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這故事可以說是反映了現代人特有的「閱讀風氣」,也可說是詮釋了對書本的各種不同想像,又很像是小孩子在學齡前剛接觸書本的時候會有的反應。諸位喜歡閱讀的愛書人,讀到這本書一定會讚嘆這位作者要麼是非常正面又幽默的人;要麼就是懂得把嘲諷包裝成無害趣味的讀本之腹黑人士,哎!真的高級酸。我傾向後者。——編輯小姐Yuli(圖文作家)
閱讀是最划算的自我投資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根據聯合報的調查,台灣有高達近四成一的人,整年都處於「不讀」的狀態。不閱讀的原因很多元,或許因為忙碌,或許汲取知識的形式,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我們並非生下來,就清楚知道未知生活的解方,無論是小到生活的探問抑或是大至人生之道,誰真能沒有困惑呢?誰又能立即給我們生命「脫魯」的處方箋?
當我們與書的距離越來越遠,尤其是紙本書,漸漸的失去與書中智者對話的機會,如果,你曾沉醉於安靜閱讀的美好時光,循著自己讀書的韻律前行,你會知道:那是生命多麼浪漫的事。同時,「閱讀」總以複利方式回饋我們的投入,讓我們用最簡單又最便宜的方式為自己厚植競爭力。
《不讀書一家與書食餐廳》是一本很可愛精緻的圖文書,把滑世代不閱讀的樣態描繪得栩栩如生, 書中人物形象生動、情節逗趣詼諧,讓人讀來心有戚戚焉,常不禁莞爾;更多的時候,也陷入更深遠的省思。
當我們每日返家,望著擺著滿櫃書籍的牆面,書籍的頁扉卻未曾被任何人翻閱,書寫者的靈犀巧思從未被人窺見。看似附庸風雅的書香門第,原來愛書家庭的背後是「不讀書」——有些智慧之語被當成安眠藥助眠;有些創意靈思被當成隔熱墊;有些圖文並茂的創作被當成勞作的工具;有些生活指引被狗兒誤當成食物的替代品。《美味的書食餐廳》刻意從哲學的視角出發,讓書籍化身為美食,一如《越讀者》一書對閱讀分類的化喻:有些書類像極了主食,能讓生活所需得到解決;有些書類像極了美食,觸發思維連結,幫助我們思考;有些書類像極了蔬果,是查察資料不能或缺的工具書;有些書類像極了甜食,滿足我們的娛樂感官所需,帶給我們休閒與樂趣。
作者不只讓書本變身美食,還詳細描繪不同的書籍,不僅讓我們的唇頰飽滿豐富的滋味,也能啟迪心靈,彷若指引生命的燦光。透過一本本可食用的書籍,把書籍的功用、類別、影響力,透過食材的烹調與搭配,讓我們知道每一本書都像一道料理,不僅用料要實在、新鮮,還要嚴格的把關每個程序,才能帶來真正的健康與活力。廚師以美感的眼睛,用心的烹調,一如作者、編輯、出版社,三者同心合作為書妝點,內外兼美的巧思,引令讀者翱翔於文字真善美的蒼穹。
閱讀之於我一如空氣般自然與自由,閱讀之於作者是一道道真材實料的生命佳餚,如果你還未曾走進閱讀的堂奧,《不讀書一家與書食餐廳》會是您邁向閱讀人生的新起點。
吃書的美好滋味,只要親自「嘗」過一次後就永遠無法忘記
餵鹿吃書(出版業編輯)
實在太喜歡作者的想像力了!這本讀本將所有做書的人都曾擁有過的童趣幻想,透過一則則幽默機智的諷刺故事,邀請所有讀者一同體驗讀書的滋味多麼美好。
本書前半部分,透過主角「不讀書一家人」的四位成員,不讀書先生、散漫女士、不看書還有寵物狗汪汪,輕鬆詼諧的討論各種關於書本與閱讀的奇怪現象。其中最深得我心的部分,是以幽默的筆法諷刺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問題:比如說,爸爸「不讀書」無論是在通勤或是上班的時候,都刻意展示出深奧難懂的外文書,只為了炫耀並獲得別人關注,其實自己卻連讀都沒有讀;另一方面,這樣的展示竟然也確實招來嫉妒與羨慕的目光,沒有人質疑他對於書中知識真正收獲了多少;而本書中的媽媽則是把書直接比喻為包包,作為一種鮮豔的外在裝飾品,而不在乎書籍內容;年紀最小的女兒「不看書」最為諷刺,多少小朋友為了應付學校指派的讀書心得作業,從小就在網路上胡亂複製貼上許多自己根本也不曉得的名詞。我希望特別多說說這部分,這一篇當中作者相當高明的透過後設的說故事技術,同時諷刺了書籍評論推薦者,慣常使用高深奧妙的詞彙諸如隱喻、矛盾、幻想等,卻疏遠了讀者本身真正的想法。可以說極盡幽默又恰到好處的引領讀者去思索:究竟一本書的價值,以及閱讀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有別於前半部以諷喻描寫讀書過程中的亂象與問題;故事的後半則是藉由「書食餐廳」的奇幻設定,將一本本好書比喻為可以入口的美味料理,同樣精彩絕倫。這樣的比喻帶領讀者往前探詢為什麼自己會對閱讀書籍失去胃口了呢?以及一本「美味可口」的好書是如何料理出來的?其中的奧妙之處留待讀者親自翻讀、細細品味。
我認為無論讀者的年齡,不管過去喜歡或不喜歡讀書、看書,都能夠在這本充滿奇想與樂趣的書中,看見自己的身影、發現過去也曾經歷過的問題或是困惑,而會心一笑。
當然,這本書最希望傳遞給所有讀者的價值是——哪怕只要一次就好,只要一次親自體驗閱讀的樂趣與美好,嘗過那種從心靈深處迸發的「令人微笑的滋味」,將永遠難以忘懷。
是不是躍躍欲試,想要親身體會吃書的魔力呢?就從這本《不讀書一家與書食餐廳》開始,一起感受閱讀的美好,享受吃書與讀書的樂趣。
《不讀書一家與書食餐廳》推薦
王怡鳳(蒲公英閱讀推廣協會總幹事)
記得自己小時候很不愛讀書,總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認為自己不會讀書,與書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甚至不再看書了。直到有了孩子之後,開始為孩子念故事書,一本一本讀著,漸漸發現其實有許多書是很好看的,打破以往討厭「讀書」的思維,這才回到享受閱讀的生活。但我仍然想問,人為什麼要讀書?
為什麼要讀書的原因我想有很多種,主要是讀書的目的不一樣,有的為考試成績、有的為升官加級、有的為興趣喜好,也有無目的的讀書。但是這些答案好普通,所以我決定上網搜尋,看看其他人怎麼說?於是看見有人說:「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學科。」感覺這個說法,會是許多父母喜歡的答案。我接著發現叔本華說過:「讀書越多,留存在腦中的東西越少,腦海就像一塊密密麻麻重重疊疊塗抹的黑板。」這麼說,書不能讀太多免得腦袋變醬糊,這應該是不愛讀書的人中意的說法。
原來「為什麼要讀書?」在每個人口中答案各有所述。怎麼辦呢?我決定回到故事裡找答案。剛好最近看了《不讀書一家和書食餐廳》,光看書名便直覺就是它了。書中一家人都不讀書,家裡卻有好多書,原來不讀書爸爸坐捷運上班時,會假裝看書,只為了讓別人讚美他有學問;而散漫媽媽則是把書當成包包,變成穿搭的一部分;至於不看書女兒則是利用網路上的文章,東抓一點、西抓一點的,七拼八湊完成學校作業。書能這樣被使用好像還蠻不錯的,但不讀書一家人給我的感覺,總有些虛假不真實,好像是沒有思想靈魂的空心人。隨著故事發展,一家人來到一處名叫「美味書食餐廳」的地方用餐,起初主角們心想:「書能吃嗎?」後來疑惑的一家人在貓咪爺爺的說明下,隨心所欲吃著書,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輕鬆地享用;因為只要選好符合自己喜好的書,不管從前面或後面開始都可以,也就能吃得津津有味。
故事到最後雖然沒有給出答案,卻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一件事:書只是一個載體,唯有透過「讀」的行為,答案才能自然湧現。而「讀」這件事,無法勉強或利誘,需要在自由意志下進行,讀書才會成為自己走向世界的道路,並且讓生活變得踏實活躍。如同我服務單位的slogan——閱讀即是生活,生活即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