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所以能對我們施展力量,乃是因為思想只存在我們的想像之中。事實上的確沒有比我們的想像更強大的力量。——馬丁.勃克哈特(Martin Burckhardt)
哲學無所不在——尤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每當我們走過學校,望向時鐘,或是遇到警察,都會覺得理所當然。但是這一切如何出現在這世界上?它們都是哲學點子。
馬丁.勃克哈特述說它們的歷史,證明哲學不是枯燥的理論,以及難以理解的思想實驗。我們隨時會碰上其中最好的點子,於是得知錢幣的前身是肉叉,十字架原來曾是備受譏嘲的象徵,還有民主和字母之間的關連。作者清楚又帶有娛樂性地呈現,哲學如何左右我們的日常生活。
本書針對我們習以為常卻從不曾思考其來源的事物,介紹它們的思想緣起及發展歷程,就像是一種導航系統,從古希臘到現代,以歷史順序有條不紊地介紹這些偉大而且改變現實的思想。每個思想主題篇幅適中、筆調輕盈,閱讀起來妙趣橫生,輕鬆但是內涵豐富。此外,每一篇還有簡短的相關史實或報章資料,可能是補充,也可能是不同方向卻相關的小知識,和正文相互輝映,提供讀者擴展思考的空間。
這些思想猶如穿了隱形的斗篷,不僅隱身不見,甚至讓人不知道自己正有所思,這正是思想的力量。這本書要說的就是這個力量的故事。
作者馬丁.勃克哈特(Martin Burckhardt)為真博雅之士,論理舉重若輕,讀來輕鬆,寫來可真不易,許多分析鞭辟入裡,不少看法慧眼獨具。這是本輕鬆易讀又充滿了靈魂力量的小書。
——輔大哲學系助理教授 蒲世豪
【好評推薦】
蒲世豪輔大哲學系助理教授
紀金慶臺師大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馬丁.勃克哈特(Martin Burckhardt)
生於一九五七年,是文化理論家和媒體作家,在科隆大學研讀德語文學、戲劇和歷史。一九八五年起住在柏林,以自由作家和聲音藝術家身分生活。除了藝術工作以外,也在藝術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和自由大學開課,。二○○三年擔任紐倫堡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發表多部廣播劇、論文和演說。著有《街角遇見哲學》、《物的哲學》及《數位簡史》等書。
譯者簡介:
麥德文
德國語言文學碩士,譯有《上一堂有趣的文學課》、《好的哲學會咬人》等書。
章節試閱
中心透視
空間與統治的共通語言
隨著中古世紀推進,繪畫逐漸產生變革,突然間看到的不再是典型的形象,之前人物彼此相像,宛如他人的畫像,這時看到的卻是無可混淆的臉龐。每一條皺紋,任何微小的不勻稱都依照原樣重現,因為這一切都在強調肖像人物的個體性,畫家也自傲於其技能而開始在畫作上署名了。臉變成某種景色,景色於是也獲得新的面貌——兩者共同代表新型繪畫的自然主義整體趨勢。我們對真實、自然或客觀的概念的確和繪畫緊密相連,真實的認證其實一直都指向中心透視圖畫——每當我們說起最新電腦遊戲的照相寫實主義(Fotorealismus),即知該認證方式今日依舊適用。
從技術面看來,真實和中心透視之間的關連非常明顯。從一開始,中心透視圖就同時也是畫面處理機,不僅使用暗箱,還有其他這類可攜帶的裝置——風景畫家於是大白天站在暗處,複製光線在投射平面上的投影。畫家掌握的中心透視觀點被視為藝術性的:中心透視的第一個理論家雷歐.巴堤斯塔.阿貝堤(Leon Battista Alberti, 1404-1472)因此就說圖像都是「點」所形成——今日可能會說一幅以像素組成的圖。阿貝堤直言建議畫家,如果他們想呈現金黃色,那麼不要使用金子,而是以金色調做出效果。因此被用於透視圖的專有名詞相當傳神: Trompe l’oeil,錯視畫法。這種幻象主義非常強而有力,讓人產生一種置身所描繪空間之中的感覺。
薩佛納羅拉修士(Girolamo Savonarola, 1452-1498)就針對這種模擬技巧,在十五世紀末(也就是偉大的文藝復興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活躍的時代)呼籲佛羅倫斯的人民迷途知返。他傳道說,這種圖畫模擬自然,卻是虛假且人造的自然,因為缺乏生命,沒有上帝的氣息。薩佛納羅拉把這些新型圖畫視為魔鬼的作品,當作人把自己提高到上帝位階的某種遺傳學形式(自以為是上帝的繼承人),那麼這正是新透視法納入新世界觀的跡象。因此,聖人頭上所戴的金色光環看起來就像異物也就不足為奇——即使把它歪斜成虛假的三度空間物體依舊如此。中古世紀的地平線,當時人們原本都把它想像成垂直的,被當成接近或遠離上帝的標準,這時都被擺平了。接著人們探索空間的深度,在奇妙的黃金國想像裡尋求救贖。有個藝術史學家曾貼切的下了註解,文藝復興發現了世界和人類。
但受到影響的不僅是畫家,還有整個中古世紀社會——因為隨著圖畫的消失點,超越已知地平線的渴望於是浮現。中心透視也在其中扮演基本角色,以空間掌控的技術形式而言,它畢竟是快速開展的製圖學的基礎(因此也成為偉大探險家的根基,好比哥倫布、達迦馬〔Vasco da Gama, ?-1524〕或是迪亞斯〔Bartolomeu Diaz, 1450-1500〕,他們的探索超越已知的地平線)。十八世紀時,中心透視法還不是那麼普遍,卻因成為高等社交場合無聊仕女的娛樂而被傳授,就算是一臉陰沉的土耳其將軍,也非得旅行到巴黎去接受教育,學會這種掌握空間的藝術。中心透視以這層意義也代表一種統治者語言。
這時的中心透視不僅是繪圖技巧問題,還可輕易看出這個技巧和政治有非常緊密的關連:我們的政客也總是說他們採取某個立場,建立某些觀點,確立周邊條件等等,這一切也是一開始就和中心透視息息相關。驚人的是,中心透視法在十四世紀根本不涉及繪畫,而是和金錢問題相關,可說旨在將諸侯變成群體的僕人——透過放射狀指向諸侯的群體而加以控制(例如呈現在國會預算表決上)。因此路易十四以中心透視模式設計他的凡爾賽宮殿並非偶然。中心透視在政治上是權力和代表者的語言。太陽王,所有軸線趨向的那一點,他或許會說自己是實體化的國家(國家即是我),但換個方向說,他畢竟呈現為群體利益的消逝點。
中心透視
空間與統治的共通語言
隨著中古世紀推進,繪畫逐漸產生變革,突然間看到的不再是典型的形象,之前人物彼此相像,宛如他人的畫像,這時看到的卻是無可混淆的臉龐。每一條皺紋,任何微小的不勻稱都依照原樣重現,因為這一切都在強調肖像人物的個體性,畫家也自傲於其技能而開始在畫作上署名了。臉變成某種景色,景色於是也獲得新的面貌——兩者共同代表新型繪畫的自然主義整體趨勢。我們對真實、自然或客觀的概念的確和繪畫緊密相連,真實的認證其實一直都指向中心透視圖畫——每當我們說起最新電腦遊戲的照相寫實主義(Fotor...
推薦序
推薦序
接到本書的推薦樣本,原本只想看個一兩眼,卻不知不覺就翻了一百多頁,這是本非常有趣的書。作者馬丁.勃克哈特(Martin Burckhardt)為真博雅之士,論理舉重若輕,讀來輕鬆,寫來可真不易,許多分析鞭辟入裡,不少看法慧眼獨具。這是本輕鬆易讀又充滿了靈魂力量的小書。
本書的主題是哲學中的各種「觀點」,哲學喜歡研究不同的觀點。失意文人看什麼都覺得失意,憤世嫉俗者對世界的不滿往往來自於「自己」,把對自己處境的不滿帶進一切,這些判斷都是「觀點」的結果。不過前兩個例子都是與「情緒」相聯的觀點,哲學研究的通常是「理性」的觀點。
理性的觀點更具知識或文明啟發性。比方說,伽利略認為自然是一本用數學寫成的書,一切變化背後都有數學規律,這啟發了十六世紀自然科學,讓人們一直受益至今。美國革命中人生而平等也是重要的觀點,它追求組織社會的公平,也讓社會組織從根本上更為穩定。
費曼曾說如果有天人類文明要毀滅,只能留下一句話給後代,那句話會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很小的東西構成的。」只要有這一句話背後的觀點,人類就能透過時間的累積重建科學文明。理性觀點是種思考方向,好的思考方向能增進知識與文明,缺乏思考方向感的人陷於迷途與盲目,無形中限制了人的發展。
本書正是以各種不同的觀念、器具發明、歷史事件或思考習慣帶出那些影響重大,真正聰明的觀點。這裡展現的不是學者的炫技,而是簡單的、清新的、深具啟發性的思想。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言:「偉大思想的小書如果回答問題,那麼一定不是哲學書上出現的問題,而是孩子會提出的問題。錢從哪裡來?那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這些問題之所以被提出,因為它們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我們不管站在哪裡,去到哪裡,不可避免地都要面對這些問題。」
本書能帶給你的精神力量與思想自由是絕少見的,中文翻譯流暢又易讀,間次插畫詼諧而悅目,太多理由讓我向讀者推薦它。
【撰文者簡介】
蒲世豪,臺大哲學研究所博士,臺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現任兒童哲學教師。著有《豪哥的哲學課》、《哲學很有事》系列兒童哲學教材。
推薦序
接到本書的推薦樣本,原本只想看個一兩眼,卻不知不覺就翻了一百多頁,這是本非常有趣的書。作者馬丁.勃克哈特(Martin Burckhardt)為真博雅之士,論理舉重若輕,讀來輕鬆,寫來可真不易,許多分析鞭辟入裡,不少看法慧眼獨具。這是本輕鬆易讀又充滿了靈魂力量的小書。
本書的主題是哲學中的各種「觀點」,哲學喜歡研究不同的觀點。失意文人看什麼都覺得失意,憤世嫉俗者對世界的不滿往往來自於「自己」,把對自己處境的不滿帶進一切,這些判斷都是「觀點」的結果。不過前兩個例子都是與「情緒」相聯的觀點,哲學研究的通常是「...
作者序
香水,毛衣,挑逗祕訣手冊還是導航系統——這些是真的有用的東西。但是哲學?真的需要知道已逝的思想家曾有過什麼想法嗎?幾乎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因為毫無疑問,一走進圖書館就先揚起一陣灰塵,更別提那些早已從地平面消失的所有思想碎片,必須自行挖掘,正如某個偉大的思想家恰如其分所點出,這是一座精神顱塚。
不,如果我們想要什麼,我們立刻就要。因為不是為了後世,我們重視的只有眼前這一刻:現在和此處。另一方面,我們想像夢想成真,聚光燈完全投射在我們,不,完全在我身上,只在我身上——然後呢?我能拿來款待讀者的偉大思想會怎樣?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奧勃利(Obelix),他真的只知道效益經過驗證的東西(立石、羅馬人及美食)。奧勃利要登台演戲,因為那是齣時尚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嚇唬觀眾,導演說:「隨便說什麼,說你想說的就好了!」但是這個要求讓他非常不安,可憐的傢伙苦苦思索好幾天(「給觀眾的訊息,什麼訊息?」),當他站上舞台,他的臉色一陣綠,一陣紅,一陣黃,難看得很——然後說出他此刻唯一想得到的句子:「羅馬人瘋了。」這就是奧勃利哲學一言以蔽之。
大部分的人和哲學所維持的關係,就和奧勃利與他所要傳達的訊息之間的關係完全一樣。我們站在鏡子前面,或是塗麵包的時候,哲學不會造成任何干擾,直到人們不期然地站在聚光燈下,應該說些有意義的話之際,哲學才冒出來。哲學變成問題,讓我們額頭冒汗,口乾舌燥。以為訊息會昇華成更高意義是最大的錯誤,因為哲學的偉大想法從來就在我們的生活裡面,而且我們壓根就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好比說,是誰把孩子趕進學校裡,逼他們學一些沒用的東西?十二歲的孩子背著巨大的書包,匆忙走進冰冷的學校,好在那裡背出語詞變化,這是自然法則嗎?不!學校也只是個被應用的想法,出於每個人應該接受教育的想像(並且出於謎般的因素,這個想法被貫徹到底,認為語詞變化是個教出有用律師的適當方式)。仔細一看就會發現,許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只因我們的想像而存在——說得更仔細一點,它們之所以存在,只是因為我們相信。
為了簡化說明,就拿我的出版社在我鼻子前搖晃的鈔票來說好了。那當然是錢(而且誘人的是:還有更多),但是紙鈔和這一張書頁的差別只在於,我們所有的人都相信那不只是一張印刷過的紙。這份信賴一旦動搖,鈔票就變回它的物質面:一張印刷過的紙,只是這樣而已。我們很清楚有些時代喪失對貨幣的信賴:例如極度通貨膨脹下的德國(一九二三年),需要用推車才能運送沒有價值的紙鈔去購物。在這種時刻就會了解,研究一下哲學畢竟有其重要性。因為只有我們共同想像些什麼,它才真的存在——直到某人說出國王沒穿衣服為止。
但是除了童話以外,我們何曾看過沒穿衣服的國王?哲學的藝術就在其中。其一,哲學不少部分在於把一些什麼變不見。和四處招搖的國王相反,思想穿了隱形斗篷——不僅讓思想隱形,甚至讓人不知道自己正有所思,這正是思想的力量。這本書要說的就是這個力量的故事:很多我們自然而然想到的事並不是原本就如此,而是有其開端的。
說到這裡又得要問:為何我必須知道什麼東西從哪來?拉上拉鍊的時候,我必須知道誰發明拉鍊嗎?不,絕對沒必要。因為拉鍊很容易就能了解,而且據我所知,未曾有人說起拉鍊的隱藏力量。小差別就在於:相對於一清二楚的東西好比拉鍊,思想之所以能對我們施展力量,乃是因為思想只存在我們的想像之中。事實上的確沒有比我們的想像更強大的力量。「這只是想像」,說這種話似乎認為它只是無關緊要的東西,一被點醒就會灰飛湮滅。千萬別這樣,把想像當回事可聰明得多了。
我們再看一下學校這個例子,把它看成建構完整的想像,從這個想像可看出,整個構造基本上環繞單一想法而建立,亦即對教育的想法,卻沒有人能精準說出,這個想法究竟由什麼組成。我們看到外觀,外部的遮蔽,但是我們看不到裡面有什麼。原則上有人會說:「古代希臘人就已經知道……」一旦進一步審視教育的開端,就會領悟有個作家曾說過的:「越貼近看一個字,它看起來就越遙遠。」好比gymnos 這個字,西方的Gymnasium(高中)就是從這個字演變而來,它原來卻是「裸裎」的意思,我們不得不推斷,古代重視體格鍛鍊勝於文法。但又是怎樣的裸裎呢?和我們的教育又有何關係?
對於國王的新衣的質疑,這時也要延伸到高中生,或說對所有可想像、人一生中無法避免的鬼魅:例如國庫或是演化。當然可以認定這是現實,或者更加強調,這是自然事實,不過要加上一句,我們之所以會經歷這些事情,因為我們被教導去相信它們。記得我兒子好像四歲或五歲,反正就是還沒就學的時候,他和我一起躺在地板上玩。我正向他解釋,達爾文著手寫下演化論的時候在想什麼——以及人類以前曾是猿猴。但是我一邊說,一邊注意到他的小臉皺起眉頭。「有件事我不懂,爸爸——為什麼還有猴子呢?」
一旦得知偉大的思想如何形成,就會感到神奇,並且想著:醜小鴨怎麼會變天鵝,思想侏儒怎會變得如此偉大呢?換個角度想,這個看法令人欣慰,因為它畢竟讓我們知道,巨人也要從小開始長大,思想不是一開始就偉大而是變得偉大。但是思想如何變得偉大?如何從一群赤裸的學生變成社會的根本機構,其他思想卻從我們的視野消失得無影無蹤(好比亞里斯多德深信精子在男人的腦子裡形成)?
隨著這個問題,我們面臨一個棘手的難題——為什麼這本書不談思想家,而是偉大的思想呢?這個問題讓我們回到出發點——也就是那個問題:我們真的必須知道已經死去,連名字都沒人記得的思想家曾經想出些什麼嗎?答案是毫無懸念的不!但是另一方面,有許多思想即使已經超過兩千年,在我們生活裡依舊隨處可見。就是這些鬼魅,這些回魂者,我將之稱為偉大思想。現在,精明還是挑刺的讀者可能抱怨,我們還是又回到哲學啊!可不是這樣,我會這麼回答。思想一旦產生效力,它大部分不會出現在哲學書裡,而是就在下一個轉角,好比以警察的樣貌——之所以叫做警察(Polizist)是因為過去曾有城邦(Polis)。研究偉大思想的歷史,就會面臨其中許多原創者不明的狀況,因此我們需要研究沒有思想家的事物。只要借用上文提過的問題,一張印了東西的紙怎麼變成紙鈔,也就是整個社會何以會有這樣的信仰,認為印刷上去的符號真的能呈現出價值。若說這已是種革命性發展,那麼這種信仰的後果還更強勁,因為這種信仰又引發其他後果,也就是錢的價值隨著時間和利息應該會增加。那麼哲學一定會教我們,孩子們發問而想知道的事嘍?才不,完全相反!一旦提到錢的問題,一定會有那麼一些思想家努力地想把這惱人的事丟到天外去——好比宣稱利息是死罪的哲學家,聲言符號畢竟不是動物,因此不會有後代。
偉大思想的小書如果回答問題,那麼一定不是哲學書上出現的問題,而是孩子會提出的問題。錢從哪裡來?那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這些問題之所以被提出,因為它們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我們不管站在哪裡,去到哪裡,不可避免地都要面對這些問題。出於這個因素,這本小書就是想成為某種導航系統。因此,接下來要以歷史順序有條不紊地介紹偉大而且改變現實的思想。讀者如果願意,可以按照這個順序讀下去,從古希臘到我們現代;但是讀者也可以規劃自己的旅程,穿越偉大思想的歷史,享受地一下子讀這篇,一下子讀那篇,隨便翻開一頁就讀,這是脾性問題。只要最後理解,這本小書根本不是要和所謂有用的東西競爭,只是人們其實會想要的東西,香水、導航系統、挑逗手冊,這樣就夠美好了。更美好的是,不只理解思想精神的益處,甚至深信思想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思想精神超酷的!
【譯者序】
如果您正翻閱這本書,可能會下意識地想把這本書加以分類,看看目錄可能會劃歸歷史類,但是要劃入哲學史還是文化史呢?或許您更有除以上兩者的其他想法。那麼究竟這是本什麼樣的書呢?好問題,所以不容易回答,尤其這本書其實頗「跳ton」,所以難回答。
按照作者的說法和原文書名(哲學如何發明世界),這應該是本哲學史,只是作者又把諸多偉大哲學家及其著作排除在外,既沒有鉅細靡遺地介紹特定哲學家,也不用任何哲學參考文獻,沒有任何註釋,頂多在正文下方加上一小段引人遐想的相關歷史,卻未使本書坐實「哲學史」的名義。那麼如果把這本書當思想史來讀呢?擺脫「哲學史」這個框架,不再期待讀到一本哲學小百科,的確更能自由輕鬆地翻閱這本書,讀起來比較有意思,但是本書真的是「名符其實」的思想史嗎?淘氣的作者可也沒打算把某種思想娓娓道來,按照思想發展說明何者承先,何者啟後。
雖然作者宣稱按照歷史先後安排章節,但是幾經思量不得不讓人大膽假設:作者根本不想寫本中規中矩的「史」書吧!本書的主旨的確在探索那些「出現在街角」但是又早已被我們忘卻所以的思想,為了讓這些被刻意或無意「掩蓋」的發展歷程重新浮現,作者採取的方式也就比較特別。因為這些思想的發展歷程變得隱諱,有時以現代眼光看來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如果還是依循傳統思想史的寫法,那麼也就無法凸顯分明存在但呈現斷裂的思想關連,進而刺激思考。
就拿字母來說好了,西方人讀了這章可能也會說:「哇,我從來沒想過ABC原本各有意義,現在看起來都只剩下符號作用了呢!」再舉個例子:電腦,當我們回想電腦的發展,我們可能會想到蘋果和微軟,有些人還能回想到0與1,甚至最基礎的Dos程式,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電腦和一八○四年發明的織布機孔卡之間的關連呢?然而孔卡還不足以成就今日的電腦,還需要先有「0」的概念,才有布爾代數,才有0與1,才有今日的電腦,以及所有套用相關概念的發明。從電腦還可以聯想到資訊,要想理解今日資訊流通何以能這般快速,就不能不先知道「同步」概念居然因為六百名僧侶在平原上同時觸電而誕生——一七四六年就進行的實驗。
這些歷史事件的確相互關連,助長特定思想成形,卻又被歷史洪流淹沒,不再被我們認知,只以最不起眼的形態「出現在街角」。當作者重新撿拾、敘述這些已散落的思想歷史關連,就不免挑戰我們所認知的世界,質疑羅織這個世界的歷史和思想脈絡,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另眼相看」,重新加以思考。這些不期然甚至有些突兀的關連不僅出現在個別篇章之中,也存在於篇章之間,閱讀時一旦覺得哪裡「怪怪的」,那麼恭喜您,您看到關鍵點了。現在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哲學史:蘇格拉底當年在雅典的廣場上,以各種問題惹惱雅典人,逼得對方不得不深思習以為常的事物——作者寫這本書的方式其實很蘇格拉底呢!因此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只在於說了很多精彩的思想發展故事,更因為作者搞怪所提供的思考刺激。
最後說說這些故事給我的最大感觸:我也曾自問這些思想到底重不重要,於是我想像如果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如果沒有這些隱而不彰的思想片段——今日世界還會存在嗎?每每思及人類文明種種最初始的那一刻,總是讓我感到那麼不可思議!
香水,毛衣,挑逗祕訣手冊還是導航系統——這些是真的有用的東西。但是哲學?真的需要知道已逝的思想家曾有過什麼想法嗎?幾乎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因為毫無疑問,一走進圖書館就先揚起一陣灰塵,更別提那些早已從地平面消失的所有思想碎片,必須自行挖掘,正如某個偉大的思想家恰如其分所點出,這是一座精神顱塚。
不,如果我們想要什麼,我們立刻就要。因為不是為了後世,我們重視的只有眼前這一刻:現在和此處。另一方面,我們想像夢想成真,聚光燈完全投射在我們,不,完全在我身上,只在我身上——然後呢?我能拿來款待讀者的偉大...
目錄
推薦序
譯者序
前言
ABC︰從象形意義到符號作用
錢幣︰從烤肉叉開始……
父神︰一神論的源起與開展
高中︰男性情誼的搖籃
修辭︰施展語言魔力的辯術
真相︰柏拉圖的洞穴譬喻
邏輯︰亞里斯多德的工具箱
自我認知︰靈知派的靈肉分離術
律法︰羅馬法典的文字咒術
十字︰天堂與人間的交流道
潔淨︰聖母無染原罪是怎麼回事?
勞動︰宗教倫理的社會革命
鐘錶︰理性的樂園或魔鬼的傑作?
國庫︰國家賦稅權力起源
想像力︰埃克哈特的自我意志學說
中心透視︰空間與統治的共通語言
印刷︰書籍社會的誕生
個體︰擺脫群體與道德的束縛
零︰一種面對世界的態度
政治︰論統治者的德行
國家︰利維坦與比蒙巨獸
中央銀行︰虛無價值的防禦城堡
自然︰盧梭與少年愛彌兒
啟蒙︰擺脫自我奴役
經濟︰從群體道德到市場機制
歷史︰黑格爾辯證學的真相螺旋
演化︰達爾文的「盲目鐘錶師」
資本︰馬克思的金錢惡魔論
電腦︰從紡織機、計算器到人工智能
無意識︰追夢人佛洛伊德
檔案夾︰官僚世界的統治基礎
炸彈︰催生網際網路的毀滅力量
性︰市場經濟的催化劑
資訊︰串連在一起的僧侶
DNA︰大自然的字母?
推薦序
譯者序
前言
ABC︰從象形意義到符號作用
錢幣︰從烤肉叉開始……
父神︰一神論的源起與開展
高中︰男性情誼的搖籃
修辭︰施展語言魔力的辯術
真相︰柏拉圖的洞穴譬喻
邏輯︰亞里斯多德的工具箱
自我認知︰靈知派的靈肉分離術
律法︰羅馬法典的文字咒術
十字︰天堂與人間的交流道
潔淨︰聖母無染原罪是怎麼回事?
勞動︰宗教倫理的社會革命
鐘錶︰理性的樂園或魔鬼的傑作?
國庫︰國家賦稅權力起源
想像力︰埃克哈特的自我意志學說
中心透視︰空間與統治的共通語言
印刷︰書籍社會的誕生
個體︰擺脫群體與道...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