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早日本人的生活這麼有趣!
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特別收錄約500張超精美插畫,帶你深入了解日本庶民文化!
日本家庭常見的矮圓桌「卓袱台」,竟然跟移居長崎的中國人有關?
「飯櫃」不但是飯的保溫容器,用舊了還可以拿來裝「嬰兒」?
蚊帳不稀奇,「蠅帳」才是明治到昭和中期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必備物品?
伊勢神宮舉行祭神儀式時用來取火的「舞錐」,原來是古代的打火機?
台灣常見的𥴊仔店、烤地瓜和爆米香,其實都是受到日本的影響?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使用到各式各樣的「道具」,而從這些杯碗瓢盆、生活什物中,不僅反映了時代變遷的軌跡和歷史文化的縮影,更凝聚了前人無處不在的智慧與巧思。
本書即透過充滿「古早味」的有趣道具,從飲食道具、廚房道具、生活道具,到通訊、交通道具乃至住居的樣式,深入淺出地帶你了解日本文化和庶民生活。其中最古老的道具可追溯到繩文、彌生時代,有些道具則經過長時間的演變,一直沿用至今,甚至影響到台灣人的生活型態,成為我們成長記憶中,始終難以忘懷的一部分。
無論你是喜歡到日本旅遊,還是對日本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想體驗一下昭和年代的懷舊風情,現在,就讓我們跟著日本民俗學專家岩井宏實教授,一起踏上這場跨越時空的探索之旅吧!
作者簡介:
岩井宏實
一九三二年生於日本奈良縣,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榮譽教授、帝塚山大學榮譽教授、文學博士。
專攻民俗學與民具研究,曾任大阪市立博物館主任學藝員、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教授、大分縣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帝塚山大學校長等職,二〇一六年逝世。
另著有《地域社會的民俗學研究》、《繪馬》、《曲物》、《看板》、《民具博物誌》、《旅行民族誌》等書。
繪者簡介︰
中林啓治
一九三五年生於東京都,多摩美術大學油畫科畢業。曾進入吉田謙吉舞台美術研究所,以及在日活電影公司從事電影美術設計,一九七一年起於全方位媒體開發研究所協助博物館展示設計與調查,現任Scenographica代表。著有《古早的道具》、《記憶中的街道 澀谷》等書。
譯者簡介:
連雪雅
生活中少不了日文的陪伴,對翻譯工作懷抱著高度熱情。
譯作包含食譜、親子教養、旅遊圖文、醫療保健等生活實用書籍與小說。
譯有《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超可愛!插畫麵包》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林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代理院長、民俗學教授】林承緯、【《薰風季刊》創辦人】姚銘偉、【文獻收藏家】黃震南、【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蔡錦堂 懷念推薦!
我們如何看待或想像我們來不及參與的年代?透過曾經熟讀之課本所熟識之歷史人物來換位思考,還是從日常習以為常的器物作為情感連結的支撐點?
這本《圖解日本懷舊道具百科》蒐羅了許多我們尋常生活中再稀鬆平常不過的器具,尤其台日又曾經享有共同的歷史,因此展讀起來內容歷歷在目,生動有趣,讓我們從人來理解歷史,從物件來還原並立體歷史現場,這本書絕對是個重要的敲門磚。
──【林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
名人推薦:【林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代理院長、民俗學教授】林承緯、【《薰風季刊》創辦人】姚銘偉、【文獻收藏家】黃震南、【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蔡錦堂 懷念推薦!
我們如何看待或想像我們來不及參與的年代?透過曾經熟讀之課本所熟識之歷史人物來換位思考,還是從日常習以為常的器物作為情感連結的支撐點?
這本《圖解日本懷舊道具百科》蒐羅了許多我們尋常生活中再稀鬆平常不過的器具,尤其台日又曾經享有共同的歷史,因此展讀起來內容歷歷在目,生動有趣,讓我們從人來理解歷史,從...
章節試閱
ちゃぶ台(卓袱台)
明治時代(一八六八~一九一二)的日本,中式與西式料理逐漸普及,以往各自使用餐具、膳台的飲食習慣出現變化,都市的一般家庭開始用稱作卓袱台的餐桌共食,進而擴及農村。
卓袱台的日文原為シップク(shippuku)台,是江戶時代(一六〇三~一八六八)末期長崎縣的餐廳使用的餐桌。移居長崎縣的中國人將中國料理日式化之後,各自取食的料理變得普遍,那樣的料理稱為シップク(shippuku)料理。
卓袱在中國意指桌布,這種餐桌起初是搭配椅子的形式,後來配合日本房屋的構造,變成席地而坐的矮圓桌,並且有了卓袱台的正式名稱。明治中期左右,出現了折疊四根桌腳節省空間的設計,此後成為卓袱台的基本樣式。
面桶.行李.重箱
有メンツウ(mentsuu)、メンパ(menpa)、ワッパ(wappa)等稱呼的檜木曲物「面桶」,以及稱作メツゴウリ(metsugouri)的竹製或柳製「行李」長久以來受到日本人愛用,是下田或上山做工、捕魚或旅行時,用來裝便當的器物。
面桶是將檜木薄板凹折成圓形,以櫻樹皮接合,加上底板之物。分為僅去除樹皮的白木與漆器,大小不一,有的可裝兩餐的飯量,大一點的被當作大家庭的飯桶。
面桶的本體與蓋子多半深度相同,蓋子也能裝飯,裝得下兩餐的飯量,本體與蓋子之間還能夾帶配菜或醬菜,這稱為「石臼合」。先吃掉裝在蓋子的飯,再用蓋子裝水,加入少量的自備味噌、少許的周邊野草,投入用火堆燒熱的石頭,立刻就能享用美味的味噌湯,這稱為「石汁」。裝在面桶的便當不易腐敗,檜木香氣滲入飯中更添美味,石汁的味道更是一絕。
以竹子或尖葉紫柳嫩枝編成的箱形便當行李,也能讓便當在炎熱的時節不易腐敗,而且相當輕巧便攜。本體和蓋子也是相同深度,蓋子可以裝飯,等於裝入兩餐的飯量,中間夾帶配菜或醬菜等食物。
面桶或行李通常是當作褻日(平日)的餐盒,特殊節日或賞花、戶外宴會等活動的晴日餐盒是重箱。重箱也被用來盛裝宴席料理或酒餚,或是當成裝紅豆飯或日式饅頭等禮品的器物。重箱是將中國傳入的食籠變成二~五層疊放的方盒,多為漆器,也有施以蒔繪、螺鈿等豪華裝飾的樣式,戶外活動用的稱作提重或提重箱,加了手提鐶或方便置物的台子。
飯櫃(飯桶)
將煮好的飯從釜鍋移入飯桶保溫,或是當作保存容器。可防止飯酸敗走味的飯桶多是用檜木材製成,所以比直接從釜鍋挖出來的飯多了股香氣,風味更佳。
飯桶可配合日本的季節變化,適合用來保存飯。春秋兩季只須將飯移入飯桶,冬季為了提高保溫性,裝進稻草編的附蓋籠,使飯不易變冷。
用久變舊的附蓋籠就變成安置幼兒的用具,人們也會編製外形類似的嬰兒籠,因為是利用裝飯桶的附蓋籠,亦稱イズミ(izumi)、イズメ(izume)。
蠅帳‧氷冷蔵庫(蠅帳、木冰箱)
冰箱被發明出來之前,在夏季為了保存食物,人們會將食物放在通風良好的場所,或是放進笊籬吊在井裡。但到了夏天,無論鄉下或都市,總是有很多蒼蠅聚集在食物上,相當不衛生。
於是有人想出在櫥櫃周圍的板子裝蚊帳布、薄布或鐵網促進通風,而且還能防止蒼蠅聚集的蠅帳。人們把烹調過或吃剩的食品放在裡面。另外還有折疊式的蠅帳,撐開後立於餐桌形似傘罩,那是明治至昭和中期,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必備物品。儘管後來消失了,近年在都市仍與冰箱搭配使用。
另一方面,明治時代初期開始製冰,到了末期製造出木冰箱。在木箱內側鋪馬口鐵板,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放冰塊降溫,下層放食物。
一到夏天,每天早上就會有拖著荷車或兩輪拖車的冰鋪挨家挨戶四處兜售,用大鋸子俐落地切割成一貫目(三.五公斤)或二貫目的塊狀,用大型冰鋏夾起交給客人。這些冰塊不只放進木冰箱保存食物,也會弄碎一部分來吃,這是平民夏天的小確幸。
鰹節削り(柴魚刨片器)
高湯是左右日本料理味道的關鍵,柴魚片和昆布同為熬高湯的重要食材,早在鎌倉時代已被使用,但今日所見的乾硬柴魚塊是室町時代末期才出現。柴魚片在江戶(東京)稱作「鰹節(katsubushi)」、「おかか(okaka)」,在京阪地區稱作「削り節(kezuribushi)」、「節(fushi)」。
過去是用廚刀或小刀削柴魚片,後來才發明出柴魚刨片器。起初是把柴魚塊的一端固定在盒子中央的板子上,以小刀削切,之後想出可用台刨代替,於是將台刨裝在盒子上,手拿柴魚塊刨削,削好的柴魚片就會積在盒底。現代人則是用手轉式或電動式削片器。
甑‧蒸籠
古早的灶是用泥土等圍住周圍,在某處加上焚口,上方擺放土釜進行炊煮。古墳時代之後才有煮米吃的習慣,之前都是蒸米食用。當時的蒸器是土製甑。甑是底部開洞的缽形土器,把甑放進釜裡,擺在灶上加熱。
土製甑很重無法疊置,到了鎌倉時代開始使用檜木或杉木薄板彎成圓筒狀,以櫻樹皮接合,底部鋪竹簀的曲物蒸籠。而且還出現將板子組成井字框,底部鋪簀子的箱形樣式。
曲物、指物的蒸籠可以重疊數層,下層蒸好後,依序往上移。使用單一火源就能接續炊蒸多種食材。蒸糯米、煮紅豆飯時相當方便。
風呂 (浴室)
奈良時代在奈良縣東大寺已建造讓僧侶沐浴淨身的浴堂,法華寺也有浴堂,據說是光明皇后(奈良時代皇族,聖武天皇的皇后)為了讓一千位貧困人民洗浴而設置。那些都是蒸氣浴(蒸風呂、釜風呂)的形式。那樣的蒸氣浴至今仍有少部分存在於瀨戶內海(山口縣、廣島縣、愛媛縣、大分縣、福岡縣)的沿岸地區,稱作石風呂、岩風呂。利用岩壁或禿山地表形成的石室洞,在入口焚燒海草或木柴等物,待石室內部變熱後,潑灑海水。這麼一來,石室內就會充滿蒸氣,接著一大群人進入石室並堵住入口。讓身體充分排汗後,出來澆水淨身。
日本人泡澡起初是用土器浴缸,日文稱為土風呂。江戶時代菱屋平七的《筑紫紀行》、十返舍一九的《金毘羅道中膝栗毛》中皆有提及。後來因為鑄物技術的進步,出現了下半部是鑄物,上半部接土器,以及下半部是鑄物,上半部接結物木桶的浴缸。
日本人熟悉的五右衛門風呂,名稱來自被處以烹刑的大盜石川五右衛門,這使人聯想到鐵製大釜。原本是在灶上放鍋形鐵板,擺上無底的桶,用纏繞破布的繩子塞住縫隙,防止漏水。
後來變成全鑄物的釜,在日本各地普及開來,江戶時代也出現了在桶中裝設鐵製或銅製焚釜的鐵砲浴缸。
蔵.錠.鍵(倉庫、鎖與鑰匙)
江戶時代的江戶城火災頻繁,為了守住重要的家財,建造了具各種防火功用的倉庫。
採用土藏造工法,在牆上塗抹厚土,為了防水鋪平瓦,縫隙塗抹灰泥,這種牆稱為海鼠牆。而且,為了防止火燄入侵,入口與窗戶盡量做小,門也塗土加厚,門內有名為裏白戶的拉門,內側又有紗門的三重構造。還有裝設防鼠板。
防盜方面是使用鎖。雖然鎖與鑰匙常被混淆,但鎖是加在門上讓門打不開的裝置,鑰匙則是上鎖開鎖的工具。
鎖與鑰匙在奈良時代已開始使用,變得普遍是在物資流通暢旺,庶民也擁有貴重物品的江戶時代。江戶時代後期,出現許多製作鎖與鑰匙的職人和店家。鎖與鑰匙不只是實用性,也具有精神方面的意義,更是財力或權力的象徵。
火鑽‧燧‧マッチ‧ライター(火鑽、燧石、火柴、打火機)
繩文時代至彌生時代(西元前一三一世紀~三世紀中期),發明出摩擦木材生火的火鑽。最簡單的做法是,將錐棒立於木台,雙手搓轉,利用摩擦熱生火,接著以乾草移火,燃起火燄。因為這個方法相當費力費時,於是有人想出將錐棒套入橫木,錐棒上端與橫木用繩子綁成三角形,提升回轉效率的舞錐。直到今日,伊勢神宮或出雲大社等神社舉行的祭神儀式,仍是使用舞錐取得淨火。
另有一種生火方法是,將硬石與鐵片互相敲擊,產生火花後,用火絨引火,點燃引火材生火。這種方法稱為燧石取火,燧石與燧金、火絨、引火材搭配成套收進燧箱,這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生火器具。由於燧金的鐵是貴重之物,一般人會使用舊鐮刀或受損的鐮刀,故燧金亦稱燧鐮。
到了江戶時代末期,火柴由國外傳入,明治時代廣泛普及至民間,取代原本的生火器具,出現了各種設計的宣傳用火柴。而且,明治時代也發明出攜帶用的火繩打火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開始生產瓦斯打火機。
ちゃぶ台(卓袱台)
明治時代(一八六八~一九一二)的日本,中式與西式料理逐漸普及,以往各自使用餐具、膳台的飲食習慣出現變化,都市的一般家庭開始用稱作卓袱台的餐桌共食,進而擴及農村。
卓袱台的日文原為シップク(shippuku)台,是江戶時代(一六〇三~一八六八)末期長崎縣的餐廳使用的餐桌。移居長崎縣的中國人將中國料理日式化之後,各自取食的料理變得普遍,那樣的料理稱為シップク(shippuku)料理。
卓袱在中國意指桌布,這種餐桌起初是搭配椅子的形式,後來配合日本房屋的構造,變成席地而坐的矮圓桌,並且有了卓袱台的正式...
目錄
廚房的風景
前言
飲食道具
卓袱台
碗、椀
盤、缽
筷
膳
面桶、行李、重箱
便當盒
酒樽
酒器
飯桶
專欄
◎營養午餐的回憶
◎日本的洋食
廚房道具
廚房
灶
圍爐裏(地爐)
水槽
槽
笊籬、篩
甕、壺
桶
水屋、茶簞笥
蠅帳、木冰箱
廚刀、砧板
柴魚刨片器
研磨缽、研磨杵
單口杯、缽
鍋、釜
甑、蒸籠
臼與杵
碾臼
水車
磨泥器
杓子、柄杓
專欄
◎各式各樣的廚房道具
◎保存技術
◎煮飯的自動化
◎家電時代
住宅樣式
家的構造
巷弄與長屋
井
自來水
起居室
浴室
廁所
座敷與接待室
神龕、佛壇
書房與學習用品
房間的格局
塀與垣
緣台、床几
倉庫、鎖與鑰匙
專欄
◎住宅的變遷
◎家庭浴室與澡堂
◎廁所形式的改變
◎鑰匙與鎖的組合
生活道具
清掃用具
火盆
暖爐桌、熱水袋
暖爐
火鑽、燧石、火柴、打火機
松明、火出缽
燈台
蠟燭、燭台
瓦燈、吊燈籠
提燈
行燈、雪洞
燈、煤氣燈
簞笥、長持
針線
洗衣機與熨斗
枕
棉被
蚊帳
專欄
◎大掃除
◎避寒消暑
◎照明革命
◎外出服飾
◎常備藥
通訊與移動、搬運道具
電話
收音機與電視
留聲機
包袱巾
包裝
搬運物品的道具
汽車
鐵路與娛樂
車站
車廂內
專欄
◎郵政活躍的時代
◎街頭娛樂
參考文獻與協助者
廚房的風景
前言
飲食道具
卓袱台
碗、椀
盤、缽
筷
膳
面桶、行李、重箱
便當盒
酒樽
酒器
飯桶
專欄
◎營養午餐的回憶
◎日本的洋食
廚房道具
廚房
灶
圍爐裏(地爐)
水槽
槽
笊籬、篩
甕、壺
桶
水屋、茶簞笥
蠅帳、木冰箱
廚刀、砧板
柴魚刨片器
研磨缽、研磨杵
單口杯、缽
鍋、釜
甑、蒸籠
臼與杵
碾臼
水車
磨泥器
杓子、柄杓
專欄
◎各式各樣的廚房道具
◎保存技術
◎煮飯的自動化
◎家電時代
住宅樣式
家的構造
巷弄與長屋
井
自來水
起居室
浴室
廁所
座敷與接待室
神龕、佛壇
書房與學習用品
房間的格局
塀與垣
緣台、床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