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两代间谍的成长史、两个民族的苦难史,书写二战的隐秘史及其“后遗症”
◎擅长编剧的大陆作者──岳堂,在文学殿堂里笔耕三年,创作出第一本长篇小说。
◎本书由西南石油大学人文专项基金项目资助,让具文才的创作青年能大展所长。
◎推荐给喜爱历史、推理、谍对谍故事的读者,一起挖掘深藏明镜里能撼动时局的秘密。
一个叫寇准的间谍,為何要在上海替犹太人打造“诺亚方舟”?
而他的后代阿米特,又要如何从历史追溯中寻找生命的勇气?
究竟这面历史明镜深藏了什么样撼动时局的秘密?
二战期间,全世界没有任何城市同上海一样拥有这么多的国界和间谍。犹太难民的到来,搅动了整个时局。一场牵动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屠杀与对抗,在隐秘战场爆发。这段历史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世界史,也无疑融入了参与者的家族史。是什么让如今的以色列人对上海怀有特殊的感情?我想是揭秘的时候了。
作者簡介:
岳堂
学者型作家、编剧;作品多为影视文学,如《大根的梦想生活》《杀漏》《三叔是个冒险家》《青岛之恋》等;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章節試閱
1
2006年。
滚烫的沙子迎风乱窜,像是一群群凶猛的蚊虫扑向加沙城。它们钻进男人们的鼻腔,进入肺里,辛辣无比,勾惹出他们的坏脾气。女人们脸上的面纱则为她们省去了这些烦恼,可一回到家又要直面比蚊虫还要令人头疼的——生活。
这座拥有三百万人的城市曾经被埃及占领,后来被以色列夺回,然而城里住着的却主要是巴勒斯坦人而非犹太人。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哈马斯以及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法塔赫的顽强抵抗迫使以色列在2005年单方面撤离了加沙。
加沙城的地缘奇特,虽然被巴勒斯坦人控制,但土地却并不与巴勒斯坦国的其他区域接壤,反而被以色列和埃及割裂、包围,就连西侧的地中海沿线也被以色列军方控制。埃及早已关闭边境,如今的加沙城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只是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至于其它,则需要越过边界前往以色列。
时至黄昏,大批巴勒斯坦人折返加沙。人群、驼群卷起漫天沙尘。一种窒息感扑面而来。
埃莱兹口岸位于加沙与以色列的北部边境,由以色列士兵把守。他们看起来彪悍且又令人惧怕,虽然带着墨镜,但人们还是能感觉到墨镜后那双可怕的眼睛正在紧张地工作。
对于一些铤而走险的人来说,这正是考验他们演技的时候。如果巴勒斯坦也有奥斯卡,娜依麦一定会得最佳女演员奖。每次出入以色列,她都会带着耀眼的驼队。而实际上,违禁物品却藏在她的身上。
有一次,一名以色列士兵拦住她,狐疑地上下打量。娜依麦索性揭开面纱,用眼睛反抗士兵对她身体的注意。只一瞬,士兵就被那张完美的面孔征服。他怎么也不信,一个身材臃肿的女人竟然可以有这么瘦小而美妙的脸庞。他转身对身旁的战友说:“穆斯林的安拉为什么要用黑纱遮住女人的脸,这真是全世界男人最大的不幸”。
娜依麦缝制的衣服都有夹层,夹层里填满了泡沫。只有当她需要“带货”的时候,才会用走私品取而代之。
从此,那名士兵总是会对“胖子”格外留心,他听说这叫孕妇效应。
士兵如常地检查完娜依麦的驼队后放行,殊不知她身上正缠着二十公斤的铜线。这是一个叫做俄松的女人私下向她购买的。
娜依麦身后传来一阵骚动,一名以色列士兵从过境的人身上找到了水泥。那人祈求士兵放过他,因为买水泥只是为了修厕所,他为之付出了很高的价钱。娜依麦连忙叫人去拉开同胞。她深知激怒持枪的士兵可不是明智之举。
被救的同胞从娜依麦手里得到一笔钱,这帮助他弥补了损失。娜依麦承诺会帮他带回水泥。
由于担心哈马斯抵抗组织用水泥构筑军事设施,亦或用金属制造枪支、弹药,以色列禁止水泥和金属进入巴勒斯坦,包括加沙地带。
“阿米特……该死,我就不该带你来。”
在进入加沙地带之前,巴拉克最担心的就是阿米特。他有些神经质,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现在又多了一个毛病:爱看热闹。
阿米特的脑袋发胀,胀得生疼。刚才,他用目光恫吓了那名士兵。巴拉克叫住他,这才让他想起——自己也是名以色列战士。他一向以正义者自居,但眼前发生的事令他无法选择立场。
如果不是义务兵役法,阿米特一定会成为一位艺术家。“远离政治,从艺术中寻找人生的真谛”。这是奶奶对他的期望。奶奶还曾经对阿米特说过:“如果战争令犹太人无法存活,那就去东方,那里有我们的诺亚方舟”。东方、艺术,对阿米特来说一直充满着神秘的力量。
服役之前,阿米特还是名大学生,就读于特拉维夫大学的法经学院。他最喜欢的老师是茨维教授。同学们私下都叫他老顽童。
一个讲经的拉比,家里却收藏着全套《花花公子》。最重要的是,他还不吝外借。阿米特当然也想借,但羞于启齿。
有一天,阿米特帮茨维教授搬东西到家,看见墙上的性感女郎,浑身不自在。茨维教授讪笑着勾起他肩膀凝视画中人,还津津乐道着女人的线条美。临走前,他还送了阿米特一本中国古人撰写的《中庸》。阿米特记得第一句便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茨维教授教会阿米特尊重人性本能,并从中悟道,追求灵魂的解脱,而非让宗教或者道德绑架。他还给阿米特讲了佛家的色空理论,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要由色而空,不要由空而色。茨维教授见阿米特眉头紧锁,又解释道“这意思就是:走自己的路,爱咋咋地”。
阿米特就读于法经学院,但令他成为学院公众人物的并不关乎法经,而是他的一幅画——耶路撒冷的哭墙。
虽然作品很写意,但人们还是能看出在哭墙前忏悔的不仅仅是犹太教徒,还有基督徒、穆斯林和佛教徒。哭墙上用各种文字印刻着游客们的心声,当然也包括一些人的不忿。
此画一出,褒贬之声蜂拥而来。喜欢的称赞他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心理,创作出了世界大同的作品。有画评人解读称作品展现的未来世界中,宗教的作用已经被消解,尤其宗教的唯一性被打破。人们根据处境需要选择不同宗教中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内容遵守。这彰显了画家对人性的尊重。茨维教授打趣的说:“没有人总是对的,上帝也如此。有时候,我们也应该听一听真主安拉、释迦摩尼怎么说。”不喜欢的则称作品消解了犹太人的宗教观,是反动的,应该遭到批判。更有甚者,指责他忘却了犹太人一千八百年的苦难史,称呼他是叛徒,扬言要对他“采取行动”。
实际上,阿米特虽然是犹太人却并没有按教规在出生第八天时接受割礼。因此,他并不是上帝的选民。这令他非常懊恼,甚至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尤其当他知道父亲也不曾接受割礼,母亲因此而离开他们时,他简直要崩溃。好在外人并不知道这个秘密,他遵照犹太教的教规生活着,这令他觉得自己亏欠了什么也不缺的上帝。
“见鬼。阿米特。你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巴拉克粗鲁地拉开险些撞上骆驼屁股的阿米特。
“对不起,长官。”阿米特回过神才发现骆驼的后脚蹄子都扬起来了。
巴拉克将他拉到一边。“不要叫我长官!咱们现在是巴勒斯坦平民!”巴拉克低声吼叫着。
阿米特脑子里的念头被巴拉克挤牙膏一样挤得干干净净,却又被暴露在不同信仰族群里的恐惧填满。他急需搜寻眼前的一切,试图展开联想,让记忆或者幻想占据大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巴拉克和阿米特的一举一动都没逃出阿依德那双浑浊但却老练的眼睛。他在心里咒骂上校怎么给他派这么两个活宝。
阿米特的伪装身份是名搬运工,长期的体力劳动令他右肩下沉明显。可是,阿米特一会右肩下沉一会左肩下沉全凭心情。这令巴拉克很恼火。毕竟,他们正在执行的任务容不得半点差错,否则,这一趟可能就有来无回。
阿米特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里的景象惊呆了。加沙城更像是一座监狱,人们的脸上写满恐惧。如果说天堂向左,那么加沙一定向右。这分明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灾后博物馆。而可怕的是,博物馆里还住着受灾群众。
“听着,伙计,这个巴勒斯坦人不可信,咱们必须留一手”。
巴拉克的话打断了阿米特的观察。
“他可是上校亲自发展的眼线,”阿米特凑近巴拉克说。
上校是此次行动的最高指挥官,他叫约法夫,在军中的新生代里很有威望。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摩萨德情报机构的负责人之一。他早就看上了巴拉克,这一次行动是有意试探,以检验他能否加入摩萨德。至于阿米特,上校喜欢他身上的艺术家气质,只要使用得当,这会是一名间谍的天然保护色。约法夫眼中的优秀间谍可不是人们常认为的超级战士。隐秘战场上,并不需要谁比谁能打,相反,比的是渗透能力,情报获取能力。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伪装术。
“上校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永远不可能成为朋友,记着这话,伙计。你帮我盯紧他。”巴拉克笃定地说。
“可是,上校指定他做我们的向导,正是因为相信他。”阿米特辩解道。
的确,阿依德是约法夫早在摩萨德成立之初就策反的线人。这么多年,阿依德从约法夫手里赚了不少钱。他对约法夫是忠诚的。上校对此确定无疑,因此,才将巴拉克和阿米特交给阿依德。
“把自己的命交在别人手上,尤其是巴勒斯坦人,这绝对是最大的错误,别忘了你的父亲和奶奶是怎么死的”。
“那是个意外!”阿米特讶异于巴拉克对自己家事的了解。这说明他调查过阿米特。他为之愤怒。而更令他愤怒的是巴拉克弄错了家人的死因。
阿米特的父亲和奶奶是有名的反战斗士,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战争,不过,他们最后却死于对方的火箭弹。
“不,那是谋杀。记住,任务完成后咱们必须杀了他。”巴拉克对阿米特的不依不饶很不耐烦。如果在部队,他早就揍他了。
“不,我不会杀他。我也不准你滥杀无辜。”
阿米特一再挑拨巴拉克愤怒的神经,但他不准备现时发作,而是计划回去和他一起算总账。巴拉克脑子里至少已经准备了五套收拾阿米特的方案。
“听着,你有些神经质了。奉命行事,伙计”。
巴拉克说的“奉命行事”语义双关,既是要阿米特执行自己的命令,又是执行约法夫的命令。
约法夫的确是个精通驭人之术的老手。他知道对真主安拉虔诚的阿依德从他手里得到的越多,内心就会越不安,这毕竟是向上帝的选民出卖情报。压死骆驼的那一根稻草迟早会来到。如果约法夫不先动手,阿依德也会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候背叛他。约法夫从骨子里是不相信穆斯林的。他从不认为是自己的魅力令阿依德服服帖帖,他只是用了一种令对方有尊严的方式屈服在金钱面前而已。
“不,巴拉克,你的念头很可怕。咱们要对付的是哈马斯抵抗组织,不是平民!”阿米特那颗正义而善良的心在剧烈跳动。
巴拉克朝着阿米特啐出一口浓痰:“我知道军方有个老不死的很欣赏你,但你要明白,他没几天日子活了”。说完扬长而去。
阿米特被激怒,上前袭击了巴拉克。巴拉克也爆发了。两人像两只咆哮的熊要摧毁彼此,哪怕为之要摧毁整个世界也在所不惜。
阿依德冷静地像个要取熊胆的猎手,用阿拉伯语骂他们是蠢驴,为了一点工钱就大打出手,巴勒斯坦人都是兄弟。这几个字就像猎枪打出的铁砂令他们消停下来。
阿依德的话显然是说给别人听的,阿米特和巴拉克明白他们被巴勒斯坦人注意到了。阿米特起身,伸手拉起巴拉克以示和解。巴勒斯坦人见他们没打起来也就散开了。
一路上,巴拉克的话很密,其实是为了遮掩内心的焦虑。他们要刺杀的哈马斯成员叫俄松,正在发展新成员,企图袭击以色列。
巴拉克是名特战精英,在以色列已经服役五年了。这一次,三人小组由他负责。他口中所说的那个军方的老头子叫安德烈夫,是以色列陆军少将。这个人战功赫赫,铁面无私,但他对阿米特却格外照顾。
约法夫私下告诉巴拉克,就算是死也必须保护阿米特的安全。这令巴拉克十分恼火。而更令他恼火的是,他发现有个戴着头巾和面纱的女人一直跟着他们。
发现这一点的不仅仅是巴拉克,还有阿依德。阿依德知道自从阿米特险些撞上她的骆驼开始,她就跟上了三人小组。
‧‧‧ ‧‧‧ ‧‧‧ ‧‧‧
2
1939年。
波兰的密尔小镇钟声回荡,激起洁白的和平鸽飞向哥特式的密尔经学院。白鸽降落至图书馆塔尖,不肯回巢,好奇地张望着楼下那些兴奋的学生们。
他们正穿着富有宗教色彩的学位服聚在一起合影留念。家人们扶老携幼,共同见证着孩子们成为犹太拉比的光荣。
当同学们都在校园里欢腾时,学生宿舍却困住了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男孩。此刻,他就像只喜获自由的狮子,却因为一双破烂的鞋子而无法绅士般地走出牢笼。
走廊里由远及近的口哨声令他燃起了“获救”的希望。那人吹的是约翰‧奥特威有名的《旅愁》。这首曲子因被李叔同借作《送别》而在中国家喻户晓。
哨声在宿舍门口戛然而止。络腮胡打开门只发现留在地上的鞋盒。那正是自己的尺码。皮鞋筒里有一个纸团。他展开一看是一张字条:“献给我的荣耀拉比——米亚”。他兴奋极了。
络腮胡叫凯赛,是犹太学生中的佼佼者。他出生于奥地利,父亲是名商人,母亲在奥地利歌剧院工作。凯赛在童年即遭不幸。由于反犹主义盛行,父亲被吊死在汉堡,母亲沦为娼妓。
当别人都在经历少年维特之烦恼时,他却在经历从娼妓母亲和她的情夫手里领取生活费的烦恼。那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强烈地刺激着凯赛的自尊心。后来,他逃离奥地利,只身来到波兰的密尔经学院求学。
获知一切的霍夫曼院长对他格外照顾,并发誓替他保守秘密。在这里,他获得了家人一般的照顾,又经同学亚力克斯和西蒙介绍在小镇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凭此,他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这件事令同学们对他钦佩不已。
凯赛为人仗义,替亚力克斯和西蒙摆平过许多难事,这为他落了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名声。他在经学院渐渐有了很强的号召力。一种掌控人生的力量感油然而生,这令凯赛感觉很舒服。在密尔所经历的一切让他常怀于心的戾气在渐渐消弭。
尽管如此,凯赛始终还是不能理解母亲的行为。在他看来,母亲背叛了父亲。女人丧失了自己的爱人后,怎么能选择去做娼妓?他时常想,如果换做自己,他宁愿去死,他也正是这么看待自己和米亚的感情的。
为了米亚,他可以去死,也可以让别人死。
米亚是霍夫曼院长的女儿,拥有令缪斯女神嫉妒的美貌,由内而外散发着令人着迷的魅力。
米亚的母亲叫做海伦,没错,与希腊神话中斯巴达美丽的王后同名。正如神话中特洛伊王子和斯巴达王后海伦私奔继而引发特洛伊战争一样,波兰公爵亚历山大和俄罗斯贵族安德烈耶维奇也因她而决斗。最后,公爵胜出。然而,公爵的母亲却因为海伦是异教徒而阻止了这场婚姻。海伦最后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霍夫曼。
安德烈耶维奇本来就心有不甘,听闻这场婚姻后深觉受辱,遂派人毒死了海伦。如果不是霍夫曼隐瞒真相,这件事险些令波兰和俄罗斯大动干戈。
亚历山大正因这份爱而对密尔经学院格外照顾。在他掌权后,密尔经学院得到优待,成为了犹太人的精神摇篮,培养出大量的优秀拉比。
米亚完全继承了母亲的容貌,而这令霍夫曼十分担心。他决定永远也不夸赞女儿的美貌,同样也禁止他人这么做。青春期的米亚还一度为此感到自卑。霍夫曼又因此心生愧疚,把米亚照顾得像个小公主。同学们喜欢用淑女形容米亚,只有和她极为亲密的人才知道,她还有些小顽皮。
学院大多数人都认为凯赛和米亚是郎才女貌。不知从哪传出来消息,米亚和凯赛正在谈恋爱。亚力克斯和西蒙也乐见其成,竭力促成此事。
米亚潜入父亲的办公室,偷走了图书馆的钥匙和一叠钞票,然后来到浴室将自己浸泡在满是肥皂泡的浴缸里,哼着犹太情歌,望着那把钥匙出了神。看得出来,她有一个关于情郎的“邪恶”计划,想到这她的心开始砰砰乱跳。
“上帝呀,我真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耻。我该矜持一点吗,就像往常那样做个乖乖女?该死,我做不到。在他面前我真的做不到,我真的好怕,我怕我会变成一个荡妇。我的上帝,求求你把我的理智还给我……”
1
2006年。
滚烫的沙子迎风乱窜,像是一群群凶猛的蚊虫扑向加沙城。它们钻进男人们的鼻腔,进入肺里,辛辣无比,勾惹出他们的坏脾气。女人们脸上的面纱则为她们省去了这些烦恼,可一回到家又要直面比蚊虫还要令人头疼的——生活。
这座拥有三百万人的城市曾经被埃及占领,后来被以色列夺回,然而城里住着的却主要是巴勒斯坦人而非犹太人。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哈马斯以及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法塔赫的顽强抵抗迫使以色列在2005年单方面撤离了加沙。
加沙城的地缘奇特,虽然被巴勒斯坦人控制,但土地却并不与巴勒斯坦国的其他区域接壤,反而被以色列和埃及割裂、包围,就连西侧的地中海沿线也被以...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