藥品、電子儀器或者東方人的禪宗、氣功、瑜伽術、冥想術等,去改變人的意識形態,希望能把人腦中未被充分利用的潛能以及其他從未被開發過的心靈資源發掘出來。如果大家認為這一切只和我們的意識形態相關,而拒絕對我們的肉體進行重新認識,則是進入了一個新的誤區。我們只有在幾個重要的觀念上先有重大的轉變,才能在生命現象、生命意義的認知方面有新的突破。
現代「克隆」技術作為20世紀末最有影響力的技術變革之一,已讓我們感受到了關於生命概念前所未有的震撼:動物或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可以獨立生殖成一個動物或一個人的全體,也就是說,每一個細胞都具有動物或人的全部智慧和才能。千百年前釋迦牟尼佛說的「億萬我身」已不再是天方夜譚,孫悟空的七十二變身也不再是神話,而是我們的生命可以真實經歷的某個簡單的事實。
人體,開放的系統
人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它、感觸它、參透它千百年來的進化。它不應僅僅是一種功能,而應是造化的精品,是充滿意義和力量、高貴和富於詩意的生命器官。
在這一點上,中國古代醫學的「藏器說」(「藏」通「髒」)就遠比西方的「器官說」更符合造化的意志和人性。中醫學固有的特性,使它既不能用已有的西方科學史著作來證明自己,也不能憑藉已有的中醫學文獻來拔高自己。它于生命科學的意義就如一直被埋沒的珍珠,直到20世紀西方穩態學說的出現,才使得中西醫的對話有了一個新的起點。因為中醫和西醫都是對生命、生命體的自組織以及該組織非線性性質的簡述,是在講一個活躍的生命體在這個世界中的所需、所能,是在講它的生與死的界限——穩態的保持就是健康,而破裂即死亡。這二者都是關於生命的學說。
在這個富於人性的學說中,人體這個系統是開放的,它和外界進行著自由的交換,在活動的磨損和裂解中不斷地解體,同時又不斷地重建、修復。例如,心不再僅僅是一個泵。中醫講「心為君、為火」,它的尊嚴和熱情也是支持這個生命體活下去的必要性。它還是愛和勇氣的象徵。當強大的破壞性的因素出現時,心可以通過自身激發出的一種活力去抵消或修復這種障礙。如果「心」放棄或厭倦這王者之威,那麼生命內部的自我調整裝置就會鬆懈、瓦解。
生命是有智慧的
關於疾病,同樣有許多觀念,需要我們去改變。一般認為,疾病意味著一種失調,意味著痛苦,意味著細胞不能再生或修復。人們可以利用顯微鏡及其他更精密的儀器來觀察那些細菌對我們人體的損害和破壞,但它們無法探究我們內心的恐懼與欲望。而這些,正是疾病產生的不可見因素。
在原始年代,當細菌還不是人類機體最主要的敵人時,欲望與恐懼就已經存在並威脅或推動我們人類自身的生存發展了。至今,它們依然強大,甚至致命。比如,憤怒或恐懼會使我們呼吸加深,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液分佈從胃腸移向心臟、中樞神經系統和肌肉,消化道的各種活動過程中止,肝釋放出糖,脾收縮並放出濃縮在脾內的血細胞,並從腎上腺髓質分泌出腎上腺素……
這是一場全方位的生與死的搏鬥,瞬間釋放的能量和機體的精巧安排,既顯示了我們生命體的完善性,也顯示了它的智慧性。如果我們能有效地預見並發揮因為各種情緒和欲望所引發的能量,我們對身體機能的支配作用也許會得到大大的加強。
人體有天然的治癒力
治療學在20世紀之初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當偉大的佛洛德在他那間擺滿了藝術品的辦公室裡為他人診病時,我們發現疾病可以用意象來治癒。由此,精神分析成了20世紀一場空前的運動,成了一個奇跡。
在遠古,醫者先驅曾提到「天然的治癒力」,即傷後的修復和病後的康復在相當程度上不用依賴醫生的治療而得以進行。中醫裡也有「有病不治,常得中醫」這樣的話,說的就是與其讓庸醫診治,不如等待身體自愈,反而更符合醫理。
「天然的治癒力」的現代解釋則是,人體內部有自我修復的獨特機制。人體器官如心臟、橫膈等擁有的潛在能量十分豐富,遠遠超過正常生命活動的需要。軀體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護自己並且有自愈的能力。
於是,一種新的治療學產生了。病人同醫生一起介入到治療活動中,醫生熟知軀體的自我調節以及自我修復的可能性與局限性,並給病人以指導和勇氣上的鼓勵;而作為病人,應該認識到自己體內潛藏著巨大的能量。
當我們想到那些時刻準備著為機體利益而工作的力量就在我們機體自身時,我們就可以丟掉為管理肉體工務而操心的枷鎖,並從奴隸狀態下解放出來,去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與珍奇。健康更不再是一種追求,而是我們生存的實在。
我的《〈黃帝內經〉養生智慧》剛一出版,即登上了全國各大書城的暢銷書排行榜,博得了很多讀者的厚愛,讓我備感惶恐。這本《〈黃帝內經〉生命智慧》,在前一本書的基礎上更多地加入了我對人體臟器常識、人體智慧的解讀,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中真正學習到中醫與養生的智慧,同時也讓大家明白:我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經典,自有讓人反反復複閱讀和思考的價值;而學習中醫,也不是讀幾本書那麼簡單,必須是在體悟生命、認識自我、認識自然的實踐中完成的對人體智慧乃至生命智慧的認知。
曲黎敏
二○○八年六月
從人體的智慧感受生命的智慧
西方「人類潛能運動」的研究者指出:現階段的人類心靈狀態並不是終極狀態,日常意識層次只不過是一種有局限的層次。因此,人類需要改變意識狀態,發掘人類潛能。
於是他們對人類進行種種實驗,用化學藥品、電子儀器或者東方人的禪宗、氣功、瑜伽術、冥想術等,去改變人的意識形態,希望能把人腦中未被充分利用的潛能以及其他從未被開發過的心靈資源發掘出來。如果大家認為這一切只和我們的意識形態相關,而拒絕對我們的肉體進行重新認識,則是進入了一個新的誤區。我們只有在幾個重要的觀念上先有重大的...
目錄
再版序 重新發現《黃帝內經》
自序 從人體的智慧感受生命的智慧
序 有思想,才更久遠
第一篇 中醫養生觀——老祖宗的神奇智慧
第一章 什麼是中醫
一 中醫使生命長生
二 中醫是對生命的「心悟」與「心法」
第二章 中醫是如何看病的
一 神醫傳奇——扁鵲使虢太子起死回生
二 中醫看病之「望」
三 中醫看病之「聞」
四 中醫看病之「問」
五 中醫看病之「切」
六 生病的四個層次與中醫對治法
第三章 人生智慧與養生智慧
一 扁鵲的醫術傳奇與境界
二 壽限與養生
三 人生的道德修養與養生
第四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養生的四個方面
一 養性情
二 養睡眠
三 養居處
四 養房事
第二篇 身體大奧秘——解讀五臟六腑的身體智慧
第一章 五臟與中醫意象思維
一 中醫五臟和西醫五臟的不同
二 什麼是五行
三 人體五臟之象
第二章 《靈蘭秘典論》的五臟解讀
一 《靈蘭秘典論》解析五臟六腑
二 心為君主之官(心是君主)
三 肺為相傅之官(肺是宰相)
四 肝為將軍之官(肝是將軍)
五 脾為諫議之官(肝是諫官)
六 腎為作強之官(腎是大力士)
七 膻中為君使之官(膻中是宦官)
第三章 不可輕視的六腑——六腑比五臟重要
一 五臟和六腑的區別
二 膽為中正之官(身體裡的包青天)
三 胃為倉廩之官(管理穀倉)
四 小腸為受盛之官(國稅局)
五 大腸為傳道之官(道路運輸調度)
六 三焦為決瀆之官(治水)
七 膀胱為州都之官(儲水)
附錄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
再版序 重新發現《黃帝內經》
自序 從人體的智慧感受生命的智慧
序 有思想,才更久遠
第一篇 中醫養生觀——老祖宗的神奇智慧
第一章 什麼是中醫
一 中醫使生命長生
二 中醫是對生命的「心悟」與「心法」
第二章 中醫是如何看病的
一 神醫傳奇——扁鵲使虢太子起死回生
二 中醫看病之「望」
三 中醫看病之「聞」
四 中醫看病之「問」
五 中醫看病之「切」
六 生病的四個層次與中醫對治法
第三章 人生智慧與養生智慧
一 扁鵲的醫術傳奇與境界
二 壽限與養生
三 人生的道德修養與養生
第四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養生的四...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