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築藝術角度切入世遺紫禁城,從八百年的歷史累積,看五朝宮闕不能取代的建築史地位
2. 由紫禁城的營建與藝術,圍繞述說宮殿的元明清歷史;
3. 末代皇帝出宮時,作者進入古物陳列所,見證從皇宮成為博物院的歷史變遷。
單士元先生與故宮結緣七十年,是著名文物專家、古建築保護專家。本書傾注了他寶貴的學識與經歷。全書自鼎建紫禁城而始,將紫禁城的營建制度、營建過程、宮殿的建築藝術佈局以及紫禁城中發生的歷史事件貫穿一線,直至故宮博物院在民國初年的創建,一氣呵成,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展示出故宮所涵載的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及建築學知識。
作者簡介:
單士元
1907—1998,生於北京,著名文物專家、古建築保護專家。193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曾任故宮博物院辦事員、科員、編纂,中國營造學社編纂兼中法大學教授。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故宮博物院建築研究室主任、副院長、研究員,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致力於文物研究和保護工作,在古代建築和明、清歷史檔案研究領域造詣頗深。著有《清代起居注考》《明代建築大事年表》《清代建築大事年表》《故宮史話》《我在故宮七十年》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鼎建紫禁城
第一節 北京的四座宮殿建築群
在世界聞名的古國中,巴比倫的宮殿早已無存,所謂世界七大奇觀的「空中花園」也只是憑記載的描述;古希臘、羅馬的宮殿只剩下了廢墟;埃及、印度中世紀前的宮殿已非原貌或全貌。但北京的故宮卻在近五個世紀中不斷延續,保存了下來。
北京是遼、金、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國都,嚴格地說,現在的故宮是明代遺留下來的,清代進關承襲這座宮殿,後代雖有改建,但變動並不很大。那麼,在擁有現在的北京故
宮以前,北京有過多少皇宮呢?
除去周朝分封的燕國,學者通過科學的考證和對北京琉璃河發掘的青銅器等文物的研究,證明在周朝封燕時北京已稱都,上溯到燕國時,到1995 年建都已有三千零四十年。若作為國都,則是從契丹族建立的遼國算起,當時遼和五代的石晉處於對峙的局面,會同元年(938)遼太宗耶律德光升幽州為南京,據《遼史.太宗紀》載,耶律德光曾在開皇殿召見
過石敬瑭的使臣。
遼南京的地址在現在北京城的西南,即宣武區的偏西一帶,白雲觀在它北城牆外。據載:(遼南京)城方三十六里,崇(高)三丈,衡廣(厚)一丈五尺,有八個城門。皇宮在京城的「西南隅」,即在今廣安門一帶。廣安門外的蓮花池等水泊還是遼代宮廷御苑湖泊的遺址。這座皇宮曾經有過「繁盛」的記載,「門有樓閣,球場在其南」,都城城角還有角樓,至今留下南燕角、北燕角的地名,後來音轉為南線閣、北線閣。
12 世紀初,北方的女真族對遼國發動了突然襲擊, 1127年攻佔遼南京,接着又滅掉北宋。俘虜宋徽宗趙佶和欽宗趙桓父子,同時把汴梁(開封)的皇宮洗劫一空。北宋汴梁無論皇家還是民間的金銀珠寶、財帛子女都被掠到燕京(當時遼已滅,南京亦稱燕京)。就連趙佶搜刮民間血汗營建的御苑也被拆毀。其中珍奇的山石—艮嶽山石也被金朝運到燕京,作為營建金皇宮和御苑的裝飾物。
大約在金海陵王完顏亮天德二年(1150),女真族皇帝在遼南京的基地上營建了中都,作為金的首都。「天德元年,海陵(即完顏亮)意欲遷都於燕……乃命左右丞相張浩、張通、左丞蔡松年,調諸路民夫築燕京,制度如汴……改號中都。」(元《一統志》卷一「大都路」條)而《日下舊聞考》記:「(金)宮室制度,闊狹修短,舉以授之左丞相張浩輩,按圖修之。」這個「圖」就是根據汴梁城市佈局所畫,金中都除營建了一座仿宋的都城和皇宮之外,還在近郊建造了離宮(別墅)御苑,其中最豪華的是中都東北近郊的大寧離宮。這片地方本來是一片稻田,「歲獲稻萬斛」,而且有流泉。這座大寧離宮在稻田上挖掘成湖泊,積土堆成瓊華島,即今天北海瓊島。當時還用從汴梁運來的艮嶽山石堆成假山,這些秀麗奇妙的山石至今尚有遺跡可尋。
金代營建中都的工程非常繁重。《金史》記載:「役民八十萬,兵夫四十萬,作治數年,死者不可勝計。」這樣大的工力所營建的都城和皇宮,連南宋的使臣都驚歎它的齊整和豪華。這座中都城的規模比遼南京大多了,「都城凡七十五里,城門十二,每一面分三門」。當時白雲觀已被圈到城裡,它的北城牆在現在宣內絨線胡同、石駙馬大街一線。而西城牆南城門彰義門,在今廣安門外迤西里許。明清兩代,北京居民一直把廣安門俗稱彰義門。
到了1234 年,北方蒙古族騎兵在忽必烈的指揮下,以席捲之勢襲擊了金中都。豪華的中都和皇宮嚴重遭受兵火而大部分被毀,連忽必烈自己也無法住到皇宮,所以他選中了仙境一般的大寧離宮。由於中都已遭到嚴重破壞,再加上漕運的原因,忽必烈決心在中都之北重新建立一座都城。以瓊華島、團城為中心,修建了正朝大明宮(今紫禁城址偏北)、隆福宮(北海西南)、興聖宮(北海西側偏北),形成三宮鼎立的佈局。這三座皇宮和御苑用紅牆圈起成為皇城,皇城之外才是京城。這座京城呈長方形,「方六十里」(按元代一里二百四十步),南城牆位於今長安街一線,北城牆則在今天北郊的土城。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元大都,也即今天北京城的前身。原來中都的城址被稱作「舊城」,逐漸荒廢。
關於元代皇宮的記載,除散見於元代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外,還有明初蕭洵所著《元故宮遺錄》。從記載看,元代皇宮確實豪華雄偉,它的正朝大明宮的宮城四角有十字角樓(明代拆毀)。元大明宮殿尚有兩座遷至今紫禁城西北大高玄殿門前。解放後加寬馬路時才拆其木構正檁,上刻元代宮殿額名。當日余曾拓一紙,「文革」時遺失。原來建築材料全數遷至西郊月壇,今亦早已無存矣。午門內有大明門,而大明宮建在十尺高的殿基之上,繞置龍鳳白石欄,欄下每楯壓以鰲頭。興聖宮和隆福宮分佈在太液池西岸,是太子、太后和后妃居住的地方。這幾處宮殿都和瓊華島相連。記載中描寫這些建築像天宮仙闕,「雖天上之清都、海上之蓬瀛,猶不足以喻其境也」,說明元代皇宮除了極盡豪華之外,也借用了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意境來設計。比如太液池中的瓊華島,就是按照「蓬萊仙島」的傳說設計出一處處的仙境,到瓊華島頂端則是一座廣寒殿,說明這個仙境已經和月宮相聯繫,人們遊到這裡已經遺世而登仙了。元世祖忽必烈雖然營建了豪華的皇宮,但他經常居住的地方卻是瓊華島的廣寒殿。當時他有兩件心愛的寶物:一件是鑲嵌珍寶的床,安放在廣寒殿裡面;一件是盛酒用的玉甕—瀆山大玉海,至今仍存放在團城。這座廣寒殿一直到明代萬曆朝初年仍存,後來因失修而倒坍,從屋脊中發現鑄有「至元」年號的金錢,說明廣寒殿是元代初年忽必烈朝所建的。事在萬曆七年。
元代營建了豪華的皇宮,只被享用了七十多年。明代開國後,先後在南方營造了鳳陽皇宮和南京大內。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特派皇太子朱標巡撫陝西,經管「建都關中」事宜。轉年朱標死了,此事便沒有再進行下去。北方建都問題終由朱棣解決。
歷史上記載,營建北京皇宮以至都城,是以南京為藍圖而宏敞過之。但事實並不全是如此。北京皇宮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鳳陽皇宮的規模和體制而建。鳳陽的宮殿經過戰亂,早已成為一片廢墟。從考古的著述看,無論從宮殿的佈局、名稱還是規格看,鳳陽皇宮與北京故宮比較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尤其是從午門到三殿這一坐朝地區,和北京故宮的「外朝」吻合。所以確切地說,北京皇城建築應該是以鳳陽為藍圖,其宏敞足過於南京,比中都有遜色。如鳳陽中都石雕、磚雕、各色琉璃,均華麗並現有遺存。大殿柱礎方二點七米,石雕、磚雕均雕以龍紋,北京宮殿不能比之。可以說南京故宮從規模上講是中都的翻版,皇宮是中都再翻版。
無論南京還是鳳陽的宮殿,其設計方案都不是憑空產生的。朱元璋在建都之前,曾派專門官員到長安、洛陽、開封等地,對唐宋以來的宮殿、都城建設做考察,以資參考。因此南京和鳳陽的宮殿無論是佈局、壇廟規格、宮門坐落、殿堂結構還是前朝、大內,宮苑的名稱、制度,都有漢唐以來的依據可尋,但在規劃原則上則是依照《周禮.考工記》和前朝後市、左祖右社而制。而北京都城皇宮之建設,則是在鳳陽、南京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可以說,作為古建築藝術的宮殿,作為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的表現形式之一,到了明代已經發展到集前朝之大成的地步。而滿族統治者——清王朝,承襲了明代中軸線象徵政權的現成建築,沒有做變動;中軸線的東西地區則變動較大。
第一章 鼎建紫禁城
第一節 北京的四座宮殿建築群
在世界聞名的古國中,巴比倫的宮殿早已無存,所謂世界七大奇觀的「空中花園」也只是憑記載的描述;古希臘、羅馬的宮殿只剩下了廢墟;埃及、印度中世紀前的宮殿已非原貌或全貌。但北京的故宮卻在近五個世紀中不斷延續,保存了下來。
北京是遼、金、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國都,嚴格地說,現在的故宮是明代遺留下來的,清代進關承襲這座宮殿,後代雖有改建,但變動並不很大。那麼,在擁有現在的北京故
宮以前,北京有過多少皇宮呢?
除去周朝分封的燕國,學者通過科學的考證和對北...
目錄
目錄
I 序(任繼愈)
1 故宮建築歷史沿革簡述(代前言)
第一章 鼎建紫禁城
5 第一節 北京的四座宮殿建築群
12 第二節 明代的選都
18 第三節 遷都北京
24 附 元故宮的拆毀
30 第四節 元、明兩代皇宮位置之比較
36 第五節 營建紫禁城的四個時期
47 第六節 關於三大殿的幾次重建
52 第七節 清代改變對稱格局
第二章 營建制度
57 第一節 明代的買辦制度
59 第二節 清代的算房
60 第三節 備料和施工
79 第四節 營建的勞動力
94 第五節 營建中的貪污和腐敗
第三章 佈局與建築藝術
103 第一節 數字的比較
106 第二節 明代皇城格局
112 第三節 紫禁城的規劃和佈局
118 第四節 午門與太和門
124 第五節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139 第六節 文華殿與武英殿
148 附 故宮武英殿浴德堂考
161 第七節 故宮內廷
177 第八節 御花園
181 第九節 景山和雁翅樓
184 第十節 水源與採暖
187 第十一節 建築裝飾藝術
第四章 紫禁城史事
196 第一節 乾清宮中的歷史
199 第二節 御屏京官職名冊
201 第三節 皇宮中的檔案庫與清軍機處檔案
204 第四節 皇宮中的圖書館
207 第五節 內務府與造辦處
209 第六節 清代文字獄與清代禁書陳列札記
212 第七節 宗教勢力在皇宮
214 第八節 外國使節進皇宮
216 第九節 葉赫那拉氏(慈禧)的專權
223 附 記與清末大阿哥(溥儁)在酒家小聚事
225 第十節 珍妃入宮之情形與墜井之死
228 第十一節 帝后一餐飯農民數年糧
230 第十二節 溥儀出宮前夕奢華的生活
235 第十三節 袁世凱稱帝與溥儀復辟
第五章 創建博物院
238 第一節 古物陳列所
239 第二節 故宮博物院第一任院長易培基
242 第三節 我與初建的故宮博物院及院匾軼事
252 第四節 我與同仁那志良的重聚
257 後記 單士元的七十年故宮情(單嘉筠)
目錄
I 序(任繼愈)
1 故宮建築歷史沿革簡述(代前言)
第一章 鼎建紫禁城
5 第一節 北京的四座宮殿建築群
12 第二節 明代的選都
18 第三節 遷都北京
24 附 元故宮的拆毀
30 第四節 元、明兩代皇宮位置之比較
36 第五節 營建紫禁城的四個時期
47 第六節 關於三大殿的幾次重建
52 第七節 清代改變對稱格局
第二章 營建制度
57 第一節 明代的買辦制度
59 第二節 清代的算房
60 第三節 備料和施工
79 第四節 營建的勞動力
94 第五節 營建中的貪污和腐敗
第三章 佈局與建築藝術
103 第一節 數字...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