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的另類遊記──不能出國?那就來趟不一樣的紙上之旅!
【本書簡介】
◎平易近人的文句,不談攻略、少述景點、也無涉美食;娓娓道出沿途所見所聞,真實記錄「眼耳鼻舌身意」因時空背景所引發出的感觸和見解。
◎內容以時間排序,分析組合,井然有序。文末所附16頁分區重點特色彩圖,增添視覺享受和新鮮感,也替這趟紙上之旅畫上完美的結局。
◎新知趣聞的收錄、旁徵博引的分析、奇聞軼事的串連,再加上史地典故等對照的數據做為比較;讀來更有概念,是名符其實「開卷有益」的遊記。
民國三十七年生,退而不休的遊歷人生
本書收錄了作者2016年起在世界各地的旅行見聞,足跡所至,從北歐到南極,跨越了歐洲、非洲、南北美和南極。
不同於一般遊記將當地風俗民情條例報告出來,作者以自身經歷帶著我們進入每個國家;不說冗長的歷史卻以生活相關的小知識介紹給大家、將文章中所說的,以「眼、耳、鼻、舌、身、意」,書寫「色、身、香、味、觸、法」,完整地將讀者帶進她的遊記裡。旅行眼見和理解世界上所有其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因而更加懂得尊重與敬佩!
觀察敏銳、寫作細膩,寫水、寫景、寫窗、寫門,都見用心;而關於動物習性的生動描述,讀來又如在現場;談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而人盡在其中,貫穿了不同而又不是全然無關的時間、空間。
寫俄國,對歷史及宗教著墨甚深,有助國人對這神祕國家的了解;寫黑暗大陸非洲,告知遊客要「耐心」等待,也要有「愛心」地來保護人類與動物共同生活的地球;寫山水,詩情畫意的「藍色多瑙河」孕育歐洲的文明,也成為觀光勝地;借景奧匈帝國遺留下來的宮殿、教堂、修道院,畫龍點珠地勾劃出史地、音樂、藝術及建築的精髓。……
疫情四起,短期內無法出門遠遊的朋友們,在書桌前、沙發上、陽光下、樹蔭底,隨作者一同去神遊天地,寬解心緒,隨著約翰史特勞斯輕鬆的圓舞曲,婆娑起舞。手中持著香馥的葡萄酒,雲淡風清,悠然蕩漾於青山綠水之間,享受旅伴同遊的樂趣。
★★★ 誠摯推薦 ★★★
回首蘇軾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種意境正似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論述的人類需求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作者紀錄了她個人夢寐以求的數次人生歷程,除了仰慕之餘,也值得大家共勉之。
──理想旅運社董事長 蔡榮一
不同於一般遊記將當地風俗民情條例報告出來,雷女士的文章以自身經歷帶著我進入每個國家;不說冗長的歷史卻以生活相關的小知識介紹給大家……。讀完文章之後感覺就像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活色生香、齒頰留香、意猶未盡,完全被文字帶著環遊世界。
──長安國際運通旅行社總經理 蔡岳霖
作者認真旅行,樂於分享所見。自謂世界無窮大,世事何其多,不能都放入記憶中,也無關緊要了。讀者可以輕鬆閱讀,長進知識,還學到人生功課。
──台灣大學教授 林維紅
作者簡介:
雷戊白
民國三十七年出生於南京
初中及高中就讀北一女
臺大歷史系畢業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歷史/圖書館雙碩士
海外中文學校董事/校長/老師/家長
聖路易社區大學任教──中華文化
國際婦女崇她社(Zonta International)聖路易分社社長及社刊編輯
並曾主持1996年全球年會開幕式
參與並主持當地僑社各種團體及活動
大陸經商工作20年
熱愛寫作,筆耕30年
著作:《民國三十七年生》、《念念南極:散記冰川、草原和歐美旅遊》
章節試閱
純淨與熱情―― 南極、南美
2019 - 1/10 ~ 2/21
2018 的暑假去了一趟非洲看動物遷徙,覺得那應該就是自己天涯海角旅遊的極限了。未料秋天,朋友(我們兩人各自建中、北一女,臺大的學弟、妹 ―― 岷達夫婦)竟然來「引誘」,而我們又立刻自願上鈎。跟隨的去搭乘遊輪,到從來也沒有想過會去訪的南極洲Antarctica 冰雪世界。既然已經遠遠飛去了南美上船、下船,就又順路去了世界有名號稱全球第二大的伊瓜蘇瀑布Iguazu Falls。
從北半球的冬天,去到南半球更冷的極地,然後回到汗流浹背盛夏的南美,再到下雪結冰的芝加哥。從來沒有離家這麼久的一次旅行,全程42天。所幸不但通過體力的考驗,更是增廣見聞,淨化心靈,還有機會去訪住在休士頓的妹妹和芝加哥的兒子一家,也和當地許久未見的老同學們餐聚,真是一箭多雕,絕對的不虛此行。
對於「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經過這一次的旅程,更是感受到了在地,才會注意到當地的環境生態和學習到以前未曾接觸和從來不熟悉的事與物,因之產生興趣,得到新知,有所收穫。否則光是讀書,很難廣汎涉及各種不同的常識。
簡介南極洲Antarctica
主要目的地是南極洲,簡介一下。
南極洲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南極洲大部分地區都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南冰洋環繞。那是是地球上的第五大洲,排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之後,面積約為14,000,000平方公里(是中國總面積9,597,000平方公里的1.45 倍大)。除了南極半島最北端的部分地區之外,98%的面積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厚的冰層覆蓋。人口雖然有大約5,000人,但都屬於「流動人口」,為各國派駐當地從事各類科學研究的人員。
南極洲的內陸嚴寒並且是終年被積雪覆蓋的高原,大部分地區的高度都在海拔3,000 公尺以上,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當地最高的山峰有4,892公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8,848公尺),而且還有活火山的存在。太陽經過白雪的輻射,加上高度(每上升100 公尺,氣溫下降攝氏0.6 度),這也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有記錄的最低氣溫是1983 年七月蘇聯觀測站錄下的 -89.2℃(-128.6 ℉)。在南緯90度南極的最冷(1982 年6 月23 日)和最熱( 2011聖誕節)的溫度,是 -2.8℃和 -12.3℃(9.9 ℉)。即便最熱的溫度,也還是在零下。冬天沿海處結冰,比起夏日融冰後的總面積,可以大到三分之一。
南極的強風也有自己的名字Katabatic。高原上高密度的冷空氣,向四周吹去,到了大陸邊沿又垂直下降。驚人的風速在1972 年的冬天七月,曾經測到過每小時327 公里( 199 英哩),相當於327,000 公尺/60 分/ 60 秒 = 90.8 公尺/ 秒的風速――近年來的超級強烈颱風,也不過每秒65 公尺的風速。反倒是南極本身,因為深入內地而且地勢較為平緩,最強的風速也不過每小時「不到」100 公里(58 英哩)。
更重要的是任何進入南極洲的人,千萬要自己注意安全,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不容易看到的洞穴中。因為那是「不適合人類居住,氣候變幻莫測並且隨時就有危險的地方」。而且……(重點來了) ―― 「Do not expect a rescue service!」 ―― 也就是如果自行前往,那是「自生自滅」,完全不要期望任何的救援服務。真正只能自求多福的地方了。
南極的每一塊陸地或島嶼,每一次只允許一艘遊船停泊。遊輪載客出遊,每一次登陸,在固定的時段中,不得超過100 人,而且認證的專家領隊和遊客人數的比例,不得少於1:20。超過500 位遊客的遊輪,根本不允許提供遊客上岸的活動。
我們幾次「登陸」的地方,在南極洲北部的南極半島。全長1,800 公里,沿岸有數千個島嶼,還有一個活火山(Deception Island),雪山和冰河之外,也有各種生物。
當年去南極洲探險,絕對是一件勇敢而艱辛的事情。那些木屋、遺跡和各種河流、島嶼或冰川的命名,都是見證,用以緬懷冒險前行,探險和研究的勇士們。半島的北端,離開南美洲南端的Cape Horn 有1,000 公里,經過的Drake Passage,通常需要兩天的航程。我們運氣好,海面平靜天氣好,只花了一天。這裡的緯度和赤道之間的距離,和北邊冰島、阿拉斯加與赤道的距離相當,但是南邊要比北極附近更加寒冷。海面有名的Stormy 和Rough;因為即使在夏天,也還有很多去年冬天的「海冰」四處漂流。半島附近除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兩大洋交會,再加上南方的冷水和北邊的溫水也會合;相互的碰撞與結合撞不出「火花」,而是洶湧的波濤。
因此南極洲一向遠離人世。一直到了二百多年前正式被發現,十九世紀的初期,才開始有人到此探險。其實最早在希臘時代,那些智者就認知一定有一個「南極」去平衡「北極」。
Antarctica 這個字的Ant 來自希臘文的Anti,而Arctica 來自Arktos 一字 ―― 是opposite the bear(指靠近北極的大熊星座 ―― 大熊座(Ursa Major,UMa)是北天星座之一,位于小熊座、小獅座附近,與仙后座相對。春季適合觀察,是著名的北斗七星所在的星座(也就是「北極的對面」)。西元前350 年亞理斯多德的著作《天象論》就提到Antarctic Region南極地區。1890 年,蘇格蘭地圖學家約翰‧喬治‧巴塞洛繆John George Bartholomew 使英文的「Antarctica」一詞成為南極洲的正式地理學名詞。
經過文藝復興、麥哲倫Magellan,才有1578 年的Francis Drake 不小心為了避風暴航行到這個海域的南邊。再後來的James Cook( 1772 ― 75)記錄他遠遠的觀察,認為這南極半島的土地覆蓋在終年的積雪之下,永遠感受不到陽光的溫暖。十二月中到一月中的南半球夏日,更是日出和日落連為一體,天色不會全黑。可想而知,南極洲冬天的永夜(我們的盛夏),黑暗難熬啊!
從山上積壓而下的冰河,會與海冰Sea Ice 連結。肉眼看見的是白雪蓋著的島嶼和漂流的浮冰,很難判斷距離或大小。現代航行有各種科學儀器可以協助,以前呢?有一個著名的Larsen Ice Shelf,是大塊冰河的斷層,分三部分。A 冰棚在四千年前開始形成;B已經穩定存在了一萬兩千年。C 冰棚在2017 年7 月斷裂,導致5,800 平方公里的A-68 冰山脫離,它的重量預估有一兆公噸,約350 公尺的厚度。說是原來有一百萬平方公里,美國德州或整個法國的面積的兩倍大。(網上很多資料,隨便看看,無論年代或體積,都是驚人的數字。)這些巨大的冰塊,終將漂流入海,有的歷久不衰,但也有歷時千百年就漸漸消失的。
南極洲有98%的面積被冰雪所覆蓋,冰的厚度平均至少1.6 公里。南極洲擁有全世界大約90%的冰和70%的淡水,如果這些冰全部融化,那麼海平面將上升約60 公尺。
充滿石礫的土地, 占半島的3 %, 是火山在一億八千多年以前爆發的結果,我們去過一個叫Deception Island 欺騙島的地方,如此命名是因為它外觀是一個普通的島嶼,但是通過雄偉巨大嶙峋石牆的狹窄入口後,才顯示它其實是一個被淹沒的火山口,內徑有8 公里。仍然是活火山,最近一次噴發是1970年(也不過就五十年以前,我大學畢業的那一年)。上世紀初此地曾經是鯨魚的屠宰場和煉油廠,現在只剩下遺跡。陰雨中,南極基本的色調黑、白、灰,在此地製造了奇妙的氛圍。半島和旁邊島嶼上最高的山峰3,184 公尺,平均溫度都在攝氏零下(最溫暖時,也不過一、二度),風速可以到達每小時100 公里( 27.8 公尺/ 秒),夏末偶爾也會出現極光(Aurora Australis)。
‧‧‧ ‧‧‧ ‧‧‧
念念南極
2019 - 3/4
雖然只在南極洲北部長形半島沿岸的港灣中漂蕩了一圈,去的還不是真正的南極South Pole,卻自始念念不忘。(第337頁圖)
曾經在美國「雪帶」Snow Belt 上的城市(Albany,NY)讀了四年的研究所,在冬寒夏熱的St. Louis 住過二十多年。經歷過一夜之間就24 英吋(60公分)及膝的大雪、打在身上會痛的冰雨Sleet、枝椏上晶瑩剔透的冰樹、路面結冰要拉著繩子上下車道的寒冬、旅遊中也見識過北方加拿大堆積在街道兩旁比人還高的積雪……
實在是近年來在城市和亞熱帶住太久了,漸漸忘記白雪飄飄、靜靜落下的美麗安詳、積雪成堆的潔白純淨。
回憶總是美好的,那些化雪時候的酷寒、泥濘,鏟雪時候的努力,還有開車以及走路時候的小心翼翼(真正的「如履薄冰」),就都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一次的旅程中,過了南半球的某個緯度,在南美洲的Patagonia 地區,就可以看見擠壓直達海邊的冰河。那些內裡透藍貌似白色的「積雪」,其實都已經是結實的冰塊。到達南極半島,每天打開窗簾或走上甲板,極目所見的俱是白雪蒼茫。若是雲層積厚,就天地一片水墨黑白;若是天晴風大,就藍天白雪和綠海。那些濃淡灰黑,那些千層藍綠,景緻一方面令人震撼,感動於大自然的變化多端;一方面也讓人心情平靜,在簡單的色調中褪去心中戀戀的紅塵。
陸地和山體歷經億萬年的爆發、冷卻、沉積和擠壓。厚厚的純白是厚厚的積雪,間或有突出的黑色火山石礫。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顏色。天色或灰白、或晶藍。水波微微蕩漾,船身輕輕搖晃,四周靜謐無聲。漂過船邊的冰塊,透著帶藍帶綠的神祕光彩,倒映在水中,奇幻迷人。人和山水,就這樣默默的相看兩不厭。冷冽的空氣,讓人清醒。偶爾疾風飄雪,更是身在雲霧裡、詩畫中;心無旁騖,沒有思慮。雖然幾近永晝,那落日歷久的餘暉,彩霞滿天的變幻,都留在相機和回憶裡。
企鵝、海豹、鯨魚,也只是行程中的景點而已;就好像去歐洲看教堂,去中國看廟宇一樣,只是過客。唯有亙古不化的積雪、漂浮流淌的冰塊、清冷刮面的疾風、深藍、淺藍的天光和水色、還有那些先人冒險犯難,深入探險的精神和故事,時時重上心頭,再再難忘。
人!在時間的長流和宇宙的無垠之間,即使站在遊輪之上,仍然不過「一葉扁舟」上的卒子而已,微不足道。天、地、山、水、風、雲、雨、雪、日、月、星辰……
念念南極!
純淨與熱情―― 南極、南美
2019 - 1/10 ~ 2/21
2018 的暑假去了一趟非洲看動物遷徙,覺得那應該就是自己天涯海角旅遊的極限了。未料秋天,朋友(我們兩人各自建中、北一女,臺大的學弟、妹 ―― 岷達夫婦)竟然來「引誘」,而我們又立刻自願上鈎。跟隨的去搭乘遊輪,到從來也沒有想過會去訪的南極洲Antarctica 冰雪世界。既然已經遠遠飛去了南美上船、下船,就又順路去了世界有名號稱全球第二大的伊瓜蘇瀑布Iguazu Falls。
從北半球的冬天,去到南半球更冷的極地,然後回到汗流浹背盛夏的南美,再到下雪結冰的芝加哥。從來沒有離家這麼久...
推薦序
│推薦序一│ 夢寐以求的人生歷程
春節後由美國返臺,發現桌上有本書,淡紫色花樹潑墨畫封面,十分悅目,標名《民國三十七年生》,馬上引起我的好奇心;同是三年級生,作者不曾相識,承蒙抬舉,不勝訝異。後來得知,作者是曾經參加我們「理想旅行社」去訪非洲觀看動物大遷徙的貴賓,該書經由那一次的領隊謝小姐轉來。
克服時差,開卷有益,不讀則已,一看無法釋卷。作者善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假借時光隧道機器,重拾童年生活的回憶,資料詳實。待知悉其書香家世後,霍然了解。文章編排,分析組合,井然有序;不愧是歷史及圖書分類的高手。電話回謝中也可以感受到謙虛的美德。
之後轉來有關旅遊的文章,更令我受益良深。首先我先選擇「朝聖東正教」一文。自從政府搬遷來臺,「反共抗俄」一直是外交的主軸;冷戰壁壘分明,彼此難得接觸,諱莫如深。1988 年我千方百計設法取得俄國簽證,首先隨著90 人的貿易考察團前往蘇聯,正式揭開了神祕的面紗。
衛生紙及車輛雨刷等民生日用品十分欠缺,令人難以置信。文中對俄國的歷史及宗教著墨甚深,有助國人的了解。蘇聯解體後經濟蕭條,盧布貶值,但教育水準高而普及,應該可以逐步恢復。記得當初有二位俄籍工程師,特地來詢問有關臺灣電子業發達的原因。2019 年9 月二度至貝加爾湖、海參威及庫頁島,發現除了莫斯科及聖彼得堡外,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黑暗大陸的非洲較未受重視,作者借用其與孫女的問答,舉一反三,巧妙的利用空氣是物質,溫度是能量的物理學來解釋高山接近太陽,反而每高100公尺,溫度降低攝氏0.6度的現象。為了自身的安全,要充分準備必需的藥品及預防注射,同時講解黃熱病名稱的由來。整天乘坐在四輪傳動吉普車上,身上的計步器居然每天都跳上萬步,顯現草原高低不平,崎嶇顛簸的路況。動物大遷徒是自然界傳宗接代,生死交關的大戲,也是吸引遊客的主因;為了永續生存,作者明白告知遊客要「耐心」等待之外,也要有「愛心」地來保護人類與動物共同生活的地球。回想在學時曾必修「非洲研究」(African Studies),並曾投宿馳名於世的樹頂酒店(英國伊莉莎白登樹時是公主,遇到父王駕崩,隔天搖身一變,下來時成為要登基的英國女王)。世事難料,我們不要遠離非洲(Away from Africa),反而要「邂逅非洲」。
其它三篇都與水有關,利用的工具也因地制宜:詩情畫意的「藍色多瑙河」孕育歐洲的文明,山明水秀的景觀也成觀光勝地,借景奧匈帝國遺留下來的宮殿、教堂、修道院,畫龍點珠地勾劃出史地、音樂、藝術及建築的精髓。跳脫傳統的陸上交通工具,特別選用130 人的河輪,隨著約翰史特勞斯輕鬆的圓舞曲,婆娑起舞。手中持著香馥的葡萄酒,雲淡風清,悠然蕩漾於青山綠水之間,享受旅伴同遊的樂趣。
前後三次搭船的經驗,各有千秋。歐洲許多城市都臨水而建,市中心的廣場離河都近在咫尺,可以駕輕就熟地融入一般庶民的生活之中。選擇了船隻最多的河輪公司,顯然花費一番功夫去搜尋與比較。這家河輪公司為了中國的客群,而直接包幾艘給中方公司來營運,順應中國旅客的特殊要求,語言、餐食及旅遊節目與其它船隻略有差異,可供日後有興趣的旅客參考與取捨。
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後的蠻荒之地,早年至此遊覽,當地居民還問為何來這裡?誠如作者所述,該州的觀光全賴Charlie Chuck West於二戰後以螺旋槳飛機載客至「特色」地區觀光;但有些濱海地區的冰川奇景必需自海上才能接近,遊輪應運而生。冰河、高山、森林、鯨群、鮭魚、糜鹿、棕熊、北極熊、白頭鷹(美國國鳥)、愛斯基摩人、極光及「夜不落日」(北緯66.5 度)的奇景才吸引更多美國人「輕鬆」到此一遊。若沒有黃金的發現,就沒有美國近代小說家傑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更不會有膾炙人口的《北國尋金記》的電影。Skagway’sWhite Pass Railway 登山鐵路是多少淘金客前仆後繼,血淚堆砌而成的明証。1985 年代臺灣高端旅客在阿拉斯加及加拿大洛磯山的消費金額,曾躍居Holland America 荷美遊輪公司國際旅客(美、加除外)的第三名,引來其它各家遊輪公司的側目,競相投入臺灣市場。
位置及氣候因素的限制,南極是地球三極(北極、南極和青藏高原)中最後出現的觀光地,探險家的壯舉令其吸引了世人的耳目。百年前英國「堅忍號」的探險家船長Shackleton 在遇險後,仍然全員安返英國,傳為美談。之後更拍成電影,燃起了世人冒險前往「觀光」的欲望。基於各國保護地球最後一塊淨土的協定,能達成人生宿願的實在不多;近來交通工具的發達才略為改觀。除少數搭乘飛機外,都以船隻為主。
我很佩服作者的觀察、連想力及勇氣。可以自不同角度來觀賞並討論變形金剛的「水」,如同一部活字典般的可以由河水、海水、浮冰、冰川、水蒸氣、雲彩再談到雨水的變幻。世界上蓄水最多的地區,絕對非南極莫屬。為償人生宿願,前往尚具相當風險的濤洶湧的德雷克Drake 海峽時,才能降低暈船的痛苦。
上下小艇及登陸時有眾多的人員相隨也較有保障,船上專業人員的解說及翻譯更是錦上添花的節目。當然拍攝許多珍貴相片留念及回憶的裝備,也不可或缺。
回首蘇軾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種意境正似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 論述的人類需求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作者紀錄了她個人夢寐以求的數次人生歷程,除了仰慕之餘,也值得大家共勉之。
蔡榮一
理想旅運社董事長
僑興旅行社
荷美越洋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第三任理事長
曾兼任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系講師17年
‧‧‧ ‧‧‧ ‧‧‧
│推薦序二│ 防疫時更要來場不一樣的感官之旅
收到雷女士的文章當下,我正值兵荒馬亂之際。
今年因新冠肺炎造成許多人必需遠端工作、保持社交距離、無法搭飛機出國、或是要在家檢疫近半個月等等。正當我和大家一樣面臨種種挑戰時,接到了雷女士的邀約。
接到邀約時我還覺得慌張,敝人在下念的不是什麼文組科系、生平沒有寫過推薦文、文筆也端不上大場面,一開始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下筆。
但當我翻開文章第一頁後,這些煩惱都被我拋在九霄雲外了。
不同於一般遊記將當地風俗民情條例報告出來,雷女士的文章以自身經歷帶著我進入每個國家;不說冗長的歷史卻以生活相關的小知識介紹給大家、將文章中所說的「以眼、耳、鼻、舌、身、意,寫色、身、香、味、觸、法」,完整地將讀者帶進她的遊記裡。讀完文章之後感覺就像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活色生香、齒頰留香、意猶未盡,完全被文字帶著環遊世界。
儘管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無法出國遊玩,但我建議大家當心情煩悶時,沏杯茶、準備些小點、找個地方坐著,以輕鬆的方式來閱讀這本書。相信一定可以在字裡行間重新認識旅遊、愛上旅遊、樂於旅遊。
蔡岳霖
長安國際運通旅行社總經理
‧‧‧ ‧‧‧ ‧‧‧
│推薦序三│ 世界無窮大,世事何其多
這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在世界各地的旅行見聞,足跡所至,從北歐到南極,跨越了歐洲、非洲和南北美。紀事談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而人盡在其中,貫穿了不同而又不是全然無關的時間、空間。作者個人增廣了識見,也豐富了讀者的心靈。
觀察敏銳、寫作細膩是本書的特色。寫水、寫景、寫窗、寫門,都見用心;而關於動物習性的生動描述,讀來又如在現場;然而最可貴的是,文中於旅途所遇舊雨新知,都有溫暖的話語,處處可見對人的關心和對友情的珍惜。
作者認真旅行,樂於分享所見。自謂世界無窮大,世事何其多,不能都放入記憶中,也無關緊要了。讀者可以輕鬆閱讀,長進知識,還學到人生功課。
林維紅
臺灣大學教授
│推薦序一│ 夢寐以求的人生歷程
春節後由美國返臺,發現桌上有本書,淡紫色花樹潑墨畫封面,十分悅目,標名《民國三十七年生》,馬上引起我的好奇心;同是三年級生,作者不曾相識,承蒙抬舉,不勝訝異。後來得知,作者是曾經參加我們「理想旅行社」去訪非洲觀看動物大遷徙的貴賓,該書經由那一次的領隊謝小姐轉來。
克服時差,開卷有益,不讀則已,一看無法釋卷。作者善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假借時光隧道機器,重拾童年生活的回憶,資料詳實。待知悉其書香家世後,霍然了解。文章編排,分析組合,井然有序;不愧是歷史及圖書分類的高手...
作者序
散記序言
2020 - 2/24
寫文章容易,出書難。益發有此體驗和感慨。
這一次文章的挑選容易,因為中國各地的景點,大家各自去過,無需贅述,就選了歐美,非洲和南極。書名的斟酌煞費周章,從西遊記行,西遊散記、歐美非遊記,最後為了包括南極,改成了《念念南極:散記冰川、草原和歐美旅遊》。
每一篇遊記寫完,就順手傳給遊伴或同學朋友們;即便其中有錯別字或資訊不完整,都無傷大雅。更何況我心知肚明,他們有時嫌文章太長,根本未必會讀。所以我隨性,大家也不當真。現在要白紙黑字的印刷成書,就不能掉以輕心了。
電腦中叫出文檔,先挑錯別字,修正標點符號和標題,同時自己重新讀一次、讀兩次,讀三次,還要讀四次、五次。增刪修改,去掉囉嗦重複的字(例如:吃飯的餐廳 ―― 哈哈!餐廳就好!前面三個字完全沒有必要!);更要以讀者的思維考慮。自己下筆,前因後果心知肚明,難免先入為主的用字簡化;但有時少幾個字,就會讓讀者不知所云。
第一次出國遠遊時,同行的山友們全都還在上海工作生活,團體行動同進出。那是2016 年飛去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搭乘Celebrity 的遊輪,「船行北歐」的去波羅的海附近七個北歐國家。大家相互照顧,歡顏笑語,非常盡興。因曾經一同旅遊過,終日相處,沒有爭執,只有歡笑,熟知各人習性,財力體力都相當,這才有了接下去的各次旅遊。2017 年,「藍色多瑙河」的河輪之行,結束以後再加三天行程,去拜訪在遙遠國度羅馬尼亞設廠奮鬥的朋友。
2018 年跟著臺灣的「華友旅行社」去了留下深刻「印象」的義大利,又在2019 年隨著「長安旅行社」去「漫遊西班牙」,增加對歐洲天主教和回教建築藝術的認識。另外,朋友單獨來約,也都欣然赴會。參加了「理想旅行社」去「邂逅非洲」―― In and Out of Africa,看草原、動物。後來無法抗拒岷達夫婦令人誘惑的邀約,一同搭遊輪去了南極洲和南美的伊瓜蘇瀑布;淨化心靈,也見識南美的色彩和熱情,至今「念念南極」。2019 夏天從美國參加阿拉斯加的遊輪去「北國尋金」―― North to Alaska,看北方夏日的繁花似錦。秋天再和山友們去俄羅斯「朝聖東正教」―― To and From Russia With Love。這些地方,都和電影能扯上些許關係呢!
各篇遊記,就順著出行的年代和時間,一篇一篇排列細數了!
成家和立業的階段中,忙碌異常,少有機會出遊。在上海經商時忙於工作在各地出差,根本沒有玩樂或記錄的時間或心情。好不容易兩手一攤退休了,身體狀況也還好,天寬地廣;既然有人做了研究,或有旅行社安排事宜,便總是欣然赴會。沿途必有美景,順便學習新知,一舉兩得。
曾經,無論到哪裡去玩、去看、去聽、去訪,都很認真的做筆記。隨著年歲漸長,旅行就都跟著走,多半既不預習,也不做筆記的省心省力。有一些感想的時候,就照一張相片留在手機裡提醒自己。回來以後趁著記憶猶新,趕快上電腦;利用旅行社發的行程做為參考,再順著日子瀏覽手機裡面的照片,一篇篇的遊記通常就這樣的完成了。
幾次行程下來,我深深體會「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真意。天地萬物的知識,即便好奇、即便有心、即便認真,還是不到了「當地」,根本想像不到會有那些知識或學問。和自由行相比,參團的好處是一方面自己省事,另一方面就是旅行社和導遊們替我做了功課,提供各種各樣有趣的知識。遇見好的導遊最是幸運。他們會提綱挈領的「講重點」,節省自己閱讀和查找資料的時間。如有專家學者們(例如去南極的船上),分享數十年研究和觀察的成果與精華,就更加感恩戴德了。
以前看中國的山水畫,總覺得抽象。一直到去了黃山,才懂得其來有自。看歐洲的油畫或教堂中壁畫的圖片,更是等去到義大利、梵蒂岡,才理解那些藍天和白雲的色彩,非常寫實。回教清真寺的幾何圖形或文字裝飾,美輪美奐,別有風采。後來到非洲看動物遷徙,到南極洲看冰雪世界,那是有關大自然的知識;包括動物的種類、習性以及環保的意識等等,重點完全不同。
幾乎每一次旅行回來以後的那些天,都宅在家裡,腦子裡全是新知和美景。景色有手機照相機留下記錄;知識和感想,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記錄下來,留存著以後回顧。趁著腦子裡還記憶猶新、心中也還回味無窮,趕快動筆。待把遊記寫完,了卻一件心事,才又安心的開始外出去參加其他的活動。
急迫趕著寫的感覺,來自以往聽演講時總會順手做筆記,日後那種開頁展讀時「溫故而知新」的喜悅。現在有谷歌,有百度,寫到一半若是忽然好奇,馬上就可以上網查找、確認或比對;旁徵博引時候需要的資訊,都唾手可得。
每一個人寫遊記的重點不同,有時看旅遊書,甚至覺得 ―― 我們去到的是同樣的地方嗎?自己連著寫了幾篇以後,也有了一些心得。重點在記錄旅程結束以後自己腦子裡還會記得的資料,那些即聽即忘的人物、年代或歷史淵源,就略過不提了。另外會增加一些與中國歷史年代或臺灣地理方面相關的數字,那是提供時空的概念,參考和比較。
手頭若有現成的資料 ―― 例如去南極洲的遊輪提供很多現成的資料做為依據;去俄羅斯則用了當年臺大李邁先教授〈俄國史〉的筆記,最是方便。文章中景點的介紹簡短,也完全沒有美食等的攻略。除了從導遊處聽來或自己好奇而上網查閱歷史地理的概述之外,遊記中包括很多個人的觀點、感想,還有就是記錄那些對我而言的「新知」。主觀的自由發揮,究竟比較輕鬆。書中有趣的資料真的很多,希望大家慢慢地看。「不著急!慢慢來!」
外子葉陽初負責攝影並挑選照片,也花了心思。網上有各種風景和名勝的照片,而且是專人攝影,精選角度;自己手機裡的相片雖然無法比擬,但可不涉及智慧財產,故而選擇一些比較有趣好玩的,供娛樂和分享,也感謝遊伴們大方提供並應允使用多張相片。
人說旅遊,就是離開自己的家,去看別人的家,見識不同的地理環境和體會相異的文化風情。說也奇怪,一旦脫離了熟悉的環境,那些工作的壓力、煩人的事情,立刻消彌於九霄雲外;心情和思維自然放鬆,脫胎換骨。城市裡住久了,更需要親近大自然,忘卻紅塵,淨化心靈。
時不我予,世界又這麼大,趁著精力體力都還可以應付的時候,出去看天、看地、看山、看海、看雲、看人、看古跡、看建築、還看動物、看大自然……增廣見聞、擴大視野、學習新知、留下記錄。當然,順便繼續鍛鍊腳力!
無論記下的知識、見聞,甚至點點滴滴的趣聞或插曲,原是為了自己的觀察和感想留紀錄,也是為了以後年歲漸長,更加健忘的時候,有文字可以幫助回顧人生中不同的片段。沿途有關人、事、物、景的觀察、印象、感想等,都純屬個人臆測,若與他人見解不同,還請多加包涵!這些遊記都是近年自己寫的,現在因為整理出書而回顧,已經偶生「對喔!有這麼一件事!」的感慨。時過境遷,總有疏忘之處;還真是慶幸當初曾經急急記下!
特別介紹一下多次同行的朋友們 ―― 大家在同一段時間內,從臺灣或美國去到上海工作;有人相約了每一個週末到上海近郊的佘山「走山」(佘山海拔只有一百公尺左右,實在不能說爬山);下山後找不同的餐館飽食一頓。漸漸熟稔成為好友,餐聚之後的把盞言歡更是屢屢欲罷不能。先是在上海近郊的江浙有三天兩夜的旅遊去蘇、杭、淮陽等地;也才有了後續多次的海外之旅。承蒙這些年輕山友們的籌劃和照顧,我們坐享其成,特別感謝。
讀書、行路、記遊,都讓我快樂!最大的感悟,則是對於世界上所有其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因為眼見和理解,更加的尊重與敬佩。集結成書,和朋友們分享之外,在未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也便於自己燈下展讀,重溫舊日美好時光。
特別感謝「理想旅運社」的董事長蔡榮一先生和「長安旅行社」的蔡岳霖總經理;他們兩位是旅遊專業、是行家,獲得青睞,撥冗為文,感激不盡。還有便是自己也經常四處旅遊的林維紅同學,再次情義相挺的撰文推薦。
封面是我的姨父,曾經榮獲中華民國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年 ―― 林振福先生的畫作。書名的題字,還是情商同學蔡其南提筆,校稿依舊感謝陳菊君和盧媛媛兩位同學的大力協助。
疫情四起,居家少事,短期內無法出門遠遊的朋友們,準備一杯自己喜愛的飲品、一些點心,書桌前、沙發上、陽光下、樹蔭底,隨我一同去神遊天地,寬解心緒,可好?
敬祝大家
平安!健康!
與我神交,同遊!
雷戊白
2020年庚子春日
散記序言
2020 - 2/24
寫文章容易,出書難。益發有此體驗和感慨。
這一次文章的挑選容易,因為中國各地的景點,大家各自去過,無需贅述,就選了歐美,非洲和南極。書名的斟酌煞費周章,從西遊記行,西遊散記、歐美非遊記,最後為了包括南極,改成了《念念南極:散記冰川、草原和歐美旅遊》。
每一篇遊記寫完,就順手傳給遊伴或同學朋友們;即便其中有錯別字或資訊不完整,都無傷大雅。更何況我心知肚明,他們有時嫌文章太長,根本未必會讀。所以我隨性,大家也不當真。現在要白紙黑字的印刷成書,就不能掉以輕心了。
電腦中叫出文檔...
目錄
│推薦序一│ 夢寐以求的人生歷程
│推薦序二│ 防疫時更要來場不一樣的感官之旅
│推薦序三│ 世界無窮大,世事何其多
散記序言
船行北歐
藍色多瑙河
印象義大利
邂逅非洲 In and Out of Africa
純淨與熱情 ―― 南極、南美
念念南極
漫遊西班牙
北國尋冰記 North to Alaska
朝聖東正教 To and From Russia With любить(Love)
│推薦序一│ 夢寐以求的人生歷程
│推薦序二│ 防疫時更要來場不一樣的感官之旅
│推薦序三│ 世界無窮大,世事何其多
散記序言
船行北歐
藍色多瑙河
印象義大利
邂逅非洲 In and Out of Africa
純淨與熱情 ―― 南極、南美
念念南極
漫遊西班牙
北國尋冰記 North to Alaska
朝聖東正教 To and From Russia With любить(Love)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