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曾想過——
《詩》三百篇前後跨越500多年,其整編語周代的興衰史有何密切關係?
〈孔子詩論〉以及孟荀的《詩》教觀,又是如何承上啟下以接續漢代《詩》教觀?
客觀參照歷史發展,《毛詩序》真的可能輯成於漢初毛亨嗎?
《後漢書》以衛宏「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旨,于今傳於世」,又該如何說?
單本傳世的《毛詩序》,可能在何時由何人改置成今本的模式?
鄭玄作《毛詩傳笈》何以促成《毛詩》盛行,且使《毛詩序》成為《詩》教核心 ?
鄭玄如何彰顯二雅語頌體詩《毛詩序》中的《詩》教思想?
閱讀本書——
將可以一覽《詩》教從周初的萌芽以至於東漢定形化的歷史發展過程!
作者簡介:
林素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退休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轉為兼任教授。
學術專著:
《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
《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
《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
《從《郭店簡》探究其倫常觀念──以服喪思想為討論基點》
《禮學思想與應用》
《《禮記》之先秦儒家思想:〈經解〉連續八篇結合相關傳世與出土文獻之研究》
《歲時禮俗文化論略》
《特定時空環境下的詩禮之教:《詩》教體系的萌芽與定型分論篇》
普及著作:
《少年禮記》
《甜蜜的包袱──《禮記》》
《陌生的好友──《禮記》》
另有包含《詩經》、《史記》等經史學思想以及學術史研究之單篇論文百餘篇。
作者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哪種研究法不如此!
岳飛不曾譏嘲張飛窩囊死,何妨鬆開雙飛情結破繭縛!
雖說後人早已從「張飛打岳飛」的突發奇想中,引出「打得滿天飛」的歇後語,用以指稱朝代錯亂的離譜事;實際上,岳飛不曾譏嘲張飛因情緒控管差、不知體恤部下,以致在醉酒酣睡中被部下割下頭顱,喪失武將戰死沙場死得其所的英雄本色,而始終以張飛為忠烈榜樣。
岳珂在《金佗續編》第 28 卷中,記載其祖岳飛時常對人言:「一死焉足靳哉!要使後世書策知有岳飛之名,與關、張輩功烈相髣髴耳。」可知岳飛認為一介武將重在擁有勇烈的功名,此為所有武將念茲在茲、一心嚮往,欲取為終生效法的,張飛個人的性格弱點何足掛齒!蓋因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世事本無法只按統一規格衡量!縱使雙「飛」並世而生,講求義氣的張飛,不會攻擊忠貞不二的岳飛!允文允武、治軍嚴明的岳飛,也不會攻打重情尚義的張飛!即便不幸而使兩軍對壘,兩人也必然惺惺相惜,互敬互重,保持將帥的最高風度正直應戰,岳飛斷不會譏嘲張飛的情緒像火炮,卻又不知火炮的軍事用途!喜歡武打者何妨鬆開雙「飛」情結,讓雙「飛」各自展開雙翼,自在地馳騁「武林」各創功業!
相類於此,學界中,有人喜好追究本源,愛用演繹法對基源問題進行深層意義詮釋;有人喜好斷代研究,慣用歸納統計之法以從事量化的外部研究,同樣無須陷入雙「飛」情結以自擾。蓋因研究主題的性質不同,各自有不同的適用研究方法,且還須隨時靈活調整,畢竟各種研究法各有短長、無法定於一格,更無須乘機攻擊他人戰略應用差勁,終究要以整體論述是否持之有據、言之成理,能否提出自圓其說的「假說」或創見為要!因此,置身在廣大的「學林」中,學術工作者何妨也鬆開「研究法」情結,讓使用不同研究法的研究者,可以在浩瀚的學術領空,自在地綻放學術燦爛的花朵!這裡不是鼓吹無的放矢、胡亂瞎說,而是理解植物必須在通風狀況良好、日照充足、土壤與水分皆適宜的自然環境下,方可使根、莖、葉的成長達到最佳狀況,進而開出燦爛的花朵、結出累累果實,也才能獲得品質極佳的眾多種子,周而復始地形成萬物化生的良性循環。學術研究也需要廣納各種資訊的胸襟!
今天,跨際研究早已不是學術研究禁忌,端看個人功底而決定論述的高下。針對西周共和時期以前年歲未明、巫術與文明夾雜難分的時代,因而神話、傳說、考古、文化人類學與潛在心理分析等學問,都是要深究《詩》的實質內容時需要借助的對象!重點在於應檢驗研究者能否妥當運用合適的說法以為論證的依據,而非先入為主地認為某類學說、某些學者所論多無稽之談而不足為憑,如此因人廢言、因事廢說,屏棄不用某人某說,豈非早已遺忘孔子所說的「君子不以人廢言」!
古代聖主明君尚且要徵詢百姓治國的意見,即便是狂夫或芻蕘之言亦有可取之處,取捨之間,端視其說能否「言而中於道」,而無關其身分地位是否顯赫。當然,再聖明的君主都無法盡聽所有人民的意見而後採取行動,因此,本書既非「集解」諸家之作,也非意在「駁議」諸家異見以定於一尊,在個人心力與全書篇幅都相當有限的情況下,乃以建構《詩》教體系從周初人文理性剛剛抬頭的萌芽期,到東漢定型化的過程。因為要以此一路變遷、發展的歷史脈絡為核心目標,所以本文大體採用「單線式」發展的模式,以避免「歧路亡羊」遺忘主題的缺失,因而對一些相關研究者的研究所得的確有掛一漏萬之處,還請讀者與相關研究者多多包涵。
儘管本書即將與讀者見面,然而也尚未達成自己既定的目標,且距離原定先出版本書《《詩》教體系的萌芽與定型》,再出版「分論篇」《特定時空環境下的詩禮之教》的計畫已前後順序變化,也延遲許久,不能不說計畫總趕不上變化!本書增訂修改期間要感謝許多前前後後的審查者提出的寶貴意見,讓匆促提出初審的內容可以更完整!至於有關本書未對〈周頌〉獨立成篇討論,謹藉此一角稍加說明:〈周頌〉的確與周代生活信仰關係非常密切,在《詩》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主要因為本文基於歷史的發展,採取〈大雅〉與〈周頌〉合體論述的方式,且在〈孔子詩論〉,乃至於《毛詩序》中,雅頌之詩的本義與詩旨並不像風體詩一樣有太大的爭議,歷來對《毛詩序》的質疑也絕大多數偏在風體詩,所以並未將雅頌的本義獨立成篇進行討論。再加上考慮「分論篇」的「中編—雅頌中的禮教思想」單元中已有四篇討論相關問題,避免兩書重複太多而割捨雅頌本義的專篇討論。不過,在接獲「複審」意見後,已在第貳篇增補一小節「深入宗廟祭祀詩內容以證實『頌為平德』的說法」,從加強〈周頌〉內容的特性以凸顯頌體詩的重要地位。
猶記得曾經在《特定時空環境下的詩禮之教:《詩》教體系的萌芽與定型(分論篇)》的〈自序〉中說:「本書的撰寫目的,並不以本書的結論為相關研究議題的定論,能提出合乎情理的另一值得思考的看法,余願足矣!」在本書即將出版前,則不免要重申自己從「余願」到「愚願」的堅持:
由《毛詩序》引發的《詩》教問題雖然古老,學界仍無定論,仍然有繼續探討的價值。甚且加入〈孔子詩論〉與其他戰國簡文的新資料,再透過改變傳統以注疏解經的研究方式,也是解開古老懸而未決問題的另一可行方式,此即本書改變研究方式,轉從歷史發展的視野而作通貫式研究,企圖綜理出《詩》教一脈發展的情形,也是一條新的研究路線。雖不免有人對本研究提出「單線式」發展的「譏評」,然而能夠先開發此可能的理路,以供後續研究者再作更完善的發展,愚願已足。
不知是否在本書〈導論〉提出此「愚願」後,扭轉原先一位審查者所認為的,此乃「早有固定答案的老問題,沒有提供值得特別重視的學術研究成果」,轉而使複審者認為本書得以完成,實可借用張高評論述論題的來源,乃奠基在「厚積薄發,讀書得間;提煉萃取,有為而作」的作品!不過,重要的是此「愚願」,確實是不聰明的我一向的堅持!正是這份堅持,支撐自己在孤燈下持續敲打鍵盤!若是這份「愚願」能激發繼起的讀者再作深入研究,而提出更多元、更完善的研究成果,而不使此 35 萬餘言徒然將有用的白紙變成無用的廢紙,則真的是「愚願」已足!偌大的「學林」正需要後繼者生生不息的良性學術發展!
本書得以出版,要感謝前後十多年來的兼任助理游偉欣、陳姝伃、吳依凡、謝宜潔、林士翔協助校對文稿,也要感謝協助校對的新任編輯佳儀。此外,也要感謝參與研討會時,與會者提供的意見,各單篇論文發表前,相關審查委員給予的寶貴意見。能有多位兼任助理協助多年來的《詩經》研究,當然要感謝國科會所提供的專題研究計畫經費補助,分別是:
‧「先秦兩漢禮教探微」(NSC 93-2411-H-003-007-2/2)。
‧「〈國風〉之禮教思想新探:以〈詩論〉、《詩序》為討論中心」(NSC 95-2411-H-003-030)。
‧「論〈國風〉中之禮俗及教化思想:結合〈詩論〉、〈性情論〉等楚簡資料之探討」(NSC 96-2420-H-003-004)。
‧「論〈雅〉、〈頌〉中之禮俗及教化思想:結合郭店簡以及上博簡文之探討」(NSC 97-2420-H-003-067)。
‧「周代人文教化思想探究:以關涉〈周頌〉祭禮文化為主的考察」(NSC 98-2410-H-003-099)。
‧「從孔子的形象變化論道德仁義禮法的落實—西漢前傳世與出土文獻下的學術發展」(NSC 101-2420-H-003-004)。
‧「《荀子》與二戴《禮記》之思想關聯—結合出土文獻之儒學發展史」(MOST 103-2410-H-003- 064-MY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哪種研究法不如此!
岳飛不曾譏嘲張飛窩囊死,何妨鬆開雙飛情結破繭縛!
雖說後人早已從「張飛打岳飛」的突發奇想中,引出「打得滿天飛」的歇後語,用以指稱朝代錯亂的離譜事;實際上,岳飛不曾譏嘲張飛因情緒控管差、不知體恤部下,以致在醉酒酣睡中被部下割下頭顱,喪失武將戰死沙場死得其所的英雄本色,而始終以張飛為忠烈榜樣。
岳珂在《金佗續編》第 28 卷中,記載其祖岳飛時常對人言:「一死焉足靳哉!要使後世書策知有岳飛之名,與關、張輩功烈相髣髴耳。」可知岳飛認為一介武將重在擁有勇烈的功名,此為所...
目錄
自序 009
導論 013
一、研究緣起 013
二、研究目的 028
三、結構組織 036
四、成書過程與後續發展 045
壹、傳世與出土文獻參照下的《詩》教歷史背景 049
一、前言:廣參史料以明周初歷史概況049
二、周初史料仍以傳世文獻為主而出土文獻為輔051
三、《大戴禮記》與簡文〈武王踐阼〉特重誠敬踐履的精神056
四、《尚書》強調以德義理政的人文教化精神061
五、《逸周書》施政強調「中和」的人文教化精神 070
六、結語:以《詩》為教有助於提升人文品質 077
貳、〈孔子詩論〉的雅頌觀源於《周禮》的樂教系統 081
一、前言:〈孔子詩論〉凸顯古代注重樂教的特性 081
二、《周禮》的樂教系統 083
三、〈孔子詩論〉「頌為平德」說的《周禮》樂教系統痕跡 096
四、深入宗廟祭祀詩內容以證實「頌為平德」的說法 104
五、〈孔子詩論〉的二雅說凸顯戰國時期《詩》教重德特色109
六、結語:〈孔子詩論〉凸顯孔子正樂以復禮的用心 111
叁、〈邦(國)風〉中「風」的本義 115
一、前言:風體詩最富有生命力 115
二、「風」的本義始自八方風氣 116
三、從風、鳳、玄鳥與生殖的關係以見「風」的本義 118
四、從「風合以姤」到「牝牡相誘之風」 124
五、從帝女䔄草神話以見「䚻」的發展 125
六、從䚻的變化到「誘異性同類禽獸為謠」的發展 127
七、邦(國)風與歌謠的關係 132
八、結語:「風」多言男女風情 138
肆、〈孔子詩論〉總論對「風」體詩本義的承繼 141
一、前言:詩本於人情 141
二、從「以萬民所樂為己樂」呈現作詩者的本心 143
三、從「納物以呈現民性」彰顯風體詩的多元內容 148
四、從「本於人欲以察民俗」彰顯風體詩的實用功能 151
五、以「言文聲善」呈現「思無邪」的詩旨 158
六、結語:「風」詩之教本於人情義理 162
伍、 文王德教典型的普遍化:以郭店儒簡中的文王形象為討論主軸165
一、前言:「儀型文王」已成戰國時期的風潮 165
二、以「體道承命」展現文王「聖」的形象 167
三、以「親親愛民」展現文王「仁」的形象 180
四、以「敬君任賢」展現文王「義」的形象 184
五、以「居位盡職」展現文王「禮」的形象 186
六、以「屈伸有節」展現文王「智」的形象 190
七、《呂氏春秋》對文王德教典型的肯定與宣揚 195
八、結語:文王德教典型影響《毛詩序》的形成 202
陸、孟子在《詩》教體系中的地位 205
一、前言:孟子的《詩》教觀淵源 205
二、孔子以前的論《詩》觀念 206
三、孟子承上啟下的「以意逆志」讀《詩》法 213
四、孟子的「知人論世」說影響《毛詩序》多附會史事216
五、 孟子「《詩》亡然後《春秋》作」影響《毛詩序》的美刺觀念220
六、結語:孟子擁有《詩》教體系的重要席位 224
柒、荀子在《詩》教體系中的地位 227
一、前言:教化為人文之本 227
二、《詩》的整編已預設以教化為目的 228
三、從詩的特質探究《詩》可能擔負的教化功能 232
四、荀子的《詩》觀 240
五、荀子下啟以《毛詩序》為本的《詩》教體系 255
六、結語:荀子位居《詩》教體系的樞紐位置 257
捌、 《韓詩外傳》所勾勒的孔子《詩》教觀:兼論漢初《詩》教思想的變化263
一、前言:前有所承的《詩》教淵源 263
二、以〈關雎〉之教為《詩》教思想的核心264
三、標榜深入內裡以探求精微的《詩》教思想 269
四、《詩》教思想與禮樂活動相搭配 271
五、《詩》教思想與政治活動密切相關 273
六、漢初的《詩》教想 284
七、結語:後有所續的《詩》教思想 289
玖、今本《毛詩序》成為《詩》教核心的歷史原因 291
一、前言:《毛詩序》的形成以歷史發展為溫床 291
二、西漢初的毛公難輯錄完成《毛詩序》 292
三、重新理解《後漢書》與《隋書》的《毛詩序》作者說 294
四、從「二南」特重后妃夫人之德論《毛詩序》成於東漢初302
五、 參照〈續列女傳〉與《後漢書》輔證《毛詩序》完成於東漢初309
六、鄭玄作《毛詩傳箋》而《毛詩》大行於天下 315
七、結語:《毛詩序》因《毛詩》流行而成《詩》教核心 318
拾、 鄭學意義下的大雅與頌體詩《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 333
一、前言:鄭玄重視《毛詩序》的「國史」說而編《詩譜》333
二、「國史」與詩旨記錄者的關係 334
三、公劉與公亶父時期詩的《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340
四、文武二王時期詩的《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 344
五、成王時期詩的《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 348
六、厲王時期詩的《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 351
七、宣幽二王時期詩的《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 353
八、 自成類別的〈魯頌〉、〈商頌〉《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355
九、結語:愈早期的「國史」愈能掌握詩作的思想 358
拾壹、 鄭學意義下的「正小雅」《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367
一、前言:「正小雅」與宴饗禮儀的關係最密切 367
二、鄭玄《詩譜》「正小雅」所屬世代的再思考 368
三、 《儀禮》所見的「正小雅」《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370
四、 《儀禮》未見的「正小雅」《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376
五、結語:宣王晚期詩的「國史」因故而有不甚貼切的詩旨381
拾貳、 鄭學意義下的「變小雅」《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387
一、前言:鄭玄已懷疑「變小雅」缺厲王時期的詩作 387
二、厲王時期「變小雅」的《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 388
三、宣王時期「變小雅」的《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 394
四、幽王時期「變小雅」的《毛詩序》凸顯的《詩》教思想 403
五、結語:幽王時期的《毛詩序》因故而存在最多問題 426
結論441
一、春秋時期前「詩言志」的《詩》教思想 441
二、戰國時期儒家注重德禮的《詩》教思想 449
三、西漢的《詩》教與政治史事更密切結合 455
四、東漢的《詩》教意在矯正女主干政的流弊 457
五、鄭玄作《毛詩傳箋》促使《毛詩序》成為《詩》教核心460
徵引文獻465
表次附錄
表 61 季札觀覽周樂的評論 211
表 91 《毛詩序》十五國風的首序與續序 321
表 101 《毛詩序》〈大雅〉的首序與續序 360
表 102 《毛詩序》三〈頌〉的首序與續序 362
表 111 《毛詩序》「正小雅」的首序與續序 383
表 121 《毛詩序》「變小雅」的首序與續序 435
附錄 112 《儀禮》宴饗樂歌 385
自序 009
導論 013
一、研究緣起 013
二、研究目的 028
三、結構組織 036
四、成書過程與後續發展 045
壹、傳世與出土文獻參照下的《詩》教歷史背景 049
一、前言:廣參史料以明周初歷史概況049
二、周初史料仍以傳世文獻為主而出土文獻為輔051
三、《大戴禮記》與簡文〈武王踐阼〉特重誠敬踐履的精神056
四、《尚書》強調以德義理政的人文教化精神061
五、《逸周書》施政強調「中和」的人文教化精神 070
六、結語:以《詩》為教有助於提升人文品質 077
貳、〈孔子詩論〉的雅頌觀源於《周禮》的樂教系統 081
一、前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