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是為了重生
《給Blue的49封分手信》陳敏澤 文/圖
~走出死蔭幽谷,愛與藝術的救贖之路~
我們跟著敏澤的畫與書寫,共同默會了一場漫長的告別,
也由此明白,唯有讓逝者以及內在相連的部分好好離去,
才能使生命以新的姿態歸返。
敏澤畫裡的幸福氣息,神奇地從過去療癒了未來。
她以顏色創造的神奇畫境,散發一種沒有壓迫感的明亮魅力。
◆專文推薦◆
樂茝軍(薇薇夫人)/作家
黃河/ART TAIPEI 藝博會共同創辦人
朱和之/作家
邱士華/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
楊舒涵/心理學講師
◆聯合推薦◆
蘇慧貞/國立成功大學校長
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溫麗琪/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陳皇光醫師/國泰功醫診所院長
連正章/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簡忠威/水彩名家
王建民(蠟筆王)/蠟筆藝術家
知道自己手上拿的是、一本寫作者和最親密的姊姊死別的書,很怕自己承受不了悲傷之重。但讀完序言之後是一首首充滿深情的詩,和一幅幅美妙的畫。失去姊姊,她用「藝術作為療癒的手段,而愛是本源」,用淚水寫文字。也寫出一本與眾不同的深情悼亡書。——樂茝軍(薇薇夫人)/作家
這不是神童莫札特的安魂曲,而是樂聖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充滿著溫暖與活力,充分感受生命遭遇挫折之後的再生,四十九篇文章與畫作的搭配顯示畫家成功轉移內心能量,構圖時而簡潔,卻又不失畫作的美學魅力,尤其對於「色彩」的靈活使用。——黃河/ART TAIPEI 藝博會共同創辦人
我們跟著敏澤的畫與書寫,共同默會了一場漫長的告別,也由此明白,唯有讓逝者以及內在相連的部分好好離去,才能使生命以新的姿態歸返。這些從月光下、淚水中細心揀回的記憶亮片,經過凝神梳理、深沉自剖,不僅讓敏澤在藝術上獲得新的能量,也讓姊姊的精神生命以更精純的質地延續。
——朱和之/作家
敏澤畫裡的幸福氣息,神奇地從過去療癒了未來。她以顏色創造的神奇畫境,散發一種沒有壓迫感的明亮魅力。
——邱士華/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
看到本書《給Blue的49封分手信》作者陳敏澤以書寫、以繪畫幫助自己復原,這是一個不僅得療癒也是自我成長的歷程,生命的意義會更彰顯。
——楊舒涵/心理學講師
就這樣,我跟Blue,終於徹底分手了!
書名《給Blue的49封分手信》的擬定,基於寫作目的是為讓自己擺脫憂鬱,但又不願把氣氛搞得太沈重,靈光一閃,把憂鬱擬人化,用同義詞「Blue」為之命名——擺脫憂鬱,就是跟Blue分手。七七,代表七個階段;從悲傷思念、怨恨命運不公,繼之力圖振作、尋找出路,然後思想轉變、濾淨心緒,以積極態度迎向未來。我從20年積累的畫作圖像中,挑選出最符合主旨的49幅,當作引發書寫靈感的依憑。
49篇短詩文完成,我的寫作能力便已恢復。原本計畫到此為止,後來卻因緣際會,讓我決定將自我療癒的心路歷程,詳細記述下來,作為人生最重大轉折點的紀錄,同時緬懷姊姊賦予我的一切。我希望藉由出版,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有著類似傷痛的人們,或許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作者簡介:
陳敏澤
畫家,藝研齋主人。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藝術創作學士。台灣大學化學系學士、環境工程碩士。曾任環境工程顧問公司專案經理、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畫廊主管、北京《癌症康復》雜誌專欄作者、成功大學美學與藝術跨領域學分學程講師。國內外個展及聯展數十次,作品被國立台灣美術館、藝術銀行、建國中學、成功大學、文化大學等單位收藏,並入選藝術銀行「盛放.台灣——當代藝術展」、「世界之光——台灣當代藝術展」,分別至新加坡、駐教廷大使館展出。著作《如詩.如歌——陳敏澤油畫選集》,譯作《主管通:壓力管理篇》。
章節試閱
頭七:思念排山倒海而來
我的哀悼是灰紫色的
六年前的清明時節,我在畫室準備開始工作,卻收到大學社團老師過世的消息。我知老師罹癌已經有一段時間,收到消息談不上震驚,只是因為老師尚未過耳順之年,一直以來都樂觀地認為他可以戰勝病魔。我愣愣坐在畫架前,窗外淅瀝瀝雨聲不斷,悶熱的濕氣滲透屋內;然後我拿起畫筆,〈紫色的雨〉就這樣從筆下流出來。這是我創作生涯裡唯一一件悼亡之作,萬萬沒想到,時隔數年,竟會用來悼念自己唯一的姊姊。
之所以用「紫色的雨」作為本書的開場,除了作品本身的悼亡意涵,另外就是老師和姊姊的共同特質:他們都是「一路上從不缺精彩風景」的人。在痛失親姊的萬般遺憾當中,讓我稍感寬慰的是,姊姊及時行樂的性格,工作再忙也要擠出時間遊玩四方、享受美食美景,雖然其壽不永,至少算是頗享過些福。當然,姊姊剛過世時,我的心情可不是灰紫色的淡淡哀愁,而是像美國搖滾樂傳奇歌手王子(Prince)的名曲〈Purple Rain〉裡的紫雨:「天空中滿佈著血,而紅色和藍色加起來就是紫色。紫色的雨屬於世界末日,讓你愛的人與你一起、讓你的信仰引導你度過這陣紫色的雨」。直到姊姊離開將近一年又四個月,我費盡力氣從自己的精神地獄裡爬出來、恢復人身之後,才終於能以溫柔感傷的灰紫色目光,回頭看我親愛的姊姊。
從小,我就跟姊姊長得很像,長大後連身高都一樣,常被外人當作雙胞胎。不過姊姊是公認比較漂亮的那一個,因為她沒有我急躁彆扭的脾氣,總是流露出自信從容的優雅。大約到三十多歲的年紀,由於建築設計這行的慣性就是超時工作,姊姊又是個美食愛好者,經常以享受美食來紓解工作壓力,加上代謝能力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她的身材開始發福,從此體重只升不降;經常為工作熬夜,也讓她早生華髮。而我因為脊椎側彎導致的健康問題,必須注意控制體重,也不能太過勞累,身體狀態反倒維持得比較穩定。十餘年來,我們的外貌差距逐漸變得分明。
奇怪的是,每當我看著鏡子裡自己水腫的雙腿,便心生不堪入目的厭惡感;而看著發胖的姊姊,「醜」字卻從來沒有出現在我腦海裡過,我只擔心過重對她健康不好。也許當初因為我擔心的程度不夠,沒有黏在她身邊、緊盯著強迫她改掉那些不良習慣,才會失去了她。總而言之,在我眼裡,姊姊即使胖胖的仍然好看,頭髮灰白也不顯老。也許當我看著她,看見的不只是當下時刻的形象,而是同時將從前那個青春煥發的她,影像重疊上去;又或者,我看見的是她一生未曾改變過的,天真美麗的內在。
我想,如果對一個人有感情,自然能看見他過去的風采;因為記得,所以看見。如果無法記住對方曾經的好,感情勢必無法維持,終將漸行漸遠。反過來說,如果感情已經變質,那麼過往美好的記憶也將自動淡出,以便來日分道揚鑣時不再留戀。人以自己的意志,決定記憶的內容。我願讓這場紫色的雨,洗去所有沈重記憶,只留下永遠青春無敵、光彩照人的姊姊。
眼淚流不夠會內傷
人是很特別的動物,會因為情緒波動而流眼淚。幼年時流淚可以得到親人的關愛照顧,長大後發現眼淚引來的多數是麻煩而非幫助,於是便把淚收起來了。可以理所當然在眾人面前哭泣的場合,好像只剩下喪禮。但是被壓抑的情緒需要排解,在無人處獨自流淚是有效的選項;其他排解情緒的方式,抽菸、喝酒,或激烈運動,都難免對身體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長期情緒排解不徹底,到頭來也會引發身體的病變。
我天生是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性格,在文明社會的教養下,累積壓抑的情緒自然相當可觀。但是動不動就要在無人處流淚以排解情緒,也未免太不便了,而且連自己都覺得軟弱到說不過去。於是,畫畫或手捏小雕塑成為我紓解壓力最重要的管道——因為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做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必屈從別人的意志。我認為,自己會從工程界跳入藝術圈,並且歷經重重困難仍堅持不棄,根本原因是我比其他人更需要,用藝術創作來維持心理健康。創作進行中我有時也會流淚,並非由於題材令人感傷,而是負面情緒通過繪畫的動作,化為眼淚釋放出來。
然而,當我此生最大的夢魘降臨之際,我卻既不能流淚,也幾乎無法創作。2019年4月1日夜裡,姊姊從台南成功大學醫院打電話到台北父母家,告知家人她因黃疸急診住院,醫師初步診斷為胰臟癌。當時我也在父母家,隔天立刻搭高鐵南下照顧。不用醫師解釋,我也知道胰臟癌有多凶險;因為十四年前作為我藝術領路人的學長,就是胰臟癌走的。不過,存活率雖低,畢竟有人活下來,那人當然也可能是我姊姊。我們姐妹倆本來就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型,這輩子也從不拿「機率很低」當作臨陣脫逃的藉口;情勢再凶險,也要堅信有獲勝的可能,為此奮戰到底。既然如此,若傷心流淚,豈不是未戰先敗。為了在姊姊面前表現出我對她戰勝病魔的信心,我甚至連焦急沮喪的神色都不曾流露。
但是焦慮的情緒當然沒有放過我。一開始是左髖關節發炎,走路就痛;照X光也看不出所以然,只能吃藥消炎。然後背部中央生膿包,用消炎藥壓下去不久又復發,後來靠中醫師處理平復。姊姊病重住院的最後兩個月,我的鎖骨下方冒出不明腫塊,整個頭皮包括耳朵上方,沿著經絡走向一個個突起,大如串珠小如粉刺;如果把頭髮剃光,看起來大概跟科幻片裏的蜥蜴人頭部差不多。
約莫在姊姊被送進加護病房的一週前,我看著她形銷骨立的模樣,再怎麼樂觀,也明白她是無法康復了,這才找個無人的角落默默流淚,近七個月以來頭一回;然後神色如常地回到父母面前。姊姊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我站在病床邊,輕撫著她的手,心裡想著:「我的寶貝,就這樣沒有了」;但我不能讓眼淚滴到她身上,因為這會害她走不了,而我還要幫著護理師為她清潔身體。我覺得傳統繁複的喪葬儀節,大部分是為了安慰生者;守喪七七四十九天,讓遺屬有足夠的時間盡情哭泣哀悼,然後可以收拾起情緒,恢復日常生活。可是我沒有那種餘裕。告別式訂在十天後,以配合弟弟返回大陸工作的時間;由於事前沒有任何準備,我得在如此倉促的時間內,確保葬儀社按照我們的標準,為姊姊辦一場體面的告別式。我整天待在靈堂裡,除了幾個開放親友上香致意的時段,我都端著手機和筆記本,忙於安排各項事宜。
告別式之後,基本上我在人前就把眼淚收起來了。接下來要面對,姊姊成大建築系研究室裡高高疊起整面長牆的書籍,三十多坪的學校宿舍裡一屋子的家當(包括三座六呎高書架),以及一份科技部補助研究計畫的結案報告。其實那份結案報告不交也不會怎樣,但那既然是姊姊的心願,我就得給她完成。系上頗通人情,讓我繼續使用姊姊的研究室設備三個月;宿舍這邊,總務處也在一般的三個月期限之上,多給我兩個月時間。姊姊告別式過後兩天,我即南下處理後事。剛到台南頭幾日,白天我鎮定地與人接洽,夜裏便在宿舍週邊少人行處遊蕩,邊走邊哭;那時巧遇一位自稱曾任心理治療師的人,在他的引導下狂哭過幾回後,心裡的沈重感確實減輕不少(過程另於〈短暫出現的深夜咖啡館〉詳述)。不過,後續證明,我的眼淚並沒流夠。
逾半年馬不停蹄的日子過去,台南諸事已了,我也把自己台東的家搬到台北,以便就近照看父母。生活理應重回軌道,我卻發現自己患上文字失語症:科學客觀的研究報告寫起來沒問題,但完全不想提筆談論自己的創作,連在社群媒體上簡單幾行字分享心情,都毫無意願。症狀持續數月,我自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決心用強迫寫作的方式來治療。既然喪姊之痛是病症根源,自然以此為主題。一直以來我大部分的寫作依附於繪畫作品,因此以圖帶文是較容易的方式,於是產生七七四十九篇詩文配圖的構思。剛開始動筆時,有時我打開筆記本,還沒寫半個字,眼淚便潸潸而下;前三分之二的篇幅可謂浸泡在淚水裡。然後漸漸地,我停止哽咽,寫作能力就此復原;詩篇完成後,終於可以詳細記述,這些日子以來的掙扎歷程。
頭七:思念排山倒海而來
我的哀悼是灰紫色的
六年前的清明時節,我在畫室準備開始工作,卻收到大學社團老師過世的消息。我知老師罹癌已經有一段時間,收到消息談不上震驚,只是因為老師尚未過耳順之年,一直以來都樂觀地認為他可以戰勝病魔。我愣愣坐在畫架前,窗外淅瀝瀝雨聲不斷,悶熱的濕氣滲透屋內;然後我拿起畫筆,〈紫色的雨〉就這樣從筆下流出來。這是我創作生涯裡唯一一件悼亡之作,萬萬沒想到,時隔數年,竟會用來悼念自己唯一的姊姊。
之所以用「紫色的雨」作為本書的開場,除了作品本身的悼亡意涵,另外就是老師和姊姊的...
作者序
【推薦序】
◆推薦序◆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樂茝軍(薇薇夫人) /作家
知道自己手上拿的是、一本寫作者和最親密的姊姊死別的書,很怕自己承受不了悲傷之重。但讀完序言之後是一首首充滿深情的詩,和一幅幅美妙的畫。畫憂鬱的〈紫色的雨〉,詩說「不捨的遺憾啊……惜哉緣份已盡。且讓我為你落一場紫色的雨吧……將記憶洗得愈發晰……」。另一幅〈憤怒達摩〉畫面最突出一雙憤怒的眼睛,詩說「你剛離開的那段時間……因為我無處宣洩的怒火……恨不能沿路衝殺……最好能把命運之神給斬了,誰教他將你從我身邊奪去……」
是的!親人的死亡,活着的除了強烈的悲慟以外,更強烈的是憤恨!作者的姊姊過世後她像手臂被砍斷,再也接不回去,從此殘缺了!姊姊尚在治療的某夜,她曾夢見自己左前臂被切斷了,但醫生拒絕接回去,她哭喊著:「我告死你們!我告死你們!」悲之極生恨,經歷過的人能體會!作者和姊姊不但是血緣上的手足,也是志趣相投的「閨蜜」。雖然兩人性格不同,但是「如果沒有姊姊,我或許不知如何長大,……姊姊領路,阻擋人生風雨」。兩人旅行過地球上很多美景,同樣愛藝術。姊姊走後她「想念姊姊,就把她放進畫中風景……」。失去這様的姊姊她用「藝術作為療癒的手段,而愛是本源」用淚水寫文字。幸好「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圍離攔不住藤蔓,悲傷也關不住人的心……人生必死……無法一起走到最後,不代表不值得愛。我與我所愛,永遠在一起。」
作者用這幾話結束和姊姊在世上的一段情,也寫出一本與眾不同的深情悼亡書。
◆推薦序◆
藝術心靈治療的最佳範本
黃河/ART TAIPEI 藝博會共同創辦人、中華文物學會理事、中華文創學會秘書長
《給Blue的49封分手信:走出死蔭幽谷,愛與藝術的救贖之路》是敏澤圖文書之名,這不是神童莫札特的安魂曲,而是樂聖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充滿著溫暖與活力,充分感受生命遭遇挫折之後的再生,四十九篇文章與畫作的搭配顯示畫家成功轉移內心能量,構圖時而簡潔,却又不失畫作的美學魅力,尤其對於「色彩」的靈活使用,令我想起笛卡兒,於一六三七年發表《方法論》時所揭示:彩虹是太陽的白光,只要將各種顔色的光再度聚集,便可重現「白光」。敏澤對於感情的理性表達細膩,令人感動不已,投入藝術創作多年,畫風穩健,看過幾檔個展大致有三個不同類型:
首先,敏澤充分展現「當代文人畫」的優雅氣質。從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史上文人畫家代代傳承,遠的不說,近現代渡海三家之一的溥心畲就曾被譽為「最後一個文人畫家」;其實文人畫脈從未間斷,台灣除了江兆申及其十二弟子繼承道統,英國藝術史家極力推薦的楚戈也是大家,而敏澤善於取用古詩融入現代畫作,藉以抒發心境,其成就直追台灣當代造境大師何懷碩、後現代掌門羅青及倍受華人世界喜愛的蔣勳。
賞析敏澤著作的第二部分,亦即本書主題:「幸福是瞬間,回憶是永恆」。這本書,剛開始閲讀時,覺得敏澤對姊姊感情的敘述完全不輸給袁枚的〈祭妹文〉,亦令人想起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羅的堅強意志,潘朵拉的盒子跑出漫長的藝術史曾出現的重要畫派,有緬懷希臘羅馬時代的文藝復興,有極盡奢華的巴洛克…⋯二十世紀藝術史更經歷野獸派對色彩的解放,立體派對透視法的解嚴,而敏澤最接近打開人類心靈潛意識深處,尤其是在四O年代所出現的「藝術療法」,使藝術成為「有用之物」,而敏澤的這本書不正是「藝術心靈治療」的最佳範本!
觀看敏澤畫作第三層的意義:「我用圖文為你打造一個世界,裡面有你喜愛的奇珍異獸,群山大海,輝煌神殿,願你快樂悠遊,永歲無憂到永遠」、「彩球直奔天際,乘風高升翻越山嶺,然後緩緩順勢滑降,回到歡迎迎接的家人身旁,那橘黃色的大樹,紅粉色的梯田,山腰上我的家…⋯我們曾經共度的笑語歌聲凝固在記憶的深處,不會改變,曾經擁有,即已天長地久」…⋯敏澤情深意重,我也想到詩仙李白「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這是來自大唐的纏綿,或者兩宋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層層思念,化為彩筆,相信敏澤已然走過「回憶之旅」回首來時路,也無風雨也無晴!
◆推薦序◆
告別是為了重生
朱和之/作家
有人說,每個人都會死去兩次,第一次是在他肉身生命結束時,第二次則是當人們對他的最後一抹記憶消散無蹤,他的精神生命才徹底亡故。因此人們在抵抗肉身衰亡的同時,也努力和脆弱的記憶拉扯,用盡各種方法,為摯愛之人和自己留下痕跡。
也有人說,當摯愛離開的時候,我們的一部分會跟著死去。確實,當我們與摯愛之人在心靈上緊密相連,失去對方,心也隨之而死。
故而悼念逝者是一場和死亡的拔河,不僅試圖讓摯愛在我們心裡活下去,更要讓彼此相連的部分留在這如露亦如電的泡影人間。那怕終究絕無勝算,我們仍將窮盡一切之力,在寂寞的黑夜降臨前輝煌至最後一瞬。
敏澤這份書寫卻又告訴我們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因為關於生命,關於記憶,從來就不是如此歷歷分明。
正如她在《給Blue的49封分手信》書中提到,在姊姊離去半年之後,敏澤發現自己患上文字失語症,持續數月之久,因而決心用強迫寫作來自我治療。然而記憶本質零散,總有無數碎片掉落在意識的暗角裡幽幽閃動,等待拾綴擦亮。更有許多時刻,當下懵懂迷惘,要等待多年後驀地回首才能猛然了悟。因此書寫記憶,也就是對生命的重新體驗與省思。
幸而敏澤有畫,映照著時時心象。如今循著一幅幅畫作溯行,到處充滿與姊姊共處的刻印,紀念北京共同生活的〈關於沙漏咖啡的回憶〉、作為姊姊結婚禮物的〈有粉紅房子的風景〉、姊姊住院時貼在床榻邊祈福的幾幅西藏佛寺變相,以及期待姊姊痊癒後一同遨遊的〈乘桴於江湖〉,畫裡畫外都是故事。
她的畫乍看安靜,構圖從容閒定,而總有強烈的色彩和細節變化帶動觀者心緒,暗流不息。我格外喜歡那些水面倒影和山間雲氣,比如〈仿燕文貴奇峰萬木〉,將原本北宋山水的大塊留白恣意填滿瑰麗雲霞,嶙峋山峰就好像是艱難險巇的現實具象,而雲霞則是無拘無礙的流動意識,自在而超越。
同樣的,她的文字表面看來乾淨節制,即便她說這本書前三分之二是浸泡在淚水裡寫成,一剛開始讀來讓人覺得頗為冷靜,細讀進去則能慢慢感受到背後蘊含著不見底的深情。
有意思的是,敏澤提到她創作起始十五年間的風景中都沒有半個人,直到後來覺得不該過於孤僻才稍微增添一些國畫式的小人影,而後更將姊姊和自己置入畫中,作為彼此相伴的美夢,在原本孑然自得的心象裡牢牢留住了摯愛身影,繼續攜手前行。
如此,我們跟著敏澤的畫與書寫,共同默會了一場漫長的告別,也由此明白,唯有讓逝者以及內在相連的部分好好離去,才能使生命以新的姿態歸返。這些從月光下、淚水中細心揀回的記憶亮片,經過凝神梳理、深沉自剖,不僅讓敏澤在藝術上獲得新的能量,也讓姊姊的精神生命以更精純的質地延續。
我偏愛書中一個細節:姊姊過世後,大學教授宿舍花壇裡的日日春無人照料,盡數枯死,但敏澤知道土裡必定遺留了種子,持續持水澆灌,果然不久後小苗一一冒出,並在她將宿舍清空歸還時燦爛盛開,彷彿送別,又像是姊姊遺愛無盡。
這本書正是敏澤澆灌盛開的一壇花朵,如此深情,如此動人。
◆推薦序◆
幸福的光暈
邱士華/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博士
敏澤這一系列圖文,我一開始是在臉書上驚訝地讀到的。搞不清楚發生時序的我,惶惶地回想著曾經點讀過的圖像,會不會正是她心碎痛苦時的作品,而我卻可能輕忽地採擷著表象,隨意感覺並自以為是的理解與評價。
作為一個期待正確解讀圖像、瞭解繪製者意圖的藝術史研究者,《給Blue的49封分手信》是一份珍貴的創作者自我揭露的禮物。書中不但選印她特別看重的各階段畫作,記敘創作當時的背景,更可以看到她如何透過文字再詮釋這些作品的過程,將難以言喻的哀慟,昇華成奮發的力量。研究者多半追逐著作品成形時創作者的狀態,但鮮少能夠得到理解作品後續對創作者的影響,甚至意義上的微妙轉變。
敏澤畫裡的幸福氣息,神奇地從過去療癒了未來。她以顏色創造的神奇畫境,散發一種沒有壓迫感的明亮魅力。她的文字則讓我想到與她接觸的經驗——看起來冷面卻真誠坦白地交代著自己的感覺,看起來明快有邏輯地考慮一些看起來也許天馬行空的面向。
這本書以文字結合圖像,就像她的畫作〈橋〉那道白色吊橋,將我們引渡到綠得生氣蓬勃的美好彼岸,更敏銳地感受到敏澤,分享蘊含在她作品中的溫度與幸福光暈。
◆推薦序◆
以書寫與繪畫,開啟自我療癒之道
楊舒涵/心理學講師
人生一定會遇見兩件事:生離與死別,這是人生的有限與現實。
悲傷治療 (Grief Therapy) 是美國心理學家沃爾頓 ( J. William Worden) 首度提出,泛指遭遇失落的各種方面(生理、心理、認知、行為)的反應。在悲傷反應中各種情緒皆有可能產生:自責、害怕、恐懼、震驚、否認、麻木、空洞、哀傷、沮喪、憂鬱。
一個重大失落的創傷需要多少時間才能走出來,端看當事人有無開啟自我療癒之道。唯一確定的是,不能求快,否則只是把哀傷壓抑到潛意識,這是防衛機轉的潛抑作用(Repression),但這只會形成長期慢性悲傷,永無終止。
否認、迴避接觸自己的感受與情緒,人會變得麻木與空洞,對自己不再仁慈;對他人也失去溫度。我們需要準備好時間與空間來容納悲傷,全然的與它在一起,儘量的說、儘量的寫、儘量的哭,才能慢慢穿越。
看到本書《給Blue的49封分手信》作者陳敏澤以書寫、以繪畫幫助自己復原,這是一個不僅得療癒也是自我成長的歷程,生命的意義會更彰顯。奧地利心理學家法蘭克 (Viktor Frankl) 說:「人是意義的動物。」他經歷三年殘酷的納粹集中營而倖存下來,然而他的父母、妻子都死了。支撐他精神不崩潰,意志堅強活下來的主要原因,是他相信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所以他後來創造了意義療法。
所有為生命帶來衝擊與毀壞的,也可能同時清理出新的空間,預備生命的成長與蛻變;而所有的悲傷故事,都可能蘊含一個愛的故事。
【自序】
作者序
走出死蔭幽谷,愛與藝術的救贖之路
陳敏澤
2019年春天,毫無徵兆突然爆發、衝著我迎面襲捲而來的,是人生中最大一場風暴和夢魘。只長我兩歲、最體己的姊姊,竟被診斷出胰臟癌;原本在台東過逍遙小日子的我,立刻拋下原本的生活,陪著姊姊投入這場與病魔的生死大戰。可是無論我們一家人如何拼盡全力,依然節節敗退;僅僅7個月後,姊姊便滿懷不捨地,撒手人寰。
出生以來一直把姊姊當成精神支柱的我,這下基本上就是直接掉進了地獄。然而,我連好好哭泣哀悼的時間都沒有。在事前無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我得確保10天後舉辦的告別式風光體面、選地安葬、處理姊姊未完成的工作、整理遺物繼之搬遷,最後把自己台東的家搬到台北,以便就近照看父母。逾半年馬不停蹄的日子過去,一切安頓妥當,生活理應重回軌道,我卻發現自己患上文字失語症——科學客觀的研究報告寫起來沒問題,但完全不想提筆談論自己的創作,連在社群媒體上簡單幾行字分享心情,都毫無意願。症狀持續數月,我自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決心用強迫寫作的方式來治療。既然喪姊之痛是病症根源,自然以此為主題。
傳統喪葬儀式七七四十九天的設定,本應讓遺屬有足夠時間盡情釋放悲傷,然後收拾心情繼續生活;當初我為了妥善處理後事,強自鎮壓住情緒,才落下文字失語的後遺症,因此想到借用七七的概念來寫作,也帶有通過時間來療傷的想法。一直以來我大部分的寫作依附於繪畫作品,以圖帶文是比較容易的方式,於是產生49篇詩文配圖的構思。至於書名擬定,基於寫作目的是為讓自己擺脫憂鬱(能力喪失也是憂鬱的表徵),但又不願把氣氛搞得太沈重,靈光一閃,把憂鬱擬人化,用同義詞「Blue」為之命名——擺脫憂鬱,就是跟Blue分手。七七,代表七個階段;從悲傷思念、怨恨命運不公,繼之力圖振作、尋找出路,然後思想轉變、濾淨心緒,以積極態度迎向未來。我從20年積累的畫作圖像中,反覆考慮挑選出最符合主旨的49幅,當作引發書寫靈感的依憑。
果然如預期,49篇短詩文完成,我的寫作能力便已恢復。原本計畫到此為止,後來卻因緣際會,讓我決定將自我療癒的心路歷程,詳細記述下來,作為人生最重大轉折點的紀錄,同時緬懷姊姊賦予我的一切。這5萬多字長篇集結成第二部,內容與49篇圖文的第一部互相呼應,卻也各自獨立,恰如我們姊妹的關係。我希望藉由出版,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有著類似傷痛的人們,或許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本書的關鍵字是「愛與藝術」;不過,藝術只是療癒的手段,愛,方為本源。猶記18年前,在畫展會場上,某位師嫂說,看我的畫,就知道我是在充滿愛的環境裡長大的。當時我嘴上笑著應承,心底卻未以為然;畫裡洋溢的幸福快樂氣息,是我的理想,而非現實——現實是我從來都得費力對抗偏見和誤解,少有順遂安心的時候。經歷過這場精神地獄之旅的洗禮,我總算真正明白,自己長年的鬱悶,最主要的根源,是我把旁人的善意視為理所當然,並且無視那些以不符合我期望方式付出的愛。事實是,若非我曾接受如許多愛,根本不可能想像出那些正能量充滿的創作。如今我時刻提醒自己,對於收到的善意,不論大小,皆要明確認知,並心存感激、適時回應。
就這樣,我跟Blue,終於徹底分手了。
是為序。
【推薦序】
◆推薦序◆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樂茝軍(薇薇夫人) /作家
知道自己手上拿的是、一本寫作者和最親密的姊姊死別的書,很怕自己承受不了悲傷之重。但讀完序言之後是一首首充滿深情的詩,和一幅幅美妙的畫。畫憂鬱的〈紫色的雨〉,詩說「不捨的遺憾啊……惜哉緣份已盡。且讓我為你落一場紫色的雨吧……將記憶洗得愈發晰……」。另一幅〈憤怒達摩〉畫面最突出一雙憤怒的眼睛,詩說「你剛離開的那段時間……因為我無處宣洩的怒火……恨不能沿路衝殺……最好能把命運之神給斬了,誰教他將你從...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樂茝軍(薇薇夫人)
藝術心靈治療的最佳範本 黃河
告別是為了重生 朱和之
幸福的光暈 邱士華
以書寫與繪畫,開啟自我療癒之道 楊舒涵
作者序
走出死蔭幽谷,愛與藝術的救贖之路 陳敏澤
第一部 四十九封信
紫色的雨
經書(之二)
著名地點(之一)
關於沙漏咖啡的回憶
月華
星圖
火舞之花
淨化場
憤怒達摩
面具
獨坐
金魚
草海
荒漠甘泉
橋
千里走單騎
紅霞山谷
我要飛
起鷹
仿燕文費奇峰萬木
圍籬之外
森林裡的陽光
秋葉
生命樹
那年杏花微雨
春風捎來信息
有粉紅房子的風景
中樞
夢魔之境
流浪的神
三界之王
詩意(之一)
詩意(之二)
梅花島
札什倫布寺變相
大昭寺變相
雍布拉康變相
天路(之二)
内心的風景
夢原
不知道愛你從哪一年
綠島未夜曲
我玫瑰金色的海洋
沙灘
海洋・漂流(之二)
豐饒的大地
幸福翻山越嶺而來
龍仔尾的夏天
第二部 七七
頭七:思念排山倒海而來
我的哀悼是灰紫色的
眼淚流不夠會內傷
習以為常的分離裡,軌跡交會的時刻
致我們一去不返的豪情夢想
相見唯有夢中
你到哪裡去了
二七:誰能化去我所有的怨恨和悲傷
活著下地獄
擋我路者,連神都敢殺
摸著石頭過河
閉口不言比較好
還有什麼可怕的
如果有來生
三七:既然活著,就得活出滋味
我絕不能倒下
沒有人記得,就像從未活過
你想要怎樣的人生
我欲乘風歸去
青雲路上你和我
四七:尋找生命的光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愛是陽光
唯有藝術永留存
誰也不能奪走我幸福的記憶
那兒陽光明媚,春風正好
五七:那未可知的世界
獨臂人生
短暫出現的深夜咖啡館
書中自有黃金屋
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
永遠忠於自己的內心
六七:這世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雪山神域,永遠的香巴拉
我的思念是你的長明燈
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
願我的愛讓你自由
七七:曾經擁有,便是天長地久
魔幻時刻的太平洋
海闊天空的耀眼人生
飛得再高,終須落地
永遠和你在一起
◆目錄◆
推薦序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樂茝軍(薇薇夫人)
藝術心靈治療的最佳範本 黃河
告別是為了重生 朱和之
幸福的光暈 邱士華
以書寫與繪畫,開啟自我療癒之道 楊舒涵
作者序
走出死蔭幽谷,愛與藝術的救贖之路 陳敏澤
第一部 四十九封信
紫色的雨
經書(之二)
著名地點(之一)
關於沙漏咖啡的回憶
月華
星圖
火舞之花
淨化場
憤怒達摩
面具
獨坐
金魚
草海
荒漠甘泉
橋
千里走單騎
紅霞山谷
我要飛
起鷹
仿燕文費奇峰萬木
圍籬之外
森林裡的陽光
秋葉
生命樹
那年杏花微雨
春風捎來信息
有粉紅房子的風景
中樞
夢魔之境
流浪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