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 審 評 審 意 見(按評審老師姓氏筆劃排序)
何郁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語文教研員,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詩人、作家,教 育部「統編本」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第三屆全國金近兒童文學獎獲得 者,發表各類文章四百多篇,有多篇文章被選載和轉載,出版有《中國古代 哲學十五講》、詩集《在有用與無用之間》等專著多部。
競賽作文很考驗學生的建構能力
競賽作文的定位一定要清楚明白。
很顯然,寫一篇競賽作文,不是要完成一篇普普通通的作文,那樣就無
法勝出。競賽作文很考驗學生建構的能力,也就是依據命題人提供的話題, 建立起題目與作文的關係,並借助所講述的故事,表達對生活獨到的感悟。 尤其是像「緣」這樣寬泛的題目,就更需要學生經由一個話題,表達對生活 的認識和見解。
比如,你簡簡單單講一個關於「緣分」的故事,某某結識了某某,如何認識的,又如何經常在一起玩耍,然後又如何煙消雲散,這頂多也就算一個 故事,一個普普通通的故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不能算一篇好作文。在 這個基礎上,如果描寫還算細緻、生動、具體,甚至還有些獨特的韻味,有 畫面感,有細節描寫,這估計就朝著勝出的方向走了一大步。但能不能獲獎 還不好說。這時候最考驗作文的功夫的,就是建構||就是看你講這樣一個 故事,到底想表達什麼?也就是你借助「緣」這個詞,表達了對生活怎樣的 感悟?你如何認識「緣」的內涵?這一點很考驗學生的認識能力和非凡見識,也考驗學生情感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比如一個人講述自己與一個地方的緣分,通過這個緣分,肯定要表達自
己對這一片土地的熱愛或疏離,無論是什麼,都不要緊,言之成理、深刻獨 到就好。這樣寫,很顯然比剛才單純講一個故事是進了一大層。但還不夠。 還要再進一步追問,你的熱愛和疏離到底是什麼,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這 才有可能引起讀者強烈共鳴或拍案叫絕。經由這一層,很多學生的寫作就能 夠將筆觸深入到生活的深層地帶,深入開掘,開發出獨特的生活資源和文學 智慧,文字就帶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特點,情感就凝練了,認識就豐富了;讀 者讀下來,淺眼一看,是一個故事,細細一琢磨,就能翻江倒海,攪動起自 己的情感積累,掀開認識面紗,生活的況味也就蘊藏在其中。這就是好作 文,就能勝出。
在此基礎上,如果還能扣住「文學」做點功夫,就一定會勝出。因為我們畢竟是「龍少年文學獎」,所以一定要在「文學上」下點功夫。文學是什麼?就是作文技法的訓練功夫。也就是如何講故事,如何寫人物,如何開 頭,如何結尾。這方面我們有些老師講得比較多了,筆者就不贅述了。我想 強調的是仍然是前者||關於經由題目表達對生活的感悟功夫,我認為這才 是一切寫作者,不管他是大作家,還是初步練習寫作的學生,都必須訓練的 基本功。寫作寫到最後,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決不是作文的技法,而是做人 的功夫,也就是讀書的功夫,開掘生活、審視歷史的功夫,也就是心靈的功夫。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蓬雀居
臺灣地區‧首獎
悟雪堂之緣
蔡婷羽●臺中市衛道高中
個人簡介
興趣:
在空暇之餘我喜歡做志工、服務他人,在高一的時候我曾到科博館當了一年的高中志工,此外,我常透過閱讀課外散文讓自己吸收文學氣息,訓練自己的文筆。我也喜歡旅遊,讓自己增廣見聞,不僅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
指導老師:王焜泰
得獎感言:
一如往常的校車路上,一如往常地滑著手機,非比尋常的驚嚇與喜悅湧上心頭,這大抵是高中生活最意義非凡的里程碑。
臺灣著名鄉土作家陳冠學先生曾懷疑自己,沒有雞啼聲,是否能夠生活得下去?而我亦懷疑,若將寫作抽離自己的生活,生活是否會變得黯淡無光?然而,積累再多經驗,拿過再多六分卷,寫作的過程仍不免帶有惶恐與畏卻,擔心自己詞不達意、內容空洞。
這次榮幸能與兩岸學子共同參與這個徵文比賽,並獲得首獎的榮譽。偶然的投稿,意外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著實讓我不敢當也讓我更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耀眼,我認為,我懂得並不夠深廣,文筆不夠細膩,情感不夠澎湃,但感謝運氣卻如此足夠。
感謝主辦單位、承辦單位與協辦單位大力舉辦如此高手雲集的徵文比賽。
感謝評審老師們予以我這份拙作青睞,肯定我的寫作能力。
感謝蔡爸爸與蔡媽媽,如果我看起來亮烺的話,那麼他們就是照亮我的光芒與溫暖。
感謝我的導師──王焜泰老師,總是予我課業及寫作上的協助與建議。
感謝一路指引我寫作的陳瑩珠老師,謝謝您的精雕細琢,讓我知道只要是金子就會發光。
最後,將這榮耀獻給用自己不完美的仕途寫出動人之作的蘇東坡。
當步伐被限定為快速匆忙的頻率,遊走城市每一隅只剩走馬看花;當內心感受被同化為毫無起伏的平淡,看待每一事物只剩事實陳述;當大腦被填塞為制式化的記憶工具,盛裝每一回憶只剩束縛而毫無自由的靈想,我無法在任何一個空間向度尋得自己應有的位置。張曉風曾說她要稱十字花科的流蘇為《詩經》,因為它有有一樹美麗的四言,而我要稱我的學習路為「聲聲慢」,尋覓著書本字裡行間的真理,卻發現與想法共鳴冷清,成績毫無起色、父母期待愈積愈高,淒涼、慘痛、悲戚一齊湧上心頭,我浮沉於這滯重的生活中。
伏案,開卷讀書,認分地臣服於燈下,我又投入那巨大的生死場,以成山的參考書、成渠的紅墨水與成塚的橡皮擦屑宣示自己的忠臣,雙眼緊盯著桌上的書籍,努力想吸收冊上的艱澀字符,但我們的距離卻逐漸拉遠,視野也愈來愈模糊。於是我推開房門,走出由繁重課業堆砌成的碉堡,拿出放置於電視櫃上,不久前參觀故宮後所買的戰利品──寒食帖複製手卷,傾身跳上沙發,迫不及待再次細覽東坡真情筆下的雪堂風景。
試圖讓思緒自由啟航,讓血液躁動馳騁於黃州並從中找到一份闊達,我深吸一口氣後,輕輕地攤開卷軸:「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沒有驚奇的刻意造作姿態,樸靜自然一如蘇軾往常風格。化作春泥的海棠紅豔如胭脂、白淨如皚皚雪,想像東坡臥聞的風景必定賞心悅目,然而「聞」字卻如死蛇掛樹梢,毫無生意,顯現漸漸流露的悒鬱。〈寒食帖〉最具代表性的四字莫過於「空」、「寒」、「破」、「濕」。廚房的空、冷菜的寒、爐灶的破與蘆葦的濕不僅描述了實景,也道盡了空虛、破敗、悲苦與無以宣洩的鬱悶,難以訴說的情緒一一自東坡真情流露的行書傾洩而出,淒風苦雨的風景看似悲慘困頓,然而卻苦不及東坡內心遭官場蹂躪的傾圮。
初看〈寒食帖〉時,我心中充滿疑惑,無法理解如此多枯筆、如大石壓蛤蟆的扁癟作品為什麼也能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三,反倒對同為宋四家的蔡襄所寫的書法深深吸引,認為端正的字體才是書法王道。端詳、細看的次數愈多,我想〈寒食帖〉的筆法別有洞天,它的書法價值在於東坡是以筆代情,撫著心揮灑於稿紙,自平靜入哀愁、自哀愁入悲憤,層層遞進,字字線條皆真誠流露出對人生風景的固執、繾綣、哀傷、悲痛。從疑惑到感動,我彷彿親身經歷、走訪了一遍東坡雪堂,看遍雪堂風貌,體會東坡一筆筆收悲憤為力量、一字字轉不甘為灑脫、一句句抒不平為錦繡的人生風景。
文字的力量無遠弗屆,在東坡的真情揮灑下,我因喧囂而快捷的步伐找回了不疾不徐的規律;我因摻了雜質的內心找回了對事物有所思的感觸;我因資訊爆炸而箝制思想的大腦找回了暢通運作的文思。而這些都是在看遍雪堂美麗風景後,鐫印於人生旅途中的至佳註腳。
最終,我並未能於〈寒食帖〉中尋得一份東坡最膾炙人口的曠達性情,也未能想像寫下此篇貶官鬱悶之作的落魄騷人,竟曾展現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雲氣勢,更無法想像將自己擬為吹不起的死灰的墨客,竟能於往後日子泰然看待九死南荒。但我想,這或許是便是人生風景轉換的真諦,冷清、悽慘、悲愴的森冷冬日過後,必定會有春日暖陽輝映著人生彩頁。郭子儀於臨行之際,遇貴人李白;史可法於沒沒無聞之際,遇貴人左光斗;唐太宗驕傲自滿之際,遇貴人魏徵;周文王於為暴紂傷神時,遇貴人姜太公;而我於人生讀書路黯淡無光之際,遇貴人東坡與雪堂。雪堂風景猶如人生闃黑中那道亮烺絢麗的星光,化為醍醐灌醒鷦鷯般癡傻的我。
輕輕捲回卷軸,我回到書房,翻開書、拾起筆,繼續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尋找屬於我的亞特蘭提斯,將這份與寒食雪堂的美麗緣分,珍藏於人生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