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所有的布置都是必然的,不存在著因果、不存在任何假設,
唯一能做的就是順勢而行。
從西方人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會呈現什麼樣的面貌?
朱利安追尋了中文裡「勢」這個字的足跡,帶領讀者穿越了戰略、權力、文藝美學、歷史和自然哲學等領域。
一路走來,我們將看到現實就如我們可以賴以運作的一個有效力的佈置,並且人的技巧和智慧就在於好好地利用該佈置所產生的趨勢,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從一個令人尷尬的字出發(因為「勢」只限於實際的應用並且拒絕所有的單一性的解釋),本書卻揭示了被中國文化視為理所當然的一種基本的直觀,並且同時反過來顯露了西方人在哲學上或「傳統」上的成見,尤其是那些導致人們安排了神或思考自由的成見。
中西方的文化間距,互相理解彼此未思的部分
西方哲學的傳統而是建立在假設和可能性之上,有目的、有終極。但中國的思維觀,是否也是同樣的方式呢?我們透過一位西方人朱利安的視角,來看中國的觀念,可以發現有別於西方思考邏輯,「勢」的緣由並非來自於外在的因果,所有的效力都在內部中形成、循環運作著。因此在初始之時就已經確定、必然會發生的一切,但它同時又勢不斷在變動著,而智者能夠掌握勢的脈動,從而順應勢、利用勢。
思想不是死物,它也可以活用於今!
一本企業老闆、傳產新生代、KOL行銷等各行各業菁英需要讀的一本「哲學新思維」
在朱利安的《勢》一書中,我們也可以來借鑑當今社會中的「趨勢」,『勢』其實勢的必然會發生的存在。以clubhouse 的興起為例,它的崛起並不是因為它的功能及介面。RC語音早已有相同功能,而是搭上了社會氛圍中的Podcast的「勢」。
而探究KOL們紛紛湧入clubhouse的原因?擁有clubhouse的帳號,是否真的會動搖KOL影響力?雖然不全然是,但他們也是為了迎合這波勢,必須維持他們的曝光度。不僅僅是新興產業,許多傳統產業力求轉型,亦是受到氛圍中的感染而勢而必行。而許多公司力求的「跟風經濟」亦是為了搭上當時的一波「勢」。勢隨時而變,但若能掌握勢、理解勢,你也可以運用勢。
一刀未剪完整版!
此書曾由中國出版社於中國地區出版,內容因應「當地民情」有大幅刪減修改。因此我們也同樣響應台灣「當地民情」,內容經朱利安親自撰筆、無任何修改刪減,將朱利安的哲學思辨「忠實完整」呈現。
作者簡介:
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
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曾被譯作于連或余蓮)是哲學家暨漢學家,巴黎高師(ENS)的校友,專長希臘和歐洲哲學以及中國思想。巴黎迪特羅大學特级教授,巴黎人文之家世界研究學院「他者性講座」教授。40多年來,朱利安運用了中國語言的思想資源,重新審思並拓展歐洲思想。迄今,他出版了40多本論著,這些書已被譯成25種語言。他所建構的哲思概念已在法國、歐洲以及域外產生影響,不僅在思想領域,另外也包含藝術創作、企業管理、精神分析等等,這些概念確實回應了當代人的尋求,引發了眾多迴響。
譯者
卓立(Esther LIN)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巴黎索邦第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2000年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和台灣文學(其論文收入France – Asie, un siècle d’échanges littéraires, 2001 ; Orient – Occident : la rencontre des religions dans la littérature moderne, 2007 ; Les belles infidèles dans l’empire du milieu. Problématiques et pratiques de la traduction dans le monde chinois moderne, 2010),近年來將其翻譯工作與研究結合,探究概念性詞彙的翻譯問題,特別以法國哲學家、古希臘學學家和漢學家朱利安為研究課題(其論文見於Des possibles de la pensée. L’itinéraire philosophique de François Jullien, 2015 ; François Jullien, L’Herne, 2018)。
章節試閱
投入之前勝利就已決定
關於戰爭的最初直覺是,戰爭是一種變化過程,它只隨著所有的相關因素彼此之間的力量大小而定。對優秀的兵法家來說,事先籌劃而且以精準的方法籌算,就必須考慮所有涉及的因素,才能不停地對實況作出合宜的應變措施,而從這些因素互相作用當中取得最大的利益。那麼,勝利只是對他有利的必然結果―是可預見的結局―並且還是他曾經有能力影響的勢態。就這點而言,不可能出現「偏離」,因為採取了妥當的措施之後,必然會有好的結果(「其戰勝不忒」)。所以戰略家的應戰手法,便是在作戰的雙方真的交鋒之前,也能在事情剛開始發展的時候,觀察到形勢未來走向的一切指標,以便在那些可能發展的情勢將變成事實之前,就採取了能影響局勢的行動。因為越早著手進行這個有利於己方的導向動作,利己的趨勢就越容易操作並且越容易實現。在理想的狀況,傑出戰略家的「行動」甚至是看不出來的,因為帶來勝利的變化過程早就決定了(而且發展趨勢又是如此有規則地循序漸進),以至於勝利好像是自然而然的事,而非出於人的籌算和作為。真正的兵法家只赢得「容易」的勝利(「勝於易勝者也」),這個說法的矛盾之處事實上只是表面的。就這麼解釋吧:勝利是如此自然發生了,以至於它即將來臨時,不再需要任何戰術上的壯舉,也不再需要眾多的兵力。真正傑出的戰略運作是不為人注意的,最優秀的將領都是那種軍事功績不被人喝彩的人,因為在普通人的眼中,他沒什麼值得「稱讚」的,他既無「勇功」,也無「智名」。
這個戰略思維的特優之處,便是將必須動用的武力「減少到最少」的程度,一直到這樣的極限: 「是故勝兵(即那些被應許會得到勝利的人)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即那些會潰敗的人)先戰而後求勝」。任何人,不論他如何能幹厲害,假若只在戰爭的最後階段才想尋求勝利,他就注定非敗不可。一切應當在事情的局面將要定下來之前就運作,那時,各種布置和措施都只由我們主動發起, 我們可以很自然地調整它們以順應情勢,它們隨後順理成章地連續反應;所以這些人為的安排總是有功效的。(而且這些步驟很「自然」地發展,或說「合乎邏輯」;我們在下文中將會清楚地看到, 這兩個詞從不同的角度共指同一件事。)就是這點讓人們可以有效地掌握事情日後的演變,甚至不再需要真的打起仗來,因為善謀者有能力「不戰而屈人之兵」。然而我們不可誤解這個說法,因為這種不發生衝突的理想狀況並不出於道德考量,那不過是善謀者努力做到使勝利完全是預先決定的。這種不發生衝突的理想狀況也不是從抽象的概念產生的,原因是,善謀者正是在最不重要但是最關鍵的階段裡,實際觀察到未來的發展方向。最理想的情況是,每一個理想的結果都只是「單純地」存在於種種的實況裡,靠著那有作用力並具有控制力的效能,以取得成功。
從趨勢產生可能性的觀念
從上述的角度來審視,有效力的布置會產生可能性(un potentiel né de la disposition )這樣的觀念,第一次很清楚地湧現出來;在兵法論的範疇裡,最常使用「勢」這個字來傳達那個觀念。所有的戰略技術都可以重新用勢做出更準確的表述,說作戰時的「靈巧在於勢」(「其巧在於勢」),便意謂兵法家應該以獲取更多的利益為目標,並且依據他所遇到的外在條件之可能產生的最大作用, 善加利用之。水從上往下傾瀉的意象,最能說明合宜的布置所產生的能力:要是人們使高處的積水決堤,水必定往下沖。水流激烈的強度,甚至能沖走漂石。這個喻象所顯示的效能具有兩個特徵:一方面,該效能是客觀必然性造成的結果,另一方面,由於它的強度,它是不可抗拒的。
然而,從戰略的觀點,我們如何解釋產生這種可能性的「布置」呢?因為像上面所提到的例子裡,我們不可能只就地勢的狀況來詮釋流水現象(即使這個地勢組合的因素是屬於實地狀況,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兵法家應當從一種局勢裡―遠或近、在低處或在高處、容易行得通或崎嶇難行、空無屏障或緊密狹窄―取得最佳的部分。敵對的雙方的士氣當然也列入考量;同樣的,其他所有的「處境」(circonstanciels)因素都須加以考慮:比如氣候條件有利或者不利、軍隊陣容整齊或者散亂、軍人們士氣高昂或者疲憊不堪。不論所牽涉的是哪一個方面,「局勢」都具有強制性,能夠而且應該在正負兩方面起著作用:正的方面,它促使士兵全力戰鬥;負的方面,它使敵軍失去主動進取心而變得被動,敵軍人數即使很多,卻因局勢不利而不敢抵抗。面對這些更具有決定性的情況優勢,即使對方人數多,他們也不得不讓步。
最後,還有一個形象可以把勢的所有的不同面向確定下來,它也最能傳達勢的主題:那就是我們把木柴或石頭放在平坦的地面上,它們便靜止不動;把它們放在傾斜的地面上,它們便動起來了。它們如果是方的,就會停下來,如果是圓的,就滾下去(譯者注:此處所根據的原文為「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孫子》,第5 章,〈勢篇〉)。「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布置」便包括物體本身的形狀(圓的或方的)和物體所處的境況(平坦的或傾斜的地面)同時都得計算;至於潛力的最高點,則由最大的高低差來決定。
情況的變化與勢的更新
中國人的戰略直覺的豐富性,與其說是提供了一個能將常與變更有效地結合起來(譬如結合理論與實踐、原則與實況等等)的觀念,倒不如說他們非常適當地說明了與戰爭發展不可分離的形勢演變、如何建構成功的戰略手段、如何更新戰局布置以產生可能性,因此能更新戰略的效力。帶兵指揮作戰的將領的技巧就在於,誘引敵方去採取一種相當固定的安排布置,因此,他能辨認之而成功地突襲敵軍;他同時又能不斷地更新他的布局戰略,以使敵方潰敗:就是不停地向敵人出新招,然後採取反戰術;如此一來,他便能使敵軍毫無能力控制局勢。(「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他因此變得深奥難測,一如世界在其無限(「道」)之中,從來不固定在任何一種個別的狀況裡,「道」 是獨特的,而且對其本身的實況不提供任何指標(「所以無朕著,以其無常形勢也」)。我們重新回頭看水的意象,但是這次把它視為平靜安和的流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行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是故,由於水那極端的變化性(這正是它最大的無拘無束), 水與刻板生硬是完全相反的,因此被用來象徵最強的穿透力與鍥而不捨的毅力。
所以,一種布置只有在不斷更新之下才會產生功效,也才可能作為機制工具。作為戰略的機制工具,勢必須像水那般地行動自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當我們說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這是說勢的價值事實上遠遠超過常人的簡單常識,也超過所謂的要懂得順應環境。我們更深 的直覺是,任何一種布置,一旦固定化之後,其內在的可能性會逐漸消失殆盡。然而,一切戰略的最主要的目標,難道不正是要保證力量持續不斷地為它帶來優勢(同時也使敵方漸漸失去主動性, 又使他們陷入停頓狀態)?為了使布置內在的力量重新起作用,有什麼方法會比使布置能交替作用 並能互相置換更好呢?這樣的兵法理論於此便與中國文化中最根本的觀念吻合,這個觀念是以大自然恆常更新之運轉的效力為基礎的,日夜交替不息、四季周而復始地輪替,都可佐證。最後,因為兵法理論不局限在任何一種個別特殊的布置裡,所以「道」所建構的絕對效能便永遠不會停滯,因此取之不竭而用之不盡。
投入之前勝利就已決定
關於戰爭的最初直覺是,戰爭是一種變化過程,它只隨著所有的相關因素彼此之間的力量大小而定。對優秀的兵法家來說,事先籌劃而且以精準的方法籌算,就必須考慮所有涉及的因素,才能不停地對實況作出合宜的應變措施,而從這些因素互相作用當中取得最大的利益。那麼,勝利只是對他有利的必然結果―是可預見的結局―並且還是他曾經有能力影響的勢態。就這點而言,不可能出現「偏離」,因為採取了妥當的措施之後,必然會有好的結果(「其戰勝不忒」)。所以戰略家的應戰手法,便是在作戰的雙方真的交鋒之前,也能在事情剛...
推薦序
引 言
靜與動之間
我們先分辨兩件事:一方面,我們思考現實的布置―它們的狀況、輪廓與結構―;另一方面,我們思考現實的力量和運動。換句話說,一方是靜態的(statique)而另一方是動態的(dynamique)。但是,正如所有的二分法,這種二元對立(dichotomie)是武斷的做法,只是一種方便理性思考的手段,是一個被用來感知現實的權宜之計,很清楚但過於簡單。我們應該質問,那些被遺留在二元之間的事實,―即使我們很清楚,它們才是唯一實際存在的事實,它們卻是理論無法證明而肯定的,因而大部分是沒被思考過的―,這些事實會是什麼樣子?
這個問題被我們的邏輯推理工具壓抑了,卻不停地回來叩問,就是如何「經由」布置本身來思考它的活動力?或者說,如何思考每一種現況「同時」也是現實發展過程?
我們的引路者: 中文的「勢」(「位置」、「情況」、「權力」、「活力」)
我們將用中文裡「勢」這個字來引導我們對該問題的思考。勢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字,人們一般不會給它加上任何的哲學價值。即便如此,此字本身卻引起了許多混淆和困擾;本書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困擾而撰寫的。字典和詞典都將「勢」解釋為「位置、立場」(position)或「情勢」(circonstances ),也解釋做「權力」(pouvoir )或「趨勢、潛能」(potentiel )。除了在一個明確的領域裡(如政治),翻譯家和注解家們為了彌補他們在譯文當中無法精確地譯出該字的意涵,最常用的做法就是給它加上一個注釋, 僅說這是一個多義字,但沒給予它更多的重視。這好像我們只在處理中國思想中許許多多不精準(不夠「嚴謹」)的用字當中的一個,我們必須為它選取一種解釋,我們還得習慣這種用字不精準的現象呢。勢是一個實用的單字,最早是為了政治和戰略需要而創造的,大家最常在陳腔濫調的說法裡見到這個字,這些一成不變的說辭老使用那幾個意象。事實上,已沒有任何事物能保證這個字―像希臘哲學過去對我們的要求那樣―還具有任何真實觀念的內容,以用來進行客觀的描述。
然而,正是這個字的「兩義性」(ambivalence)吸引了我,因為它暗中困擾著正反兩方的假設(人們便是在這兩種假設上表達了種種現象)。這個字很明顯地搖擺在動與靜兩種觀點之間,於是讓我們有一條線可循,而滑行到那正反對峙的平台之背後;我們對現實的分析,事實上是被這種對峙的狀態圍困著。這個字如此搖擺不定的情況,使人對它不得不再三反思。我們注意到,不論該字出現在什麼樣的上下文中,總有一種以上的意涵,因而,它永遠都不夠明確清楚;然而,我們同時也感覺到,它對中國人的思維建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它的功能很多時候不會引人注意,它很少按規則運作,而且很少中國人對它做注解或評語。然而它似乎在中國人思考的底層運作著,建構了中國思想裡最重要的一部分。於是,我要質詢這個字所獨具的「方便性」(commodité)。
本書一開始便作了一個第一個賭注:就是希望這個令人不知所措的字―因其散見於那些表面看起來極其不同的觀點當中―仍舊是我們能夠描述它內在確實有一致性的一個「可行的字」(un mot possible)。當然,更好的情況是,該字蘊涵的邏輯道理能啟發我們。它應該不僅能闡明中國思想,也就是說,在各個領域當中,中國人所擁有的勢邏輯,一開始就從變化的角度來思考現實。它還應該能超越種種文化之間不同的視角,使眾人的論說裡一般難以捕捉的事物變得清晰可解,那就是,效力並不來自人為的積極主動,而是繫於事物本身的實況。與其把我們對意義的殷切期盼強加給現實,不如讓我們向這股內蘊的力量敞開,並學習去捕捉它。
本書也作了第二個賭注,那就是,就中國思想的觀念發展之觀點來看,與其說勢這個用詞令人失望,倒不如說它很值得研究,因為勢能啟發我們對中國思想有更準確的認識。在上述的領域的交會之處,我們預感了那種似乎由勢所傳遞的共有的基本直覺,那是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認為昭然易見的,即任何事實都可視為現實的一種布局(un dispositif),人們應該憑藉它而且讓它發揮作用。中國人的智慧和構想的藝術便是,有策略地開採勢、發展勢(propension)―使其產生最大的功效。
反觀我們歐洲哲學的成見
是故,一邊是顯而易見的,而另一邊卻是未曾被思考過的。與此同時,核對之後會產生出一個共同的模式,整個中國文化內部都有這種隱而未顯的運作模式,那是由對立與相聯(opposition et corrélation)共同形成某一個實況的模式;並且,它作為現實的運作系統,可讓我們對許多曾經作為我們思考依據的範疇提出質疑,尤其是方法與目的或是原因與結果的範疇,因為它們已經不適用了。西方哲學中有某種立場,其「傳統」似乎也如此,而且從外面審視它的時候,該現象就更明顯了;原因是,西方哲學的傳統不是建立在自發性上,而是建立在假設和可能性之上;它偏向獨一的並「超驗」的一端,而忽略現實中的兩極彼此依賴之互相性;還有,它強調自由(liberté)勝於自發性 (spontanéit)。
與西方思想發展相較之下,中國人的思維之原創性乃在於他們不擔心有沒有任何目的(télos)可作為萬物存在的最終目的。中國人從現實進程的內在邏輯的觀點出發,只在現實裡面去尋找對現實的詮釋。讓我們確定地跨越黑格爾的偏見,他認為中國思想很可能停留在「童年期」,因為就宇宙觀並就古代文明來說,中國思想沒發展得更深思熟慮,就是沒往高級的階段演化,而這個階段乃由「本體論」(ontologie)或「神學」(théologie)來呈現的。即使中國思想並不重視概念的形式化,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思維方式底層蘊含著極高的貫通性。讓我們利用它以從外部去解讀我們自己的知識史(我們太熟悉這個知識發展史,以至於很難看得明白透徹),並且更能在我們的想法裡發現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
在我們提問的內部裡往上溯源
當然,西方哲學的使命一開始便以自由的提問為其宗旨(總在探索一種更無拘無束的思想)。然而我們也知道,在我們所提出的問題之餘,在我們可以提出的問題之餘,還存在著那些我們用來作為提問的出發點,我們因此無法質問它們。因為這些是我們的思想的根底,由印歐語系組成的,並由一種對「真理」所懷的特殊期盼引導著,它是靠著理智思辨內在隱而不顯的分割而賦予形式的。
我們在本書中所提供的中國文化之旅,也要使人們能更充分地衡量我們的思想形成的條件之重要性。請讀者放心,這麼做不是出於想逃離現況的天真浪漫的慾望,也不是出於異國情調的誘惑, 或是為西方人的罪惡感辯護,為他們的文化相對論(種族中心論的表面)的新學說辯解。而只是單純地試圖經由「繞道」(détour)中國,以對現實的領會能更上一層樓。之後,我們再更新所提的問題, 重新找到思考所需的強勁十足而且歡愉無比的衝勁。
引 言
靜與動之間
我們先分辨兩件事:一方面,我們思考現實的布置―它們的狀況、輪廓與結構―;另一方面,我們思考現實的力量和運動。換句話說,一方是靜態的(statique)而另一方是動態的(dynamique)。但是,正如所有的二分法,這種二元對立(dichotomie)是武斷的做法,只是一種方便理性思考的手段,是一個被用來感知現實的權宜之計,很清楚但過於簡單。我們應該質問,那些被遺留在二元之間的事實,―即使我們很清楚,它們才是唯一實際存在的事實,它們卻是理論無法證明而肯定的,因而大部分是沒被思考過的―,這些事實會是什麼樣子?...
目錄
引 言 7
敬告讀者 17
第一卷
第一章 有效力的布置所產生的可能性(戰略上) 23
第二章 勢位是決定的因素(政治上) 40
第一卷結論 一種操縱邏輯 62
第二卷
第三章 形式蘊含的激情,類型產生的效果 78
第四章 山水中的生命線 97
第五章 有效的布置之類型 112
第六章 活力持續不斷 138
第二卷結論 龍的主題 160
第三卷
第七章 歷史情況與趨勢 184
第八章 在現實中運作的勢 233
第三卷結論 順應與效力 278
參考書目 286
圖版說明 308
引 言 7
敬告讀者 17
第一卷
第一章 有效力的布置所產生的可能性(戰略上) 23
第二章 勢位是決定的因素(政治上) 40
第一卷結論 一種操縱邏輯 62
第二卷
第三章 形式蘊含的激情,類型產生的效果 78
第四章 山水中的生命線 97
第五章 有效的布置之類型 112
第六章 活力持續不斷 138
第二卷結論 龍的主題 160
第三卷
第七章 歷史情況與趨勢 184
第八章 在現實中運作的勢 233
第三卷結論 順應與效力 278
參考書目 286
圖版說明 308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