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過後,投資和出口的動力明顯下降,發展消費金融是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之一。所謂消費金融,可以廣泛地理解為與消費相關的所有金融活動, 但如何明確界定消費金融的內容和範疇仍是一個尚未完成的任務。
國外對消費金融的研究起步較早,這與西方國家經濟金融較為發達、信用體系相對健全、數據尤其是個體數據資源較為豐富,以及西方人的消費觀念有直接關係。消費金融源於消費文化,Philip Rieff提出「消費文化的興起是一種簡單的線性轉換,從以克己的生產為定向的社會,轉到以自我放縱為定向的社會」,Jackson Lears則認為,消費文化「不是享樂主義的騷亂,而是對控制與釋放之間緊張狀態的現存平衡進行排序的一種新方式」。國際學術界對消費金融領域的相關概念有「消費者金融」、「個人理財」、「家庭金融」、「消費信貸」。
經濟新常態下,擴大消費需求已成為調整經濟結構、穩定經濟增長的必然選擇。消費觀念的形成、消費文化的沉澱刺激了消費金融的蓬勃發展。特別地,消費金融與互聯網技術手段一經結合,孕育出了「自金融」這一新的概念,其涵蓋了自由化的整體金融環境、自秩序和自律性的社群行業環境、普泛化自主化的個體交易主體三層含義。自金融趨勢下,消費者前所未有地擁有金融行為的自我意識、自由度以及自主性,是否採取理性的金融行為、能否做出最優的選擇呢?
認知、研究消費者金融行為,恰是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優的金融決策的先決條件。因此,本書以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的發展為行業背景,針對個體層面的自金融,即金融交易參與主體的平民化、普泛化和自主化,以消費者個人視角研究自金融對消費者金融行為的影響、行為主體特徵等問題。
作者簡介:
尹麗,金融專家,作家,著有《自金融趨勢下消費者金融行為研究》。
章節試閱
自金融趨勢下消費金融的發展
一、全球消費金融發展沿革
(一) 國外消費金融發展史
消費金融發展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有美國、歐洲和日本。
1.美國的消費金融
美國的消費金融萌芽於19世紀的農民分期購買農具。20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移民組成的美國社會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深,汽車逐漸取代農具成為美國民眾最大的消費品,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美國消費金融的快速增長,滲透率及普及率大幅提升。1930年代,美國超過六成的汽車由消費者分期購買。即美國的汽車消費金融最早由生產商(最早是以福特、通用為代表的汽車生產廠商) 發起,旨在減少庫存、增加銷量和銷售收入;而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入。二戰以後,消費金融在美國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的消費信貸產品覆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個人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法律法規的完善、風控體系的建立健全都推動了消費金融的發展,滲透率不斷提高,使消費金融覆蓋的人群不斷下沉;用途也從日常耐用品擴展至旅遊、教育、美容等領域;消費者亦從被動變為更自主地選擇金融消費產品及利率。目前美國消費金融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信用社、聯邦政府和儲蓄機構、證券化信貸資產發放機構、非金融機構等。美國消費金融的目標客群為收入水準偏低、但尚穩定的群體,該類客戶主要是年輕人,在教育、戀愛、結婚、住房、裝修、旅遊等方面有較大的剛性資金需求。
美國的消費信貸分為循環信貸和不可循環信貸。循環信貸指消費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的信用評估結果給予相應的授信額度,借款人可以在授信額度內進行消費。循環信貸沒有固定的還款期限,主要有信用卡貸款、循環房屋淨值貸款等;非循環信貸指當借款人完成還款,相應還款金額不能再次進行借貸,即借貸通常為單筆、額度無法循環,主要有學生貸款、汽車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無抵押個人貸款、個人資金週轉貸款、個人債務重組貸款等。在居民貸款結構上, 住房貸款占比近80%,餘下20%是消費信貸,其中循環貸款占比為5.44%,主要是信用卡貸;不可循環貸款占比為15%,以學生貸款和汽車貸款為主。
美國消費金融的持續發展得益於兩點,一是市場化的徵信體系,二是開放透明、旨在權益保護的監管理念。市場化的徵信體系,是通過商業化徵信機構收集、整理、加工信息及數據,製作並提供徵信報告,向全社會提供全面的徵信服務;政府則負責提供立法支持和監管,規範信息採集、整理、存儲及加工流通的規則,確保機構之間的有序競爭。具體在個人徵信領域,美國國家信用管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redit Management, NACM)制定用於個人徵信業務的統一標準數據報告格式和標準數據採集格式,以益百利(Experian)、艾克菲(Eqifax)、環聯(Trans Union)為代表的三家主流機構負責數據採集,再形成信用評分產品,如FICO score, vantage score, credit report等,最後應用於各種場景。監管方面,美國消費金融監管秉承消費市場透明公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理念,並未針對消費金融機構實施監管,即並不限制消費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業務範圍、產品種類等,而主要以消費者權益保護為視角對業務進行監管。1960年代通過限制產品以及利率上限來保護消費者,70年代各州通過法律在消費金融的各個流程階段保護消費者,90年代通過《金融服務現代法》,消除銀行、保險、證券在業務上的邊界, 消費金融市場的金融機構出現多元化。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啓動金融監管的全面改革,設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保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
2.歐洲的消費金融
歐洲的消費金融落後美國近半個世紀,始於1950年代,原因有二:一是歐洲的工業革命和全球擴張帶來巨額財富,民眾無須通過信貸滿足消費需求;二是基督教勤儉進取的教義在歐洲被廣泛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信貸的發展。歐洲經濟在二戰期間遭遇重創,民眾生活拮據,工業革命導致了週期性的供給過剩,生產廠商急需消減庫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年輕人也對利用信貸滿足日常生活所需有了需求,分期付款方式無論對於生產廠商和民眾雙方都是最有效的。與美國類似,歐洲消費金融主要定位於收入不高,但來源穩定的年輕人群,他們往往有著相對開放的消費觀念,有旅遊、婚慶、房屋裝修、教育等消費需求。依照消費貸款用途,歐洲消費金融主要分為特定用途貸款和無特定用途貸款兩大類,前者主要有家庭耐用消費品、銷售商戶POS貸款、商家會員卡、汽車貸款、住房裝修貸款等,類似於美國的非循環貸款; 後者主要包括現金貸款、現金透支、循環信用等,一般無須提供擔保,以借款人的誠信和還款能力作為放款依據,相當於美國的循環貸款。
在客戶獲取方面,歐洲消費金融有直接營銷與間接營銷兩種模式。前者指消費金融機構直接發展客戶並與之進行交易,此種模式需要較多的分支機構或營業網點作為支撐,其代表有Cetelem (法國巴黎銀行集團旗下消費金融公司);後者指消費金融機構通過與經銷商或零售商合作擴大客戶群體,例如與大型零售商合作,由零售商向消費者營銷,鎖定目標客戶並向其提供消費貸款,即是由零售商尋找客戶並負責客戶風險審查、客戶甄別、辦理貸款手續、負責後續貸款催收,消費金融公司承受的風險相對較小,其代表性的公司有捷信。
在徵信模式上,歐洲普遍採用公共徵信模式,以中央銀行建立中央信貸登記系統為主體,主要由政府出資,建立全國數據庫,組成全國性的調查網絡,運用行政手段要求數據供應商向公共徵信機構提供信用信息及數據。該模式有助於保證信息及數據的真實性,進而確保信用信息數據庫的權威性,為絕大部分歐盟成員國採用。
在政策監管上,1995年歐盟頒布的《涉及個人數據處理的個人權利保護以及此類數據自由流動的指令》(Directive on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Regard to the Processing of Personal Data and on the Free Movement of such Data, EU 95/ 46/ EC, 簡稱《數據保護指令》),明確規定了徵信資訊的收集、保存、處理、獲取和刪除的相關規則,成為歐盟徵信機構存在和運行的前提和基礎;另外,《消費者信用指令》《歐盟消費者權利指令提案》、《關於消費者信貸合同以及廢除第87/ 102/ EEC號指令的第2008/ 48/ EC指令》等一系列法案,構成了旨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維護消費金融市場穩定的徵信體系和消費者保護制度。
3.日本的消費金融
日本的消費金融產生於二戰之後,差不多與歐洲同步,卻是亞洲消費金融起步較早且發展最為成熟的國家。日本消費金融源於日本流通企業、零售企業(以百貨店為代表)開展按月分期付款的消費信貸服務。以日本的世尊公司為例,其前身是分期付款的百貨店,先是發行限於集團內部使用的信用卡(housu card),之後與Visa合作發行國際信用卡。
日本消費金融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借款人多重債務、消費者破產、消費者權益受損等問題。21世紀初的日本消費金融頭號巨頭武富士的破產讓日本開始反思消費金融發展帶來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明確了制定法律法規勢在必行,其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的目的在於規範市場、保護消費者、救濟債務人、維護業界秩序等,具體涉及徵信、消費者權益保護、催收等諸多環節。
在消費金融服務供給方面,以消費者無擔保貸款公司、信用卡公司、分期付款公司等非銀機構為主,有名的四大巨頭包括三井住友財團旗下子公司Promise、三菱財團旗下子公司Acom、Atful,以及三井住友財團旗下消費金融公司Mobit。非銀行系的代表公司為日本歐利克公司,其兩大股東為瑞穗金融集團及伊藤忠商事,其消費金融資產規模高達42987億日元;在需求對象上,日本消費金融主要為工薪階層、家庭主婦、學生等服務;從服務領域上,主要是汽車、教育、旅遊、醫療、婚慶、電子產品等方面的消費。
日本採取會員制徵信模式。1970年代以後,日本徵信機構從分散的、各地方的徵信機構開始整合,走向集中化,即日本銷售信用業、消費信貸業、銀行業協會分別整合區域信用信息中心,逐漸發展成為全國性行業徵信機構。1984年信用信息中心(CIC)成立,整合分散在日本各地的個人銷售信用資訊中心;1986年,33家個人消費信貸信息中心合併,成了日本資訊中心(JIC), 對個人消費信貸資訊進行整合;1988年日本全國銀行資訊信用中心(BIC)成立,整合了分散在日本各地的25家銀行個人信用資訊中心;與此同時,三大行業資訊中心為了進一步界定風險、解決個人多重負債的社會問題,成立了三方信息協會,實施資訊交換,建立了全面的徵信制度。
在監管制度上,日本分別於1961年、1983年頒布了《分期付款銷售法》、和《貸款業規制法》。之後又針對行業亂象、暴力及非法催收等嚴重社會問題頒布了比歐美更為嚴格的法律制度,例如旨在保護消費者資訊的《行政機關保有的電子計算機處理的個人資訊保護法》(1998年)和《個人資訊保護法》(2003年),這些法律明確了對個人人格的基本理念、國家以及地方公共團體
對個人資訊的處理職責、個人資訊保護措施等基本事項。
自金融趨勢下消費金融的發展
一、全球消費金融發展沿革
(一) 國外消費金融發展史
消費金融發展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有美國、歐洲和日本。
1.美國的消費金融
美國的消費金融萌芽於19世紀的農民分期購買農具。20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移民組成的美國社會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深,汽車逐漸取代農具成為美國民眾最大的消費品,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美國消費金融的快速增長,滲透率及普及率大幅提升。1930年代,美國超過六成的汽車由消費者分期購買。即美國的汽車消費金融最早由生產商(最早是以福特、通用為代表...
作者序
序
經濟新常態下,擴大消費需求已成為調整經濟結構、穩定經濟增長的必然選擇。消費觀念的形成、消費文化的沉澱刺激了消費金融的蓬勃發展。特別地,消費金融與互聯網技術手段一經結合,孕育出了「 自金融」這一新的概念,其涵蓋了自由化的宏觀金融環境、自秩序和自律性的中觀行業環境、普泛化自主化的微觀交易主體三層含義。自金融趨勢下,消費者前所未有地擁有金融行為的自我意識、自由度以及自主性,是否採取理性的金融行為、能否做出最優的選擇呢?認知、研究消費者金融行為,恰是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優的金融決策的先決條件。因此,本書以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的發展為行業背景,針對微觀層面的自金融,即金融交易參與主體的平民化、普泛化和自主化,以消費者個人視角研究自金融對消費者金融行為的影響、行為主體特徵等問題。
本書內容分為五章。第一章相關理論研究,從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自金融、普惠金融等概念出發梳理與消費者金融行為相關的理論和文獻。第二章自金融趨勢下的消費金融發展,在釐清自金融的背景與內涵的基礎上分析自金融趨勢下的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第三章基於社會群體視角的消費者金融行為分類研究,在明確了自金融趨勢下消費者金融行為分群體分析的必要性與意義的基礎上,選擇近年來消費金融參與主體中的典型代表群體——大學生、農戶和藍領為研究對象,運用定性與定量實證分析相結合,分析不同群體的金融行為及其可能的影響因素。第四章自金融趨勢下消費者金融行為監管的問題及應對,圍繞21世紀金融監管的理念轉變,剖析當前地方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提出將監管沙盒創新工具應用於自金融領域的體制構建設想。第五章自金融趨勢下消費者金融教育、金融素養與消費者金融行為,在明確了金融教育是降低金融監管成本、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最有效手段的認知基礎上,提出自金融背景下構建多層次消費者金融教育體系的建議,只有個人、家庭通過學習和利用金融知識來改善自己的金融行為、提升自己的金融能力,能達到金融健康的狀態。
本書文稿由尹麗教授和董昕副教授共同寫作完成,最終在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出版。在此,對給予我們幫助和支持的的家人一併表示感謝!
尹麗董昕
序
經濟新常態下,擴大消費需求已成為調整經濟結構、穩定經濟增長的必然選擇。消費觀念的形成、消費文化的沉澱刺激了消費金融的蓬勃發展。特別地,消費金融與互聯網技術手段一經結合,孕育出了「 自金融」這一新的概念,其涵蓋了自由化的宏觀金融環境、自秩序和自律性的中觀行業環境、普泛化自主化的微觀交易主體三層含義。自金融趨勢下,消費者前所未有地擁有金融行為的自我意識、自由度以及自主性,是否採取理性的金融行為、能否做出最優的選擇呢?認知、研究消費者金融行為,恰是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優的金融決策的先決條件。因此,本書以...
目錄
第一章相關理論研究
第一節相關定義與內涵
一、關於消費金融的定義與內涵
二、關於互聯網金融的定義與內涵
三、關於普惠金融的定義與內涵
四、互聯網金融與普惠金融、民主金融
第二節消費者金融行為研究綜述
一、消費者金融行為的含義
二、消費者金融行為的描述與度量
三、消費者金融行為的影響與預測
四、消費者金融行為與消費者福利
五、消費者金融行為的研究理論
第二章自金融趨勢下的消費金融發展
第一節自金融的背景與內涵
一、自金融產生的背景
二、自金融的三重內涵
三、自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對比
第二節自金融趨勢下消費金融的發展
一、全球消費金融發展沿革
二、自金融的效應
三、自金融趨勢下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現狀
四、自金融趨勢下消費金融發展的風險分析
第三章基於社會群體視角的消費者金融行為分類研究
第一節社會群體與消費者金融行為
一、社會群體、群體壓力與從眾
二、參照群體及其對消費者金融行為的影響
三、自金融趨勢下消費者金融行為分群體分析的必要性與意義
四、關注並重視對特殊金融消費者群體保護的國際實踐
五、對金融詐騙受害者的行為研究
第二節自金融趨勢下大學生金融行為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大學生金融行為的風險及成因分析
三、大學生金融態度與金融行為的問卷調查與研究
四、啟示: 大學生金融態度與金融行為對普及性金融教育的需求
第三節農戶借貸行為研究
一、農戶借貸行為研究綜述
二、中國農村金融發展歷程中的農戶借貸行為演進
三、自金融趨勢下的農戶借貸行為
第四節自金融趨勢下藍領借貸行為研究
一、藍領人群的用戶規模與結構
二、藍領人群的收支情況
三、藍領人群借款行為的分析
四、藍領互聯網金融產品案例——買單俠
第四章自金融趨勢下消費者金融行為監管的問題及應對
第一節概述
一、背景
二、主要概念
三、行為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改革與實踐
四、為什麼選擇行為監管及其發展邏輯
第二節自金融趨勢下中國金融監管現狀
一、自金融風險產生的機理及表現特徵
二、中國金融監管現狀分析
三、自金融趨勢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特殊性
第三節國際經驗借鑑: 金融行為監管與消費者權益保護
一、美國
二、英國
三、日本
四、金融行為監管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國際經驗總結
第四節自金融領域監管沙盒體制的構建設想
一、自金融趨勢下消費金融監管原則
二、監管沙盒在自金融領域應用的必要性
三、自金融趨勢下地方金融監管沙盒機制的構建
第五章自金融趨勢下消費者金融教育、金融素養與消費者金融行為
一、理論研究: 消費者金融教育、金融素養與金融行為的關係
二、自金融背景下消費者金融教育的重要性
三、中國自金融背景下消費者金融教育的現狀
四、國際經驗借鑑
五、自金融背景下構建多層次消費者金融教育體系的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一章相關理論研究
第一節相關定義與內涵
一、關於消費金融的定義與內涵
二、關於互聯網金融的定義與內涵
三、關於普惠金融的定義與內涵
四、互聯網金融與普惠金融、民主金融
第二節消費者金融行為研究綜述
一、消費者金融行為的含義
二、消費者金融行為的描述與度量
三、消費者金融行為的影響與預測
四、消費者金融行為與消費者福利
五、消費者金融行為的研究理論
第二章自金融趨勢下的消費金融發展
第一節自金融的背景與內涵
一、自金融產生的背景
二、自金融的三重內涵
三、自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對比
第二節自金融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