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36卷,體裁則略仿司馬遷的史記,分為紀、志、傳三部分。總共包括四紀、二十四志、六十傳,總計約60萬字。記錄則起自隋大業元年(605年),迄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凡約1290年的歷史。
連橫本著「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的精神傾注心血撰寫本書。成書於1908年-1918年。
臺灣通史一出版,頗多好評,章太炎稱讚此書「民族精神之所附,贊為必傳之作」,當時民政長官下村宏為之作序:「……分類有法,矧又氣象雄渾,筆力遒健,論斷古今,吾幾不能測其才之所至,蓋近世巨觀也。」高度肯定可見一斑。
然其部份內容也受學者質疑,或評為杜撰創作、或說與史實不符…。諸多疑義,但作為歷經十年收集資料撰寫而成,並為臺灣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之名的史書,有其參考價值與貢獻。
作者簡介:
連橫(1878.2.17-1936.6.28)
幼名允斌,譜名重送,表字天縱、字雅堂,又作雅棠,另字武功或武公,又號慕陶、或號劍花。臺灣臺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是臺灣日治時期的詩人、歷史學家。1936年6月28日因肝癌病逝於上海,後來遷葬於臺北縣。1920年,另著有《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書。
章節試閱
臺 灣 通 史 卷 一
臺 南 連 橫 雅 堂 撰
開 闢 紀
臺 灣 固 東 番 之 地 , 越 在 南 紀 , 中 倚 層 巒 , 四 面 環 海。 荒 古 以 來 , 不 通 人 世 , 土 番 魋 結 , 千 百 成 群 , 裸 體 束腰 , 射 飛 逐 走 , 猶 是 游 牧 之 代 。 以 今 石 器 考 之 , 遠 在 五千 年 前 , 高 山 之 番 , 實 為 原 始 ; 而 文 獻 無 徵 , 搢 紳 之 士固 難 言 者 。 按 史 秦 始 皇 命 徐 福 求 海 上 三 神 山 , 去 而 不 返; 又 曰 : 『 自 齊 威 宣 、 燕 昭 使 人 入 海 求 蓬 萊 、 方 丈 、 瀛洲 。 此 三 神 山 者 , 其 傳 在 渤 海 中 , 去 人 不 遠 , 患 且 至 ,則 船 風 引 而 去 。 蓋 嘗 有 至 者 , 諸 僊 人 及 不 死 之 藥 皆 在 焉。 其 物 禽 獸 盡 白 , 而 黃 金 銀 為 宮 闕 。 未 至 , 望 之 如 雲 。及 到 , 三 神 山 反 居 水 下 。 臨 之 , 風 輒 引 去 , 終 莫 能 至 云。 世 主 莫 不 甘 心 焉 。 及 至 秦 始 皇 并 天 下 , 至 海 上 , 則 方士 言 之 , 不 可 勝 數 。 始 皇 自 以 為 至 海 上 而 恐 不 及 矣 , 乃使 人 齎 童 男 女 入 海 求 之 。 船 交 海 中 , 皆 以 風 為 解 , 曰 未能 至 , 望 見 之 焉 』 。 或 曰 , 蓬 萊 、 方 丈 為 日 本 、 琉 球 ,而 臺 灣 則 瀛 洲 也 ; 語 雖 鑿 空 , 言 頗 近 理 。 蓋 以 是 時 航 術未 精 , 又 少 探 險 海 外 , 飄 渺 虛 無 , 疑 為 僊 境 , 陋 矣 。 臺灣 與 日 本 、 琉 球 鼎 立 東 海 , 地 理 氣 候 大 略 相 同 , 山 川 美秀 , 長 春 之 花 、 不 黃 之 草 , 非 方 士 所 謂 僊 境 也 歟 ? 徐 福有 來 臺 灣 , 今 雖 無 可 確 證 , 而 五 百 男 女 之 散 處 日 本 、 琉球 者 , 後 嗣 不 絕 ; 然 則 秦 時 男 女 或 有 往 來 臺 灣 者 , 未 可知 也 。 或 曰 , 澎 湖 則 古 之 方 壺 , 而 臺 灣 為 岱 員 ; 於 音 實似 。 列 子 夏 革 曰 : 『 渤 海 之 東 , 不 知 幾 億 萬 里 , 有 大 壑焉 , 實 維 無 底 之 谷 , 其 下 無 底 , 名 曰 歸 虛 。 其 中 有 五 山焉 : 一 曰 岱 輿 , 二 曰 員 嶠 , 三 曰 方 壺 , 四 曰 瀛 洲 , 五 曰蓬 萊 。 其 山 高 下 周 旋 三 萬 里 , 其 頂 平 處 九 千 里 , 山 之 中相 去 七 萬 里 , 而 五 山 之 根 無 所 連 著 , 常 隨 潮 波 上 下 往 還, 不 得 暫 峙 焉 。 僊 聖 毒 之 , 訴 之 於 帝 。 帝 怒 , 流 於 西 極, 失 群 聖 之 所 居 。 乃 命 禺 疆 使 巨 鰲 十 五 舉 首 而 戴 之 , 迭為 三 番 , 六 萬 歲 一 交 焉 ; 五 山 始 峙 』 。 夫 澎 湖 與 臺 灣 密邇 , 巨 浸 隔 之 , 黑 流 所 經 , 風 濤 噴 薄 , 瞬 息 萬 狀 , 實 維無 底 之 谷 , 故 名 落 漈 ; 又 有 萬 水 朝 東 之 險 , 而 言 「 風 輒引 去 」 也 。 臺 灣 之 山 有 高 至 海 拔 一 萬 三 千 六 百 餘 尺 、 為東 洋 群 山 之 特 出 者 , 長 年 積 雪 , 其 狀 如 玉 , 故 曰 「 望 之如 雲 」 也 。 或 曰 , 臺 灣 為 古 之 東 鯷 。 後 漢 書 東 夷 傳 曰 :『 會 稽 海 外 有 東 鯷 人 , 分 為 二 十 餘 國 。 又 有 夷 洲 、 澶 洲。 傳 言 秦 始 皇 遣 方 士 徐 福 將 童 男 女 數 千 人 入 海 求 蓬 萊 神仙 , 不 得 , 徐 福 畏 誅 , 遂 止 此 洲 。 會 稽 東 冶 縣 人 有 入 海行 、 遭 風 流 移 至 澶 洲 者 , 所 在 絕 遠 , 不 可 往 來 』 。 然 則臺 灣 之 為 瀛 洲 、 為 東 鯷 , 澎 湖 之 為 方 壺 , 其 說 固 有 可 信, 而 澎 湖 之 有 居 人 , 尤 遠 在 秦 、 漢 之 際 。 或 曰 , 楚 滅 越, 越 之 子 孫 遷 於 閩 , 流 落 海 上 , 或 居 於 澎 湖 ; 是 澎 湖 之與 中 國 通 也 已 久 , 而 其 見 於 載 籍 者 則 始 於 隋 代 爾 。
臺 灣 通 史 卷 一
臺 南 連 橫 雅 堂 撰
開 闢 紀
臺 灣 固 東 番 之 地 , 越 在 南 紀 , 中 倚 層 巒 , 四 面 環 海。 荒 古 以 來 , 不 通 人 世 , 土 番 魋 結 , 千 百 成 群 , 裸 體 束腰 , 射 飛 逐 走 , 猶 是 游 牧 之 代 。 以 今 石 器 考 之 , 遠 在 五千 年 前 , 高 山 之 番 , 實 為 原 始 ; 而 文 獻 無 徵 , 搢 紳 之 士固 難 言 者 。 按 史 秦 始 皇 命 徐 福 求 海 上 三 神 山 , 去 而 不 返; 又 曰 : 『 自 齊 威 宣 、 燕 昭 使 人 入 海 求 蓬 萊 、 方 丈 、 瀛洲 。 此 三 神 山 者 , 其 傳...
作者序
自 序
臺 灣 固 無 史 也 。 荷 人 啟 之 、 鄭 氏 作 之 、 清 代 營 之 ,開 物 成 務 , 以 立 我 丕 基 , 至 於 今 三 百 有 餘 年 矣 。 而 舊 志誤 謬 , 文 采 不 彰 , 其 所 記 載 , 僅 隸 有 清 一 朝 , 荷 人 、 鄭氏 之 事 闕 而 弗 錄 , 竟 以 島 夷 、 海 寇 視 之 。 烏 乎 ! 此 非 舊史 氏 之 罪 歟 ? 且 府 志 重 修 於 乾 隆 二 十 九 年 , 臺 、 鳳 、 彰、 淡 諸 志 雖 有 續 修 , 侷 促 一 隅 , 無 關 全 局 , 而 書 又 已 舊。 苟 欲 以 二 、 三 陳 編 , 而 知 臺 灣 大 勢 , 是 猶 以 管 窺 天 、以 蠡 測 海 , 其 被 囿 也 亦 巨 矣 。
夫 臺 灣 固 海 上 之 荒 島 爾 , 篳 路 藍 縷 以 啟 山 林 , 至於 今 是 賴 。 顧 自 海 通 以 來 , 西 力 東 漸 , 運 會 之 趨 , 莫 可阻 遏 。 於 是 而 有 英 人 之 役 、 有 美 船 之 役 、 有 法 軍 之 役 ;外 交 兵 禍 , 相 逼 而 來 , 而 舊 志 不 及 載 也 。 草 澤 群 雄 , 後先 崛 起 , 朱 、 林 以 下 , 輒 啟 兵 戎 , 喋 血 山 河 , 藉 言 恢 復, 而 舊 志 亦 不 備 載 也 。 續 以 建 省 之 議 , 開 山 撫 番 , 析 疆增 吏 , 正 經 界 、 籌 軍 防 、 興 土 宜 、 勵 教 育 , 綱 舉 目 張 ,百 事 俱 作 , 臺 灣 氣 象 一 新 矣 。 夫 史 者 , 民 族 之 精 神 , 而人 群 之 龜 鑑 也 ; 代 之 盛 衰 、 俗 之 文 野 、 政 之 得 失 、 物 之盈 虛 , 均 於 是 乎 在 。 故 凡 文 化 之 國 , 未 有 不 重 其 史 者 也。 古 人 有 言 : 『 國 可 滅 , 而 史 不 可 滅 』 。 是 以 郢 書 、 燕說 猶 存 其 名 , 晉 乘 、 楚 杌 語 多 可 採 。 然 則 臺 灣 無 史 , 豈非 臺 人 之 痛 歟 ?
顧 修 史 固 難 , 修 臺 之 史 更 難 , 以 今 日 而 修 之 尤 難。 何 也 ? 斷 簡 殘 編 , 蒐 羅 匪 易 , 郭 公 夏 五 , 疑 信 相 參 ,則 徵 文 難 ; 老 成 凋 謝 , 莫 可 諮 詢 , 巷 議 街 譚 , 事 多 不 實, 則 考 獻 難 。 重 以 改 隸 之 際 , 兵 馬 倥 傯 , 檔 案 俱 失 , 私家 收 拾 , 半 付 祝 融 , 則 欲 取 金 匱 石 室 之 書 , 以 成 風 雨 名山 之 業 , 而 有 所 不 可 。 然 及 今 為 之 , 尚 非 甚 難 。 若 再 經十 年 、 二 十 年 而 後 修 之 , 則 真 有 難 為 者 。 是 臺 灣 三 百 年來 之 史 , 將 無 以 昭 示 後 人 , 又 豈 非 今 日 我 輩 之 罪 乎 ?
橫 不 敏 , 昭 告 神 明 , 發 誓 述 作 , 兢 兢 業 業 , 莫 敢自 遑 。 遂 以 十 稔 之 間 , 撰 成 臺 灣 通 史 , 為 紀 四 、 志 二 十四 、 傳 六 十 , 凡 八 十 有 八 篇 , 表 圖 附 焉 。 起 自 隋 代 、 終於 割 讓 , 縱 橫 上 下 , 鉅 細 靡 遺 , 而 臺 灣 文 獻 於 是 乎 在 。
洪 維 我 祖 宗 渡 大 海 , 入 荒 陬 , 以 拓 殖 斯 土 , 為 子孫 萬 年 之 業 者 , 其 功 偉 矣 。 追 懷 先 德 , 眷 顧 前 途 , 若 涉深 淵 , 彌 自 儆 惕 。 烏 乎 念 哉 ! 凡 我 多 士 及 我 友 朋 , 惟 仁惟 孝 , 義 勇 奉 公 , 以 發 揚 種 性 , 此 則 不 佞 之 幟 也 。 婆 娑之 洋 , 美 麗 之 島 , 我 先 王 先 民 之 景 命 , 實 式 憑 之 !
中 華 民 國 七 年 秋 八 月 朔 日 , 臺 南 連 橫 雅 堂 自 序 於劍 花 室 。
自 序
臺 灣 固 無 史 也 。 荷 人 啟 之 、 鄭 氏 作 之 、 清 代 營 之 ,開 物 成 務 , 以 立 我 丕 基 , 至 於 今 三 百 有 餘 年 矣 。 而 舊 志誤 謬 , 文 采 不 彰 , 其 所 記 載 , 僅 隸 有 清 一 朝 , 荷 人 、 鄭氏 之 事 闕 而 弗 錄 , 竟 以 島 夷 、 海 寇 視 之 。 烏 乎 ! 此 非 舊史 氏 之 罪 歟 ? 且 府 志 重 修 於 乾 隆 二 十 九 年 , 臺 、 鳳 、 彰、 淡 諸 志 雖 有 續 修 , 侷 促 一 隅 , 無 關 全 局 , 而 書 又 已 舊。 苟 欲 以 二 、 三 陳 編 , 而 知 臺 灣 大 勢 , 是 猶 以 管 窺 天 、以...
目錄
卷一開闢紀(起隋大業元年、終於明永曆 (南明)十五年)
卷二建國紀(起明永曆十五年、終於三十七年)
卷三經營紀(起清康熙二十二年、終於光緒二十年)
卷四獨立紀(起清光緒二十一年、終於是年九月)。(因當時日本總督閱後不滿其名稱,勒令重寫,是為「過渡紀」)
卷五疆域志
安平縣
嘉義縣
鳳山縣
恆春縣
澎湖廳
淡水縣
新竹縣
宜蘭縣
基隆廳
南雅廳
臺灣縣
彰化縣
雲林縣
苗栗縣
埔裏社廳
臺東州
坊里
卷六職官志
卷七戶役志
卷八田賦志
官莊
隆恩
抄封
番租
屯租
隘租
卷九度支志
卷十典禮志
慶賀
接詔
迎春
耤田
祭社
釋菜
祭纛
大操
旌表
鄉飲
祀典
卷十一教育志
卷十二刑法志
卷十三軍備志
屯丁
隘勇
卷十四外交志
日本聘問
呂宋經略
英人之役
美船之役
牡丹之役
法軍之役
卷十五撫墾志
卷十六城池志
衙署
局所
卷十七關征志
卷十八榷賣志
鹽
硫磺
煤
煤油
樟腦
沙金
阿片釐金
卷十九郵傳志
陸運
航運
郵電
燈臺
卷二十糧運志
倉儲
卷二十一鄉治志
卷二十二宗教志
神教
道教
佛教
景教
回教
卷二十三風俗志
歲時
宮室
衣服
飲食
冠婚
喪祭
演劇
歌謠
卷二十四藝文志
卷二十五商務志
卷二十六工藝志
紡織
刺繡
雕刻
繪畫
鑄造
陶製
煆灰
燒𨀤
竹工
皮工
卷二十七農業志
稻之屬
菽之屬
麥之屬
黍之屬
稷之屬
枲之屬
藍之屬
藷之屬
蔗之屬
茶之屬
蓏之屬
蔬之屬
果之屬
卷二十八虞衡志
草之屬
木之屬
竹之屬
藤之屬
花之屬
卉之屬
畜之屬
禽之屬
獸之屬
蟲之屬
魚之屬
介之屬
礦之屬
卷二十九列傳一
顏、鄭列傳
寧靖王列傳
諸臣列傳
諸老列傳
陳永華列傳
林圯、林鳳列傳
劉國軒列傳
卷三十列傳二
施琅列傳
吳球、劉卻列傳
朱一貴列傳
歐陽凱列傳
藍廷珍列傳
楊、殷、阮、王列傳
卷三十一列傳三
王世傑列傳
吳鳳列傳
施、楊、吳、張列傳
林、胡、張、郭列傳
臺東拓殖列傳
吳福生、黃教列傳
林爽文列傳
孫景燧列傳
福康安列傳
楊廷理列傳
鄭其仁、李安善列傳
陳周全、高夔列傳
卷三十二列傳四
海寇列傳
王得祿列傳
謝、鄭列傳
吳沙列傳
姜、周列傳
許尚、楊良斌列傳
姚、徐列傳
張丙列傳
方振聲列傳
李石、林恭列傳
鄭勒先列傳
郭光侯、施九𩓧列傳
卷三十三列傳五
戴潮春列傳
林文察列傳
丁曰健列傳
林奠國列傳
林占梅列傳
羅、陳列傳
沈葆楨列傳
袁聞柝列傳
劉銘傳列傳
劉璈列傳
林平侯列傳
卷三十四列傳六
循吏列傳
陳璸
季麒光
蔣毓英
張㑺
靳治揚
李中素
衛台揆
孫元衡
宋永清
周鍾瑄
黃叔璥
秦士望
陸鵬
曾曰瑛
朱山
胡邦翰
胡建偉
薛志亮
吳性誠
蔣鏞
周凱
曹謹
曹士桂
嚴金清
陳星聚
流寓列傳
郁永和
藍鼎元
陳夢林
洪壽春
蔡推慶
查元鼎
呂世宜
林豪
梁成𥋘
鄉賢列傳
王鳳來
陳震曜
鄭崇和
鄭用錫
鄭用鑑
文苑列傳
王璋
王之敬
張鈺
陳必琛
王克捷
馬琬
莊敬夫
陳思敬
林朝英
王士俊
黃驤雲
陳改淑
呂成家
蔡廷蘭
魏宏
彭培桂
陳維英
吳子光
陳肇興
黃敬
吳鴻業
王獻琛
楊克彰
卷三十五列傳七
孝義列傳
蕭明燦
侯瑞珍
陳仕俊
劉日純
丁克家
鄭用鈺
李錫金
張首芳
陳緝熙
翁林萃
黃朝品
鄭如蘭
洪騰雲
薛應瑞
方景雲
張仲山
林全籌
勇士列傳
曾切
莊豫
詹阿祝
阿蚌
貨殖列傳
陳福謙
李春生
黃南球
列女列傳
魯王公主
懷安侯夫人
傅璇妻
謝燦妻
王曾儒妻
辜湯純妻
楊茂仁妻
陳守娘
李時燦妻
金仁妻
大南蠻
陳清水妻
汪劉氏
傅氏
楊邦重妻
陳玉花妻
楊舒祖妻
吳茂水妻
郭榮水妻
吳氏女
何子靜妻
林楊氏
余林氏
李聯城妻
王家霖妻
陳周氏
鄭、徐二氏
徐、陳氏
呂阿棗
許裕妻
蔡欽妻
郭克誠妻
吳循娘
劉正娘
高悉娘
黃廣生妻
劉氏女
卷三十六列傳八
邱逢甲列傳
吳、徐、姜、林列傳
吳彭年列傳
唐、劉列傳
卷三十七附錄
後序
連雅堂先生家傳
連雅堂先生年表
表目
卷一開闢紀(起隋大業元年、終於明永曆 (南明)十五年)
卷二建國紀(起明永曆十五年、終於三十七年)
卷三經營紀(起清康熙二十二年、終於光緒二十年)
卷四獨立紀(起清光緒二十一年、終於是年九月)。(因當時日本總督閱後不滿其名稱,勒令重寫,是為「過渡紀」)
卷五疆域志
安平縣
嘉義縣
鳳山縣
恆春縣
澎湖廳
淡水縣
新竹縣
宜蘭縣
基隆廳
南雅廳
臺灣縣
彰化縣
雲林縣
苗栗縣
埔裏社廳
臺東州
坊里
卷六職官志
卷七戶役志
卷八田賦志
官莊
隆恩
抄封
番租
屯租
隘租
卷九度支志
卷十典禮志
慶...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