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怎麼訂年度計畫?不是寫業績目標,而是先想我幾月要休假?
◎大家都說他們很冷漠,但如果你家院子的草太長,鄰居會來關切。
◎努力加班求表現?很可能會被認為你的工作方式有問題。
◎服務員的臉很臭?那是因為德式的服務理念就是「請自行隨機應變」。
邁世勒是擁有近三百五十年歷史的德國老字號銀行,而本書作者隅田貫,
是該銀行的第一位日本員工,現任日德產業協會特別顧問。
他回憶自己剛到德國工作時,有回順手幫祕書拿信,
本以為會得到一句「謝謝」,沒想到祕書卻說:「這是我的工作,你越權了。」
還有一回,因為事情緊急,他指派部屬一個臨時任務,
對方卻冷漠的說:「我沒時間,我要下班了。」他當場傻眼。
他不禁好奇,一個對人如此冷漠、對下班時間斤斤計較的國家,
為何能從二次大戰的敗戰國,以人口小國迅速成為GDP全球第四大的製造大國,
擁有賓士、BMW、萊卡相機、雙人牌刀具等多個世界知名品牌?
他發現,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的背後,藏著高效率的思維:
◎不做無謂的報告、聯絡、商量,效率就來了
德國部屬不寄電子郵件副本給主管,因為自己的工作自己負責,
也不搞集體決策。主管不在?部屬就說:「這件事我決定。」
還有,從不花時間揣測主管的心意:「他會不會問我這個問題?」
如果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但會反覆問到知道為止。
◎所有公司(和人)都嚴守開始和結束營業的時間
常加班的人最努力?德國同事會說「你的工作方式有問題」;
怎麼訂年度計畫?不是寫業績目標,而是先想「我幾月要休假?」
辦公室一定有張大表,上面是所有員工的休假時間。
但要如何在休假時不被打擾?平日就要資訊全體共享,同事不用花時間「找」。
◎我那群嚴謹的德國同事教會我的事
順手幫祕書拿信,她卻氣我越權?
因為德國人很在乎每個人的職務區分,「這是我的工作」所以自己負責。
「以前的人都這樣做呀」,德國人不會接受這種理由,
他們會說:「如果規則不適用,那就改規則吧!」
一個擁有眾多世界品牌的製造大國,
員工們的年度計畫,竟從「我今年要何時休長假」開始──
羨慕嗎?這就是德國製造與德式幸福的祕訣。
作者簡介:
隅田貫
日德產業協會(NPO)特別顧問。1959年生於日本京都,1982年從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進入三菱日聯銀行(MUFG Bank,原東京銀行)工作。經歷三次(合計十年以上)在德國法蘭克福工作後,2005年起任職德國當地老字號私人銀行邁世勒集團(1674年創業),於法蘭克福總公司負責以日系機構投資家為對象的投資顧問工作。
隅田貫身為總公司唯一的日本人,培養出觀察日德企業文化本質與其差異的眼光,致力於活用長達20年的德國工作經驗。現任日德產業協會特別顧問,成為日、德兩國經濟人的橋梁。
譯者簡介:
黃立萍
Podcast節目《夫妻純聊天》主持人之一,是一個需要養肝的全職媽媽,目前以SOHO身分從事各類採訪、撰稿及翻譯工作。譯有《零基礎寫程式》、《殘酷世界的生存法則》、《地點學》、《金融業者不能說的理財詭計》(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聯絡方式:ooxxsleeping1@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德國媳婦兼駐歐特約記者/胡蕙寧
歐洲旅遊作家/琵雅諾
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丁菱娟
名人推薦:德國媳婦兼駐歐特約記者/胡蕙寧
歐洲旅遊作家/琵雅諾
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丁菱娟
章節試閱
我順手幫祕書拿信,她卻氣我越權?
這是我在德國工作時發生的故事。
有一次,我把寄到公司信箱的郵件拿進辦公室。因為當中有寄給我的信件,所以我順便把其他郵件拿給祕書,並說了句「這個送來囉」,就放在她的桌上。
原本以為祕書會面帶微笑的對我說「謝謝你」,沒想到她卻生氣的對我說:「這應該是我的工作,而不是你的。」對祕書來說,「拿郵件後分發給所有人」是她的分內業務之一,其他人未經許可做了那個工作,就是越權行為。
當時我很慌張,雖然試圖解釋「抱歉,因為有我的郵件,所以我就順便拿上來」,但因為很難用德語表現「順便」這個詞彙的微妙涵義,結果就只好低頭道歉。這在日本是必然會被感謝的情況,但只要換個地方,就變成不能做的行為。
在此,我並不是要告訴你兩個國家的習慣差異。我想說的是:為了提高生產力,明確的區分工作內容很重要。
日本跟德國一樣,多半會設立負責管理郵件的部門。不過,有時並不清楚是由該部門的哪位員工負責哪項業務。或許是由新人負責,但新人沒空時,應該由其他人來代理……在日本,有很多類似這種無明確決定是由誰負責的業務。像是有些公司是由新人負責影印,也有些公司是由主管自己來做。
如此鬆散決定的業務內容,在某種意義上雖然也可說是有效率,但像這樣,大家一起負責一項業務,最後不僅增加了每個人手上的工作量,以結果而言,有可能阻礙全體提升效率。
又例如,手腳慢的部屬A來不及完成負責的工作,於是你命令動作快的B來做:「去幫忙做那傢伙的工作!」這對B來說,就是增加了他的工作量。
「團隊的工作本來就應該大家互相協助」、「這對B來說也是磨練技能的好機會」,或許有人會這麼想,但A會這樣保持工作慢吞吞的狀態,得有人一直協助他,導致無法提高團隊的生產力。
在一開始,只指派符合A的能力的工作量給他?還是即使耗費時間,也要讓A執行到最後?或是增加團隊成員的人數?像這樣思考各種對策後採取行動,不給A以外的部屬增加工作負擔,才更能提升全體的速度。
根據我在德國公司的經驗,在這種狀況下,其他人不可能會無條件的伸出援手。或許你會覺得德國人很冷淡,但正因為個人責任確實區分,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那是我的工作嗎?」最近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會這樣問主管,結果就被罵了一頓,但或許在某些狀況下,這麼問才是正確的。不把「為了團隊」、「為了增加部屬的經驗」當理由,主管必須為了進度不延遲,明確的分派工作。當然,要是團隊全體成員的進度都延遲了,主管就要負責領導眾人、採取對策。
清楚區分每個人的工作,有時可能顯得不夠彈性,但若盡可能不增加每個人手上的工作量,就可以提高生產力。清楚區分工作內容,或許相當考驗主管的管理能力。不過,只要明確決定好,就能讓整體工作有所進展。
年度計畫,從「我何時該休長假」開始安排
德國人的一年,是從思考「何時開始休長假」這件事開始的──這句話絕不誇張。為了讓部屬能毫無顧慮的休長假而調整大家的行程,是主管的職責之一。德語「Urlaub」的意思是「假期」,自從我開始在德國生活後,就經常聽見這個單字。
德國《聯邦休假法》規定,雇主有義務讓員工每年至少休24天有薪假,許多企業甚至提供30天。「新人很難請有薪假」的氛圍,在德國是完全沒有的。德國人認為,既然法律都規定了,無論任何人都有行使的權利。
大部分德國人會在夏天請假二至四週、冬天請假一至二週,安排全家出國旅遊。將有薪假使用完畢,就是德國人的作風。
德國人平時不太花錢,為了假期花錢卻一點都不手軟。德國人的海外旅遊人口在世界數一數二,他們會走訪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ands,一個西班牙的群島)、克里特島(Crete,希臘第一大島),或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地中海沿岸地區,以及非洲等旅遊地,悠閒的度過假期。
似乎是因為德國屬於較寒冷的國家,所以德國人喜歡到溫暖的地方度假。且比起在好幾個國家的觀光景點走馬看花,他們更喜歡在同一個地方待上二至三週,從事健行、騎自行車之類的活動。
休假時,工作雖然會交接給其他同事代理,但有時也難免碰到只有負責人才能處理的工作。在德國,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等負責人休假結束後處理。即使打手機和負責人取得聯繫,對方也不會接聽電話;就算寄電子郵件,也只會收到自動回覆的郵件,上頭寫著:「抱歉,目前休假中。」
至於在日本,即使負責人正在休假,只要用手機或電子郵件聯絡,多數都還是會接聽或回覆。假使休假期間無法取得聯繫,因為假期最長只有一週左右,所以等待並不算是一件痛苦的事。不過在德國,可是要等二至三週。
我一開始對此感到疑惑,但自從習慣後改變了想法,認為「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無論如何都得馬上處理』的工作」。看似「這要是不趕緊處理可就糟了」的工作,其實即使往後推延一週左右,多半也來得及處理好。
在德國經營麵包店等商家的人,也經常休長假。如果在日本,店主很容易會覺得「要是長期休業,客人會跑掉」,但德國的店主完全不在意這種事。顧客也是如此,他們會在該店休業期間去其他麵包店消費,等到店主回來開店,顧客又會回到原本的店家買麵包。
企業經營者、醫師也一樣,有時他們會休假三週。或許你認為經營者長期休假,會讓公司無法運作,但沒這回事。日本也是如此,老闆不一定常待在公司,只要有優秀的員工待命,企業就可以正常運行。即使自己不在,公司也能正常運作,也是經營者的職責所在。
話說回來,德國的「有薪假」和「病假」是不一樣的。日本人會認為,有薪假應該用在生病不適,而導致無法上班的時候;但德國人覺得,放有薪假是為了休養身體,和生病缺勤完全是兩回事。
在德國,只要有醫師的診斷書,就能請到時間充分的病假,請假期間也能確實領到薪資。其中也有人是休假時玩得很累,在有薪假結束要上班的那一天請病假。即使如此,也沒有任何人會抱怨,因為法律規定可以休假。
另一方面,日本請有薪假的比率是舉世最低標準,根據綜合旅遊服務網站Expedia Japan調查資料(2019年世界19國有薪假、國際比較調查)顯示,無法請假的前三大理由是「有薪假要用在緊急時刻」、「人手不足」、「不想被人認為自己沒有工作幹勁」。
除此之外,回答「主管願意協助請有薪假」的比例有53%,和西班牙的77%、法國的73%、美國的72%比較,是相對偏低的水準(該項目的德國資料不明)。
難以請有薪假,確實是因為群體壓力,因此惡習必須要有人打頭陣加以斬斷才行。何不試著理直氣壯的請有薪假,休假期間也不要處理和工作相關的事?只要平時認真的把工作做好,身邊的人也會認同你的決定。
說到底,就算你不在,工作也是可以運作的。例如有人因為事故、疾病而長期住院,身邊的同事都會協助處理工作來填補那個空缺,事情總會解決的。原本應該參與重要商談的員工病倒了,也一定會有人代理出席。既然危機時刻都能度過了,請假時只要事先處理好交接事宜,其實不會有問題。
有時,我們難免也會發生「工作無法在休假開始之前完成」的狀況。若在日本,或許人們會延後假期,但在德國,人們即使還有工作沒做完,依然會直接休假。剩下的工作由身邊的人協助,或由本人休完假回來後再處理。儘管如此,身邊的人都不會有一句怨言,或許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也會休長假」的緣故。
我順手幫祕書拿信,她卻氣我越權?
這是我在德國工作時發生的故事。
有一次,我把寄到公司信箱的郵件拿進辦公室。因為當中有寄給我的信件,所以我順便把其他郵件拿給祕書,並說了句「這個送來囉」,就放在她的桌上。
原本以為祕書會面帶微笑的對我說「謝謝你」,沒想到她卻生氣的對我說:「這應該是我的工作,而不是你的。」對祕書來說,「拿郵件後分發給所有人」是她的分內業務之一,其他人未經許可做了那個工作,就是越權行為。
當時我很慌張,雖然試圖解釋「抱歉,因為有我的郵件,所以我就順便拿上來」,但因為很難用德語表現「...
推薦序
推薦序一
德國人的完美主義,建立在「務實」上
德國媳婦兼駐歐特約記者/胡蕙寧
從留學、打工到當德國媳婦,我跟德國人的緣分甚至跨越世紀,心得多到寫新聞又寫書,且現在每天說德語的日子還在持續中。
如果要用兩個字來形容德國人,我的親身體驗是「務實」。務實到廢話少說、計畫擬好就行動、沒把握的事情別做、權利義務搞清楚、公私分明不互擾、沒錯別說抱歉當禮貌……他們的人生哲學明顯又獨特,即使世代傳承中會產生時代性的演變,但跟非日耳曼民族比起來就是不一樣。要跟他們打交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尤其重要。
德國人的務實讓他們很重視實力,我發現,只要在他們面前開口說德語,不論是到政府單位或民間溝通,對方通常眼睛一亮,事情處理起來馬上順利許多。因為會說他們的語言,能在德國人心中的實力表中,帶來加分效果。
這個態度在工作場合上,更是表露無遺,例如:開會要言之有物、計畫定了就要實行、法定假期就是要休假、訂法規就是用來遵守。即使德國人相較於其他種族偏向完美主義,但他們的完美主義也是建立在務實上,這是一種能力可及的相對完美,不是理想國中的絕對完美。德國人的務實也應用在花錢的行為上,他們該省的絕對省,不過該花時也一定花,尤其是涉及品質的花費,絕對不會省。
幫人亦是如此。一位身材矮小的女性朋友曾向我抱怨,她去德國玩時,拖著超重的行李上上下下,沒遇到任何路人伸手幫忙;但她到法國旅遊時,總是有路人問:「需要幫忙嗎?」我笑著回她,在德國,若需要幫忙時得開口,因為直腸子的德國人不太敢也不會猜他人的心思,他們會尊重你的實力,免得幫到不想被幫的人,好像顯得低估對方。
有次冬天,我跟德國同事一起吃完飯後要離開餐廳,一位新進的男同事幫隔座女同事拿起大衣,禮貌性的要替她披上,女同事很正經的回說:「這種事我自己會做,不必麻煩你!」那位男同事當場臉紅,尷尬的站在一旁,讓我再次見識到另種德國風情。在德國,多禮不見得會被接受,我猜這位男同事以後一定不敢隨便幫女同事。
另外,務實的態度也顯露在德國人的生活中。我當了超過二十年的德國媳婦,如果看到婆婆對某件事皺眉頭,接下來百分之百會聽到負評:「做得不夠徹底!」對他們來說,如果不徹底做某件事,何必浪費力氣做?甚至連發脾氣跟講道理都要徹底。有時這對其他民族來說可能太超過,但你很難說服德國人降低標準來適應你。
德國人注重自理與自信的養成教育不但完全展現在工作環境中,也表現在待人處事上。當德國人認為自己是對的,就會勇於指正他人的錯誤,理直氣壯時,甚至到得理不饒人的地步。所以面對德國人,如果你認為自己有憑有理,千萬不可讓步,否則德國人會馬上覺得你認錯、認輸。德國人的務實更擴展到全體性,不過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自以為是的正義魔人。對於不是在那個國家長大的外國人來說,一開始的震驚、磨合是必經之道。
研究德國人,有著人類學、社會學、基因學、職場學……上的各種樂趣。這本書帶領你進入另一個視角去觀察德國人,請好好開閱享用。
推薦序二
德國人真的沒那麼愛工作!這是他們節省工時的祕訣
歐洲旅遊作家/琵雅諾
德國人過完聖誕、新年假期後,回到工作崗位的第一件事,不是擬定工作的年度計畫,而是把年曆打開,開始協調休假的日期。他們喜歡「超前部署」,安排休假也是。德國人認為,天大地大休假最大,24至30天的年假必定休好休滿,休得理直氣壯,且休假時聯絡不到當事人,就好像失聯一樣。但令人羨慕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同事會抱怨。
在亞洲,大家相信勤奮努力才會換來成功。於是,愛拚才會贏、高工時,成為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身為歐洲經濟龍頭的德國,卻恰恰相反──我在德國的上班時間是下午一點到六點,而每週五進公司時,總會被近乎全空的地下停車場嚇到。平時要多繞幾圈才找得到停車位,但在週五時,位子卻是任君挑選。且不只是我任職的公司,同一園區的其他企業也一樣,週五下午唱空城計,大家能多早走就多早走。
然而,德國人不是愛偷懶,而是非常珍惜個人的生活。正因如此,他們會計較上班時間,是否符合自己的生活規畫。舉例而言,有些人須早起送小孩上學,對他們來說,早進辦公室、早點下班最好;夜貓子則喜歡晚一點進公司、晚點下班。大多數人喜歡週末放假長一點,於是週一到週四多上點班,換取週五早點下班,是大家都知道的潛規則。週五的交通尖峰時段,從下午兩、三點開始,就能看出德國人有多重視私人的時間。
不僅如此,在德國,頻繁的加班不代表你工作認真、值得表揚;反而讓人懷疑你的工作能力──為何無法在上班時間內完成分內的工作?不加班在我們的文化裡是天方夜譚,但如同作者在書中所言,德國的職場重視有效管理時間、有效溝通、團隊組織的有效互動……進而節省工時,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旅居德國的幾年間,我觀察到,德國人將秩序、規則奉為圭臬,儼然是歐洲的日本翻版;加上我居住的城市杜塞道夫(Düsseldorf),是全歐洲日本人最多的城市,所以我理所當然的認為,日本人到德國是如魚得水。但作者在德國工作二十年的經驗,打破了我的成見。閱讀過本書後才知道,德國、日本在許多工作文化、程序和細節裡,還是大不相同。
例如,德國人有話直說,讓許多問題能立刻解決,也減少不必要的揣測,少走冤枉路;但日本文化推崇「揣測別人的心意」,在別人沒開口時想到且做到,才是一極棒的員工。殊不知,上下交相賊的過程中,浪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間接影響了工作效率。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臺灣,對這場景應該不陌生。
本書不只適合對德國職場、文化有興趣的讀者,書中的觀察心得,對管理階層更受用。誠摯推薦!
推薦序一
德國人的完美主義,建立在「務實」上
德國媳婦兼駐歐特約記者/胡蕙寧
從留學、打工到當德國媳婦,我跟德國人的緣分甚至跨越世紀,心得多到寫新聞又寫書,且現在每天說德語的日子還在持續中。
如果要用兩個字來形容德國人,我的親身體驗是「務實」。務實到廢話少說、計畫擬好就行動、沒把握的事情別做、權利義務搞清楚、公私分明不互擾、沒錯別說抱歉當禮貌……他們的人生哲學明顯又獨特,即使世代傳承中會產生時代性的演變,但跟非日耳曼民族比起來就是不一樣。要跟他們打交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尤其重要。
...
作者序
我在300年老字號德國銀行學到的事
從1985年至今,我前後加起來在德國生活了20年,並且和德國人一同工作。
在某些意義上,德國和日本是十分相近的國家──地理上彼此的距離雖然多達一萬公里,但國土面積幾乎相同,就連GDP(國內生產毛額)也相距不遠,2019年世界排名中,日本排名第三,而德國排名第四,許多特質都可說是不分軒輊。不僅如此,兩國同樣身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都是從野火燒盡的荒原狀態中重新開始,同樣拚命的讓經濟復甦。
但是,兩國之間當然也有差異。尤其是我待在德國的這20年間,日本和德國的差異已經越來越大。德國這個國家的實力,已經變得更強了。
從兩國的調查資料來觀察,我們就能看出端倪。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參考與生產力相關的指標。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調查顯示,德國平均每小時的勞動生產力為66.36美元(按:依2022年1月初匯率計算,1美元約等於新臺幣27.68元),日本則是46.78美元(2019年/取自OECD數據〔OECD Data〕)。只看這項資料雖然無法一概而論,但如果單純比較這兩個數字,德國的生產力是日本的1.4倍以上。
此外,若比較兩國的每人年均工作時數,日本是1,680個小時,德國則是1,363個小時(2018年/取自《數據手冊國際勞動比較2019》一書)。
(按: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顯示,2019年臺灣全體產業每工時產出為新臺幣730.35元,約等於26.21美元;勞動部國際勞動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臺灣平均工時為2,033個小時,幾乎是德國人的1.5倍。)
德國人通常怎麼看待工作?若要舉幾個象徵性的例子,就包含以下幾點:
‧每年休假五至六週。
‧每天加班時數有限。
‧每天做完該做的工作後就迅速返家,與家人共進晚餐。
為什麼他們的工作時數比日本人少這麼多,還能做出一定的成果?
不僅是因為德國主張國家要戰略性的培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還有,德國人其實更懂得適可而止,也就是他們抱持著不追求完美的態度。舉例來說,德國的地鐵不一定會準時發車,郵件也不一定準時送達。
相關實例我會在本書中介紹,不過簡而言之,德國人並非總是追求100分,而是依據情況行事,有時做到70分也可以──正是這樣張弛有度的彈性,為他們帶來效率。
我曾前後三次在德國法蘭克福工作,後來在2005年,開始任職於德國當地的老字號私人銀行──邁世勒集團(Metzler Group),當時是以首位日本員工的身分,進入法蘭克福總公司。與德國人共事時,我有了許多發現、也感受到許多衝擊,在這些經驗當中,必然有許多值得你我借鏡的地方。
我在300年老字號德國銀行學到的事
從1985年至今,我前後加起來在德國生活了20年,並且和德國人一同工作。
在某些意義上,德國和日本是十分相近的國家──地理上彼此的距離雖然多達一萬公里,但國土面積幾乎相同,就連GDP(國內生產毛額)也相距不遠,2019年世界排名中,日本排名第三,而德國排名第四,許多特質都可說是不分軒輊。不僅如此,兩國同樣身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都是從野火燒盡的荒原狀態中重新開始,同樣拚命的讓經濟復甦。
但是,兩國之間當然也有差異。尤其是我待在德國的這20年間,日本和德國的差異已經越來...
目錄
推薦序一 德國人的完美主義,建立在「務實」上/胡蕙寧
推薦序二 德國人真的沒那麼愛工作!這是他們節省工時的祕訣/琵雅諾
前言 我在三百年老字號德國銀行學到的事
序章 重視勞工權益,而非消費者至上
1. 工時比一比,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
2. 不勉強但也不敷衍,造就最多世界品牌
3. 搞懂工作的優先順序,拖延就不是病
4. 沒有任何職業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第一章 有關小狗和孩子的教育,都交給德國人吧
1. 有一種服務,叫請自行隨機應變
2. 只要你夠優秀,完成工作的方式不只一種
3. 主管不在,部屬會說「今天就由我來決定」
4. 團隊精神?德國人是這樣解讀的
5. 自家庭院草太長,德國鄰居會「關心」
6. 這裡的聖誕夜,沒有人在路上逛街
7. 孩子10歲就要大致決定未來出路
8. 父母很嚴格,親子關係卻不冰冷
9. 用高價買好東西,不需要的東西就不買
10. 德國父親請育嬰假的比例,高達35.8%
第二章 工作上,不做無謂的報告、聯絡、商量
1. 效率,從每天說早安開始
2. 德國人很常說:「真的有需要這樣做嗎?」
3. 不過度揣測,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4. 主管指示明確,不讓部屬猜
5. 不用寄副本給主管也可以
6. 規則如果不適用,就改變規則
7. 「我們見面談吧」,不依賴電子郵件
8. 會議中,全員發言是鐵律
9. 我和德國同事的午餐外交
10. 就算職階有落差,大家照樣平等往來
11. 對方說話時,絕對不能打斷
第三章 所有公司都嚴守開始和結束營業的時間
1. 「我很忙,無法參加」,這藉口德國人不會接受
2. 努力加班求表現?同事會說你工作方式有問題
3. 電子郵件上從不出現多餘的字
4. 我在德國主管桌上看到的格言:摘下當天的花吧
5. 他們真的有「把時間換成金錢」的制度
6. 國家級「安靜時間」,一天兩時段
7. 臨時指派工作,部屬竟回我「我沒時間」
8. 休長假時,設定自動回覆郵件功能(我不在辦公室)
9. 年度計畫,從「我何時該休長假」開始安排
第四章 我那群嚴謹的同事教會我的事
1. 不因想升遷,特別顧慮主管感受
2. 我順手幫祕書拿信,她卻氣我越權?
3. 不搞集體決策,自己的工作自己負責
4. 不隱瞞壞消息,越糟糕的資訊,越要公開
5. 「因為以前都這樣做」,德國人絕不接受這種理由
6. 資訊全體共享,降低找資料的時間
7. 不退縮,反覆問到明白為止
8. 祕書不是助理,是戰友
9. 「週五下午五點在公司喝紅酒」的理由
10. 週末和客戶打高爾夫球?沒這回事
第五章 休息,是為了有更好的表現
1. 辦公室有張表,記錄所有員工的請假計畫
2. 上班上到想睡覺,就出去散散步
3. 同事桌上的必備小物:家人照片
4. 日本人喜歡收納,德國人熱愛整理
5. 擁有「您先請」的從容不迫
6. 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
7. 60歲前就開始準備退休
8. 任何人都能仿效的德國高效工作術
第六章 德式遠距工作現狀
1. 用誇張表情傳達肯定訊號
2. 一週安排一小時,全公司在線上亂聊
3. 除了重要會議,孩子出現在鏡頭前也無妨
4. 主管的指示變得更加周到而細膩
5. 疫情後,預計有27%的人選擇偶爾在家工作
結語 獨自幸福的時代,德國人早就辦到了
推薦序一 德國人的完美主義,建立在「務實」上/胡蕙寧
推薦序二 德國人真的沒那麼愛工作!這是他們節省工時的祕訣/琵雅諾
前言 我在三百年老字號德國銀行學到的事
序章 重視勞工權益,而非消費者至上
1. 工時比一比,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
2. 不勉強但也不敷衍,造就最多世界品牌
3. 搞懂工作的優先順序,拖延就不是病
4. 沒有任何職業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第一章 有關小狗和孩子的教育,都交給德國人吧
1. 有一種服務,叫請自行隨機應變
2. 只要你夠優秀,完成工作的方式不只一種
3. 主管不在,部屬會說「今天就由我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