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半平,吉野郵便局長,投身建設吉野村三十五年。
《吉野村回顧錄》,臺灣第一個日本官營移民村的第一手紀錄。
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所長 張素玢教授 推薦,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所長 鍾淑敏教授 專文導讀。
我們因為戰敗的厄運,遭到遣返離開。
對我們來說,吉野村是令人懷念的故鄉,怎麼樣都無法忘懷。
「花蓮港到了。」大船停在遙遠的海上,高聲喊著嘿~喔~的工人們,有著刺青的赤裸身體,令人非常驚恐破膽。……我們下定決心長久居於四季如春的寶島「臺灣」,進入原住民地區,開創稱為理想鄉的日本村。在漫長的三十餘年歲月中,為了追求後代子孫繁榮的夢,許多人在種種沉重的壓力下,捨命不渝地犧牲奉獻。
一九一一(明治四十四)年,清水半平青春正盛,那一年冬天他遠渡重洋,從日本踏上花蓮的原野,將人生最美好的青壯歲月揮灑在這一片原屬阿美族的土地。整整過了一甲子,年邁的清水半平提筆回顧了遙遠的「令人懷念的故鄉」——吉野村。
作者簡介:
清水半平
明治二十三(一八九○)年十月生於群馬縣高崎市;明治四十四(一九一一)年,胸懷大志,與家族一同移民至花蓮港廳吉野村,在一片荒蕪長滿鬼茅的不毛之地開拓,是歷經三十八年歲月而建造成吉野理想村的有功之臣。大正二(一九一三)年,擔任吉野村郵便局局長;大正三(一九一四)年,成立「清水種苗園」(しみづ農園的前身);大正六(一九一七)年,妻子ミチヨ去逝,獨自扶養幼子清水一美;擔任吉野村郵便局局長同時,也擔任吉野村住民會會長一職,為吉野村建設發展盡心盡力;成立吉野村產業組合(農業組合),為村子的農業、產業、人民福利、公共衛生……等各項事務盡心盡力。他同時也是花蓮港廳議員、米穀會會長、臺灣種苗協會理事,積極參與植物品種改良及造園事業。昭和二十一(一九四六)年四月,清水半平遭遣返日本,回到故鄉群馬縣高崎市,設立「しみづ農園」;昭和五十六(一九八一)年一月,九十歲高齡,與世長辭。
譯者簡介:
斎藤光
本名張文憲,生於一九九六年八月,花蓮人。熱愛臺灣豐富的歷史色彩,也希望藉一己所學,翻譯日文史書資料,為臺灣歷史略盡薄力。
章節試閱
導讀 (文/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花蓮的大規模拓墾,要從日治時期賀田金三郎的「賀田組」談起。總督府為了開發東部,慫恿賀田著手經營,種下賀田組與東臺灣的淵源。依據一八九八年總督府的指令第一五八五號,賀田組取得花蓮港到臺東之間加禮宛(今新城鄉嘉里村、佳林村)、吳全城(今壽豐鄉志學村一帶)、馬黎馬憩原野(今鳳林鎮萬里橋一帶)、加路蘭(今豐濱鄉磯崎村)間原野兩萬町步(約一九、八二二公頃)的開墾權,相當於可開墾的半數土地。
賀田組的拓墾事業,主要是栽植甘蔗、薄荷、菸草等農作物,製腦、畜牧及移民。事業在挑戰原住民生存空間的情況下開展,因而衝突不斷,特別是採腦事業,終至爆發了一九○六年的「威利事件」。而日本人移民一時也無法適應拓墾生活,移民事業陷入膠著狀態,一九○九年賀田金三郎不得不將拓墾事業的經營權轉讓給鹽水港製糖會社。
對於失敗的賀田農場,總督府的善後處置之一是由政府主導的「官營移民」。原本總督府計畫先在臺東廳南鄉旭町推行官營移民,卻遲無進展,正好一九○八年爆發了阿美族人的七腳川事件,總督府趁機將計畫移民計畫地轉移到七腳川。一九一○年二月在鄰近七腳川社的「荳蘭社」設置的「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吉野村移民指導所」,招致德島縣農戶九戶二十人,正是官營移民的開始。這九戶移民與同年十月新增的五十二戶,合計六十一戶移民居住在宮前部落,一九一一年度一百七十戶、一九一四與一九一五年度各九十六戶,總計移民三百二十七戶,以德島縣人最多,在原本賀田組承租的土地上,陸續開闢形成宮前、清水、草分等村落,是為「吉野村」。一九一三年,總督府在原賀田組「鯉魚尾南方」的未墾地上,接手由臺東拓殖合資會社招致的移民,設立官營的豐田移民村,以福岡縣人最多;又命令會社歸還「鳳林及萬里橋原野」八百九十四甲的土地,開設林田官營移民村。換言之,三移民村都是在賀田組拓墾之上開闢而成的計畫性農村。
這個具有整體規劃性質的農村開闢計畫,留下了特殊的景觀。東部移民村的設置,是在大規模土地相對容易取得的情況下開展。學者黃蘭翔在〈花蓮日本官營移民村初期規劃與農宅建築〉中指出:移民村的規劃設計工作,直接由總督府內的移民課調查係負責,採用學自西洋的計畫手法;又因擔憂臺灣當地的社會治安實情,因此,規劃出住宅地集中、農耕地分布在外圍的棋盤式設計。最早開闢的吉野村,由宮前、清水、草分三個集中的住宅地形成,每一村落由主要幹線以平行或垂直的方向串連起來。吉野村的移民指導所,位於宮前與清水間,包括事務所辦公室、倉庫、菸草乾燥室、醫療所、警察官吏派出所、布教所、學校、飲用水水槽、公共澡堂、監督員派出所、養蠶所、以及宿舍等設施,神社則位於宮前住宅聚落的中央位置。
住宅用地面積約為二九四坪,配置形式採用棋盤式,基本上為兩列或兩行的形式排列,並由前後兩幹道所夾。主屋為木造茅草頂的日式建築,外牆塗抹白灰,室內分成三個空間,其中兩間鋪有六張榻榻米的和室,廚房水洗的場所一.五坪,而不鋪地板的「土間」約有七坪大。住家也可兼做菸草乾燥室(菸樓)用。而農宅的基地,除養豬、養雞的空間外,也設有蔬菜園、果樹園,家宅前多有庭院、牛欄、堆肥的場所、倉庫等,整體構成了典型的傳統日本農村景象。
關於吉野移民村,在數年前發生的「灣生回家」之亂前,並不具全國性知名度,僅是少數人有興趣的冷僻題目。我曾經在研討會上,聽到某位大家形容移民村研究形同雞肋。日本人也以為早被遺忘,有人為此努力撰述,冀望留下歷史痕跡,清水半平的《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也是在這種心情下的產物。
一八九○年出生於群馬縣多野郡八幡村(今併入高崎市)的清水半平,一九○五年入藤岡中學校,一年後即退學,轉入宇都宮郵便局通信傳習生養成部,這是一所半年期的訓練所,但卻提供清水重要的轉折機會。
一九一一年,清水半平和妻子須田ミチコ的家人一同抵達花蓮,須田平吉一家人是在兒子須田晉策與女婿清水半平的鼓吹下應徵移民,這家人原本在高崎做生意,前往如同異國的臺灣從事完全陌生的農業,的確需要下很大決心。抵達花蓮後,由於只有移民才能入住移民村,最初清水還因不在須田家的戶籍謄本內,被迫在村外度過一段時間。然自一九一一年十一月被殖產局附屬吉野村移民指導所雇用後,清水因「精通事務,伎倆良好,有郵便、匯兌業務經驗」,找到花蓮港郵便局通信事務員兼通信助手的工作,一九一三年四月吉野村郵便局開設後,出任三等郵便局長。之後,擔任吉野村各項公職,成為核心領導人物。花蓮港廳對他的評語是:多次擔任居住民會長或吉野村利用販賣購買組合長,始終為公共事務盡心盡力,功績不少。
清水為吉野村奉獻的情形記錄在本書的第五章,讀者自可詳細閱讀。為理解清水帶領吉野村民度過重重難關的背景,可參考花蓮港廳在《昭和十年度移民村概況書》的敘述:移民移住當初因天災與衛生狀態不良,一九一八年前大抵入不敷出,一九一九年後才漸漸改善。為濟貧而成立「吉野村信用販賣購買利用組合」,雖於一九二八年時獲得低利貸款,然一九二九末至一九三○年初,有二十二戶移民因對前途不安,移往北海道,如何處置留下的土地煞費苦心,最後,「在當局的協助與村內有心人的奔走斡旋下,才使得頑迷之徒逐漸領悟殖民精神所在,表達互讓之意,萬事委由產業組合處置。一九三○年在花蓮港廳十八萬圓的低利融資下,土地家屋完全由村內移民買收,不流入村外人之手。」
其實,原本吉野村每戶平均分配到農耕地面積約三.二三甲,與當時日本國內相較不算太小,比台灣當時每戶農家的平均耕地要多出一甲多。並且土地在移住滿三年後分十年繳付,繳納完畢後即可獲得土地所有權。一九三五年時,幾乎各戶都有土地所有權,然土地面積差異甚大,有二十甲以上者兩戶、十甲以上者七戶,五甲以上三十二戶,三甲以上一百六十五戶,但也有九十一戶在三甲以下,亦即三成的農戶的土地在平均以下。由上述的敘述,可理解清水苦心之所在。
在整理負債、處分土地進行的緊張情勢下,又遭遇大暴風雨、米價暴跌、水稻減收等問題,致使移民困窮,甚至連要逐年償還的債務也無法承擔。幸好一九三二年十月吉野圳擴張工事完成,向花蓮港廳貸款的利率也在一九三五年降低,村民終於得以安堵,推動村內土地的保存、生活習俗之改善,促進勤儉儲蓄,改善與合理化農業經營,強化奉公精神等,充滿自立更生氣分,民風一新。也就是一九一○年開設的吉野移民村,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到一九三○年代才開始顯現蓬勃生氣。在這段辛苦的過程中,清水半平始終扮演重要角色,被稱為移民村之母。
本書出版於一九七一年,是在戰後吉野村移民大大小小集會後,為應移民需求而做,紀錄著眾人的共同記憶。又恐怕後世不知移民村始末,因此也詳述移民村的發展歷程。其實,在移民村的相關研究日增的現在,官方資料信手可得,珍貴的反而是不見於官方資料的個人經驗。
對我而言,戰爭時期的敘述讓我眼睛一亮。書中提到一九四五年六月,因為攻下沖繩的美軍即將攻打花蓮港的傳言,軍司令官與部隊因而逃入山中。又有從各地來的航空兵宣稱擊退敵機,讓移民村民大肆慶祝,而後才發現近鄰的二個機場,不但連一架機飛也沒起飛,甚至連供應飛機的石油都沒有。應當守護本島的軍隊棄市民於不顧的紀錄,讓人相當訝異。
三度歡迎皇族殿下一節中,紀錄了一九三四年迎東久邇宮,一九四○年迎閑院宮若宮,一九四三年迎接竹田若宮夫妻之事,還附了一張清水與竹田宮夫妻的合影。不過,若對照新聞,竹田宮參訪吉野村的時間是一九四○年三月,一九四三年日本對外交通已有中斷之虞,皇族不會在此時到訪。而東久邇宮到訪時間為一九三七年六月,吉野村特別選了飼養中的二十匹馬供親王視察。一九四一年三月,閑院宮的兩位皇子到花蓮造訪,行程是吉野村的馬匹與立霧溪的砂金。皇族造訪的事蹟見於報章,只是時間不對,至於下面的幾人,則無法取得確證。
依據本書,一九三四年八月二日,小磯國昭滿州軍司令官在滿州開拓的提倡者加藤完治的建言下,前往吉野村視察。加藤完治大力鼓吹日本人移民滿州,培養出眾多農村指導者,包括花蓮港廳立農林學校長正木茂男,曾於一九三二年參訪吉野村。然而,小磯國昭一九三二年任關東軍參謀長,一九三五年底任朝鮮軍司令官,一九三九年任內閣拓務大臣,新聞報導中到花蓮港是一九四○年五月拓務大臣任內,前往吉野村視察馬匹飼養狀況,也前往砂金礦區看採金狀況。小磯任關東軍參謀長時的確曾與永井柳太郎拓務大臣討論過滿州移民之事,是有可能到吉野村實地考察,只是不見新聞報導刊登。至於書中提到的近衛文麿公爵、鷹司公爵等,也無法從新聞報導中佐證。倒是天皇的確派遣侍從武官到吉野村,特別是戰爭時期,吉野村也出現戰死者時。清水表示,戰爭結束撤返日本時,害怕受戰犯嫌疑牽連,將名人到訪時的題字等都燒毀了,因此沒有資料可以為證。貿然引用無法確認的史料似有風險,可以確認的是,一九三○年代逐漸改善的官營移民吉野村,其日本農村的景色,不僅撫慰了多少日本遊子思鄉之情,也成了花蓮代表性特色。
書中記錄了不少為移民村獻身的人,包括山口次人、政治父子。山口次人大分縣立農業學校畢業,一九○七年來台,受雇於總督府農事試驗場,一九一一年被殖產局採用為技手,任職於荳蘭移民指導所,先後出任吉野、林田兩移民村出張所長。一九二六年從花蓮港廳申請退休時,官方特別在他退休前將他從技手升為技師。清水除肯定山口次人外,也盛讚次人之子政治,提到山口政治為創立花蓮港會、花中會等移民聯誼團體盡心盡力。山口政治怕世人遺忘日本人在東臺灣的足跡,著有《知られざる東台灣》(不為人所知的東臺灣),當中也有移民村開拓的苦心談,收錄了一些證言,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本書中文翻譯比較簡略,但是加入《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相關史料,如清水半平履歷等,也有葉柏強先生提供的影像,讀者可更親近當時的花蓮。官營移民目的是建設純粹日本人村,戰前來自西部的客家人僅能以幫傭、佃農身份進入移民村工作。但也因為這個機緣,使得生活於移民村四周的佃農、勞工們成為戰後第一批入住的臺灣人,而臺、日兩國人的情緣在戰後反而得以維繫數十年,這恐怕是清水半平始料所未及的吧!。
第四章 吉野村的素描
一、初見到的花蓮港
㈠令人吃驚的上陸風景
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一一)十一月十四日,是我第一次踩上這片土地的紀念日,當時我二十一歲。
「花蓮港到了,」服務員邊走邊喊。天色微亮,汽笛的長鳴聲,明明已是晚秋,穿著冬衣仍然感覺太熱,從船上望去,離岸邊還在兩公里之外,船底鋪著一張大網。
「嘿喔~嘿喔~」傳來了令人不安的聲音,工人們用力拉著粗繩才將船拖上陸地,太平洋的浪潮,讓船不停的晃動,鞋子就這樣穿著踏入海水之中,登上陸地。
岸上,幾乎是全裸的男子,還有一些揹著孩童的原住民婦女吸著用葉子捲起有如手腕般的香菸,穿插在其中,嘰哩咕嚕不知道在說些什麼。對於我的妻子而言,那些全裸的男子稱她為「上等女人(カッパハイババヘイ)」,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原住民,覺得有點怪怪的。
當時一起下船的人約有三十多人,除了我一家八口外,大家都是到花蓮港廳的人。
「有從高崎來的須田君嗎?」
「有!」我大聲答應著。
「我是板鼻的須田,特地來這裡迎接您!」
大聲呼喊著我的那個人,便是日後對造村功蹟卓著的元老——須田菊造君,以及兒子——清基君,對於此兩人的事情容之後再做介紹,他們是搭乘早我一班的船隻,於十一月十日上岸的。
從上岸的地方南濱到街區相距約兩公里,陸地上設有輕便手壓式鐵路,特地為通往吉野村而鋪設。
須田君和我們一同擠在臺車上,向我們介紹街道、村莊以及原住民的情形,其實當時根本沒有街道,只有通往花蓮港的一條路而已,右邊看到一張油漆塗的「賀田組事務所」招牌映入眼簾,左邊的遠處有個小車站,右邊的山丘下有郵局房舍,街道中央的左側是「鐵道部出張所」,再過去一點,有寫著主管單位花蓮港廳的「役所」,規模有如日本鄉下的村辦公所,即使街道尚未成形,但內地人的商店一家家地開起來,和內地的驛站有點相似。
當時聽到街道深處有府立醫院和法院出張所時,不禁想起造街動作己經啟步了。
廳政府前左轉有鐵路平交道,鐵路又狹又細,是街道還是水田無法分辨,只是一望無際的濕地,上面長滿短短的雜草,跨過荒地步行幾步,可以看到被刺竹包圍的茅草原住民住屋,刺竹密林是原住民的防衛線,道路邊據說有掛首級的棚架,通過原住民村落之後,有二十多間平排著的房屋,這裡是指導所和小學校,左邊較大的是布教所,據說我們將在此居住,我們向須田君父子道謝辭別。
港是驚濤海岸,大船只停在遙遠的海上,高聲喊著嘿~喔~的工人們,有著刺青的赤裸身體,令人非常驚恐破膽。
導讀 (文/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花蓮的大規模拓墾,要從日治時期賀田金三郎的「賀田組」談起。總督府為了開發東部,慫恿賀田著手經營,種下賀田組與東臺灣的淵源。依據一八九八年總督府的指令第一五八五號,賀田組取得花蓮港到臺東之間加禮宛(今新城鄉嘉里村、佳林村)、吳全城(今壽豐鄉志學村一帶)、馬黎馬憩原野(今鳳林鎮萬里橋一帶)、加路蘭(今豐濱鄉磯崎村)間原野兩萬町步(約一九、八二二公頃)的開墾權,相當於可開墾的半數土地。
賀田組的拓墾事業,主要是栽植甘蔗、薄荷、菸草等農作物,製腦、畜牧...
作者序
【推薦序】
(文/張素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二○二○年八月的最後一天,在武陵農場且得一日閒,忽然接到蔚藍文化出版公司林宜澐社長的電話,告知清水半平先生所寫的《吉野村回顧錄》即將由花蓮縣文化局出版譯本,邀我寫個序,回到學校隔天,譯稿已經寄到,翻著這份《吉野村回顧錄》,時序悠悠回到了一九九七年。
當年以臺灣日本官營農業移民為博士論文題目的我,正廣為蒐集各種資料,也常向臺灣史學界的長輩王世慶教授請益。從王教授口中得知,曾負責吉野村移民事務、吉野郵便局局長的清水半平先生寫了一本吉野村回顧錄,日本東京的「臺灣協會」藏有該書。一九九七年,我正好得到日臺交流中心的獎助赴日研究,抵達東京後,就直奔臺灣協會找到清水半平所寫的《吉野村回顧錄》一書。
吉野村設立於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二十歲的清水半平在隔年就來到吉野村,成為最早一批的移民。他的家鄉上州(群馬縣)因颱風侵襲,洪水沖毀了家園農田,而來臺灣尋找新天地。從一九一一年到一九四六年被遣送回日本為止,清水氏可說是與吉野村相始終,他以吉野人說吉野事,自不同於檔案的官樣文書。由於吉野村是日本在臺建立的第一個官營移民村,檔案、文書、報章雜誌有不少資料,但是多由官方立場書寫,或是來村視察官員的報告;如果官方檔案提供了日本農業移民事業的骨幹,這本回顧錄則讓吉野移民村有血有肉,充滿日本移民的哀愁與歡樂。
花蓮港廳的三個移民村,在大正六年(一九一七)從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直營轉為地方廳管轄,當殖產局的力量撤出移民村,移民頓失倚靠時,村民怎麼度過那段關鍵時刻,清水氏如何以他的經營長才設立各種組合,挽救幾乎破產的吉野村,在這本書中都留下翔實的記錄,由於這本回顧錄,我們才得以進一步了解移民村的社會狀況。
在閱讀這份譯稿時,我找出一九九七年從臺灣協會印回來的《吉野村回顧錄》,經過了二十餘年,紙張已經開始泛黃,裡面夾著施金殳先生為我翻譯的部分章節。施先生是姊姊的公公,日文造詣極佳,在讀這本書時,常向他請教回顧錄中我不甚了解的部分。出生於大正年間的施先生,除了向我解釋文字段落,也說明那個時代的各種「眉角」,例如清水半平要讓吉野村成為「無紋服之村」,為何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隔了這麼多年,欣見《吉野村回顧錄》的譯本即將由花蓮縣文化局出版,讓更多想要了解吉野村與日本移民這段歷史的人,可經由斎藤光先生流暢的譯筆,認識到曾在臺灣花蓮拓墾的這批日本移民和移民村的種種。
一九九八年一月我完成〈臺灣的日本農業移民——以官營移民為中心〉博士論文時,此一研究主題還相當冷僻,自己在這條研究之路踽踽而行,無多少聞問。沒想到近年的灣生熱,讓已經絕版的博士論文重新出版,清水半平的《吉野村回顧錄》也有了中文翻譯本。展讀《吉野村回顧錄》對我來說,不只在閱讀這本書,二十多年的歲月也在字裡行間一一浮現。清水半平在書中回顧了吉野村,我也在《吉野村回顧錄》與清水半平先生再度交會。
今天,我們能以正面的態度接納曾在這土地生活過的人,願意將他們的人生記憶匯入臺灣的歷史記憶;我們的歷史態度更成熟了,這真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
【推薦序】
(文/張素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二○二○年八月的最後一天,在武陵農場且得一日閒,忽然接到蔚藍文化出版公司林宜澐社長的電話,告知清水半平先生所寫的《吉野村回顧錄》即將由花蓮縣文化局出版譯本,邀我寫個序,回到學校隔天,譯稿已經寄到,翻著這份《吉野村回顧錄》,時序悠悠回到了一九九七年。
當年以臺灣日本官營農業移民為博士論文題目的我,正廣為蒐集各種資料,也常向臺灣史學界的長輩王世慶教授請益。從王教授口中得知,曾負責吉野村移民事務、吉野郵便局局長的清水半平先生寫了一本吉野村回顧...
目錄
推薦序.花蓮縣長徐榛蔚
推薦序.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清水家序.清水一也
導讀.鍾淑敏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前言
第一章 臺灣總督府直營時代
第二章 移民村概要
第三章 地方廳的移民經營時代
第四章 吉野村的原貌
第五章 移民的產業與經濟
第六章 教育、宗教及團體
第七章 衛生
第八章 天災異象
第九章 安居樂業
第十章 為了建村而奉獻的人物⸺歷代廳長
第十一章 吉野村與花蓮港
第十二章 戰爭與和平
附錄
後記
譯後記
推薦序.花蓮縣長徐榛蔚
推薦序.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清水家序.清水一也
導讀.鍾淑敏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前言
第一章 臺灣總督府直營時代
第二章 移民村概要
第三章 地方廳的移民經營時代
第四章 吉野村的原貌
第五章 移民的產業與經濟
第六章 教育、宗教及團體
第七章 衛生
第八章 天災異象
第九章 安居樂業
第十章 為了建村而奉獻的人物⸺歷代廳長
第十一章 吉野村與花蓮港
第十二章 戰爭與和平
附錄
後記
譯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