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這本書能為你帶來相同的安慰──
你的夢想值得追求,而你也不會溺死。
「我渴望投入創作生涯,但是這麼做值得嗎?你能不能給我一點建議?」
收到年輕創作者的來信探問,讓肯特‧內伯恩憶起年少時也有過的迷惘和質疑。在創作路上走過三十年的歲月,他明白藝術生涯的核心,其中所包含的夢想與恐懼、潛藏的挑戰,以及那些意想不到的報償。
於是,他提筆寫下這本書,以柔和的筆調道出人類最黑暗的體驗,從為錢所苦的掙扎、遭受拒絕的苦澀滋味、靈感的遍尋不著,以及對心靈的自我追求,為走在藝術的漫漫長路上的創作者提供願景、慰藉、及勇氣。
他想藉此書告訴讀者:這樣的生涯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若有勇氣選擇這條路,你便有榮幸開啟一場特別的人生冒險。
◆關於失敗
當你讓恐懼、不安或對完美不切實際的執念掌控你時,就否定了作品擁有生命的可能性。請容許它用自己的方式走進其他人的心裡。
◆關於成功帶來的束縛
大家會更渴望你的作品,但也會對它抱持更明確的期待,也會更堅持要你迎合大眾的預期。你會發現自己戴上了成功的「黃金手銬」。
◆關於自我懷疑
如果你必須告別藝術生涯,不要害怕這麼做;若你注定要重返創作之路,你將會這麼做,而且無須尋找,藝術會自己找到你。
◆關於技巧的生澀和純熟
真正的純熟在於遊刃有餘、掌握自如,這一切無法催促或勉強。你該好好珍惜這段生澀的時期,對於那些宣稱你作品完美無瑕的人,請特別留心。
作者簡介:
肯特‧內伯恩(KentNerburn)
雕刻家,同時也是十六本獲獎書籍的作者。近三十年來,他致力於撰寫和美洲原住民歷史與文化相關的議題,同時也是「維護計畫」(ProjectPreserve)的創立者與總監,協助「紅湖奥吉布瓦保留區」(RedLakeOjobweReservation)的學生蒐集部落耆老的回憶。他目前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Portland)。
作者網站:
kentnerburn.com
譯者簡介:
実瑠茜
政大英語系畢業(日文輔系),曾任職出版社英、日文編輯多年,喜歡鑽研語言文字與異國文化,目前為自由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瑪格麗特‧愛特伍(《使女的故事》作者)
艾克哈特.托勒(《當下的力量》作者)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電影《黑天鵝》導演)
Mori三木森(國際插畫藝術家)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經營者)
張孝維(空間設計)
陳沛穎(臺中獨立書店「引書店」店長)
陳浪(旅人作家)
鄭開翔(城市速寫畫家)
──誠摯推薦
媒體推薦:
言簡意賅,裨益良多;坦率直白,真誠禮讚。──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Atwood)/《使女的故事》作者
作者擁有大師級閱歷,同時不吝藏私,慷慨傳授自身所有智慧。──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Aronofsky)/電影《黑天鵝》導演
作者讓我們看見隱藏在現實表象下的真相。他的文筆是如此沉靜,在這個誤入歧途的世界裡,益發顯得珍貴無價。──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Tolle)/《當下的力量》作者
這本書將讓你明白:在這偌大的宇宙,你並非孤單一人。無論是所愛與現實的抉擇、創作靈感的枯竭或遭遇負面評價的自處,都能夠從中找到答案。唯有持續不斷地精進,才能滋養創作的靈魂。──Mori三木森/國際插畫藝術家
雖然孤獨是藝術家的天命,但透過本書也許可以體認到,藝術本質其實是一種人類的傳承,且其中充滿了「愛」。──張孝維/空間設計
《創作者的藝術之路》是一本「真誠」的書,彷彿是一位睿智且心胸開闊的長輩,與你分享自己曾踏上的那段冒險故事。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稱不上有「創造力」,更別說是藝術家。在閱讀這本書時,我才發現自己不知何時地,也正在自己的冒險路上。──陳沛穎/臺中獨立書店「引書店」店長
這本書除了引導與解惑,更像是種陪伴與鼓勵,相信能給予一同在藝術領域奮鬥甚或是對於人生感到迷惘的朋友很大的支持,值得人人擁有一本。──鄭開翔/城市速寫畫家
名人推薦:瑪格麗特‧愛特伍(《使女的故事》作者)
艾克哈特.托勒(《當下的力量》作者)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電影《黑天鵝》導演)
Mori三木森(國際插畫藝術家)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經營者)
張孝維(空間設計)
陳沛穎(臺中獨立書店「引書店」店長)
陳浪(旅人作家)
鄭開翔(城市速寫畫家)
──誠摯推薦媒體推薦:言簡意賅,裨益良多;坦率直白,真誠禮讚。──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Atwood)/《使女的故事》作者
作者擁有大師級閱歷,同時不吝藏私,慷慨傳授自身所有智慧。──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Ar...
章節試閱
尋找某種視野、某種觀點:尋求真實的個人表達
「有某種生命力、能量與活力,它透過你轉變成行動,而且因為自古以來都只有這麼一個你,這種表達方式獨一無二。若你阻擋它,它將永遠不會藉由其他媒介存在,並且將消失無蹤。」──美國舞蹈家與編舞家瑪莎.葛蘭姆(MarthaGraham)
我曾經有個好友,他是一位能施展魔法的畫家。看著他輕鬆自如地在畫布上作畫,令我十分羨慕。我夢想著未來的某一天,自己也可以如此遊刃有餘。
某天晚上,在一陣狂飲之後,他的心防徹底瓦解,開始向我吐露心聲,他說繪畫這件事對他易如反掌。他畫人像的功力猶如天賜,看似毫不費力就能創造出足以媲美英國畫家與詩人羅塞蒂(DanteGabrielRossetti),以及「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藝術家的作品。但他卻極度不快樂。
「你怎麼會不開心呢?」我問道:「你這麼有才華。」
「噢,肯特,」他說:「你不懂。我只希望自己有想透過繪畫傳達的訊息,而且能深入人心。」
從此以後,這席話就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
他的額頭上彷彿被上帝烙下了羞恥的印記,那是種頑強的詛咒。他夢想成為一位偉大的畫家,但他覺得自己只是個技藝純熟的工匠。對他而言,光是有畫技還不夠。
懷抱藝術夢想的我們多半都沒有「才華太過洋溢」這樣的困擾。一般來說,我們都受到內心某種強烈欲望的驅使,急著藉由創作將想法表現出來。我們的困難不在於找到想傳達的東西,而在於找出適當的表達技巧。
多年來,我都為了我朋友欠缺藝術家的內在生命而感到難過。但隨著年歲漸長,我逐漸意識到,他並非缺乏內在生命;他只是認為他的作品應該具有某種樣貌,並且被這樣的念頭束縛。他不覺得他的才能足以稱為藝術,同時也不認為自己的創作反映出非凡的藝術視野。
我們很多人都會遭遇這種狀況。對於那些帶來啟發的藝術家,我們研究他們的作品,並試著模仿。我們幻想偉大的作品應該是什麼模樣,或者藝術家該有怎樣的行為,然後試圖加以複製。到最後,不管我們的技巧有多高超,都只成為模仿者。因為我們的作品並不真誠,它仿照了其他人的藝術手法。無論我們參考的那些作品展現出多少創意視野(creativevision),它們都不屬於我們。它們並非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創作經驗,我們變成了創意的剽竊者。
在塑造自己的視野與觀點時,利用別人的作品並不可恥。事實上,對那些啟發我們的人而言,這是種很大的恭維。我們所面臨的風險是,即便那些作品從根本上打動了我們,我們並不具備深厚的美感領悟力或理解力,足以超越它們。又或者,它們完全不符合我們的藝術天賦或性格。我們並沒有青出於藍;我們只不過是效法大師的學生而已。到了某個時間點,我們就必須走出它們的陰影,同時找到我們自己的獨特觀點。
我還有另一個也是視覺藝術家的朋友,他優美的鉛筆素描讓人彷彿從遙遠的上空俯瞰地球,眼前浮現出一幅幅城市圖景。它們充滿情感與哲思,既抽象又寫實,令人目眩神迷。
某天我問他,他怎麼形塑如此出色的藝術視野。
「我其實沒有任何藝術視野,」他說道:「我只是把我搭乘地鐵時,窗戶映照出的景色描繪出來罷了。」
我很欣賞他謙虛的態度,卻也無法相信,一切僅止於此。我告訴他,他的畫作將高空俯瞰地球時的景觀顯現在我的眼前。
「也許吧,」他聳了聳肩,「但這並非我的本意。我只是把地鐵窗戶映照出的景色描繪出來而已。」
對他而言,內涵崇高、寓意深遠不是他創作的必要目的。他的作品純粹是觀察、審視周遭之後的產物。它們並沒有傳達什麼偉大的想法。他是一位記錄者,將自己眼中的世界展示在我們的面前。對他來說,這樣就夠了。
我多麼希望,我的第一個朋友也能這樣平靜看待自己的創作天賦。然而,他不能與他的作品和睦相處,因為他無法心平氣和地面對作為藝術家的自己。在他不可思議的才華背後,隱藏著一個尋找自我定位的人。
沒有人規定,藝術必須傳達偉大的人類思想,或是比作品本身更深切的涵義。對許多藝術家而言,直接呈現對生活樣貌的近距離觀察就已足夠。我曾經聽說,有些演員在塑造角色時,就是弄清楚該角色說話與走動的方式而已。當他們明白這件事時,一切就搞定了,他們只是走來走去,然後把台詞說出來。他們對這些角色的內在沒有任何看法,也不想賦予它們生命,只要將客觀現實表現出來即可。
與此同時,對其他演員來說,唯有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並了解每個姿勢與動作的意涵,他們才能忠實地扮演這些角色。
我很肯定,對歌手或舞者而言也都是如此。
提醒自己,無論是哪一種藝術形式,重點都不在於視野廣度或其背後的意圖,而在於這種視野是否真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還記得二十年前,在教授「藝術創造」的課堂上,我要一個年輕女孩找出她人生中曾經經歷過的愛或傷痛,接著再挑選出展現這種情緒的一幅畫或一首曲子。我希望身為編織工作者的她,能在其他領域藝術家的作品裡體驗某種情感豐富的表達,但她拒絕這麼做。
「我不在意這一點,」她說:「我的作品不是為了傳達深刻的情感,而是要做出大家喜歡的東西。」
對她而言,細膩地運用線條、形狀、顏色與質地,藉此創造出美麗的事物就夠了。她不需要(事實上是沒有渴望)賦予她的創作深切的涵義。如果這些作品必須存在任何深遠的意義,那應該是讓人感到開心、提供豐富的視覺美感,以此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她的作品提供的是純粹的舒適與溫暖,而這樣的平凡、單純令她感到自豪。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理解這種溫和、風格近乎居家的藝術手法。身為一位創作者(就像很多人一樣),我一直相信,我的作品必須具有深切的意涵,光是優秀還不夠,我必須變得偉大。但透過像我學生這樣的人,最後我終於明白,雖然「偉大」這個夢想或許值得堅持,它並不是有效的衡量指標。「偉大」是一種概念,由其他人認定,並不是你可以追求的東西。若你對自己的創作全心投入,這樣就已足夠。
我希望我那個能施展繪畫魔法的朋友了解這一點。然而,他依舊被他人的眼光束縛,沒有把那傑出的才華變成自己獨有的美感特質。
並非所有藝術作品都必須探究永恆的問題。不管是哪一種藝術創作,都一定可以藉由觸動某種普遍的人類情緒或深層的情感根源而存在。表達情感、撫慰人心、給予啟發,或是單純提供娛樂等,都是很好的創作目的。藝術的奇妙之處在於,它能在我們所在的地方與我們相聚,而創作的樂趣則在於,我們可以決定我們的作品要打動觀眾的哪一個部分。
我的朋友是一個溫柔的人,他總是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人生。能透過自身的出色才能展現這種溫柔,他應該感到滿足。他不是沒有可以傳達的東西;他只是沒有意識到,他能這樣表達就夠了。
他不理解的是,藝術終究是為了真實傳達個人心裡的想法。他人可以感覺得出你的作品是否真誠,儘管他們無法將這種真實性(authenticity)量化,或清楚說明他們如何察覺它的存在。他們知道它,並認同它,因為真實性能引發我們所有人的「精神共鳴」。
如果你明白它是什麼,同時也可以用獨特的方式透過你的創作表達出來,你就幾乎等同於找到你的真實藝術觀點。
也許你覺得必須探討人類的整體處境,也許你只想妝點某個地方,或為人們的家庭生活增添溫暖、使他們的臉上充滿笑容。又或許你只想將你在地鐵窗戶裡看到的景色記錄下來。重點在於,你的作品是否真誠,以及你所抱持的觀點是否真實。
若你能找到這種真實的觀點,並且有勇氣相信它,你永遠都無須哀嘆沒有東西可以傳達。即便你的觀點與意圖很平凡且微不足道,你的聲音還是會被聽見。有太多藝術家試圖模仿別人,最後卻發現,這麼做只會使自己變得無聲無息。
越過深淵:擁有失敗的勇氣
「創意需要勇氣。」――法國野獸派畫家亨利.馬蒂斯(HenriMatisse)
所謂的「藝術」(art)與「藝術手法」(artistry)並不相同。藝術手法是指將某個行為提升至純熟洗鍊的層次,使其出類拔萃。它深入某項活動的核心,讓人用心執行、締造傑出的表現。無論是外科醫生、家管,還是技師與機械工的嫻熟技巧,全都展現這種對優異表現的渴望。
藝術則非如此。它創造出某種獨一無二、前所未見或前所未聞的東西──一個剛誕生的孩子,為創意領域加入新聲音。它很脆弱、腳步顛簸,同時對自我定位(甚至包含自己是否有立足之地)感到不確定。
藝術手法與藝術的不同之處在於,儘管它在提升尋常事物的過程裡,可能會失去平衡、淪為平庸,這個世界與創作者本身都因此覺得失落,但這當中不會有損失或死亡,頂多只是表現不那麼出色而已。
然而,當一件藝術作品失敗時,它就死了。在點石成金的奇妙時刻,那些片段並沒有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你手裡握著的只有失敗,這樣的經驗既孤單又痛苦。
願意承擔這種風險的藝術家內心埋藏著很大的勇氣。當外界看到某位藝術家焦躁不安或唐突古怪的行徑時,他們通常會將它視作一種神經質或自我陶醉。但他們看見的其實是這位藝術家正如履薄冰,企圖賦予自己的創作完美的生命,他們不明白自己看到的是某種生死之間的掙扎。
據說有許多表演者會在上台之前嘔吐,或發現表演出差錯時,不管話說到一半或歌唱到一半就中途離場,然後很多年(甚至是後半輩子)都不曾回到舞台上。這樣的焦慮其實只是因為「創意張力」(creativetension)太強所致──他們試圖創造些什麼,而在這段過程中,失敗就是種死亡。
在某種程度上,所有藝術家都懂得這種感覺。無論你是在畫室裡作畫的畫家,還是準備登台表演的舞者,都會在滿懷希望與極度沮喪之間來回擺盪。因為你已經體會過創作靈感的神奇魔力,同時也明白,若自己沒有適當地把它表現出來,你的作品就會死去。
當表演者表演到一半就離開舞台、畫家用刀割破畫布,或是作家撕毀手稿時,這只是由於他們忽然意識到,他們的作品沒有生命,因此灰心喪志。他們曾經深信它前景可期,現在它卻突然死在他們的手裡。
雖然你無法趕走這樣的恐懼,你還是可以盡量將它調整成一種戰戰兢兢且蓄勢待發的狀態。這和你是否有足夠的信心,以及能否自我克制有關。
在創作時,如果缺少關鍵的藝術技巧,你就無法達成目標,而你的作品也不會變得鮮活。你擔心它的藝術性不足;你害怕在失敗的另一頭,只有死亡深淵等著你。
但你必須記得,只要有藝術性,就不會有絕對的失敗。進行創作時,我們的作品都具有某種藝術性(即便它以不完美的狀態存在著)。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作品有些缺陷而感到失望,或者因為它無法適當地反映出我們的藝術視野而陷入沮喪。然而,這只是因為你覺得它很平庸,並非它澈底失敗。
你的創作就算再差,還是蘊含生命的種子。當你讓恐懼、不安或對完美不切實際的執念掌控時,你就否定了它擁有生命的可能性。你這是在表明,你對自己運用才能與創造力創造出的孩子沒有信心。你以你對優秀作品的標準來衡量它,而不是信任它、容許它用自己的方式走進其他人的心裡。
曾經有個老師聽到我哀嘆自己作品的缺陷之後,把我叫到一旁。「你該放下這種想法了。」他說:「將你的作品當成朋友,把注意力放在它的優點,而不是缺點上。」這是很寶貴的建言,儘管執行起來很困難,每當我開始進行新創作時,我都試著遵循這個建議。
我無法告訴你,那種恐懼會消失,或是你無須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但你必須相信,一旦你的作品被創造出來,就像誕生在這個世界的孩子,擁有自己的獨特價值。若你屈服於緊張不安、畏縮怯場或自我厭惡,就是在用黑暗將自己包圍起來;你的心裡充滿了恐懼與自我懷疑。
「理想」是一種概念。在這世界上,只有天使完美無瑕。唯有在你否認自身作品當中的藝術性時,絕對的失敗才會存在。他人往往會針對你的失誤做出評論,因為和「出色品質」、「優異水準」這樣的抽象概念相比,它們比較容易被看見,並且用言語說明。但實際上,多數人都感受到你的勇氣,同時也希望你能成功,只有心胸狹窄的人才會把焦點放在你的缺點上──他們不敢嘗試創作,卻對創作者毫無敬意。
當你被恐懼與不安包圍時(這種情況確實會發生),請把注意力放在你作品蘊含的精神,而不是你的失誤上。作品裡的藝術手法總是能讓你的創作變得非比尋常。你的作品是否具有生命,不該由你自行認定,這一切將由這個作品,以及與它相遇的人來決定;你的孩子正在活出自己的生命。
請記得,你剛創造出一件作品時,不正是確信它具備某種精神嗎?現在你也沒有理由懷疑它。即便這種精神沒有依照你希望的方式充分、完整地展現出來,你還是必須相信,它依舊存在。你所投入的這股信任感,終將予以回報。
黑暗的夜晚與乾旱之地:當靈感枯竭並開始產生懷疑
「我對自己與我的作品毫無信心,並且總是因為他人的質疑而飽受自我懷疑之苦。對於任何不相信我有這種感受的人,我都不信任他們。」――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Williams)
「疑慮是對信念的背叛,讓我們害怕嘗試,因此經常喪失成功的機會。」――英國劇作家與詩人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
在藝術生涯中,我們所有人都會面臨倦怠期。我們覺得自己付出太多,卻還是一事無成。我們感覺受到迫害且不被理解。我們會看到其他才華不如我們的人獲得更多成就與認可。那些支持我們追尋夢想的人為我們做了很大的犧牲,我們因此感到受傷。我們只是覺得累了。
我們第一次開始懷疑,這麼做是否值得,同時也開始思考,我們是否該放棄。這不是一個無聊的問題,不該不假思索就予以否決。但在你做出任何決定之前,我希望你能好好考慮我所說的話──雖然你可能不想聽到這些話。
為了追尋夢想,犧牲旁人(包含那些你深愛的人)的利益,並不是什麼高尚的事。若這樣的時刻到來──當成為藝術家的夢想似乎完全無法實現、你和其他人受到的傷害已經太大,或者這一切只是你的自我陶醉時,你無須為了放棄這條路而感到抱歉。
對我們所有人而言,藝術生涯都多少有點吸引力。藝術家宛如一盞明燈,他們跳脫平淡的生活,並且懷抱遠大的志向,誰不憧憬這樣的人生?
但請不要自我欺騙。和藝術家(我指任何藝術家)相比,老師和護理師對這個世界有更直接的貢獻。他們握住那些孤獨的手,並修補破碎的心靈;他們形塑孩子們的心智,透過日常工作,他們成為人類同胞的守護者,很多從事其他職業的人也是如此。
如果你覺得,只有成為從事創作的藝術家才有價值,你是在傷害你自己,以及你周遭的人。否定勤懇勞動、為民服務的偉大之處,是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不僅如此,這樣的想法也否定了一項基本真理──每一個領域,以及每一條人生道路都可能存在著藝術表現。我們沒有賦予諮商師、外科醫生、家管、木匠同樣的殊榮,只因為他們不符合我們心目中對「藝術家」的定義。儘管我們認同他們的優秀能力與珍貴價值(這一點毋庸置疑),在看待他們的成就時,卻不認為與小說家、音樂家、舞蹈家的作品屬於同一個級別。
然而,知道該在何時考驗或讚美孩子的老師;明白何時該支持,何時該約束孩子的母親,以及懂得何時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翱翔的父親,他們的決定就如同畫家挑選用色或演員選擇姿勢那樣充滿藝術性。但我們並沒有將他們當成藝術家,因為我們把藝術視作想像力的產物,而不是對尋常事物的昇華。
這是可以理解的。「創造」這個行為能無中生有,具有某種神奇的魔力。它以微小幽遠的方式呼應著宇宙中那股偉大的創造力。當你藉由憑空創造某樣東西而碰觸到這股力量時,你會感覺到它在你的體內流竄──哪怕只是一瞬間也好──同時打從心裡明白,這是場非常重要的相遇。
但創造力還有另一個面向,那就是為尋常事物增添純粹的藝術性。許多世紀以來,東方文化早已充分了解這一點,並且用更廣義的角度來看待藝術。若你能像他們這樣理解藝術,所有的人生追求都可能存在藝術性。
也許從天賦與性格來看,你不適合運用想像力憑空創造。也許你擅長透過將尋常事物提升至洗鍊細緻的層次來創作藝術。這種藝術更接地氣,同時也讓任何用心工作、追求優異表現的人得以進入藝術的範疇。
當身為藝術家的你靈感枯竭並感到厭倦時,請仔細檢視自己的內心,確認這是否只是創造力的自然消長,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會面臨倦怠期。但是也請不要忽視另一種可能性:這是你的心在告訴你,你的天賦與性格比較適合運用在貼近生活的地方,而不是與那些看不見的「創造力天使」搏鬥。
藝術表現有很多種形式,同時藝術也可以藉由生活的各種面向展現出來。如果你必須告別藝術生涯,不要害怕這麼做。人生有很多種活法,都各自擁有獨特的魅力與重要性。此外,它們也都可能存在藝術性。你甚至會發現,當你從事與藝術不太相關的工作或服務時,你的創作更能充分成長與茁壯。
你的作品,以及你在藝術工作中的體驗永遠都不會離開你。它們教會你懷抱熱情,並且專注、用心地面對你的人生。
生命中的一切都有定期與定時。若你注定要重返創作之路,你將會這麼做。而且你無須尋找,藝術會自己找到你。
尋找某種視野、某種觀點:尋求真實的個人表達
「有某種生命力、能量與活力,它透過你轉變成行動,而且因為自古以來都只有這麼一個你,這種表達方式獨一無二。若你阻擋它,它將永遠不會藉由其他媒介存在,並且將消失無蹤。」──美國舞蹈家與編舞家瑪莎.葛蘭姆(MarthaGraham)
我曾經有個好友,他是一位能施展魔法的畫家。看著他輕鬆自如地在畫布上作畫,令我十分羨慕。我夢想著未來的某一天,自己也可以如此遊刃有餘。
某天晚上,在一陣狂飲之後,他的心防徹底瓦解,開始向我吐露心聲,他說繪畫這件事對他易如反掌。他畫人像的功...
推薦序
前言/夢想與恐懼:選擇藝術家的生涯
「在你的心裡,有一位你不認識的藝術家。」──伊斯蘭教蘇菲派(Susm)神祕主義詩人魯米(Rumi)
最近,我收到一名年輕女孩珍妮佛寄來的信,她決定追尋一段藝術生涯,卻對這樣的選擇抱持懷疑。感受到某種召喚的她懷抱著夢想,卻也覺得孤單且不被理解。
「這麼做值得嗎?」她問道:「恰當嗎?你能給我什麼建議?」
她的信觸動了我,從中看見自己年少時內心的懷疑與渴望。儘管我無法告訴她該怎麼做,我還是想回應她,以下是我的回信:
親愛的珍妮佛:
謝謝你的來信。你覺得我可以針對你投身藝術領域的相關疑問提供建議,是我的榮幸。因為某個陌生人的作品打動你、和你隱密的夢想發生共鳴而與他聯繫,需要很大的勇氣。我明白這一切,因為我年輕時也做過同樣的事,我寫信的對象是美籍猶太裔作家諾曼.梅勒(NormanMailer)。
我不知道當時為何選擇寫信給諾曼.梅勒。他的情緒感受力肯定與我不同;雖然他的作品強而有力,它們與我本身的文學精神並不相符。我認為,這是由於他的思考模式具備某種陽剛性(masculinity)致,而這正是我所欠缺的。那時,我剛開始在史丹佛大學修習研究所課程,學術上的智力要求,再加上新生活與新學習環境──研究所帶來的衝擊(至少在那個時候,研究所的環境與大學截然不同),使我覺得自己和街頭與普羅大眾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加遙遠,因為置身街頭的我最是充滿熱情與活力。或許梅勒先生的作品給了我這樣的希望:即便不成為知識份子,也能變得有智慧,而街頭生活也不會否定一個人的心靈追求。
無論如何,我都寫信給他了。儘管手邊沒有那封信的副本,我還是可以推想自己說了些什麼,可能和你這封信十分類似──以近乎懇求的口吻坦承自己的想法,期盼能從對方手中獲得一條救命索。(他似乎擁有我想要的人生與成就,同時也明白多數人都不理解的事。)我想,我希望有人伸出援手、給我一張職涯藍圖,或者直接告訴我,我的夢想和遭遇的困境都有其價值。
我記得很清楚在信中詢問,我能否到紐約和他一起工作(即便到了現在,每每想起這個要求時,我還是會感到羞愧)。雖然在一般大眾的心目中,梅勒先生感覺很冷漠,他的回信裡卻充滿了憐憫。
直到今天,我依然留著這封由打字機打成的信,信末甚至還有鋼筆簽下的署名。信中展現出這個男人的慷慨氣度,因此我想要將完整內容與你分享。
親愛的肯特.內伯恩,
你的信寫得很好,但恕我無法回應你的需求。我向來獨自工作,而且我認為,待在另一個作家身邊,不太能學到關於寫作的事,除非他有請抄寫員協助的習慣,但這樣的角色似乎很不適合你。成為作家的關鍵在於,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你得明白(通常來說,最好不要在變成作家後才體認到這一點),你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以及只有你可以表達得最好的東西為何。這必須花費很多年的時間(你還得從事各式各樣的工作)。然而,這一切沒有捷徑。這正是困難所在。事實上,它讓許多極有才華的人無法成為真正的作家。無論如何,你寫信給我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你現在的心境肯定與那時不同。
展信愉快。如果你心存懷疑,那就工作吧。你必須寫得比過去更多。
諾曼.梅勒
我不記得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但宛如抓住浮木的溺水者,一直保留著這封信。我獲得了認可;我的存在有人肯定;我值得這個人給予回應(和我相比,他的人生更美好而堅定)。或許我不會淹死。
我希望我寫信給你,也能為你帶來相同的安慰。因為你很真誠;因為你值得鼓勵,你的夢想值得追求,而你也不會溺死。
這些我都明白,因為我也曾經走過同樣的老路。所有藝術家都走過這條路。我們都和你有過相同的懷疑。我們都曾經懷抱同樣的夢想、與同樣的惡魔搏鬥,我們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同一件事──這趟旅程不輕鬆,但很值得。
你將活在不確定裡,永遠不知道作品是否已經夠好。你總是擔心財務狀況會劇烈變動。你不確定你的夢想是否只是種自我欺騙,並且很容易感覺受到迫害,以及對自己感到懷疑。你會看到其他才華不如你的人比你更有成就,同時由於他人的無理批評而感覺受傷。你會感到憤怒、孤獨、不被賞識與理解。
但你也將活在快樂裡,創作會以某種超自然力量驅策你,使你感到振奮(這樣的時刻非常奇妙)。你將一直充滿活力、保有年輕的心,因為創作欲望會讓你的心靈保持活躍,同時對周遭的世界深感興趣。(從事其他職業的人日常生活單調乏味,他們早就感到厭倦;他們的靈魂已經變得麻木。)你將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並且懂得如何與世世代代的前人和相隔千里的藝術家同儕親密溝通──藉由他們的作品與他們進行私密對話,這是一種神奇的體驗。此外,你也將體會到,熱愛工作是什麼感覺。
外界很少有人理解這種生活的不穩定性。他們只看見表面,也就是你已經完成的那些作品,以及你所享有的自由、成就與榮耀。他們不會明白,運用想像力與寶貴的創造力創造出某個作品,並展示在眾人面前的人總是如履薄冰──他可能會失敗、被否定(或者更糟的是,流於平庸)。他們不理解,在創造一件藝術作品──一場表演、一幅畫、一篇文章等之類的東西時,你彷彿讓一個孩子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拒絕接受你創造出的孩子會使你受到傷害;形同父母的你看著自己的孩子被忽略、蔑視與貶低,因此感到心痛。
若你投身藝術領域,你將逐漸了解這些事。這種人生並非適合所有人。然而,如果你有勇氣選擇它,將會展開一場美好的人生冒險。你會加入夢想家與故事守護者的行列,施展想像力,並形塑各種觀點。你會抱持遠大的志向。
我期待你決定成為我們的一份子。我們的出身背景不同、具備不同的才能,並且懷抱許多不同的夢想。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若必須重新來過,我們還是會選擇同樣的路。這樣的人生真的很值得。
祝福你一切順利。
肯特敬上
在寫完回信之後,我停下來讀了讀這些字句。這封信看起來很好,同時讓人感到愉悅。如果幸運的話,就像當初諾曼.梅勒的信打動我一樣,這封信也會感動珍妮佛,並幫助她規劃出一條與夢想相符的人生道路。
我將信封封好,然後把信寄出。但她字裡行間所透露的熱切渴望與期盼依舊縈繞在我的心頭。她跟我聯繫、與我分享她內心深處的夢想與恐懼,這令她既羞愧又氣餒。
我不斷回想起幾年前,我受邀和一些南達科他州西部「松嶺印地安人保留區」(PineRidgeIndianReservation)深山裡的拉科塔族朋友,一起參加「汗屋」儀式。因為我致力於原住民支援工作三十年,他們以此表示敬意。這場儀式恰巧在我六十歲生日當天舉行,使這次深刻的體驗變得更具意義。
「汗屋」具有深切意義,不能輕率看待。它其實是一種宗教活動,讓參與者得以滌淨身心,唯有懷抱開闊的心胸,才能進行這樣的儀式。
在儀式進行的過程中,參與者都待在炙熱難耐的漆黑小屋裡;所有人都被要求說出內心的想法。輪到我時,我幾乎不假思索地說:「我想學習如何成為一個『長者』。」(我指的是這個詞最深遠的涵義。)
多年來,我與原住民朋友變得親近,並潛心研究他們理解事物的方式。對他們而言,生命並不是從出生至死亡的一直線(最重要的歲月位於這條直線的中央),而是一個圓圈,如同四季,每個年歲都有它應負的責任,以及獨特的贈禮。經歷過所有季節的長者在人生旅途中獲得了寶貴的智慧,他們必須與晚輩們分享這些智慧。
珍妮佛的來信使我想起那次體驗。在回想她的信件內容時(同時也包含這些年來,我所收到的其他類似信函),我意識到,曾在汗屋這樣祈求的我該負起責任了。現在,我必須以前輩與老師的身分,訴說「追尋藝術生涯」意味著什麼。
截至目前為止,我已經當了三十年的作家;在成為作家的二十年前,我則是一位執業雕刻家。我明白藝術生涯的核心,其中所包含的夢想與恐懼、潛藏的挑戰,以及那些意想不到的報償。現在我應該分享,自己對選擇藝術家生涯有何看法。如此一來,不只是珍妮佛,還有這世界上的每一個「珍妮佛」(以及所有曾經像珍妮佛一樣,卻被迫擱置藝術夢想,或較晚展開藝術旅程的人)都能從我的經驗中學習,並且領會藝術生涯的魅力。
於是,這本書就誕生了。
在書裡,我盡量忠實分享我在藝術旅程當中的收穫,將它提供給每一個對藝術著迷,並夢想著展現內在創造力的人。但最重要的是,對於那些剛展開藝術旅程、覺得藝術宛如月球引力牽動潮汐般吸引著你,同時想了解這趟旅程將會是什麼模樣的人,我要將它當作禮物送給你們。
我帶著開闊的心胸寫下這些文字,將它們獻給各位,以及任何想領略這種人生的人。(有非常多人都憧憬這樣的人生,但了解它的人卻很少。)願這些文字帶給你們勇氣,以及深刻的理解與啟發。
希望你們覺得它們值得一讀。
前言/夢想與恐懼:選擇藝術家的生涯
「在你的心裡,有一位你不認識的藝術家。」──伊斯蘭教蘇菲派(Susm)神祕主義詩人魯米(Rumi)
最近,我收到一名年輕女孩珍妮佛寄來的信,她決定追尋一段藝術生涯,卻對這樣的選擇抱持懷疑。感受到某種召喚的她懷抱著夢想,卻也覺得孤單且不被理解。
「這麼做值得嗎?」她問道:「恰當嗎?你能給我什麼建議?」
她的信觸動了我,從中看見自己年少時內心的懷疑與渴望。儘管我無法告訴她該怎麼做,我還是想回應她,以下是我的回信:
親愛的珍妮佛:
謝謝你的來信。你覺得我可以針對你投身藝...
目錄
前言/夢想與恐懼:選擇藝術家的生涯
PART1展開旅程
1追求繆思女神:尋找那個時間靜止的地方
2尋找某種視野、某種觀點:尋求真實的個人表達
3啟發與訓練:學習技藝時的重要任務
4越過深淵:擁有失敗的勇氣
5堅定不移的指標:卓越不容捨棄
PART2諸多困難
6輕易獲得幸運將招致危險:必須抱持恆久的耐心,快速成功暗藏危機
7黑暗的夜晚與乾旱之地:當靈感枯竭並開始產生懷疑
8那扇重重關上的門:被否定的痛苦與挑戰
9面對他人的質疑:關於評論家與評論的殘酷現實
10伴隨而來的黑暗:運用創造力必須付出的金錢代價
11黃金手銬:成功與受人認可的束縛
PART3潛藏的祕密
12神聖的聯繫: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精神連結
13蜂鳥的心跳:新發現與高度純熟之間的微妙區隔
14建築師與園丁:意外能帶來奇蹟,相信未知
15準確下筆:適當選擇的藝術
16拋棄你的孩子:捨棄作品的艱難選擇
17時間與時機的選擇:作品裡的藝術
PART3無形的喜悅
18同心協力:攜手合作的樂趣與挑戰
19來自特殊朋友的安慰:其他藝術形式的智慧與洞見
20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同時空的藝術家之間的奇妙連結
21外柔內剛:對更美好的世界懷抱夢想
22無法平息的聲音:為什麼藝術對人類如此重要?
23無窮的想像力永遠留住青春:藝術的力量讓你的心常保年輕
結語/表達難以言喻的情感
前言/夢想與恐懼:選擇藝術家的生涯
PART1展開旅程
1追求繆思女神:尋找那個時間靜止的地方
2尋找某種視野、某種觀點:尋求真實的個人表達
3啟發與訓練:學習技藝時的重要任務
4越過深淵:擁有失敗的勇氣
5堅定不移的指標:卓越不容捨棄
PART2諸多困難
6輕易獲得幸運將招致危險:必須抱持恆久的耐心,快速成功暗藏危機
7黑暗的夜晚與乾旱之地:當靈感枯竭並開始產生懷疑
8那扇重重關上的門:被否定的痛苦與挑戰
9面對他人的質疑:關於評論家與評論的殘酷現實
10伴隨而來的黑暗:運用創造力必須付出的金錢代價
11黃金手銬:成...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