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大叫是最傷神又無效的教養方式
吳蕙名老師教你把話說進孩子心裡面
‧讚美的學問:
NG 「你真乖!」—太籠統,孩子不知自己哪裡乖、以後要重複哪項行為。
OK 「我看到你收拾玩具了,真乖!」—讓孩子知道你肯定此行為,而更願意維持下去。
NG 「你能把玩具收好很棒,但我希望你下次玩其他玩具也都要收拾好。」—在誇讚後加上另一個期待,會讓孩子覺得你另有企圖。
‧「不可以」→「你可以」:
與其用「不可以」制止孩子,不如用「你可以」提供其他選擇。
‧他「又」…… → 他有沒有「可能」是……
先別認為孩子「又來了」,想想他有沒有「可能是因為……」
沒有人天生是完全為另一人而活,要先照顧好自己,再教養孩子;
大人比孩子更有能耐,改變親子關係要從父母做起;
允許自己和孩子都有犯錯的空間,把目標放在「夠好」即可;
準備好以上心態,循著「省力教養地圖」,
一起朝向「你好,孩子也好」的目的地前進!
◎「費力無效→省力有效」的教養修練過程
她,留美碩士,曾是五天飛四城市的外商總經理,因老公外遇而成了單親,獨力撫養有情緒障礙的亞斯兒。為了謀生,她將教養分工外包給24hrs保母,卻發現孩子被養成不會剝香蕉皮的廢人,親子關係也變得陌生。讓她被迫把教養模式全部打掉重來,淬鍊出一套講求合作、重視關係的「親子雙人舞」策略,將親子互動調整到最佳狀態。
◎省力教養金字塔第一層:建立良好關係
小孩都會想討好自己喜歡的人,如果親子關係良好,孩子會為了想讓父母繼續愛他,而更願意委屈自己,來配合父母的指令,即使反抗,頻率及力道也會較低;另一方面,父母對子女的包容度也會變大,畢竟人會對與自己關係好的人較為寬容,因此也會減輕或減少親子間的爭執。
◎省力教養金字塔第二層:互動時機評估
有時,教養策略無效是因為父母或孩子的狀態不佳,例如:小孩常因沒睡飽、太累、生病而脾氣變差,這時,若你還勉強他做事,他會很容易反抗。再者,假使你是在疲憊或著急時要求孩子做事,他很可能會因你的口氣焦躁而心生反感、不願聽話。本書分享評估雙方情緒狀態的工具,幫助你選擇對的教養時機,也會告訴你在時機不當時,可緩解怒氣的四招情緒中斷術。
◎省力教養金字塔第三層:淡定養成術
家長常有一種迷思──只要孩子聽話,我就不會生氣了,殊不知孩子的行為只是引發情緒的導火線罷了,家長如果內在沒有炸藥,就算點燃導火線,也不會爆炸的。本書傳授二十四個能讓情緒淡定的策略,例如:說故事、裝弱、縮小自己等,讓在親子雙人舞中扮演引導者的家長,能先把自己調整到平穩心態,再用自身的穩定來協助孩子處在平靜中,在彼此身心狀態都正常的前提下,管教效果是最大的。
◎省力教養金字塔第四層:教養工具大補帖
因每個人的個性和期待都不同,加上又有親子適配性的變數,很難有全世界通用的教養計策,家長要準備豐富的策略,才能見招拆招,讓管教時時維持有效。本書將介紹二十一項教養工具,提供大家以玩「教養戳戳樂」的心情嘗試運用。
<省力有效教養祕訣精選>
‧暴怒時先捏自己大腿,或離開現場
‧用「說故事」避開孩子的地雷
‧把孩子當成隔壁鄰居以減少得失心
‧「裝弱」來激發孩子的責任感
‧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
‧放手讓孩子面對痛苦,他才會自願改變
‧用自言自語術,讓孩子模仿你的思考方式
作者簡介:
吳蕙名(Amanda)
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公共關係碩士,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取得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執照、身心障礙教保員資格,曾長期擔任外商公司高階主管,也是一個育有合併亞斯伯格症、過動症、妥瑞症和強迫症兒子的單親媽媽。
現為親職教育講師、家庭教育講師、作家、親職教育專欄作者、大學業師、身心靈整合工作者。著有《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並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心智障礙者性與生殖健康敎育家長手冊》的編輯委員。
臺灣少數由企業轉型到心理、教育、特教及身心靈領域的專家。擅長參照多種專業理論技術並融合、轉換成生活化具體可行的親職實戰技巧,破解「知道卻做不到」的關卡,協助家長拓展教養技巧,擁有和樂的親子生活。經常受邀在兩岸授課、演講,目前場次已近90場,其他演講持續邀約中。
臉書粉絲專頁
【暴走小孩.淡定父母】fb.me/Amanda5251314
【吳蕙名心園地:成為完整的自己_】fb.me/peace5201314
Email:amandawu168@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淡定教養解方——與孩子共同面向平靜之海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主任 劉弘仁
教養二字可以解釋為教育培養下一代之義,但如果我們回頭去看甲骨文「教」字的起源,「教」字的左上方是一個「爻」,爻可以說是古代的算盤,「教」字的左下方是一個「子」字,一望即知其義; 而「教」字的右方,是由手執鞭或杖的象形字演化而來,所以「教」字的意思,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拿著籐條教小孩算術! 「養」字的起源也是以手持鞭而牧羊,對照到舊時觀念而言,教養似乎是要嚴肅地板起臉,拿起鞭子,指導兒童學習與方向,雖然已經到了二十一世紀,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家庭不假思索地承繼著這樣的觀念,許許多多的衝突就如自動化生產過程般逐漸衍生,惡性循環的結果,父母與子女一起在彼此共同積蓄的情緒汪洋中浮沉、失措、困惑,然後迷失成為孤島,不再相遇。
我們當然不希望變成孤島。但是若要在這情緒汪洋當中找到一個方向,讓父母子女都不被淹沒、不會迷失,得先問一個關鍵問題:作為教育培養的教養,究竟我們要培育孩子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是每天刷牙洗臉嗎?是成績名列前茅嗎?還是乖巧有禮貌?可能都不是,現代的發展心理學與臨床醫學的經驗告訴我們,其實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復原力,復原力是個人面對創傷或逆境能夠正向適應的過程,無論我們作為一個怎麼樣的人,一定都會遇到逆境或創傷,如果能夠正向適應,我們就有機會再出發。然而,復原力的關鍵在於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提供了復原力滋長的基礎。那麼什麼才是良好的關係呢?研究指出,如果親子之間能在適當規範與溫暖支持之間取得平衡,良好的關係就有機會建立起來。
對大多數的父母或照顧者來說,最困窘的就是如何在這情緒汪洋中,找到規範與溫暖之間的平衡,經常不是失之暴烈就是過於退卻。現在,這個困難有了一個解方,風味迥異於其他教養書籍,吳蕙名老師由自己的親子互動經驗與逆境創傷出發,結合專業訓練背景與助人歷程,凝練出第二本著作《不再秒崩潰!不大吼大叫的淡定教養法》,讓父母理解如何不再大吼大叫,不再在情緒汪洋中失控,一步步由認識自己出發,以具體可行的親職實戰技巧,引領父母們找到規範與溫暖之間的平衡,重建傾頹的關係,吳蕙名老師的省力教養金字塔讓這本書彷彿成了親子情緒汪洋中的救生艇。如果作為父母或照顧者的你,面對著與孩子之間的情緒汪洋不知如何是好,充滿困惑、挫折、不安、憤怒或自責,建議你登上吳蕙名老師的救生艇,在疫病與混亂世界中,一起航向親子的平靜之海。
名人推薦:淡定教養解方——與孩子共同面向平靜之海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主任 劉弘仁
教養二字可以解釋為教育培養下一代之義,但如果我們回頭去看甲骨文「教」字的起源,「教」字的左上方是一個「爻」,爻可以說是古代的算盤,「教」字的左下方是一個「子」字,一望即知其義; 而「教」字的右方,是由手執鞭或杖的象形字演化而來,所以「教」字的意思,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拿著籐條教小孩算術! 「養」字的起源也是以手持鞭而牧羊,對照到舊時觀念而言,教養似乎是要嚴肅地板起臉,拿起鞭子,指導兒童學習與方向,雖然已經到了二...
章節試閱
【互動時機評估‧步驟一】嚴選你的心情溫度
最佳的教養心情溫度是在情緒天秤的中心點,也就是在「淡定」的刻度上。因為人的心情會相互影響,所以身為主導者的我們,要先把自己調整到「淡定」狀態。
為什麼?
因為管控自己比要求孩子容易多了,而且大人的自我覺察、控制能力及經驗都遠遠勝過小孩。因此家長先準備好,用堅定平穩的心態,來穩住孩子混亂起伏的心,教養才能省力並發揮效果。
你可藉由以下幾個要點,讓自己盡可能處在平靜狀態下,就算不能完全做到,至少可更靠近淡定一些,這樣就能降低因煩躁激起孩子對抗的機率了。
「我也知道要淡定,問題是根本做不到啊!」薇薇媽媽困擾地說。
的確,蠟燭兩頭燒的家長經常處在漏電狀態,如果又遇到孩子屢勸不聽,加上自己又沒多餘的時間精力來和他耗時,更容易抓狂。父母脾氣一失控,孩子也會跟著亂,更別提他能做到你的要求了。
我常透過以下四個方面的覺察,來檢測自己當下是否擁有安穩的心,邀請你也一起試試看:
1. 心情氣象報告──情緒曲線
人的心情就像天氣,會因外在事件而產生風和日麗、陰雨綿綿、風吹雨打、暴風驟雨等不同樣貌,例如:孩子考上全校第一名時,你應是滿面春風的;當你常因孩子作弊而被叫到訓導處時,內心可能是打雷又下雨的。
你可能會好奇人的情緒是如何轉換的,關於這點,美國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林(Paul Maclean)的三腦一體論提供了充分解釋。該理論指出,人的心情(心理)、生理、認知、行為和外部環境這五個元素會自然交錯反應,當人心情不好時,講話的口氣和表情會給對方不舒服的感受,進而引發對方表現出相同的態度,導致雙方的關係惡化。
倘若父母在心情不好時管教小孩,不但成效不彰,還可能造成反效果。然而,人不可能永遠維持在淡定狀態,總會遇到情緒低落但又必須教育子女的時刻,這時,該怎麼做才好?
在討論因應之道前,我們先來認識美國知名的學校安全及暴力預防專家傑夫.科爾文(Geoff Colvin)博士所提出的「發飆行為曲線理論」(以下簡稱「情緒曲線」)。
他認為人的情緒,從正常沒事的風和日麗轉變成狂風暴雨,然後雨過天晴,恢復到平常狀態,共會經歷七個階段:平穩期、促發期、震動期、加速期、頂峰期、緩和期和恢復期等。在每個時期中,人的生理(心跳等)、心理(情緒)及認知狀態(腦中正在想的事)是不同的,因而會導致迥異的行為表現。
當你的情緒處於第一期平穩期和第七期恢復期時,生理、心理都處在淡定狀態,說話的口吻和用詞是溫柔堅定的,最適合教導孩子。
當你情緒越往頂峰期走時,你越會喪失理智,此刻的教養是完全無效的,因為孩子早已被你的怒火嚇死了,根本沒有精力去執行你的要求。
如果你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就得好好運用心情專用的氣象報告──情緒曲線,來協助你掌握自己和小孩的情緒動向,以找出最適當的應對方法,成功避開情緒的狂風暴雨階段。
特別要注意的是,當你怒罵孩子時,你正處於情緒曲線的頂峰期,你的理智是被綁架的,眼中只有憤怒,大腦額葉的抑制功能完全失效,再多的專業教養技巧都無濟於事。
等你怒氣爆發、痛罵過小孩、冷靜下來後,赫然看見孩子驚恐不已的表情時,已挽回不了你在寶貝脆弱心靈上造成的傷害。我堅信沒有一個父母願意傷害心愛的小孩,但往往理智上知道不要罵小孩,情緒上卻又忍不住……。
該怎麼辦?
建議你運用「情緒中斷術」,先理智地「急速凍結」自己當下的怒火,事後再回頭處理自己的情緒、教育小孩。
從情緒曲線來看,暴怒狀態是星火燎原的結果,不是一蹴可幾的。既然是有階段性的,我們就可見縫插針地「從中截斷」情緒大火的蔓延。我強烈建議,最慢也要在自己情緒激升到頂峰期(第五期)前的加速期(第四期)時,排除萬難地用僅剩的微弱理智力,來「凍結」持續飆升的怒火。
這原理就像消防隊員在撲滅森林大火時,因所有工具都送不上山,只能砍掉火圈外圍的樹木,靜待熊熊大火在缺乏燃料下自動熄滅的時刻。唯有這樣,才能避免落入親子雙方都心痛落淚的困境。
2. 情緒量杯
水杯中的水除非倒掉或蒸發,不然不會無緣無故消失。情緒的累積就像水一樣,若不刻意處理,就會越來越多。你會因為生活中的不順心而慢慢增加情緒量,常常在下班回家時,你的情緒水杯已快滿出來了。這時,孩子不聽話可能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你情緒量杯的水滿溢出來。雖然,你理智上知道要淡定、不要對孩子大聲說話,但因太累或太焦急,還是忍不住開罵了。
因你嚴厲的語調,小孩會自動開啟他的自我保護功能,只聚焦在你很兇的聲調上,完全沒聽到你在說的話,自然也不會去執行你的要求。
如果你能時時留意自己情緒量杯的水位,就可評估出「對的」教育時機。
情緒曲線的七個階段(平穩期、促發期、震動期、加速期、頂峰期、緩和期和恢復期),是依序發展的,在每個階段中,「情緒量杯」所裝載的情緒量是不同的,越靠近第五期頂峰期,情緒的水位越高。因此引導小孩做事前,要先看一下自己情緒量杯的狀況,倘若超過一半,除非是很緊急的事,建議先緩一下,否則,你越急,事情會變得越糟。
另外,孩子和父母的情緒量杯容量也不同,假設大人是啤酒杯,小孩可能是小酒杯,甚至是醬油碟子。諸如自閉症、過動症、妥瑞症、情緒障礙等特殊需求小孩,他們的情緒量杯就屬於醬油碟子,所以會動不動就生氣。
這容量也代表孩子可以承受壓力的程度,因此在教導孩子時,也須留意他的情緒量杯水位,以協助他做好聽話的準備。有時孩子不聽話,不是他故意要和父母唱反調,而是受限於天生的生理特質。
3. 精力及時間儀表
教養孩子是很花時間和心力的,若想要有品質良好的親子互動,就要留意自己的能量狀態。
請想像一下,你在開車時發現離目的地還有很長一段路,但汽油快見底了,你想快點抵達,便決定要加速、勉強開下去,但如此一來,車子會嚴重耗損,甚至故障。同理,當我們在快沒體力或沒時間的狀況下,倘若又很想處理小孩的問題,自然會採用最快的方式,也就是高壓威脅手段,以達到「立刻」掃除困擾的目標。
可是,我們都知道,高壓策略會帶來數不清的後遺症,所以當你感到很累、沒電或很急時,也就是精力及時間儀表上的指針落在紅色警戒區時,代表你現有的電力不足以供給好好引導孩子所需的能量,因此當下並不是教養的好時機。
除非眼前的事攸關生命安全,不然建議先閉上眼,強迫自己別去在意孩子不當的舉止,等你恢復體力,再來耐心引導他。否則,在沒精力的情況下,你因心煩而硬撐著管教小孩,不僅徒勞無功,還可能會被氣個半死,這只會導致雙輸的結局,太不值得了。
4. 理智偵測機
你是否看過這樣的情況?某人正在生氣,旁人勸他不要氣,他反而更大聲地說:「我哪有生氣?」讓人很傻眼。
其實這個人不是在狡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正在生氣。如果沒向內覺察,人很容易因外在事件的刺激而不開心,進而陷入情緒泥沼中,卻渾然不知。因此若想確認自己是否淡定,就要派出「理智偵測機」,以自我覺察方式,來幫助自己就定位。
上述四種覺察方式可隨機選用一項或多項,總之,如果連你都不清楚自己的心情狀態,就很容易脫口對孩子說出你在淡定時不會說的用詞和語調,進而破壞了親子關係,事後的懊悔、內疚都彌補不了你在孩子心中造成的傷痕。
【建立良好關係‧實戰對策2】有效的讚美法
讚美,除了能表達你對孩子的肯定,更可讓子女產生掌控感,認為成功的鑰匙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經常稱讚小孩能協助他提升自尊及自信心,增加他對你的喜好度,是一舉數得的教養好策略。在我們探討有效讚美法之前,邀請你先回答以下問題:
Q1請回想一位曾經肯定、讚美你的人,而這經驗令你印象深刻,他是誰?
Q2他對你說過哪些話?
Q3你是否曾在受挫、想放棄時,想起這個人說的話,而願意再努力一下?
Q4為什麼?
我也曾問過薇薇媽媽,她的回答是:
A1 我的閨密。
A2 閨密曾說:「我媽說,如果妳的生命困境發生在我身上,我早就跳樓自殺了,不可能像妳這樣堅強,還可以硬撐到現在,我真的好佩服妳。」
A3 是!
A4 閨密說我挺得過,我應該就可以。
在這個案例中,你應該可以看到,薇薇媽媽能自發性地繼續努力,其動力是源自閨密的稱讚。為何閨密的話在她自我懷疑時可產生如此強大的增能力量?
因為在閨密眼中她是堅強的,所以她會不餘遺力地做到百折不撓,這就是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若運用在教養上,就是「先」相信你的孩子會聽話,即使他現在是不聽從的,因為你看待順從孩子和反抗孩子的眼光及態度一定不同。對於聽話的孩子,你可能用帶著笑意的眼神及溫柔的口氣在交流;但面對常反抗的子女時,因過去不愉快的拉扯經驗,也許會讓你不自覺警戒起來,並以較嚴肅的心態來要求他。
比馬龍效應的實驗結果顯示,平庸的孩子在適當的讚美和認同下,竟然會有突出的表現。原因是大人不斷的稱讚和鼓勵,不僅增強了他的自尊和自信,也提高了學習動機,更加快了成長速度。因此聰明的你應可明瞭,讚美對孩子進步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然而,要發揮讚美的魔法效應,必須注意以下要點:
1. 讚美目的:
稱讚旨在給孩子正面推力,肯定他的良好表現,鼓勵他持續下去。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博士指出,一次批評帶給人的傷害,需要用五次的正向話語來彌補,所以家長不可不慎,要盡可能避免數落孩子。
2. 讚美標的物:
稱讚標的就是孩子的良好表現,內容可以是他的正面特質、積極的心意或態度、「此刻」的努力(即使最後失敗了)或能力等。這些表揚就是在告訴孩子:「我要的是這個。」這對年紀較輕或心智年齡較小的孩子(如亞斯、自閉、過動等特殊小孩)來說,更能指引他前進的方向。
這是很關鍵的要點,上面提到的讚美內容,都是帶領孩子通往幸福人生的必備元素。倘若薇薇媽媽說:「你考了九十八分,真棒!」想討好媽媽的孩子聽了,就會誤以為考高分才能贏得讚賞,他努力的目標就會變成「分數」,而非「努力」讀書。如此一來,往後一考不好,他極可能就會灰心喪志,更重要的是,即使能保持高分,也不見得能保證未來的生活一定開心。
當你誇獎的點是孩子願意「努力」,即使他將來沒考好,也會繼續用努力這把鑰匙來度過難關。養成子女的「努力」習慣,就等於送給他一輩子受用的重要能力,為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留意自己讚美孩子的重點。
3. 讚美方式:可分成直接讚美、間接讚美及自我讚美三種。
直接讚美是誇獎孩子美好的特質、態度、行為,例如:「薇薇,我看到妳收拾好拼圖了(行為),真乖!」這樣說,就是讓她知道媽媽很肯定這行為,日後,她會更願意繼續做下去。
要提醒的是,讚美內容須具體,比方說,「收拾好拼圖」就是具體表現,而不是只誇獎「你真乖」,如此籠統的說法,會讓孩子搞不懂他到底哪裡乖,以後要重複哪一項行為。
另一個方式是間接讚美,你可從與孩子關係密切或尊重的人之中,選一個適合的人來問。譬如:薇薇最喜歡音樂老師,媽媽可以說:「如果音樂老師看到妳主動收好拼圖,妳想他會怎麼說?」對孩子而言,這樣的稱讚更具意義。
自我讚美的用意在於幫助孩子體會到「成功經驗」,以增強他的自律和價值感,例如:「薇薇,小花找妳去公園玩,妳沒有立刻丟下拼圖就出去,而是先收好才外出,我看到妳這麼做很開心,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妳是怎麼做到的?」
藉由這樣的問話讓薇薇明白,雖然自己想馬上去玩,但因為想做媽媽眼中的乖小孩,所以選擇忍耐住衝動,先收好拼圖才出去。這樣不但能讓孩子清楚自己做得很棒的地方,也加強了他的自我肯定,其自信心也會隨之提升。培養孩子的自信,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一件件小事來逐漸建構、累積。
聽我這麼說,薇薇媽媽皺著眉頭問:「我知道要稱讚小孩,但說實話,有時我真的做不到,孩子只是在做她原本該做的事,我何必誇獎她?而且,萬一養出浮誇、不踏實的小孩,豈不更糟?」
我也曾這麼想,但是,別忘了我們費心教養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大部分的父母應該是期待孩子成年後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吧?
要達成這理想,得先建立孩子擁有自信這個基礎。況且,孩子做對時給他稱讚,可產生諸多好處,包括:強化優良行為、促進成長速度、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了解且肯定他的、增加親子間的親密感、累積孩子的成功經驗、壯大自我價值感等。所以對於這個好像不應該給的讚美,為了「強化、鞏固」子女的好行為,還是值得勉強自己說出來。
在華人文化中,常常都是愛在心裡口難開,很不習慣把讚賞或愛之類的言語掛在嘴上。尤其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受到的打罵、責罰也是多於讚美,因為自己沒經歷過,所以也不知道該如何誇獎小孩。
不會讚美孩子的父母該怎麼辦?
建議你帶著偵探柯南般的態度,以好奇的眼光,用心從孩子做過的事情中,挖掘出可被肯定的點。無論是保持良好的行為、細微的進步、甚至只是停止犯錯或減少做錯的次數,都是值得讚揚的。
「妳說的我懂,可是,不知道是哪裡出了錯,我也曾讚美孩子,但她卻沒被鼓勵到的樣子。」薇薇媽媽低頭無力地說著。
這也是另一個關鍵──讚美要有效,就不能夾帶任何雜質。
也就是說,不要在誇讚後面加上另一個期待,例如:「你能把拼圖收好,很棒,不過,我希望你下次玩別的玩具時,也都要收拾好喔!」這麼說會讓孩子覺得你的讚賞另有企圖(要收好所有玩具),並不是真心欣賞他做對了事(收拾拼圖)。
此外,附帶條件的稱讚也不能讓孩子感受到被讚美,例如:「你最懂事了,媽媽真的好忙,所以你往後都要幫忙收拾弟弟玩過的玩具喔!」如果這麼說,孩子接收到的是任務、壓力,而非讚揚,因此你的話對他起不了激勵作用。
【針對特殊需求小孩】
這類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讚美他時,必須先叫他的名字,並輕拍他的肩膀,讓他能注意到你在和他說話。如果可以,建議在紙上邊說邊寫或畫下來,這樣更能幫助他感受到你的讚賞。別忘了,最後要好好擁抱孩子一下,以增強他對你的關心和愛的體會。
凡是人都喜歡被稱讚,好話永遠不嫌多的,從今天起,就大膽地持續讚美孩子吧!別忘了,也要稱讚願意這樣做的自己!
【立刻試試看】
從今天開始,試著每天稱讚孩子一件事情,無論是學業上的或生活中的,並記下他的回應。你可在行事曆上以符號簡單記錄孩子的反應,例如:「○」代表開心,「-」表示沒反應,「X」表示生氣,長期下來,你會發現行事曆上的「○」越來越多,你的孩子也變得更可愛了。
【必勝小祕訣】
我們都知道,「肯定」是重要的親職技巧,也能搭起與孩子溝通的橋樑。有效的讚美,是讓孩子更愛你的方式,記得要常用喔!
【互動時機評估‧步驟一】嚴選你的心情溫度
最佳的教養心情溫度是在情緒天秤的中心點,也就是在「淡定」的刻度上。因為人的心情會相互影響,所以身為主導者的我們,要先把自己調整到「淡定」狀態。
為什麼?
因為管控自己比要求孩子容易多了,而且大人的自我覺察、控制能力及經驗都遠遠勝過小孩。因此家長先準備好,用堅定平穩的心態,來穩住孩子混亂起伏的心,教養才能省力並發揮效果。
你可藉由以下幾個要點,讓自己盡可能處在平靜狀態下,就算不能完全做到,至少可更靠近淡定一些,這樣就能降低因煩躁激起孩子對抗的機率了。
「我也知道...
作者序
如共舞般愉快和諧的親子關係
首先,要歡迎追求親子幸福的家長們一起同行,讓我們互相提醒、彼此鼓勵、相互支持,共同走向心中專屬溫馨甜蜜的家!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職,但是,我們大人都沒修過家長課的學分,教養過程都是邊做、邊摸索、邊修正,其中往往充斥著擔憂、害怕、迷惘、無助、甚至是驚嚇等感受。
想要擁有溫馨的親子關係,必須平衡雙方的需求及感受,在共好的境界中,才能長長久久地提供有品質的陪伴。這真的是藝術,沒有標準答案,因每位父母和孩子的個性都不同,有效的策略也隨之而異。
另外,子女會不斷長大,本事也持續進化,所以爸媽要有自覺地跟隨他的成長,調整自己的管教方式。教養過程就彷彿在跳親子雙人舞,再學習、轉化、蛻變是必然的,一旦抓到親子都可接受的節奏,自然就可輕鬆跳出精彩的舞蹈。
為了找到適切的共舞節奏,曾是職場女強人又單親的我傷透腦筋,一面為生存打拼,一面還要摸索扶養獨子的方法,蠟燭兩頭燒的日子真的不好過。
我原以為只要孩子長大了,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沒料到老天為我安排的人生,是如同心電圖般的上下巨幅震盪……。
兒子六歲時,被醫生確診有ADD「注意力缺失症」,猶記得當時瞬間由天堂掉到地獄的驚惶失措及恐慌,我覺得自己像一艘小舟被狂風暴雨掃過,在波濤滾滾的茫茫大海中飄盪著,不但失去了航行的方向,更隨時有翻覆的可能,我必須用盡全力穩住自己,以求繼續存活。
另一方面,因害怕孩子被貼標籤而遭排斥,我不管對誰都不敢提及這件事,只能心驚膽顫地每天躲在棉被中以淚洗面,雖然感到自己已由熊熊大火逐漸熄滅成小燭火,但心中卻很篤定,只要我還活著,一定會護兒子周全。
原本以為老天對我開的玩笑到此為止,誰知這僅是開端。
往後的幾年中,我陸續發現兒子竟然還有妥瑞症、強迫症,雖然有專家介入處理,但日常生活中的困擾仍很多。直到他國三時,才被鑑定出有亞斯柏格症,而在學校的特殊教育學生鑑定類別中則歸為情緒障礙。
這結果就像轟天巨雷,讓由谷底艱辛地爬到半山腰的我,霎時又被打落谷底,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和能量,瞬間摧毀殆盡。再度趴在谷底的我,很認真地思考,接下來,我到底要選擇「生」還是「死」?
因放不下狀況不斷的孩子獨活,我咬牙選擇「生」!
為拯救孩子,我放棄企業高管及成為電視名嘴的機會,用盡全力在十多年間鑽研與心理、教育、特教、家庭教育及身心靈安頓的相關專業知識,現在轉型成久病成良醫的家長及老師,致力於分享從生命低谷爬上來的實戰經驗。
回首來時路,我認領了以前每天走紅地毯的自己硬生生被老天轉去走水泥地的不甘心,也慶幸自己當時願意放下前途大好的事業,現在才能看到漸漸有獨立自主雛形的兒子。
那段布滿無盡的掙扎、傷痕、血淚和連生病都不敢的歲月,淬鍊出我的韌性,更拓展了我的處世觀點。原本固執己見、雷厲風行、只在乎「績效和數字」的我,如今轉變成樂意助人、同理別人、尊重差異、包容接納的人,連多年不見的同事都十分訝異於我的蛻變。
現在的我,可以算是快爬出谷底了。在這段艱苦萬分的歷程中,我終於看懂了兩件事:
一、教養是一輩子的事,就像在蓋樓房,必須先打好紮實的地基,才能蓋出舉世聞名的大樓。
雖然由地基起的建築程序少不了,但我們可選擇「省力」的有效教養方式,減少管教孩子時的辛苦和衝撞,進而能「享受」更多與兒女「純粹」的愛之時光。
為此,我集結二十多年百轉千迴的教養實戰經驗,發展出建構良性親子互動的「省力教養地圖」,包含了循序漸進的四大必勝原則:建立良好關係、互動時機評估、淡定養成術及教養工具大補帖。前三大原則都屬於「父母」練功的部分,而原則四則是有孩子參與的「親子共舞」技巧。若能做到這四大原則,即使孩子不能成龍成鳳,我確信你仍會擁有較高品質的親子時光,一定不會枉費你的用心良苦。孩子,是生來「愛」的,不是來讓你後悔的。
二、要成功教養特殊需求小孩,必須結合「一般孩子的教養原則」和「特殊需求小孩的特質或限制」。
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同,總有一小部分特別「勇敢」的父母,會養育到得花費千百倍心力來照顧的「特殊需求小孩」,我也是其中一個。我曾經不解為何是自己,直到聽到一個說法:「老天希望透過這個特別的孩子,讓我找到愛。」
剛開始,我對這說法很不以為然,但藉著想拯救孩子的努力,我意外覺察到自己未曾留意的多種面向,更驚訝於我竟然如此排斥某部分的自我,因而踏上療癒之路。
我發現當我願意接納自己、愛過去那個「笨蛋的我」時,就有更大的包容力來接受兒子的特質,進而更容易維持在淡定中,可溫柔而堅定地引導孩子,一步步走向獨立自主。
我也成功跨越了初學特殊教育時總重考的關卡──不願接受兒子的限制。那時,我常常想方設法地要「糾正」他,想當然耳,我終究輸給了老天的設定。
痛定思痛後,我才悟出「成功教養特殊需求小孩的方式 = 一般孩子的教養原則 + 特殊需求小孩的特質或限制」這個公式,這樣修正之後,總算迎來兒子的進步。雖然他進步的速度仍然緩慢,但整體看來是往上發展的,期待假以時日能看到兒子自食其力,完成我為人母的目標。
要提醒大家的是,許多特殊需求小孩的家長太專注於「提升」孩子落後的能力,忘了無論他有什麼特質,仍然是個孩子,還是需要懂得社會規範,所以教育一般孩子的常規還是不能忽略,否則會養出讓旁人誤解的「沒教養」小孩。
我認為,即使無法改變這類孩子的天生限制,但可用替代方案來讓他更「靠近」社會可接受的範疇,這樣才有助於子女將來融入社會。
畢竟人是群體動物,很難離開社會獨活;加上父母也有老去的一天,特殊需求小孩最後還是要獨自面對社會。與其讓他年屆中年才發現自己被社會排斥,而你又可能幫不上忙了,不如從小就協助他調整。改變的時間一拉長,痛苦就可降低,父母和孩子都可較省力。
在這條永不能退休的教養路上,無論你養育的是一般孩子或特殊需求小孩,懂得如何「省力」教養都極其重要!
雖然教養是酸甜苦辣的綜合體,但身為家長的最大回饋是,在陪兒女成長的過程中,有機緣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從前的自己,重新「再長大」一次,幫助自己完成過往時光中的未盡事宜。同時,在子女身上也能看到自己最喜歡和最厭惡的地方,這也是個審視「自己與內在自我關係」的機會,更是自我成長的契機。
這本書是我繼第一本著作《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後的第二本教養書,深深感謝財團法人中華出版基金會楊克齊董事長的鼓勵、陳純純社長的支持、愛玲和佩親的用心陪伴,還有許許多多道不盡的貴人,以及時常與我互動的讀者、學員、老師們,因為有你們當我的後盾,我才有繼續努力的動力。
在此,僅帶著滿滿的愛祝福你,於陪伴寶貝的路上,孩子可明瞭你的愛,你也能更愛自己!
如共舞般愉快和諧的親子關係
首先,要歡迎追求親子幸福的家長們一起同行,讓我們互相提醒、彼此鼓勵、相互支持,共同走向心中專屬溫馨甜蜜的家!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職,但是,我們大人都沒修過家長課的學分,教養過程都是邊做、邊摸索、邊修正,其中往往充斥著擔憂、害怕、迷惘、無助、甚至是驚嚇等感受。
想要擁有溫馨的親子關係,必須平衡雙方的需求及感受,在共好的境界中,才能長長久久地提供有品質的陪伴。這真的是藝術,沒有標準答案,因每位父母和孩子的個性都不同,有效的策略也隨之而異。
另外,子女會不斷長大,本事也持續進化...
目錄
推薦序 淡定教養解方——與孩子共同面向平靜之海 劉弘仁
推薦序 細節,讓家長管教更省力 羅英弘
推薦序 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的生命之箭 潘榮吉
作者序 如共舞般愉快和諧的親子關係
前言 訂製孩子專屬的幸福—─親子共舞的策略選擇
第一章 讓孩子聽話的必勝原則一:建立良好關係
【實戰對策1】親子交心術:同理孩子的心情
【實戰對策2】有效的讚美法
【實戰對策3】愛的語言
【實戰對策4】常對孩子說感謝的話
【實戰對策5】溝通加分技巧
【總結】累積愛的存款
第二章 讓孩子聽話的必勝原則二:互動時機評估
【步驟1】嚴選你的心情溫度
【步驟2】嚴選孩子的心情溫度
【情緒中斷術1】開罵前先深呼吸
【情緒中斷術2】捏自己大腿
【情緒中斷術3】在心裡罵或離開再罵
【情緒中斷術4】離開現場
【總結】找到適合你的方法
第三章 讓孩子聽話的必勝原則三:淡定養成術
【實戰對策1】先覺察自己當下的心情
【實戰對策2】先滿足自己的需求
【實戰對策3】縮小自己
【實戰對策4】不隨孩子的心情起舞
【實戰對策5】效法奸商心態
【實戰對策6】「說故事」避開孩子的地雷
【實戰對策7】將孩子的學習歸零
【實戰對策8】釐清自己的想法、價值觀和信念
【實戰對策9】由「我」到「找」
【實戰對策10】「他又……」轉成「他有沒有可能是……」
【實戰對策11】與問題共存,不放棄
【實戰對策12】把他當成隔壁家小孩
【實戰對策13】分清楚是孩子的事或我的事
【實戰對策14】「裝弱」來激發孩子的責任感
【實戰對策15】設定明確的管教界線
【實戰對策16】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實戰對策17】建議而不執意
【實戰對策18】孩子痛了才會改
【實戰對策19】接受孩子目前的樣貌
【實戰對策20】你≠孩子
【實戰對策21】宇宙塵埃上的我的心情
【實戰對策22】學習「自私」,自我照顧
【實戰對策23】找到專屬的紓壓祕密基地
【實戰對策24】陪伴受傷的自己,自我同理
【總結】要淡定,先搞定自己
第四章 讓孩子聽話的必勝原則四:教養工具大補帖
【實戰對策1】抓大放小
【實戰對策2】水中漫步
【實戰對策3】自言自語術
【實戰對策4】多用行為觀察描述
【實戰對策5】先幫孩子貼「好」標籤
【實戰對策6】用「你可以」取代「不可以」
【實戰對策7】好奇說話術
【實戰對策8】用提問教孩子作正確「選擇」
【實戰對策9】以「教育」句型取代「反應」句型
【實戰對策10】以「我」訊息取代「你」訊息
【實戰對策11】避免「愛」變成「礙」
【與子同行1】參與孩子的生活,為「愛」保溫
【與子同行2】親子合作原則
【與子同行3】親子協商
【總結】教養戳戳樂
後記: 太極互動法
推薦序 淡定教養解方——與孩子共同面向平靜之海 劉弘仁
推薦序 細節,讓家長管教更省力 羅英弘
推薦序 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的生命之箭 潘榮吉
作者序 如共舞般愉快和諧的親子關係
前言 訂製孩子專屬的幸福—─親子共舞的策略選擇
第一章 讓孩子聽話的必勝原則一:建立良好關係
【實戰對策1】親子交心術:同理孩子的心情
【實戰對策2】有效的讚美法
【實戰對策3】愛的語言
【實戰對策4】常對孩子說感謝的話
【實戰對策5】溝通加分技巧
【總結】累積愛的存款
第二章 讓孩子聽話的必勝原則二:互動時機評估
【步驟1】嚴選你的心情...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