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旭烈萬城目學陳澄波納瓦爾寶典長女病季暢銷5折起日文單字很有事恩田陸池上彰多巴胺節稅法靈媒媽媽讀冊選讀新聞自由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科學革命的結構(50週年紀念 修訂版)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孔恩

評價
11收藏
10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79 NT$ 379 NT$ 48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6月3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即時庫存=2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科學10年百大
科學歷年累計百大
大學_數理化學群推薦
2018科學百大
2017科學百大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1962年,《科學革命的結構》出版,成為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里程碑。五十年之後,本書仍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論點。作者孔恩以本書質疑我們一向居之不疑的線性進步史觀,主張革命性的點子並不出自「常態科學」,即例行性、累進式的研究活動,如做實驗與積累事實。而科學革命——破壞傳統思路、提出新奇點子的突破時刻——發生於常態科學之外。孔恩寫作本書時,科學以物理學唯我獨尊,現在則由生物科技領一時風騷,但是他的點子歷久彌新,例如常態科學製造異例,再由科學革命撥亂反正、消解異例。

這本五十週年紀念版,科學哲學家哈金(IanHacking)撰寫的〈導讀〉頗有洞見。他對因孔恩而流行的詞彙做了澄清,包括「典範」、「不可共量」,也討論了孔恩的理論與當今科學的關係。

孔恩的傑出貢獻,在改變我們對於科學實踐的理解。
——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講座教授李普頓(PeterLipton)

「典範轉移」這個詞不是孔恩發明的,但是孔恩使它成了流行語彙,給了它流行意義。《科學革命的結構》在1962年出版,也觸發了一次典範轉移……孔恩之後,我們再也無法忽視這個事實:科學的力量無論有多大,仍有缺陷,與科學家一樣。
——郭斯曼(LevGrossman),《時代雜誌》非文學類百大經典

「思想史的里程碑,引起的注意遠超過本行範圍……要是掀起革命是優越典範的特徵,《科學革命的結構》已經大獲全勝。」
——偉德(NicholasWade),《科學》

「對科學發現的過程,本書可能是最佳的說明。」
——湯普森(WilliamIrwinThompson),《紐約時報書評》

「偶爾會有一本書,影響遠超過它原先設定的讀者群……孔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顯然是這樣的書。」
——強士敦(RonJohnston),《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

作者簡介:

孔恩(ThomasS.Kuhn,1922-1996)
退休前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洛克斐勒講座教授,著作包括《哥白尼革命》(TheCopernicanRevolution,1957)、論文集《必要的張力》(TheEssentialTension,1977)、《黑體理論與量子不連續性,1894-1912》(Black-BodyTheoryandtheQuantumDiscontinuity,1894-1912,1978)、《結構之後》(TheRoadsinceStructure,2000)等。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