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鬼,番國名,紅毛奴也。其人遍體純黑,入水不沉, 走海面若如平地。」_《臺灣志略》(1738)
恐懼驅動著人類最根本的直覺,有其驅動性,它能誘發腦內啡的產生,也使人類因對防衛和安全的需求,得以劃分出領地邊界的內外範圍。人們在面對未知與潛在危機時,常將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幻化成各種魑魅魍魎的傳說,區隔出人域與鬼域的模糊地理。鬼魅也常用於指稱外來者、蠻夷等非我族類,如「烏鬼」被指稱為16、17世紀跟隨歐洲殖民者來台的東南亞奴工、鄭氏王朝的印尼班達島奴兵、被荷軍滅族的小琉球原住民、非洲黑奴等。從這個角度切入,鬼魅可說是不斷出没在東南亞的口傳故事、藝術和影像脈絡之中,因為它幫助我們形成對「自我」的認知,它化身為外來者的身影與侵略性的物種等,隨著不同的目的與心理機制,在無數人口中不斷變異,幻化成形。
「極端政治理念的闇影」不再只能徘徊於政治場域的邊緣,它已成為其中心議題。這類鬼影幢幢的東西,猶如在某個遙遠的過去之邊緣、在當下事件的之外,向我們頻頻招手,而這些鬼魅所揭示的正是我們日常生活行為及習慣中,潛在而延續的帝國邏輯及傾向,殖民仍在發生,它並不只是歷史。同時,也因為我們此刻的存在,尚未脫離殖民的遺緒,我們之所以能夠理所當然地活在現代,正是因為我們自認已將過去抛諸腦後。「烏鬼」這個展覽之中的魑魅魍魎,除了無腳鬼、食人虎、偽神祇,也包含了時代的他者,如外來者、移民、異教徒、酷兒、甚至是不可見與失能的被統治者,以及未完的意志與遺願。
我們活在這個生人世界,不僅僅被過往的魅影糾纒著,它同時也是個更為蠻荒的場域,充斥著前殖民時期古老的鬼魅和仍然埋藏在當下的未來幽魂,在這樣的時刻,人和非人之間的區別—包含那些自然的、獸類的、技術的—都混合成一道衍生性的綜合光譜。然而,我們對非人的恐懼會自我調節,並且因理性知識而緩和,抑或演變成更嚴重的恐慌?究竟是誰指出了這些闇影?未來的鬼魅故事為何?而「我們」又將成為什麼?
目錄
目錄
序文-P.06
「烏鬼」展覽專刊序 / 潘小雪
策展論述-P.10
「烏鬼」策展論述 / 黃漢沖
「烏鬼」策展論述 / 黃香凝
專文-P.22
山林、海難與「番鞘」:臺灣烏鬼關鍵字 / 林正尉
圖錄-P.36
目錄
序文-P.06
「烏鬼」展覽專刊序 / 潘小雪
策展論述-P.10
「烏鬼」策展論述 / 黃漢沖
「烏鬼」策展論述 / 黃香凝
專文-P.22
山林、海難與「番鞘」:臺灣烏鬼關鍵字 / 林正尉
圖錄-P.36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