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雜2本79折新聞自由恩田陸靈媒媽媽節稅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民防納瓦爾寶典陳思宏吳明益安寧照護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幸福文化66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 首頁 > 
  • 中文書 > 
  • 社會科學 > 
  • 如何做一本書: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了解書的架構,重新認識一本書

如何做一本書: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了解書的架構,重新認識一本書

BOOK PARTS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丹尼斯.唐肯、亞當.史密斯

評價
9收藏
7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440 NT$ 5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其他二手價
72 360
圖書館借閱
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第44次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從手抄本到電子書,從序到封底推薦語
因應印刷技術、讀者需求,做一本書需要哪些構件?

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
解剖一本書,認識書的架構,開發閱讀新樂趣



◎書衣原本的作用竟然是包裝紙!
◎該不該先讀序?會不會爆雷?
◎要依照目錄上的順序看書嗎?
◎題辭、獻辭與書的內容有什麼關聯?


書是各種知識與感受的載體,除了主要的文本,組成一本書還有哪些構件?
它們被創建的時空背景是什麼?人們又是如何拼架起一本本實體書?

將一本書解剖開來會是什麼樣子?
在正文周圍,不論在頁面上點綴邊緣,或是在書首、書尾包夾正文,
還存在著十多種其他副文本:序、頁碼、書眉、獻詞、註腳、版權頁和勘誤表,
它們各有特色與生動的發展過程。

而書本封面雖然印著作者大名,但每一本書都是一連串合作的總和:
出版者、編輯者、印刷者、設計者,甚至律師、圖書館員,
眾人成就了一本又一本由傳統與創新的概念堆疊出來的讀物。

本書是一趟書籍史的豐富之旅。
將書拆解,利用二十二個章節,述說每個書本構件的故事:
從標題扉頁到封裡頁;從書衣到索引,以及中間幾乎所有環節;
涵蓋的歷史範圍,從手抄本、印刷術發明、紙本書普及,討論到數位時代。
盼能提供新的視角,重新認識這些隱藏在書本中、我們視而不見的元素。

推薦人
吳卡密(舊香居店主)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發起人)
李靜宜(東美文化總編輯)
陳蕙慧(資深出版人)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按姓氏筆劃排序)

得獎與推薦記錄
「引人入勝的『書籍解剖史』……每位作者都找到自己的一套比喻語彙,用以描述書本構件與正文之間的關係。」──詹姆斯.華德(James Waddell),《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唐肯和史密斯用一篇別具自覺的序文為本書建立背景脈絡,不必花多餘時間闡述各章大意……因為在如此巧妙的編輯之下,毋須為本書多置一詞,各章感覺皆與彼此合作無間。不論從全書或者單章來看,本書皆為我們揭示了這個隱晦領域裡的精采故事。」
──尼可拉斯.奈斯(Nicholas D. Nace),「藏書家」(The Book Collector)網站

「本書想必會成為實體書研究者的標準參考書。書目學新手會喜見書中明晰的寫作風格,經驗更老到的讀者,則會珍視書中博學的深度和原創性;不論新手老手,都會讚賞這本書的新奇架構。眾位作者鼓勵我們從構件的角度思考一本書,讓我們得以用全新視角去看那些無比熟悉的事物。」
──傑克.林區(Jack Lynch),羅格斯大學紐瓦克分校(Rutgers University, Newark)教授

本書特色
翻開《如何做一本書》,你會看到許多珍貴的圖片,以及註解、參考資料。乍看之下會以為是一本嚴肅的學術書。其實不然。

細讀行文,會發現這本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企劃出版的書,是一本些微的學術味,加了英式幽默與慧黠的書。用意是告訴讀者,每一本你捧讀在書上的書,為什麼除了正文之外,還需要這麼多配件(書衣、序、引言、獻詞、目錄、版權頁等等)?是哪些因素促使這些配件出現?而所有這些配件對閱讀與理解一本書有哪些幫助?

為了說明組成一本書的「配件」史,本書集合印刷術、書籍裝幀、文化史、文學史領域的專家,也讓這本書與先前台灣書市曾經出版過的、談書的歷史的書大不相同。

其他書多半以年代作為區分,談書籍隨著印刷術的演進所產生的改變。本書既是書籍的配件史;也像是把一本書從裡到外解剖開來,看組成一本書需要哪些內容。

於是我們會讀到許多有趣的描述:
【關於序】序是自相矛盾的體裁,出現在主文本之前,但往往在文本完成後才寫成。
【關於書衣】書衣到底是什麼,是可丟棄的包裝紙?還是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關於目錄】你會從哪裡開始讀一本書?很可能你翻開這本書,略過引言,翻到目錄,挑了某一章開始讀。有可能是這一章,也可能是其他章。也許,就在來來回回之間,你看完了整本書,不是從頭讀到尾,但是按照你自己選擇的路徑。

閱讀本書,可以瞭解這些圍繞正文而生的配件對閱讀一本書有哪些幫助之外,還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出版產業鏈——內容提供者(作者、編輯)、製造商(印刷、裝幀設計)、通路(書商)——如何通力合作,將一本書詮釋到位,送到讀者手上。《如何做一本書》忠實呈現書是集體智慧的結合體,且還在進化中。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丹尼斯.唐肯(Dennis Duncan)
現居倫敦的作家兼翻譯。正在寫一本索引的歷史專書,探討中世紀到電子書年代的索引,預計由企鵝出版社出版,也是《烏利波與現代思想》(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一書作者。近期撰文主題廣泛,包括馬拉美與水罐、喬伊斯與色情片,以及Times New Roman字體的歷史等等。唐肯博士也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寫書目學和法國文學相關文章,並翻譯出版傅柯(Michel Foucault)、鮑希斯.維昂(Boris Vian)、阿弗雷.亞里(Alfred Jarry)的作品。

亞當.史密斯(Adam Smyth)
牛津大學貝里奧爾(Balliol)學院英語文學與書籍史教授。近期著作包括《近代英格蘭實體文本》(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近代英格蘭自傳文學》(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編有《英格蘭自傳文學史》(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中世紀到當代的毀書行動》(與Gill Partington合編,Palgrave, 2014)。他是羅德里奇(Routledge)出版社近代文化實體閱讀系列叢書的協力編輯。也喜歡在學術界之外討論他的研究:他定期為《倫敦書評》供稿,也曾在英國境內外的電視和廣播節目亮相。目前是文學討論Podcast與廣播節目「來點文學」(Litbits)的主持人之一。

譯者簡介:

韓絜光
台大外文系畢業,專職人文科普書籍翻譯。 譯有《零規則》、《小人物》、《顛簸中年》和《探險家學院》系列等。譯作賜教:seed2341@gmail.com。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