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讓心靜下來,
讓心擁抱虛空,
在專注中凝練智慧……
你會發現 無盡的寶藏就在心中。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作者最新力作!
此書獻給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和阿秋喇嘛
感恩上師加持我對他們教導的體悟
獻給我的母親
也獻給喜歡此書的讀者
∣超越苦樂,為自己找到靈魂的歸宿∣
∣以真誠的心與禪相處,一切的美好都會自然而然運行∣
◎正因為我們長久沉淪於各種希望與恐懼,所以世界上有如此多的痛苦;然而一件事的性質取決於我們的心念與態度。禪者能夠運用禪修訓練中熟練的技巧,來改變面對任何事時的心態。
◎禪是一種狀態,它並不需要確切的結果。禪者與念頭相處融洽與否,決定了心靈所經歷的苦與樂;心的觀念和處理情緒的能力,決定了我們如何應對紛雜繁複的世界。
◎頂果蔣楊欽哲仁波切說:「我們必須經年累月持續行持,並累積數萬遍才能見到修持的成果。」禪修是一個禪者在坐墊上磨合的旅程,和繪畫、舞蹈、任何藝術一樣,練習,再練習;而練習對我們來說,本身就是捷徑。
∣跟著一步步這樣做∣
用最簡單的禪修次第,從坐姿→呼吸→感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念頭→情緒→正念→身心關係→期待→累積,實現解行合一的生活修行。
將你的苦痛轉化的妙法即是發願:「希望一切生命的所有煩惱,都融入到我的煩惱中來,讓它們從中淨化並獲得幸福與安樂。」
∣愛能幫助我們收穫福德,而智慧就像眼睛一樣引領我們行走在正道。大愛與智慧就像小鳥的一對翅膀,如果缺少了一邊都無法在天空自由翱翔。∣——加措仁波切
作者簡介:
加措仁波切
加措仁波切,佛法實修者和青年哲學家,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心靈導師、暢銷書作家、四川省第十二屆政協委員、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理事、慈愛公益基金發起人。
藏傳伏藏法脈傳承,1980年生於康巴地區一個樸實的藏族家庭,13歲到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聞思並修證顯密系統教法,修學直至上師圓寂。後繼學於亞青寺阿秋喇嘛,獲得大圓滿傳承、灌頂和竅訣。在雪域叢林山洞閉關實修,並遍訪世界各地大德高僧及社會業界領袖。
曾就讀北京大學在樓宇烈教授親自指導下系統學習東方哲學,2011年在北京成立慈愛公益基金,他發起的尼泊爾、玉樹及眾多救援聯盟,在民間救援中成為聯合國人道主義救援機構的重要夥伴,後在西方發起成立了國際青年領袖聯盟組織,成為國際佛教青年聯合會主席,獲美國索菲亞大學榮譽博士。現今結合古老佛智、人工智慧和腦科學發起輕鬆正念計畫,幫助全世界憂鬱症的康復療癒,因此對國際精英階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譽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青年佛教領袖、新媒體公益宣導先鋒、喜馬拉雅古老文明推動者。
其代表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長期位於暢銷書排行榜首,出版量達500多萬冊,有3千多萬粉絲和信眾。他的開示源源不斷給人滋養內在的力量,引領無數人走出精神的荒漠,勇敢創造生命的奇蹟,使全球數億人感受到佛法初始的慈悲與光明。
受邀演講
2013年,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全美弘法。
2016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索菲亞大學演講。
2017年,在哈佛大學國際藏醫研討會發表演講。
2017年,到聯合國參加世界聯合國會議演講。
章節試閱
在虛幻的世界中千錘百煉
離於執著的訓練是時刻思維萬物的另一面,
同時也是永不變換的本質,
那就是無常。
無處不在的禪修
無論是考試考砸、和男朋友吵架,或者沒有搶到歐洲盃的門票……,如果我們實在無法阻止悲傷,那就暫時悲傷吧。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品味快樂,不管是戀人的一個吻,還是一桌美味的午餐,或者讓你滿心歡喜的讚美,你都可以歡喜地接受它。
但是唯獨一點,需要我們始終不能忘記的,那就是無論痛苦或是美好,它們都是一場夢,一場遊戲,我們可以演繹悲傷,也可以演繹快樂,我們習慣所有的好與不好,除此之外便是無處不在的禪修。
憶念無常最珍貴剛開始無常或許並不那麼容易信手捻來,因為我們可能覺得眼前的飲料正可口,工作尚且穩定—每天的辦公室日常、薪水、年終獎金。與其思維無常,不如想想哪件襯衣該配什麼顏色的褲子更實際。彷彿櫃子上的書永遠都應該對齊,否則就不完美。
大多數時候人們由於期待和恐懼而忽略無常,沉浸在無明編織的夢中不願意醒來;當有人試圖喚醒時,他們似乎更加樂意讓這場夢進行得更好。
禪修是一種方法,它並不是讓我們如夢幻般的劇場更好,而是從好與不好之中解脫。就像密勒日巴所說:「無論是金鏈還是鐵鍊,其結果都是被束縛。」在沒有智慧提煉的情況下,惡行讓我們落入地獄,善行讓我們踏入天堂,而唯有在智慧的陪伴下,我們才有可能超越兩者獲得解脫。
如今在西方一些國家很多學校、社區、政府機構都熱衷於組織禪修,他們大多數都是為了心靈的健康,這當然非常不錯,禪修是任何人都可以掌握並受益的一門生活藝術。而另一方面禪修也像黃金,我們可以用它換一包巧克力,也可以用它兌換到更具價值的東西。
細細觀看我們身邊的每一樣事物,沒有一樣不是因緣的戲碼在上演。我們不必覺得無常,因為無論我們看到與否,它無時無刻都存在。
在一切的事物中唯有佛性不變,這也是證悟的狀態,它意味著無論是去遛狗、聽廣播、和朋友喝茶或在公園散步,心都能安住於覺性中。當然,在這之前我們需要的是日復一日重複的訓練。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夠真正思維無常,那麼我們也能更好的珍惜所有,並且更好的生活。
在禪修中,我們可以用無常來鞭策和鼓勵自己。例如某一次打坐還不錯,沒打瞌睡,也沒去分析為什麼新聞上一輛摩托可以坐下五個人,那麼我們可以在結束時告訴自己雖然這一次還不錯,但下一次就說不定了,所以還是需要努力。換個情況,如果在禪坐中打瞌睡,或者無法抑制的思考晚餐吃披薩還是火鍋,沒錯,你或許會很沮喪地認為自己很糟糕,這時候透過無常的無限可能,你將有充分理由相信自己這次不夠好,但下次一定會克服同樣的問題。如此我們既能離於傲慢,也能充滿前進的勇氣。
虛擬實境中的匠人
從究竟上來說,我們周遭的一切都是一場夢、一個虛擬的世界,但是在顯現上我們確實能看到像電影般如幻的場景,而實際上這些都是由各種因緣結合的表演,就像馬鈴薯和番茄表演出薯片。我們都是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一員,在這個大舞臺上不知不覺演繹著喜怒與哀樂。直到有一天,我們接受有人告訴我們這是一場夢,我們要從這樣一個遊戲中醒來,不再受其掌控,於是我們試著去做這樣的努力,而修行就是這樣的道路。
成功結束這場遊戲的要點,就是像匠人一樣的品質,精雕細琢且精益求精,始終秉持一種專注與堅守。匠人的內心是安靜安定的,他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又寧靜致遠,精緻精細且執著專一。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內心越來越浮躁的當下,我們更加需要精神的信仰,也更需要成為信仰中的匠人。無論是磕長頭朝聖的人們,還是曾改變世界的賈伯斯,他們都以一種匠人精神來追尋心中的信仰,像匠人一樣精雕細琢,重複堅持來雕琢自己的內心。在修行中無論是做一個持咒的工匠、禮拜工匠,或是禪修工匠,只要日復一日的堅持,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成果。
一個信仰中的優秀匠人會清楚自己是在玩一場虛擬實境中的遊戲,並以匠人的品質來幫助自己和他人結束這一場遊戲。
用盔甲一樣的心不斷重複
我們從來不會認為日復一日的吃飯乏味,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這件事。
並且為了維持身體所需,我們會自然而然吃下眼前的食物。同樣我們的心靈像身體需要進食一樣,需要禪修。
這有多麼重要呢?可能你的孩子並不怎麼吃你所準備還算美味的食物,於是你關切地向略有經驗的長輩詢問,並猜想他會建議你試著再準備些麵或漢堡,但是沒想到他給你的建議是:不用擔心,餓了就會吃。沒錯,我們肚子餓了自然會用餐,當我們的心沉重浮躁了,也需要吃覺性正念這樣的食物。
禪修的過程是平凡也是不斷重複的,像喝水,用餐一樣。在這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就好比火太大菜燒焦了一樣,當我們透過一次次的嘗試,最後總會做出好吃的食物。
我們需用堅定的心去不斷重複打坐這件事,像跑步冠軍,在無數次的訓練中獲得最好的成績。我們只管打坐,不斷的雕琢內心,最終成為美輪美奐的模具,經它的原料都能得以完美呈現,而始終安住於無所不在的覺性中。
禪者的平常心
渡過自欺欺人的河就是彼岸,
即使它是一條你最愛的可樂或果汁匯集的河流。
不要忘記在烈日下它會很快腐敗發臭。
清澈的甘露不在外境就在心間,承載心緒的皮囊,這條脆弱的船隻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亡。抓緊時間,利用自己的小船渡過無明這條惱人的河流。
信心是順遂的風,讓你一心朝向目標,想要渡河的願望是深感緊迫時間的流淌,令人舒適的慈悲和愛是劃向終點的船槳,智慧正念即是到達彼岸正確無誤的方向。
沒有什麼大不了
禪是全神貫注的專注於一件事,它不是亢奮,也不是心的強烈起伏。
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被欺騙,例如被一個蛋糕欺騙。由於某種因緣的驅使,你不只一次專程去某個商場,因為那裡有你喜愛的芒果蛋糕,你覺得它非常香甜美味,直到有一天由於蛋糕師結婚或度假,換成了做披薩的人來製造它,雖然看似沒太大區別,但它的味道竟然變得那麼奇怪,於是無辜的蛋糕在你心中大打折扣—你深深覺得蛋糕不應該有太多的胡椒味。所以我們可以快樂的品嘗芒果蛋糕,卻由於懷戀之前的它,而無法以平常心享用一塊有胡椒味的蛋糕。
同樣如果我們沉迷禪修中好的狀態,例如飄逸的服裝、內涵的標籤,並為此感到興奮,那麼就已經走上了一條危險的道路。
真正的禪讓我們平靜,並保持淡淡的寧靜和喜悅,它更傾向於輕描淡寫,使外在的事物不會像石頭砸入水中一樣漸起巨大的水花,讓心無法安寧。禪是溫和而滲入的。座上的禪可以在座下時刻存在,而不是以坐墊成為禪和生活的分水嶺。有時我們會有誤區,禪修的時候保持正念,但一下座就不再持有正念。如果能讓禪修融入於生活,讓它成為我們的習慣,那麼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保持正念。當我們堅持下來,就能發現自己與以前將會有很大的不同,也會因此踏上通往快樂的路途。
修行並不是讓人們放棄目前的生活,馬上拋下親人去深山打坐,一個不了解禪的人這麼做很容易出問題。雖然剛開始我們確實需要相對安靜的環境,並盡可能減少干擾,但它的目的是為了把禪修養成的習慣,運用到每一個當下。
禪修能祛除我們的浮躁,它不是讓我們用浮躁去打坐,而是保持一顆淡然平靜的心,自然不造作。修行並不是讓我們像賽馬一樣去超越別人,賣力的比賽持咒的數量、炫耀打坐的時長,這些形式並不是真正的修行,心的回歸與安住當下才是。如果我們的心平靜,那麼即使身在喧鬧的聚會中也可以明淨,或者即便在人群聚集的廣場也可以清晰明瞭。你可以吃下加糖的優酪乳,也可以接受別人加了辣椒粉的優酪乳。
如果你告訴一位開悟者他的衣領上有一小塊油漬,他很可能會告訴你,沒關係,這說明剛剛吃過飯了。
從現在起試著接受身邊的一切吧,它們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平常心
當我們不自然、刻意去營造,不是僅僅看著的時候,就不再是平常心。
例如一個人在禪修時突然想到了一碗麵,如果此時他想:「我在禪修,不應該去想它。」那麼他就不是一顆平常心。相反當一碗彷彿冒著香味的麵出現在腦海中時,不去作反應,不去想像它多麼的美味,只是觀察自己的心,不拒絕也不接受,只是看著它,一切就是那樣,此即平常心。
比較困難的是,當我們做了禮拜、持誦了咒語、或者替家人整理家務、布施乞丐、在公車上讓座給懷孕的婦女、扶一位老先生過馬路……,甚至當我們真誠的為所有人發願時,如果我們喜悅於自己在做好事,而想要留住它,像勳章一樣搜集它,或像純金首飾一樣珍藏它,那麼我們就在營造一顆不平常的心。
離於造作,自然流露,平常心的成果,它會讓你的一舉一動都展現出自在與優雅。在禪修中訓練平常心,始終只是清楚的看著,即使做到了也不以此為興奮的起點,否則我們很容易失去方向。
平常心運用到生活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心念的起伏,接騷擾電話時的不耐煩、與冒犯過你的人對話時的厭惡等等。當我們觀心開始起作用,會發現心念如此明晰;如果我們跟隨念頭,迎接負面情緒並作出反應,那麼業就開始了,我們需要的是看入心的本質,觀看那些情緒的生起與消融。既不害怕,也不迎合,這就是平常心。
當我們觀看這場心的表演時,可能會出於輕鬆或覺得滑稽而開懷一笑,甚至當有人說你看起來像個傻瓜,你也會由衷為此高興,因為那是志同道合、粉碎我執的好夥伴。
另一方面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的心有一個特點,當正念在的時候迷妄就無處可在,兩者只可存其一。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保持正念,生起離於造作讓本性流露愛與關懷,這也是所有佛與菩薩在做的事。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發願,打破這場輪迴的遊戲,當無明停止時,就是證悟。
專注中的智慧曙光
禪者必須獲得全然被馴服的身與心,
才能斷除導致負面狀態的因素,
使其不再延續,
祛除一切煩惱障礙。
維持適宜的方向
夏日雨後清涼的花園裡,平靜的微風伴隨著綠葉的清香。溫暖陽光緩緩灑在晶瑩的水滴上,使精心打理的小型灌木閃閃發光,慈眉善目的老人正熟悉而又溫柔的修剪多餘的枝葉。我們的心像備受呵護的珍貴灌木,禪修讓我們體悟到如何讓它變得更美。如果我們在打坐的日益進步中,逐漸生起些微自得的心境,那它就像突出的枝葉,需要我們小心翼翼的修飾掉。睿智的老人不期待結果和急於快速地完成他的修剪,他平靜而沉著的沐浴微風,專注於當下如處於藝術中的快樂。
這多像一場美麗的修行,打坐的每個當下我們不追尋對結果的想像。對於優異的進步就像已經修飾好的藝術品,不再為它增加不必要的材料。在與我們息息相關、眾多修行的方法中,最需要的就是始終注意維持適宜的方向。
感受開始,痛苦就開始
大多數時候人們在因緣運作的過程中感受愉悅、排斥痛苦,當追隨起步,痛苦也就產生;而當禪修開始,轉化的過程也就開始了。
無論是清晨、午後或傍晚,每當坐禪就能堅固我們的心。即使不能每天保持在同一個時間地點禪修,也應該在每天保持兩到三座的打坐。在明晰的思維中,觀看心的運動,在靜默的空氣中,聆聽念珠碰撞的聲音。
真正的清淨是安住當下,不為其反應。就像虛空中飄動的雲,烏雲中極速的閃電,穿透雲層的陽光,一切的一切隨著時間變換,像小溪一樣流淌,但是虛空卻從來沒有改變與追隨過。過去我們可能會為很多事所煩擾,但逐漸的我們學會與念頭相處,就不會為其所擾。
有人或許會疑惑,如果修行是為了不再製造更多的情緒,那麼如何看待世界上不斷出生的人,以及無數的生命。事實上,在我們擁有這個身體前,我們就已經存在。
如果我們聽一支爵士樂,當聲音流入耳際,它就會有消失靜默的時候;如果沒有聽到聲音,那它就無所謂消失。生活中修行裡,很多人會過於注重某些特別的地方,但其實我們的本質具足了一切,回歸安住本然,那裡就有寧靜與喜悅。
當我們的心被孤獨吞沒,並意識到沒有辦法去除這種痛苦,內心恐懼不安、找不到任何出口時,我們需要看入痛苦與孤獨的本質—它們根本沒有自性,我們要憶念心的本質是光明與空性的合一,安住在對實相的認知中,痛苦便會自來自去。心在當下就可以從壓抑中獲得解脫,出於對自心的認知我們會生起信心,安住於覺知就是正念,也是一步步接近真正幸福的過程,這是在絕境中一道充滿意義的美麗曙光。
雖然究竟境界無法用文字形容,但是基於它是完全離於痛苦的,所以暫且以幸福來形容它—不可思議境界中最微小的一瞥。
在專注中馴服這顆心
在我們被專注所吸引時,我們能體會到它的重要,並心懷喜悅去練習它。當心燈之焰能夠靜止,同時運用清晰光明的火焰時,也就擁有了美妙的智慧。
禪修的成果不是無念,而是不受念頭干擾。我們把注意力專注於呼吸上,觀察每一個呼吸的變化,當心安住在適宜的一點上時,呼吸便會變得平穩而安靜。當心安住於平和中,也能有效防止種種念頭的生起,例如專注於呼吸時便不會同時去關注手機訊息或無止境的新聞。由專注的心我們將開展出非常清楚地觀看一切事物的能力,不但能看見種種念頭的生起與消融,並能辨識出所有的念頭。
專注是開展智慧的基礎。在禪坐中我們專注呼吸,當其他念頭生起我們只是看著它,並回到觀察呼吸中來。長此以往的訓練我們便能有寧靜以及穩定的心,能夠專注於自己所想要專注的事物,淨除一切煩惱染汙。在這之前心總是擅自去其他地方,但我們並不是它真正的主人,唯有我們能夠控制它時,才能真正看到萬物的實相。
在虛幻的世界中千錘百煉
離於執著的訓練是時刻思維萬物的另一面,
同時也是永不變換的本質,
那就是無常。
無處不在的禪修
無論是考試考砸、和男朋友吵架,或者沒有搶到歐洲盃的門票……,如果我們實在無法阻止悲傷,那就暫時悲傷吧。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品味快樂,不管是戀人的一個吻,還是一桌美味的午餐,或者讓你滿心歡喜的讚美,你都可以歡喜地接受它。
但是唯獨一點,需要我們始終不能忘記的,那就是無論痛苦或是美好,它們都是一場夢,一場遊戲,我們可以演繹悲傷,也可以演繹快樂,我們習慣所有的好與不好,除此之外便...
作者序
〈關於一個禪者的過程〉
正因為我們長久沉淪於各種希望與恐懼,所以世界上有如此多的痛苦。
禪修,最為適用的方法
我們把禪修視為生活的藝術,成為禪者的我們,必定來自芸芸大眾,因為只要生活在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必定離不開生活——即使在喜馬拉雅的某個岩洞閉關,依舊需要呼吸,飲水和進食,只要存在這些活動,或多或少都離不開生活。
在佛教祈禱文中多有祈禱菩薩聖眾,以適應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習性的教授和化現。禪修之所以讓我們坐在那,雖然也有行走禪,動中禪,但相對人類的習性和行為習慣,坐禪是最為基礎和廣泛適用的。
心的觀念和處理情緒的能力,決定了我們如何應對紛雜繁複的世界,也決定了我們所感受到的苦樂與否。修行來自生活中和各種瑣碎打交道,對於長久和各種念頭結為盟友的我們,很難不在例如看球賽的時候,意識到公司報告還沒寫完;也難以在切菜的時候安住當下,不去想等一會的馬鈴薯加不加辣椒;當然更難在別人踩到你的腳時保持平靜,讓訝異或憤怒不掌控你。
正因為我們無法做到這些,也難以應對更多複雜念頭的處理,所以有了坐在墊子上的禪修、讓我們安靜的房間、心曠神怡的線香,以及一系列禪修的教授。這些並不是為了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優美迷人,或者擴大交友圈賦予自己擁有內涵的標籤,我們做這些只有一個意圖,那就是更好的為我們的心靈服務。
反覆的練習,是禪者的必經過程
我們無法指望優雅的盤腿幾次,或認真遵循禪修指導數日,便完全掌握這門藝術。無論再高深的教導,最重要的是練習。如同我們計畫去不丹旅行,在網路上搜索各種注意事項—那裡的氣溫風俗、需要辦理的手續、值得信賴的旅行社,以及航空公司準備的航班等等。我們十分期待那裡祥和的民風,一切準備就緒,可最終我們沒有抵達不丹,只是在機場逛了一圈,因為臨時有其他重要的事,所以必須取消旅行計畫。
禪修反覆的練習就像飛機飛行的過程,之前的掌握要領和計畫,和去不丹的準備工作一樣。而練習就像被燃油啟動持續航行的飛機,一公里,兩公里……,不斷接近目的地。現實中我們很可能遇到像取消旅行計畫一樣取消禪修的事,像是朋友聚會、自拍、社交網站、谷歌新聞、電視劇等等。正因為有太多的事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分心,所以在禪修之初,我們不得不談到練習,更準確說是堅持練習的重要性。
禪者所需要經歷的是日復一日,使用正確方法堅持練習的過程,正如頂果蔣楊欽哲仁波切說:「我們必須經年累月持續行持,並累積數萬遍才能見到修持的成果。」禪修是一個禪者在坐墊上磨合的旅程,和繪畫、舞蹈、任何藝術一樣,練習,再練習;而練習對我們來說,本身就是捷徑。
練習的目的是什麼?
所有禪修,我們在墊子上所經歷的過程,都是為了改變過去沒有在禪修時的狀態。禪者與非禪者的區別就是,禪者能夠運用禪修訓練中熟練的技巧,來改變面對任何事時的心態。依據指導,我們可以在禪房,在打坐的過程中生起清淨的信心、智慧與慈悲。但一個禪者並非僅限於此,我們要做的是讓這些在禪修中生起的心念與習慣,出現在生活中的任何地方。
例如以往供燈的時候我們或許會想,我得完成這項工作,似乎佛陀需要這些,我也希望供燈後眼睛明亮,某筆生意談成。但是如果我們將禪修中生起的慈悲融入心念,或許有一天當你供燈的時候便沒有其他的想法,因為你只是在為一切眾生做這件事,借由供養佛陀燈的功德,迴向給所有生命。這便是一個禪者透過修心起的作用。事實上,只要我們習以為常這樣的思維,無論座上還是座下的禪修,都將意義非凡。
另一面,在熟練「止」的禪修後,生活中想發脾氣或有不好的情緒來襲時,我們可以相對輕鬆的就此停止,不去跟隨那些念頭。即使大笑或者悲傷流淚已經不可抑制的發生,但借由禪修「觀」的作用,我們可以在發生這些的同時,清楚看到念頭在怎樣運作,同時安住在其本然狀態。這種成果像是在看一場自己主演的電影,雖然一切正在發生,但我們能清楚的知道眼前所經歷的並不真實,如夢也如幻。對一個有適當訓練的禪者來說,
即便在穿衣、洗澡、品嘗美食、梳頭這樣的瑣事進行時,也能夠清晰思維無常,並且有效轉換不可避免的情緒與念頭。
正因為我們長久沉淪於各種希望與恐懼,所以世界上有如此多的痛苦。然而一件事的性質取決於我們的心念與態度。一方面我們吃飯、行走、睡覺這些行為可以就是其本身,但對禪者來說,這些也都是持續不斷修行的過程,讓其儼然成為莊嚴我們心靈光明旅程的友伴。
禪是一種狀態,它並不需要確切的結果。禪者與念頭相處融洽與否,決定了心靈所經歷的苦與樂。以真誠的心與禪相處,本然就在其中,未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自然而然運行。不當恐懼的敵人,也不做希望的朋友。一位禪者,即是生活的藝術家,也是欲將超越苦與樂擁有靈魂歸宿的你,或我。
〈關於一個禪者的過程〉
正因為我們長久沉淪於各種希望與恐懼,所以世界上有如此多的痛苦。
禪修,最為適用的方法
我們把禪修視為生活的藝術,成為禪者的我們,必定來自芸芸大眾,因為只要生活在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必定離不開生活——即使在喜馬拉雅的某個岩洞閉關,依舊需要呼吸,飲水和進食,只要存在這些活動,或多或少都離不開生活。
在佛教祈禱文中多有祈禱菩薩聖眾,以適應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習性的教授和化現。禪修之所以讓我們坐在那,雖然也有行走禪,動中禪,但相對人類的習性和行為習慣,坐禪是最為基礎和廣泛適用的。
...
目錄
前言 關於一個禪者的過程
ZEN1 慈悲中的寧靜
1-比平靜更重要的是證悟
2-無限的禪修
3-禪修的坐姿
4-禪修呼吸法
5-如何專注於呼吸
6-無限的自由
7-有了它就是最幸運的人
8-心包含了一切
9-將煩惱轉換為心靈的滋養
10-一心一意的求道之心
11-品味每一個當下
12-平等心中的宏願
13-持之以恆而來的平靜
14-超越苦,也超越樂
ZEN2 通往光明的旅途
1-初心之道
2-在虛幻的世界中千錘百煉
3-禪者的平常心
4-專注中的智慧曙光
5-戰勝心靈的恐懼
6-虛空從不留下痕跡
7-心靈的最佳伴侶
8-追尋正念的道路
9-真正給予中的自在
10-避免修行中的幾點錯誤
11-你就是自己的管理者
12-用真理之鑰打開證悟之門
13-煩惱即是自性本身
14-空性,無限的潛能
ZEN3 融於心即施於行
1-全新健康的生活方式
2-與無常共處
3-生活的中道藝術
4-與孤獨感共處
5-用調柔的心擁抱虛空
6-它能帶給你無盡的寶藏
7-讓真理成為一切行為的基礎
8-從現在起做你自己
9-無處不是修行
10-在智慧中叛逆,在慈悲中優雅
ZEN4 基礎正念
一、-基礎正念 1 坐姿
二、-基礎正念 2 坐姿
三、-基礎正念 3 坐姿
四、-基礎正念 4 呼吸
五、-基礎正念 5 呼吸
六、-基礎正念 6 呼吸
七、-基礎正念 7 呼吸
八、-基礎正念 8 感受、苦受
九、-基礎正念 9 感受、苦受
十、-基礎正念 10 感受、苦受
十一、-基礎正念 11 感受、苦受
十二、-基礎正念 12 感受、苦受
十三、-基礎正念 13 感受、苦受
十四、-基礎正念 14 感受、其他感受
十五、-基礎正念 15 念頭
十六、-基礎正念 16 念頭
十七、-基礎正念 17 念頭
十八、-基礎正念 18 念頭
十九、-基礎正念 19 情緒
二十、-基礎正念 20 情緒
二十一、-基礎正念 21 情緒
二十二、-基礎正念 22 正念
二十三、-基礎正念 23 身心關係
二十四、-基礎正念 24 期待
二十五、-基礎正念 25 累積
前言 關於一個禪者的過程
ZEN1 慈悲中的寧靜
1-比平靜更重要的是證悟
2-無限的禪修
3-禪修的坐姿
4-禪修呼吸法
5-如何專注於呼吸
6-無限的自由
7-有了它就是最幸運的人
8-心包含了一切
9-將煩惱轉換為心靈的滋養
10-一心一意的求道之心
11-品味每一個當下
12-平等心中的宏願
13-持之以恆而來的平靜
14-超越苦,也超越樂
ZEN2 通往光明的旅途
1-初心之道
2-在虛幻的世界中千錘百煉
3-禪者的平常心
4-專注中的智慧曙光
5-戰勝心靈的恐懼
6-虛空從不留下痕跡
7-心靈的最佳...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