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視網膜是臨床視光眼科人員必備的一項技能。臺灣的視光學系都有訓練學生使用單目眼底鏡的基本課程,一般亦備置有眼底照相機訓練學生操作,但是眼底病變的判讀教育尚是嚴重不足,加上目前法定驗光師檢查視網膜時受到的限制,如無診斷權,但有轉診疑似病症的責任,以及無藥物使用權,特別是無法散瞳,能夠觀察到的部位局限於約視網膜中央20度圓周,這是臨床上的重大缺失,不可不彌補。本書的重點就是加強視光學生與執業驗光師認知何為適時轉診,如何善用不需藥物之儀器,最重要的是如何判讀各種中心及邊緣視網膜的病變,此外並加入人工智能發展的討論,因為此智能在加強視光眼科診斷能力上會是一重大突破。全書涵蓋近乎所有常見的視網膜病變,可以是供實習中的學生以及已經進行眼底攝影的視光眼科人員參考的臨床手冊。
作者簡介:
鄭宏銘
現職
亞洲大學視光學系講座教授
日本金澤醫科大學眼科客座教授
日本東北文化學園大學視覺機能學客座教授
學歷
美國普渡大學哲學博士
新英倫視光學院視光眼科博士
哈佛醫學院眼科高級研究員
經歷
美國哈佛大學眼科講師助教授副教授
麻省眼耳科醫院核磁共振研究室主任
國立新加坡眼科中心教授/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研究主任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客座教授及特聘講座教授
專長
眼睛及其附屬器官疾病之診斷與治療、低視力處理、生化與核磁共振光譜白內障研究、腦部功能核磁共振影像、高解析眼部核磁共振影像,以及學童近視的調查與治療。
鄭靜瑩
現職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
經歷
臺南市特教中心視障巡迴輔導教師
桃竹苗職務再設計中心委員
中彰投職務再設計中心委員
雲嘉南職務再設計中心委員
臺南市、屏東縣、彰化縣、台中市特教中心鑑定安置/輔具評估暨審查委員
專長
特殊教育行政、視障教育、低視力評估、視覺知覺、統計學
佐々木洋
現職
金澤醫科大學眼科學講座主任教授
金澤醫科大學醫學研究所環境衛生視覺研究部教授
仙台東北文化學園大學客座教授
瀋陽中國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學歷
金澤醫科大學醫學博士
經歷
日本眼科學眼科専門醫
專長
白内障手術、眼光学、網膜玻璃體手術、葡萄膜炎治療。
各種氣候地區眼部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紫外線輻射和電波射頻對眼睛的效應,以及眼視覺功能受混濁水晶體和人工水晶體的影響。
章節試閱
光學檢查視網膜的技術均各有長處,當然也有共同的限制;其中瞳孔的大小是蠻重要的關鍵,瞳孔在低光度眼睛檢查時需至少3-4mm,但是老年人和嬰兒的瞳孔小,臨床上比較無法進行詳細的視網膜檢查。然而散瞳也有散瞳的要領,而且並非每個病人都適合,如少數隅角極為狹窄或者是高原性虹彩(plateau iris)的病人就不適合進行散瞳檢查,以免引發急性青光眼,基本上散瞳與否實際上還是應該按照臨床的需要而定。
第一節 視網膜檢查
近年來眼底影像科技發展訊速,目前已可在不需要散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拍攝到廣角的眼底圖,例如Optos公司出品的Optomap,該產品就是在未散瞳的情況下可以在0.5秒內拍攝到120°左右的廣角眼底圖,相等於病人經過散瞳檢查。透過處理與計算,過濾紅光評估視網膜、過濾綠光評估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層,以及拍攝來自神經纖維層之自動螢光影像,病人眼底有無病變,受過訓練的臨床專業人員就能一目了然的了解病人的病況。
因臺灣的驗光人員不能為病患進行散瞳檢查,除了使用超高階的Optomap設備外,也有較廉價的變通方法,其一就是利用免散瞳眼底攝影機。這種照相機有45°的視界,可以同時看到視盤、黃斑部,以及主要的血管系統。攝影最大的優點是照片可以仔細觀察,不需靠記憶或草繪,並且永久的存檔有利於追蹤病情進展或治療效果。這種攝影法是使用紅外光聚焦於眼底,瞳孔並不會收縮,然後再瞬間閃光拍攝彩色眼底照片。由於眼睛無法感知紅外光,與間接檢眼鏡(BIO, 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scope)中長時間使用白亮光的眼底檢查相比,即使免散瞳攝影使用了閃光燈,對於患者來說還是較為舒適。
如果不能執行散瞳,又沒有裝備上述高端儀器的驗光所,需要注意的是邊緣視網膜的病變無法在病患本身未察覺之前觀察得到,可能會錯失預防或是治療病變的重要時機,在本書第六章將會有詳細討論。檢查視網膜,光學法及攝影是主流作業,但還有其他幾種方法,分別簡單介紹如次:
一、超音波B掃描
超音波B掃描是一種用於檢查眼睛內部結構的儀器,可以清楚看到患者的視網膜或其他內部結構。通過超音波B掃描可以看到眼睛的橫截面,還可用於定位和追蹤癌性腫瘤和其他異常情況。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即使散瞳,超音波B掃描也不一定能觀察到視網膜的問題,例如眼出血、高度白內障、角膜混濁或病變;超音波B掃描患者時,可以請患者斜靠在檢查椅上,檢查人員將探測頭(probe)置於抹有潤滑液的眼皮表面並略為移動,或者請病人轉動眼球以查看眼後部,探測頭可同時攝影留下記錄。
二、超音波A掃描
類似於超音波B掃描機,超音波A掃描也是超聲波測量的一種,進行A掃描前,需點用眼角膜麻醉劑。B掃描提供了眼睛橫截面的視圖,而A掃描提供了媒介體的一度空間圖,可以用來計算眼內病變的大小,例如視網膜剝落的程度。
三、螢光素血管造影
螢光素血管造影(FA, fluorescein angiography)是用於診斷和監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黃斑變性的常用測試法。螢光素血管造影使用特殊的相機,拍攝視網膜一系列的照片後傳輸到電腦中,眼科醫師可以檢視視網膜隨時間改變的系列圖。螢光素血管造影檢查需要散瞳,然後在病人的手臂上注射植物染料(螢光素),染料通過靜脈進入全身循環的動脈系統。當染料通過視網膜血管時,臨床人員及時使用特殊相機拍攝大約兩打視網膜照片。該測試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視網膜內血管的狀況,如果視網膜中的血管異常,照片會顯示染料滲入視網膜或染色血管,視網膜下方的內膜受損或視網膜下方異常的新生新血管外觀也可能出現,這些異常的位置可由眼科醫師仔細判讀螢光素血管造影來確定。
螢光素血管造影是存在一些風險,但測試的益處壓倒性地超過了這些風險。注射染料後,病人的皮膚可能會在幾個小時內變黃。當染料被腎臟過濾排出身體時,這種顏色就會消失。因為染料會被腎臟去除,所以病人的尿液會在測試後長達48小時內變成亮黃色;有些病人在過程中可能會感到輕微的噁心,但這通常會在幾秒鐘內消失。如果染料在注射過程中從脆弱的靜脈中滲出,可能會出現局部灼傷和皮膚發黃,這種熱感通常只持續幾分鐘,且色素會在幾天內消失。對螢光素染料的過敏反應很少見,如果發生,可能會導致皮疹和瘙癢;通常是用口服或注射抗組織胺藥治療,具體上是取決於症狀的嚴重程度。有極少數病例可能會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allergic reaction)並危及生命,不過非常罕見。
光學檢查視網膜的技術均各有長處,當然也有共同的限制;其中瞳孔的大小是蠻重要的關鍵,瞳孔在低光度眼睛檢查時需至少3-4mm,但是老年人和嬰兒的瞳孔小,臨床上比較無法進行詳細的視網膜檢查。然而散瞳也有散瞳的要領,而且並非每個病人都適合,如少數隅角極為狹窄或者是高原性虹彩(plateau iris)的病人就不適合進行散瞳檢查,以免引發急性青光眼,基本上散瞳與否實際上還是應該按照臨床的需要而定。
第一節 視網膜檢查
近年來眼底影像科技發展訊速,目前已可在不需要散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拍攝到廣角的眼底圖,例如Optos公司出品的...
作者序
序言
佐々木一之教授在中國瀋陽出生長大,父佐々木統一郎是滿洲醫科大學的眼科主任兼教授,二戰後,1946年也是他12歲時,隨所有日本人自中國東北被遣送回國,與母親回到原籍仙台投靠親戚,面對未知的將來。這段經歷與同年從臺灣被遣返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一樣,其後也都是靠自己努力重啟生涯。佐々木一之學成後繼承父業,也變成眼科醫師,並成立了金澤醫科大學的眼科學系,為其主任及教授,平日除臨床看診、執行手術外,以先進白內障研究為國際交流重點,並與本書作者之一的鄭宏銘建立合作關係,成為莫逆之交,他的研究團隊在日本各地、中國數處、與新加坡舉辦了與白內障相關課題的大型民眾篩檢計畫,而全盤負責眼睛檢查的就是他的大公子,也是眼科出身,本書作者之一的佐々木洋教授。
原在哈佛醫學院眼科任職的鄭宏銘,在應聘任新加坡眼睛研究所(Singapore Eye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主任(Head of Research)時,邀請了佐々木團隊到當地進行大型眼科篩檢,頗受民眾歡迎,因此鄭宏銘在返臺服務時,也如法炮製請他們到臺中、臺南、淡水各地篩檢。其中淡水成人檢查部分具有特別意義,是鄭宏銘替代他在太平洋戰爭最後一年,1945年的1月12日戰歿的父親鄭子昌醫師為故鄉鄉親服務,所以在2010那年組織並邀請佐々木團隊9人、臺灣本土眼科醫師5人、及臺灣兩所大學視光系學生共40人,為淡水人做了18項高科技眼病檢查。在淡水漁人碼頭的漁會內進行,參與此項義診的淡水民眾相當踴躍,也是由於蔡葉偉區長全力支持,加上區長辦公室與漁會工作人員,和幾位里長,以及淡水同濟會員們的努力協助的結果,這項工作才能在37-8℃酷暑之下順利完成。
除了篩檢結果的報告交付淡水鎮公所外,累積的數千張臺灣人眼底照片,竟可變成本書的基本資料庫,也是始料未及,但實為極有價值的利用,這些尚未超過一個世代、分布上不可能有巨大變化的視網膜病例,也印證於2020年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的民眾篩檢,其結果也呈現類似的病變,所以一併收入本書,再加以鄭宏銘平日在波士頓看診留存的Optomap廣角眼底照,此書所提出的各種視網膜疾病例,適合於視光眼科學生和執業人員平日學習及參考之用。
謹此為序。
序言
佐々木一之教授在中國瀋陽出生長大,父佐々木統一郎是滿洲醫科大學的眼科主任兼教授,二戰後,1946年也是他12歲時,隨所有日本人自中國東北被遣送回國,與母親回到原籍仙台投靠親戚,面對未知的將來。這段經歷與同年從臺灣被遣返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一樣,其後也都是靠自己努力重啟生涯。佐々木一之學成後繼承父業,也變成眼科醫師,並成立了金澤醫科大學的眼科學系,為其主任及教授,平日除臨床看診、執行手術外,以先進白內障研究為國際交流重點,並與本書作者之一的鄭宏銘建立合作關係,成為莫逆之交,他的研究團隊在日本各地、中...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散瞳與否在視網膜檢查的考量
壹、視網膜檢查
貳、散瞳的風險分析
參、散瞳滴劑
第二章 低科技視網膜觀察
壹、歷史緣由
貳、手持式直接眼底檢眼鏡與操作方法
參、雙眼間接眼底鏡與操作方法
肆、裂隙燈間接眼底鏡(Fundus Lens)檢查術
第三章 視網膜檢查重點
壹、因人而異正常眼底的差別
貳、異常的眼底照片解讀
第四章 近視眼的視網膜變化與處理
壹、病理性近視(pathological myopia)或惡性近視(malignant myopia)的定義
貳、病理性近視(pathological myopia)或惡性近視率的出現率
參、病理性近視(pathological myopia)或惡性近視率的分類
肆、病理性近視(pathological myopia)或惡性近視率的初步臨床檢查
伍、視網膜專科臨床診斷
陸、藥物治療
柒、手術
捌、併發症
玖、預後
拾、預防
第五章 視網膜症轉診要點
壹、忽略vs誤診
第六章 視網膜邊緣的觀察
壹、視網膜「路標」
貳、邊緣視網膜病變
參、預防視網膜剝離而需要處理的邊緣視網膜病變
肆、風險度不同的邊緣網膜變化
伍、白內障手術與視網膜剝離
陸、結論
第七章 大型篩檢
第八章 人工智慧AI視網膜顯像
致謝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散瞳與否在視網膜檢查的考量
壹、視網膜檢查
貳、散瞳的風險分析
參、散瞳滴劑
第二章 低科技視網膜觀察
壹、歷史緣由
貳、手持式直接眼底檢眼鏡與操作方法
參、雙眼間接眼底鏡與操作方法
肆、裂隙燈間接眼底鏡(Fundus Lens)檢查術
第三章 視網膜檢查重點
壹、因人而異正常眼底的差別
貳、異常的眼底照片解讀
第四章 近視眼的視網膜變化與處理
壹、病理性近視(pathological myopia)或惡性近視(malignant myopia)的定義
貳、病理性近視(pathological myopia)或惡...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