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足以互相尊重的距離。
那麼,不論是獨處,還是共處,
都可以幸福。
從精神分析學到一堂珍貴的人際關係智慧課
改變你我之間的精心時刻
某個瞬間,我們突然對「你我之間」感到疲憊,
因為「你我之間」常常互相折磨。
我們希望以真實的原貌被愛,但卻不由自主想要改變別人;
我們害怕情緒勒索,人際剝削,卻處處迎合對方,要不就是斷絕來往……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透過人際關係中感受幸福,並且成長?
我們在現有關係中,需要抽離什麼?又必須填補什麼?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關係不會受傷,
讓我們最痛苦的人,往往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你我之間劃清界線是為了自我保護,而不是讓關係誤入困境;
和睦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學會好好爭吵的方式;
越親近的人越需要對話,越相愛越要發現彼此的不同。
精神科醫生金惠男從個人的精神分析專業中,
學到一堂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智慧課。
金錢、憤怒、期望值、過去的傷痛、比較的心理……
讓你我之間一觸即發,每個人都在「關係」的相處中努力拔河,
但誰贏了,誰輸了,已經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成為別人的支柱,
也要學會依靠他人,因為我們不是活在各自的孤島上。
★人與人之間需要距離的理由★
★為你解開人際關係中的真實困境★
本書討論「親密距離區」和「個人距離區」。
因為我們人生中最重視的人際關係,
都屬於這兩種距離區之內,
若是未能好好處理這兩個距離區的關係,
那麼其他關係將無法好好維持。
◎所有關係都是有界限,迅速認知到彼此的界線時,關係反而才會有所進展。
◎父母與成年的子女能給對方最大的禮物,應該是彼此都讓對方看到自己正在過著幸福的人生吧!
◎相愛的戀人之間,越是相愛,越需要距離,必須擁有隨時可以「獨立及相伴」的距離。
◎獨立不是斷絕關係,而是在關係之中能夠自立。
◎唯有當我們能夠接納自己脆弱的一面,才能夠堂而皇之地告訴別人自己的極限所在。
否則,無論別人做出多麼無理的要求,我們都將無法拒絕而備受痛苦。
◎在愛情方面,單行道非常危險。給的太多或一味地接受的關係很容易變質。
作者簡介:
金惠男
(精神分析專科醫師)
一九五九年出生於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在韓國國立精神病醫院(現為國立精神健康中心)當了十二年的精神分析專科醫師。此外,也在韓國慶熙大學醫學院、成均館大學醫學院、仁濟大學醫學院等校,擔任門診教授,並在首爾大學醫學部擔任客座教授,從事教學活動,同時是金惠男精神科醫院的院長。著有暢銷八十萬冊的《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以及《30歲前一定要打的強心針》《我真的愛你嗎?》《什麼時候,你才要過自己的人生?》《以成年人的身分活著》《金惠男的繪本-活出今天》等六本書,獲得一百三十萬名讀者的青睞。二○○六年獲得韓國精神分析學會的學術獎。
直到四十歲為止,身為一名精神科專科醫師、兩個孩子的母親、侍奉公婆的媳婦而忙得不可開交的她,總是認為「因為我做得很好,所以成就了現在的自己。」而且認為都是別人需要她,她並不太需要別人,甚至覺得如果沒有她,不論家裡、醫院、病患們都無法好好活下去,因而相當自傲。雖然嘴裡對別人表達感謝,但是心裡卻是埋怨居多。當時,她覺得人際關係只讓人感到既痛苦又疲累而已。然而,當她在二○○一年因為身體日漸僵硬,而被確診為罹患帕金森氏症之後,前去找她或跟她聯絡的人開始減少。隨著病情日益惡化,她在二○一四年將精神科醫院關了之後,許多熟人們也都消失無踪。更讓她飽受衝擊的是,這個世界即便沒有她,也依然運作如常。直到此時,她才開始再度跟周遭支持她的人接觸,並且對於那些自己過去草率對待的人們,真心的感到抱歉。她基於希望飽受人際關係之苦的人們,不要重蹈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的心情,寫下了這本書。
她認為:「若是因為人際關係而覺得很疲累,最後一言不合而翻臉,同時斷絶了關係,那麼將帶給彼此更大的傷口。然而,若是因此硬是想要努力維持良好關係,反而只會讓關係更加錯位。此時不要再費勁心思,請保持距離吧!兩個人之間有距離感,其實並不是讓人遺憾的事。若是曾經體驗過保持距離將使彼此感到多麼自由又幸福,就能夠心領神會。」
有隻兔子∕阿珍
2012年以「有隻兔子」圖文專頁起家
instagram:tooooozitw
譯者簡介:
何汲
韓國慶熙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將翻譯視為第二人生,譯作類型涵蓋圖文漫畫、商業財經、社會人文、旅行遊記、心理勵志、企業管理、生活休閒、親子教育、食譜等主題。最新譯作:《你和我之間》(2019,大田)。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我們想要與人連結,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害怕孤單,
但擁有了關係,只代表你有人陪,不代表你會變得更幸福快樂,
除非你學會調整自己的眼光,停留在對方美好的特質上,否則你也只會流浪在一段又一段的緣分裡。______諮商心理師 楊嘉玲
【同感推薦】
所有人際關係的困擾,都來自於距離拿捏得不好。期待在這本書裡,你能夠找到讓自己舒服的距離。______科普心理作家_海苔熊
諮商心理師 許皓宜
☆百萬讀者心靈的信賴之書☆
韓國最大教保文庫
★連續10周人文類排行榜第1名★
★連續20周暢銷榜前10名★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我們想要與人連結,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害怕孤單,
但擁有了關係,只代表你有人陪,不代表你會變得更幸福快樂,
除非你學會調整自己的眼光,停留在對方美好的特質上,否則你也只會流浪在一段又一段的緣分裡。______諮商心理師 楊嘉玲
【同感推薦】
所有人際關係的困擾,都來自於距離拿捏得不好。期待在這本書裡,你能夠找到讓自己舒服的距離。______科普心理作家_海苔熊
諮商心理師 許皓宜
☆百萬讀者心靈的信賴之書☆
韓國最大教保文庫
★連續10周人文類排行榜第1名★
★連續20周暢銷榜前10...
章節試閱
最親近的人給予的傷害最大
對我們造成最大傷害的人,往往就是我們最親密的人,因為我們很清楚如何讓對方感到痛苦。
當我們遇到一個心愛的人時,就會開始產生一種不曾對其他人出現過的期待。我們會希望自己被對方視為一個特別的人,並且期望對方能夠填補自己的缺陷,而讓自己變得更完美。但是,或許這個期望太大了吧?在某一瞬間,期望就會變成失望,而且越是失望,我們對對方的埋怨就會越深,繼而討厭起對方。當我們對某人的期望越大,就越會將所有責任都轉嫁到對方身上,而且也會因為對方不順己意而感到憤怒。我們總是認為如果對方真的愛自己,那麼理所當然要做到某種程度,因此,一旦不如期待,就會怪罪對方。
「你怎麼能如此對我?」
這裡所隱而未現的話是「如果你愛我」。如果你愛我的話,當然就必須遵守承諾;如果你愛我的話,就應該要打電話給我;如果你愛我的話,就必須記住我們的週年紀念日。因此,發脾氣的一方,其實是懷疑對方的愛是否已經變質,而且希望聽到對方說出依然愛著自己的話。
但是,如果你太過咄咄逼人,那麼對方在忍無可忍之下,也會大發脾氣。由於彼此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也相當了解彼此的弱點,所以從些微的口角,演變成一場不可收拾的大戰,往往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有時候,為了贏得口舌之爭,我們甚至會去挑起對方內心深處的傷口。原本是因為將對方視為最信任的人,所以向對方吐露了自己不足為外人道的一些感到羞恥和令人尷尬的事情,但是,最後卻成為對方拿來傷害自己的毒藥。所以,十分諷刺的是,對我們造成最大傷害的人,往往就是我們最親密的人,因為我們很清楚如何讓對方感到痛苦。
★這不是愛的證明
曾經有一對夫婦,妻子希望她的丈夫成為一名成功的醫院院長,而不只是個住院醫師。因此,她希望先生能夠更積極地參加一些跟長官們交際應酬的聚會。但是她的先生希望更專注於研究和看診的工作,擔任行政管理職務和經營醫院,並不是他想做的事。然而,她卻逼問他說:「一個大男人,為什麼一點野心也沒有?」由於兩人之間的鴻溝始終無法縮小,最後終於離婚了。
我們通常為家人或戀人做一些事情時,都會「以愛為名」,認為這些都是基於為對方好的心意,所做出來的行為。然而,如果我們的所作所為,並不是對方想要的事,還可以稱之為愛嗎?
我們想要控制自己心愛的人的意圖,遠超過自己的想像。我們口口聲聲說是愛著對方,但是一旦對方不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行動,就會大發脾氣,甚至怨恨對方,並試圖阻止對方。上述那位妻子,也是希望她的先生能夠依照自己的意思來做,儘管他並不想成為醫院院長。
有些希望孩子去實現自己未能達成的夢想的母親,也會說自己是為孩子好。這樣的母親只會給予孩子滿足自己期待的愛,而不是給予孩子所需要的愛。甚至當孩子選擇一條不同的道路時,她就會說:「我是怎麼把你養大的?」試圖阻擋孩子的決定。由於母親對孩子而言,宛如救命的稻草一般,孩子為了不被母親拋棄,只好順從母親的意思來做,不得不扮演著母親的分身。但是,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卻也種下了對母親的埋怨和不滿,最後一旦不知所措時,甚至會做出自殘的行為。
欲望和真愛必須加以區分。強迫對方去做他不想做的事,並不是真愛,只是一種自私地想要操控對方的欲望。而且,如果你想要依照自己的偏好來馴服他人,也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跟我完全一樣的人,只有我自己而已。父母、戀人和我們所愛的孩子,都不能成為我的複製版。我們越是想要馴服別人,就越會絕望地發現,原以為與自己相似的人,其實與我如此不同。
★反正完全了解一個人,就是不可能的事
對方與我不同的事實,會讓人越是相愛,越感到悲傷,因為我們總是希望自己所愛的人,能夠完全了解自己。這是為什麼我們會說出:「別人也就算了,你應該會了解我吧?你跟我同一陣線啊!」的話來。但是,無論再怎麼相愛,對方畢竟不是我,都有可能誤解我。例如我不過是因為陽光太強,而皺了皺眉,他卻誤以為可能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而惹我不高興。然後我就反問他說:「不會吧?你怎麼可能會產生這種誤解呢?難道你不了解我的為人嗎?」並且感到無可奈何而悵然不已。如果我告訴你,全世界六十億人全部都是生活在這種抑鬱感中,會不會讓你稍微感到安慰?其實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曾經被誤解,無一倖免。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會期待所愛的人能夠了解自己的心。因為對方與我最為親密,也最了解我,所以就認為凡事不必非得說出口,對方就會把該做的事情一一辦妥。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如果你不表達出來,別人又怎麼會知道呢?因此,與其懷抱著不切實際的期待,然後一再感到失望而憎恨對方,不如提起勇氣,老實地告訴對方,你究竟想要什麼。
以一個普通戀人之間常見的對話為例。有個女生問她男朋友說:「明天晚上也要加班嗎?」但是其實內心想著:「明天是我們交往一週年的紀念日,晚上應該要碰面吧?」諸如此類的問題,她這麼做不過只是在考驗男朋友而己。與其如此,不如老實地說出:「明天是我們交往一週年的日子,晚上我們見個面,簡單地慶祝一下好嗎?」那麼彼此誤會的事情就會變少,吵架或爭執的狀況也能減輕,不必無謂地浪費精力,還能降低受到傷害的情形。
★真正愛一個人的意義
幸運的是,我們不需要完全了解一個人,就能愛上對方。只要我們無條件地接受對方的一切,我們就有足夠的能力去愛人。
不過,真正的問題在於,全然接受對方的原貌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我們雖然心裡明白,但是面對無法控制的事情,還是會感到沮喪、不安、憤怒和焦躁。假設前方的道路因為發生交通事故而堵塞,有些人對此會感到十分憤怒。但是,發脾氣根本無濟於事。不論我們多麼生氣,多麼坐立不安,都不可能如願地解決這個塞車的情況,愛亦復如是。無論你有多麼焦急,心裡有多麼沮喪,我們所愛的人總是有一些難以改變的部分。
此時,我們需要有智慧,如實地去接受那些部分。如果你試圖硬要去調整它,不僅無法將它調整好,反而更容易相互傷害。這種發自於為了對方好的心意,瞬間就會成為傷害對方的言語和行為。越是遇到這種情形,就越需要銘記在心。父母認為為了孩子好所說的話,對於十幾歲的青少年而言,往往成為一無是處的嘮叨,若是嘮叨一再重複,事實上反而會助長孩子產生反抗心理。
不要試圖花任何力氣,去把對方塑造成你所想要的樣子,而是要用溫暖的眼神去守護對方。我們必須認同對方的思想和行為,都是源自他所經歷過的歲月,完全包容他的過去,接納對方曾經不盡如人意和卑微的模樣。唯有如此無條件接受某人的一切,才是真正地深愛對方。
人生在世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就是我們可以不必付出任何努力,不必隱藏任何事情,可以用我們現在的模樣被某人所愛,以及愛上某人。所以,承認對方與我不同的事實,並接受彼此的差異,就是達到幸福的捷徑。
你可以借給好朋友多少錢?
當你在苦惱著可以借出多少錢之前,必須先了解可以承受有借無還這種衝擊的額度有多大。
下班前夕,度過了一個無聊下午的智淑接到了一通電話。手機另一頭傳來她最好的閨密成熙啜泣的聲音,說是為了避免她先生的公司立即破產,不知是否可以商借八十萬,還說公司現在有一個洽談中的合同,如果談成了,一個月內就會還錢,並且問她不久之前定存不是到期了嗎?不知如何回答的智淑,對於朋友的緊急情況無法置之不理,後來就把錢借給對方。
但是,原本以為會簽的合約泡湯了,說會還錢的日子也一拖再拖,轉眼間超過了四個月,智淑雖然了解她朋友的難處,但是她自己因為籌辦婚禮需要用錢,只好硬著頭皮打電話給成熙,但是對方只是不停地要求更多的時間。結果好友之間一瞬間就成為催促還債的債權人,以及請求多一點時間還錢的債務人的關係,這讓智淑感到十分難過。而且,她真的是為了要辦婚禮,不得不催促朋友還錢,對於借錢不還的朋友,因而感到不滿。
人們有時候想知道彼此之間的親疏程度,會聊到有關金錢的話題。「如果好朋友向你借錢,你可以借多少?」然後,大家苦惱了一會兒之後,分別說出自己所想的數字。每當我聽到這種聊天的內容時,都感到十分擔心,因為將金錢與人際關係扯在一起,是非常危險的事。例如智淑和成熙的多年情誼,就因為八十萬而突然疏遠了。但是,八十萬就可以證明彼此是真正的閨密嗎?如果只能借對方三十萬或十五萬元,難道就不算是朋友嗎?
人們對金錢往往有雙重標準,一方面羨慕有錢的富豪,另一方面又為無法挖苦他們而焦急不已。資本主義社會中幾乎沒有金錢無法解決的問題。沒有錢,首先就無法生存,必須有錢才能好好做人及維持生計,如果十分富有,甚至將擁有支配他人人生的龐大權力。金錢本身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如此之大。因此,美國詩人卡爾.桑德伯格(Carl Sandburg)曾說:「金錢是左右自由、地位,以及所有罪惡的根源,也是幸福的界限。」
至今,我從未設定過人生必須賺多少錢的目標。只是,我並不希望過著被錢牽着鼻子走的生活。我並不富有。當我和出身貧困家庭的丈夫結婚時,起初還因為沒錢而寄居在娘家生活了三年。後來開始奉養公婆及撫育兩個孩子之後,如果夫妻兩人不同時工作賺錢,根本無法養家活口。幸好在我們克勤克儉之下,運氣不錯地買到房子,終於開始喘了一口氣。或許是因此之故,當我的醫生老公告訴我要自己開業時,我堅決表示反對。我告訴他說:「如果我愛錢的話,當初就不會嫁給你。」而且我們當時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過著足以安享晚年的生活,所以我很擔心自行開業的決定過於冒險,因為並非所有的事業都能夠保證成功,如果失敗的話,豈不是又要過著被金錢擺佈的人生,因此感到十分不安。
但是,當我發現自己罹患帕金森氏症時,由於龐大的醫療費用,我無法再阻止先生開業。不過,在他擴張醫院的過程中,我也看到他好幾次因為遭到背叛而為錢奔走的模樣。當我經歷這些過程時,親眼目睹了金錢足以如何操弄人,也明白了人們在金錢面前,是多麼阿諛奉承和卑躬屈膝,沒有錢會讓人感到多麼悲傷,以及金錢多麼容易地破壞人際關係。
若要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立足,金錢至關重要。但是,我始終認為無論有錢沒錢,我都不想過著受金錢擺佈的人生。如今,大家都活在這個上大學就要繳助學貸款的時代,每次聽到想結婚至少需要八十萬,想要培育一名子女至少需要八百萬,退休之後,夫妻兩人的老後生活至少需要千萬元以上的話,許多人都為之卻步,因為相較於所需的資金,我們所擁有的錢財遠遠不夠。但是,越是如此,我們越需要建立明確的金錢觀。不論是否有錢,我們都必須確認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如此一來,就不會被金錢所操弄。有些人即使要花八百萬,也希望能夠養兒育女,有些夫妻即使沒有千萬以上,也過得很幸福。相反地,有些人即使擁有上億,也不想生孩子,有些夫妻即使擁有千億,生活依然不太美滿。
若是不想成為金錢的奴隸,有幾件事情相當重要,首先是經濟必須獨立,也就是成為自給自足的人。如果我們完全依賴某人而活,就不可避免地會成為對方的附屬品。無論他對我多麼不公平,我都無法反抗,因為如果我離開他的話,就無法生存下去,所以只好犧牲自己的自由和權利,對他唯命是從。許多長期做家庭主婦的人,就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賺錢,所以必須依賴丈夫生活。然而,家庭主婦其實具有共同經營家庭的責任,並且負責撫養小孩及操持家務,她們理應要求自己應得的分額,並且並充分享受自己的權利。
從這點來看,上了年紀的父母將他們的財產都交給處境困難的孩子,也是非常危險的事。如果父母已經把所有的錢財都分給子女,當然希望孩子會照顧自己,但是孩子卻不見得會關心他們的父母。況且,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也說過:「如果父親衣衫襤褸,孩子可能裝作不認識,但是如果父親穿金戴銀,那麼孩子全都成為孝子。」就算孩子有意願照顧年邁的雙親,也有可能經濟情況並不允許。因此,即使將錢財分給了孩子,也必須留下足夠讓夫妻兩人賴以維生的錢。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想過著不會受制於金錢的生活,最好不要向人借錢或把錢借給別人。否則,你可能會像智淑一樣,同時失去了金錢和朋友。然而,人生在世,偶爾也會出乎意料地遇到需錢救急的人,每逢此時,當你在苦惱著可以借出多少錢之前,必須先了解可以承受有借無還這種衝擊的額度有多大。也就是說,一開始就只借出你肯為了朋友而損失的額度,唯有抱持著這筆可能要不回來的覺悟,最後即便情況出乎意料,也可以避免彼此的關係破裂。萬一你沒有借給對方他所需額度的錢,導致對方埋怨說我們的關係竟然不過如此云云,你也絕對不要心軟,因為如果對方真的是一個好朋友,就不會強求這種單方面的犧牲。
相愛的戀人之間所需的最佳距離
如果想要永遠與心愛的人持續長久的愛情,必須培養可以「獨立及相伴」的能力。
「我非常愛他。如果他離開的話,我寧可死。」
「在我跟他交往期間,我從來不曾好好地跟其他朋友碰面。我覺得快窒息了,再這樣下去,我可能會死掉。」
他們是一對一見鍾情後,宛如魔法般墜入愛河的戀人。然而,一年後的今天,不能忍受片刻看不到男友的她,調整了自己的全部生活作息以完全配合他。相反地,男子似乎也因為她二十四小時監視著自己的一舉一動,而感到戰慄及痛苦不已。
一年前剛開始談戀愛時並非如此。當時聽到對方的聲音,內心就會悸動不已;吃到美食時,心裡就想說「下次一定要跟他一起來吃」;看到美好的事物時,會因為沒有一起來而感到惋惜,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先想起對方。因此,只要跟對方一分開,就立刻又會想再看到對方,於是整個晚上抱著電話不放,情話綿綿。彷彿找到自己遺失的另一半似的,欣喜之情湧上心頭,陷入熱戀而渾然忘我。這樣的一對情侶,為何才一年就變成因為無法分手,而飽受痛苦折磨的關係呢?
當人們提及「愛情」一詞,往往就會想到「墜入愛河」(falling in love),但是那並非愛情的全部。愛情是從墜入愛河的階段開始,經過「談戀愛」的過程後,再進入「真愛」的階段。墜入愛河的兩人會彷彿與世隔絕般,融為一體而欣喜若狂。然後在談戀愛的階段,透過逐步調整各自的步伐至同一個方向,共同創造一個新的世界;最後進入真愛的階段時,則可以在舒適又溫暖的關係中休憩,獲得在人世間活下去的力量。從兩人單獨的浪漫及充滿激情的熱戀,搖身一變為與世界接軌的平靜且安穩的真愛。
然而,當熾熱的感情降溫時,我們往往會懷疑愛情為何變質,彷彿愛情已然消逝般,感到悲傷和焦慮。其實熱情如火的愛情,是因為與外界隔絕,專注於兩人關係的狀態所致,它會造成工作及與他人見面等日常生活方面的障礙。太過熱戀的火花,會讓兩人甚至其周圍都變成廢墟。然而,只相信熱戀才是真實的人,最終將無法抵達真愛的階段。因此為了再次嘗試那種合而為一的刺激及喜悅,又會再去另覓他人。
即使很幸運地通過了這個關卡,也未必就能立刻進入真愛階段。如果想要長久維繫愛情,你還必須通過所謂「獨立及相伴」的關卡。人們同時擁有渴望與他人親近,但又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及自主性的雙重欲望。換句話說,當我們與某人變得親近時,內心會出現害怕被對方全部吸引而失去自我,或是任由對方擺佈的恐懼,於是自然而然地產生想要維持自主性的欲望。因此,如果某一方處於過度無法忍受分離的狀態,另一方就容易因為自主權受到侵犯而感到憤怒,進而產生相處的問題,就像前述的那對情侶一般。因此,為了維持長久的愛情,在兩人保持親密的同時,也必須忍耐彼此分離的時間。亦即,需要保持能夠「獨立及相伴」的距離。
嬰兒只要與媽媽暫時分離就會感到不安。因為嬰兒曾在媽媽的肚子裡,與媽媽連為一體,出生來到世界上後,才與媽媽分開。所以,嬰兒隨時隨地都在尋找媽媽。每當此時,媽媽只要用愛的眼神予以回應,嬰兒就會感到安心,即使獨處也不會過度感到害怕。相信媽媽會一直守護在自己的身邊而長大的孩子,即使獨自一人,也不會感到不安。相反地,如果孩子在尋找媽媽時,沒有看到媽媽,將會十分擔心媽媽就此離開自己。在這種焦慮中長大的孩子,即使長大成人也不喜歡獨處,而且會不時擔心自己心愛的人將棄自己而去。因此,他們會將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獻在這段關係裡,同時想要宛如變形蟲般的與對方合而為一,就連短暫分離也無法忍受。但是這樣的愛會讓對方感到窒息,最後導致對方離開。
因此,如果想要永遠與心愛的人持續長久的愛情,必須培養可以「獨立及相伴」的能力。在彼此的親密關係中,盡情展現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定期地培養可以獨處的能力。為了做到這一點,情侶之間必須對於親密與分離達成共識,讓彼此能夠大方地說出自己想要定期地顧及與他人的關係,當然,每逢此時,也必須能夠體諒對方,讓對方可以暫時離開自己身邊。透過這樣的過程,戀人們即使獨自做任何事,也能抱持著對方一直與自己同在的信念,並且對彼此衷心感謝,達到真愛的狀態。根據社會學家克里斯多夫.拉許(Christopher Lasch)的說法,亦即遇見「寒冷世界裡的天堂」。
相愛的戀人之間,越是相愛,越需要距離,也就是必須擁有隨時可以「獨立及相伴」的距離。若是偶爾因為距離太遠而感到不安時,紀伯倫(Kahlil Gibran)的詩〈在你們的依偎中保留幾許空隙〉或許足堪慰藉。
在你們的依偎中保留幾許空隙。
讓天堂的風在你們之間舞動。
彼此相愛吧!但切莫讓愛成為束縛。
讓愛如波動的汪洋般,
在你們靈魂的兩岸間奔流。
斟滿對方的杯盞,但莫共飲一杯。
給予彼此麵包,但莫分食同一片麵包。
一同歌唱、跳舞、共同歡樂,但讓彼此各自獨立,
正像弦樂器的絃線,彼此獨立分開,
但卻可以合奏出音樂。
獻出你們的心,
但不要將自己的心交給對方保管,
因為只有生命之手才能收藏你們的心。
站在一起吧!但不要靠得太近。
神廟的廊柱也是彼此分開豎立,
橡樹和柏樹亦無法在彼此的蔭影下生長。
最親近的人給予的傷害最大
對我們造成最大傷害的人,往往就是我們最親密的人,因為我們很清楚如何讓對方感到痛苦。
當我們遇到一個心愛的人時,就會開始產生一種不曾對其他人出現過的期待。我們會希望自己被對方視為一個特別的人,並且期望對方能夠填補自己的缺陷,而讓自己變得更完美。但是,或許這個期望太大了吧?在某一瞬間,期望就會變成失望,而且越是失望,我們對對方的埋怨就會越深,繼而討厭起對方。當我們對某人的期望越大,就越會將所有責任都轉嫁到對方身上,而且也會因為對方不順己意而感到憤怒。我們總是認為如果對方真...
推薦序
用「你我之間」取代「人際關係」/ 諮商心理師 楊嘉玲
收到金醫師的書稿時,我正準備啟程進行一場小旅行,離開喧鬧的台北,找個安靜的小鎮,靜一靜。那時的我,剛忙完新書的宣傳,我的書恰巧和金醫師想探討的主題相同,都是討論人際關係。然而,在密集行銷活動,回應完讀者、網友、廣播主持人的各式提問後,我有些倦了,為何每次談到人際問題,人們心中的想像,要不就是「怎麼讓對方變得聽話?」要不就是「自己怎麼可以不被影響?」
這裡頭隱含著一種「全有全無」的概念,好像人際關係是一場拔河,如果你的觀點不能說服我,我就要想辦法讓你認同我,假使你不肯移動,那我也不想再跟你有牽連。這樣我就沒有輸了,也不用改變了。
換句話說,很多人的人際關係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太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可無論我怎麼解釋,說破了嘴,也難以撼搖人們的這種執念。直到我收到你手上的這本書《你和我之間》,一看到書名,我就知道解方了。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中文書名,因為它將「人際關係」四個冰冷、專業的文字,轉換成有溫度,看得到差異的另一個同義詞叫「你我之間」。
當我們使用「人際關係」時,很容易用一種抽象、模糊的意念在描述自己的處境,於是一不小心,就會把問題想得很大、很難。
可是換成是「你我之間」,我們就有了思考的焦距。假如在關係中,你只在乎自己,你就看不到另一個人;可是如果你太在乎對方,就會忘記照顧自己,這兩者都構成不了「之間」。
唯有你把自己和對方都考量進來,你們才叫做關係,而平衡點並不在對方或自己身上,而是你們有交集的中間,於是關係就會有鬆動的可能,移動和改變也就不會那麼困難。
這就是心理學經常會用的技巧,透過重新定義,轉換人們觀看問題的角度。
因此,「親子教養」如果可以用「你和孩子之間」取代;「婚姻問題」變成是「你和所愛的人之間」;「職場霸凌」轉變為「你和工作夥伴之間」,我想很多尖銳的話語與攻擊,就不容易跑出來。
因為當你能如實地看到自己和對方完整的樣貌,你就不會忘記對方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忽視了差異的存在。唯有你打自心裡接受彼此是個獨立的個體,你才不會拚命地想把對方拉過來到自己這邊,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同時,把焦點放在「之間」,所進行的「換位思考」,也才不是一種一廂情願,用「我是為你好」,把對方推得更遠。
我很喜歡金醫師書中提到的許多觀念,像是不要試圖把對方塑造成你想要的樣子,而是改變你看待對方的眼光。在這趟小旅行中,我抽空拜訪了一位好友,他在事業如日中天時,舉家搬到東海岸,我問他:「為何割捨得了城市的精采,來到偏遠寧靜的村落?」
他告訴我:「因為堅持得少,就能活得好。城市的便捷與熱鬧,能夠很快消除人們的焦慮,卻無法帶來快樂。要能活得開心,你必須學會把眼光放到美好和值得感恩的事物上。在城市裡,我每天生活的滋味差不多,因為我踏不到土地。但在這裡,你看到草在長、雞下蛋,感受到自己真實的存在,面對那個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逃避在一個又一個活動中。」
多麼巧的共時性,我在金醫師的書中也看到同樣的觀念,我們想要與人連結,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害怕孤單,但擁有了關係,只代表你有人陪,不代表你會變得更幸福快樂,除非你學會調整自己的眼光,停留在對方美好的特質上,否則你也只會流浪在一段又一段的緣分裡。
旅行的這幾天,我將金醫師的書放在包包裡,像是隨身電源般,覺得乏了、睏了,就拿出來翻幾頁,讓文字滋養、充實我的內心後,再繼續上路。很高興你即將也能在書店中購買到這本人際充電寶,願這本好書可以陪你探索關係這條路,走得更穩、更平衡。
用「你我之間」取代「人際關係」/ 諮商心理師 楊嘉玲
收到金醫師的書稿時,我正準備啟程進行一場小旅行,離開喧鬧的台北,找個安靜的小鎮,靜一靜。那時的我,剛忙完新書的宣傳,我的書恰巧和金醫師想探討的主題相同,都是討論人際關係。然而,在密集行銷活動,回應完讀者、網友、廣播主持人的各式提問後,我有些倦了,為何每次談到人際問題,人們心中的想像,要不就是「怎麼讓對方變得聽話?」要不就是「自己怎麼可以不被影響?」
這裡頭隱含著一種「全有全無」的概念,好像人際關係是一場拔河,如果你的觀點不能說服我,我就要想辦...
作者序
Prologue _希望你不要重蹈我曾犯過的錯誤
在人際關係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人們對陌生人往往比對親人更友善。舉例來說,一位跟爸爸交談了老半天,卻仍然無法跨越內心鴻溝的女兒,看到迷路的旅人時,反而會很親切地去為他指路;總是感歎著好久沒跟死黨聯絡的朴副理,卻每週都跟公司同事一起喝酒續攤個兩三次;而一向隨和爽朗,被稱為「微笑先生」(Smile man)的崔課長,往往回到家後,就擺出一副撲克臉,變得沉默寡言。
當人們遇到陌生人時,總是會釋出善意,並且樂於傾聽他們所說的話,但是對於身邊的人卻不會這麼做,反而希望那些關係親密的人先主動來到自己身邊,關心自己「會不會累呀?」期待著即使自己不說出口,對方也會理解我,並且期望對方接受自己的原貌。然而,其實對方也一樣活得很疲累。於是,人們宛如生活在各自的孤島上,並且埋怨和憎恨那些讓自己倍感孤單的人。我們在街上所看到那些友善的人,可能是一個抱怨丈夫的妻子、一個對父親不理不睬的兒子、一個與戀人大吵一架而滿心傷痕的人,也可能是一個已經大半年不曾與朋友聯繫的無心人。
為什麼我們對陌生人如此和藹可親,與親近的人卻無法好好相處?為什麼我們都宛如活在各自的孤島上?是什麼原因讓你我之間如此受傷呢?
在我六十多年的人生歲月中,也曾遇過不計其數的人。仔細想想,出生的時候,我其實什麼也不是。但是,我在父母的疼愛之下長大,在結交朋友之後成長,在踏入社會生活之後,從無數人的身上學習到處世之道,因而造就了今日的我。偶爾在這段過程中受到傷害,也傷過人;有時感到委屈,有時討厭過某個人;有時會發脾氣,有時難過得痛哭流涕;有時心裡受傷到什麼事也做不了。
然而,直到我四十歲為止,都很自豪能夠完成這整個過程,並且認為是因為自己做得很好,所以才成就了現在的我。我覺得即便這個虛偽的世界上沒有人幫忙我,我也可以獨自站起來。我認為只有別人需要我,而我壓根兒就不需要別人伸出援手。我也誤以為世界如果沒有我將無法運轉,我相信沒有我的家裡、醫院和患者們,都無法好好地活下去。
當然,我也很感謝周圍的親朋好友們陪伴在我身邊。不過,那只是短暫閃過的念頭,每天為了生活而忙碌的我,未曾好好地對他們致上謝意。更正確地來說,只有在緊急的時刻,我才覺得感謝,對於他們平日的陪伴,我總是視為理所當然。有一回,女兒對我說:「媽,妳不要只是傾聽病患的心聲,也聽聽我想說的話,不行嗎?」我則用厭煩的口吻回答她說:「我現在很忙,妳不能下次再說嗎?」不僅如此,我也曾經憎恨我先生不知不覺地將家務和育兒的事都推給我;埋怨我的婆婆無視於我忙於工作和家務,卻責怪我沒有好好照顧他兒子;討厭那些明知道我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卻只會在自己需要協助時來找我幫忙的人。那時,我認為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只是令人感到厭煩而疲累的事。
然而,在二○○一年時,我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僵硬,並且被診斷為患有帕金森氏症;後來,在二○一四年時,隨著病情日益惡化而不得不關掉醫院後,來拜訪或是與我聯絡的人開始減少。起初我因為身體太過疼痛,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隨著疼痛減輕,我回過神來才發現,原本那麼多的好朋友們竟都不知去向,周遭是如此悄無一人。此外,世界上即便沒有我,也依然順利運轉。此時,我才重新看到了那些總是守候著我的人。我事後才明白,那些能夠握住雙手,感受彼此體溫地打打招呼,凝視著對方問候彼此近來可好,天南地北地聊著天,了解彼此想法的時刻,是多麼值得珍惜。
然後,對於那些過去我總是以漫不經心或流於形式的態度來對待的人們,充滿了抱歉。雖然其中有些人只是擦肩而過的緣分,不過也有些應該好好把握的因緣,然而我卻以忙碌為由,錯過了它。
三十多年來,身為一個精神分析的專科醫師,我曾經面對過數千名的患者。他們都因為心靈上的痛苦而來找我,令我驚訝的是,讓他們最感痛苦的人,往往是最親密的人。雖然他們想要以自己真實的原貌被愛,但是親人們卻聽不見他們的渴求。因此,對於深受創傷的他們來說,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與人親近。因為他們擔心對方若是發現自己沒出息和自卑的模樣,或許會不喜歡或者離開自己。
由於過去的傷口太過於痛徹心扉,他們於是選擇適當地掩飾自己,以免再度受到傷害。因此,雖然渴望被愛,但是當別人靠近時,卻又害怕得逃開,而且一再反覆這樣的情節。不然就是認為只有當自己表現得非常傑出時,才有資格被愛,因而竭盡全力想要做到完美,結果在某一瞬間就累壞了自己。對於這些認為再怎麼努力也沒用的人來說,找上他們的就只有深深的憂鬱而已。他們覺得日復一日地活著毫無意義,只是讓人倍感艱辛,最後終於在我面前放聲大哭起來。
不幸的是,害怕受到傷害終究無法讓他們就此逃離傷口。若是想要與某人親近,其實必須保持自己想對別人隱瞞的那種沒出息和軟弱的模樣,即使被他看見也無妨的距離。換句話說,唯有你覺悟到可能受到傷害,才有可能得到你渴求的愛。但是,即便你做好可能受傷的心理準備,當真正面對傷害時,卻比想像中更加困難,因為如果對方不願傾聽你想說什麼,你就會感到很難過,如果對方堅持去做你叫他不要做的事,你就會很生氣。當你以為永遠會挺你的人,卻只是固執己見時,往往會覺得對方好陌生,離自己好遙遠,這其實是人之常情。
原本世事無法隨心所欲,就已經讓人感到生氣,如果連親密的伴侶都與我不同調,實在不得不讓人感到沮喪。結果只好試著安慰自己,反正人生是獨自來去,不過卻忍不住怒氣而大發雷霆。然後,對於不了解自己的對方,就不得不感到厭煩而心生埋怨。尤其是如果可以避而不見也就罷了,偏偏彼此又是即便討厭也要天天見面的關係,一旦兩人之間發生問題,對於其他人際關係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因為這種看不到改善徵兆的關係,若是日復一日地持續下去,真的宛如置身地獄一般。若是想要擺脫地獄般的關係,該如何是好? 難道除了斷絕這種關係之外,別無他法嗎?
令人尷尬的是,我也曾經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切斷這種關係。不,是我曾經想要逃離這種地獄般的關係。不過,後來我選擇改變自己的觀點,而不是逃避。我試著問自己是否對對方有太多的期待,或者我不得不放棄或丟掉什麼。在這段過程中,我意識到自己為了做好工作和處理好社交生活,努力地與別人相處融洽,卻疏忽了去維持真正應該珍惜的關係。我努力去討好無關緊要的人,但是卻沒有同等對待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因此,本書對於那些想要跟所有人相處融洽的人,並不會有什麼幫助。現在我並不想再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那些對我的人生無關緊要的人身上,這是因為我光是專注於將時間花在與我所愛的人建立更深厚的關係,都已經不夠用了。
不過,有趣的是,當我試圖與所愛的人恢復關係,並使雙方的關係更加深厚的時候,與他人的關係反而也變得更加舒適。以前,我總覺得跟人們碰面是很疲累的事,現在看到每個來找我的人,都覺得很感謝,也很開心,因而很享受與人見面這件事。
去年我曾經和高中同學一起去了一趟濟州島。雖然行前有吃過藥,但是旅程之中,我突然變得全身僵硬,所以連準備食物都幫不上忙,也不能洗碗,無法拿湯匙,所以不得不接受朋友的餵食。當時我覺得自己好像成了廢物一般,非常討厭自己。但是,有位朋友注意到我沮喪的表情,並對我說:「惠男呀!妳只要這樣待著就很棒了。」面對這些接納一無是處的我的朋友們,我不禁痛哭失聲。一直以來,獨自面對遭受身心痛楚而壓抑的情緒,突然爆發出來。哭了好一會兒後,我覺得心裡舒坦多了。雖然身體的狀況並沒有任何改善,但是我的心情真的放鬆了,似乎也獲得足以忍受任何痛苦的勇氣。擁有這些好朋友在我身邊,我有什麼做不到的呢?
我希望你身邊也有這樣給你力量的人。不,我希望至少你不要重蹈我在四十多歲時,曾經犯過的錯誤。最後,如果人生終究要彼此依靠而活下去,希望你學習成為別人的支柱,也學會依靠他人,而不再感到孤單。
Prologue _希望你不要重蹈我曾犯過的錯誤
在人際關係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人們對陌生人往往比對親人更友善。舉例來說,一位跟爸爸交談了老半天,卻仍然無法跨越內心鴻溝的女兒,看到迷路的旅人時,反而會很親切地去為他指路;總是感歎著好久沒跟死黨聯絡的朴副理,卻每週都跟公司同事一起喝酒續攤個兩三次;而一向隨和爽朗,被稱為「微笑先生」(Smile man)的崔課長,往往回到家後,就擺出一副撲克臉,變得沉默寡言。
當人們遇到陌生人時,總是會釋出善意,並且樂於傾聽他們所說的話,但是對於身邊的人卻不會這麼做,反...
目錄
003 推薦序_用「你我之間」取代「人際關係」
007 Prologue _希望你不要重蹈我曾犯過的錯誤
Chapter 1 人與人之間需要距離的理由
020 安於獨處者的心理
029 為什麼她覺得結婚後更孤獨?
036 某個瞬間對人際關係感到疲憊的理由
042 最親近的人給予的傷害最大
048 不要再費盡心力,先保持距離吧
056 你我之間所需的最佳距離
Chapter 2 關於讓你我之間互相折磨的事情
064 ﹝擔心可能會被拋棄﹞ 你不再是一個無助的孩子
070 ﹝金錢﹞ 你可以借給好朋友多少錢?
075 ﹝憤怒﹞ 如果你希望生氣之後,不後悔的話
080 ﹝期望值﹞ 停止為了滿足他人期待而活的人生
086 ﹝過去的傷痛﹞ 過去的不幸並不代表一輩子都如此
090 ﹝比較的泥淖﹞ 不要給別人任意評判你的權利
094 ﹝獨立vs.依賴﹞你為什麼對於尋求協助有所顧忌?
Chapter 3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而是我自己
100 為何你那麼想得到認可?
105 這絶對不是我的錯
109 當你為自己做出選擇時,不要感到抱歉
117 恢復自尊心最為要緊的理由
120 提升自尊心的三種方法
126 讓別人不敢對我胡來的方法
134 優雅地因應不公正批評的方法
Chapter 4 我和家人、戀人之間所需的距離:0〜46cm
140 家庭關係特別困難的理由
144 和睦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妥善解決衝突
148 即便是父母也不能任意對待你
153 為什麼越是親近的人,越需要對話的理由
157 父母與子女之間不可或缺四項要領
166 夫妻之間不可或缺的五項要領
174 媳婦永遠不可能成為女兒,女婿不可能成為兒子
178 觀察女兒的婚姻所領悟到的事
182 相愛的戀人之間所需的最佳距離
187 不要因為孤獨就隨便找個人充數
192 對愛情最起碼的禮節
Chapter 5 我和朋友之間所需的距離:46cm〜1.2m
200 總是說很忙的人最後感到後悔的事
204 最好的建議就是好好傾聽
209 只要有個第一時間可以趕來的朋友,就是成功的人生
214 若是想要結識好朋友,首先要成為好的朋友
220 想對片刻不離SNS的你說的話
Chapter 6 我和公司同事之間所需的距離:1.2〜3.6 m
228 為什麼我們用「職場同事」一詞,而非「職場朋友」?
234 為什麼我們公司有這麼多奇怪的人?
240 給那些因為人為因素而想離開公司的人
248 努力想滿足你所認識的每個人是瘋狂之舉
Chapter 7 在精神分析中學到的人際關係的智慧
254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需要彼此的理由
262 偶爾也要積極的獨處
267 我不想留下墓誌銘的理由
003 推薦序_用「你我之間」取代「人際關係」
007 Prologue _希望你不要重蹈我曾犯過的錯誤
Chapter 1 人與人之間需要距離的理由
020 安於獨處者的心理
029 為什麼她覺得結婚後更孤獨?
036 某個瞬間對人際關係感到疲憊的理由
042 最親近的人給予的傷害最大
048 不要再費盡心力,先保持距離吧
056 你我之間所需的最佳距離
Chapter 2 關於讓你我之間互相折磨的事情
064 ﹝擔心可能會被拋棄﹞ 你不再是一個無助的孩子
070 ﹝金錢﹞ 你可以借給好朋友多少錢?
075 ﹝憤怒﹞ 如果你希望生氣之後,不後悔的話
080 ﹝期望值...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