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核心是自我,
對待悲傷的最重要課題就是對待自己。
沒有經歷過痛苦,沒有陪伴過患者,你很難想像,身心症會如何啃食或摧毀一個人生。
面對失去,實在不知道何時才能重拾過去的自己……。面對人生的各種失去,作者選擇沉浸在自己的哀傷裡,明顯是為了拒絕遺忘,企圖延續過去的幸福記憶,或也是刻意與自己取得和解的一種生存方式。
就像希臘式悲劇,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和苦難,最終會衍生出一種體認:比起遺忘或失憶,選擇悲痛承受會讓人生更加完整。
理解失去者的心理運作,如何與創傷記憶搏鬥,又如何面對活著這件事。
誠實的面對自己、說一個努力想翻頁的故事。
每一篇章,都是生命的銘記!
她用這本書揭露自己脆弱真實的一面,經歷了痛失摯愛、記憶折磨、睡眠障礙、身心症困擾……。
誠如作者所言,我也還在身心症顛簸的路上,紀實這一切。
走在崩潰的懸邊,始終沒有放棄自己。
【專文推薦】
李艷秋│邱一新
作者簡介:
孫嘉蕊
政大廣電系畢業。
25年新聞工作資歷,從工讀生一路歷經記者、社會生活中心主任、採訪主任、執行副總監,總監、副總。工作單位包括中視新聞部、TVBS 新聞台、東森新聞台。
現任東森新聞台副總。
章節試閱
復發的衝擊
時光回到五年前的八月。飯桌上,他一直靜默著。突然放下碗筷,輕輕地說,例行的回診好像有點狀況,吳醫生說要再去仔細複檢。我心一沉,復發了嗎?二○一○年先生得大腸癌2A期,經過開刀,五年來,我常常驚夢癌症復發,現在是在夢境之中吧……
復檢日期排了嗎,越快越好。我立刻回神,打給醫院公關秀珍,請他幫忙務必往前調整複檢日期,這一頓,再也吞不下任何一口飯菜。
當年他大腸癌開完刀,我就告訴他不要再喝酒了,喜歡交友的他,天天和朋友小酌,然後依然菸不離手,我的勸誡,已經變成嘮叨,我不想成為嘮叨的女人,但我自責,是我的縱容,才導致他癌症復發,這五年他每天過著和發病前一樣的快活日子,我卻常常惡夢中驚醒,如今惡夢成真了!
自責的不只如此。在檢查出異狀前一個月,我們才在附近租了一塊靠山的農地,每天我六點多起床,就往農地跑,拔草、墾土、整地、播種。我清晨上工,傍晚換我先生三四點去除草,繼續我們的田野生活。我們在田地的門口,立起一個Sunny’s的甜蜜招牌,在入口架起一座絲瓜棚、讓它也爬上百香果,田邊一個廢棄的浴缸,我們買了荷花鋪滿一缸。農地邊一條小溝,也滿了睡蓮,溝裡有魚有蝦。我們享受一個月流汗播種,種九層塔、生菜、番茄……,這麼快活健康的日子,你怎麼會癌症復發?
我深深自責,是我要過都市農夫的生活,才會租下這塊地。我每天上班前,享受荷鋤墾土的田野時光,他也每天汗流浹背回家,梳洗完後,就和朋友喝小酒吃晚餐。我長年的新聞工作,都必須到八點半才回的了家。是我把他搞太累了,才讓癌細胞有機可乘。我用這樣的邏輯不斷自責自己、是我害他癌症復發的。
為了證明自己的邏輯,我還問主治醫生,是不是因為他太辛勞才會癌症復發?醫生告訴我,一個月運動,不會讓癌細胞長成五-八公分。聽了醫生的說明,我並沒有變好,反而強迫症似地,捶胸頓足地失控痛哭,都是那塊地害了他,都是我害了他。常常還要他抓住歇斯底里的我,讓我冷靜下來。
理性的我知道,這是人們受到人生重大衝擊時最直接的反應──責備自己。但我就是不能控制地,找所有線索,是我沒有擋著他抽菸喝酒,是我要種田害他太勞碌,是我、一切都是我,無可自拔的自責。這樣不健康的心態,把我逼進身心症之門。
複檢結果,在肝臟分別發現八公分、五公分的腫瘤。三總找出腫瘤、肝臟外科主任共同會診。原主治直腸外科主任說,你們不要太緊張,就算復發,也不會馬上怎樣,再壞也還有一年半載,復發的病患裡,也有人生存率超過八年的啊。你們就先聽聽腫瘤科看怎麼處理,然後好好過日子,如果能開刀,平均也有三年好日子可過,就好好享受人生,去看看山看看海……。我真的不知道這些話是安慰還是打擊。
經過正子攝影明確定位,腫瘤科和肝臟外科會診結果,由腫瘤科主任來向我們說明,他輕鬆地說,孫小姐,你們放心,我們先化療三個月,把腫瘤先縮小,然後再請肝臟外科主任親手操刀,取出腫瘤。為了避免還有癌細胞殘留,手術後再做一次化療的流程。放心,沒事的。聽完會診,我依然不對搜尋相關資訊,大腸癌轉移肝臟開刀後五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但也不斷找抗癌成功的案例,一遍又一遍,在擔憂和鼓舞之間擺盪。
我先生曾說,我是一個很難搞定的女人,因為我專注,當我專注工作上,二十幾年的職場生涯,一路被晉升拔擢,此刻我專注尋找抗癌的方法,卻又失控專注於責備自己。新聞場上天災人禍,地震、颱風、火警、摔飛機、再大的災難現場,我都可以保持鎮定,從容不迫地調兵遣將;如今面對我的最愛可能消失,在日子未來之前,我已經先發了強迫恐慌症,上班心神不寧,腦袋仿佛有個黑洞,不停吸收負能量。每天深夜兩三點還在找資料,或者半夜驚醒,每天醒了,就不斷自問自答,怎麼辦?怎麼辦?
於我,天要塌了!
勇敢的他,情緒沒有太大波動,朋友關心時,他都只淡淡地說,嘉蕊為了他犯憂鬱症了,如果當下看到我們兩人,我可能還比較像病人。表姐的兒子學中醫,表姐一家人特地來看我,侄子幫我把脈,脈象紛亂,其實我已經自主神經失調,失眠、胃痛、胃食道逆流,在陪先生抗癌之前,我像一個戰敗的小兵,毫無頭緒地卸甲繳械,孤立在戰場上,敵人還沒有開戰,我已癱軟。
我在身心症的路上
每次換身心科醫生,都要敘述從頭,再哭一次。失去另一半的人,哭成這樣,醫生第一個反應一定是,憂鬱症!人們對於身心科,睡不著的認知,也是憂鬱症。
三個星期前,這次又轉到一位夏醫生,他很認真聽完我的狀態,然後跟我說,你不是憂鬱症,你是躁鬱!他很仔細地問我的家族史,我外婆因為妯娌不合喝農藥自殺,我父親和母親的個性都很剛烈。那你的成就遺傳自誰?我回他我不知道,也許是我母親吧!中年先生就中風,她一個人要扛起家計,照顧先生還要養三個孩子,她賣早點,包子、饅頭、肉粽、炒麵、豆漿……下午還幫人洗衣服,所有能賺錢的活,她都做。母親這邊的家族史,大舅舅酗酒,很早就中風臥病在床,三舅也喜歡喝兩杯,惟獨母親對酒精過敏,而我也遺傳了母親的體質。夏醫生和我聊了將近一個小時,他說他是一邊聊,一邊從家族史裡,尋找我的病因,我的鑽牛角尖、追求完美的個性,應該是來自母親為多。
然後拿一本他的著作解釋躁鬱症。你會有時創意不斷,開心連連,和朋友在一起,一點小事也異常興奮,感覺活力無限……是啊,正常人不都這樣?問題是我現在整個人狀況極差,我好好的時候是創意活力無限啊,幹新聞的不都要這樣,有熱情才撐得住這個耗費精氣神的工作。我一開始排斥我是躁鬱症。醫生自問自答,你一定有,大部分對工作有自許的人都有,「我也是啊」,啊,我的醫生也有躁鬱症?
你這個不是憂鬱,是睡不好讓你負面思考,不能只壓制你的鬱,這樣會讓你的躁越來越嚴重,因為沒有除躁。我先開藥妳吃吃看,等到秋天到了,妳的鬱期也會開始發作,到時候還要治療妳的憂鬱。因為是診所,方便天天回報狀況,不然大醫院就算醫生再關心妳,藥如果不適應會不舒服,妳也得等一週下次看診,就這樣在第一個禮拜,我開始讓醫生為我先夏天除躁,秋天除鬱。
回想自己的狀況,以往只要新聞做的不夠好,我就會直接點名罵人,新聞戰打贏了,可以開心到滿分,身心狀況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就拚命想還可以做什麼,讓收視率提高,一有空往外跑拍鳥,想把不好的狀況部分一起補回來,就這樣越來越焦慮,無法放鬆。二十四小時,連三小時的睡眠,我都知覺自己還在緊繃。這是不正常的,還有對生病吃藥這件事非常擔憂無法離藥,就這樣焦慮已經多於憂鬱。
開始書寫悲傷吧沒有關係,是為了藉著書寫,釋放悲傷,而非自憐。我希望悲傷為我帶來力量。悲傷的核心是自我,對待悲傷的最重要課題就是對待自己。持續二十五年的新聞工作,我像一艘漂泊的船,在驚濤駭浪、暗潮洶湧中,我先生就是我的錨,他把我緊緊穩住……錨斷了。
我緊繃、焦躁、憂工作壓力,慮睡眠不足、一切的一切都因為沒有錨,船飄蕩著沒了方向。
一年半來狀況在這半年又往下走,我除了工作是精神的。我對自己的人生卻充滿絕望,在奧運轉播結束後,我向公司請了三個星期的長假。我知道三個星期我不會好,但每晚只有兩三個鐘頭的睡眠,又開始把我往下再拉。休假很快地已經過了兩個禮拜,從閱讀的案例裡,我學習把沒有安全感的負面狀態寫下來。失去另一半的苦痛、工作壓力、害怕自己身心無法復原的恐懼。一切的來自沒有安全感。找回安全感,就必須先正視它。悲傷吧、沒有關係,我書寫我的最痛,讓自己悲傷找到出口,也許不能完全交托,但至少不再全部深藏。
我不隱藏悲傷,在這段憂鬱睡眠的過程裡,身邊的朋友一個個告訴我,他們或是他們的親友,也正在或曾經經歷失眠、憂鬱、躁鬱之苦。根據統計,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會面臨憂鬱,十個人就有一個人有身心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是躁鬱的,只是要看你的躁鬱是否已經干擾你的正常生活。有些人必須靠吃藥穩定情緒,有些人看起來正常,實際上卻是在自我合理化憤怒或異常開心地折磨別人或麻痺自己。過度的喜怒哀樂,都不健康。長官有躁鬱,再加上不知自制,就苦了下屬。夫妻有躁鬱,就天天尖峰相對,沒得安寧。你也許不到要吃藥控制的階段,但好好回想,讓自己控制你的情緒,不要讓躁鬱控制你。在生病之前都有過程。我現在還需要藥物幫助,提醒你,注意自己。
歐普拉和哈利王子,共同策劃了一系列關於身心症的影集,沒有經歷過痛苦,沒有陪伴過患者,你很難想像,身心症會如何啃食或摧毀一個人生。我的狀況並不穩定,曾經想過等完全痊癒後,再記錄下這一切,但悲觀的我,實在不知道何時才能重拾過去的自己,才能像大嫂說的就做平常做的事,快樂自然就會來了。That’s me you can’t see.我會繼續努力,如果你或妳的家人也為身心症所苦,要告訴自己,你不是唯一,You are not alone, and not lonely,我也還在身心症顛簸的路上,紀實這一切。
復發的衝擊
時光回到五年前的八月。飯桌上,他一直靜默著。突然放下碗筷,輕輕地說,例行的回診好像有點狀況,吳醫生說要再去仔細複檢。我心一沉,復發了嗎?二○一○年先生得大腸癌2A期,經過開刀,五年來,我常常驚夢癌症復發,現在是在夢境之中吧……
復檢日期排了嗎,越快越好。我立刻回神,打給醫院公關秀珍,請他幫忙務必往前調整複檢日期,這一頓,再也吞不下任何一口飯菜。
當年他大腸癌開完刀,我就告訴他不要再喝酒了,喜歡交友的他,天天和朋友小酌,然後依然菸不離手,我的勸誡,已經變成嘮叨,我不想成為嘮叨的女人,但我...
推薦序
推薦序
走在崩潰的懸崖邊,始終沒有放棄自己
資深媒體人/李艷秋
捧著嘉蕊這本書,像是捧著她血淋淋的心,眼睜睜看著這顆心無助、掙扎、傷痕累累,好想用OK繃把傷口貼起來,或是有個釘書機可以把裂縫補起來,可是,除了跟著她的文字一起驚濤駭浪,除了隨著她的創痛一起淚流滿面,我們什麼都做不了,什麼忙都幫不上,這種無力感,真的讓人很痛苦。
嘉蕊在面對崩天裂地的新聞時,總是像座沉穩的大山,冷靜的發號施令、調兵遣將,條理分明的制定採訪計劃,給前線打仗的同仁安排好所有的支援,只有她微微顫抖的雙手,洩露些許澎湃激動的情緒,那是一個新聞人在碰到歷史性的大事件時,從靈魂裡燃燒出的悸動。
在同事眼中,嘉蕊是值得信任、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總是護他們周全的長官;在長官眼中,嘉蕊不但是常勝將軍,更是一位不安現狀、力求突破的前瞻者,新的想法、新的計劃源源不斷,不論上司下屬,嘉蕊對他們而言,都是一個幸福安心的存在。
但我們不知道,當嘉蕊在人生中失去讓她幸福安心的力量時,她會怎麼樣?我們後來心痛的得知,嘉蕊這兩年來,都走在崩潰的懸崖邊,人生中排名第一的力量驟然消失,她隨時都會墜落。
嘉蕊始終沒有放棄自己,她會在跌落前一刻,爬著去急診室求救;也遵循醫生的協助,從信仰、工作、拍鳥、下廚、做公益中試圖找到重心,她用各種方式想拉自己一把,這本書也是她試圖治療自己的方式之一。
嘉蕊在書寫這本書的時候,看得出情緒及心理狀態的不穩,每個字都堆積著滿滿的淚水,那真的好痛,是揪心捶肝,看不到底的痛。她的記者之筆依舊條理清晰,用詞精準,情深意切,對先生治療癌病過程之累,以及自己對抗身心症之苦,全都鉅細靡遺的記錄下來。
我其實不能確定嘉蕊出版這本書是不是對的?但如果每看過一個人,就能減一分嘉蕊的痛,那就出吧!我們雖然什麼忙都幫不了,但我們可以讓嘉蕊知道,她並不孤單,她的故事,讓更多人獲得力量,更珍惜所有。
嘉蕊,我們都在,可以的話,繼續寫吧!
推薦序
最好的陪伴,就是默默閱讀本書
旅行作家/邱一新
從在TVBS認識嘉蕊,迄今已近二十載,每次遇見,她都呈現一種專業、積極、捷思、樂觀、理性和給予者的形象,為媒體人形塑一個仰望的典範。
突然間,她用這本書揭露自己脆弱真實的一面,我們才恍然驚覺二年來她暗自經歷了痛失摯愛、記憶折磨、睡眠障礙、身心症困擾……像這般如法國精神分析學家艾比亞勒所言「坦然脆弱,敢於脆弱」的勇氣,委實令我震驚、敬佩與珍惜。
雖然她挖掘的創傷記憶是許多人遲早要發生的共同面對,只不過多數人會選擇隱藏真實的情緒,寧可在暗處自虐、在黑夜中泣不成聲,也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面對人生的各種失去,包括摯愛、親情、健康、戀情、婚姻、工作、智力等各種失去,周遭總有許多伺機而動的「關切」,鼓勵你「正向思考」,企圖「幫助」你早日回到「正常生活」,殊不知這種「關切」有時候比冷漠還殘酷。在書中,我們發現,作者的選擇是沉浸在自己的哀傷裡,明顯是為了拒絕遺忘,企圖延續過去的幸福記憶,或也是刻意與自己取得和解的一種生存方式,就像希臘式悲劇,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和苦難,最終會衍生出一種體認:比起遺忘或失憶,選擇悲痛承受會讓人生更加完整。況且,記憶像迴旋鏢一樣,丟出去又會轉回來,沒接好還會傷到自己。
為什麼要勉強自己正向思考呢?什麼又是正向思考呢?
為什麼一定要治癒創傷記憶呢?什麼又是治癒呢?
人生的若干失去,若能勇敢地去面對、去思考對於生命所帶來的意義,有時候未必是真正的失去,說不定還可以幫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行過「死蔭的幽谷」。
在這個黑暗時刻,嘉蕊做出一個決定:書寫──也是我的建議,讓「關切者」有機會成為一個好同事、好朋友,去了解她的真實心情和感受;甚至,為那些同樣深受其苦者發聲,原來他們的世界是這樣過日子這樣看事情的。
可嘉蕊的書寫,勢必一次又一次地召喚記憶,鉅細靡遺的挖掘自我,與自虐並無二致,所帶來的創傷和悲痛難以名狀,致使她的書寫具有普世意義──書裡有許多描述,正是那些失去者共同面對的景況,或許,默默地理解,便是旁人對他們最好的關切,我相信這個「提示」,也是本書最重要的價值之一。
本書之令人動容也在於,人在世上消失了,透過「再記憶」(rememory)可以把那個人的樣貌、聲音、舉止和互動,依舊保存在他曾經生活的空間,說不定這是失去者在悲慘世界中通往幸福時光的唯一通路。
所以,為什麼要強迫自己壓抑記憶的召喚呢?
但這種反覆仰賴再記憶來提供「不真實的存在」,往往成為一種令人不勝唏噓和困擾不已的創傷記憶,慶幸的是,嘉蕊透過意識流書寫、透過細節的敘述,又找到另一種重返幸福時光的方式──無可避免,哭完了還得繼續寫下去,但我確信她已經有了面對絕望的薛西弗斯式勇氣。
媒體的本質是挖掘,不只是要求真相,更大的意義在於,不容許遺忘,身為媒體人的嘉蕊選擇書寫,或許也有這個潛因,可她需要比旁人更巨大的勇氣,甚至冒著輿論審判的風險,但她沒有因此卻步,我愛故我在,在字字血淚中挺身而進,還提出她回應悲痛的方式一二。
譬如遁入山林拍攝飛鳥、創立「愛做菜」社群,皆是嘉蕊近二年嘗試攀爬的布魯克斯「第二座山」,提醒自己也提醒失去者,在這個世界上仍有許多美好值得去追求,因而活出意義來。
所以,閱讀本書更積極的意義,不在於探究忘年之愛的來龍去脈,而是去理解失去者的心理運作,如何與創傷記憶搏鬥,又如何面對活著這件事。
這本書的生命故事固然屬於個體層面,但作者刻意扮演創傷記憶捍衛者的勇氣,對那些同樣念茲在茲的失去者,頗有淑世價值──勇敢地去追索內心世界的甜蜜與酸楚,若從這個角度來看,回憶便成為作者的悼念儀式,書寫便具有轉移創傷的十字架意義了。
就像大文豪馬奎斯所言「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什麼,又如何記住」,嘉蕊便以這種「活著是為了說故事」去回憶、去書寫、去創造另一半還活著的永生意義,頗有一種魔幻寫實的味道──由此觀之,或許我們對「作家孫嘉蕊」的認識才剛開始。
我一向主張,朋友間不多問是一種關照,也是一種情懷。所以,作為她的同事與朋友,或許最好的陪伴,就是默默閱讀本書,當一個好讀者。
推薦序
走在崩潰的懸崖邊,始終沒有放棄自己
資深媒體人/李艷秋
捧著嘉蕊這本書,像是捧著她血淋淋的心,眼睜睜看著這顆心無助、掙扎、傷痕累累,好想用OK繃把傷口貼起來,或是有個釘書機可以把裂縫補起來,可是,除了跟著她的文字一起驚濤駭浪,除了隨著她的創痛一起淚流滿面,我們什麼都做不了,什麼忙都幫不上,這種無力感,真的讓人很痛苦。
嘉蕊在面對崩天裂地的新聞時,總是像座沉穩的大山,冷靜的發號施令、調兵遣將,條理分明的制定採訪計劃,給前線打仗的同仁安排好所有的支援,只有她微微顫抖的雙手,洩露些許澎湃激動的情...
作者序
悲傷吧,沒有關係
人生真美好、我有一個美好人生。這兩句話多麼吸引人,幸福是一種知覺,有人生命坑疤坎坷,仍感恩幸福。有人看似人生勝利組,翻過面來,卻沉重地難以自承。我有一張漂亮的社會成績單。因為知道自己新聞工作是志業不是職業,我用園丁的心情工作,面對我花園的主人,廣大的受眾。上天也很寵我,讓我二十多年的職場生涯裡,即使有波浪,但終究付受相等。生命不是單行線,人生再美好,都有破洞,上天只是很平等地,讓我經歷生離死別,但這一頁,我翻了很久,翻不過去。上帝帶走我二十五年的最愛,所有的智慧,在這個關卡上,我卻像一個只會撒野的孩子,哭鬧的最後,我的心病了,我的靈傷了,我一路顛簸。
連續一年半的失眠焦慮,輾轉看了各大醫院,五六個身心科主任,我還是得不到一個好覺。每天三四個小時的睡眠,撐完順利轉播完奧運,我請了二十五年職場生涯裡,第一個長假,三個星期。
其實還是不夠的,我有那麼多的悲傷沒有處理,面對工作的無形壓力,我的焦慮在上班時,已經成為大腦記憶模式,肩頸緊繃,背部就像被無形繩索,兩端用鉗子緊緊坎住,我以為我早已習慣工作壓力,但未被溶解的悲傷,一直都在,啃食我的靈魂,讓我在憂鬱和焦慮中來回的擺盪,我已經與行屍無兩樣,熟稔的工作模式,只是自動導航,在需要決策的工作裡,我的大腦唯一清醒的空間。其他,早已散落癱倒在地。
請了三個禮拜的假,因為我已經沒有退路,對睡眠問題的絕望,知道再不停下來,人會垮掉,就來不及了。事實上我可能需要至少一年,甚至更多時間來處理我一直逃避的悲傷。
這段時間,凡是對我有所幫助的,我都去做,吃藥、心理諮商、能量治療、中醫針灸,我是那麼努力地想讓自己變好,卻在半年間不斷往下。我拍鳥,我畫畫,我做菜,我參與公益……這麼多的事用來逃避悲傷,然後發現,悲傷還是在那裡孤零零地等著我。
兩年前,我失去了我的摯愛,如果生命有排序,他就是第一。其他的對在最糟情況下的我來說,其實都沒有太大意義。工作成就、拍鳥樂趣、朋友往來、做菜社團……一樣樣都因為第一的失去,慢慢慢慢地失去意義。
照顧先生的三年,癌症復發,我們更加相愛,最後半年,我一直祈禱上帝給我們多一段時間相處,給我多一點時間準備,當摯愛的大樹在三天內急轉直下,我是盤延而上的藤蔓,散落癱軟一地。我還記得自己多麼平靜地送他,放著他最愛的《月光》為他淨身,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為他蓋棺。
之後我投入工作,在休假那兩週,我痛哭哀號,以為門廊上來的烏秋是他與我的對望,認定音樂台播放的《月光》是他送來的相思曲音。兩週後上班,我只允許自己哭一分鐘,不敢想、不敢望。外表上平靜無波,現在的身心科醫生告訴我,我有unresolved grief(未解決的悲傷)。
親愛的,對不起!我以為不看就可以把悲傷藏到底處,原來它還是孤零零地站在那裡。我不敢整理衣物、照片,我害怕自己沉下憂鬱海,浮不上岸,但終究我的悲傷沒有溶解。休假前,我在博客來書店打了喪偶兩個字,跑出一堆書,我選了死亡與生命手記、我還沒準備說再見、面對失去好好悲傷、It’s ok that you’re ok.我想自療。我不是世上唯一失去一半的悲傷者。我需要有人告訴我,如何處理巨大的哀痛。
每個人都有悲傷,臉書上我分享拍鳥、做菜、公益,不代表我安頓好了我的身心靈。每一個悲傷者,可能是失去父母、伴侶、子女,甚至是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你最愛的寵物,悲傷不能比較。
悲傷吧,沒有關係。悲傷的存在,代表我還能知覺,我要正視你。
這一頁何時能翻過去?我不會像勵志作品一樣,寫一個充滿陽光的期盼和結局。我只想很誠實的面對自己、說一個努力想翻頁的故事。
悲傷吧,沒有關係
人生真美好、我有一個美好人生。這兩句話多麼吸引人,幸福是一種知覺,有人生命坑疤坎坷,仍感恩幸福。有人看似人生勝利組,翻過面來,卻沉重地難以自承。我有一張漂亮的社會成績單。因為知道自己新聞工作是志業不是職業,我用園丁的心情工作,面對我花園的主人,廣大的受眾。上天也很寵我,讓我二十多年的職場生涯裡,即使有波浪,但終究付受相等。生命不是單行線,人生再美好,都有破洞,上天只是很平等地,讓我經歷生離死別,但這一頁,我翻了很久,翻不過去。上帝帶走我二十五年的最愛,所有的智慧,在這個關卡上,...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復發的衝擊
化療未開始,我進精神科
化療開始,勿亂投醫
廚娘的抗癌時光
手術順利、同溫層的溫暖
惡夢再起又復發了
失去
準備好了嗎?永遠不能!
雪落下的聲音
給自己一趟旅行
我的鳥朋友們
錯的時間沒有對的人
請善待你自己
我在身心症的路上
後記
推薦序
自序
復發的衝擊
化療未開始,我進精神科
化療開始,勿亂投醫
廚娘的抗癌時光
手術順利、同溫層的溫暖
惡夢再起又復發了
失去
準備好了嗎?永遠不能!
雪落下的聲音
給自己一趟旅行
我的鳥朋友們
錯的時間沒有對的人
請善待你自己
我在身心症的路上
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