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彼得.杜拉克
定價:NT$ 400
優惠價: 88 折, NT$ 35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21世紀的管理挑戰》出版於1999 年,代表著在這之前,杜拉克已經看見未來世界潮流的主要變動趨勢,唯有了解明日重大議題,才能據以制訂策略。
因應烏卡不確定、動態而複雜的世界挑戰,管理需要更多彈性及創新思維,這正是杜拉克特別強調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工作者及創新的原因。
「變革、轉型、創新」一直是管理的重要議題,變革無可避免,如何克服對變革的阻力,有效推動變革、轉型,持續受到企業經營者的關注。杜拉克指出:「變革無從管理,我們只能走在變革之前。」
明日的「熱門」議題
本書專門討論明日的「熱門」議題,也就是那些必定會成為明日重大挑戰、攸關生死存亡的核心關鍵議題。
必定?沒錯。因為這不是一本談預測、論未來的書。本書探討的諸多挑戰與問題,已出現在每個已開發國家,以及大多數的新興國家(如韓國或土耳其)。我們已經能確認、討論、分析這些挑戰與問題,並提出對策。有些地方已有一些人在努力處理這些挑戰與問題,但至今極少組織與高階主管那樣做。今日能因應這些挑戰,從而為自己及組織作好準備、迎向新挑戰的人,將是主導明日的領導人;而袖手旁觀,等到這些挑戰真的成為「燙手」問題的人,很可能會遙遙落後,也許永遠追趕不及。因此,本書呼籲人們起而行動!
這些挑戰不是今日才出現,也很不尋常。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和今日人們接受之事與成功之事相互抵觸,扞格不入。我們生活在一個劇烈變遷的時期,變化的激烈程度也許還超過19 世紀中葉迎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或是經濟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引發的結構性變革。閱讀本書可能讓許多人感到困擾與不安,如同我在撰寫本書時的感受。因為在諸多情況下(例如已開發國家生育率驟降,或最後一章〈自我管理〉中探討的個人及其受雇組織遭到的挑戰),新的現實情況及其需求,有賴於人們逆轉上一世紀成效良好的政策,甚至是改變組織與個人的心態。
本書探討的是管理,刻意略過商業上的挑戰,甚至略過非常重大的議題,例如歐元是否會取代美元,成為世界主要貨幣,或是接替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這兩者是19 世紀最成功的經濟發明)而起的將是什麼,本書都沒有著墨。本書刻意不討論經濟,雖然基本的管理變革(例如知識興起成為經濟的主要資源),必定會使激進的新經濟理論和新經濟政策應運而生。本書也不討論政治,即使是俄羅斯能否恢復政治、軍事、經濟的強權地位等重大議題。本書只關注管理議題。這麼做自有道理。本書談論的議題,舉凡新的社會、人口結構與經濟的現實情況,都不是政府有能力好好處理的。這些議題對政治有深遠的影響,卻不是政治議題,不是自由市場能處理的議題,也不是經濟理論或經濟政策方面的議題。它們是管理階層和個別的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士或高階主管才能處理、解決的議題。當然,這些議題會在每個已開發和新興國家的政壇上受到熱烈討論,但議題的解決方案,有賴於個別組織及管理階層,和組織內各個知識工作者(尤其是各個高階主管),共同努力成事。當然,這些組織中有許多是企業。而受到前述挑戰所影響的許多知識工作者,將是企業員工,或是和企業共事的人。然而,本書著重的是管理,而不是企業管理。書中提出的挑戰,影響今日社會的所有組織。其實其中有些挑戰,對非商業組織的影響甚至更大,只因為許多非商業組織(如大學、醫院、尤其是政府機關),比企業更僵化、更缺乏彈性,而且更深陷在昔日的觀念、假設與政策之中,甚至是糾結在更久遠的19 世紀的假設之論裡,大學就是這樣。
如何使用本書?我建議讀者一次閱讀一章,因為各章的篇幅都相當長。讀完後先問:這些議題與挑戰,對我們組織、對我這樣的知識工作者(或專業人員、高階主管)來說,意味著什麼?當你徹底思考過後,再問:「我們的組織和我這個知識工作者(或專業人員、高階主管)應該採取什麼行動,才能將本章提到的挑戰轉化為良機?」
然後放手去做!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薰陶於猶太– 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 年移居美國,2002 年6 月20 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 部著作享譽世界;治學精進、不拘框條,觸類旁通、不落窠臼。他早年學金融,1931 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是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克自稱為「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維冷靜、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做為「社會生態學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了「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知信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和「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杜拉克在世近一個世紀。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知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 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 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譯者簡介:
侯秀琴
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學士、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中時晚報、時報出版公司、天下文化出版集團《哈佛商業評論》特約譯者。譯作有:《中國大趨勢》、《大移轉》、《雪球:巴菲特傳》(合譯)、《西方憑什麼》(合譯)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彼得.杜拉克
優惠價: 88 折, NT$ 352 NT$ 4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21世紀的管理挑戰》出版於1999 年,代表著在這之前,杜拉克已經看見未來世界潮流的主要變動趨勢,唯有了解明日重大議題,才能據以制訂策略。
因應烏卡不確定、動態而複雜的世界挑戰,管理需要更多彈性及創新思維,這正是杜拉克特別強調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工作者及創新的原因。
「變革、轉型、創新」一直是管理的重要議題,變革無可避免,如何克服對變革的阻力,有效推動變革、轉型,持續受到企業經營者的關注。杜拉克指出:「變革無從管理,我們只能走在變革之前。」
明日的「熱門」議題
本書專門討論明日的「熱門」議題,也就是那些必定會成為明日重大挑戰、攸關生死存亡的核心關鍵議題。
必定?沒錯。因為這不是一本談預測、論未來的書。本書探討的諸多挑戰與問題,已出現在每個已開發國家,以及大多數的新興國家(如韓國或土耳其)。我們已經能確認、討論、分析這些挑戰與問題,並提出對策。有些地方已有一些人在努力處理這些挑戰與問題,但至今極少組織與高階主管那樣做。今日能因應這些挑戰,從而為自己及組織作好準備、迎向新挑戰的人,將是主導明日的領導人;而袖手旁觀,等到這些挑戰真的成為「燙手」問題的人,很可能會遙遙落後,也許永遠追趕不及。因此,本書呼籲人們起而行動!
這些挑戰不是今日才出現,也很不尋常。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和今日人們接受之事與成功之事相互抵觸,扞格不入。我們生活在一個劇烈變遷的時期,變化的激烈程度也許還超過19 世紀中葉迎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或是經濟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引發的結構性變革。閱讀本書可能讓許多人感到困擾與不安,如同我在撰寫本書時的感受。因為在諸多情況下(例如已開發國家生育率驟降,或最後一章〈自我管理〉中探討的個人及其受雇組織遭到的挑戰),新的現實情況及其需求,有賴於人們逆轉上一世紀成效良好的政策,甚至是改變組織與個人的心態。
本書探討的是管理,刻意略過商業上的挑戰,甚至略過非常重大的議題,例如歐元是否會取代美元,成為世界主要貨幣,或是接替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這兩者是19 世紀最成功的經濟發明)而起的將是什麼,本書都沒有著墨。本書刻意不討論經濟,雖然基本的管理變革(例如知識興起成為經濟的主要資源),必定會使激進的新經濟理論和新經濟政策應運而生。本書也不討論政治,即使是俄羅斯能否恢復政治、軍事、經濟的強權地位等重大議題。本書只關注管理議題。這麼做自有道理。本書談論的議題,舉凡新的社會、人口結構與經濟的現實情況,都不是政府有能力好好處理的。這些議題對政治有深遠的影響,卻不是政治議題,不是自由市場能處理的議題,也不是經濟理論或經濟政策方面的議題。它們是管理階層和個別的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士或高階主管才能處理、解決的議題。當然,這些議題會在每個已開發和新興國家的政壇上受到熱烈討論,但議題的解決方案,有賴於個別組織及管理階層,和組織內各個知識工作者(尤其是各個高階主管),共同努力成事。當然,這些組織中有許多是企業。而受到前述挑戰所影響的許多知識工作者,將是企業員工,或是和企業共事的人。然而,本書著重的是管理,而不是企業管理。書中提出的挑戰,影響今日社會的所有組織。其實其中有些挑戰,對非商業組織的影響甚至更大,只因為許多非商業組織(如大學、醫院、尤其是政府機關),比企業更僵化、更缺乏彈性,而且更深陷在昔日的觀念、假設與政策之中,甚至是糾結在更久遠的19 世紀的假設之論裡,大學就是這樣。
如何使用本書?我建議讀者一次閱讀一章,因為各章的篇幅都相當長。讀完後先問:這些議題與挑戰,對我們組織、對我這樣的知識工作者(或專業人員、高階主管)來說,意味著什麼?當你徹底思考過後,再問:「我們的組織和我這個知識工作者(或專業人員、高階主管)應該採取什麼行動,才能將本章提到的挑戰轉化為良機?」
然後放手去做!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薰陶於猶太– 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 年移居美國,2002 年6 月20 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 部著作享譽世界;治學精進、不拘框條,觸類旁通、不落窠臼。他早年學金融,1931 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是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克自稱為「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維冷靜、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做為「社會生態學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了「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知信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和「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杜拉克在世近一個世紀。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知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 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 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譯者簡介:
侯秀琴
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學士、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中時晚報、時報出版公司、天下文化出版集團《哈佛商業評論》特約譯者。譯作有:《中國大趨勢》、《大移轉》、《雪球:巴菲特傳》(合譯)、《西方憑什麼》(合譯)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