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免疫系統到國際戰事,在後疫情時代活得更好。
★AI世代與高齡世代都適用的的生存之道。
從「免疫系統」,發現人人皆有的自家寶藏;
從「飲食教育」,觀察腸道是我們的第二個大腦;
從「好好睡覺」,覓得生理時鐘與禪修的祕密;
從「國際戰事」,探討沙門精神與災難求生的生命「333法則」……。
開啟後疫情時代,工作、學習、社交,乃至解脫生活的「新常態」與「心常態」。
◆博雅教育5x5倡議
1. 優質善法五戒:護、施、敬、誠、念
2. 終身學習(博學)五戒:閱讀、記錄、研究、發表、實行
3. 身心健康(雅健)五戒: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
4. 禪定智慧(調和五事):身、息、念、受、想
5. 淨土學五管:知、時、生、安、康
跟著校長運用資訊為神器,
享受身心健康與終身學習樂趣!
作者簡介:
釋惠敏
1954年出生於臺南,1975年臺北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於1979年在西蓮淨苑剃度出家。
1985年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結業後,1986年留學日本,獲得日本東京大學文學碩士(1989)與文學博士(1992)。現為法鼓文理學院校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西蓮淨苑住持及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任委員;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代理校長、教務長、共同學科主任、學務長,法鼓佛教學院校長等。
著作多種,包括:《蓮風小語》系列、《禪定與生活》(由西蓮淨苑出版),《心與大腦的相對論》、《當牛頓遇上佛陀》、《戒律與禪法》、《校長的午後牧歌》、《校長的三笑因緣》、《校長的番茄時鐘》、《校長的十八般武藝》、《六十感恩紀——惠敏法師訪談錄(增訂版)》(由法鼓文化出版)等。
章節試閱
【免疫系統的弘願:病原無盡誓願抗】
莫辜負自家寶藏
接種疫苗讓體內產生抗體而獲得免疫力,雖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有些人似乎對於疫苗接種還是有許多疑慮,讓我們一起回顧免疫學歷史,或許有助於我們讚賞免疫系統「病原無盡誓願抗」的弘願,莫辜負此「自家寶藏」,能接種疫苗讓它提前「識別」病原,藉由「免疫記憶」充分準備好「自家特效藥=抗體」,從容地因應病毒、病菌,以及毒素。
免疫現象之觀察
「免疫」(immunity)之用語源自拉丁語「免除(in-)義務(munus)」,例如:兵役、稅務或勞務。免疫(不再次感染)概念的第一個記載者,可能是西元前430年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他親歷當時雅典與斯巴達的爭霸戰而撰寫《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該書描述當瘟疫襲擊雅典時,瘟疫患者的症狀,以及記載「病人和垂死者得到康復者的同情照顧……因為沒有人第二次得病,或者沒有造成致命的結果」的觀察,他發現得過瘟疫而倖存者不會再次得病,因此可以幫忙照護病人或處理屍體等後事。
雖然人類早就意識到免疫現象,也曾於「天花」(smallpox)大流行時,採用人的天花痘漿來預防天花,但許多人還未得其利(免疫),先得其弊(死亡)。直到1796年,英國金納(Edward Jenner)醫師,觀察到擠牛奶女工若感染過牛痘,就不會感染天花,因此將「牛天花」(cowpox)膿液接種到一個孩子的皮膚的實驗,而成功地預防天花。他為了與當時流行的「人之天花痘接種法」(variolation)做區別,將此種產生抵抗力的方法叫作「牛之天花痘接種」(vaccination,拉丁文vacca,牛),這也是所謂「疫苗」(vaccine)語詞的來源。
免疫學之始:善用「微毒」抗「劇毒」
但是為什麼接種牛之天花痘膿液可以預防人的天花病?又經過將近80年,提倡微生物為病原的法國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才開創探究的契機。
1880年,巴斯德從得病多天的雞取出樣本而培養的病毒之毒性已減低(首支實驗室培養出的疫苗),因此不會致病,但仍然能在其他雞的體內產生免疫力。他再以此方法開發用於羊和牛之炭疽病和人類狂犬病的疫苗。
1890年,北里柴三郎、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發現:將細菌的毒素培養液(類毒素)讓動物產生免疫,再取其血清(含「抗毒素」,即1930年後所稱的「抗體」),可以治療其他動物(包含人)的感染。
數百萬種體內特效藥:抗體的專一性與多樣性
由於病毒、細菌等病原之種類眾多,人體細胞可以對每一種入侵的微生物(多樣性,diversity)製造出專一性(特異性,specificity)的抗體,對二十世紀初的科學家們而言,覺得不可思議。
根據日本免疫內科學熊ノ郷淳教授邀集58位相關專家撰寫的《免疫學百科》(《免疫ペディア》,2017年),科學家提出兩類免疫理論模型:「從現有之中選擇」(選擇說)或「配合抗原而後製作抗體」(模具說)。換言之,前者認為我們體內已經存有數百萬種特效免疫藥(抗體),只需要從中「選擇」出匹配的種類即可。
1959年,弗蘭克.麥克法蘭.伯內特(Frank Macfarlane Burnet)醫師提出「克隆選擇(clonal selection)理論」,是目前的公認模型:預先存在無數抗體的淋巴細胞群(克隆)中,特定的抗原激活(選擇)特定的抗體細胞,從而誘導該特定細胞大量繁殖而產生足夠的抗體以防疫,一部分的抗體細胞殘留而成為「免疫記憶」,於再次感染時,可以迅速有效地因應病原。
病原無盡誓願抗、煩惱無盡誓願斷
1976年,利根川進教授發表「產生抗體多樣性的基因性原理」,更加印證「克隆選擇理論」。他發現:在胚胎期,免疫系統的淋巴細胞之幾組基因隨機(random)重組,可產生數十億種抗體類型的細胞。因此,他獲得198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得獎說明:「我們已為與任何可能的抗原(病原體之可辨識部分)相遇做好充分的準備,雖一生很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抗體(中和病原體或毒素)被使用而產生免疫防禦;然而,這對於因應可能的新感染所需的高度警覺性之保持是必要的。」
如此我們與微生物病原「競爭合作」數億年,而演化成為「病原無盡誓願抗」的免疫系統,或許可用佛教〈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之菩薩於因位時的大願來形容。也或許我們的「自性清淨心」與無盡「客塵煩惱」的關係,也可以向免疫系統學習:雖然我們已為與任何可能的煩惱相遇做好充分準備,但有必要對可能的新煩惱保持高度的警覺性。
「免疫記憶」與「憶念」心所
上述提及,藉由「免疫記憶」以準備「自家特效藥=抗體」,其中所謂「免疫記憶」,是免疫系統快速、特異性識別身體先前遇到的病原體之抗原,並啟動相應免疫反應的能力。通過疫苗接種,人工誘導包括「免疫記憶」在內的保護性免疫是醫學領域免疫學最傑出的成果。
所謂「記憶」在佛教稱為「念」,例如《成唯識論》卷5,對於「念」定義的說明:「云何為念?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為性,定依為業。」也即是,對於曾經驗過的境界,銘記在心而不忘,可作為專注力(定)的基礎(依)是其作用(業)之心理作用(心所)。換言之,類似一般所謂「憶念」不忘的能力。
根律儀(心識感官之防護)
為何「憶念」可作為專注力(定)的基礎(依)?我們或可從佛陀的堂弟孫陀羅難陀的修行經驗來探討。難陀是當時的美壯男(故稱Sundara),又非常喜愛他美麗的妻子孫陀利(Sundarī,美女)。因此,《雜阿含經》卷11:「世尊告諸比丘:其有說言大力者,其唯難陀!此是正說。其有說言最端政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其有說言愛欲重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
但是佛陀誘導他出家,讓他徹悟愛欲的過患之後,佛陀又讚歎他:「諸比丘!而今難陀關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修習,正智成就,堪能盡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關閉根門」是「根律儀」(六根之防護),也即是難陀比丘很善於防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心識感官),可以「守諸根門,護心正念,眼見色時,不取形相」,因此可以防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之擾害。
「憶念」是意識「免疫系統」的主角
對於「根律儀」的修行細節,《瑜伽師地論》卷21、卷23:「謂即依此尸羅(戒)律儀,1.守護正念(防守正念)、2.修常委念(常委正念)、3.以念防心(念防護意)、4.行平等位。眼見色已,而5.不取相、6.不取隨好。恐依是處,由不修習眼根律儀、防護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貪憂、惡不善法。故即於彼修律儀行,7.防護眼根,8.依於眼根,修律儀行。如是……依於意根修律儀行,是名根律儀。」
其中,1.「防守正念」、2.「常委正念」、3.「念防護意」是以「憶念」防護「意識」,因此,我們或可說:「憶念」是意識的「免疫(貪、瞋、癡煩惱)系統」的主角。
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念防護意
對於如何「防守正念、常委正念」,《瑜伽師地論》卷23說明:首先,修行者依聞、思、修之增上力而1.獲得正念。其次,彼行者依聞、思、修之瑜伽(修行)作用故,於時時中善能2.防守此聞、思、修所集成念。3.經常不斷地(恆常、無間)修行,4.盡心盡力地(委細、殷重)修行。如此,「防守正念」能於念不忘失;「常委正念」於不忘失念,得任持力,依此力而制伏六種感官(根)所對應的「色、聲、香、味、觸、法」境界。
換言之,眼(耳、鼻、舌、身)與色(聲、香、味、觸)為緣而生眼(耳、鼻、舌、身)識後,無間而生之分別意識,或者意與法為緣而生之意識。若與能令生煩惱之非理分別共起的話,則於眼根所對應可愛色之色,乃至意根所對應可愛色之法將生貪染;或者,於不可愛色之色,乃至不可愛色之法將生瞋恚。此時,由「念」(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之增上力故,意識被防護。所以「憶念」的修行可說是意識的「免疫(煩惱:貪、瞋、癡)系統」的主角。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
免疫學者伊丹.班─巴拉克(Idan Ben-Barak)2014年的著作Why Aren't We Dead Yet?(2020年中譯本:《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史上最有趣的免疫系統科學漫談〔原來,你能活著還真是奇蹟!〕》)之引言:「當我們環顧四周……皆潛伏著無數細菌,它們伺機侵入我們的身體,試圖從溫暖宜居的環境、可口的蛋白質和豐富的能量來源裡分一杯羹。由於肉眼無法看到這些微生物,我們也許會忽視它們,但是……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世界如此凶險,我們能活下來真是個奇蹟呢。」
如同免疫系統防護生命,「憶念」是意識「免疫系統」(念防護意)的主角,我們可以「聞、思、修」學習而累積的「憶念」,恆常、委細地修行;因此,有力制伏六種感官(根)所對應的「色、聲、香、味、觸、法」境界所產生的「貪、瞋、癡」煩惱,「防護」我們的法身慧命「不死」。(摘錄)
【免疫系統的弘願:病原無盡誓願抗】
莫辜負自家寶藏
接種疫苗讓體內產生抗體而獲得免疫力,雖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有些人似乎對於疫苗接種還是有許多疑慮,讓我們一起回顧免疫學歷史,或許有助於我們讚賞免疫系統「病原無盡誓願抗」的弘願,莫辜負此「自家寶藏」,能接種疫苗讓它提前「識別」病原,藉由「免疫記憶」充分準備好「自家特效藥=抗體」,從容地因應病毒、病菌,以及毒素。
免疫現象之觀察
「免疫」(immunity)之用語源自拉丁語「免除(in-)義務(munus)」,例如:兵役、稅務或勞務。免疫(不再次...
作者序
【博雅教育.無常「新常態」】
回顧敝人從1992年(38歲)在國立藝術學院(2001年改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任教與服務(學務長、教務長、代理校長)到2006年,之後一年的教授休假,協助法鼓佛教學院成立,合計約15年;再加上上述在法鼓佛教學院、法鼓文理學院合計也約15年。如此30年的教育現場歷程,深刻體會「博雅教育」對於當代與未來社會的重要,是值得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這也是本書《校長的博雅新視界》書名的意涵。
四頭工作時期、四個夢想之收尾
敝人於2014年出版之《六十感恩紀——惠敏法師訪談錄》(侯坤宏、卓遵宏訪問,國史館出版。增訂版2015年,法鼓文化出版)提到此書三個篇名的由來:第一、兩段學生時期(1954~1992,1~38歲);第二、三頭工作時期(1992~2014,38~60歲);第三、四個夢想(人腦、電腦、社區、學園)實踐(1992~,38歲迄今)。
所謂「三頭工作時期」(1992~2014,38~60歲)是西蓮淨苑的工作(1992~,38歲~)、臺北藝術大學的工作(1992~2014,38~60歲)以及中華佛研所、法鼓佛教學院、法鼓文理學院的工作(1992~,38歲迄今)。若再加上1998年敝人被選任「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s Association, CBETA)之主任委員,則有四頭的工作。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於1998年成立時只是5年之《大正藏》1至55與85 冊電子化任務目標,因此沒有規劃成立長久性的「法人組織」,對於主任委員的任期與改選沒有明文規定。由於各方面的善緣,第二期(2003~2008,《卍新續藏》);第三期(2009~2014,《嘉興藏》、歷代藏經補輯等、國圖善本佛典、《漢譯南傳大藏經》)乃至近年來的「新編部類」得以陸續進行,無償提供全球使用,成果與效益,頗受肯定。
為了讓「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可以永續運作,於2021年底開始向佛教界相關單位募資基金,以申請設立「財團法人電子佛典教育基金會」(Comprehensiv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rchive Foundation, CBETA Foundation),也維持原有大家所熟悉的CBETA英文簡稱。於2022年5月22日,眾善緣和合,由11個捐助團體與個人召開捐助人會議以及董事籌備會議,通過了捐助章程,明定以研發與推動佛學資訊及數位人文之各類教育活動為目的,以及明定董事會運作方式,讓敝人可以準備卸任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任委員的工作,由董事會、執行長、專案總幹事等法定的組織力量,承先啟後。
如同此書拙文〈生命與能量定律暨「緣起、涅槃」的聯想〉或〈生死管理:「夏花與秋葉」三則〉所述,在人生舞台,「緣生緣滅」,上台時就需要準備下台因緣,隨著因緣需要逐步作收尾,也是敝人所謂「生死管理:生涯規劃、善終準備」的目標。
因此,敝人在臺北藝術大學的工作在2014年(60歲)已經辦理退休,2022年8月1日(68.6歲)將從法鼓文理學院退休,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任委員也可以準備收尾。
最後,則是西蓮淨苑住持工作的收尾準備,這或許也可以配合敝人的「四個夢想:人腦、電腦、社區、學園」之「社區淨土」的部分,因為過去的工作場域是「學校學園」,自己除了佛學專業,也對於「電子佛典之電腦」或「腦科學」學習興趣高。雖然,1997年,我曾於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發表過〈「心淨則佛土淨」之考察〉,對當時的研究結論︰「自他行淨=眾生淨>佛土淨」的淨土行,應如何落實在現代社會?在2004年,我開始認為「社區淨土」是很重要的目標,因此於2004年10月在《人生》雜誌曾發表〈淨佛國土與社區淨土--淨土行:自他行淨=眾生淨>佛土淨〉的拙文,但一直沒有因緣可以具體實踐。
2022年退休後,或許可以新北市三峽區,西蓮淨苑附近之社區作為實踐「社區淨土」的場域,此書之〈樂齡博雅之道:寺院樂齡博雅教育園區〉、〈「社會處方」與「博雅教育5×5倡議」〉、〈真菌.輕鋼構與生態.綠建築〉等拙文是西蓮淨苑「博雅生態館」規劃的理念。
退休.善終、老前整理
在上述《六十感恩紀——惠敏法師訪談錄》之末後〈退休.善終?!〉的拙文提到:「對於『善終』,我於《人生》雜誌『生命細胞之生死觀:善終的多樣性』(2011年3月)……以不含生活細胞所組成的『心材』、哺乳動物之紅血球與皮膚角質層、或者『細胞自戕』等各種『善終』現象為例,或許可以讓我們體悟生命細胞之生死的兩面性:『雖生而不長存』、『雖死而有用、長存』。因為萬事萬物因『利用』而產生價值與『意義』,這或許也是印度梵文artha意味:目標、用途、利益、意義等多重含義的思維理路。……希望:我的生命的善終計畫可以與人生的退休計畫一樣,作最好的準備,有最壞的估算。我也希望我的親友、師長、乃至一切有情早作準備,自在解脫,無有怖畏,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此外,因為校長卸任、教授退休的因緣,敝人半年前開始整理校長室的書籍、物品,此書之〈生死管理:「夏花與秋葉」三則〉之「二、累積善緣、減少擁有」所述:「養成累積善緣於各種人際關係、社區社群,以及減少多餘的擁有與避免囤積物品的生活習慣。」是有益於所謂「老前整理」,這也是日本之坂岡洋子《老前整理のセオリー(老前整理之善安排)》(2015年,NHK出版)暢銷書的建言。
後疫情時代之「新常態」
2020年初,全世界如火如荼進行「新型冠狀病毒」防疫工作,也開始討論所謂「後疫情時代」,此書之〈因應「後疫情時代」生死議題的自家寶藏〉之所謂「防疫三則:防護傘、免疫力、養心神」、〈善用「自家寶藏」:免疫系統〉,及本書已併文處理的〈善調「免疫系統」與「末那識」〉、〈念防護意:意識的免疫系統〉等拙文都是這方面淺見,敬請方家指教。
此外,特別是遠距線上之工作、學習、商業或社交生活的「新常態」(New Normal),加速個人、家庭、機構團體與國家之「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此書之〈線上皈依、雲端祈願〉提供一些說明與參考案例。
最後非常感謝法鼓文化成就本書作為「校長系列」完結篇之出版因緣,如同此書之〈博雅教育5×5倡議〉拙文所述:「(一)優質善法五戒:護、施、敬、誠、念;(二)終身學習(博學)五戒:閱讀、記錄、研究、發表、實行;(三)身心健康(雅健)五戒: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四)禪定智慧(調和五事):身、息、念、受、想;(五)淨土學五管:知、時、生、安、康」之維持基本「體能、智能」生活型態(Basic Life Styles)的倡議,可以減少個人與社會經濟負擔,提升全民的服務體能與智能,增進大家的生活品質與公民素養,這或許是建設「人間淨土」或「社區淨土」的基本方針。(摘錄)
【博雅教育.無常「新常態」】
回顧敝人從1992年(38歲)在國立藝術學院(2001年改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任教與服務(學務長、教務長、代理校長)到2006年,之後一年的教授休假,協助法鼓佛教學院成立,合計約15年;再加上上述在法鼓佛教學院、法鼓文理學院合計也約15年。如此30年的教育現場歷程,深刻體會「博雅教育」對於當代與未來社會的重要,是值得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這也是本書《校長的博雅新視界》書名的意涵。
四頭工作時期、四個夢想之收尾
敝人於2014年出版之《六十感恩紀——惠敏法師訪談錄》(侯坤宏、卓遵宏訪...
目錄
自序
chapter1 博雅教育諸倡議
博雅教育5×5倡議
「社會處方」與「博雅教育5×5倡議」
樂齡博雅之道:寺院樂齡博雅教育園區
會議詞句與言語行為
「佛典戲劇編導演」角色體驗
佛典戲劇舉隅
chapter2 健康生活自家寶
善用「自家寶藏」:免疫系統
因應「後疫情時代」生死議題的自家寶藏
免疫系統的弘願:病原無盡誓願抗
善護「腹腦」與飲食教育
四食知量,定慧成就
chapter3 禪觀自在大智慧
無常、無我、寂滅之生命節律
睡眠之短日節律與《六祖壇經》之自性與動用三十六對
四大與原子說之觀想
「自他交換」的實驗與菩薩行
佛與佛弟子涅槃之心理歷程:師子奮迅三昧
解脫三經
生死管理:「夏花與秋葉」三則
《觀經》落日觀之三意:獨處、反思、光明
線上皈依、雲端祈願
chapter4 美好共生新世界
六相圓融與俄羅斯娃娃
忍辱菩薩與敗者之演化史
俄烏戰事之鑑與沙門精神
「婆羅浮屠」曼陀羅之超出三界
「重重無盡」記事本:Roam Research(雲遊研究)
佛教的連結(yoga)與解脫(mokṣa)
真菌.輕鋼構與生態.綠建築
生命與能量定律暨「緣起、涅槃」的聯想
自序
chapter1 博雅教育諸倡議
博雅教育5×5倡議
「社會處方」與「博雅教育5×5倡議」
樂齡博雅之道:寺院樂齡博雅教育園區
會議詞句與言語行為
「佛典戲劇編導演」角色體驗
佛典戲劇舉隅
chapter2 健康生活自家寶
善用「自家寶藏」:免疫系統
因應「後疫情時代」生死議題的自家寶藏
免疫系統的弘願:病原無盡誓願抗
善護「腹腦」與飲食教育
四食知量,定慧成就
chapter3 禪觀自在大智慧
無常、無我、寂滅之生命節律
睡眠之短日節律與《六祖壇經》之自性與動用三十六對
四大與原子說之觀想
「自他交換」的實驗...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