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原民文化,比較臺美社會,析論東西文明--人類學者謝世忠多年生活與學術札思結集,全書共分文化的平易書寫、文學的原住民族、人類學者的書房以及跟上時代的筆觸等四輯,既有幽微書寫的人類點滴,亦具大剌剌的平易書寫,從人類學的觀點燭照世界,洞見社會百態,
作者簡介:
謝世忠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生於臺北大湖退去遺跡處處之際。時而餵餵雞,又偶來個幽幽靜,最常寫寫字,發發楞。忽地被催知已在臺大31年,之後呢?人家是逐鹿中原,而我,則是足出校園啦!
章節試閱
【異的呼喚】
「人類學是研究異文化的學科」。這似乎是一個普通常識,多數初入課堂學生,均能獲此印象。但是,異文化又是什麼?簡單的思維就是,出了國所見都是異,那裡的人是異族,他們的生活就是異文化。那麼,不出國研究,就沒有了人類學?實際的情況好像又非如此。所以,我們又當如何理解或釐清相關情事?看似普通簡單的問題,其實常常在困擾大家。這就是人類學方法論的令人疑惑之處。我們藉由年會活動,各方學人學生匯集討論,希望能更深刻探索作為一個試圖了解人的學科,在今日的臺灣場域上,如何扮演更具成效的角色。
我們日常會使用「異想天開」、「異樣眼光」、「怪異眼神」,以及「靈異」、「詭異」、「奇異」、「異色」等等詞彙。換句話說,不需要等到人類學帶進異文化和異族的概念,本土生活內容早已經異來異去不知異到多少回了。自己的世界裡,事實上即已充滿了異。
文化承載者如何看待那些異?當事人不易自我分析,所以,此事就交給擅長發現異之所在的人類學了。於是,人類學者研究自身所屬社會文化,多數也是在其中尋覓何處為異,有了異,寫出來的報告,才會像人類學學問。凡是本土人寫本土而被公認成功者,當多是跳脫一切的習以為常,從而使讀者仿如震撼到地驚呼「啊!我的周遭竟如此生動有味啊!」。只是,靜下心來之後,檢討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本土民族誌文本,可有多少具備此一生動效能?
傳統上的異文化或異族概念,比較接近異邦或異種族的認知方式,也就是將自己和絕對與己不同者,清楚刀切為二。這很容易區辨,操作上沒有困難,尤其以西方文化為基礎的認識世界方式,早就是以非A即B,非白即黑的二分原則為要,影響所及諸如文明與不文明,先進與後進,都市與農鄉,甚至大社會與邊陲社群等等對位架構充塞於心,而人類學者多屬出身自前者範疇,至於被研究者或報導人所屬群體,則泰半就是後者範圍內的居民。前往部落農村角落山地,一向是人類學工作者首選田野對象。當然,學者總是自我辯解,因部落村寨社會整體性高,而人類學欲探究全貌運作過程,所以就以其為研究範疇。無論如何,人類學還是需要先自我說服:即將被我調查記錄的人群是一種「異」,才能告訴大家自己在做人類學。都市人所陌生的邊角人群,相對上或界定上就是異,據此,人類學終於有了學理基礎。不過,我們需要關心的是,此一學理背景應該如何接受檢討?
就臺灣而言,如果無法出國去,那麼在國內可以找著的最異,就屬原住民了。為何?在「他們」與「我們」的對位架構下,其一,他們是南島語族,我們是漢藏語族。其二,他們是部落,我們是都市。其三,他們有母系雙系,我們只有父系。其四,他們維擊著傳統物質文化,我們已經全面西化。其五,他們不是古老祖靈或泛靈信仰,就是基督宗教改宗,我們則是民間信仰祖先崇拜。其六,他們樂舞祭儀各族完整一套,我們樂舞祭儀已成民俗另套,或者所剩無幾。這些清楚的劃分他我,一世紀以來,足足吸引了成百上千以上的專業研究者前往探異,繼而完成不少民族誌報告。只是,靜下心來,檢討問題之二:這些民族誌有否成為膾炙人口經典?
回到一個老問題:南島族系原住民真有那麼異?求其表異即是「他們」與「我們」對位架構的展現。他們與我們同講中文,讀同本教科書,上一樣的大學,職場交錯,婚配自由,交友自在,生活起居一起現代化,現今到了部落,根本不知抵達了,因為在地景觀就和平地或漢人城鎮一班。於是,這種傳統認知的互異,好像已經不那麼吸引人了,反而經由全球化衝擊所造成的人心叛意或者在地人的文化逆襲,以及自由意志倫理觀念風潮下的異類求同,例如認同非異性戀者的人生觀等等,正是引人入勝的進步課題。異性戀者和同性戀者站在同一陣線,他們是同類了嗎?還是原本異性戀和同性戀就是二個不同類屬?又,我應支持國家的經濟建設,還是效忠泛人類價值,如非核或反對工業污染,倘使此二者有所衝突的話?衝突二方都是同一國家的國民,都是精英階層,都生活於都市,都是同學同事同鄰坊甚至同一家人,那麼,他們是一類人,還是彼此互異?
人類學找異可以無限發展,因此,在自己國家社會裡作研究,不怕沒有好題材。臺灣人類學的學科建置,係從內部的異開始,也就是自日治時期即打下基礎的原住民社會文化研究。時日累積後,即形成了特定的研究傳統。也就是說,本國題目自原住民到漢人社會,都能發掘出被認可的課題,繼而成就研究論述。但是,就原住民課題來說,西方學界的參與者並不多,因此,迄今仍多屬國產知識。推動它的國際化,或說引來外界學術團體的關注,尚持妳(你)我大大努力。反而漢人傳統農鄉社會,一九六○至一九八○曾有大約二十年的英美學者密集田野,本土學者藉此獲得較多對話學習機會,因此,到今天仍是臺灣具代表性的人類學國際知識紀錄。當年臺灣的「中國社會」研究,對歐美學者來說,當然是一種異文化的探索,而本土研究者的協力參與研究,一方面有校正對方誤看在地資料的功用,另一方面則觀摩到在自己家鄉如何觀察異跡象的技術。如此以往,本土學術傳統定了型,臺灣學者繼續研究臺灣題目,就少有人質疑它是否違背人類學研究對象理應為異文化的基本原則了。
新世紀的今天,年輕學者紛紛出爐,他們帶進一部分新的異觀。有的或真的堅決出國田野,或細心認出本土社會裡不同個人團體間價值觀念或世界觀的大差異,抑或重新解釋各種人群類屬如客家、原住民、以及東南亞外配等等的專題內涵,然後繼續給予學理分析。多采多姿的題目不斷冒頭,不論個人的田野行旅走了多遠或多近,令人刮目相看的佳作始終不會闕如。
我們設計今年年會主題大致即基於前述的觀察。人類學尋異論異寫異的方法論原理,在當下情境中,是否可能產生動搖?或者不再有異的要素,也是人類學可能的擇選課題?我們期望大家組團報名,或獨立參加,以開放的心情,彼此交換心得。留在臺灣繼續努力,翻越島嶼找到帥又酷的題目,或者域外域內跑來跑去,各式各樣尋異或不尋異的策略都應獲得支持。但,面對人類困境重重的今日,那種具豐盛知識意義又富含警世味道的論述,亦即又學理深厚又與現代一起呼吸之道,似應成為各方所好者的共同精神目標。
謝謝大家的參與,學會有賴妳(你)我一起灌溉耕耘!
*本文原係作者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理事長任內,為二○一七年年會徵集投稿的說明
【異的呼喚】
「人類學是研究異文化的學科」。這似乎是一個普通常識,多數初入課堂學生,均能獲此印象。但是,異文化又是什麼?簡單的思維就是,出了國所見都是異,那裡的人是異族,他們的生活就是異文化。那麼,不出國研究,就沒有了人類學?實際的情況好像又非如此。所以,我們又當如何理解或釐清相關情事?看似普通簡單的問題,其實常常在困擾大家。這就是人類學方法論的令人疑惑之處。我們藉由年會活動,各方學人學生匯集討論,希望能更深刻探索作為一個試圖了解人的學科,在今日的臺灣場域上,如何扮演更具成效的角色。
我們日常會使...
作者序
【代序】餵雞之後的幽靜寫作/浦忠成
這本書收納作者九年前出版《餵雞屋人類學》之後,陸續撰寫的各式各樣文章,譬如在高中公民教科書講述文化意義、受邀撰序,推介學友出版的書籍、說明擔任社團或計畫主持人的主張、敘述進入不同國家或社區部落的訪問與研究歷程,或者純粹是生活、工作上感觸追憶。收入的七十四篇文章,千姿百態,誠如作者自言「內容規模差距蠻大」,佐證一個人類學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歷程。
作者通過一甲子年歲之後,近年來成為薩克斯風演奏者、阿美族和泰雅族語的發聲者(傣語嘛也通),而在平日生活、友朋聚會及旅遊田野中展現對萬般事物的高度好奇,正好可以跟這些文章內涵呈現的幅度對應。本人跟作者熟識多年,除了找時間吃肉飲酒、偶而胡謅談笑,更重要是長年來我們都有慢跑的習慣。慢跑是暫時脫離日常生活常軌的幽靜空間,在步伐輕緩、呼吸稍快之下,許多平時靜坐難得的創意、巧思,經常霎時閃現,因此慢跑也成為我們對抗失智失能的利器。在相對嚴肅的事務上如高等教育評鑑工作,我們由二○○六年就經常一起被分派在其他人文類到各大學校院去評鑑;後來臺灣開始重視研究倫理,作者被臺灣大學禮聘為行為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我也以校外專家名義受邀參加研究倫理審議工作迄今。生命情調由嘻笑到莊嚴,變異之大,我們差堪比擬。
作者在教學研究是出了名的嚴格嚴謹,從他這些年受教的碩博士生言談中可以得知,但是對於學生的呵護、疼惜也是確定的。一旦學生需要幫忙,必定豪邁出手;尤其對於認真的學生絕不吝於讚賞,這本書對於學生表現的讚許與引以為榮,讓人動容!對於朋友的支撐則具現於在餐敘後跟「爐主」慷慨分攤,或者在當事人全然不知情的狀況下,在生日場合突然現身祝福。這是Tristan(作者美名)待人誠懇、真摯與暖男的一面。
一九八六有「天真人類學家」(奈吉爾‧巴利)、一九九六年出現「傷心人類學」(露思‧貝哈),接著二○一一年作者出版了《餵雞屋人類學──迷妳論述一○一》,之後就有《芭樂人類學》(二○一五)、《巷仔口社會學》等書出現。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透過各種視頻媒體工具出現在我們眼睛耳朵的訊息實在是太多太快了,新聞主播播報新聞之際,螢幕同時呈現跑馬燈、分割畫面、隨時插入的快訊之類;手機內建的APP之多之雜,隨時強迫手機主人瀏覽各種畫面、訊息。各種來路的資訊不斷出現,想讓閱聽者願意停下來多看、多聽、多想一點,只好在標題上嘗試新奇的點子。現在的珍貴、垃圾資訊流通的情況已經遠遠超過莊子曾感嘆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的情境。
由上世紀末到現在,臺灣社會的語言應用真是到翻天覆地的境況。讓一些正經八百的語文專家頻頻感嘆那是「語言之癌」、「語病」之類。譬如很有fiu、芒果乾、(聖母型)渣男、型男、正妹(其實這是古文)、辣妹、酷哥、母湯(不要)、裸退、佛系、用肺發電、豬隊友等,其實具現人們、尤其年輕一輩的慧心閃現。有些可以經過時間的淬煉,堂而皇之進入經典文章。之所以這般煞費心思鋪陳語文巧思的足以引人注目,就是要提醒讀者們,不妨留意本書的行文風格!作者雖然是人類學者,卻在文字的使用上完全跟得上年輕人時髦!師友、學生們都知道,作者一直是拒絕使用手機的臺北人,他能夠跟上風騷顯然是深刻的觀察所得。真正的意思是,這本書仍然是扎實沉重的人類學書籍。
這本書我有機會先讀為快,有責任將我知道的作者風格以及本書的特色簡略敘述一過,回報作者也是我幾本書的寫序者,相信很多人會喜歡這一本書與它的主人。最後謹以鄒語祝福本書的閱讀者,yokeoasu(平安福泰)!
Pasu’e Poiconx 浦忠成
二○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於志學
===========================================
【自序】
說自己喜歡動筆,的確也是,否則看看這批文字,又是哪兒來?但,人類學成了專業之後,並不有時而生成以專業來看日常生活的念頭,反而一直希望能用普通隨筆,記記有趣好玩的人事物心得。無料,事與願違,竟然完成任何一文,短短長長,總是人家一眼就會回應「原來人類學的觀點是這樣子喔!」很羨慕譬如說醫生作家,看他文章,根本猜不到正職,推斷當事者生活必定多彩多元。而我呢,大抵就宿命似地專職與小品難分難解了。數年前筆者出版《餵雞屋人類學―迷妳論述一○一》,高興終於有一本輕鬆文集。惟「很學術」卻是多位好友的共同評斷。曾為此驚嚇了好一會兒,最後就認了,認當下,也認未來,而未來之一,就是本書。
除了擺脫不了的終日纏身之外,樣樣都很人類學,難道不也好處多多?應該就是一種觀察之眼的特性吧!特性常常有機會展現,成了專業知識一定程度的另類發揮,或許也可帶來些許樂趣,包括給自己,和著書立說之後的給讀者。想到此,會心有小小笑容了。
現在,這本類似餵雞屋的冊集又成,那是積累九年的書書寫寫。裡頭至少有四多,寫序評述者與老闆自居的話多,原民探索者多,臺美比較者多,還有,東西方論者多。這些多多,直接道出作者的平日身分:老是受邀替人寫推薦序文和自薦發表單位總管之言;必定有不少原住民好友;老是跑去美利堅洽公辦私;以及好奇各地不同款人類樣態。為何老作序寫評外加以組織負責人立場說話(如,動不動就理事長的話)?或許和個性趨向喜歡將諸事統合成一個整體有關,畢竟,寫序總得讀完人家數百頁大作,而長字輩開講,也是要合於所有成員之需。一份短序或一個講話,可以顧全道白,也是樂事。原民老友新朋當然眾,也常一起聚眾尋樂訴苦,然後大家就都轉到文字闡述之林。原民文學在其中,我也沾到些許歡笑與榮幸。
至於美國之魅力引力是什麼?怎老是到那兒取得靈感?或許異文化分二類,其一是總以人類學民族誌和相關標準學術語言予以論說者,譬如筆者的泰寮族群題目與北海道愛努範疇,而寫就他們的篇章,只能歸到一派正經另處,而不會加入從餵雞屋到此的游散陣容。其二是適合使用生活性觀察角度看一個寫一個者,北美社會應屬此類。我每每一入美國機場,就有數不盡的靈感跑上來,那些均須立即坐下完成一篇或至少半文。換句話說,凡是該寫寫遊散小品文的動機一旦出現,登上太平洋航線就對了。而藉此更進而廣泛討論東西方差異,或跑來跑去所看到之不同人類特色的道理,也於不久之後篇篇到位。
這本書取名幽靜,自認典雅,其出身基礎和餵雞屋類同。後者因為華盛頓州地名Wedgwood,前者則是奧瑞岡州Eugene音轉。全書分文化的平易書寫、文學的原住民族、人類學者的書房、以及跟上時代的筆觸等四輯,內含規模差距蠻大的七十四文。愈到後頭的篇幅,愈多係於幽靜市居所寫成或至少有了概念起頭。筆者二○一六年九月至二○一七年七月至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訪問,學校所在地Eugene,標準小城,幽幽靜靜不在話下,於是不理會既有名稱如尤金或雨津等,就專愛幽靜。
筆者的多款平日身分,以及二類異文化之一的在此呈現,共建了本書的絕大部分內容,它有幽微書寫的人類點滴,低調到不行,例如文學原民與時代筆觸多屬之,也有大剌剌的定義標準找答案,平易書寫和書房紀錄是為典型。於是,匿蹤與現身的副標題就水到泉成地報到了。
我曾為課本為報紙為雜誌為專著為書店為展館為個人等等寫字,這些種種,哈不啷噹竟可合成輯,也能有幽靜好名字的加持,真可高興許久。
書成大事,老是獨孤如代後記的寂寞,似也不妥,於是特邀兩人多次相互為對方作序的阿里山鄒族大將浦忠成教授(Pasu’e Poiconx)再度賜序,等著看他如何以文學論文學與非文學。感恩再三!
謝世忠 於不久之後即將樓空的臺大人類學系研究室
二○二○年四月十六日 下午三點三十一分
【代序】餵雞之後的幽靜寫作/浦忠成
這本書收納作者九年前出版《餵雞屋人類學》之後,陸續撰寫的各式各樣文章,譬如在高中公民教科書講述文化意義、受邀撰序,推介學友出版的書籍、說明擔任社團或計畫主持人的主張、敘述進入不同國家或社區部落的訪問與研究歷程,或者純粹是生活、工作上感觸追憶。收入的七十四篇文章,千姿百態,誠如作者自言「內容規模差距蠻大」,佐證一個人類學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歷程。
作者通過一甲子年歲之後,近年來成為薩克斯風演奏者、阿美族和泰雅族語的發聲者(傣語嘛也通),而在平日生活、友朋聚會及旅...
目錄
代序 餵雞之後的幽靜寫作/浦忠成
自序
【輯一】文化的平易書寫
認識文化
發現文化
多元文化
多元的問題與解題──臺灣的國家治理分水嶺
【輯二】文學的原住民族
躍過文化圈的文化英雄──代序《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
古典臺灣的西人書寫
因果的悲劇與再生的時代──評孫大川著《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看重「死亡」,積極「活出」──評孫大川著《山海世界:臺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
「民族生態人」知識體系的建構──評亞榮隆‧撒可努著《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
古老故事的再生與新時代原往民文化──《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評論
如古香如今痛 疼疼原生命──《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論評之一:〈詩歌卷〉
原味民族誌甘甘濃濃──《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論評之二:〈散文卷〉
妳(你)我她(他)的故事──《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輯》論評之三:〈小說卷〉
眷愛與忽略──《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論評之四:〈評論卷〉
復興鄉迷妳歷史文化說帖‧序
石門水庫的泰雅論斷
回望與動心
四位主角的故事
幽靜完書情事
《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重新出版序
臺灣原運三十年的前臺與後臺
一個鄒男兒,端出了鄒歷史
【輯三】人類學者的書房
原民教育的定見與異見
多元與多元之後
雨林不見雨,卻有永誌溫馨
演化、演變及演出──代序《150法則》中譯出版
典慶的觀光與弱觀光
二十年之後
擺夷與老黑的生存穿越
異的呼喚
視界的大視野
埔里人類學發凡
專題醒目
人類學者嘗試認識人類學界
「服貿」作為建置客家中國主義的前鋒:傳統客家世界主義與新興臺灣本土認同的危機
人類學的終結
推廣人類學──學科的神祕主義與「人類學」焦慮
退休人類學
【輯四】跟上時代的筆觸
紅藍綠之間──還我天地母親原色
高峰迭起:先住民與工業國首腦較量
「孤島」教授國際線「孤鳥」行
近鄉/進鄉──西雙版納出缺二十年
雞犬相聞
總統拼字Tailand之餘:泰/泰/傣的語意故事
周玉山的毛澤東知識
世紀謊言的大曝光──國泰民安、聖徒你當、及一元川普
無知的渴望
綠色黏身
賭場樣態東西方
戰爭與觀光的馬祖狂想
擁護母土:北國寒食與南國熱鍋的真精神
退休的焦慮與悠閒
中秋烤肉的解釋
公共貢獻與先進國度
市容點線面
一次一個真理:一神教文化的日常生活
屈辱、聖戰、與「燭紙花」場景
東亞情色
只有「開始囉!」,沒有「快死了!」──越南媽媽的賭場/戰場/菜場
遠海孤寂 山高太寒
荒
「面式殼」的假人假意
鐵窗與洋房:居家安全東西方
美國認同
獎學金與墓碑
東方健康神祕主義
狼
人行道
美國人用舊貨
隱士
前後稍息
野味的疑雲與道理
代後記 寂寞
代序 餵雞之後的幽靜寫作/浦忠成
自序
【輯一】文化的平易書寫
認識文化
發現文化
多元文化
多元的問題與解題──臺灣的國家治理分水嶺
【輯二】文學的原住民族
躍過文化圈的文化英雄──代序《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
古典臺灣的西人書寫
因果的悲劇與再生的時代──評孫大川著《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看重「死亡」,積極「活出」──評孫大川著《山海世界:臺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
「民族生態人」知識體系的建構──評亞榮隆‧撒可努著《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
古老故事的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