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型手機或手錶的監測心率功能,測量睡覺前後、上班前後、休息前後、壓力前後的心率,掌握身心壓力的平衡點!
第一本關於身心壓力的新觀念、新技巧,以臨床醫療實證直指:心病從心藥治不好或更糟時,就更要從治癒身體病痛做起,因為,你我熟知的心理或情緒問題,絕大多是生理因素造成!
行醫三十年之久的梁恆彰醫師醫治過無數病患:成天唉聲嘆氣的長者、足不出戶的青壯年、抗癌成功卻憂鬱者,親友認為只是無病呻吟;課業求好心切的好學生、愛運動陽光型男美女、事業有成創業者,竟轉瞬間身心崩潰了;不由自主頻頻洗手、或摳指甲、或抓頭髮、或割腕等身心失控者,自殘到令人心疼……。
然而,當梁恆彰醫師聽聞與觀察他們的身心苦楚之後,厚實的醫學觀點與豐富的醫治經驗發現,當他先調理好病患的身體疼痛與生理缺口之後,幾乎所有人整個外觀煥然一新,心理狀態也都大大改觀!
⊙打破身心科治療盲點,為心病找解藥!
尋求解藥是人類本能,端看是否能對症下藥!面對壓力與情緒困擾時,人們會產生尋找解藥的慾望與行為,但是當遇到壓力嚴重的情形又無法自己解決時,許多人就會求助於心理諮詢或藥物的協助,然而這兩種方法都有著無法根治的盲點。
盲點1:心理治療多糾結於過去與現在的情境找元兇
盲點2:精神科治療常陷入藥物的副作用與戒斷症狀
站在醫療現場第一線的作者梁恆彰醫師,有著他人少見的婦科與麻醉科兩項專科。他以婦產科醫師問診時,對許多前來求診的女性病友坦言心理壓力很大,甚至嚴重到有自殘行為或有自殺念頭;同時,他也是麻醉專科醫師,基於對神經與生理學的運用,在面對手術前焦慮不安或身體疼痛問題的患者,在臨床上有他獨到的心得與見解。
梁恆彰醫師懂得傾聽患者身心痛楚的仁心仁術特質,始終想為病患解身體的痛,也解心理的苦。在行醫多年之後,感悟並觀察到:心理問題絕大多數根源於生理現象。
::原來身體笑了,心花也跟著開!
來自病友的真實故事分享,都實實在在印證了:心裡的痛,身體會知道。既然如此,梁恆彰醫師下定決心要先調理病友的身體,而他們也以健康好轉做為回饋:果真,當身體笑了,心花也會跟著開!
案例→壓力源不是憂鬱,竟是身體疼痛,根除下半身痠麻痛後,人生重獲光彩!
案例→吃藥治療情緒失調,始終不見好轉,調節神經改善身心症狀,跟藥物說bye-bye!
案例→過動煩躁、課業不佳,原來是長期鼻塞導致,讓鼻子暢通,睡飽、功課也變得好!
案例→資優生竟功課一落千丈,變得退縮、易怒,適時調節神經後,精神好、身體強!
案例→情場失利導致憂鬱纏身,戒藥物與轉移重心同步,結婚生子,很美滿!
案例→離婚後人生被掏空、自信心喪失,禪修、打太極拳轉移,也戒除抗憂鬱藥物了
案例→出社會適應不良,求助於身心科,改善交感神經惡性循環,神清氣爽進入職場了!
⊙壓力是本能反射,紓壓就要順勢而為!
●創見1:心理或情緒壓力是針對生理反應的解釋;也就是說,心理問題,當然可以用非心理方式醫治。
梁恆彰醫師在醫術學問上的日日精研,更誠心誠意關照病友健康,尤其不忍心看到有壓力或情緒問題的病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經過多年的嘗試與摸索之後,他確信很多人的心理問題雖然有心理因素,但是,一定有長期被忽視的自律神經失調情形。
之後在梁恆彰醫師的眼中,心理困擾不再只是單純心理問題,而且他更驚喜的發現:病患的心理壓力或情緒問題,常隨著病痛的改善而緩解,他們口中的種種心理事件變得不再重要,而且外表與想法也轉變,讓他們好像變成另一個人。
梁恆彰醫師大膽指出:當我們遭遇到心理事件、內外在環境感受等身心壓力時,都會啟動本能的神經反射,而尋求解決身壓力的一切行為也都出於自本能。也就是說,不論身心事件的結果如何,都跟自律神經之中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是否能順利轉換自如關係密切,因此,當交感神經不罷休,身心症狀跟著來。
●創見2:將看不見的壓力、情緒、能力三者錯綜複雜的互動消長關係,以及自律神經的交感和副交感的兩條神經反射,多達五種變動因素,建構出邏輯清楚的身心壓力模型。
身心壓力模型將看不見的壓力、情緒、能力,以及自律神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等這五個變因錯綜複雜的關係,予以具象化,可說是一種創新挑戰,因為必須建立在已知的醫學知識之上,再用他所知道的許多案例與文獻資料來驗證。果真,他經過諸多臨床實證的結果都指出,只是先從調整身體痛楚下手(調節神經與生理支持的治療方式),原先主訴的壓力或情緒問題都煙消雲散了。
創新的身心壓力模型,能夠非常清楚地解釋心理問題根源於生理問題,也直指身心崩壞是因為壓力負荷和生理缺口持續擴大所造成。因為,壓力負荷是平靜休息時交感神經興奮度高出應有的狀態,如此一來,身體就會產生代謝需求,這就形成了生理缺口,一旦始終沒有獲得改善,身體不適情況會從小毛病,一路變演變成形形色色的自律神經失調等病痛。
●創見3:壓力是萬惡病源,也是能力的啟動引擎,身心壓力模型教你規劃出不可思議的穩健超能力!
壓力,可說是萬病之源!許多身心病症都因它而起,但也有許多卓越成就也都因它才有。作者梁恆彰醫師在書中教你我去除身心壓力之惡,更建議從善如流接受壓力之好。
從身心壓力模型得知,能力表現是自律神經作用的低點到高點,並且和交感神經興奮、熱量消耗息息相關,但是當交感神經興奮過度,能力波動振幅會愈來愈小,導致身體不適的生理缺口會直線上升,不但超過壓力界線、也越過的情緒門檻,機器使用過度都會壞,何況是肉體之軀,最後只有情緒失控一途了。
究竟要如何達到一個壓力與能力的平衡點,梁恆彰醫師提出理想教育訓練模型,當人愈冷靜所表現的能力愈強,這對於需要處理壓力與情緒的個人或團體是很重要的觀念,不但可以提升處理壓力與催生穩健能力的效果,並有助於回復且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況或生產力。
●創見4:當理解交感神經的作用機制,就會破除迷思:誤以為逃避問題很輕鬆,原來就跟面對問題一樣,都會讓身體疲累不堪。
當身心壓力出現時,都會啟動交感神經反射,如果採取面對迎戰,情緒上會表現激動,會有多話或焦躁的情形;如果選擇退縮逃避,情緒上會表現憂鬱或沉默的現象。兩種情況都是因為交感神經的作用無法順利切換為副交感神經主導的休息狀態。
最大的迷思就是,誤以為選擇逃避很輕鬆,或者沉默是沒問題的,但其實身體一樣都很累。因為以生理的角度來看,選擇逃避或應戰的生理反應是相似的,也就是前面提到是交感神經不停歇地作用著,當然就會消耗很多熱量,對身體負擔是一樣沉重。也因此,在課堂或訓練過程中,不是只有情緒爆發的學生值得我們關心,在一旁靜默的學生或許已經壓力超載,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生理缺口。
⊙處理壓力技巧:轉移或取代、稀釋、竭盡、中斷四大策略
梁恆彰醫師在書中分享處理壓力的技巧,包括轉移或取代策略、稀釋策略、竭盡策略、中斷策略,並詳細說明其的效用與注意要點。這些紓壓技巧都是人們既有的本能,有的你會覺得似曾相識,有的你讀了之後會恍然大悟。不論如何,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後選擇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來使用,如果覺得成效不錯,請持之以恆。
多讀幾次處理壓力的技巧,熟悉且運用它們,讓壓力不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反而進步向前的動力支柱。更棒的是,這四大項處理壓力技巧,不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你自己,也可以幫助身陷壓力風暴的親友。最後,提醒選擇做任何紓壓方式時,過與不及都不好,尤其要避免產生負面作用。
●處理壓力的技巧1:轉移或取代策略
處理壓力技巧的轉移或取代策略是一種本能,很容易被接受與認同,因為心理壓力來源絕大多數都是可以或必須放下的事物或環境,可以優先考慮用別的標的來轉移或取代原來滋生心理壓力的事物。但要注意:在轉移或取代的作法上,動機很重要。正面的求新改變需要計畫與經營,而負面的憤怒很容易操作為負面的動機,進而激起負面行為,在日後很可能衍生出其他問題。
案例→孤獨感不是主因,腰痛才是問題根源,疼痛治癒後,積極交友聯誼、出外旅遊!
●處理壓力技巧2:稀釋策略
對於無法逃避或短期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採取稀釋策略,淡化問題所帶來的壓力。因為有時候問題或壓力的消除不是自己可以操控的,無法逃避、也無法馬上解決,需要時間與時機。稀釋的作法是,利用各種可以完成的活動,製造交感神經活動完成的紓解效應;同時,避免執著於原來的問題,使神經反射不斷。所以,請找出自己有興趣、有成就感等紓壓方式,讓自己變得多才多藝、懂得拚命開心玩……,這些都有助於稀釋壓力
案例→好學生考不好,身心壓力更大,下課後跑步、做手藝,體力強、心情好又有元氣
●處理壓力技巧3:竭盡策略
當動物精疲力竭時,會有放下交感神經刺激,轉而進入副交感神經主導的休養狀態,人也是一樣可以藉著本能來紓解身心狀態。因此,與其減少對交感神經的刺激,反而要增加交感神經的輸出到接近精力耗盡,才會逼出身體本能的反應,啟動休養機制,這就是竭盡策略。最常見到是採用泡熱水澡或運動等方式,泡澡不但可以紓解壓力、放鬆身體,而運動可以增強體魄;不過,運動不能過度、泡澡不能太久,小心過勞、疼痛、身心症狀找上門。
案例→為了紓壓跑步,竟跑出自律神經失調,心悸、胸悶、失眠改善後,隨時監控心跳!
●處理壓力技巧4:中斷策略
狗急跳牆或假死昏厥是動物遭遇生存壓力時的本能反應,而人類的許多行為也是基於這種本能。中斷策略在心理諮商過程比較少採用,但是作者發現有些患者基於以本能早就這麼做了。無論是看恐怖片、參加密室逃脫、坐雲霄飛車、叢林遊戲等讓自己處於安全的危機或刺激的情境,可說是中斷過高交感神經反射的一種方法。中斷策略在行為上會比較偏激、甚至危險,最好了解不同中斷作法的特性,以層層的保護網,幫助自己紓解心理壓力。
案例→享受刺激遊樂設施,一路尖叫釋放壓力,這麼做沒什不妥,但切記適量就好!
⊙心率是身心壓力警報器,測心跳便知曉
梁恆彰醫師大力推廣以心率研判身心承受壓力的程度,根據他的臨床經驗,實用性高達八、九成以上,在追蹤治療上更好用,具有二大優點:一是容易檢測且不用當事人的配合;二是許多外表看請來毫無異狀的人,其實飽受身心壓力之苦。例如很多年輕人表面上並沒有做什麼事,卻老是喊累或鬧情緒,令家長很不諒解,認為是在裝病;也有中老年人雖然外表健壯、生活正常,卻感覺心力交瘁、來日不多,甚至開始交代後事。
現在,就學會身心壓力讀心術吧!測量心率的方式,可以用智慧型手機或手錶的監測心率功能,建議在四種情況下監測自己的心率,包括:正常的情形下睡醒(包括午睡)未起身的心率、上班前後、休息前後、壓力前後,多測量幾組做為比較的基準,並計算平均值。
一般人的休息狀態心率約每分鐘70~80下,這個範圍為綠燈區;80~90下之間,為黃燈區;90~100下為紅燈區;如果100下以上為紫燈區,除了情緒失調外,甚至會有失控的傾向。建議將心率監控作為情緒狀態的篩檢與追蹤指標,隨時量測自己的心跳,掌握身心壓力的平衡點。
(一)新觀念!破解身心問題完全歸因於心理因素
(二)好真實!超過三十個身心壓見證者例,都說身體好了,心情也跟著好
(三)新突破!用大量圖解呈現過去無法具象的壓力、情緒、能力、自律神經等樣貌
(四)方便用!處理身痛心亂要用對重點,紓壓四大策略指引實用方針
(五)好神奇!壓力讀心術簡單又好用,甚至能揪出連無病呻吟的病因
作者簡介:
梁恆彰醫師
具有麻醉學與婦產科學的訓練與經歷,在30餘年的行醫中吸收各種醫理,從日常對症下藥的治療中逐步發展出無藥治療的醫術。獨到的針法對於疼痛與自律神經症狀的治療常有不藥而癒的效果,可以使患者減少藥物使用過度的種種問題,從而大大改善生命的品質。
˙ 學歷:台大醫學士
˙ 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 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 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 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
章節試閱
壓力從何而來?
很多次的門診經驗中得知,當事人不斷重複的那些令他不平的人事物或社會環境,好像這些糾葛是問題關鍵,但是當他的病痛問題解決之後,心情放鬆了,也就不再執著於陳年往事了。
因此,我認為構成壓力的因素涵蓋心理與身體因素,這些種種因素加總給生理帶來負擔,一旦負擔超過壓力閾就會有承受壓力的感覺與反應,然後再進一步就產生情緒反應。以此推論,只要總壓力在可承受的範圍之下,壓力或情緒反應就不會長期出現。
此外,在與當事人談論心理問題時,當事人對於自己心理壓力的見解有其侷限性,所陳述的內容常常只有一部分。這可能是因為自己不清楚所有可能的因素,也可能是因為所陳述的內容是有選擇性的。這種現象會給想幫助他的人帶來困擾,因為難免會發生雞同鴨講或兜圈子的情形。水濁的時候,很難看清楚池底的石頭。
我的見解是,如果先把生理缺口填補起來,讓他的交感神經興奮度降低,這麼一來,通常當事人已經冷靜下來,可以開始真的思考他的下一步。以下就來分享一些來門診的病友真實案例。
案例1:壓力源不是憂鬱,竟是身體疼痛,根除下半身痠麻痛後,人生重獲光彩
第一次看到A女士,她行動緩慢,一臉漠然,彷彿周遭人事物皆與她無關。經由問診得知她已有長達八年的時間,腦海中總是不斷出現輕生的念頭,這情況讓身旁的親朋好友擔心不已。
A女士告訴我,覺得人生痛苦,了無生趣,每天和先生就是大眼瞪小眼,隨便一句話都能讓雙方劍拔弩張,針鋒相對;而小孩則有自己的生活,無法陪伴身邊。雖然有個家,但她感受不到溫暖,經常覺得自己一個人孤軍奮戰,孤單又寂寞。每天睜開眼迎接她的不是美好愉悅的心情,而是一個灰色念頭:漫長的一天又來了。
這樣的生活模式讓她感到厭倦,A女士自己的說法是:「不如早點離開,解脫了就什麼都感覺不到,也不會痛苦。」
問診聊天過程中,我發現A女士不斷敲著自己的腰、偶爾揉揉腳,加上進診間時我察覺到她步伐緩慢,根據多年經驗我判斷造成A女士心理壓力的關鍵並非家庭問題,而是身體不適。
於是問了她:「有腳痛困擾?」A女士因此娓娓道來,表示經常下背痛到腳麻,一整天讓她相當不適。也曾經針灸、推拿過,雖然當下好像獲得緩解,但不久疼痛就故態復萌,如此反反覆覆,讓她相當困擾,而疼痛這顆不定時炸彈,也害得她根本不敢安排活動。
我一檢查,發現A女士有骨盆性腰痛與坐骨神經夾擠問題。於是著手針對此問題進行治療。
經過了一陣子的神經紓解治療,A女士終於擺脫腰痠背痛,行動再也不受限。告別了疼痛的A女士重新擁抱自由,幫自己安排了許多活動,生活得多姿多彩,再也不抱怨人生無趣囉!
【Dr.梁的醫治很不一樣!】
醫治研判獨到觀:研判A女士心理壓力的關鍵並非家庭問題,而是身體不適。
從身體紓壓解痛:調解生理性的骨盆性腰痛、坐骨神經疼痛。
就診前心率:心率約80~90下。
就診後心率:心率約70下。
案例2:吃藥治療情緒失調,始終不見好轉,調節神經改善身心症狀,就此跟藥物說bye-bye!
身材適中的B小姐在一次感冒之後,發現自己出現了情緒失調的狀況,偶爾情緒低落、被負面想法包圍;經常感覺提不起勁;睡眠狀況也大不如前。
為此,她前往就診並開始接受藥物治療。可惜藥物使得她記憶力下降,反應感知變遲鈍,嚴重影響工作表現。為了保住飯碗,B小姐只得無奈地先停藥。
「停藥之後,我整個人超不對勁,感覺全身都不舒服,但又說不上來到底哪裡不舒服。一下子頭暈、一下子覺得有點噁心……總之就是渾身不對勁。吃藥也不行、不吃藥也不行,困擾死了!」在診間B小姐如此陳述了這陣子的困擾。
實際上幾次的交談,從B小姐的談話內容中我感受到她原本是個個性開朗的人,雖然生活壓力難免,但不至於會因此情緒失調。由於病毒感染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與憂鬱等情緒問題,因此我推測導致她的情緒失調是先前感冒或流感所導致的病毒感染後遺症。
經過一陣子的神經調節治療,果不其然,B小姐的生理狀況恢復正常,生活也回歸常軌,什麼毛病都沒了,也擺脫了藥物。
幾個月後,B小姐又出現在我的診間,原來,她又不小心染上了感冒,情緒失調的問題再度來敲門。我聽完了她的描述,不做他想,一樣幫她進行神經調節治療,經過短暫治療後,她就復原了!
【Dr.梁的醫治很不一樣!】
醫治研判獨到觀:導致B小姐的情緒失調是先前感冒或流感所導致的病毒感染後遺症。
從身體紓壓解痛:神經調節,改善情緒。
就診前心率:心率約90下。
就診後心率:心率約60下。
案例3:抗癌遺留的憂鬱陰影,給予全方位的生理協助,慢慢快樂起來做自己
身材有點圓潤的C女士,看起來就像是我們在左鄰右舍中常見的媽媽。她目前已退休,家庭圓滿幸福,經濟狀況很穩定,不論時間、金錢都挺餘裕的。
在幾前年她身體曾經微恙,經歷過一場子宮癌手術。幸運的是手術很成功,後續一路追蹤結果也都顯示正常,可說是抗癌成功,值得開心。可惜這段特殊的經驗,卻將憂鬱症帶到她生命中,糾纏了她兩年半之久。
在這段期間中,C女士也曾接受心理諮商的開導,但成效似乎不甚良好:也吃藥來治療憂鬱症,但情況並沒有改善太多,她依舊鬱鬱寡歡,食慾不振,以前喜愛的事再也無法引起她的興致。即便退休後有許多空閒時間,她也沒有任何計畫,朋友邀約她也總是婉拒,就只是待在家中,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這樣的生活模式C女士也感到些許困擾,她難免想自己現在身體好好的,家庭美滿,手頭也寬鬆,別人也常勸她說:「你都沒有什麼壓力,我們很羨慕。」
聽起來自己是真的不需要心情不好,可是……就是控制不了,不知道為什麼快樂不起來。好像別人看到的是太陽,自己卻總是注意到太陽造成的陰影。
我根據經驗,判斷她的壓力負荷導致生理缺口,於是同時提供了她生理支持與神經調節,一方面快速緩解她的情緒,另一方面再多一點時間解決情緒失調。
最後,C女士終於看見陽光,開始迎接她快樂逛街、聚餐的退休生活。
【Dr.梁的醫治很不一樣!】
醫治研判獨到觀: C女士是壓力負荷導致生理缺口。
從身體紓壓解痛:給予生理支持與神經調節。
就診前心率:心率約90下以上。
就診後心率:心率約60下。
自我神經調節:快樂出門享受逛街、聚餐的退休生活。
案例4:課業、同儕、家庭三方壓力齊發,調節交感神經之後,課業表現好、親子關係融洽!
對A同學的第一印象很符合一句話「頭好壯壯」。外觀上他身材壯碩、體格健壯,內在則是一個自我要求甚高、努力學習的青少年。
根據A同學自述,為了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他勤跑補習班,也經常挑燈夜戰,花很多時間在課業學習上。但無奈成績就是一直沒有起色,班上學校排名永遠處於停滯狀態,這個怎麼樣也跨不過的瓶頸,不僅令他感到挫折不已,還間接導致他與父母、同學間的不睦。
「在學校很容易看對方不順眼,別人隨便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讓我內心的不爽炸開……。」A同學又持續說著。
「跟老爸老媽更是不用說,好像什麼都是對立的,我們之間簡直一觸及發,真的很煩。然後他們又不時鬥嘴、吵架,我也覺得很沒耐性,根本不能專心……。這樣我是要怎麼好好念書!」A同學很氣憤、無奈地說著。
種種的不如意,讓他變得愈來愈容易激動且容易失眠。A同學感覺人生被捲入了低潮,於是他出現在我的診間。交談完畢後,我幫A同學測量心率,得到80這個的數據。若光看數值並無不妥,但若將A同學的年紀、身體條件等綜合評估,我判斷這數值過高,他的交感神經過於旺盛。於是我提供了神經調節治療,最後他的心率回到60幾下,明顯緩和多了。
調整了交感神經作用之後,A同學發現自己變得更冷靜,可以應付更多突如其來的狀況,感覺做起事來得心應手,再也沒有被壓力追著跑的感受。
這些改變讓他重拾自信,不僅課業表現蒸蒸日上,就連親子關係也變得融洽很多。
【Dr.梁的醫治很不一樣!】
醫治研判獨到觀: A同學的年紀、身體條件等綜合評估,研斷交感神經過於旺盛。
從身體紓壓解痛:從交感神經調節下手。
就診前心率:心率約80下。
就診後心率:心率約60下。
壓力從何而來?
很多次的門診經驗中得知,當事人不斷重複的那些令他不平的人事物或社會環境,好像這些糾葛是問題關鍵,但是當他的病痛問題解決之後,心情放鬆了,也就不再執著於陳年往事了。
因此,我認為構成壓力的因素涵蓋心理與身體因素,這些種種因素加總給生理帶來負擔,一旦負擔超過壓力閾就會有承受壓力的感覺與反應,然後再進一步就產生情緒反應。以此推論,只要總壓力在可承受的範圍之下,壓力或情緒反應就不會長期出現。
此外,在與當事人談論心理問題時,當事人對於自己心理壓力的見解有其侷限性,所陳述的內容常常只有一部...
推薦序
【見證與推薦】
●創見心理生理互相影響機制,醫病也醫心
徐沺 分子細胞學博士•前美國哈佛大學分子遺傳研究員前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醫學教授•現任國立中央大學生醫講座教授
心智或心理(mind)一直是讓人類很好奇又感覺很神秘的現象,而心理與生理的分隔(或聯結)也是哲學家一直在爭辯的問題。認爲心理與生理兩者是獨立的或兩者是一體的說法在西方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分別的代表人是兩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與巴門尼德(Parmenides)。前者認爲心智是一種特別的物質或特質,而後者認爲萬事包括心智一定都可用物理(physics)的原則來解釋。
在傳統中醫學裡的臟象學說中,心是五臟六腑中最主要的器官,在五行中屬火,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而心也是主宰意識的中樞。因此在中醫或許可以說有一些心理主導生理的觀念。這兩派的爭論一直研續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
近幾年來由於生物醫學知識與技術的累積,才能較明確地定義(甚至定量)心理功能;現在對於認知記憶功能,已可以用腦波或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MRI)來量化呈現。腦科學已不再是抽象的心理學,精神病也已可以用藥物控制,甚至有認知神經科學家在研究用電波刺激腦的特定部位是否可以改進學習成效。
最近十年,心理與生理的關係更受到重視。這來自藥物試驗中必需要用的「安慰劑(placebo)」。安慰劑是一種理論上無治療價值的惰性物質或治療方法,它需要用在臨床試驗中的對照組(沒有真正接受治療的那組)。這是因爲早在十八世紀,醫生就發現常常給病人隨便吃些無害的東西,只要病人認爲是在吃藥,就會有些療效。
因此現代醫藥研究,在做臨床試驗時必需把這個心理因素取消掉才能正確量化被測試藥品或療方的效果。因此安慰劑就是一個門檻,成為對照組必要的,但病人,用藥者都不能知道,這就是所謂的「雙盲」研究。
所以「安慰劑」有一定的「療效」是眾所週知的。但是直到最近幾年,醫學界才開始認真看待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這個問題。基本上這是一個很重大且非常有趣的生物現象:安慰劑效應大家都可以瞭解是一種心理作用,因爲大家也都知道悲觀憂鬰對身體不好。
但如果安慰劑對健康有正面影響,悲觀對健康不好,那是不是心理會影響生理?是的話心理生理互動的機制又是什麽?最近幾年的研究結果開始發現神經功能確實可以透過生化物質直接影響人體的免疫力。雖然這是起步,卻也是結合了近100多年生物醫學研究的成果才能讓我們能一窺這個人體奧秘的終極前線(final frontier)。
在梁恆彰醫師的這本大作中,他將心理生理互動的問題推上另一個層次。他由行醫多年的觀察及深厚的學術基礎,很成功地提出反過來生理會影響心理的論述。比如他說:「在我多年的行醫過程中,屢屢遇到病患在緩解病痛或生理壓力後,整個外表煥然一新、心理狀態也都大為改變。」進一步探討,他以麻醉師的經驗來說明心理藥物的局限性,進而發現心理的問題實際上常常需要先著手解決生理的病痛。而且「在行醫當中,我觀察到有壓力或情緒問題的病例,都有明顯的生理狀況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我經過多年的嘗試與摸索後,確信很多人的心理問題雖然有心理因素,但是也有其生理背景。」
梁醫師是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畢業,之後再考入台大醫學院完成醫學教育,所以他同時有深厚的學術基礎與醫學的專業訓練,這在本書的論述中可以看的出來。
他以交感副交感神經功能的學術理論,穿插實際行醫的案例來解釋他的發現,並附以非常有量化特質但簡單易懂的圖表來輔助讀者理解。
簡單的說,交感神經是提供動力(肌肉、器官功能的活動)的刺激,所以會造成壓力,而副交感神經提供在壓力過去後讓身體恢復正常,準備下一回挑戰的機制。因此如果沒有適當的緊繃—紓壓的交互循環,身心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嚴重時會導至心理與生理的崩潰。
在此情況下,如果能解決生理上的壓力,心理上的壓力往往也能迎刃而解。梁醫師用許多有趣卻能引人深思的案例來說明這些抽象的概念,這是經驗與知識的累積才能有的洞察力(insight)。
更重要的是,梁醫師的文理清晰,言簡意賅,即使需要用專有名詞,也解釋非常清楚,本書可以是科普作品,也有很高的學理。梁醫師自述寫作本書的最終目的是:「要給有需要處理壓力與情緒的人或團體,另一個看待這類事情的角度,並且希望可以提升處理這類問題的效率,進而能回復並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況或生產力。」我相信本書無論在學術性及通俗性,都成功的達到它的目的。
●為莫名難治的身心症患,者開啟全新視野
鄔哲源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面對壓力與情緒困擾時,人們往往會產生尋找解藥的慾望與行為,但是當遇到壓力嚴重又無法自己解決時,許多人就會求助於心理諮詢或藥物的協助,然而這兩種方法都有其無法根治的盲點。
在醫術學問上日日精研,且誠心誠意關照病友健康的梁恆彰醫師,尤其不忍心看到有壓力或情緒問題的病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經過多年的嘗試與摸索之後,他確信許多人的心理問題雖然有其心理因素,另方面,一定有長期被忽視的自律神經失調情形。
他在書中大膽指出:當我們遭遇到心理事件、內外在環境感受到身心壓力時,都會啟動本能的神經反射,而尋求解決身心壓力的一切行為也都出於自本能。也就是說,不論身心事件的結果如何,都跟自律神經中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是否能順利轉換自如,關係密切,因此,當交感神經不罷休,身心症狀因此隨之而來。
對於莫名難治身心症,有著無法緩解的憂慮、焦躁、情緒失調;肩頸、腰痠等慢性疼痛;鼻塞、腸胃疾病等身體不適;因而長期依賴身心藥物的讀者,相信你在閱讀本書後,必能開啟全新的視野。
●一本找出壓力與能力最佳平衡的寶典
林璧鳳 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教授
當我拜讀這本書時,馬上有一種感覺,就是急於和我的同事分享!因為我們的工作性質,大都不是可規劃的例行事務,每次要面對的可能都是突發或因人而異的狀況。如何圓滿解決問題,如何傳道、授業、解惑,對求好心切的教育工作者,是很大的壓力,太需要知道面對壓力的觀念,和如何處理壓力的技巧了!
雖然壓力可說是萬病之源!許多身心病症都因它而起,但也有許多卓越成就是因它才有,很多人在壓力下發揮了未知的潛力。梁恆彰醫師在書中教你我去除身心壓力之惡,更建議從善如流接受壓力之好。細細品讀,獲益匪淺!
然而最難的是,究竟要如何達到一個壓力與能力的平衡點?梁恆彰醫師提出理想教育訓練模型,當人愈冷靜所表現的能力愈強,這對於需要處理壓力與情緒的個人或團體是很重要的觀念,不但可以提升處理壓力與催生穩健能力的效果,並有助於回復且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況或生產力。
不過,如何面臨壓力還能冷靜以對呢?梁恆彰醫師在書中分享了處理壓力的技巧,包括:轉移或取代策略、稀釋策略、竭盡策略、中斷策略,並詳細說明各種策略的效用與注意要點。這些紓壓技巧都是人們既有的本能,有的你會覺得似曾相識,有的你讀了之後會恍然大悟。不論如何,梁醫師的分享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後,選擇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來使用,如果覺得成效不錯,請持之以恆。如此便能回復到的健康的身心狀態,就是讀者能閱讀此書的福音了。
相信只要多讀幾次處理壓力的技巧,熟悉且運用它們,讓壓力不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反而是進步向前的動力支柱!更棒的是,這四大項處理壓力技巧,不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你自己,也可以幫助身陷壓力風暴的親友。
最後,作者也提醒選擇做任何紓壓方式時,過與不及都不好,尤其要避免產生負面作用。我相信只要隨時有這本書做參考,壓力將不再是壓力,反而會是良好的推動力!在此祝福所有的讀者都能體會到此書帶來的正面能量!
●處理壓力的新觀念,解除我慢性疼痛
詹美秀 舞蹈哲學博士
回想二○一九年十一月底,陪同外子陳龍禧到「身新醫學診所」採訪梁恆彰醫師和楊翠蟬醫師。他們夫妻倆都是經驗豐富且值得信賴的麻醉專科醫師。
梁醫師在訪談過程中,細說他對壓力引起之諸多症狀的研究心得,如何診斷與治療。他以獨特的神經調節治療法,來疏緩被壓迫的相關自律神經,解除各種身心問題,如生理壓力、情緒壓力、或因病痛困擾所引起的種種症狀。梁醫師處理壓力的新觀念與治療法,立刻與我產生強大共鳴。
我的身體還算不錯,旅美三十多年,雖有健康保險,卻極少看醫生。唯獨左膝的不適,隨著年齡增長,蹲越低就越痛,一眨眼,已十多年不勉強做完全蹲下的動作了。聆聽梁醫師的專業解說後,我決定一試。在梁醫師和楊醫師的精心合作下,用乾針與水針數次疏緩我左膝被壓迫的相關自律神經後。迎接我的是意外的驚喜和收穫。膝痛消失,我竟可以做蹲下的動作了。
接連我參加梁醫師舉辦的兩次小型免費演講,講題都是「處理壓力的新觀念與技巧」。梁醫師將他多年來對壓力影響身心健康的研究心得和解除壓力之技巧,用生動的簡報與所有出席者分享討論。今天樂見梁醫師《身心壓力多高,聽心跳頻率就知道》新書出版。
非常榮幸受邀推薦此書,在出版前能先閱讀書稿,溫故知新,收穫良多。希望讀者們能從梁醫師的書中,學到處理壓力的新觀念與技巧,減輕與日俱增的身心壓力,而活得更健康更快樂。
●壓力讀心術簡單好用,掌握身心壓力的平衡點
鄭雅蓉 臺大癌醫中心醫院麻醉部主任
梁恆彰醫師在醫療第一線服務已逾三十年,因為他具備少見的婦科與麻醉科兩項專科,除了治療疾病之外,更懂得傾聽與解決患者身心痛楚;身為婦科醫師問診時,了解許多前來求診的病友,有時因身體、心理的巨大壓力,甚或會有自殘行為或自殺念頭;麻醉專業更須面對手術前焦慮不安,充分處理身體疼痛與後續睡眠消化等等問題,讓他更了解身心壓力的神經與生理學表現。
臨床上多年他融合麻醉專業,運用獨到的心得與見解,深知積極處理身體的痛與不舒服,就連帶減輕了心理的苦。在仁心仁術觀察行醫多年之後,他更感悟現代人常見的身心症問題,絕大多數根源於生理的不妥適,尤其是大腦未曾感知的自主神經系統。
現代人很多的不舒服或疼痛,和自律神經失調相關,但這個被廣泛運用的名稱,我們如何去感知和監測呢?
為此,梁恆彰醫師大力推廣以心跳速率(心率)來研判身心壓力程度的做法。他的臨床經驗顯示,此法實用性高達八、九成以上,非常適合用來追蹤治療效果。
許多外表壓抑、看來毫無異狀的人,其實飽受身心壓力之苦,心率研判可以用以區分;心率更因容易測得,不用到醫院或配合檢查,避開白袍症,更能呈現一般生活中的各類影響。
本書中無私分享運用心率來感知自己身心壓力的方法。先運用智慧型手機或手錶的監測心率功能,建立自己在以下四種情況下的心率資料:正常的情形下睡醒(包括午睡)未起身的心率、上班前後、休息前後、壓力前後。再以自己的心率狀況為基礎,藉由量測自己的心跳,了解身心疾病或各類壓力對自己的影響,進一步掌握身心壓力的平衡點,重拾健康生活。
●壓力、情緒和生理神經如何互相牽動?看這本就懂
戴義欽 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教授
常聽週遭的親友或是同事隨口發牢騷說壓力好大!但何謂壓力?如何量化?什麼叫做壓力好大?一直不容易有個量化的基準,每個人的臨界值也不相同。甚或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時間點,對於壓力的忍受度以及臨界值也不盡相同。
壓力的來源眾說紛紜,可能來自心理因素(例如得失心、人際關係、外在環境、不愉快的經驗等)、也可能由於生理因素所引發(例如身體有病痛時會較為缺乏耐性、無法聚精會神思考推理等)。兩者也都有相當的擁護者與數據支持,實際上則是兩者互為因果關係,盤根錯節。例如,頭痛(生理因素)時會缺乏耐性造成脾氣暴躁,容易做出欠缺周延思考的決定導致工作失誤或是進度的延遲,衍生工作成果成敗的壓力(心理因素)。
梁醫師以其行醫多年的臨床經驗與治療成功案例的門診案例,嘗試建立一模型來統合解釋壓力、情緒與生理神經作用間的連結。梁醫師以生理機能與神經作用的角度去看待受困於情緒壓力且藥物療效不佳的病患,歸納出心理問題往往根源於生理現象失調的結論。
此結論顛覆了傳統精神分析為主軸的心理學觀點,開創一截然不同對待的情緒壓力問題的觀點,提供給大眾另一個角度與切入點來看待這類問題,亦即生理背景下的情緒失衡概念。
梁醫師認為現今心理學在臨床上討論人的情緒與壓力問題時,往往太偏重心理分析與追尋心理問題的源頭,因而忽略了生理作用的相關影響因素,對於近年採用控制神經傳導藥物的療法所衍生的副作用(例如恍惚失神、成癮、心跳血壓異常等)則深感困擾。他透過人體神經系統中的自律神經系統(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出發,闡述維持生命基礎運作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以及面對外來刺激反應的交感神經系統兩者之間的協調運作,當兩者無法順利切換時便容易產生相對應的情緒問題。
因此,心理問題自當為自律神經失調所衍生的不良效應(症狀),而非造成症狀的核心問題(病因)。在治療過程中若未能對造成症狀的核心問題進行診治,而只是針對症狀提出解決方案,症狀只能暫時被消除,並無法有效解決病症。梁醫師以生理觀點解釋壓力情緒問題的可能病因,釐清傳統心理觀點的可能盲點,以協助病患恢復生理能力為首要工作,協助患者重回由副交感神經帶動的平靜的體驗,亦即副交感神經活躍時在心裡上祥和喜悅的感覺。
筆者自大學求學期間便與與梁醫師熟識,對於其清晰的邏輯推理以及對事物的獨到見解是發自內心的佩服。本書是筆者所讀過探討身心問題的書籍中,最為淺顯易懂且合於邏輯推論的一本書,避免了許多艱澀難懂的醫學專有名詞用語,對於理工背景的筆者,讀起來毫無困難。
本書也是梁醫師行醫多年臨床經驗研究的成果與心得,尤其在整合疼痛醫學並應用於治療身心壓力疾病方面的獨到的見解更是令人折服,書中不僅呈現其優秀精湛的醫術,其正本清源的治療策略考量更顯現其仁心仁術的胸懷。
期盼梁醫師此一對待情緒壓力問題的嶄新觀點能藉由本書讓更多人了解並受惠於其內涵,重回平靜的初心,享受平衡身心狀態的高品質生活!
●提供教學現場發現及判斷孩子身心狀況的重要依據
戴仁欽 師大附中物理教師
梁恆彰醫師為人熱情爽朗,好學深思,富有研究求真的精神,在許多領域都有所探究,是筆者相交超過三十年的好朋友,更是家人在健康醫療方面最佳的諮詢對象。
擁有理學背景以及麻醉與婦產兩個專科的深厚學養,再加上多年執業的臨床經驗,精益求精的梁醫師在疼痛醫學及治療身心壓力疾病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及優秀精湛的醫術,更重要的是在診療時他是全面性的考量病人的整體情況,以期正本清源來進行最妥善的治療。
之前八十八歲的岳父因多年前車禍受傷治療,當時小腿植入鋼釘的位置開始疼痛,影響正常的行走,在中部求診多時不盡理想。我們請梁醫師為他治療,經過梁醫師細心的腿部針療後,先觀察岳父走路的姿勢,又在股部進行針療,治療過程結束,岳父要上廁所時,只見老人家立即邁開正常的步伐,不像先前只能跨出一小步一小步的走,讓我們對梁醫師精湛的醫術驚嘆極了!隔天岳父不依靠拐杖,自行走了兩公里開心的去速食店買速食享用!
去年內人因飲食不潔急性嘔吐不止掛急診,醫院發覺有感染現象收治住院,在用藥治療病情穩定後,卻仍嚴重脹氣,腹部非常難受不適,斷斷續續的腹瀉兩天不止,護理師表示可以服用止瀉藥,但可能會變成便秘,無法順利排便。
正當我們不知如何是好時,向梁醫師求助,梁醫師說脹氣疼痛使得周圍肌肉痙攣,身體無法放鬆正常運作,替內人針療並教導適度的動作,三、四小時後她就開始不停排氣,緩解疼痛不適,整個人都輕鬆舒服了,後續的治療也更順利。若没有梁醫師的治療,還不知要忍受多久的疼痛不適。真是太感謝他了!
梁醫師如今要將他多年研究的醫學成果付梓出版,對社會真是一大福祉!尤其他對身心壓力的疾病有深入的研究與心得,他告訴我們當患者身心狀況不佳時,心跳速度是重要的徵兆,決定患者當下的情況是否危急必須要及時的處理,這也讓我們在教學現場,面對有身心狀況的學生時有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
梁醫師的研究認為生理現象同樣可能引發心理的疾病,因為身體的疼痛不適可能造成過大的壓力,導致心理無法妥適的處理生活的事務。
友人的孩子在短期內不幸骨折兩次,原本正常的孩子忽然就出現了身心症,在梁醫師悉心的治療後,情況終於轉好穩定。在教學現場中目前學生因壓力拒學的例子增多,而求診服藥後仍有許多人無法適應上學的生活。衷心期盼梁醫師的心血成果能藉由此書推廣他的新觀念,讓更多人受惠,擺脫病痛與疾病,擁有健康的身心!
●一杯冰水,改善孩子睡眠品質
黃元占 新北市福和國中教師/謝凱蒂 台北市景美女中
二○一九年三月,我們帶著嚴重情緒困擾的兒子到梁醫師的診所,醫師用溫和的笑語舒緩了孩子的緊張,等他穩定下來才開始測量心跳,測得一分鐘心跳破百次!
過去一年多,我們帶孩子尋訪幾個諮商診所,從未在看診時測量心跳。接著,梁醫師用幽默感瓦解孩子心防,讓他願意開口回應問題,聊了一會兒再進行扎針治療,針扎完,和藹的醫師娘給孩子一杯氣泡冰水,還叮嚀我們每晚睡前要記得給孩子喝一杯冰水,我們感到有些狐疑,這與中醫向來避免冰品的保養說法截然不同,但當梁醫師說明他獨特的療法之後,大大衝擊了我們的認知。
梁醫師說「心率」是最有效率的心理指標!
孩子自律神經失調嚴重,本該是竇性緩慢每分鐘心跳不到七十下的人,卻長期持續在每分鐘百次以上,這說明他連晚上該好好入睡時,大腦還在不自主快速運轉,沒有一刻停歇;當別人都在沉睡休息時,他卻整夜像跑百米衝刺般,耗盡心神與體力。
梁醫師告訴我們,睡前喝冰水可以讓過熱的腦袋降溫,有助於改善睡眠。這番說明給了我們當頭棒喝,直到那一刻,我們才真正體會孩子的痛苦之深,更為此感到萬分愧疚不捨。
一年多來,每晚就寢前,孩子總是害怕不安,感覺有千百個思緒糾纏著他不讓睡覺,非得要人陪著一直聊天講話到筋疲力竭為止,擔憂著隔天一早要工作的我們無法同理他的情緒,總是在耐心耗盡時對孩子責難生氣,當他含著淚眼勉強入睡時,已經深夜兩三點了,惡性循環的結果是早上叫不醒,也就無法正常上學。
原來,害怕睡覺是嚴重的自律神經失調,生理的折磨導致了心理極度恐懼,若能早一點得到醫師的提醒,孩子可以減去多少痛苦啊!
梁醫師提醒我們,只要掌握好孩子的生理狀況,斷開壓力源,心理也會得到相應的改善。每天督促孩子規律作息:「早起、運動、看太陽!」,而且要常常帶他吃美食,只要人的食慾還不錯,就是對生存有眷戀,這也可做為父母判斷孩子是否有自殘傾向的依據。
回想以往,要在諮商師面前說出內心的深沉痛苦,孩子總是相當抗拒,談話式的心理諮商對他效果不彰,但梁醫師善巧的診療方式卻很適用,不需要刻意挖掘心底的苦楚,透過身體的觀察即可解開病人的情緒密碼,再提供有效的紓壓方式,逐步找回身心的正常規律,如此智慧與悲心兼具的療法,孩子非常受用,令人印象深刻!
二○一九年九月,孩子升上國三,又開始有飲食不佳、睡眠不安的現象,本以為是升學壓力所致,我們再度求助梁醫師,測量心率後並未發現異常,但在我們說明孩子暑假因為雞胸矯正戴輔具後,醫師用手觸壓孩子的肋骨,判定十二根肋骨已有十根發炎,發炎是影響睡眠的主因,還推測他戴輔具時應該合併呼吸窘迫的不適。
換言之,此次並非心因性的自律神經失調,而是外力過度壓迫所致,梁醫師建議停止使用沉重強壓的輔具,改採合宜的重量訓練來增強胸背肌肉,如此既可減輕胸骨的不適,又能塑造優美的身形,一舉二得。
孩子聽了醫師的建議,樂得脫下枷鎖般的輔具,後來也因為規律的重量訓練增厚肌肉,就不那麼介意雞胸的問題了!梁醫師總是以敏銳的觀察及靈活的思維替病患找出癥結與療法!
心理治療的理論各異,方法繁多,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卻不容易。長久以來,梁醫師憑藉大量研究與個人洞見,創發出一套獨特新穎的療法,強調自然,重視直觀,避免藥癮,最好能防病於未然。
在孩子多次求診中,我們有幸親見梁醫師行醫的理論與實踐,我們都任教於中學,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因此深感梁醫師心理治療的新觀念與技巧,非常適合推廣給中學教師與家有青少年的父母,此書的出版,是梁醫師智慧與悲心的展現,書中的觀念,必能為情緒困擾者提供一帖解除倒懸的良方。
●打破身心科治療盲點,為心病找解藥!
劉承愚 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律師
在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搬進臺大醫學院男二舍九○七室,這是和梁醫師結緣之始。熱情活潑、辯才無礙的梁醫師,對許多事情有追根究柢的精神,讓我們幾個學弟得到許多課堂以外的知識。退伍之後,我轉進法律系讀書,執行律師業務,一晃三十多年過去,梁醫師和他的夫人楊翠蟬醫師,一直是我們一家人生活、運動和健康的良師益友。
「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影響生理」這是小學健康教育課本教導我們的內容,但早年從週遭家人朋友的生活經驗,看到有嚴重生理問題的人如頭暈、胸悶、失眠、疼痛……,在查不出病因而被宣告為「沒有病」之後,求助於身心科進行治療,開始長期服藥但無法恢復健康。
也就是說,經由身心科的治療,似乎難以讓體內的生理秩序恢復常軌,那麼,是否能夠反其道而行,先治療生理的異常,再讓心理狀況回復健康呢?
當然,不同的醫師治療方法各有巧妙,梁醫師的治療重點在於先紓解生理的因素,再來考慮心理的影響。因為有很多心理異常的表現,背後其實是生理異常造成的。如何紓解身心的壓力呢?
梁醫師使用的主要方法有二,一是醫療上以疼痛治療與神經調節為主軸的治療,二是本書所提到非醫療的紓解技巧與監測方式。在梁醫師和楊醫師長期的臨床治療經驗中,看到一個人身心失衡時,心理因素有較高的比例是隱藏性的,時常被顯著性的生理問題遮蓋了;只有當病人的生理問題緩和之後,才能平靜下來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進行解決。
梁醫師的治療模式,印證了健康教育課本所說生理、心理會互相影響的正確性。我有幸與梁醫師結緣,家人和朋友受到梁醫師夫婦的照顧,得以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近日得知梁醫師將多年臨床服務及研究心得集結發表,並受到梁醫師的邀請為本書做序,覺得很榮幸也非常高興。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更多的人,走出灰暗的幽谷,看到晴朗的天空,活出快樂的人生。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揮別心悸、手腳無力
何兆龍 律師
二○一六年四月起,一向健康的我,心跳、血壓竟然會突然飆高,嚴重的心悸、冒冷汗、手腳無力等症狀,影響了我的工作與生活。曾經在睡夢中因嚴重心悸而驚醒,在寒夜中趕赴醫院急診;也曾經在開車時,突然心臟不舒服,只好將汽車開至附近派出所,請求員警代管車輛,以便轉搭計程車到醫院就醫。
讓我最困擾的是,身為律師,法庭攻防是非常重要的時刻,但開庭時若無預警的發作,就必須在說話都吃力的情況下撐著開完庭。其他時候,例如散步、用餐、在高速公路駕駛,甚至打坐,都曾經發生身體忽然不適。凡此種種,著實讓我倍感壓力。
對於這些病症,歷經幾次X光、心電圖、二十四小時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血液檢查等等,都找不出原因,心臟科醫師只好建議我隨身攜帶心律錠,於不舒服時服用,服用後症狀若無緩解,再到醫院就醫。在此狀況下,以往喜歡的登山、跑步等運動,也就變得不太敢從事。
找梁恆彰醫師看診,其實是無心插柳。二○二○年一月我第三次陪家人去看肩傷所致的痠痛,與梁醫師聊天時,偶然提到我的心臟問題,梁醫師隨即拿出指夾式脈博血氧計幫我檢查,當儀器顯示在如此平和的氣氛下,我當時的心跳還高達每分鐘九十九下,梁醫師似乎已經瞭解我的狀況,並表示要幫我治療一下。我在治療過程中,很快就產生一種平靜的感覺,此時梁醫師再幫我測量心率,已經降到七十八左右。
第二次治療後,我發現原本一天的心率,可能低達五十幾、高達一百多,且與當下所從事的活動不相符,但僅治療兩次後,一天的心率已不再如此極端,血壓突然升高的頻率也有降低,原來以為的「心臟病」也就明顯改善了。
根據梁醫師的解釋,我可能是長期工作壓力造成「自主神經失調」,原本並無心臟病,但外顯的病徵,又強化了心理壓力,長此以往,很可能最後會產生生理疾病。目前我大約一個月接受一次治療,同時和梁醫師討論一些保健、運動的觀念。梁醫師對於自主神精失調的處置新方法,讓我對自己的身體、心理狀態有更深刻的理解。我經由親身體驗,見證了這個奇妙而快速的治療過程,可以說是獲益良多。
●從減藥到停藥,世界上沒有必須吃一輩子的藥
黃溎芬 台灣第一齣音樂歌舞劇「棋王」演員•台藝大新竹校友會執行長•台灣新生報 藝文記者
凋零的落花,殘敗之軀,得以重新啟動、再度燦放,身心煥然一瞬間,令人不可思議!
因罹患躁鬱症,情緒不穩、飽受藥物控制之苦,被禁錮多年,終於恢復了自信,勇敢向世人宣告:我得救了!
神經導引、針療法,不過就只是幾支小針,僅僅六次療程,沒痛沒感的,像是蚊子釘咬般紮個幾下。世界上真有如此神奇的事嗎?
一顆長達十七年的身心症——「癲癇劑」著實,把我變笨!經由梁醫師的「針療」給徹底戒斷。這顆藥長年以來,對我死纏爛打,因為對它產生依賴,而痛苦無比。
雖然一天就只有一顆,但「吃比不吃還難受」導致工作、生活上都大受影響,它雖然只是一顆小小「乖乖藥」,卻是日以夜繼深深腐蝕我,搞得整個人身心俱疲。
我何其有幸,能徹底戒斷這顆白色藥丸子,簡直天方夜譚!特別感謝,一年半前老天爺巧緣安排,並叫我「相信」!
梁醫師仁心仁德、妙手回春之術,絕非三言兩語可道盡。我這已被鎖死的大腦、了無生趣的殘敗之軀,在梁醫師來講,竟只需像電腦般重新開關啟動。小小動作影響我的後半生,讓我重新找回活水泉源,對未來重燃生機、充滿盼望
在職場上,我原本是新竹地區的藝文活動公關策劃能手,為人人所稱羨。獨特創意的點子,總是跑得比人家快;在舞台上所呈現出的,更是亮麗光鮮、相當活耀,擁有諸多媒體報導為「風城才女」及佳評口碑。
您相信嗎?凡是看過我拿起麥克風主持文康活動時的場境,很難讓人忘懷。我所憑藉的,是少人能及而獨樹一幟的台風魅力,擄獲了觀眾们熱情掌聲迴響和喝采。
但一切的一切,在幾經風霜催殘之後,活生生地,我反變成一個人見人不愛、眼光呆滯、了無生趣又毫不起眼的路邊小婦人,就連多年不見的老同學,見了面都快被認不出來,真是教人難堪、委曲至極。
欣聞梁醫師出版專書,謹此聊敘分享個人脫繭蛻變的心路歷程,祈盼有緣人同享潤澤福蔭,早日脫離泥沼,讓自己也有能力拉人一把,與梁醫師並肩救贖世人、離苦得救。
●我所認識的梁恆彰醫師,不開藥也能治病
王一明 「臺北電台」主持人
「Master梁!」我常這樣稱呼Doctor梁。
因為在我心中,他是醫師中的大師!
他是梁恆彰。
猶記我們認識一、二年時,內子初懷犬子,我們在梁醫師診所分享喜悅,他似乎比我更開心,主動要求幫忙照超音波,至今仍難以忘懷那日的心情,讓我與嫡長子王者初次見面,在超音波圖片裡,在他的診所裡。沒多久,孩子出生了,我們也搬離了原來的城市。
近二年春,內子簡訊收到梁醫師楊醫師伉儷回台北定居的消息,朋友是老的好,我們又重逢了。二十年的老友,才知這些日子以來,除了婦產科及麻醉科之外,Master梁又致力研究神經傳導學,對人體一般常見的疼痛醫療頗有心得。
當時,心肌梗塞病危裝支架,免去向閻羅王報到的我,已有四年半左右,心臟雖然還在跳,卻因此緊張焦慮恐懼,引起胸痛已久。聊到此,梁醫師又主動按按我身上的幾點之後,幫我無藥治療了一次,而就那一次,出現了許久未見的舒服與胸口的輕鬆。因此,Master梁的稱號便由我脫口而出。
不久後,我開車回台中掃墓,北返時在高速公路上駕駛,忽然覺得右手無力,若不是中風?還能是什麼?我愈開愈慢,立馬下最近的交流道停車,甩手,抬肩,深呼吸,稍作休息,才又開回家裡。第二天找梁醫師,訴說昨天的驚恐及症狀,他仍按按檢查,問我痛不痛?痠不痠?並對我判斷並非中風前兆,安心無藥治療後,右手繼續開車寫字至今,沒有再復發過。
Master梁辦了好多場醫學講座,我也都在場,說是好心幫朋友主持暖場,倒也可以,但我更開眼界的是,講座之後,他每每開放現場聽眾上來試試,每個人的症狀雖是難易程度不同,他卻屢屢兵來將擋,現場義診,有的按肩,有的按腰,有的按背,再問病人感覺,只見個個驚呼好了一半以上,真是來到賺到!
這就是我見識到的無藥醫療。
老朋友之間會分享他的成功醫療案例,某位日本鋼琴演奏家因病無法再彈琴,復健多年無效,已是放棄人生,後來找到梁醫師,經過幾次治療,又要再開演奏會,像這報的Case每每聽到都心生喜悅。
欣逢梁醫師新書問世,我不但願在廣播節目動口宣傳之,更願意動筆背書,好事傳千里。
【見證與推薦】
●創見心理生理互相影響機制,醫病也醫心
徐沺 分子細胞學博士•前美國哈佛大學分子遺傳研究員前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醫學教授•現任國立中央大學生醫講座教授
心智或心理(mind)一直是讓人類很好奇又感覺很神秘的現象,而心理與生理的分隔(或聯結)也是哲學家一直在爭辯的問題。認爲心理與生理兩者是獨立的或兩者是一體的說法在西方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分別的代表人是兩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與巴門尼德(Parmenides)。前者認爲心智是一種特別的物質或特質,而後者認爲萬事包括心智一定都可用物理(physic...
目錄
見證與推薦序
創見心理生理互相影響機制,醫病也醫心 徐沺
為莫名難治的身心症患者,開啟全新視野 鄔哲源
處理壓力的新觀念,解除我慢性疼痛 詹美秀
一本找出壓力與能力最佳平衡的寶典 林璧鳳
善用壓力讀心術,簡單掌握身心壓力的平衡點 鄭雅蓉
壓力、情緒和生理神經如何互相牽動?看這本就懂 戴義欽
提供教學現場發現及判斷孩子身心狀況的重要依據 戴仁欽
一杯冰水,改善孩子睡眠品質 黃元占、謝凱蒂
打破身心科治療盲點,為心病找解藥! 劉承愚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揮別心悸、手腳無力 何兆龍
從減藥到停藥,世界上沒有必須吃一輩子的藥 黃溎芬
我所認識的梁恆彰醫師,不開吃藥也能治病 王一明
作者序 身心壓力,就先從身體醫治吧!
閱讀之前
圖解自律神經系統的運作
秘懂自律神經失調
寫在前面 身心壓力新觀點:無法量化的壓力,不再難以捉摸
●壓力會引起情緒與身體病症
●壓力和情緒,可以透過模型捕捉、預測
●心理問題的根源,就是生理現象
●尋求解藥是人類本能
●探討心理問題,容易陷入誰對誰錯的暗示
●別將自己的壓力,投射在家人身上
●一樣談心,有人解心結、有人陷更深
Part 1 不一樣的身心壓力解藥
●身心壓力的大腦用藥是兩面刃
藥往往會越吃越多,而且難停藥(這是小標)
身體機制不是將藥物照單全收
服藥後變得昏沉或遲鈍,是藥物副作用
●被忽略的壓力表現:心理是對生理反應作出詮釋
●心理問題關鍵:自律神經要能切換自如
非意識如果不平靜,不動也會消耗更多熱量
交感神經反射不平息,心情難平靜
●情緒問題從控制意識著手效果不佳
生存基本就交給副交感,面對挑戰就拜託交感
●一旦生理壓力夠大,就會有情緒問題
交感神經一直與情緒同在
無論選擇挑戰或逃避,身體一樣累!
交感神經不罷休,身心症狀跟著來
●停看聽!認識壓力模型
疼痛、家庭、交友、工作、課業,都是壓力源
焦慮多話或憂鬱寡言,都是情緒表現
上班、上課,就是能力表現
壓力是交感神經持續興奮造成
當你累過頭,身體先知道
神經調節能讓人身心放鬆,促進修復
興奮狀態,身體會有發炎情形
喝咖啡提神是應付「壓力負荷」,疲倦想休息是補足「生理缺口」
●理想的自律神經運作,在休息能回到「平靜」狀態
工作、考試、人際關係,會刺激交感神經
美食、美景、喝冷水,會加強副交感神經
●壓力從何而來?
案例1憂鬱遲滯、竟源於身體疼痛
案例2情緒失調,原來是病毒感染後遺症造成的!
案例3抗癌成功卻遺留憂鬱陰影
Part 2 你是壓力大,不是能力差!
●充分休息,是最理想的狀況
●接近壓力閾,能發揮最大能力
●過度承受壓力時,其實身體會預警
頭痛、鼻塞、失眠,都是身體在喊救命
多食、暴食、厭食,常是腦神經對壓力的反應
惡性循環!自律神經失調與生理缺口擺盪
●情緒失控,是你太努力了
案例4交感神經過於旺盛,課業、同儕、家庭三方壓力齊發
案例5紓發工作壓力適得其反,上班族運動過量,情緒失調
案例6過動、課業不佳、煩躁,原來是長期鼻塞導致
●為什麼努力得不到回饋?
●適度壓力有助提升能力及抗壓力
●執著或過度獎賞,不見得是件好事
●交感神經始過度亢奮,會出現類似上癮的現象
●休息不夠,能力當然無法發揮
案例7資優生壓力爆發,變得退縮、易怒,功課一落千丈
案例8重感冒遺留洗手強迫症,自律神經失調惹的禍
案例9電腦遊戲成癮,壓力情緒不斷墊高
Part 3 從心率讀懂你的壓力與情緒,真的很簡單!
●心率是最有效率的心理指標
生理負荷、熱量消耗,心跳都知道
不說我也知!身心壓力讀心術
●從心率推算身心壓力
影響心率的疾病或例外因素
●一個動作測出你最近壓力有多大!
現在,就開始監測身心壓力數據吧!
心跳告訴你,身體沒說的秘密
●用心率判讀你的健康狀態
綜合案例:心悸、胸悶/憂鬱、情緒問題/過勞/心血管疾病/癌症/課業/食慾不振與肥胖/鼻塞、胃食道逆流/慢性疼痛
案例10出社會適應不良,求助身心科未見改善
案例11公司老闆過勞高壓,暴躁怕熱、喘不過氣
Part 4 自己的身心不快自己救:
處理壓力技巧活用術
●懂得紓壓才是王道,但怎麼做更重要
●處理壓力的四大技巧
●1轉移或取代策略:尋找新朋友、新環境、新目標來轉移注意力
紓壓奏效關鍵!強烈動機、持之以恆
●啟動正面動機,健康向前行
案例12情場失利導致憂鬱纏身,朋友陪伴轉移重心
案例13孤獨感不是主因,腰痛才是問題根源,
●2稀釋策略:完成其他事務,製造交感神經活動完成的紓解效應
原來如此!多才多藝就是在稀釋壓力
紓壓要有效率,就要懂得拚命玩
●紓壓設計三要點:有興趣、可完成、得支持
案例14好學生考不好,身心壓力更大
案例15離婚後覺得人生被掏空、自信心喪失
●3竭盡策略:累壞自己、啟動休養
泡熱水澡不宜超過5分鐘,泡錯了只會愈泡愈累
要明白運動特性,否則也會有反效果
運動過勞,以重量訓練最常見
●紓壓活動要慎選!長期低強度、短期高強度各有優缺點
案例16愛運動變過勞,失眠、抽筋、心悸找上門
案例17高瘦健美女教練,運動過勞導致身心出狀況
案例18為了紓壓跑步,工程師跑到自律神經失調
案例19沙發馬鈴薯,越休息越難眠,心悸、肥胖找上門
案例20高中生有空就是睡覺、每個月都感冒!
●4中斷策略:挑戰畏懼的事物或環境,產生鎮靜效果
看恐怖片、坐雲霄飛車,都是紓壓方法
●充滿刺激冒險的紓壓策略,也要適可而止
案例21愛看嚇破膽的恐怖片、不由自主摳指甲……
案例22壓力大時,就會變身成抓頭髮魔人
案例23享受刺激遊樂設施,一路尖叫釋放壓力
案例24喜歡站在高樓牆,享受刺激快感
●壓垮前的掙扎,是求生而不是求死
其實,沒有人真的想不開
●不再讓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你
案例25手腕到手臂的每條疤痕,都是悲壯感情印記
案例26香菸燙手、吸毒自殘,無非是抗壓力的本能反射
●壓力爆開時,自殺念頭或行為就跟著來
請多留意!瘦子比較容易壓力大到想不開
●自殘出於本能想中斷交感神經的過度高張
跳脫心病心藥醫治的新視角
結尾 身心安頓,向前動能大
不再孤軍奮戰!懂你的身心不舒服
身心修練是個好方法
別擔心!只是重新開機而已
有壓力,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參考文獻
見證與推薦序
創見心理生理互相影響機制,醫病也醫心 徐沺
為莫名難治的身心症患者,開啟全新視野 鄔哲源
處理壓力的新觀念,解除我慢性疼痛 詹美秀
一本找出壓力與能力最佳平衡的寶典 林璧鳳
善用壓力讀心術,簡單掌握身心壓力的平衡點 鄭雅蓉
壓力、情緒和生理神經如何互相牽動?看這本就懂 戴義欽
提供教學現場發現及判斷孩子身心狀況的重要依據 戴仁欽
一杯冰水,改善孩子睡眠品質 黃元占、謝凱蒂
打破身心科治療盲點,為心病找解藥! 劉承愚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揮別心悸、手腳無力 何兆龍
從減藥到停藥,世界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