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口才藝術
社交,即社會交往,是現代社會個人和社會組織維繫生存和開拓發展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社交口才可以提升個人的品味,增進人際交往。人與人的社會交往具有普遍性。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一個生活在社會之外的人,同人不發生關係的人,不是動物就是神。」社會交往是人們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重要形式,它貫穿於人的工作、學習、家庭生活和人生歷程之中。如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活動空間越來越大,由此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加頻繁、更加密切。
口才是社交的工具,社交又是施展口才藝術的舞台。有聲語言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於人們之間的社會交往。在社會交往中,時時處處離不開口才。有人把當今社會稱之為「全面公共關係時代」,而社交口才已經成為衡量成功人士的重要標準之一。一番關心體貼的話語,給親情、友情和愛情帶來無限的歡樂、溫馨與慰藉;一句恰當得體的話語使陌生的上下、長幼、男女個個如沐浴春風。稱讚別人時,巧妙使用口才,熱誠實在,恰當中肯;批評他人時巧妙使用口才,委婉中聽,忠言入耳。可以說良好的口才確實能夠達到「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讓人跳」的效果。一個不善於社會交往的人,很難與人溝通交流,很難獲得成功。相反,誰擁有了良好的社交口才,誰就會成為最有力量的人。
第一節 招呼、介紹
一、招呼
打招呼是人們日常應酬中最常用的禮節之一。不管是遇到熟人還是陌生人,打招呼、相互介紹既是一種彼此尊重,是親切、友好、禮貌的表示,又是一種擴大交往、加深友誼的有效方法。
有的人不重視打招呼。天天見面的人就用不著打招呼,自己家裡的人也用不著打招呼,認為無關緊要的人就更用不著打招呼,有的人不願意先向別人打招呼。這些認知都是不正確的。打招呼是聯絡感情的手段,溝通交流的方式,增進友誼的紐帶。對此,絕對不能輕視和小看。對自己周圍的人,包括單位的同事、家庭的親人、鄰里、同學、親朋好友等,不論其身分、地位、年齡、性別,都應該一視同仁。見面打招呼,表示親切、友好,先打招呼是主動的表現,是熱情的象徵,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程度高低的重要標誌。先打招呼獲得的是人際關係的主動權。漫不經心的習慣有時會給人傲慢的印象,與別人見面時心不在焉,失去了打招呼問候的機會,無意間就形成了彼此的隔膜。因此,善於交際就要從打招呼開始。
(一)招呼的方式
1.稱呼式
稱呼是依交往關係來確定的,包括尊稱、泛稱、謙稱等。
(1)尊稱。一是用於稱呼所仰慕、尊敬的人或長輩、長於自己的人。常用的稱謂如:您(您好、請您),貴(貴姓、貴單位、貴庚),大(大名、大作、大人),令(令堂、令兄、令郎),賢(賢弟、賢姪),敬(敬請、敬賀)。二是稱呼長官。稱呼長官常稱其職務,如劉部長、張局長、李科長、王經理、趙廠長。
(2)泛稱。表達方式有:姓名+職務、職稱、職業。如:李老師、張先生、趙大夫、王導演、張大哥、劉叔叔、孫阿姨等。
(3)謙稱。如:家(家父、家母),舍(舍弟、舍妹),老(老粗、老朽),小(小兒、小女),拙(拙筆、拙見),敝(敝校、敝人)。
2.寒暄式
寒暄原來指人們見面時談論天氣冷暖、問寒問暖,現在多用於人們見面相互問候的語言。寒暄隨場景、對象、氣氛不同而採取不同的形式。
(1)敬慕式。如久仰、幸會等。
(2)讚揚式。對對方的優點、長處加以誇獎。如「氣色真好!」、「您的報告真精彩!」、「你的裙子真漂亮!」
(3)問候式。如「早安!」、「工作忙嗎?」、「請代問你媽媽好。」
(4)關懷式。如「請慢走。」、「小心著涼!」、「多注意安全!」
(5)請教式。如「請您多多關照!」、「請斧正。」
(6)攀認式。如「老鄉」、「老同學」、「老長官」、「校友」等。
(7)道歉式。如「打擾了」、「對不起」、「添麻煩了」等。
3.態勢語式
態勢語式是用面部表情、身體態勢和肢體動作打招呼的方式。如點頭、微笑、招手、眼神等。
(二)招呼的技巧
1.主動大方
誰先打招呼,誰就占有了主動權。雙方見面,不管彼此年齡、地位有何差距,一般應先主動、熱情、大方地與對方打招呼。如果你是長輩,會顯得和藹可親,如果你是晚輩,則會顯得彬彬有禮。
2.因時而異
以一天早、午、晚為例,隨時間變化,打招呼也應巧妙而自然變化。早晨用「您早」、「早安」、「您好」;中午用「您好」、「午睡了嗎」;晚上用「晚安」、「下班了」等。
3.因地而異
打招呼也要分場所。在公共場所,如大街上、公園、餐館、商店等遇到熟人,自然可以和熟人問候,寒暄交談,但也不要故作驚喜,大驚小怪。如果在開會、看電影、看文藝演出、聽音樂會時,就不可大聲寒暄,這時微笑著招招手、點點頭即可。
4.兼顧眾人
如果打招呼的對象不止一個人,就要做到面面俱到。如果來者是兩位長輩,可說「兩位伯伯好」,表現謙恭有禮。同輩則可隨便些,如「二位有何貴幹」,遇到三人以上的一夥,並且他們正自顧玩笑,可「視而不見」,免得因為打招呼而沖淡了對方興致(但事後碰到要說明)。如果對方中僅有個別人熟悉,雖然只能與熟人打招呼,但目光也應顧及其餘人,以表示對其餘陌生人的尊重,也是對熟人的尊重。
5.靈活應變
如果碰到特殊的場合打招呼,就應靈活變通。所謂特殊場合,就是不宜於按照常規打招呼,或使人無法應答和難於應答的場合。比如,在廁所相遇,不說什麼實際的內容,或點頭以示看見了,或「噢,劉主任」支吾過去即可。這種含糊其辭的招呼可以繞開一些不必要的難堪。另外,遇到晦氣、傷心或讓人難堪的事,與當事人打招呼時,應機敏地岔開話題,繞開當事人倒楣的事,談些無關的話題,同樣是一種獲得和諧氣氛的好的處理方式。特殊情況下的招呼,一定要慎重、自然、合情合理,不可使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起疑心。
常見的日常打招呼用語有:「對不起」、「打擾您」、「謝謝」、「非常感謝」、「可否請您……」、「請問您願不願意」、「您不介意吧」等。這些日常用語應該常掛在嘴邊。
6.回謝對方
別人向你打招呼時,要認真、及時、熱情回謝。把「謝謝」二字說得恰到好處也很有學問,口與眼要緊密配合,嘴裡說「謝謝」時,眼神裡一定要表現出是出於真心,不是漫不經心地隨便應付一句。否則,毫無表情,連看都不看一眼,就隨便敷衍一句,別人會感到不真誠,從而會從心底裡泛起反感和不快,甚至產生厭煩情緒,回謝之意造成了相反的作用。人多的時候,要向大家致謝,或一一道謝,或一齊道謝,使每個人都感受到誠意。
二、介紹
介紹是社交場合人們相互認識、建立聯繫、溝通感情必不可少的。從交際心理上看,人們初次見面彼此都有一種了解對方並渴望得到對方尊重的心理。這時如果你能進行自我介紹,不僅滿足了對方的需要,而且對方也會以禮相待,介紹自我。這就為進一步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推銷,最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般情況下,自我介紹的內容和形式應取決於所在場所的氣氛和對象。
自我介紹通常分為兩類,即非正式場合和正式場合。當然,自我介紹大多指的是在非正式場合,因為正式場合會有人專門作介紹的。
自我介紹時應該注意:一是要有自信心,要克服膽怯心理。二是要真誠自然。語言要誠懇、謙遜,切忌誇大其詞、目中無人。三是要注意場合和對象。介紹內容長短應適中,少則五六句,多則一二十句即可。如:
我叫葉開。葉是樹葉的葉,開是開花的開。
我叫王志明,是明新科技大學的講師。來參加這次學術研討會,希望大家多多指教。現在我就談談自己的想法……
社交場合要善於主動介紹自己,自我介紹,要具有「短、平、快」的特點。「短」是用最簡單的方法,「平」是用最能令人接受的方式,「快」是用最短的時間。
製作人鄧安寧一次去一家咖啡廳,見咖啡廳人很多,他對朋友說:「怎樣在大家不反感的情況下,盡快讓所有的人知道我?既不能廣播,也不能影響別人喝咖啡。」他讓服務員叫來老闆說:「我叫鄧安寧,這是我的名片,生意好嗎?很喜歡這個店,希望做貴店的顧問,幫你推廣你的店。」老闆高興地說:「久仰大名,請做永久的高級顧問。」鄧安寧問:「生意這麼好,打不打折?」老闆說:「本週全場八折。」於是鄧安寧拿出兩盒名片,走到客人桌旁,輕聲說:「我叫鄧安寧,這是我的名片,是本咖啡廳的高級顧問。現在全場打八折,請大家多提意見。」他初進咖啡廳,沒有人認識他,當他離開時,卻有許多人與他打招呼。
(二)介紹別人
介紹別人要遵循尊者優先了解對方的原則。要先將主人介紹給客人,先將年輕者介紹給年長者,先將男士介紹給女士。介紹時還要依現場情況靈活掌握,除介紹姓名、單位外還可以介紹興趣、愛好等。
一般來說,介紹別人時應先向雙方打個招呼:「請允許我介紹你們認識一下。」「我介紹你們認識一個人好不好?」這樣雙方都有準備,不會感到突然。
各位,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台視的劉小蘭記者,今天是專程來為我們採訪報導的。劉記者,這位是公司的王總經理,這位是李主任,還有這幾位都是我們公司的員工。
(三)別人為你介紹
接受別人為你介紹時,要面帶微笑,認真傾聽,一般不要插嘴。聽完介紹後才可恭維或引導繼續交談。如聽完別人的介紹,就可以說:
您好!早就聽說您的大名了,只是無緣相識。今後還請多多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