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約瑟夫.史蒂格勒教授是當代久負盛名的美國經濟學家,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他的著作已有多部(《價格理論》、《經濟學家和說教者》、《產業組織和政府管制》、《史蒂格勒論文精粹》等)被譯成中文出版, 這些著作涵蓋了他在市場運行和產業結構分析領域所做出的重大貢獻,這些貢獻是他獲得諾貝爾?的主要依據。
《生產與分配理論史研究》標誌著史蒂格勒漫長學術生涯的開端,他完成這篇論文時年僅26歲,可以說還是一個「剛出道」的青年。如果說從這篇論文就可斷定他日後必會登上學術研究的頂峰,不免唐突甚至武斷,那麼說從中可見他後來獲得諾貝爾?殊榮絕非偶然卻是不無根據的:這篇論文所顯示的起點是很高的。
於該書結構是以分別評述邊際革命和新古典經濟學形成時期主要經濟學家的代表性著作為線索的,這些著作所包含的論題或側重點又各有不同, 因而就該書所涉若干主要論題做個歸納,也許不算多餘。不敢說這會對讀者有什麼幫助, 但它足以說明熊彼得等經濟學大師讚譽該書為「里程碑式經典之作」實不為過。
史蒂格勒教授在經濟學史領域也多有建樹,著述甚豐,影響深遠。本書雖屬其早期著作,然已顯示出年輕學者在理論功底、鑽研精神、寫作水準等方面的傑出才華。對經濟邊際主義課題的研究者來說,本書當屬非讀不可之書。
作者簡介:
喬治•約瑟夫•史蒂格勒(英語:George Joseph Stigler,1911年1月17日-1991年12月1日),生於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經濟學家、經濟學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及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被認為是芝加哥經濟學派的一員,立場屬於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史蒂格勒是「訊息經濟學」研究方向的提倡者之一,自其論文〈訊息經濟學〉於1961年發表至今,該研究已經成為今日經濟學科中的顯學,近年來產生過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譯者簡介:
晏智杰,男,1939年12月16日生,專攻西方經濟學及其歷史。
主要研究領域是:第一,西方經濟學及其歷史;第二,中國經濟改革及中外經濟體制比較研究;第三,中國特色經濟學探索。
1987年問世的專著《經濟學中的邊際主義》,填補了學術界長期以來的一項空白,對西方經濟思想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邊際主義思潮演變的各個階段作了全面系統的論述和評價,著重指出該思潮既有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解的規範性,又有探索經濟生活規律的實證性。
這些獨到之見以及該書豐富的資料,受到學術界同仁和眾多讀者的高度評價和重視,其基本觀點已為大家所公認。
章節試閱
收入和資本
龐巴維克的收入定義基本上就是古典經濟學家給財富下的定義,將收入這個概念限定於物質物品,而排除了任何無形服務。
一所住宅,一匹出租的馬,一座流動圖書館,可以為其所有者生息,卻同新財富的生產毫無干系……僅僅這一點就足以說明生息資本本身不是資本生產力的表現。
龐巴維克對這個概念的窄化(同門格爾適當強調收入概念的主要方面是有用性而不是物質性形成了對照), 導致了龐巴維克資本概念的一個重大疏漏,即排除了耐久性消費品。
正式的資本概念也是非常正統的:
一般說來,我們把那些用來作為獲得財貨的手段的產品叫做資本。在這個一般概念下,我們把社會資本這個概念作為狹義的概念。……我們把那些被指定用於再生產的產品,簡言之即中間產品叫做社會資本……社會資本還可被恰當地和簡略地叫做生產資本。
獲利資本和私人資本概念的含義較廣,其定義不僅包括所有的生產性物品,而且包括耐久消費品和企業家支付給勞動者的生活資料。交易者手中的消費品在兩種意義上是資本,如果它們為消費者所有並被出租出去,它們就是私人資本。龐巴維克認為社會資本適用於生產理論,私人資本適用於分配理論。可是,我們馬上就會看到,他實際上並不把這些細微的繞圈子式的區別當作一回事。
如果龐巴維克不把他的收入概念限於物質產品,他本可不必區別生產性物品和私人資本。這個定義還重複了古典派的一個錯誤(杰文斯已經批評過),即把所有權作為資本的一個標準,然而事實上這個方面是完全無關的。龐巴維克從他的這個定義得出了利息生產力論不可取的結論,或者更準確地說,正是為了得出這個結論才這樣為收入下定義的。利息不是由資本的生產力帶來的,因為耐久消費品固然不是生產的(在這個意義上),但它卻能帶來利息。
同他的資本概念相關,龐巴維克還發展出一種「原始生產要素」的特殊學說: 土地和勞動是原始的或最初的要素, 而資本是第二位的或中間的要素。
我們拿出自己的勞動以各種巧妙的方式同自然過程結合起來。所以我們在生產中所得到的一切是兩種(只有兩種)基本的生產力——自然和勞動——的結果。這是生產理論中最確定不移的見解之一……沒有任何第三種基本來源的立足之地。
這種異乎尋常的區分來自龐巴維克方法論的兩個缺陷:完全混淆技術層面和經濟層面的考慮; 從魯濱孫式經濟過快地轉向企業經濟。這裡只需對「原始要素」概念的缺陷做個小結就夠了。從歷史上來說,這種區分是錯誤的——我們知道沒有一個社會(哪怕是原始社會) 不擁有資本物品,連想像這樣一個社會也困難。當今時代有巨額資本投資到這兩個「原始」的要素即勞動和土地上,但是,這種歷史的考慮總的來說同經濟理論無關,它們對合理的經濟行為沒有影響。今天的商品有其可以追溯到文明曙光期的經濟史,但在理論經濟學上它必須被看成具有相關意義的一定生產要素的中間產品。在生產理論上沒有古董收藏者的地位。
這種原初要素學說的部分目的在於再次攻擊生產力利息論。假如資本不過是兩種原始生產力的結合,怎麼能說它會帶來一種出自獨立來源的特殊類型的收入(利息)呢?然而,龐巴維克的攻擊並不妨礙他把利息歸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法的生產力,就像我們將會看到的那樣。「原初」要素概念的另一個作用是同「生產時期」相關的,我們也將在下面討論。
我們可以很簡略地將龐巴維克關於資本形成的理論概括如下。基本上是兩步。第一步,必須有儲蓄:「……在資本能被實際形成之前,生產資本所需要的生產力必須通過侵占現時的消費而儲蓄起來。」第二步是投資:「……必須在儲蓄這個消極因素之上,再加上把儲存下來的財貨作為中間產品投入到生產中去這個積極因素。」為了同原始要素論保持一致, 龐巴維克又說,儲蓄「不是在生產手段之中,而是在生產動機之中」——這個說法至少是含糊不清的。同儲蓄的形式相對照,儲蓄的性質將在對未來打折扣的相關章節加以考察。
在龐巴維克的資本理論中還剩下最後一個部分需要研究,這個部分在他的利息理論中是重要的。它基本上是這樣一個命題:資本(生產性物品)在經濟上是未來的可消費商品。論證是簡單的:機器、工廠、工具等,不能被直接消費,只能在它們被轉變成最終消費品之後才能被消費,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與這個觀點密切相關的是這樣一個論斷:所有的「財富」都是生活資料。「在任何一個經濟社會裡,現有的可以預付出去的生產資料的供給量是由該社會的(土地以外的)全部財富——有一個無關緊要的例外——所代表的。」因此,所有的財富都是由可預付給勞動者的現在和未來的生活資料構成的——為了簡單起見,省略了土地所有者和資本家。這裡的「財富」(沒有下定義)與利息理論中的「資本」實質上是一樣的,在最後這個範疇內的更明確的區分也被忽略了。
龐巴維克在這裡提出並回答了一種反駁意見: 很多資本不是作為可供直接消費的物品而存在的。這是真的,但是勞動者並不需要一次預付他們的全部工資。他們希望給他們的預付能被均匀地隨著時間推移加以分配,就像所需要的物品的分配一樣。這個討論直接導致生產時期概念,我們現在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資本在生產中的作用
資本在生產中的基本作用就是允許施行迂迴的生產方法,它比直接的或非資本主義方法有更高的生產率。「迂迴的方式比直接的方式能得到更大的成果,這是整個生產理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命題之一。」為什麼?「必須強調說明,這一命題的唯一依據是實際生活的經驗。經濟學理論不說明,也不能演繹地說明它必然是這樣的。但是,所有生產技術一致的經驗,說明它是這樣的。」龐巴維克以此來維護迂迴方法有更大生產率這個基本假定,而且從方法論來說這也就夠了,儘管這個命題原來是一種誤解或錯誤,因為這裡或其他地方的暗示表明,實際的證據卻在於這樣的事實:如果這樣的方法沒有更大的生產率,那麼這種方法就不能使用。
但是,這對他的理論來說是不夠的。龐巴維克又進一步增加了幾個重要假定(assumption): 每次明智地有選擇地擴大生產時期(以及增加產品的耐久性),就會增加從既定的資源量(資本除外)取得的產品;生產時期每有擴大就會要求更多的資本;增加的資本只能被用於擴大生產時期(和增加產品耐久性)。對這些基本假定必須仔細加以說明。
首先,每次明智選擇擴大生產時期會增加總產品。「總體上可以說,不僅(迂迴過程的)最初幾級是更生產的, 而且迂迴過程每有延長都會伴以技術成果的進一步增加;但當生產過程延長時,產量通常以較小的比例增長。」這個命題(proposition)的基礎又是「經驗,而且只是經驗」。《資本實證論》第一版的證據(proof)只是一些貌似有理的假設性例證,而且他承認,「在一個例外場合」,迂迴方法可能更快。為了支持這個命題,《資本實證論》第4版增加了兩個理論論據(argument)。
第一個證據(proof)基本上是三段論:
(1) 資本是過去使用的勞動; 無論何時, 如果資本更多——其他情況不變——則勞動(它構成必須使用的資本)返回的平均時間就更長。
(2) 一個勞動者使用的資本越多,他的產品越多。
(3)增加每個勞動者的資本,等於延長生產時期,同時取得更多產品。
總之,增加每個勞動者的資本就會增加產品,但是,每個勞動者資本的增加還必然暗含著最初花費的勞動返回到更遠的過去,即生產時期更長、生產率更高。
這個論據不是決定性的,它實質上迴避了問題。即使在龐巴維克的理論中,資本也不是過去的勞動,自然資源(土地)的服務也要進入資本。還有一個必須考慮的限制條件是,隨著資本規模的擴大,過去使用的勞動在資本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或是更大的。但是,更重要的是, 有什麼權利可以假定,更大的資本量暗示著構成它所必須花費的勞動要返回到更遠的過去?因為,實質上,包含著它所尋求的結論即更多的資本只有在延長的生產時期才能花費(勞動供給既定) 這個前提(premise), 就是龐巴維克關於生產的第三個命題, 而這個命題又反過來以它「證實」的第一個命題為基礎。
第一個命題的最後證據基本上又是演繹的:
(1) 每個勞動者的增量資本只能以遞減的效率被使用,就是說,在沒有新投資的情況下,它帶來較低的利息率。
(2) 只有改變生產過程才能由現有的勞動使用更多的資本(因為被排除的新商品是不重要的),而且這種改變必須是擴大生產時期,因為較短的生產過程在利息率下跌之前已經是有利可圖的。
(3)因此,資本的增加(伴隨著每個勞動者生產率的增進)只有通過擴大生產時期才能實現。
這個論據與前面的「證據」密切相關:前面的分析是回望資本增加的歷史,現在的論據則展望它們的應用。在這個論據中又存在著兩個內在的缺陷。排除新產品不是一個合理的經驗性假定,肯定不是沒有缺陷的。但更重要的是,次要的前提也不合理,因為它忽略了發展短期投資的可能性,因為其成本會因利率下跌而減少。如果生產時期概念是有效的——這將被否定——那它就既有其外延的邊際也有其內涵的邊際,就像龐巴維克自己在另一處所承認的那樣。
然而, 對龐巴維克的生產時期公式還有更基本的批評。這些證據是基於「原始要素」理論, 而且,為了簡單起見,甚至還排除了土地!如果資本設備按其實際意義被視為合作的生產要素, 那麼作為一個經濟概念的生產時期也就消失了,正如我們現在將要看到的那樣。
生產時期,或者迂迴生產的長度,首先需要一個定義:「……消費品的生產時期,嚴格說來必須從最初著手製造其第一件中間產品的時刻算起,一直到成品出現為止。」但是,龐巴維克承認,「如果嚴格推算起來」,按照這個定義,「幾乎任何消費品」的生產時期早在幾個世紀前就開始了——小學生的削筆刀可能就包含著來自愷撒時代開採的礦山的鐵。
這顯然是荒謬的, 於是龐巴維克求助於平均生產時期的概念,因為先前的勞動花費將只形成「一個極微小的部分——即使可能也不值得計算」。這個平均——在他的數字例證中使用算術方法來衡量——不過提供了一種克服確定一個商品生產過程開端的困難的方法。但這顯然是錯誤的, 因為除了「上個世紀」的投資用時間來衡量, 因而對平均值大有影響之外,這個統計概念絕對沒有經濟意義。
最後這個指責同樣適用於總的生產時期。首先,它是一個技術現象,那是無償給予的。更重要的是,那是一個並不存在的技術現象,除非一個人希望把所有生產時期的開端確定在人類歷史的開端。克拉克是最早指出從經濟觀點來看生產和消費「同步」的經濟學家之一。生產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只有無所事事的好奇心會驅使一個人去研究一個實物單位的產品從一種工業過程中形成的時間,即便這是不可能的。龐巴維克所做的實際上就是這個:
……在一個靜態經濟中, 一切都能順利運行, 因為處於不同完成階段的各
種具體資本物品的生產時期和諧地相互連接在一起……在某個時間段, 某個具
體生產時期的結束正好就是另外一個生產時期的開始。任何時間所完成的最終
產品的數量恰好能使每個生產者以他自己的初級產品直接交換另一個勞動的最
終產品。因此, 一個人如果願意, 他可以想像( 儘管這在理論上不太準確,
但在實踐上不受懲罰), 由於真實資本的神祕性質, 各種生產時期會在世界上完全消失……
但是,他在動態經濟中發現了避難所:「……在那裡,具體資本品好像改變了它們的層次, 而且生產時期不再勾連在一個循環中,真實資本是否具有賦予它們力量以及消滅生產時期的力量,都顯得成了問題。」龐巴維克在這裡轉移了陣地,因為他的理論是一個靜態利息論,這裡的生產時期被認為只具有學術研究的意義,他的理論肯定不是也不意味著是對動態變化的描寫。在動態經濟中, 問題不在於生產時期, 而在於再調整所必需的時間———這與生產時期概念迥然不同。
生產時期的延長會增加產品,但與生產時期的相對增加相比,產品「以較小的比例」增加。如果生產時期在初始「投資」時不是無限擴大的,報酬遞減就是必然的。龐巴維克說的是比例的或比率的報酬遞減;對資源配置來說,這是一個不合適的標準。
在《資本實證論》第一版中,龐巴維克討論的只是建設時期,並事先假定最終產品的利用是瞬間的。在(第三版和)第四版,他承認了一個「相類似的重要現象」,即消費物品耐久性的增加:「……通過耐久消費物品的更持久和更堅固的建設,該物的耐久性及其效用總量常常以比其費用更大的比例增加。」生產理論的這個因素〔由雷(Rae)首先提出並進行了深入研究〕並不是一個不變的「法則」,而且把握了它在「異常多的場合」的作用。其次,這個新因素類似於最初的生產概念,因為耐久性的增加事實上延長了投資被實現前的「等待時間」。但是,建設時期和使用時期是分開的,不延長那一個就可以延長這一個。兩個概念不能攪和在一起。但是,在他討論現在物品對未來物品具有技術上的優越性時,為了成全利息論,卻假定它們實質上是一致的。在討論利息率時,耐久性的變化只在一個腳註中考慮到它, 因為不涉及新的原理。
耐久性的這個新因素具有生產時期所沒有的直接經濟意義。耐久性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性因素,因為耐久性的增加暗含著資本品的維護和更新成本的減少。但是,卻不能像龐巴維克所設想的那樣,輕易地將持久的收入源泉完全引進他的利息論中。這個問題將在討論維克塞爾時加以注意。龐巴維克絕對沒有發展出一種適合於耐久消費品(或者耐久生產物品)的一般利息論。他所使用的利息是從他的建設時期一般理論得來的,對所有的持久收入源泉都打了折扣(因為它們都是所謂未來物品-譯者)。
以上是對龐巴維克第一個命題的分析。他關於生產的第二個命題是:生產時期每有擴大都會要求增加資本投資。與此密切相關的第三個命題是:更多的資本只能被用於擴大生產時期。
……當前的生產力一般將會而且必須按照現有的財富所能供應的時期的長短, 用到久遠的生產目的中去(換言之,將用於較長的生產時期中去)……一個社會的平均生產時期和它的財富存量是恰好吻合的, 而且是完全以它為條件的。
第二個命題是簡單的。如果生產時期概念有任何意義的話,這個命題就是真的。它其實就是說,平均投資量(資本乘以時間)會隨著既定量資本投資的時期(時間)而增加。例如,從一年制農作物轉變為兩年制,就需要對勞動的預付加倍。這個結論是對整個生產時期具有統一的投資率的特殊場合而言的,還用了幾個算術例證。因為這個論據很簡單,只需要引述一下結論:「財富存量必須足夠滿足生產時期的一半,再加上通常階段的一半。」但是,如果反過來說, 資本增加必然導致平均生產時期的擴大就不對了。這是一個毫無根據的論斷。這個觀點顯然是從龐巴維克對生產過程的時間方面的格外關注得出的,然而它只是支配一個經濟吸引資本的許多技術條件之一,它的相對意義還是一個未知數。肯定沒有理由相信那是一個支配的因素。
最後,再就「社會生產時期」即一個經濟的平均生產時期說幾句話。這個概念根本不明確, 而且在討論利息時也迴避了定義問題,轉而假定所有工業都有相同的生產函數。如果可比的話, 社會生產時期這個概念本身甚至比生產時期更可疑,因為它在各種工業的意義能被權衡之前, 就要求一個利息率。
收入和資本
龐巴維克的收入定義基本上就是古典經濟學家給財富下的定義,將收入這個概念限定於物質物品,而排除了任何無形服務。
一所住宅,一匹出租的馬,一座流動圖書館,可以為其所有者生息,卻同新財富的生產毫無干系……僅僅這一點就足以說明生息資本本身不是資本生產力的表現。
龐巴維克對這個概念的窄化(同門格爾適當強調收入概念的主要方面是有用性而不是物質性形成了對照), 導致了龐巴維克資本概念的一個重大疏漏,即排除了耐久性消費品。
正式的資本概念也是非常正統的:
一般說來,我們把那些用來作為獲得財貨的...
作者序
序
十多年前, 我作為譯者, 在為本書所寫的序言中, 對本書作者史蒂格勒教授的學術成就及重要地位做過充分的介紹和評價。我特別指出他在經濟學史領域也多有建樹, 著述甚豐, 影響深遠。本書雖屬其早期著作, 然已顯示出年輕學者在理論功底、鑽研精神、寫作水準等方面的傑出才華。對經濟邊際主義課題的研究者來說, 本書當屬非讀不可之書。
這是我當年研究經濟邊際主義, 閱讀本書的深切感受, 至今不能忘懷。因此, 我總是向大家鄭重地推薦這部書。
十多年過去了,該書在市面上已經難覓蹤跡,再整理出版實屬必要。本書此次出版, 得益於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編輯同仁的認真細緻工作, 還有幸得到黃秋錦和張俊輝等先生的友情襄助,謹在此一併致謝!
此次整理, 我做了必要的訂正, 然而仍難免有謬誤之處。歡迎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對譯文進行批評和指正。
晏智杰
序
十多年前, 我作為譯者, 在為本書所寫的序言中, 對本書作者史蒂格勒教授的學術成就及重要地位做過充分的介紹和評價。我特別指出他在經濟學史領域也多有建樹, 著述甚豐, 影響深遠。本書雖屬其早期著作, 然已顯示出年輕學者在理論功底、鑽研精神、寫作水準等方面的傑出才華。對經濟邊際主義課題的研究者來說, 本書當屬非讀不可之書。
這是我當年研究經濟邊際主義, 閱讀本書的深切感受, 至今不能忘懷。因此, 我總是向大家鄭重地推薦這部書。
十多年過去了,該書在市面上已經難覓蹤跡,再整理出版實屬必要。本書此次出版, 得益...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第三章菲利普.H.威斯迪德
第四章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第五章弗朗西斯.Y.埃杰沃斯
第六章卡爾.門格爾
第七章弗利德利希.馮.維塞爾
第八章歐根.馮.龐巴維克
第九章里昂•瓦爾拉斯
第十章克努特•維克塞爾
第十一章約翰.貝茨.克拉克
第十二章尤勒定理與邊際生產率理論
索引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第三章菲利普.H.威斯迪德
第四章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第五章弗朗西斯.Y.埃杰沃斯
第六章卡爾.門格爾
第七章弗利德利希.馮.維塞爾
第八章歐根.馮.龐巴維克
第九章里昂•瓦爾拉斯
第十章克努特•維克塞爾
第十一章約翰.貝茨.克拉克
第十二章尤勒定理與邊際生產率理論
索引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