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的九篇論文,是從中國小說史各階段、各類型的作品中,選取不同典型的代表性(或虛或實)人物,作深入的探討,其思想與價值是多元的,所展現的性情與命運,錯綜複雜,可視為中國文化的人格展示。各類人物的特色,在書中有不同角度的觀察、不同方式的論述。因人而起的事件演出,也呈現種種情感、思想與信仰,如忠孝節義、神仙道化、善惡報應,或道德倫理、天命氣數、因緣果報,蘊藏了深刻的(民間)智慧與感慨。
作者簡介:
張火慶
◎學經歷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退休教授
◎研究專長
論孟、中國小說、佛教文學、生命教育
◎著作
《說岳全傳研究》、《小說中的達摩及相關人物研究》等書
章節試閱
六道眾生:重讀細論《冥報記》
一、前言
《冥報記》被歸類為「唐代早期的小說集」,收錄在中國小說史的「志怪」類,或稱為「釋氏輔教之書」或「佛教小說」。《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都曾著錄,且不久之後就有郎餘令的《冥報拾遺》,中唐顧況也曾提及;這說明了此書在當時是頗受重視的,並已作為小說看待。
對此專著討論的有片谷景子的碩士論文:《冥報記研究》,至今已過二十幾年,這段期間學術界對於本書在資料與觀點各方面,都有持續的發現與增進,較值得一提的是:
1、版本校勘:方詩銘《冥報記輯校》、王國良《冥祥記研究》、董志翹《觀世音應驗記三種譯注》等書的整理出版,對於本書文字及相關古籍的引證,提供可靠的文獻根據。
2、傳記資料:戶崎哲彥〈唐臨事跡考──兩唐書‧唐臨傳補正〉,重新考辨《新、舊唐書》中有關唐臨的記載,有助於了解《冥報記》的成書背景。
3、內容評論:對隋唐五代的「志怪」及「釋氏輔教之書」之文體、思想、功能各方面,更廣泛而嚴謹的討論。
由這些資料所提供的成果,對於《冥報記》似有重新解讀的必要。歷來小說學界對此書的評價似不甚高,如張瑞芬云:《冥報記》之所以被小說史家屏棄不論,乃因它並未隨著時代和小說意識,進化到唐人小說的一般水準。作者為崇敬教法,故以「實錄」為標榜;採「志怪」體寫作,文字簡單、旨意明顯。也由於在技巧上無可觀者,很少被列入唐代小說中討論。
六道眾生:重讀細論《冥報記》
一、前言
《冥報記》被歸類為「唐代早期的小說集」,收錄在中國小說史的「志怪」類,或稱為「釋氏輔教之書」或「佛教小說」。《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都曾著錄,且不久之後就有郎餘令的《冥報拾遺》,中唐顧況也曾提及;這說明了此書在當時是頗受重視的,並已作為小說看待。
對此專著討論的有片谷景子的碩士論文:《冥報記研究》,至今已過二十幾年,這段期間學術界對於本書在資料與觀點各方面,都有持續的發現與增進,較值得一提的是:
1、版本校勘:方詩銘《冥報記輯校》、王國良《冥...
作者序
此書收錄的九篇論文,研究的對象有志怪、傳奇、演義(通俗小說)等類型,就其發表日期的前後跨度約40年,其中多篇曾於2006/12由里仁書局出版;至今過了十餘年,我已逾花甲,學術研究的眼界與體會,不同於往昔,對之前發表或出版的各種著作已不滿意。今年二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黃副總編來函詢問該書是否有意重編出版?我一則年歲漸老,個性疏懶,二則心智成熟,悔其少作,因而答以「錯誤頗多,不想再版」;而五南副總編又問「是否考量修訂增補內文,……讓《古典小說的人物形象》重燃生命」,我於是轉思,或許藉此因緣重讀,並盡可能的刪修、增註,為以往思想的過失及言詞的輕率,略作修潤補說,聊表懺謝之意。
舊版序文:「我嗜讀中國小說,尤其歷史演義與人物傳記,從人事的興衰流轉中,每有很多感動、安慰與啟發;因此,對小說的研究,也偏重於人情事理的觀察、體會,盡可能深入作者安排的腳色性格中,悠游涵泳、同情共感。三十年來,讀過的小說甚多,經歷的人事也不少,就這樣邊閱讀、邊思考,建立了對中國小說的整體認識與個人觀點。本書從中國小說史各階段、各類型的作品中,選取不同典型而有代表性的人物,或虛或實,深入探討,概括了所謂三教九流各種角色……。人物的形象與性格,是小說的主體,也是最吸引讀者、最煥發精采的部分。而不同的小說與人物,在本書中也有不同角度的觀察、不同方式的論述。由人物事件的演出,也必然涉及某些特殊的情感表現、思想觀念、生活習俗與信仰趨向,如忠孝節義、神仙道化、善惡報應,或道德倫理、天命氣數、因緣果報,在本書中都有個別或交錯的申論;在這些芸芸眾生熱鬧繁華的表象下,蘊藏了深刻的(民間)智慧與感慨,……中國傳統小說所關懷的是普遍的人間,而個別人物所涉及的倫理背景、人際關係,都是豐富而完整的,在自我定位中敦倫盡分,這可說是中國小說人物的共相,也是本書各篇嘗試去描述、揭示的。」這段話雖是當年的心情,至今仍然有效。
本書收錄的文章曾分別刊載於各種學術期刊,我雖不能一一收回修改,但盼讀者及學界若欲閱讀或引用,請以此書再版修訂的內容為準,而捨棄舊版文義,是為銘謝。也要特別感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黃文瓊副總編,因為她的建議與協助,才有這本書的重訂出版。
此書收錄的九篇論文,研究的對象有志怪、傳奇、演義(通俗小說)等類型,就其發表日期的前後跨度約40年,其中多篇曾於2006/12由里仁書局出版;至今過了十餘年,我已逾花甲,學術研究的眼界與體會,不同於往昔,對之前發表或出版的各種著作已不滿意。今年二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黃副總編來函詢問該書是否有意重編出版?我一則年歲漸老,個性疏懶,二則心智成熟,悔其少作,因而答以「錯誤頗多,不想再版」;而五南副總編又問「是否考量修訂增補內文,……讓《古典小說的人物形象》重燃生命」,我於是轉思,或許藉此因緣重讀,並盡可能的刪修...
目錄
自 序
六道眾生:重讀細論《冥報記》
一、前言
二、作者身世與寫作動機
三、內容的重新分類
(一)報應論
(二)修行觀
四、小結
夢幻人生:〈枕中記〉、〈杜子春〉、〈南柯傳〉
一、小說中非現實三態:夢境、幻境、妖境
二、小說中社會角色三型:文士、刺客、游俠
三、三篇小說的主題寓意:人生觀的轉向
(一)人生如夢〈枕中記〉
(二)情愛亦幻〈杜子春〉
(三)名位似戲〈南柯太守傳〉
四、結語
〈虯髯客傳〉的人物關係論
一、前言
二、出場順序與人物主從
三、次要人物的作用──登岸捨筏
(一)隋煬帝、楊素
(二)劉文靜、道士
四、主要人物的特色──相知相惜
(一)李靖
(二)紅拂
(三)虯髯客
(四)李世民
(五)盡人事、聽天命──英雄與真人
五、誰是領銜主角?
(一)李靖?
(二)虯髯客?
(三)李世民!
六、餘論
盜寇集團:《水滸傳》的天命觀念
神人鬼妖:《聊齋誌異》的靈異與愛情
一、其人其書簡介
二、幽冥界──人間的仿造
三、陰曹滯留者──迷鬼與迷精
四、性欲與愛情
民族英雄:由《說岳全傳》看通俗小說的英雄造型
一、宿命觀
(一)神話與傳說──未入世前的因緣
(二)投胎與幼年期──條件的具足
(三)神矛與寶馬──英雄的裝飾
(四)夥伴與部屬──英雄的肢體
(五)戰爭與功業──果報的實踐
二、餘論
官式俠義:包公與《七俠五義》
一、正史探源
二、俠義的衍變
三、俠的形象
四、五義的特色
五、結語
羅漢群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論析
一、羅漢圖像的結論:十八、五百
二、《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的版本、內容
三、二十三位尊者的個別探討
(一)第一尊──長眉羅漢
(二)第六尊──捧經羅漢
(三)第三尊──聰耳羅漢
(四)第十九尊──跨象羅漢
(五)第二尊──伏魔羅漢
(六)第七尊──降龍羅漢
(七)第十八尊──現相羅漢
(八)第四尊──抱膝羅漢
(九)第五尊──勸善羅漢
(十)第八尊──緋衣羅漢
(十一)第九尊──戲珠羅漢
(十二)第十四尊──持履尊者
(十三)第十六尊──換骨羅漢
(十四)第十七尊──浣腸羅漢
(十五)第十尊──飛錫羅漢
(十六)第十一尊──杯渡羅漢
(十七)第十三尊──施笠羅漢
(十八)第二十四尊──卻水羅漢
(十九)第十二尊──振鐸羅漢
(二十)第二十二尊──焚佛羅漢
(二十一)第二十三尊──賦花羅漢
(二十二)第二十一尊──拊背羅漢
(二十三)第十五尊──伏虎羅漢
四、羅漢形象中國化的部分特色
五、結論
皇帝菩薩:明清小說中的梁武帝
一、前言
二、《達摩出身傳燈傳》、《東渡記》、《禪真逸史》
三、《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第十三尊:施笠羅漢
四、《喻世明言》卷三十七:〈梁武帝累修成佛〉
五、《梁武帝西來演義》
(一)英雄傳說
(二)高僧行跡
六、附論:郗后與蕭統
七、結語
自 序
六道眾生:重讀細論《冥報記》
一、前言
二、作者身世與寫作動機
三、內容的重新分類
(一)報應論
(二)修行觀
四、小結
夢幻人生:〈枕中記〉、〈杜子春〉、〈南柯傳〉
一、小說中非現實三態:夢境、幻境、妖境
二、小說中社會角色三型:文士、刺客、游俠
三、三篇小說的主題寓意:人生觀的轉向
(一)人生如夢〈枕中記〉
(二)情愛亦幻〈杜子春〉
(三)名位似戲〈南柯太守傳〉
四、結語
〈虯髯客傳〉的人物關係論
一、前言
二、出場順序與人物主從
三、次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