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進入晚年生活的教戰手冊
晚輩一眼洞悉長輩的內心世界
關於「老」這件事,要面對它、承認它、破解它!
要做哪些準備?該如何應對?
人生七十的黃老師以幽默的口吻說故事,
提出她對於「老」的獨特見解與作法。
黃老師分享家中三老與朋友的故事,描繪年華老去的不同面貌。
有固執老人的悲慘、有智慧老人的幸福,
有失去自信的慌亂、有孤獨寂寞的憂鬱,
當然也有看透人生的領悟。
現代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老」是我們共同的課題。
三十歲觀察、四十歲準備、五十歲實習,六十歲親上戰場。
活到老、學到老,學會放手和放心,
不再活成包袱,而是活成寶。
黃越綏老師以過來人的身分,並舉出輔導個案的實際例子,提出從青壯年時期到老年時期,人的後半生所會遇到的種種挑戰與難題;其層面包含從社會、他人、家庭乃至個人,關於身體、外貌、心理、速度、理財、婚姻、死亡、告別式等,年長者都要注意到的事。她提出現今社會對高齡族群的看法,以及周遭人對於年老者的觀感。
你注意到了嗎?對於已經「老」的這一件事;年老不只是身體的事,心理與靈魂也會跟著變老!若能跟隨老師的腳步,藉由他人的實例子,一步步解開這些年老背後的原因,就能豁然開朗。如今的你,已不能再用青壯年時期的想法與步調,來過老年生活。老年有老年的自由,老年有老年的快樂,端看你如何轉變、接受並享受。為即將身為高齡族群的你量身打造的一本書,人生走到至今,豁達看開,提前做好準備,緩緩享受年老的逍遙生活。
北中南花甲系列新書分享講座,熱烈展開!
10/25 (日) 14:00~17:00-嘉義市城隍廟
嘉義市吳鳳北路168號-教學大樓4樓教室
11/1 (日) 14:00~17:00-台南政大書城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
11/7 (六) 14:00~17:00-台北青少年發展處
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7號-6樓國際會議
11/15 (日) 14:00~17:00-台中維他露基金會
台中市北區雙十路一段123號-2樓簡報室
12/6 (日) 14:00~17:00-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高雄市鳳山區光遠路161號-演講廳
作者簡介:
黃越綏
是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也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專業兩性與家庭諮商師,菲律師大學公共行政(MPA)管理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東方民族基金會研究員、美國心理諮商協會(ACA)員、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協會(AAMFT)會員、美國(PAIRS)心理發展基金會講師,電視與電台節目主持人。
早年即投入婦運、民運及社運活動、熱心公益。1995年成立「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並籌設收容中輟未婚媽媽及其子女的「麻二甲之家」,給予弱勢單親在生命的轉彎處有重生的力量。著有:《黃越綏的意外人生》、《婚姻是什麼?黃越綏的新手婚姻參考書》、《再考一張父母執照》等。
經歷
總統府國策顧問
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諮詢」委員
內政部「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委員
國防部心理輔導顧問
台北市政府「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政府「台北市社會福利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921 地震全國救災兒福召集人
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榮譽觀護人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發起人
成人及青少年監獄輔導講師
台北市榮譽市民
績優公辦民營社福機構負責人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
律師/知名節目主持人|謝震武
CSA 認證高級顧問|黃美惠
振興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田知學
現在許多美國大學增設「老人學系」,學生不少,本書應該是「老人學系」教授和學生絕佳的教材。
──前總統府資政 彭明敏教授
如果你是年輕人,家中有長輩,而你一直受困於不知如何相處,那你一定要看這本書;
如果你是年輕人,家中也沒長輩要相處,那你也要看這本書,因為總有一天你會年老;
如果你已經是別人口中的老人家,你更要看這本書,因為你會知道如何把老年生活過得多彩多姿!
──律師/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震武
她真是一個性情中人,願意把個人經歷,不管是痛苦或愉快的都亮出來。
主要的用意,是要喚起大家來面對「老」這個自然、不可避免的現象。
──CSA 認證高級顧問 黃美惠
越綏姐像多年知心好友般地,分享她對生老病死、對人生的態度。
值得細細品嚐,昇華成自己的另一種態度和看見。
──振興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田知學
名人推薦: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
律師/知名節目主持人|謝震武
CSA 認證高級顧問|黃美惠
振興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田知學
現在許多美國大學增設「老人學系」,學生不少,本書應該是「老人學系」教授和學生絕佳的教材。
──前總統府資政 彭明敏教授
如果你是年輕人,家中有長輩,而你一直受困於不知如何相處,那你一定要看這本書;
如果你是年輕人,家中也沒長輩要相處,那你也要看這本書,因為總有一天你會年老;
如果你已經是別人口中的老人家,你更要看這本書,因為你會知道如何把老年生活過得多彩多姿!
──律師...
章節試閱
第一部:
從「心」認清「老」這件事
既然人老是自然的規律,不妨學習用比較客觀的態度來審視、面對、並接受它。
只要生命能繼續下去,未來的歲月要真正面對的,恐怕只會更老和更衰弱而己。
若想再見真正青春的熱與光,絶對是來生下輩子的夢了。
高齡是社會趨勢,更是擋不住的自然現象
我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老人,但對生命仍然充滿著希望的挑戰和願望的實現。
終究人的生命是生死間起點與終點的一個歴程,而生活態度則是每個人的自我主張。
人類未來在面臨社會結構上改變的衝擊與嚴峻的考驗,除了長久以來令人畏懼的戰爭、糧荒及疾病來襲外。恐怕另一股隨波逐流的力量,正潛移默化地滲透並進入每個家庭,如高齡及少子化現象。而且各種後遺症則正讓社會崩壞中,其中尤以高齡化最為嚴重。
由於全球性不可擋的少子化風潮與趨勢,已明顯的令年輕人口正在快速銳減中,同時更影響到國家整體生産力的發展與進步。近年來,已有不少悲觀的學者不斷地提出警訊,更語重心長的表示,如果情況再不改變的話,人類將極有可能會遭到滅種的命運與悲劇,且絶非危言聳聽。
一部電影帶來的陰影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日本的黑白電影,片名我已經忘記了,只記得那個地方好像叫信州。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內容是描述當時的農村由於面臨了饑荒,幾乎沒有食物可以果腹,村子裡的人家為了讓壯丁和小孩子可以延續生命存活下去,於是只好悲痛又無奈的選擇犧牲家裡高齡長輩的口糧。
甚至有些阿公阿媽為了搶救子孫後代,也會自告奮勇願意用餓死的悲壯或自殺行為來成全年輕一代。當中年兒子背著自己年邁的父親或母親,踏著十分沉重的步伐,緩緩地前往山區一處荒涼曠野。在空寂的路途中,心知肚明此行乃是親情生離死別,是最後的短暫聚會。但雙方的心境可能因過於悲慟、恐懼和絶望,竟然擠不出一句話來鼓勵或安慰對方。在遙遠而漫長的沉默中,不平靜的心都在流淚和淌血。
當兒子把長輩殘忍地留下後(倒不如說是刻意遺棄),返身飛奔離開的過程中,掩面痛哭流涕的嘶喊著母親或父親,其淒厲哀號中帶著悔恨的畫面,至今仍難以忘懷。而孤伶伶被丟棄的老人,即使心中有千萬個不甘心或不捨,卻也難逃歹運的作弄。
老人家神情凝重而無言地眺望著穹蒼,萬萬沒想到一生的努力奮鬥,在面對生命的盡頭,不是闔家團圓及含貽弄孫的慰藉,而是被任意安排丢在荒涼幽陰的洞穴口。任憑山谷中冷颯颯的風雪霸凌,而寂靜的空氣中飄散著禿鷹般貪婪的鬼魅。
周遭散布著比自己更先來一步的屍骨,獨自心驚膽顫的面對著一個個空㓊的骷髗頭,和一堆堆白骨,電影的最終畫面就此定格。雖然我不是醫生,可是我腦海裡依舊揮不去的想像是,當人在面對強烈的飢餓感時,不可能像修行的出家人般擺出安詳的打坐姿勢吧。
時間拖久了,身心都會因口欲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呈現出痛苦、難受、虛脫、休克,甚至將陷入產生幻覺的瘋狂地步,可是這些老弱的身軀何其無辜?
只因為自己活得太久了,必須要遭到天災人禍,帶來莫須有的罪名和制裁?還是為了成全下一代生命的延續,被迫用餓死的殘忍方式,讓生命消耗殆盡成了代罪羔羊?甚至還要美其名的說,犧牲小我的生命是為了供奉給偉大山神。最後鏡頭裡,老人家無辜、無奈、又無助的冷漠表情,想必是哀莫大於心死的最佳詮釋。
看完影片後,給了我最震撼的啓示是──長大後絕對不要當老人。但可惜事與願違,終究我還是一路活了下來,並且也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老人家。
老在不知不覺間,緩慢進行
時代不斷進步的同時,也拜高科技與新興醫療產業之賜,加上全球化資訊的發達,以及大眾普遍重視養生之道,的確令長壽的高齡化現象,變成了社會上的另一新趨勢。而且高齡歲數的突破比率也屢創新高。
當少子與高齡,這兩種社會現象,呈現極端式的發展時,本來彼此賴以維生的生態系統,一旦長期出現不平衡的狀態時,任何預期及非能力範圍足以抗衡的風險,都可能就此發生,並將造成人類空前的浩劫。生死本在一瞬間,因此幾乎人人都怕死。對人類而言,活著就是一種存在的價值。而活得長、活得好,更是代表著幸福感的無形榮耀與成就。
有生命才有創造力,因此人活在世上最大的願望之一,大概會是由衷的盼望,自己能夠適逢長生不老藥的發明和提前問世。否則退而求其次,也希望自己能活得老一點,人生才算夠本。
上一世紀的人們只要能夠活到五、六十歲,就算是高壽,且值得大肆慶祝一番。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今,男女的壽命早就已經跨越或超過上個世紀,且平均達到八十歲左右。甚至百歲人瑞也比比皆是,不再罕見。
俗話說:「棺材裝死人,不裝老人」,可見死亡和老並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愈老愈接近死亡,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當高齡化的議題變成是社會的現實問題時,「老」就變成了近年來媒體上常出現的關鍵字。尤其是論及「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己經成為學者及相關的專業人士們,熱衷研究及探討的議題。
而專為供應銀髪族群的廠商及產品,更有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若以商品行銷的角度來看,可喜的是,老人的消費市場已經有其指標性的定位且潛力無窮。但可悲的是,即使活到老了,不免還要被徹底的物化。
由於人人都會老,為了預防及避免老人問題對自己、家人及社會,帶來有形或無形的壓力與負擔,因此不論是政府相關單位還是坊間,積極出版各種實務方面的書籍,其中更不乏教導及檢視老人身心靈,各種各樣健康的方法紛紛出籠。甚至希望年輕人能夠以同理心,利用近身觀察或是透過角色扮演,進一步了解老人的世界。
即使如此用心良苦,但終究還是隔靴搔癢,因為一則不切實際,二則每個老人的狀況都不同,三則就算有所感觸但又如何?除非你是長照者,否則一般人對於老人問題的發生,就像你的親朋好友中,某人的感情突遭情傷或婚變時,不論你選擇的是陪伴聆聽,或痛駡對方一頓,甚至鼓勵去找律師辦理離婚,即使有同理心,但也只是個什麼責任都不用負的旁觀者。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寒天飲冰水,冷暖自知」之慨?而真正的關鍵,在於事不關己,而關己則亂。
如果要想像人類老化的過程和氛圍,它簡直是透過上帝欽點的化妝師,再配合大自然的3D動畫家,經由高速快門而拍攝下的慢動作片。
整體看起來,高齡似乎只能用一個抽象化的「老」字來形容。但若仔細分格地檢視起來,光以臉部的變化,由嬰兒、孩童、少年、青年、壯年、演變成老人。其每一階段的成長、進化及老化,光是部分肌肉的抽動與全面皺紋的伸展,都是在綿密的關係中默默地進行著。不但產生生理上的變化,更會影響到心理的狀態,甚至是彼此相呼應。
除非當生命中突然遭逢巨變,例如戰國時代的歷史人物伍子胥,他竟然在一夜之間急白了頭。這是因為產生與生命攸關的突發性心理壓力,嚴重的影響或改變了生理的狀況,才導致頭髮的色素,由黑變白的強烈對比和差異。
否則大部分的人,每天在面對著鏡中的自己,往往只會在乎容顏上的整體表現,很少會刻意去察覺到底今天變老了多少。至於多幾根或少幾根白髮,根本也無所謂。更少人會真的強烈地感受到,老化現象對每個人生命的滲透範圍之廣、速度之快和態度的堅持。
縱使偶而有感而發,也不會太介意,因為年輕就是青春最雄厚的本錢。反正稍微奢侈浪費一下也無傷大雅,何況來日方長,等到了六、七十歲後再來擔心也還不遲。
面對老,接受老
有一天我的好友來電,希望我能到她家裡去輔導一下八十多歲的母親。原因是她老人家不知道怎麼搞的,自從動了眼睛的白內障手術後,不但沒有因為視力改善而開心,反而整天悶悶不樂彷彿得了憂鬱症,令全家人十分的不安。
因為我很了解她們家的狀況,甚至我曾經開玩笑說,假如世上要選出集美貌、財富、夫賢子孝又能子孫滿堂的女人,她的母親準會上榜,因此我也十分不解,怎麼會有如此的意外發生?
果然不出所料,她母親的心結的確和動了眼部白內障的手術有關。由於多年來已受夠了糢糊不清的視力,決定動手術把問題一次解決。
萬萬沒想到等拆了線後,她老人家拿起鏡子一照,才發現恢復的視力,竟然像照妖鏡般。不但把滿臉的大小皺紋,照得一覽無遺且令她怵目驚心,幾乎不敢跟自己相認的地步,因此她終於崩潰了。一向自信又自滿的她,似乎沒有認真的想過她會老,而且居然是老到會嚇到自己的地步。
依上面的真實個案而言,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其不論年齡和外表,在大家的眼中早己確認,她就是個合乎老人標準的形象。但對她個人而言,她還是不知老、不想老、不服老,甚至完全否定了老。
類似這種人性弱點中的逃避心態,在大部分的高齡族群中,或多或少本來就存在著,根本不足以為奇。
就像有些人為了不承認老,而刻意打扮年輕化,結果發現變成笑柄一則。走在街上,由於其體態保持得還不錯,因此背後遠看像一朵花,但一轉身只會令人失望,而情不自禁地脫口說出:「我的媽呀!」
歲月真的太容易催人老,再加上現實生活中,悲歡離合的不斷翻轉和折騰。當年齡到了某個程度,就會被社會自動地劃進老人的世界領域。儘管每個人因遺傳基因、環境、健康狀況等而有所差異,即使看起來不像實際年齡,但也不可能再走回年輕。
俗語說:「老死不如賴活。」可見能多活一天,就是生命中仍然充滿著希望的挑戰和願望的實現。終究,生命是生死間起點與終點的歴程,而生活態度則是每個人的自我主張。
既然人老是自然的規律,不妨學習用比較客觀的態度來審視、面對,並接受它。只要生命能繼續下去,未來的歲月要真正面對的,恐怕只會更老和更衰弱而己。若想再見真正青春的熱與光,絕對是來生下輩子的夢了。
第一部:
從「心」認清「老」這件事
既然人老是自然的規律,不妨學習用比較客觀的態度來審視、面對、並接受它。
只要生命能繼續下去,未來的歲月要真正面對的,恐怕只會更老和更衰弱而己。
若想再見真正青春的熱與光,絶對是來生下輩子的夢了。
高齡是社會趨勢,更是擋不住的自然現象
我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老人,但對生命仍然充滿著希望的挑戰和願望的實現。
終究人的生命是生死間起點與終點的一個歴程,而生活態度則是每個人的自我主張。
人類未來在面臨社會結構上改變的衝擊與嚴峻的考驗,除了長久以來令人畏懼的戰爭、糧荒及疾...
作者序
分享在慢老旅程中,身心靈的層次與發現
我個人已經進入所謂「人生七十方開始」的年紀,算是個實質的老人家。雖非高壽,但也不算夭壽。既然高齢的問題人人有責,適逢我已屆高齡,雖然不是這方面議題的專家,但我樂意趁我還沒有開始變得太衰弱,以及大腦也沒完全失智之前,把我個人在老化的過程中,身心靈方面的層次及看法,與大家分享。
因為純屬個人的經驗,當然看法也就相當的主觀。套一句我美國心臟科醫師朋友的口頭禪,他是屬於吃遍天下美食、百無忌口的人,很多人讚賞他的醫術,卻不苟同他的生活方式。因此,他總自嘲地跟病人說:「Do what I say but don’t do what I do.」(照我的話去做,不要照我做的去做。)
我書中的故事或例子,或許有太多不符合專業的論述,以及健康衛生標準,甚至可說是負面和錯誤的示範與教材。但不論我的看法或作為,被視為是頹廢還是匪類,如果人生有如一場遊戲,那麼比賽通常還得看結果。因此,恕我依老賣老,且好歹也活了這麼一大把歲數,就算是擠不上主流社會價值的人生標靶,且很有可能還會因此而招來批評或苛責。但對我而言已無所謂,因為這一生到當下出書為止,我自認為活的挺值得。
在此要特別感謝,願為我寫序及推薦拙作的諸多好友,尤其是買書的讀者們。
分享在慢老旅程中,身心靈的層次與發現
我個人已經進入所謂「人生七十方開始」的年紀,算是個實質的老人家。雖非高壽,但也不算夭壽。既然高齢的問題人人有責,適逢我已屆高齡,雖然不是這方面議題的專家,但我樂意趁我還沒有開始變得太衰弱,以及大腦也沒完全失智之前,把我個人在老化的過程中,身心靈方面的層次及看法,與大家分享。
因為純屬個人的經驗,當然看法也就相當的主觀。套一句我美國心臟科醫師朋友的口頭禪,他是屬於吃遍天下美食、百無忌口的人,很多人讚賞他的醫術,卻不苟同他的生活方式。因此,他總自嘲地跟病人說:...
目錄
推薦序-老人學系的最佳教材(彭明敏)
推薦序-靚妹仔黃老師一─解年老之惑(謝震武)
推薦序-面對「老」這個自然不可避免的現象(黃美惠)
推薦序-生老病死的另一種態度和看見(田知學)
前言-分享在慢老旅程中,身心靈的層次與發現
第一部:從「心」認清「老」這件事
高齡是社會趨勢,更是擋不住的自然現象
一部電影帶來的陰影
老在不知不覺間,緩慢進行
面對老,接受老
家有福祿壽三尊,關於老,我早就知道
還有一把頭髮可梳,是種幸福
漏尿問題,降低生活品質
滿足現狀是養生之道
我突然就收到了老人證,但依然生龍活虎全球跑
更年期是告別年輕的警示
停經後的身心挑戰
用平常心接受變老,歡喜當自己成佛
整形不需要大驚小怪
肥胖要怪自己
化妝與保養簡單就好
身體調養隨心所欲,但要自己負責
身體雖老化,但頭腦要清楚
聽兒女忠言,別誤信詐騙
對高齡者的行事建議
財務規劃要趁早
小病不斷,我的體檢報告
胃潰瘍纏身,照胃鏡經驗豐富
扁桃腺切除,腮腺「崩盤」
治療鼻竇炎的悲慘經驗
為了生命安全,我放棄了高跟鞋
睡眠障礙讓我天亮才入眠
齒牙也開始動搖
第二部:為自己安排愈活愈精彩的銀髮生活
愈老愈緩慢,高齡人的行動準則
事緩則圓,對自己對他人都更有耐心
慢慢體會人生中的細節與精髓
改變習慣,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多一分準備,少一分風險
虛張聲勢又多疑,只是為了獲得關懷與肯定
孤獨會造成老年憂鬱症
尊重高齡者的付出與價值
容許老人家的任性
別忽略長輩需要的安全感
宗教帶來心靈的寄託
親情、友情與愛情讓生命更圓滿
放手,讓親情相處沒壓力
明理的婆婆用智慧開導
開放的心態,接受孩子性向
事先交待身後事
獨居與再婚,都應該受到尊重
活到老愛到老?老年人再婚的顧忌與阻礙
親朋好友們的流言蜚語
子女們的反對
要考慮財產分配及繼承
繼父母的角色難為
性功能造成的自卑感
害怕個性不合,離不了婚
瀟灑從容的提早準備身後事
舉辦公開的生前告別式
該留下哪些,身後作紀念
與兒女討論死亡的看法
保有臨終的尊嚴,才能優雅的告別
老化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許多疾病衍生的原因
晚年的尊嚴,無關醫療
推薦序-老人學系的最佳教材(彭明敏)
推薦序-靚妹仔黃老師一─解年老之惑(謝震武)
推薦序-面對「老」這個自然不可避免的現象(黃美惠)
推薦序-生老病死的另一種態度和看見(田知學)
前言-分享在慢老旅程中,身心靈的層次與發現
第一部:從「心」認清「老」這件事
高齡是社會趨勢,更是擋不住的自然現象
一部電影帶來的陰影
老在不知不覺間,緩慢進行
面對老,接受老
家有福祿壽三尊,關於老,我早就知道
還有一把頭髮可梳,是種幸福
漏尿問題,降低生活品質
滿足現狀是養生之道
我突然就收到了老人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