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380
優惠價: 9 折, NT$ 34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本專書邀請文化部及教育部轄下博物館專業人員及國內學者專家,共同探討博物館數位轉型到智慧創新議題,範圍廣納數位典藏與加值內容建構、數位資源全民近用與開放、融合線上與線下數位策展策略、新型態創新內容、服務與體驗、全方位智慧博物館發展模式,以及數位科技服務的觀眾研究與智慧行為探析等多元內容。希望本專書能提供國內外博物館、國內外大學相關系所師生、跨領域生態鏈產業及國內外博物館社群組織,在博物館數位轉型、數位博物館與智慧博物館創新發展議題,在實務建構及學術研究能有更多啟發與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城菁汝 Ching-Ju CHENG
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專家、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監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碩士、政治大學歷史系學士。專長為博物館學及數位典藏暨策展。負責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數位資源推廣及展覽,擔任「憶起上學展」內容策劃。曾任全國文化會議暨文化政策白皮書諮詢委員及撰稿者 (2017-2018);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暨數位文化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中研院後設資料工作組組員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蔡遵弘 Tsun-Hung TSAI
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博士,現為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台灣數位藝術基金會暨在地實驗技術總監、曾任上海舜和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互動設計師、台灣微軟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客服、台北當代藝術館MIS。具握持式平板操作架整合智慧型充電展示模組、擴增實境劇場盒、動畫手轉書結構與互動程式物件處理方法與其多機通訊方法…等專利。專業領域為電腦動畫、互動設計、擴增實境、虛擬實境與遊戲設計。擔任「憶起上學展」互動內容執行製作。
林靖于 Ching-Yu LI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管理與課程教學領導碩士。現為臺北市立麗山高中歷史教師、109-110 學年度歷史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專長為課程評量與設計、在地文史融入教學、踏查路線規劃與執行、博物館資源蒐集和應用。曾任臺北市立中正高中歷史教師,負責「憶起上學展」融入 108 課綱精神的高中課程規劃與實施。
黃凱祥 Kai-Hsiang HUANG
現任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助理研究員。時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負責規劃推動全館資訊化、科技發展及臺灣行卷等重要計畫,亦為文化平權推動小組成員之一。從實務工作與研究中體認到典藏物件雖為靜態,但藉由博物館整體運作,卻可傳達豐厚的生命力。期待透過科技應用,擴展博物館不同營運面向,連結人與環境,感受歷史與文化。
葉長庚 Chang-Keng YEH
大學畢業於臺大生機系,雙主修人類學系,後續取得臺大人類學博士學位。專長主要包括臺灣考古學、考古田野調查與發掘、3D 數位化技術應用等領域,研究聚焦在臺灣史前巨石研究、卑南史前聚落研究、環境考古學、實驗考古學、文化資產保存維護作業等議題。在史前館建置有「考古文物 3D 資料庫」、「卑南遺址國際學術資料網」、智慧典藏庫以及 3D 實驗室等主要成果,亦協助文資局建置「國家考古遺址出土遺物典藏管理系統」與「考古遺址監管巡查系統」。近期重要研究發表為《卑南遺址史前聚落形成與發展之研究》,並推動以卑南遺址為背景之奇幻小說《風暴之子》與奇想漫畫《玦:孿生》的出版。
劉宜婷 Yi-Ting LIU
南藝大博古所碩士生,專長為 3D 數位典藏、文物數位修復、古物保存維護、數位影像處理、3D 動畫、網頁設計、商業設計。曾參與史前館卑南二期考古計畫、「卑南遺址國際學術資料網」及「考古文物 3D 資
料庫」建置計畫、智慧博物館計畫、國典中心計畫,目前負責史前館3D 實驗室技術管理與數位修復作業。
汪筱薔 Hsiao-Chiang WANG
文化部科員,主要業務經驗包括全國博物館入口網站 暨資料庫建置、國內外專業資訊彙蒐、博物館科技計畫研提及文化科技 跨域人才培育規畫等。現為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博物館學系研究生,研究 方向為博物館數位轉型及原住民族博物館教育。
謝俊科 Chun-Ko HSIEH
目前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秘書室主任( 2022 年 2 月),先前曾擔任數位資訊室主任(2021 年 2 月至 12 月),也曾擔任教育展覽資訊處副處長(2015年 12 月至 2021 年 2 月)。於負責數位資訊業務期間,主要從事博物館數位面向的研究與發展,推動故宮成為 21 世紀智慧博物館等任務。為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博士,研究興趣含文化資產多媒體、數位典藏、人機互動、虛擬實境及數位展覽等創新應用。近期曾擔任策展人或共同策展人辦理「經典之美—新媒體藝術展」、「故宮南院奇幻嘉年華:21 世紀博物館特展」(國際)、「動物藝想-故宮新媒體暨藝術展」、「藝域漫遊-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國際)等數位展。並推動故宮 8K 影片、VR / AR 應用、創魔列車(Maker & MOOCs Train)、故宮行動 博物館 4G / 5G 計畫等。
吳紹群 Shao-Chun WU
現為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副研究員兼第三科科長,曾於專門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技專院校圖書館等單位任職。目前於故宮主要負責資料開放、數位典藏、博物館數位教育推廣、數位展覽、數位內容、產學研合作、科技計畫專案管理等職務。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博士班、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曾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等校擔任兼任教師,開設圖書館及博物館領域專
業課程,學術專長為博物館科技應用、資訊組織、電子出版、數位學習、圖書館學等。
林詠能 Yung-Neng LIN
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教授兼主任。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研究領域聚焦於博物館觀眾研究、博物館評鑑與文化統計;曾獲得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學術期刊「最佳年度管理論文獎」。目前同時兼任文化部文化統計主持人、教育部「智慧服務、全民樂學:國立社教機構創新服務計畫」專案辦公室主持人。
宋祚忠 Tso-Chung SUNG
臺東縣臺東市人。2006 年畢業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取得造船工程博士學位。2007 年進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工作擔任助理研究員,負責船舶與海洋工程廳的展示策劃與籌建階段資訊發展之業務。研究範疇包含:智慧博物館技術應用整合、造船廠生產管理及生產排程最適化、海洋科技轉化科普教材與教具開發(含專利)、博物館非制式教育與學習等。現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主任及資訊安全管理審查委員會副召集人,除了統籌展示教育及管理資訊安全等業務外,亦負責規劃辦理船舶科技、海洋工程科學教育活動。自 2017年開始參與第一、二期「智慧服務、全民樂學:國立社教機構創新服務計畫」,負責規劃辦理海科館「智慧博物館」計畫至今。
徐典裕 Tien-Yu HSU
現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研究員兼主任。2006 年取得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與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長期致力於新世代數位博物館與智慧博物館發展實務及學術研究工作。過去三十年負責規劃執行全館電腦化發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數位文創與教育及智慧博物館等重要計畫。因長期致力於數位博物館及數位學習發展推動工作貢獻卓越,於 2017 年獲得資訊月傑出資訊人才獎。也因在學術研究及業界實務卓越表現,獲選雲林科技大學傑出校友及校友名人堂。過去十幾年分別在台中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台北教育大學博物館經營與科技應用學程授課。主要研究及發表領域包括數位典藏、數位內容管理、數位∕智慧博物館、智慧學習、數位體驗設計及虛實融合科普教育。
葉鎮源 Jen-Yuan YEH
現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營運典藏與資訊組副研究員。2000 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學系;2002 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2008 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2009 年 7 月進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資訊組服務,擔任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博士級專業助理;2011 年 6 月獲聘為助理研究員;2018 年 8 月升等為副研究員,並於 2021 年 1 月起兼任圖書資訊科科長。葉博士的研究興趣包括文件探勘與摘要、資訊檢索與萃取,數位圖書館∕博物館,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
陳君銘 Jun-Ming CHEN
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管理博士,目前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營運典藏與資訊組助理研究員。同時,擔任多個學術期刊的論文審查委員。主要研究範疇為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遊戲式學習、學習科技與人工智慧、擴增實境與
穿戴式科技應用、知識工程與專家系統等。近年來,致力於將學習科技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博物館教育及深度學習領域;同時,結合學習行為分析及知識擷取技術,應用於博物館行動智慧及無所不在學習環境。
劉杏津 Hsin-Chin LIU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碩士,目前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營運典藏與資訊組約聘程式設計師。主要工作與研究範疇為親子兒童遊戲式學習、虛實整合教材、一般大眾數位學習內容與虛擬展示、參觀前中後行動悠遊學
習服務等。近年來,著重於創新互動科技體驗展示、沉浸式互動體驗服務及互動裝置應用等新型態虛實融合體驗展示應用,並朝 AI 智慧感知與智慧展示、參觀人流與客流智慧偵測、辨識與分析、觀眾行為分析與互動體驗展示之大數據分析及決策機制應用於營運策略相關領域前進。
蘇芳儀 Fang-Yi SU
不少看過我做的展示,或者與我有展示設計業務往來者,在問到我是「學什麼的?」,大概有百分之 99.99999 的人,會張大嘴並驚訝地說:「你……學俄文的!怎麼會做展示」,是的,我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俄國語文學研究所畢業,是一位純「文學」背景出身的人,但我卻在過去的二十四年,任職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跨領域地投入了展示設計的工作,完成許多展示作品。眾所皆知,展示是博物館當中最重要的一環之一,也是活水源頭,是一個需要創意及統整能力的工作,對一個完全不具備相關領域背景的我而言,這個「跨界」,著實跨很大,一路從做中學,累積經驗,點點滴滴,策劃多檔大型展覽,包括:「氣候變遷」常設展示廳、「愛的萬物論―探索物聯網」特展、「訢心相印 ~ 印刷文物」特展等,並統籌多檔海外移展工作,包括:澳門科學館及重慶科技館,發表以氣候變遷及展示設計規劃為主題等多篇期刊論文,專長為博物館展示策劃與實務、博物館科學教育。
施登騰 Deng-Teng SHIH
取得澳洲國際學生全額獎學金(EIPRS 與 IPA)後,進入澳洲雪梨大學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藝術理論與電影學系攻讀博士。回國後任職中國科技大學,目前為互動娛樂設計系與室內設計系共聘師資。個人研究與產學案聚焦於數位轉譯與博物館科技應用,執行過 AR、VR、沈浸投影、互動裝置、聊天機器人等專案開發。近年擔任博物館∕美術館審查委員,且是文化部∕經濟部∕國美館之產業調查研究、5G 應用、與數位典藏應用計畫之主持人,並擔任台灣經濟研究院、資策會產業情報所、數位教育所、與數位轉型所之專業顧問。除了定期發表研討會與期刊論文以及專欄文章外,也同步撰寫博物館科技與古器物鑑定等專業主題,並有「博物館科技系列」、「數位轉譯系列」、「數位典藏典藏轉譯」「數位科技系列」等專文約三百篇分享於《數位轉譯職人誌》(https://medium.com/artech-interpreter)。
陳思妤 Shih-Yu CHEN
英國牛津大學物質人類學與博物館民族學碩士、伯明翰大學文化資產博士。現為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博物館社會參與、博物館管理、文化資產與詮釋以及博物館科技應用。博士論文以臺灣博物館原住民展示為切入點探討博物館之社會角色;後續研究包含「馬來西亞檳城社區藝術空間之社會網絡」、「新冠肺炎疫情對臺灣民眾參觀博物館決策之影響」以及「#BLM博物館如何利用社交平台落實社會正義」等強調博物館與社會相關性和社會參與。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徐典裕主編、城菁汝、蔡遵弘、林靖于、黃凱祥、葉長庚、劉宜婷、 汪筱薔、謝俊科、吳紹群、林詠能、宋祚忠、 葉鎮源、陳君銘、劉杏津、蘇芳儀、施登騰、陳思妤
優惠價: 9 折, NT$ 342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本專書邀請文化部及教育部轄下博物館專業人員及國內學者專家,共同探討博物館數位轉型到智慧創新議題,範圍廣納數位典藏與加值內容建構、數位資源全民近用與開放、融合線上與線下數位策展策略、新型態創新內容、服務與體驗、全方位智慧博物館發展模式,以及數位科技服務的觀眾研究與智慧行為探析等多元內容。希望本專書能提供國內外博物館、國內外大學相關系所師生、跨領域生態鏈產業及國內外博物館社群組織,在博物館數位轉型、數位博物館與智慧博物館創新發展議題,在實務建構及學術研究能有更多啟發與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城菁汝 Ching-Ju CHENG
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專家、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監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碩士、政治大學歷史系學士。專長為博物館學及數位典藏暨策展。負責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數位資源推廣及展覽,擔任「憶起上學展」內容策劃。曾任全國文化會議暨文化政策白皮書諮詢委員及撰稿者 (2017-2018);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暨數位文化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中研院後設資料工作組組員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蔡遵弘 Tsun-Hung TSAI
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博士,現為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台灣數位藝術基金會暨在地實驗技術總監、曾任上海舜和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互動設計師、台灣微軟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客服、台北當代藝術館MIS。具握持式平板操作架整合智慧型充電展示模組、擴增實境劇場盒、動畫手轉書結構與互動程式物件處理方法與其多機通訊方法…等專利。專業領域為電腦動畫、互動設計、擴增實境、虛擬實境與遊戲設計。擔任「憶起上學展」互動內容執行製作。
林靖于 Ching-Yu LI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管理與課程教學領導碩士。現為臺北市立麗山高中歷史教師、109-110 學年度歷史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專長為課程評量與設計、在地文史融入教學、踏查路線規劃與執行、博物館資源蒐集和應用。曾任臺北市立中正高中歷史教師,負責「憶起上學展」融入 108 課綱精神的高中課程規劃與實施。
黃凱祥 Kai-Hsiang HUANG
現任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助理研究員。時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負責規劃推動全館資訊化、科技發展及臺灣行卷等重要計畫,亦為文化平權推動小組成員之一。從實務工作與研究中體認到典藏物件雖為靜態,但藉由博物館整體運作,卻可傳達豐厚的生命力。期待透過科技應用,擴展博物館不同營運面向,連結人與環境,感受歷史與文化。
葉長庚 Chang-Keng YEH
大學畢業於臺大生機系,雙主修人類學系,後續取得臺大人類學博士學位。專長主要包括臺灣考古學、考古田野調查與發掘、3D 數位化技術應用等領域,研究聚焦在臺灣史前巨石研究、卑南史前聚落研究、環境考古學、實驗考古學、文化資產保存維護作業等議題。在史前館建置有「考古文物 3D 資料庫」、「卑南遺址國際學術資料網」、智慧典藏庫以及 3D 實驗室等主要成果,亦協助文資局建置「國家考古遺址出土遺物典藏管理系統」與「考古遺址監管巡查系統」。近期重要研究發表為《卑南遺址史前聚落形成與發展之研究》,並推動以卑南遺址為背景之奇幻小說《風暴之子》與奇想漫畫《玦:孿生》的出版。
劉宜婷 Yi-Ting LIU
南藝大博古所碩士生,專長為 3D 數位典藏、文物數位修復、古物保存維護、數位影像處理、3D 動畫、網頁設計、商業設計。曾參與史前館卑南二期考古計畫、「卑南遺址國際學術資料網」及「考古文物 3D 資
料庫」建置計畫、智慧博物館計畫、國典中心計畫,目前負責史前館3D 實驗室技術管理與數位修復作業。
汪筱薔 Hsiao-Chiang WANG
文化部科員,主要業務經驗包括全國博物館入口網站 暨資料庫建置、國內外專業資訊彙蒐、博物館科技計畫研提及文化科技 跨域人才培育規畫等。現為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博物館學系研究生,研究 方向為博物館數位轉型及原住民族博物館教育。
謝俊科 Chun-Ko HSIEH
目前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秘書室主任( 2022 年 2 月),先前曾擔任數位資訊室主任(2021 年 2 月至 12 月),也曾擔任教育展覽資訊處副處長(2015年 12 月至 2021 年 2 月)。於負責數位資訊業務期間,主要從事博物館數位面向的研究與發展,推動故宮成為 21 世紀智慧博物館等任務。為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博士,研究興趣含文化資產多媒體、數位典藏、人機互動、虛擬實境及數位展覽等創新應用。近期曾擔任策展人或共同策展人辦理「經典之美—新媒體藝術展」、「故宮南院奇幻嘉年華:21 世紀博物館特展」(國際)、「動物藝想-故宮新媒體暨藝術展」、「藝域漫遊-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國際)等數位展。並推動故宮 8K 影片、VR / AR 應用、創魔列車(Maker & MOOCs Train)、故宮行動 博物館 4G / 5G 計畫等。
吳紹群 Shao-Chun WU
現為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副研究員兼第三科科長,曾於專門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技專院校圖書館等單位任職。目前於故宮主要負責資料開放、數位典藏、博物館數位教育推廣、數位展覽、數位內容、產學研合作、科技計畫專案管理等職務。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博士班、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曾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等校擔任兼任教師,開設圖書館及博物館領域專
業課程,學術專長為博物館科技應用、資訊組織、電子出版、數位學習、圖書館學等。
林詠能 Yung-Neng LIN
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教授兼主任。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研究領域聚焦於博物館觀眾研究、博物館評鑑與文化統計;曾獲得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學術期刊「最佳年度管理論文獎」。目前同時兼任文化部文化統計主持人、教育部「智慧服務、全民樂學:國立社教機構創新服務計畫」專案辦公室主持人。
宋祚忠 Tso-Chung SUNG
臺東縣臺東市人。2006 年畢業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取得造船工程博士學位。2007 年進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工作擔任助理研究員,負責船舶與海洋工程廳的展示策劃與籌建階段資訊發展之業務。研究範疇包含:智慧博物館技術應用整合、造船廠生產管理及生產排程最適化、海洋科技轉化科普教材與教具開發(含專利)、博物館非制式教育與學習等。現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主任及資訊安全管理審查委員會副召集人,除了統籌展示教育及管理資訊安全等業務外,亦負責規劃辦理船舶科技、海洋工程科學教育活動。自 2017年開始參與第一、二期「智慧服務、全民樂學:國立社教機構創新服務計畫」,負責規劃辦理海科館「智慧博物館」計畫至今。
徐典裕 Tien-Yu HSU
現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研究員兼主任。2006 年取得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與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長期致力於新世代數位博物館與智慧博物館發展實務及學術研究工作。過去三十年負責規劃執行全館電腦化發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數位文創與教育及智慧博物館等重要計畫。因長期致力於數位博物館及數位學習發展推動工作貢獻卓越,於 2017 年獲得資訊月傑出資訊人才獎。也因在學術研究及業界實務卓越表現,獲選雲林科技大學傑出校友及校友名人堂。過去十幾年分別在台中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台北教育大學博物館經營與科技應用學程授課。主要研究及發表領域包括數位典藏、數位內容管理、數位∕智慧博物館、智慧學習、數位體驗設計及虛實融合科普教育。
葉鎮源 Jen-Yuan YEH
現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營運典藏與資訊組副研究員。2000 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學系;2002 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2008 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2009 年 7 月進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資訊組服務,擔任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博士級專業助理;2011 年 6 月獲聘為助理研究員;2018 年 8 月升等為副研究員,並於 2021 年 1 月起兼任圖書資訊科科長。葉博士的研究興趣包括文件探勘與摘要、資訊檢索與萃取,數位圖書館∕博物館,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
陳君銘 Jun-Ming CHEN
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管理博士,目前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營運典藏與資訊組助理研究員。同時,擔任多個學術期刊的論文審查委員。主要研究範疇為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遊戲式學習、學習科技與人工智慧、擴增實境與
穿戴式科技應用、知識工程與專家系統等。近年來,致力於將學習科技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博物館教育及深度學習領域;同時,結合學習行為分析及知識擷取技術,應用於博物館行動智慧及無所不在學習環境。
劉杏津 Hsin-Chin LIU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碩士,目前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營運典藏與資訊組約聘程式設計師。主要工作與研究範疇為親子兒童遊戲式學習、虛實整合教材、一般大眾數位學習內容與虛擬展示、參觀前中後行動悠遊學
習服務等。近年來,著重於創新互動科技體驗展示、沉浸式互動體驗服務及互動裝置應用等新型態虛實融合體驗展示應用,並朝 AI 智慧感知與智慧展示、參觀人流與客流智慧偵測、辨識與分析、觀眾行為分析與互動體驗展示之大數據分析及決策機制應用於營運策略相關領域前進。
蘇芳儀 Fang-Yi SU
不少看過我做的展示,或者與我有展示設計業務往來者,在問到我是「學什麼的?」,大概有百分之 99.99999 的人,會張大嘴並驚訝地說:「你……學俄文的!怎麼會做展示」,是的,我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俄國語文學研究所畢業,是一位純「文學」背景出身的人,但我卻在過去的二十四年,任職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跨領域地投入了展示設計的工作,完成許多展示作品。眾所皆知,展示是博物館當中最重要的一環之一,也是活水源頭,是一個需要創意及統整能力的工作,對一個完全不具備相關領域背景的我而言,這個「跨界」,著實跨很大,一路從做中學,累積經驗,點點滴滴,策劃多檔大型展覽,包括:「氣候變遷」常設展示廳、「愛的萬物論―探索物聯網」特展、「訢心相印 ~ 印刷文物」特展等,並統籌多檔海外移展工作,包括:澳門科學館及重慶科技館,發表以氣候變遷及展示設計規劃為主題等多篇期刊論文,專長為博物館展示策劃與實務、博物館科學教育。
施登騰 Deng-Teng SHIH
取得澳洲國際學生全額獎學金(EIPRS 與 IPA)後,進入澳洲雪梨大學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藝術理論與電影學系攻讀博士。回國後任職中國科技大學,目前為互動娛樂設計系與室內設計系共聘師資。個人研究與產學案聚焦於數位轉譯與博物館科技應用,執行過 AR、VR、沈浸投影、互動裝置、聊天機器人等專案開發。近年擔任博物館∕美術館審查委員,且是文化部∕經濟部∕國美館之產業調查研究、5G 應用、與數位典藏應用計畫之主持人,並擔任台灣經濟研究院、資策會產業情報所、數位教育所、與數位轉型所之專業顧問。除了定期發表研討會與期刊論文以及專欄文章外,也同步撰寫博物館科技與古器物鑑定等專業主題,並有「博物館科技系列」、「數位轉譯系列」、「數位典藏典藏轉譯」「數位科技系列」等專文約三百篇分享於《數位轉譯職人誌》(https://medium.com/artech-interpreter)。
陳思妤 Shih-Yu CHEN
英國牛津大學物質人類學與博物館民族學碩士、伯明翰大學文化資產博士。現為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博物館社會參與、博物館管理、文化資產與詮釋以及博物館科技應用。博士論文以臺灣博物館原住民展示為切入點探討博物館之社會角色;後續研究包含「馬來西亞檳城社區藝術空間之社會網絡」、「新冠肺炎疫情對臺灣民眾參觀博物館決策之影響」以及「#BLM博物館如何利用社交平台落實社會正義」等強調博物館與社會相關性和社會參與。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