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臺灣孩子所寫的經濟學思考入門書
最實用!經濟學不是大人的學問,而是培養「價值選擇」的獨立思考能力。
最在地!從臺灣孩子每天的消費活動出發,有系統的理解經濟學思考方式。
不只懂理財!從小建立真正的經濟素養,才是一輩子的能力。
訓練孩子適應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在時間和金錢有限的情況下,
做出最好的取捨、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成為幸福的現代公民。
★ 看到限時限量的買一送一優惠,你願意花半小時跟著大家排隊嗎?
★ 「一票玩到底」和「依設施單次收費」的遊樂園門票,你選哪種?
★ 為什麼整條老街的牛角麵包都賣一樣的價錢,口味也差不多?
★ 為什麼跨國企業的老闆,要跟不同國家的廠商合作?
★ 發票除了用來兌獎,你知道它還能監督店家,避免逃漏稅嗎?
★ YouBike、電子錢包、支付APP、貿易戰……背後有哪些經濟學概念?
每一篇日記都包含:
【生活小劇場】孩子視角的觀察與提問+【生活中的經濟思考】經濟學教授來解答
由生活情境切入,認識消費者的選擇、企業經營者的思考、金錢的形式和運用觀念、國家的財富來源。
特別收錄3篇【經濟學思想的故事】,從世界兩大經濟模式──市場秩序和計畫經濟的起源和演變,初步認識改變歷史的重要經濟學家和思想,以及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問題。
作者簡介:
黃春興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經濟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退休,專業研究領域為經濟成長理論及政治經濟學。曾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不少文章,也常為臺海兩岸報刊撰寫評論和雜文。
個人網站:http://mx.nthu.edu.tw/~cshwang/
Sonia Ku(辜品瑄)
內心小劇場常常很熱鬧,但比起說話還是更擅長畫畫的插畫工作者。
喜歡邊和狗狗散步邊觀察周遭大大小小的人事物,也喜歡認識各種新奇冷門的知識。
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與書籍。歡迎來這裡看看更多的插畫:soniaku.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對於大部分還不甚理解消費概念的中、低年級學生,或許會向父母提出「為什麼用張塑膠小卡,或打開手機給店員一掃,就能把商品『帶』回家?」的問題;或許有些充滿想像力的孩子,想用自己「畫」的鈔票到超市購物……本書捕捉到這些看似淘氣卻真實存在的情景,方便家長帶著孩子去思考並回答經濟生活中的「十萬個為什麼」。
──劉政暉(臺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學校最該教什麼》作者)誠摯推薦
名人推薦:對於大部分還不甚理解消費概念的中、低年級學生,或許會向父母提出「為什麼用張塑膠小卡,或打開手機給店員一掃,就能把商品『帶』回家?」的問題;或許有些充滿想像力的孩子,想用自己「畫」的鈔票到超市購物……本書捕捉到這些看似淘氣卻真實存在的情景,方便家長帶著孩子去思考並回答經濟生活中的「十萬個為什麼」。
──劉政暉(臺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學校最該教什麼》作者)誠摯推薦
章節試閱
一、消費者的選擇題
4. 選擇受限 只能被迫買單?
【生活小劇場】
小阿姨說她昨天去山上走吊橋。我還沒去過,興奮的問:「你覺得好玩嗎?」
「氣死了!」她回答。
「為什麼?」我疑惑的問。
「停車後,我們從高處走下山。到吊橋的山路雖然很陡,但兩岸青山,溪水清澈,風景真的很美;過了橋,是個小村子。結束行程後,想從小村子回到山上的停車場有三個選項:爬山走原路回去、搭公車或是搭計程車。我們沒力氣再爬陡坡上去,但是公車要等三個小時,小村子沒什麼好逛的,不可能待三個小時。」
「那搭計程車呢?」
「當地計程車喊的是天價,簡直在搶錢!」
「那你不要搭很貴的車行,選便宜的搭。」
小阿姨生氣的說:「但當地所有車行聯合起來壟斷,價格都一樣!」
我好奇的問:「『壟斷』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的經濟思考】
「壟斷」是什麼?
「壟斷」是指消費者想買的商品或服務,只能向特定商店購買。除非不買,否則只能乖乖的依照商家的價格付款。有時候是一家商店壟斷,有時候是好幾家店聯手,但造成的結果是相同的──當所有店家聯合起來統一價格,就跟只有一家店沒什麼兩樣。
讓我們來看看小阿姨離開小村子的選項:徒步、搭公車、搭計程車,這三種不同選擇要付出的代價也不相同。爬坡回去,要付出更多體力;搭公車要付出更多時間;搭計程車得付出更多金錢。最後,小阿姨選擇付出更多金錢,而不是更多的體力或更多時間。
從小阿姨的經歷,我們可以知道,壟斷未必是只能跟特定商家買東西,而是如果不跟他們買,就要付出非金錢方面的代價。計程車車行知道有些人更珍惜「非金錢」的體力和時間,所以就要乘客支付更多的錢當作代價。
不消費也要付出代價!
如果不想讓壟斷的商家得利,也有人選擇不消費。不消費的確是一種選擇,那麼,不消費的代價是什麼呢?
拿熱門話題──口罩價格為例。如果我家附近只有一家商店賣口罩,而老闆又把價錢調得很高,拒買的話,沒有口罩可能就無法出門。
拒買的代價就是不出門,不能出門,就無法補充食物庫存,可能會餓肚子,所以餓肚子也是拒買的代價。
不過,當某項商品的市場被壟斷,消費者除了摸摸鼻子購買或拒絕購買外,通常可以找到其他選擇,例如購買類似產品。像著名電腦公司的作業軟體都賣得很貴,被消費者說是壟斷市場;但其實網路上也有其他公司的免費軟體可以使用,只是對一般民眾來說,它們沒那麼好用罷了。
一、消費者的選擇題
4. 選擇受限 只能被迫買單?
【生活小劇場】
小阿姨說她昨天去山上走吊橋。我還沒去過,興奮的問:「你覺得好玩嗎?」
「氣死了!」她回答。
「為什麼?」我疑惑的問。
「停車後,我們從高處走下山。到吊橋的山路雖然很陡,但兩岸青山,溪水清澈,風景真的很美;過了橋,是個小村子。結束行程後,想從小村子回到山上的停車場有三個選項:爬山走原路回去、搭公車或是搭計程車。我們沒力氣再爬陡坡上去,但是公車要等三個小時,小村子沒什麼好逛的,不可能待三個小時。」
「那搭計程車呢?」
「當地計程車喊的...
推薦序
成為現代公民的第一本教戰手冊
劉政暉(臺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學校最該教什麼》作者)
走入社群媒體、人手一「機」的世代後,人們面對的挑戰愈來愈大:無論是低頭緊盯的小螢幕,還是抬眼可見街道上隨處放送的廣告言語、聳動圖像,時時誘惑人們做出衝動的消費、錯誤的決定,「媒體識讀能力」儼然成為人人的生活必需品。
相較於嚴肅的探討政治、社會議題,《中小學生經濟生活觀察日記:時間和金錢有限,學習做最好的選擇》直接由孩子每天的消費生活切入,無論是透過「家長引導、說明」,或甚至「自學」的方式來閱讀,都能讓孩子更加醒覺、更加自在的適應現代社會,在生活中做出更正確的選擇。以下分享書中最讓人驚豔的部分,並延伸討論未來可推介給孩子的經濟學書籍方向。
不消費也要付出代價
本書作者以四兩撥千金的提問與對話,深入淺出描繪中小學生的經濟生活情境,從「消費者的選擇」、「業者的經營方式」、「貨幣與給付的形式」、「財務管理」、「政府稅收」到「經濟學的思考」由近而遠分成六個章節,一一舉出故事說明看似嚴肅、複雜的議題,再搭配上可愛的插畫,讓大、小讀者輕鬆學習經濟學相關議題。
對於大部分還不甚理解消費概念的中、低年級學生,或許會向父母提出「為什麼用張塑膠小卡,或打開手機給店員一掃,就能把商品『帶』回家?」的問題;或許有些充滿想像力的孩子,想用自己「畫」的鈔票到超市購物……本書捕捉到這些看似淘氣卻真實存在的情景,方便家長帶著孩子去思考並回答經濟生活中的「十萬個為什麼」。
針對國小高年級、國中年紀的孩子,無論是關於較複雜的個人所得稅、政府稅收,或是近日常強占新聞版面的「美中貿易戰」等,都能從書中得到簡單卻清晰的概念與啟發。
「不消費也要付出代價」這句話,出自書中對「消費者」的提醒,或許也能作為所有社會大眾對自己的指引: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這充滿誘惑、需要選擇的時代,與其盲目從眾、糊塗過日,不如積極了解社會運作的規則與世界趨勢,讓這些因為資本主義產生的「代價」有所值得。
除了個人的經濟選擇,還有社會責任
本書所衍用的例子,多半鎖定臺灣人口上占多數、居住在「都會區」的「中產階級」學子,而非居住在六都外、缺乏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不少家長為約聘僱人員的孩子們。書中所欲傳達的主題,大多以前述中產背景學生的角度,看見與其生活息息相關、實用的科普觀念。
然而,觀察2015及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研究社會公義、世界貧富差距學者之事實,且社會上出現了無數包含「檢討」資本主義,嘗試為貧富差距提出相關解方的理論,例如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UBI)、甜甜圈經濟學(Doughnut Economics),也意味著社會公義無非是人們所需要追求的價值。
這些理論的根本,與傳統經濟學假設人們「追求自利」的概念十分不同,反倒強化了如何讓社會更加公義、地球更加永續等觀念。
期待本書有後續的出版規畫,讓孩子們有機會學習這些納入「共好」觀念的經濟思想,也期許未來的臺灣成為更加平等、永續且有活力的國家。
成為現代公民的第一本教戰手冊
劉政暉(臺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學校最該教什麼》作者)
走入社群媒體、人手一「機」的世代後,人們面對的挑戰愈來愈大:無論是低頭緊盯的小螢幕,還是抬眼可見街道上隨處放送的廣告言語、聳動圖像,時時誘惑人們做出衝動的消費、錯誤的決定,「媒體識讀能力」儼然成為人人的生活必需品。
相較於嚴肅的探討政治、社會議題,《中小學生經濟生活觀察日記:時間和金錢有限,學習做最好的選擇》直接由孩子每天的消費生活切入,無論是透過「家長引導、說明」,或甚至「自學」的方式來閱讀,都能讓...
作者序
在商業社會中幸福生活
「臺灣是一個以商業活動為主體的社會,如果要教導國小生與國中生認識我們的社會,應該教他們哪些內容?」這是我在二十年前就曾思考過的問題。當時教育部計畫修改國小與國中的社會科教材大綱,前來徵詢意見。我蒐集了當時的課本,認為它們對經濟活動的介紹不夠多,而是聚焦在經濟政策的說明。感觸油然而生,就發表了一篇建議性短文。
短文的要點是:政府政策所涉及的知識,遠超過國小生與國中生目前的學習範疇,我們應教他們的是「如何在現代的商業社會中生活」。在這前提下,我認為,國小生需要懂得的是「熟悉日常生活所面對的經濟活動」,而國中生的範圍應該是「了解多元經濟活動之間的互動關係」。我把短文交給直接參與教改決策的同仁,也貼到我長期經營的個人網站。然後就回到自己的工作,教導大學生經濟學理論。
直到四年前,我接到《國語日報》生活版主編安妮的電話,說她認同網站上針對國小生與國中生提出的經濟學教育觀點,並問我是否願意就自己建議的方向寫一些文章給小朋友閱讀。
這可是不小的挑戰。我習慣了如何對大學生講理論和寫些批判政策的大文章,卻沒信心能把文筆調整到能讓小朋友感覺親切的程度。但想到有機會可以學習林良爺爺,也是蠻興奮的。安妮跟我說:別擔心,她會調整我的文句和用詞。
我們把讀者群設定在正開始要接觸社會,又能讀懂小文章的國小中年級生,而我也開始重拾往日的童真和童趣。小文章每月在日報的專欄刊出一篇,至今大約有四十多篇了。這期間,王予彤編輯也接手過一段時間。
收到予彤來信說報社打算將專欄結集出書,由許庭瑋編輯負責。庭瑋認為書籍的市場偏向於高年級到國一生,而這年歲又正是邏輯思考和理性探索的開始,於是,我們刪減了部分情節以外的對話,並新增「生活中的經濟思考」,以陳述方式介紹基礎的經濟學概念。
只要書籍編輯得好,小朋友就能吸收到一些知識。但要他們透過這幾個單元去認識一個知識體系,還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畫龍點睛。因此,在書成之後,我們增加了三篇關於經濟史的短文,陳述當前的商業社會是如何形成的。希望家長和老師能更進一步的跟小朋友解釋這些單元和經濟史的關係。
在歷史進程中,不少經濟學家點點滴滴的積累出這些經濟學思想,才確立了我們對當前商業生活和經濟制度的信心。我們沒去陳述歷史有過的錯誤,而是寄望小朋友們能繼續珍惜現有的生活方式。
在商業社會中幸福生活
「臺灣是一個以商業活動為主體的社會,如果要教導國小生與國中生認識我們的社會,應該教他們哪些內容?」這是我在二十年前就曾思考過的問題。當時教育部計畫修改國小與國中的社會科教材大綱,前來徵詢意見。我蒐集了當時的課本,認為它們對經濟活動的介紹不夠多,而是聚焦在經濟政策的說明。感觸油然而生,就發表了一篇建議性短文。
短文的要點是:政府政策所涉及的知識,遠超過國小生與國中生目前的學習範疇,我們應教他們的是「如何在現代的商業社會中生活」。在這前提下,我認為,國小生需要懂得的是「熟悉日...
目錄
人物介紹
1消費者的選擇題
七五折和第二杯半價 哪個便宜?
排隊搶特價品真的有賺到?
一票玩到底還是單次收費划算?
選擇受限 只能被迫買單?
2老闆賺錢學問大
為什麼同樣大小的蛋糕賣不同的價格?
為什麼整條街都賣一樣的牛角麵包?
為什麼學生票和敬老票比較便宜?
跨國企業如何降低成本、賺更多錢?
3「五花八門」的錢
禮券──把錢變成禮物?
信用卡──把錢濃縮成一張卡片?
電子錢包──不帶「錢包」也能花錢?
錢不夠用──可以自己印鈔票嗎?
4聰明運用金錢
為什麼錢存進銀行比放撲滿好?
跟銀行借錢 除了還錢還要付利息?
先享受後付款──背後有什麼祕密?
投資理財有賺有賠──什麼是股票?
5國家也需要「賺錢」
為什麼人民要交錢給政府?
發票不就是拿來兌獎嗎 跟稅有什麼關係?
國與國的無形戰爭──為什麼會有貿易戰?
為什麼要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
6了解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讓生活更幸福
專業種植或業餘小農 你選哪個?
逛街、電視購物、網路購物……你都怎麼買東西?
菜市場買菜 沒有標價怎麼買?
YouBike公共自行車 算共享經濟嗎?
【想知道更多?】經濟學的思想故事
市場秩序的興起
計畫秩序的盛行
全球化時代
作者後記
人物介紹
1消費者的選擇題
七五折和第二杯半價 哪個便宜?
排隊搶特價品真的有賺到?
一票玩到底還是單次收費划算?
選擇受限 只能被迫買單?
2老闆賺錢學問大
為什麼同樣大小的蛋糕賣不同的價格?
為什麼整條街都賣一樣的牛角麵包?
為什麼學生票和敬老票比較便宜?
跨國企業如何降低成本、賺更多錢?
3「五花八門」的錢
禮券──把錢變成禮物?
信用卡──把錢濃縮成一張卡片?
電子錢包──不帶「錢包」也能花錢?
錢不夠用──可以自己印鈔票嗎?
4聰明運用金錢
為什麼錢存進銀行比放撲滿好?
跟銀行借錢...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