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難得的心靈療癒之書。它整合了諸多心靈療法,而又理論清晰。更難得的是,它根據作者的親身經驗總結而成,其中包含了日常生活中各種病症的實際成功療癒案例。作為一本日常病症心靈療法的實用手冊,它很值得我們收藏。」
──身心靈導師阿光
◆我究竟是倒影?還是月亮?
如果,你是月亮,但在你的認知中,卻因沒看清過自我而以為水裡那個月亮的倒影才是真正的你,連水中倒影也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月亮」……
→世上有許多人,都不認識真正的自己。
然而,倒影終究必須依靠水和月亮才能出現。
把月亮的倒影當作自己,若為了讓這個倒影不消失而寄期望於水、甚至想控制水、想控制擋住月亮的雲,那方向就完全錯了。
真正的「月亮」——真正的你,其實一直都在那裡,不用依靠水就能顯現,也不怕被雲彩暫時的遮蔽。
→別被假象迷惑,別依附他人而生,認清自我,才活得長久。
◆是專家,還是騙子?
今天一個專家說某種療法包治百病,明天媒體又說他是個騙子;今天宣揚某種藥物的神奇功能,明天又批判它只是過期麵粉;同時,也有一部分人站出來說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以此證明專家不是騙子、或者某種藥物不是過期麵粉……
→這是一個聲音太多、意見太雜的混亂時代。
網路、新聞上每天都有人造謠,也每天都有人闢謠。專家是不是騙子、藥物是不是假貨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與見解,每個人都有相信或不相信的事情。
做你自己,多聽你內在的聲音,而非盲目聽從大眾的意見。縱然別人確實經歷過,但那也是他自己的經歷,不是你的。
→不要隨波逐流,才不會在紛雜的世界中迷失自我。
◆越害怕的事越容易發生?
他總害怕絕症會突然降臨,因此常過度擔憂身體狀況,所投入的保險、健康檢查、健身活動也比一般人多上許多。直到有一天,疾病真的找上了他……
→未雨綢繆是好事,但若未雨綢繆到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程度,那就是在摧殘自己的身心了。
擔憂、恐懼、憤怒、懷疑等負面情緒會使人類的想像力變得更豐富,人們會盡情在腦海中幻想那些可能發生的災禍與不幸,也許是疾病、也許是與親人朋友吵架、也許是與戀人分手……久而久之,人們很容易把想像當成現實,再後來,想像的現實就會真的成為現實……
→別在負面想法中徘徊流連,放心、寬心,才是遠離苦難的祕訣。
作者簡介:
王郁陽,一個熱愛生命、享受生活的平凡人。 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人生的每一秒都不應該浪費。 喜歡文學與藝術,著有《成功路上的101塊絆腳石:改掉壞習慣,迎接新自我!》、《為什麼人要良善的八堂必修課:70個勸你善良的人生故事》等。
花榮,心理諮詢師、無藥醫學高級民間療法師、靈氣治療師、合一祝福傳導師。研修掌握催眠治療、意象對話、NLP治療、森田療法、數字能量學、色彩心理學、能量療法、深層溝通等心理學技能以及中醫五行平衡療法、多種無藥醫學自然療法及簡易療法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我們不認識自己,更無從認識自己的「病症」
大家應該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故事裡六位盲人分別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分別宣稱大象是一堵牆,一支矛,一條蛇,一棵樹,一個扇子和一根繩子,而且他們各自都堅定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這裡,我們假設讓故事裡的六位盲人再次去尋找或認出一隻大象,那麼,結果會是什麼樣呢?大家不難想像,他們一定是找不到大象,除非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大象的認知出了問題,並重新全面再次認知大象。
在現實中,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就如同盲人摸象,我們只了解自己的一部分且當作全部,如此,我們的下場與那些盲人一樣,無從認出自己。除非放下自己的偏見、狹隘和自以為是。
認知,正確的認知是對被認知物件進行有效操作的前提,包括認出、訓練、利用、改造等等凡是進行主動創造的前提,不然只有擦肩而過或被動接受。
我們對自己沒有全面正確的認識之前是無法知道我們自己創造的病症,更無從認出創造病症的自己,如此我們的生活充滿著迷茫和混亂。
不懂得生命,我們是殘缺的「病人」
何為生命?
生命是呼吸、是心跳、是溫度、是思考、是運動;
生命是發芽、生長、成熟、結果;
生命是人、動物、植物、礦物質、山川河流;
生命是風、是雨、是光;
生命是老人、小孩、同時也是年輕的父母;
一切的一切都是生命。
生命是奇蹟。生命蘊含著一切,並藉助一切展現著自己。難道不是嗎?
當然,我們很多人並不認識生命,更不認為上述這些都是生命。
我們通常非常狹隘,我們常常只把自己當做生命體,而且對於生命的體驗對我們來講只是「活著」而已。同時,「活著」對我們來講又是理所當然以及自然自動獲得的結果,我們並不懂得它。
有誰思考過自己是怎麼呼吸的嗎?如何心跳的嗎?我們是如何獲得這些的呢?
也許有人會反問「這有什麼需要思考的嗎?難道不是自然的嗎?」
是的,就因為我們很少關注或者思考過這些,所以我們連「活著」是怎麼回事都不太清楚。
「活著」卻不知道活著。
「活著」卻如同行屍走肉。
這樣的人占有多數。
「活著的目的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活著」。
看來這是個難題,不然怎麼會變成活著的目的呢?!
說得沒錯,因為人類陷於思想太長時間,人類向來推崇思想、推崇捷徑、推崇享樂……
實際上,努力把思想昇華也沒錯,清明且有高度的思想確實有指引作用,然而人類卻很容易陷入盲目崇拜或盲目否定,其深層原因是找捷徑,希望不勞而獲,企圖外求……
而所有問題的答案卻在全然的經歷及內在的感悟中。任何大師都只可以是引路者,但沒有經歷過真實體驗,我們永遠都悟不到大師所謂的真理:
一個沒有見過色彩的人,一個活在完全黑白的世界之人,他無論如何閱讀書本知識或請教高人,但在他自己真正看到之前絕對不可能知道色彩的絢麗;
一個沒有嚐過蘋果的人,無論對蘋果的長相、大小、種類深入掌握或者天天看著、摸著、聞著,甚至有吃過蘋果的人天天向他描述蘋果的味道,但在他還沒品嚐之前,他必定不知道蘋果真正的味道……
真正的「知道」是基於親身經歷才可獲得的,不然一切都會是空談,瞎談,實際上根本就沒有談論的資格。
我們活在高度追求知識的年代,而且是可以輕而易舉獲得知識的年代。
那麼,我們是否比其他時代的人類知道的更多呢?
不是的,也許恰恰相反。
如果我們只以頭腦收集知識而不去體驗和經歷,那麼我們所獲取的「知識」只是一堆概念,我們自己也與那些數位工具(如電腦、手機等)沒有本質的區別。我們失去了感受、覺知和探索的能力,於是我們陷入書本知識或其他人嘴裡的知識,進而還會一知半解的複製和編輯,而那真實的生活被我們錯過,就如同我們的生命。
我們很多人未曾思考過生命是什麼?生命來自於哪裡?去向哪裡?更不曾想過生命的意義為何?
如果我們現在就提出這個問題,大家也許會答出很多,如:生命的意義在於它的長度、寬度、深度或者高度等等。
是嗎?是真的如此嗎?
生命的意義在於長度?那麼,曾經有許多年輕又英勇的先烈或者英年早逝的天才們,他們生命長度雖然很短卻閃爍著光芒,即使他們的生命已經結束,卻還被歷史記錄著永垂不息;
生命的意義在於寬度?那麼活在當今繁榮昌盛時代的我們,感官體驗如此豐富又刺激,而且頭腦裡裝著百科辭典、大千世界以及上下幾萬年。那麼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我們,是否已經實現了生命的圓滿呢?我們層出不窮的,諸多的不滿、焦慮、恐懼、憤怒、怨恨又是來自哪裡呢?
生命的意義在於深度?這回好像接近答案了,是嗎?未必。生命並不是隱祕且深奧的數學題,它並不需要我們絞盡腦汁去解答。生命是鮮活的,單純的,它當然有深度但也不乏幽默和直接,相反,是我們太過於做作和自以為是;
生命的意義在於高度?不不不,高低都是生命的體現。何況,生命從不分高低貴賤,分高低的只是我的認知和理解以及我們找給自己的慰藉。
那麼,生命的意義為何呢?我也不知道,我覺得它是一種無法用我們有限的語言來描述或固化的「東西」。
我覺得生命的意義在不斷探索並以全身心的經歷,透過全身心的投入發現其內在的美和奧祕。甚至,我覺得生命只是一種流動,就如同水,我們,我們生活的態度是個容器,我們拿什麼樣的容器盛裝它,它就會呈現什麼樣的狀態,如果我們只是個空心的管子,那它也會流過,不留痕跡,我們最後也是空空如也;如果我們拿令人愉快和喜悅的容器來盛裝它,那它也會呈現愉快喜悅的樣子;而我們拿煩惱的、鬱悶的容器去裝它,那麼它當然也會呈現那煩惱鬱悶的樣子……
生命如涓涓之流,流過我們,雖然看似簡單的流過,但卻充滿著力量和韻律。它不曾強制定義我們任何的任務或目標,它賦予我們的只有無限的自由,我們可以任由內在的衝動去譜寫自己生命的意義。
由於我們不懂得生命之流的力量、韻律及意義,所以承受著眾多身心靈的困擾。當今如此高的青少年自殺率、精神抑鬱等,難道不是見證嗎?
又如生命的發生。生命的發生是恩典,不是自然的獲得,所以我們需要對父母祖先表示感恩,不然我們的生命失去支撐和平衡力,病症將會伴隨我們。
生命需要我們去懂它,這麼說好像不妥。
更確切的說法也許是我們需要去懂得生命,這麼說好像又不妥。
如何不妥?因為上面兩種說法把「我們」和「生命」分開了,而實際上我們和生命是一體的。當我們不懂得「生命」時,我們都是殘缺的「病人」。
如果,有一天我們開始思考生命為何?意義又為何?那麼,從此我們的生命必定不再是一直以來那樣——存在眾多限制和束縛的,一條從生到死的路程。
第一章 我們不認識自己,更無從認識自己的「病症」
大家應該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故事裡六位盲人分別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分別宣稱大象是一堵牆,一支矛,一條蛇,一棵樹,一個扇子和一根繩子,而且他們各自都堅定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這裡,我們假設讓故事裡的六位盲人再次去尋找或認出一隻大象,那麼,結果會是什麼樣呢?大家不難想像,他們一定是找不到大象,除非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大象的認知出了問題,並重新全面再次認知大象。
在現實中,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就如同盲人摸象,我們只了解自己的一部分且當作全部,如此,我們的下...
推薦序
推薦序
本性無病,為人自招
以前寫了很多序,多是為老學士。但這次不同的是,作者是個年輕女子,一個具有很大潛力,具中華傳統國學文化底蘊和現代科學、人體、疾病、康復、養生、心理、靈學一體的學者!
她是學者,也是探索者。她站在一個新視角探索著。她說她是一片葉子,一片雲。其實,她是一朵花,但卻開在少有人到達的山巔上,是能為有緣人帶來新空間、新氣息、新感受的花!
巧的是,她的名字就叫:花榮!
作者的觀點,和覺者的照見不相悖逆的。
覺者云:如來清淨,本性圓明,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當年維摩詰居士顯病,也是度眾說法!文殊代表佛陀看望示現疾相的維摩詰菩薩,問及疾病等的原因時,維摩詰菩薩回答說:「從痴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別菩薩無復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癒,菩薩亦癒。」
可見眾生之病,就是來自七情六欲、妄想、分別、執著、貪婪、嗔恚、愚痴、疑惑……
勸有緣的您,抽時間讀一讀花榮這部書,或有裨益,也是一種福報,是福報,也是往西善根、福德、因緣所致!
花榮之花,願從山巔,開遍曠野,多彩大千!
感謝作者,讓我作序。三八兩語,算作隨喜!
阿彌陀佛!
無藥醫學創始人馬秀群居士
推薦序
本性無病,為人自招
以前寫了很多序,多是為老學士。但這次不同的是,作者是個年輕女子,一個具有很大潛力,具中華傳統國學文化底蘊和現代科學、人體、疾病、康復、養生、心理、靈學一體的學者!
她是學者,也是探索者。她站在一個新視角探索著。她說她是一片葉子,一片雲。其實,她是一朵花,但卻開在少有人到達的山巔上,是能為有緣人帶來新空間、新氣息、新感受的花!
巧的是,她的名字就叫:花榮!
作者的觀點,和覺者的照見不相悖逆的。
覺者云:如來清淨,本性圓明,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當年維摩詰居士顯病,也...
目錄
第一章 我們不認識自己,更無從認識自己的「病症」
不懂得生命,我們是殘缺的「病人」
最大的病症:忘記自己
無明之病:知行不合
無病之病:情緒來了走了又來了
我們的健康 我們的病症
最大的迷茫:找不到自己
自導自演之痛:自以為的世界
人云亦云:我們成為了傀儡
我們對自己最親近的身體知道多少
第二章 我們與病症的深度連結
我們是病症的創造者
我不是「我」,我不知不覺設定「病症標籤」
我們創造病症的不同來源
病症由我們「意識聚焦」歡迎而來
我們賦予病症獨立存在空間
抗拒病症,助其強大
「因病獲利」讓我們產生當「病人」的需要
第三章 病症是我們被迫選擇的信差
哮喘和過敏VS被限制的探索天性
環境外因性病症VS 自然平衡受挫
亞健康VS 作息紊亂
無來由的發燒VS深深的恐懼
家族厄運VS 表達愛和尊重
生活沒有意義VS 抗拒內在衝動
第四章 病症是我們慣用的武器
急性闌尾炎VS吸引關懷
癱瘓,無法自立VS控制和抓緊
東痛西痛VS憤怒和反抗
腳扭到了VS拒絕行動
四肢僵硬VS防禦、戒備
聽力有問題VS不想聽你嘮叨
頑固手癬VS自我懲罰
第五章 病症是我們內在智慧的顯現
我們需要為自己的過錯表示懺悔和贖罪
病症提醒我們未盡職的責任
面具製造痛苦,真實帶來力量
病症是當頭棒喝,拉我們回到當下
病症只是為了體驗
病症能帶來提升和成長
病症,甚至死亡都是存在的智慧
病症——因愛的堵塞而受苦
第六章 我們的錯亂和無知讓病症入侵
多情的我們,編造呻吟的故事
我們的視而不見導致病症的重複
潛意識無主,任病症肆虐
我們的信念模式是病症的溫床
放棄自主權,讓病症成真
錯亂的愛和錯亂的痛
隨順群體之痛,認同並接受病症
對病症的恐懼吸引病症
第七章 被拒絕和遺忘的情緒,以病症當出口
不打招呼不談正事VS被忽略的失落
滿臉疙瘩VS無以面對的母親
麻痹,無知覺VS不面對,不接受
失控的「糖」VS生活缺乏甜蜜且混亂
腰痛遺傳VS被深埋的金錢焦慮
第八章 看穿創造病症的自己
對自己的探索必須自己來完成
帶著察覺,活在當下
尊重體驗,帶入意識
全然接受,勇敢面對
溝通需要堅持與全然
對生命臣服
對病症表示感謝
懂得真愛
第九章 放下病症,成為自己的主人
認識真正的自己
接受所有的自己
回歸自己的中心
啟動內在力量
體驗生活 享受生命
創造無限的可能
第一章 我們不認識自己,更無從認識自己的「病症」
不懂得生命,我們是殘缺的「病人」
最大的病症:忘記自己
無明之病:知行不合
無病之病:情緒來了走了又來了
我們的健康 我們的病症
最大的迷茫:找不到自己
自導自演之痛:自以為的世界
人云亦云:我們成為了傀儡
我們對自己最親近的身體知道多少
第二章 我們與病症的深度連結
我們是病症的創造者
我不是「我」,我不知不覺設定「病症標籤」
我們創造病症的不同來源
病症由我們「意識聚焦」歡迎而來
我們賦予病症獨立存在空間
抗拒病症,助其強大
「因病獲利」讓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